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背诵版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背诵版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背诵版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背诵版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身心发展的含义:

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个体向积极方向变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生理发展(机体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和心理发展(认知和意向)。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相连的,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物质基础,心理发展也影响生理发展。

二.身心发展特点:

(一)人的发展特点:

1、未完成性: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含着人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和可塑性,潜在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人的未完成性及其蕴含的发展潜能,充分说明人的需要教育性和人的可教育性。

2、能动性:人在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人所特有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人的能动、自主、自觉、和自我塑造等方面。这是人生长发展与自然界发展变化及动物生长发展最重要的不同,也是人的教育与人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及动物训练等活动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它为教育提供了合理的人性假设,为教育活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依据。

(二)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性:

1、顺序性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顺序,个别过程和特点出现也具有一定顺序,儿童从出生到成人,身心都按一定的顺序发展,代表理论有: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论”。

教育的要求: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教育工作要遵循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不可“揠苗助长、陵节而施”,否则就会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还会损害学生身心发展。(早期教育不是越早越好)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发展任务。

在一定的年龄阶段,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会出某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的更替,不同年龄阶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上一阶段影响下一阶段发展方向的选择,所以,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意义,而且还具有人生全程性意义。

教育的要求:1.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的进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

2. 教育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加强教育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3.注意: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并不意味着教育应迁就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或降低教育的标准与要求。教育必须不断地向学生提出他们能够接受但又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要求,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苏联)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学生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和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如果学生发展水平处于最近发展区,那么这正是最能敏感的接受教育的时候。“跳一跳,摘个桃”

3、不平衡性主要表现发展速度不均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某一方面发展不均衡,二是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方面发展不均衡。

发展关键期(敏感期、最佳期):身心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山香:指人的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阶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关键期并非绝对的,错过了关键期之后,经过补偿性学习仍有可能得到发展,只是难度要大些。(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在人的素质发展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教育的要求: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身心发展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长发挥得到部分补偿。包括生理对生理的互补,生理对心理的互补两个方面。

教育的要求: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具体要求:1.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个学生,提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

2.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差异性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个体身心发展差异性表现: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差异;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个性心理倾向不同;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男女差异)。

教育的要求: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别差异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

(一)主要观点:

1、内发论(自然成熟论、预成论、遗传决定论):强调内在因素,如“需要”“成

熟”,认为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来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即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个起决定作用的是遗传素质。关注重点是人的“生长”,以及人的成长规律和成熟机制。(中公:个体身心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开,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固有的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优点:重视人的内部需要和内在发展机制,缺点:片面强调内在因素对个体发展影响,完全否定了后天学习、经验作用,忽视外部因素作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代表人物: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性本能是最自然的本能)、威尔逊(基因复制)、高尔顿(优生学创始人、遗传决定论的鼻祖)、格赛尔(双生子爬楼实验:成熟机制)、霍尔(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复演说)等。

2、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经验论):个体发展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决定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和形式。

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教育万能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斯金纳强化论等。强调外在力量对人身心发展的决定作用,尤其是教育的影响。注重教育价值,关注重点是人的“学习”:学习什么和怎样学习。

3.辐和论(二因素论)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对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二者作用各不相同,且不能相互替代。

代表人物:德国施泰伦:《早期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是受环境和遗传共同影响的“合并原则”即发展等于环境与遗传之和;

美国吴伟士(伍德沃斯):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发展中作用不同,人的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4.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个体(实践)活动是个体身心发展决定因素,是内部

因素和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结果。代表人物:唯物辩证主义。(二)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因素: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及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

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可能性,

2)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遗传决定论:夸大遗传的作用,把遗传看做决定人的发展唯一因素,社会生活和教育只在于延迟或者加速遗传能力的实现。是不正确的。因为:

1)遗传是先天素质构成部分,不是全部;

2)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才能变成现实,

3)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2、环境:个体赖以生存,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

