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讲”引领新生课堂

“学讲”引领新生课堂

“学讲”引领新生课堂

摘要:“学讲方式”是近年来徐州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它能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生态结构,有效地

引导和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引领着新生课堂朝人们款款而来。

关键词:改革;学讲;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

031-001

“教学改革”一词如今已不再被人们无时无刻地挂在嘴边,但笔者深知这

不代表“教改”已退出历史舞台。恰恰相反,它已深入人心,早已被广大教育

者认为这是教育必须永远具备的自然思想。古彭徐州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正是

这洪流中的一股有生力量。“学进去,讲出来教学方式”(简称“学讲方式”)就是近年来徐州课堂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果。

一、“学讲方式”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地提高课堂

效率,改善课堂生态结构

下面笔者结合一个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自己的一些理解、认识。

实录片段出处:一堂试卷讲评课。批改过的试卷分发下去之后,同学们先

用十分钟时间自行订正错题,不会改的问题做好标记。接下来的十分钟进入互

助合作的环节。先邻位的同学去询问自己不会的问题,共同的问题向组长汇报。再在小组内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小组共同的问题,就是交流展示的问题。实录

片段就是第10题的交流展示过程。

实录片段:

下面请第六组的同学来讲解第10题。(题目:已知点G是斜△ABC的重心,且AG⊥BG,+=,则实数的值为_____.)

生:由题得=+,切化弦得=+,再角化边得到=+,这里有边有角的余弦值,

再用?=0来解决,既可以转化为边,又因数量积会出现各角余弦值,事实证明

该方案可行。

师:分析的漂亮吧?其他组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第三组的同学立刻推出一位同学。)

生:前面思路和上组相同,切化弦,角化边再彻底些得到:

=;由GF=AB=c,CG=2GF=c,CF=c,cos∠BFC=-cos∠AFC得a2+b2=5c2代入=可得=。

(此时同学们是一阵感叹,接着第九组的一个同学举起手来。)

生:的值应该和△ABC的形状无关,那我们就取AG=BG,从而CA=CB,

∠GAB=∠GBA=45°,令AB=2,则GF=3,tanA=tanB=3,tanC=,也可求得=。

师:特殊值法虽不能用来解决解答题,但它却是解有些填空题的妙招,所

以要注意积累。本题还有要补充的吗?

(第七组又推出一位同学。)

生:我们组的方法实际是上面方法的正规化:延长AG,BG分别交BC,AC

于D,E两点,大胆设GD=m,GE=n,则tan∠DBG=,tan∠ABG=,tanB=,tanA=,而tanC=,可求得=

(继续惊叹!)

师:同学们惊讶吧?你看我们那么多同学没做出的这一题已经用了几种方

法了?而且每种方法都源于基本题型及常用的思想方法,只有平时常总结,爱

思考的同学才能灵活运用。还有其它方法吗?

(此时同学们都觉得我在开玩笑。)

师:其实我们可以将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结合再生出一种方法。由

法二知=,而由最后一种方法知a=BC=

2,b=AC=2,c=,代入=可得=.(让孩子们回味一会。)甚至咱们可以采取

另外的设法:分别以AG、BG为x、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X,0),B(0,Y),则C(-x,-y),求出a,b,c代入=可得=.

(在一片满足声中,第10题之旅结束。)

短短的一个教学实录片段似乎无法说明什么,但细细回味思索并以此折射

我们每日的教学过程,就能发现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1.孩子们在互相指导、互相倾听、互相观摩中逐渐加深了解,深入学习,

从而更好地竞学竞长

先进行个人自我订正,可以达到三个目的:一是劲头足的时候效率高改的快,有些问题就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了;二是提醒学生自己反思这些错误出现

的原因,不断的改进考试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三是确定询问、讨论的目标。

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每个同学的问题能得到基本解决,而且不同程度的同学可

能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在“动”。

2.无限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改变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

其实绝大多数学生数学学习困难并不是他们从开始就讨厌数学,而是积聚

在他们面前的问题多,在时间和能力上他们都无法处理这些障碍,这将会给他

们听课和学习带去更多的困扰,并陷入恶性循环。而“学讲方式”下,学生在

观摩讨论中,不断接受着其他同学的各种信息刺激,从而逐渐改变跟不上、讲

不出等情况。甚至有很多同学因为“一次的精彩”而彻底改变学习态度,重拾

信心,当越来越多的收获和“精彩”降临到他身上之时,兴趣还会远吗?

3.架起师生间更多的交流渠道,教学相长

“满堂灌”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最大的作用就是讲,而“学讲方式”下

教师从单一的讲解行为中解脱出来,多出来的就是巡视、观察、指导、倾听、

交谈等很多机会。

二、“学讲”计划的实施非常有效地引导和提高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意

识和能力

一直以来,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方法都困扰着笔者。“学讲计划”开启之后,一篇篇指导文章,一页页的总结文字如雪片飘落。这些来自身边课堂的案例,不再是空洞枯燥的文字。“学讲计划”如火如荼,“学讲课堂”引领新生。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

地理是一个文理参半的学科,有它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在此,我谈一下我个人学习地理科的一点小小体会。 我把学习地理的步骤分为三步曲:书本、练习和考试。当然这三步对于其他科目也适用,但地理科在这三步曲中有它的特点。 一、书本。地理科的书本大体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文科知识较重,也就是记忆量较多的部分,例如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另一类是理科思维较重,也就是需要理解、应用较多的部分。例如自然地理,这方面往往还涉及计算。在看书本时就要注意这一特点。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在看书时要记忆和联系实际,注意关键词句。而自然地理则应加深理解及推算的原理。看书时还要注意加强空间思维的联想,例如想象地球的转动变化等。按照以上的规律看书,把书本的知识结成网络,这样就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 二、练习。在熟悉书本的基础上做练习也是需要技巧的。文科类的知识题量不需要太多,重在表达时要注意简明和清晰,因为这部分内容往往涉及简答题。而理科类的题目通常是难点,特别是计算的部分,做这类题可以进行专题式的训练,对每一种类型题进行专门训练,并在训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长此以往,便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做练习贵在精而不是多,做题是检查书本知识的很有效方法,因此做题时不清晰或出现错误,立即查书并记住是很重要的。 地理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 如: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分布(区位选择)、成因、特点、问题、解决措施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农村中学高中地理学法指导策略