境两大部分。

作用:1)环境是人发展的现实基础,

2)为人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对象,资源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3)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a、环境是人身心发展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b、环境推动和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4)环境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

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因为

(1)环境作用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性,对于环境的影响,个体存在着适应与对抗。

(2)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超越环境的制约。(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

(3)人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环境对人的影响要通过个体的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如:出淤泥而不染)

3、成熟机制: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也对思维,情感和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活动产生影响。(格塞尔双子子爬楼实验)

4、主观能动性: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它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是生理活动,第二是心理活动,第三是最高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用: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具体表现在:1)外部环境客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自身需要,才能发挥教育和环境影响;2)个体身心发展特点,广度,深度主要取决于主观能动性高低;3)在发展过程中,人不仅能反映客观环境,还可以改造客观环境促进自身的发展。

5、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但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自觉地、可控的因素。教育,从逻辑上讲既是特殊的实践,又是特殊的环境,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在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中,教育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

(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 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 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第一: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否则是一种摧残;

第二: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的成效;

第三:要正确处理好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关系,发挥各自作用。

其他:社会发展状况,家庭教育,自身状况等

(教育万能论: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代表人物:洛克、康德、华生、爱尔维修等)

(教育无用论:抹杀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观念,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代表是高尔顿)

(4)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表现在两个方面:促进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

具体表现为: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A、个体个性化:指个体在社会适应性、社会参与过程中所体现出稳定的特征,主要是个体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逐步形成独具特色而又相对稳定的意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过程。

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发展功能体现在:促进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以及人的价值实现。

心理内化是指外部的客体东西转化为内部的主体定西,它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关键环节,通常形式有道德内化、知识内化和智力内化。

B、个体社会化:个体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认识和掌握社会事物、社会标准的过程,即一个特定社会的个人通过与社会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而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成长过程。(也就是把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包括四个方面: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性别角色社会化和语言社会化。

主要内容:遵守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育个体社会化功能:

1.教育根据社会规范和要求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社会化;

2.教育通过引导和规范个体的行为,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通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未来的置业意向和角色,培养个体

的职业角色意识。

总结: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遗传素质是物质前提,环境是提供多种可能,教育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和动力,这些因素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变化,逐渐形成个体素质、品格或才能特征的过程。 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个方面; 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情意的发展(如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专门技术的能力)的发展三个方面。 (一)人的发展的特点: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量力而行—教育要循序渐进; 2、阶段性(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前后衔接的阶段)—量力性—教育有关键期。 3、差异性—因材施教; 4、不均衡性—教育要把握关键期。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理论层面:环境决定论-行为主义华生;教育决定论-爱尔维修;二因素论-皮亚杰;二层次三因素论-叶澜(影响人的因素分为可能性层次和现实性层次。可能性层次包括个体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现实性层次主要指个体的生命实践活动。)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 (一)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前提),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及阶段(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具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是人们生存于其中,并能给予人们一定影响的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社会环境构成了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生产条件。 环境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制约着人发展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规定了人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和程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逆境和顺境对人的发展由于主观能动性的不同而不同)。 离开了人的实践,单纯的客观环境不能决定人的发展和成就。因此,“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内因。 ①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②个体的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最后,影响人的发展的各种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的,它们是一个整体系统,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来分析每一个因素对人的作用。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①教育能激发主体意识,培养个体合理的自主性; ②教育能发展个体特征,培养个体的独特性; ①教育使个体获得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