农村中学高中地理学法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18-09-26T11:49:02.870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9月总第34期作者:叶孝新[导读] 本文结合农村中学的具体情况和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粗浅地谈一些高中地理学法指导方面的策略。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第四中学 摘要:农村中学受招生政策、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初中对地理要求不高,造成学生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学生的综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的学生进入高中由于地理难度的增加,学习地理感觉力不从心,本文结合农村中学的具体情况和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粗浅地谈一些高中地理学法指导方面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中学核心素养学法指导地理学科 地理是综合性学科,内容广泛,学习起来需要逻辑思维能力,现在随着高考的改革,对于农村高中生而言,想系统的熟练的掌握相关知识点,是有很大的难度。这就迫切地要求农村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从而减轻广大文科生学习的负担,同时全面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明确地理学科特点,引导读图、析图。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区域性特点,主要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并揭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原因分析。所以高中地理教师要有文科教师的文化底蕴,也要有理科教师的严谨逻辑。中学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包括地球表面及内部,地球上空及宇宙空间,牵涉面多且广,但不管如何多广,都是以一定空间分布作为基础的。教学中关系到的各种地理事物、分布地点,都落实在地理空间上,也就是地理的各种地图中。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相关地图的使用,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判断其地理位置的特点、周围的环境及其相互影响,引导学生通用读图、析图,将地球的空间位置和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综合的地理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美国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将美国的地理位置和与之相关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知识建立联系,在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推理和分析。 二、贴近生活,突破学习的难点 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而学习地理能让学生用地理的眼光和地理的思维去看世界,去认识世界,为生活生产服务。地理教学一旦离开了生活实际,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无从谈起。地理教材不是教学的全部,其是开放性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懂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贴近时代,不但可以突破教学的难点,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让学生形成必备的地理核心素养。高中课本有众多的案例教学都可以联系实际,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一节时,可以播放福州地区某地的风光或景观图片,先让学生感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复杂,然后引导学生阅读 “福州市气温变华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判断福州属于什么气候类型?结合视频中的相关景观,说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哪些?这些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又是如何相互制约的?这样能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去思考和探索,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的情境中激发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乐于去思考,去主动的探索,从而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农业、工业地域形成与发展、城市与城市化、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人口的变化等教学中,教师都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结合家乡的地理自然环境、人文状况进行相关地理知识点的巩固掌握。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地理教学中注重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多与学生所在活动范围内的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实际,体现生活中的地理课程理念,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越浓厚,知识的记忆和巩固就越好,同时在此期间的思维活动也越活跃。 三、指导学生归纳总结,综合分析,让地理知识系统化 平时在教学中发现很多的学生地理课堂上思维挺敏捷,表现挺活跃,但到考试时,对综合分析题目完成的并不好,表现在答题不完整,对一些知识点处“似懂非懂”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知识还处于零碎状态,知识点挺丰富,但知识链模糊,缺乏系统化,故知识的迁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也就较薄弱。所以在教学中不能仅传授知识点,要及时引导学生将知识归纳系统化,并通过相应的训练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建议教师教学中板书形式多采用思维导图式,逐步引导学生平时有简单归纳总结的习惯,在平时练习中多启发点拨,逐步让学生学会如何将相关地理知识系统化;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复习小结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本章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把整个章节联系起来,成功的思维导图是面对问题的全景图,涉及整个章节问题的各个层面,可以让学生把握全局和细节,极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指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解决相关地理问题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比较法是学好地理最常用的方法,相关地理概念、原理、规律通过比较法可以更清晰地掌握,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比较就是图表比较、景观特征比较,在平时教学中发现大部分地理教师经常都是把现成的比较图表展示给学生,叫学生根据图表中相关项目对号入座,学生填写然后识记结论,这样其实不利于知识的建构和对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在平时教学中要基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掌握比较法,扭转运用比较法学习地理重视结论、忽视过程和方法的不良习惯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如在“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章节的复习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列表比较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生产特点的异同,并分析原因,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归纳比较这两种农业类型为主的不同农业地域类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比较异同点。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自主探究,掌握利用地理各种图表、地理特征进行比较的方法,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散思维、逻辑思维等能力,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认知,并不断地丰富提升。 农村中学有自己的校情,现在随着教育的投入增多,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都逐步完善了,各种地理课程资源的配备也日益增强,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学法不断指导,并注重反馈和评价,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目标。参考文献: [1]叶回玉.高中生运用比较法学习地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的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1).

课程排课及项目安排操作流程

附件:实验课排课及实验项目安排操作流程: 目录 1、项目安排流程--------------------------------------------------------------------------------------------------------- 2 2、项目安排数据准备 -------------------------------------------------------------------------------------------------- 2 2.1课程数据----------------------------------------------------------------------------------------------------------------- 2 2.2项目数据----------------------------------------------------------------------------------------------------------------- 5 3、实验项目安排制定 -------------------------------------------------------------------------------------------------- 6 3.1教师排课----------------------------------------------------------------------------------------------------------------- 6 4、安排项目审核--------------------------------------------------------------------------------------------------------11 5、项目调整流程--------------------------------------------------------------------------------------------------------12 6、安排项目调整申请 -------------------------------------------------------------------------------------------------12 7、安排项目调整审核 -------------------------------------------------------------------------------------------------13 网址:172.28.24.157:81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及应对措施 一、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情分析 1.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关键原因 地理必修一是自然地理,涉及许多学科内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等。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教材内容已大大简化,再加上现实的中考制度,河南省对初中地理和生物学科大大淡化——能够通过初二结业考试即可,所以一些初中学校地理教学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导致学生上高中后地理学习显得十分被动。同时,与高一地理有关的一些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要在高一下或者高二才能学到,这种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2.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了解不够,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客观原因 尽管地理课本开篇《致同学们》很有新意地介绍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教材编写体例、学习方法等内容,但要真正领会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以及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还需一个过程。许多学生心目中的地理还是停留在讲述地名、物产加数字的水平上,认为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很多学生学习地理重记忆、轻理解,忽视理性思考和推理,对地理学科形成了“地理书有趣,地理课好听,地理题难做”的感受。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主体原因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思想。由于现实的高考科目设置导向,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在潜意识中产生学地理简直是在“浪费”时间,这些学生没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4.师资流失,难度提高,缺乏学好地理知识的信心——重要原因 为了及早与高考接轨,平时训练用题照搬全国历年高考题,拔高了教学要求,更增加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恐惧。还有一点也是应该正视的现实,20世纪90年代初地理一度中断高考,很多地理老师流失,高等师范院校地理教育萎缩,导致中学地理教育人才青黄不接,现今相当一部分地理老师是没有学过地理专业的,素质不高,遇到教学困难束手无策。 5.老师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活跃的课堂学习气氛——客体原因