教育学复习-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教育学复习人的身心发展及其规律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含义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结构形态、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发展(认识能力和心理特性、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展和体制增强两个方面。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制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制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联系。 教育学中所说的人的身心发展,主要指的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上的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青少年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机体的正常发育包括身体各个器官、系统的健康成长,它是个体体质增强的条件和主要内容,而体质的增强又有助于机体的正常发育。 青少年心理的发展是指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是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统一的和谐发展。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论 1.认知发展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时期:感觉运动时期(婴儿期或从出生到2岁);前运算时期(2岁到7岁);具体运算时期(7岁到11岁);形式运算时期(11岁到成年期)。年龄的规定只是一个大体的平均数,因此,阶段的划分会随着某些因素如儿童的环境不同而变化。对于每一主要的时期,他都概括了标志着该阶段儿童特点的认知活动,构成这些认知活动的形式,以及这些认知活动形式在未来发展中的作用。这一理论认为个人具有实现某种逻辑行为的潜能的,这种潜能起源于人最初的动作图式,思想是动作的内化。皮亚杰强调智力发展的生物成熟基础,并认为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是严格确定的。在他看来,外部刺激会引起个体的主动反应,或者同化,或者顺应。但是外部刺激本身和智力发展并无关系。 2.智力发展理论 (1)斯滕伯格(S.Sternberg)的三元智力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采用信息加工学说去解释与度量智力,提出三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与人类处理日常生活事件的能力有密切的相关,因此把智力分成三个子理论,即成分子理论(组合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经验子理论(经验智力,Experimential Intelligence)、情境子理论(实用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 第一,组合智力指个体在问题情境中,运用知识分析资料,经由思考、判断、推理以达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总结

1、人的发展是指随时间和年龄的递增而发生的个体身心方面的积极变化,包括生理和心理 两个方面的发展。 2、人的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制的增强两方面。 3、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意向的发展两个方面。 4、人的身心发展特征:1)顺序性(循序渐进、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阶段性(不 能一刀切,衔接性)3)不平衡性(发展的关键期最佳期)4)互补性(长善救失)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5、人的身心发展动力观:1)内发论:认为人的发展动力源自认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 展的顺序也是由机体的成熟机制决定的。美国威尔逊认为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2)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源自外在的要求,环境的影响、教育的作用是人的发展的动力。(华生、荀子、洛克)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社会环境是人发展的外部条件,良好道德教育是人发展的重要条件,个人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因。 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有遗传、环境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7、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生理前提或物质前提。 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基础与可能性 B遗传因素的成熟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 C遗传因素的差异性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差异性 7、遗传作用的性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但对人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为: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的是可能性,而不是现实性。遗传决定论 2)遗传素质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 8、环境的定义:是指人生活于其中、赖以生存并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总和。按环 境性质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按环境范围分大环境和小环境。 9、社会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1)环境是人的发展现实基础。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对 象、手段、资源、机遇等。3)人事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 10、家庭教养方式:1)过渡保护型2)严厉惩罚型3)过分干涉型4)温暖理解型 11、环境作用的性质:1)环境的影响具有自发性、随机性和复杂型。2)环境对人的发 展虽然其重大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 12、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定义: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从意识方面讲,体现为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等主观积极性;从外部表现看,体现为人作用于客观事物的自觉活动。 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人的发展的内因,环境与教育是人的发展的外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13、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 主导作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和系统性。 2)学校教育有专业的教师来施教。3)基础教育是人身心发展的关键年龄阶段的教育。促进作用:加速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力提升人的价值健全人的个性 14、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1)只有遵循人的发展规律,教育才能促进人的发展。 2)只有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育才能产生积极地成效。 3)要正确处理教育与遗传素质、环境因素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作用。 15、教育的万能论: (1)教育万能论对教育作用的高度评价,对认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具有一定意义。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发展的含义、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在人的发 展中所起的作用; 2、掌握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3、掌握教育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1、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教育如何与之相适应; [教学难点] 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的批判。 [本章主要内容] 1、人的发展的含义 2、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3、教育如何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的发展,是指一个人从生命诞生到死亡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有规律的 变化。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身体的发展是指机体的各种组织系统的发育及其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 心理的发展是指认知、个性和社会性等的发展,是人精神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发展也影响着生理的发展。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 一、单因素说 这种理论从某侧面提出和论证了某一因素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又过分而片面地夸大某因素的单独作用,忽视影响个体发展的其他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如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都属于这一类型。 (一)、遗传决定论 代表人物主要有英国的高尔登和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等。 高尔登是英国的人类学家,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序,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决定的一样。高尔登选出977个著名人物,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和艺术家等,调查他们的亲属,在他们的父子兄弟中有330人具有名声。另外,他又调查了977个他们所认为的普通人,结果这些人的亲属中只有一个人具有