地理必修二学习方法指导

学法指导: 地理学习方法指导 一、学会阅读理解地理教科书 1.抓“概念”重“消化”。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2.抓“原理”重“理解”。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掌握了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做就能做到举一反三,就能概括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联系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二、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 1.“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从中准确而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即形成“脑图”。 2.抓“读图”明“空间”。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3.地图学习要学会分类、读图、变图、用图。 (1)学会分类。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景观图、原理示意图、漫画图、数据图、结构图、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①先读图的主题,即图名;②看清图例、比例尺和方向;③注意细节,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④联系实际,学会变图,如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图文转换等。 (3)学会用图。如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用图记忆等。用图记忆就是记的时候,应该直接把文字放到图上记,当涉及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你的脑子里反映出来的是有文字的图片而不单是文字,你便可以象读图一样回答各种问题了,不管是文字题还是读图题都可以解决。 三、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 学习地理与学习其它科目一样,要注重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上课、练习、复习,特别是容易忽略的预习、复习两个环节。根据记忆规律,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也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预习可以提前知道教材内容概貌和自己不懂之处,便于上课分配注意力,把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放在重难点上。学习地理决不能等全部学完后再回头复习,这样你是决不会理解课本知识的,你会发现学地理很难。可是如果你把地理当天的内容当天就理解消化,那就又是另一番景象了。你每理解一点知识就在你脑子里更明确一些,日积月累就会培养成为你的地理思维,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易如反掌了。 四、收集信息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信息,如电视新闻、报刊杂志、媒体网络、旅游科技、综艺体育等,经常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知识信息,这些信息中很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鲜活生动的地理知识和敏

教师排课手册

一、登陆系统 首先登陆翱翔门户,然后进入教务系统,点击“实践系统”图标,即可进入系统,如图 单击“实验教学管理”,进入该模块 二、指导教师进行实验排课 点击“教师业务”下的“需求管理”菜单,页面上会显示教师收到需要编排的任务。然后点击课程后的‘需求编排’开始进行实验排课。 1.确认实验班级及学生名单。 点击‘确认实验班级’及页面的‘已选班级’,‘已选学生’,即可。该步骤主要是核对学生名单。

2.关联该课程需要安排的实验项目。 点击“确认开出项目”,然后点击“增加一行”,在输入框内填写项目信息,系统会在项目基本库中进行模糊查询,然后选中该项目。 将项目依次添加好之后,点击“保存”,即可完成该步骤。 3.进行“填报需求”。 填报需要按照项目进行,点击项目名称。

4.对学生进行分批。 系统会默认按班级自动进行分批,如果分批数需要调整,需点击“人数分配模式”,然后选择“自定义分批”,并填写分批数、学生数。 5.安排项目分组时间、指导教师和地点。 在上课时间列,选择具体时间点,然后选择实验指导教师,在输入框内填写教师姓名或工号,根据系统查询结果进行选择。选择房间时,填入房间名称或房号,下拉框内会出现相关房间信息,选中即可。

6.安排完该项目后,点击右上角“添加”按钮,系统会进行冲突验 证,并弹出页面进行相关提示。如果没有冲突,点击确定,那么这个项目就安排好了。 7.单击“已排需求”,会显示项目安排情况。 8.需求提交。 点击“提交需求”,勾选相应项目,然后点击“提交”按钮。 提交后等待实验中心审核通过后即可生成正式排课课表。 三、其他功能简介 1.个人课表 在“教师业务”下的“个人课表”菜单。可以查看本人当前教学

排课软件快捷排课使用说明书

快捷排课2.0使用说明书 说明书版本v1.1 提示:在阅读本文档时在菜单栏里点击—[视图]—[文档结构图],可以快速方便地找到您要看地内容. 排课模块 排课基本流程: 新建/打开/保存课程表 新建课程表: 如下图:点击软件右上角地 .在弹出地菜单里点击[新建课 程表]弹出新建课程表对话框,选择一个位置,输入一个文件名 , 点击[ 新建]按钮即可 . 提示:最好把文件名地名字以学期命名,以便以后打开课程表时好找,比如:“2018--2018第一学期课程表”等建议:强烈建议不要把课程表保存在系统盘<一般是c:\盘>,请保存在其它盘.还有"我地文档" "桌面"也最好不要,因为它们一般也是属于系统盘地,当系统崩溃,要重新安装系统时,会导致课程表文件 被删除!!!!保存课程表: 当课表数有改动,包括各种信息录入、选课、条件限制、总课表、代课、放假等.请点击[保存课程表],才能把您做地改动保存到课程表文件里,只有点击保存后下次打开课程表才会是您本次修改后地.备份课程表: 即把当前操作地课程表文件复制拷贝一份. 打开课程表: 打开一份已有地课程表. 注:当软件启动后会自动打开您上一次关闭软件之前操作地课程表. 当成功打开某个课程表文件后,在软件主界面左下角会显示打开课程表地信息,如果没有任何显示则表示当前没有打开任何课程表.如下图: 信息录入模块 信息录入模块包括:学期/课节、科目信息、年级、班级、教研组、教师、教室<场地)

等. 学期/课节: 设置学校简称、学期名称、开学日期、早读上午下午晚上节数,一周多少天,即多少天为一周, 以及一周有哪些天有课,星期地名字可以自己指定. 注:当更改设置后请点击[确认更改],才能使您地更改有效. 任何时候要使更改永久生效,请点击:程序图标--->[保存课程表].科目信息: 凡是 课程表 上要体 现地科 目,都 要在这 里添加 进来., 科 目类型 有4种: 早读: 只能安 排在早 读时间段 正课:只能安排在上午或下午时段 晚自习:只能安排在晚上时段 自习: 任何时段都可以安排,而 且不能分配教师 例: 如果语文课既有正课又有早读还有晚自 习,那么必须添加三个科目,科目名称都 可以设置成"语文",科目类型分别选择 早读、正课、晚自习. 快速录入:设置好名称类型后直接按键盘上地回车键,则 相当于用鼠标点击【增加】按钮. 当按回车见后,不需要用鼠标点击科目全称输入框, 此时直接输入内容就可以了,输入完全称后,按键盘上地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学法指导 一、明白学习地理有何意义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主要涉及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同时,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除此之外,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二、明确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 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那为什么考不出高分呢?这就是没有搞清楚高中地理学什么的问题。那么,高中地理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 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的涉及大量的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 2.高中地理具有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部分地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部分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 其实,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好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学习方法因人而宜。因为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所以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因此,我们只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填绘地图

高中地理学习方法之填绘地图 填绘地图既是地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又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手段。在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学生通过思考、眼看、手绘、进一步熟悉地图上有关的地理事物的分布,不仅记住了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理解它们的相互关系,又培养了绘制地图的技能技巧。 填绘地图的练习,要求学生严肃认真、力求准确、整洁、美观。课堂填绘时,要适当指导,依次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填绘地图与注记要注意两点:一是所填绘的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要准确。二是使用的图例的形状和颜色应尽量与常用图例一致。注记的字体也要与一般地图上常用字体一致。如注记河流使用水形体、注记山脉用山形体,且要和它的伸展方向平行、注记城市用仿宋体使之醒目,一般要与纬线相平行,且字要端正,讲究科学性、艺术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填绘的方法可以师生结合、视听结合、讲练结合、图文结合、手脑并用,也可采用边讲、边看、边填、边画的方式,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当堂消化。 文理交融,学法兼用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

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选修教材二),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解透彻,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类问题的。又如,“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和“上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图”学习,使我们比较容易地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记住城市化的三个主要标志。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和学习地理最重要的工具,运用地图记忆地理知识是最准确、最牢固、最有效的记忆方法。地理内容纷繁复