谈谈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2

谈谈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 张春燕 教育从古到今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春秋战国的孔子到近代的陶行知,他与人就象一个整体,从来就没有分开过,那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了? 首先,教育必须要用人来做载体,如果没有了人来,教育就无法施展,跟谈不上发展了。 人是教育的核心。只有人参加到教育中来,教育才会充满活力。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学家孔子就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世世代代所敬仰。为什么他会收到那么多人的敬仰呢?这不光是因为他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还因为他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不仅仅指孔子,还有大量的人,是他们的参与才让教育不断的发展,壮大,才有了今天的教育百花争鸣的繁荣景象。所以说,教育需要人来参与,只有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教育才有了意义,也才会发展。 其次,社会也需要教育来发展。当然,作为社会的主体人也需要教育来发展自己。人类要想进步就需要继承前人的思想文化。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所以当人类想要进步的时候,就需要教育来支撑。所以,人来想要得到发展是离不开教育的。 总之,教育和人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只有教育发展了,人类

自身才会有所发展。所以,我们在发展自身的时候,还要注意发展教育,只有二者不断的发展,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谈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 张春燕 在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精神文明的发展却跟不上物质文明。而作为老师和学生应该作业发展呢?值得我们探索。 自古以来,就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来诠释老师这个职业。于是,在一般人眼中,学生就是向老师学习知识。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如此。传授学生知识只是做老师做的最基本的。做老师的不仅要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交给做人的道理。而且,后者远远比前者重要。要交给学生做人的道理,首先老师就要热爱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让学生感受到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爱你,以你为榜样。其次,老师还要以身作则,试想一下,如果老师整天在课堂上说老师很爱你们,可是,当地震来时,自己却丢下学生只顾自己逃命,学生会怎么看待自己的老师呢?这样的老师肯定是口是心非,也是让学生们做呕的老师。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再次,老师还应该尊重自己的学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学生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觉得自己是老师就可以任意改变别人的想法。 当然,作为学生的,也应该虚心的向老师请教,从古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概念 *二、影响人的发展的诸因素 *三、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 *发展 *是指事物或物质连续不断的有规律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是变化,但是变化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向上的变化才是发展。 二、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及作用 *内在因素:遗传素质 主观努力 *遗传素质: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解剖生理特点,如有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生理解剖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 *1.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人的发展的过程及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发展总是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否则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 若有缺陷,人的身心就会受到影响 *人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

*成熟是指个体的器官由于生长发育到一定程度,其机能达到可以发挥某种功用的程度。 *“三翻、六坐、八爬” *实验过程: *选取一对满48周的同卵双生子为被试,其中之一先作每天40分钟的爬梯训练,共6周。 * 然后,测量两个孩子爬5级楼梯所需要时间。 *结果:受训儿26秒,未受训儿45秒完成爬楼梯的任务。 *然后从第七周开始,对未受训儿进行为期两周的相同的爬梯训练。 *结果:未受训儿只用了10秒钟就完成了爬梯任务。超过了受训儿的爬梯水平。 *实验结论 成熟势力说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影响人的发展 4.遗传素质的可塑性 Ps:遗传决定论 * 所谓“遗传决定论”即认为人的遗传基因决定一切,不论后天的生活条件如何变化,社会制度怎样不同,教育上采取什