教师排课系统课程设计报告C

面向对象技术与C++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系统总体方案: 某学校每位教师都有教学工作量,教师对他所希望讲授的课程表达为一个期望值,1,2…,n,其中1是最高的期望值。课程也有优先级,1,2…,n,用来决定将课程分给教师的顺序,其中1是最高的优先级。设计一个程序针对某些课程给某些教师进行排课。 要求: (一)程序运行时,用户输入教师信息(姓名、教师号、工作量)、课程信息(课程名、课程号、周学时、总学时、优先级),教师对所希望讲授课程的期望值以及教学工作量等相关信息,所有信息应保存在文件中。 (二)程序根据课程的优先级以及教师对课程的期望值进行排课。最后输出排课情况,即某位老师上某门课程,以及某位老师的工作量。 (三)可以实现对文件的修改。 (四)可以在各个界面中实现退出以及进入的循环。 (五)可以退出本系统。 (六)程序应能实现对不少于20门课和10个教师的排课,并且使每个教师的满意度达到最大,不存在工作量不满的教师以及未分配的课等情况。 方法: 为了公平起见,程序随机分配课程,如果10门课程都有优先级1,程序以随机的顺序将这些课程分给教师,如果10位教师对某门课程的期望值为1,程序应从10位教师中随机选择一个。

2.设计思路和主要步骤: 我们使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思路进行分析,得出了整个系统应该涉及三个类的信息和操作,分别是教师类,课程类,排课类。各类信息以文件方式的储存以及实现各种功能和界面的实现是在main函数中体现。 (一)教师类 teacher:包括私有数据成员姓名 name,编号 id ,工作量work_load ,已有工作量 total(方便判断是否排满课)。成员函数包括设置和得到私有成员值的成员函数与输出教师信息的成员函数。 (2)课程类 course:私有成员有课程名 course_name,课程号 course_id,周课时 week_hour,总课时 total_hour,优先度 N。 (3)由于考虑到这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排系统,加上我们希望这个系统的界面能够做到清晰、明了,我们经讨论后决定采用一个总操作界面,一个分操作界面。 总操作界面应该包括(分别对应 1.输入教师信息 2.输入课程信息 3输入教师对课程期望度 4.排课 5.输出排课结果 6.显示操作菜单 7.输出教师文件信息 8.输出课程文件信息 9.输出教师期望度文件信息 10.修改文件信息 0.退出) 修改文件信息界面中又因该包括 1.修改教师文件 2.修改课程文件 3.修改教师期望度信息 0.退出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一) 学法指导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归纳(一)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法指导(一)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学法指导(一) 一、本章的地位 本章内容是第一章地球的圈层结构知识的延伸。声声不息的自然界是靠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转换和地球内部的能量的转换以及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来维持的。本章就把视角定在观察研究在各个圈层之间物质如何循环和能量如何转换的。本章通过分析大气圈的运动、水圈的运动和岩石圈的运动来研究这一能量的转换和物质循环过程。本章第一节论述了地球上大气的热量来源和传递过程,以及全球大气的基本运动规律和天气气候的形成机理,这些都是形成地理现象差异的重要因素。第二节从运动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出发,说明地球上水的循环引起能量和物质的迁移,以及海洋中洋流的形成;第三节介绍地球内部的物质循环和地质作用,说明由此形成了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貌形态。三种运动都各自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化中进行,大气运动是自然界能量交换的基础;水的运动是自然地理环境中联系能量平衡与物质平衡的主要桥梁;岩石圈中的地壳运动是通过地壳演化过程,使地球表层岩石圈的物质得到更新,能量得到转换和分配。 二、本章知识结构 整章知识结构见附图1。 三、课标要求及对应的知识点和重难点知识

四、要点解析 1.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层后在大气和地面之间的转化过程可以用以下流程图来表示: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有三种方式,吸收、反射和散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无选择性,而吸收和散射作用因辐射波长不同而有选择性。吸收作用的选择性表现最明显的是,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辐射,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等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辐射,而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能力最差。散射作用表现最明显的为:空气分子对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最短的蓝色光、紫色光散射作用最强,故而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只有反射作用对辐射波长没有选择性。总的来说,通过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三种作用,太阳辐射被削弱的主要是红外线、紫外线以及可见光的短波部分(蓝、紫色光),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这对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而增温具有重要意义。 (3)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以后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表以后,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包括地面反射),只有约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也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 2.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基本形式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表受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运动而构成的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形式。这里要理解较冷的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相对较低,密度大,空气下沉;较热的地表附近的大气温度相对较高,密度小,空气上升。于是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不等的状况,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从而形成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实例,认识海陆风、山谷风及城郊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生产生活中可以利用大气运动的规律,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如,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山谷山坡冷热不均,以及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热力环流的形成。这样形成的热力环流分别为: 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高空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上空因有空气流入形成下沉气流,近海面形成高气压,使下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空气冷却收缩,地面气压比海面高,使下层空气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与学法指导