浅谈新时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论文

浅谈新时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论文 摘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重要的人文关怀;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为之奋斗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本文从人的全面发 展的内核的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反思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以论述新时期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新时期促进人的 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时期教育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尺度、最高价值,也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一 方面,人的全面发展在社会中进行,有赖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现代化是各国家、各民族发展的必经之路,现代化推动了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同时,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 程中,现代化也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人的片面发展也即人的异化。基于此,文章 认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力发展整体的现代教育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基础途径和重要举措。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核 一精典作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解读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即人的全面发展是共产 主义的理想目标。马克思等精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的论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不 断完善的过程。在《184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初步提出了人的发展的思想,并把它作为“历史之迷解答的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 个总体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①。随后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又明确 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唯一使人可以获得全面发展的社会,因而是共产主义者的奋斗目标。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进一步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个 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 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 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②在《184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把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称之为“自由人联合体”,把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这个社会 的基本原则,认为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 形式创造现实的基础。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作为人的发展学说的基础,以实践的观点为基本 出发点,从而第一次把人的发展学说从空想变为科学。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 面发展的思想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尊重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价 值取向;第二,满足人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条件;第三,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与

最新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答案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答案 一、填空题 1、人的发展的内容包括生理发展、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发展三方面。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以下规律:发展的顺序性、发展的阶段性、发展的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发展的互补性。 3、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的外部世界,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人不平衡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2、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 B )。 A.顺序性且不平衡性 B.不平衡性 C.稳定性 D.个别差异性 5、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B )。 A 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6、“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D )。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8、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9、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 ( A )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教育万能论 10、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C )。 A.决定因素 B.无关因素 C.生理前提 D.补充因素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类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教育学习题集3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 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不 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主观性 B 普遍性 C 基础性D能动性 2.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3. 我国古代“内发论”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D老子 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的是( )。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D老子 6.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 内发论 C 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 A特殊性 B 社会性 C 创造性D自觉性 8.“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 9.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 10.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反映。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 11.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 成熟更后。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 12.心理学家提出关键期或最佳期概念的依据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差异性 13.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 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 有( )。 A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D互补性 14.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 个别差异性 C 阶段性D互补性 1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 A现实性 B 必然性 C 方向性D可能性 16.无论“性善论”,还是“性恶论”所反映的观点都是( )。A教育万能论 B 环境决定论 C 多因素作用论D遗传决定论 17.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 A社会本位论 B 环境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论D教育万能论 1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 互补性 C 阶段性D不平衡性性 19.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能力为标志。

第四章--教育和个人的发展

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 荀子 参考答案:B 专家点评:孟子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万我皆备于我心,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2.“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人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参考答案:B 专家点评: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违背这个顺序。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 B.遗传素质 C.家庭的环境 D.后天学习和训练 参考答案:A 专家点评:格塞尔据“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提出了个体发展的成熟决定论。这虽然夸大了成熟的作用,但教育中充分重视成熟的意义非常必要。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 ) A.成熟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论 E.内发论 参考答案:BCE 专家点评: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烁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 A.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B.加速个体发展 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的价值 D.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E.发展个性 参考答案: ABCDE 专家点评: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以教育与人的发展为题的论文

以教育与人的发展为题的论文 以教育与人的发展为题的论文篇一 《概述音乐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摘要: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对人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能够起到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提高综合素质的作用,是一种最直接、接受教育人数最多的教育形式,但是当前很多学校却忽视了这一方面,并没有开设这一课程,这不能不令人遗憾。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学生要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必须认识到音乐教育对学生的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育;学生;审美情趣;全面发展 音乐和其他学科不同,是通过音符的形式来表达人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它的学习不像其他科目有标准答案,而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能力,表达自我情感。因此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鼓励、帮助学生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同时将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通过艺术形式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音乐教育的德育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都要受世界观的影响。德育代表政治方向,是音乐教育基础,音乐教育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手段。一部好的戏剧、电影,一首好的歌曲,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催人奋进,激发斗志,鼓舞人们积极向上。反之,质量低劣的戏剧、电影,靡靡之音则使人颓废,丧失斗志,不思进取,甚至诱导青少年犯罪。通过音乐、艺术表现理想,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

音乐教育有助于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优美的音乐作品,以及动人的音乐形象,具有激动人心的号召力。如:给学生上音乐 欣赏课《黄河大合唱》时,学生感到热血沸腾,仿佛看到黄河两岸 军民正在为中华民族的生存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激发了学生强 烈的爱国激情。又如:欣赏肖邦的钢琴曲《革命练习曲》,向学生 进行作品和作家介绍时,讲到肖邦流亡国外,临终要求朋友将自己 的心脏带回祖国埋葬,以表达他怀念祖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情, 对学生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深刻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 受到思想教育,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2、通过音乐教育增强学生审美情趣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节奏与乐调有着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最深处,如果教育方式适合,它们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 因此而净化,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因此而丑化。” 音乐教育同样属于美育的范畴,加强对学生的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如:在欣赏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时,学生听完后, 纷纷举手描绘自己的感想,有的说像是看见了多瑙河两岸,河水在 静静地流淌。有的说,仿佛闻到了清新的花香,美丽的少女穿着中 世纪的白纱裙在多瑙河岸边散步等等。 3、通过音乐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达尔文说过:“音乐常迫使我紧张地思考正在研究的问题。假如我的生命能够再从头开始,我第一件事就是学习音乐。我相信,音 乐能使我获得更多的益处。 科学和艺术具有相通性和互补性。这一点在著名科学家和艺术家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物理学家,而且擅长 小提琴,达芬奇不仅是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伟大的数学家、自然科 学家和工程师;李四光不仅是伟大的地质学家,而且小提琴拉得相当好,据说: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曲是李四光所做。 人们在学习、科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音乐、舞蹈能活跃大脑右半球。通过两半球的积极配合,能充分调动潜意识 中的创造灵感。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听、唱、还是欣赏音乐,都

【中学教资考试】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 系统性 B 能动性 C 客观性 D 主观性 2.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 B 荀子 C 孟子 D 墨子 3.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A 弗洛伊德 B 威尔逊 C 格塞尔 D 皮亚杰 4.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孟子B墨子C孔子D荀子 5.提出“白板说”的是() A 华生 B 洛克 C 卢梭D格塞尔 6.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教育、教学工作应() A 有针对性 B 因材施教 C 抓住成熟期 D 循序渐进 7.“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不均衡性 D 差异性 8.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这是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互补性D 差异性 9.“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 不均衡性C 阶段性D 顺序性 10.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 成熟 B 遗传素质 C 环境 D 教育 1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 1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12.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13.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二、填空题 1.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称为是___ 。 2.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 过程中实现的。 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 是外铄论的一个典型的代表。 4.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 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5.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的、___ 、本质的特征。 6.所谓___ 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于形成的时期。 7.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___ 上的特点。 8.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 。 9.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就是___ 。 10.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___ 。 11.所谓___ ,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 1

浅谈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

浅谈环境教育与人的发展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这是人的各方面的潜在力量不断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影响个体身心发展水平的因素很多,遗传、环境、成熟和教育等因素,都会对人们身心发展的水平产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虽然遗传因素会对其发生影响,但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要作用的不是遗传,而是社会经历。一个人的全部身心特点,实际上是一个人全部生活历史的积淀。 中国古代思想家就非常看重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墨子说:“染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也有类似的观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惧黑。“这都体现了个体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变性。可见,人,作为一个自然的认知主体,环境的影响不可小视。 从教育理论上讲: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受教育者能轻松愉快、自由主动地去发现、思考、探索,从中获得知识经验,在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把环境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最大限度的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保证。 如何理解环境教育呢?环境教育,应恰当地理解为,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反应的教育。20世纪下半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它把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环境教育应使个人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并向他们提供在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必需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使每个人都为生活做好准备。环境教育采用一种以广泛的学科性为基础的整体性方法,培养人们以一种全面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密切依赖性。环境教育有助于显示今天的行动与明天的结果之间存在的永久联系,并证明各国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全人类团结的必要性。环境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应该促使个人在具体的现实情况下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应鼓励主动精神、责任感以及对建设更美好明天的投入。环境教育能为教育过程的更新做出强有力的贡献。