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学法指导 亲爱的高一新生们: 你们好,首先祝贺你们通过中考的竞争考进美丽的威海三中!为了你们能够学好地理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在此,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高中地理老师,我给你们一些学法指导与建议,希望能对你们今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自从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以后,高中地理的教学任务就明显加重。而初中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仅作为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初中教学中,地理课往往遭受排挤,甚至被砍消。即使正常开设地理课,初中教师和你们学生也因它是“副科”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你们的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薄弱,这样会出现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致使很多高一新生在第一学期的地理学习中,感觉十分吃力,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和恐惧心理,严重阻碍了高中地理的学习!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在你们身上重演,我通过多年的思考,得出以下对策!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初高中地理的致使衔接,二是暑假期间的学法指导。 一、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其实,初、高中地理知识联系十分密切,且高中地理与初中地理的要求明显不同,难度上的跨度大,由于你们时隔两年没有接触初中地理,知识严重缺乏成了高中地理入门的最大困难,严重影响高中地理的正常学习。因此,你们应该在暑假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与融合非常重要。 1.基础知识点的衔接巩固 初中阶段,你们对于基础知识点学习得比较多,但每一个地理知识点都属介绍性的,每一部分知识只介绍其中的一个点或很少的一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很少谈及,没有进行较具体的运用,未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你们容易淡忘。进入高中后,由于你们两年没有接触地理,要你们回忆起初中部分基础知识往往会比较困难。这时,教师通常在课前布置一些预习旧知的工作,并请你们把初中教材在上课时带着,课堂中进行初中知识点的复习,以此来引出高中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如高一“地球运动的意义”部分,较完整和系统地讲授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而初中阶段只突出罗列了“昼夜交替”。难度的突然加大,学生很难适应,因此你们应该多注意观察自然想象,如“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日出、日落方向的变化等!联系初中教材,把初高中的地理知识点有效地穿插起来,形成一线,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2.读图技能的衔接 学习地理学科的有效捷径就是读图、用图的技能。在初中老师只要求你们“学会阅读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等”,进入高中阶段,这就要求你们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有关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目标在不断深化,有一定的梯度性。初中阶段停留于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较少探究为什么。在初中你们在探究“为什么”中读图、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还未能深切体会到,而进入高中后,这一有效方法运用得好,那么学习地理就会感到轻松而有趣乃至事半功倍。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是重点又是难点,有效利用读图方式从初中所学知识入手,引出更深层次的知识,你们就不再会感到难点“难”学,而且利用图示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以后的学习中,将图作为一种得力的学习工具,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3.评价方式的衔接 在初中你们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好胜心理,即较注重结果。你们习惯上的评价比较注重分数等。进入高中,对于地理学习评价应有一个良好的衔接,如把评价进行类型的细化,可以分成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评价,并且这三种评价方法相互补充、相互融合。

2017高三地理学法指导

一、单项选择题解法指导 要想确保基本分,获得高分,都必须在选择题下功夫。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区分度,命题时一定会考虑并提高选择题的迷惑性。要提高解答的正确率与速度,就必须熟知选择题常见的置疑方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混淆概念 通过混淆相关概念,或利用考生对某些概念的模糊和片面认识来置惑诱错。 2.以偏概全 某些选项表述的知识点在特定的时间或地区内是正确的,但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 3.表述绝对化 选项中绝对化的表述大多是错误的,但有些绝对化的表述是正确的.。 4.定势诱惑 任何人都具有一定的思维定势。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很多考生很容易误入圈套,掉入陷阱。 5.误联因果 选择题中的因果关系有两种:一种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另一种是选项本身具有的因果关系。解答这类试题时,一定要搞清楚其因果关系是否正确。 6.变式迷惑 变换试题的表现形式,如图文转换、形式变换或通过新情境的干扰来增加试题的迷惑度。 7 .隐含信息 这类试题的关键信息往往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如果没有把握住题干或图表中的关键信息,必定导致答案错误。 9.前后矛盾(正误同项) 本身的叙述是正确的,但与题干无关,所以也是错误答案。