教师招聘考试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高频考题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 人的身心发展指人的(D )。 A. 身体发展 B. 智力发展 C. 个性发展 D. 身体和心理发展 2. 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发端于心理学家(C )。 A. 维果茨基 B. 科尔伯格 C. 皮亚杰 D. 巴班斯基 3. (A )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A.遗传素质 B.身体素质 C.心理素质 D.环境 4.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是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C )。 A. 阶段性 B. 不平衡性 C. 个别差异性 D. 互补性 5. 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D )。 A. 遗传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教育活动 D. 个体因素 6. 教育中的拔苗助长违反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 )。 A. 阶段性与顺序性 B. 整体性 C. 稳定性与可变性 D. 不均衡性 7.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强调的是(B )。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教育万能论 D. 二因素论 8.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B )。 A. 遗传素质 B. 环境 C. 个体主观能动性 D. 教育 9. 心理学家所说的“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指的是(C )。 A. 幼儿期 B. 儿童期 C. 少年期 D. 青年期 10. 英国哲学家洛克对人的身心发展持什么样的观点?(B )。 A. 外铄论 B. 内发论 C.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 平衡论 11. 教育要抓关键期,这是因为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12. 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由此,教育应该要做到(D )。 A. 循序渐进 B. 教学相长 C. 防微杜渐 D. 因材施教 13. 教育时不能“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因为这违反了儿童身心发展的(B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14.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D )。 A. 阶段性 B. 顺序性 C. 稳定性 D. 不平衡性 15. 残疾儿童也能够接受教育,这种信心来自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B )。 A. 差异性 B. 互补性 C. 可塑性 D. 能动性 16. 瞎子能够凭触觉辨别人民币,这是因为他的机能发展上具有(B )。 A. 差异性 B. 互补性 C. 可塑性 D. 阶段性 17 个体发展具有互补性,这一特点给我们的启示是(D )。

第五章 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第五章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 一、题目 (一)填空题 1、人的发展包括和的发展。 2、身体的发展指和两部分。 3、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研究,历史上存在三大流派 是、、。 4、内发论只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忽视 的作用。 5、外铄论只强调人的决定作用,忽视的 作用。 6、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环境、、实践 和。 7、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人发展的,因此教育应 该。 8、“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提出的,此观点是 论的观点。 9、环境包括和两部分。 1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的作用。 11、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作用。 12、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 应。 13、人身心发展的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 关键期及时施教。 14、童年期对应我国的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 性。 15、教育的两个阶段之间,需要教育者,以帮助学生适 应。 (二)选择题 1、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 A长善救失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2、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 A长善救失B因材施教C温故知新D循序渐进 3、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实践 4、母的职业、文化素质、教养方式等对人的影响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C教育D实践 5、母三迁的故事说明---对人发展的作用。 A个别主观能动性B环境C教育D实践 6、教育上的“揠苗助长”违背人发展的----规律。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均衡性D个别差异性 7、对应我国教育初中阶段的是人身心发展的-----阶段。

A童年期B少年期C青年期D青春期 (三)辨析题: 1、人的身体发展由遗传决定,而心理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的。 2、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3、民间说法“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简答题: 1、教育环境与一般环境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2、简述影响人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3、简述人发展的涵义 4、教育为什麽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起为什麽作用? (五)案例分析题: 1、论述人身心的规律及教育。 (六)论述题: 1、一位父亲用尽一切办法教他两岁半的儿子学1+1=2,结果失败了。 2、一位教语文的班主任老师,认为语文成绩不好,数学成绩好的同学都是 不好好学习语文,在跳独腿舞。 3、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身体、心理 2、机体正常发育、体质增强 3、内发论、外铄论、互动论 4、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5、外部因素、内部因素6遗传素质、教育、主观能动性7、顺序、循序渐进8、霍尔、遗传决定论9、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0、环境11、主导作用12、因材施教13、不均衡性14、小学、具体形象性15、引渡 (二)选择题 1d2ab 3 abcd 4 b5b 6 ab 7 b (三)辨析题 1、错。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和心理发展,身体和心理发展具有统一性,遗传素质和环境都影响人身体和心理发展,但都不起决定作用。 2、此观点不正确。遗传素质是指通过某种遗传物质所传递、父母或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解剖生理特点。遗传素质主要表现在人的集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等方面。且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生物前提。