2.认真筛选 “认真筛选”是指依据题进行认真推敲。可以通过对现象特征的对比分析来掌握知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根据限定语,得出题干中的引申义,对地理特征、现象进行纵横对比,正反区分,明确现象发生的区域与时限。一般来说,可以有这样三次筛选: 第一次筛选,即“排错项”。在审清题肢的基础上,排除有知识性错误、观点错误的题肢。 第二次筛选,即“排异项”。常针对有多项条件限制的题型,虽然题肢观点或内容本身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这种试题选项的干扰性比较大,是否排除的唯一标准是“是否符合题意”。做好“第二次筛选”的关键是要仔细分析每个选项和题干的联系,以题干给定的条件为“筛子”,对选项逐一进行筛选,检查验证,弃误留正,得出正确答案。 第三次筛选,即“选最符合题意项”。在单项选择题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时,要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即“最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其余相关但不相符的题肢。 3.果断确定 第一,相信直觉。在仔细审题的前提下,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做出选择后不要轻易改动,如果经过一番考虑后,仍然不能确定正确选项,就先选上一个最有可能的选项,然后打上问号,等做完全部试题后,再对有疑问的地方作重点检查。假如在检查的时候还不能有把握地确定正确选项时,就选一开始选的那个!”如果过分推敲,受心理暗示的影响,反而会怀疑正确的选项。 第二,不要空题。当你实在确定不了正确选项的时候,单选题就要选择其中的一项作为正确答案,双选题选择其中的两项作为正确答案(选择一项是不可能得分的)。 第三,不能多选。如果发现有超过规定数量以上的答案,应该按照第2点的筛选顺序认真进行筛选得到符合题意的答案。还应注意题目是否是要求选择不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第二部分综合题解法指导 解题第一步--审题 审题是应试第一关。“审”就是阅读、琢磨、推敲。审题的目的是理解题意、明确问题。实质就是领会或揣摸命题人的意图。其能力要求是获取有效信息。 审题要领:圈点关键词语、重视隐性信息、确定问题指向(规定动作要到位) (一)审题型。审清题目是叙述性问答题,还是分析性问答题;是简答题,还是论述题。注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之间的区别,避免出现错答。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排课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教学排课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一、需求分析 1.功能的要求: (1)系统登入功能:在系统授权范围内,用户选择各自的用户名,输入密码后登入系统;(2)基本信息管理:教师、教室、班级、课程、校历日期、课程申请等数据的增、删、改、查; (3)数据处理:自动排课、教师、教室、班级、课程、校历日期、课程申请等数据的输入、编辑、修改、删除等功能; (4)数据输出:查询教师、班级课程表,打印教师、班级课程表,查询教师、班级、教室课程以及课程申请的基本信息; (5)系统设置:对用户权限的设置和密码的更改。管理员在此可修改各个用户的密码。在本系统中,普通用户即教师和学生只能浏览、查询和打印基本信息以及查询课表和打印课表,不能添加、删除、修改基本信息并且无权排课、调课和更改密码。 (6)显示界面:要求教学安排与校历相结合,希望做到当光标放在校历的某个日期上(或者点击某个日期)时,即会显示(或链接)该日期安排上课的教学点及其课程、教师信息。 2.教学排课要求: (1)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发生课时冲突,即没有教师要同时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班上课,也没有一个班要同时上两门(或两门以上)不同的课程; (2)教师和学生合理的不排课时间要求一定要满足; (3)要求排连堂的课一定要连堂; (4)主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排晚上和双休日期间,副课(思想道德修养、文献检索等)课程排在周一至周五白天期间,其它课程随机分布; (5)满足教师教案的周期性,教师备一次课后应在他授课的所有班上都讲授一遍之后才进入到下一阶段的备课和授课; (6)尽量避免断点,即不出现一天内前、后节次有课,中间无课的现象; (7)文、理课(如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相间,以使学生智力得到调整,提高学习效率;(8)同一门课一周内在节次上要均匀分布; (9)排课前考虑老师的时间问题。张教师一周5天共上20节,则尽可能安排每天4节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