[全]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人的发展概述 一、人的发展的内涵 (一)人的发展 个人身心发展: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机体的正常发育,即指身体的结构形态(包括各系统、各器官)的健全发展;另一方面指体质的增强,即指生理机能的增强,包括各器官系统生理机能增强。 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1.内发论。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是由自身的需要决定的,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人的生理机制决定的。内发论者忽略了外在因素对人的影响,忽略了环境、人的能动性以及教育等的作用。

(1)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中就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这是仁、义、礼、智四种基本品性的根源,人只要善于修身养性,向内寻求,这些品性就能得到发展。 (2)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3)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心理学家格塞尔则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发展受基因决定的特定的顺序支配,完成了一定顺序后机体达到成熟,教育要想通过外部训练抢在成熟的时间表前面形成某种能力是低效的甚至是徒劳的。 (5)霍尔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2.外铄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环境的压力、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教育。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1)墨子的“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2)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持外铄论的观点,他认为:“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

我的教育观——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要深刻理解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我觉得最基本的是我们应该要大致了解教育的含义。根据我们现代教育学的课本,教育的定义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古今中外,教育都被认为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根本价值在于培养具有道德高尚、具有崇高信仰、诚实守法、知识丰富、有才能的人才,发掘人的潜能是,使之能够在社会中找到并发挥自身价值,过健康充实的生活。以杜威为代表人物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基本观点中认为教育即生长,是促进本能生长的过程。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能促进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古希腊的智者派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教育应该以人的本性为前提,使人得到多方面的和谐发展,而且教育不应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民,而应是培养能与集体体相区别的有个性的人。苏格拉底主张教育美德即知识,因此教育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和锻炼身体。而柏拉图认为教育不应是促进个人的发展,而应是使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天资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具体就是教育通过传授、训练、陶冶、评价等方式对人的发展所发挥的导向、激发、奠基、重构、提高、矫正、完善、增值、甄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洛克认为教育在人的成长中起决定性作用。赫尔巴特坚持实用主义教育,认为传统的教学是硬性灌输给儿童脱离他们个人生活与经验的书本知识,因此应以儿童在活动中形成的经验为主要的学习内容,注重从实验中学习。这些不同的教育思想都从各个具体的角度本质上得说明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主导性作用。 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能功能,而其派生功能即教育的社会功能,它通过所培养的人进入社会,成为一定社会的公民,担任一定的角色,而对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发挥的适应、改造和变革的功能。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人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于千钟栗。”而如今对大多数人来说,获取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具较强的目的性,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其活动开展、文化营造、制度建设等几乎都是围绕有目的地培养人而组织起来的。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计划性、组织性、协作性和全面性。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和专门性。对于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历史上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做过肯定,卢梭说过:“植物的形成由于栽培,人的形成由于教育。”康德说,“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人是教育的产物.”这些看法都肯定教育人的发展中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育能够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帮助人充分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形成人的独特性,例如在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能力,气质和性格方面。教育还注重激发人的创造性,利于个体价值的实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自觉的社会环境,学校就像是一个微型的社会,里面有各种设施,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生活环境,学生在于老师、同学的交流相处中不断的学习,发展完善自己,为以后走出社会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社会技能。农村和城市学校的教育相比起来,我们会发现城市学校的教育水平明显会比农村的高,城市学生总体文化水平都高于农村的学生。其重要的原因是不同地区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教育环境,学校是否有较完善的教学设施和丰富优质的教师资源以及有较先进的教育方法,这些环境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教育则是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