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2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2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2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2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己亥杂诗)导学案2

诵读欣赏《古诗二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熟练默写《雁门太守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古诗《雁门太守行》的语言,赏析其中的妙词佳句。

【重点难点】

1、熟练背诵、默写《雁门太守行》。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古诗《雁门太守行》的语言,赏析其中的妙词佳句。

【自主导学】

1、播放两首诗的朗读录音,学生听读、自读。

2、给加点的字注音:

燕脂()霜重()提携()

羁旅()南冠()毅魄()

3、根据教材和资料,整理、了解作者。

(1)李贺:

(2)夏完淳:

4、学生齐读课文;请一两个同学再范读一遍,注意指点他的句读,情感。

5、对照注释自读两首诗,弄请诗歌的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

6、同学讨论交流,弄清诗歌大意。

7、背诵《别云间》。

8、默写《雁门太守行》。

【自主合作探究】

9、在《雁门太守行》这首诗中,李贺借用乐府旧题,描绘了

,歌颂了。

10、《别云间》一诗,始终围绕“”字,作者通过抒写,表现了他。

11、《雁门太守行》首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谈谈你的理解。

12、《雁门太守行》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13、通过学习,我的发现是:

【反馈检测】(20分)

1、理解、默写(6分)

(1)角声满天秋色里,。

(2),今日又南冠。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的诗句是,。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

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

2、《别云间》中哪两句用奇特的想象抒发了革命到底的豪情。(4分)

3、《雁门太守行》颔联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5分)

4、善用典故,是《雁门太守行》突出的特点之一,试举一例,并简要赏析。(5分)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瞑》)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抓住关键句拎出线索理清思路;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并学会赏析;了解夹叙夹议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分类筛选汇集语句阅读文章;师生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

学习重点

简洁而传神的描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的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城市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

学生:预习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课堂教学流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鸟儿图片(投影显示)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现在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生: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

2、善待它,把它关起来养着

3、虐待它,甚至吃了它

现在,真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他们,去体验他们的这段心路历程。今天我们学习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投影显示)

二检查预习,强调积累

课前已经布置大家预习了,再强调一下下列字的读音,要求大家读出声音,并把读错了的字音标到书上去,(投影显示)

三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带着黑板上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动笔墨边读书)

1.本文围绕封不封“阳台”作者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原因又是什么,请你划出这样的句子. (投影显示)

要封阳台——封阳台吗?——不封阳台(投影显示)

2、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生:可以阻隔住城市的喧嚣,开辟出一块活动的空间)

是的,现代都市紧张的生活使人们渴望封住阳台,给自己留下一个清净的空间。

3、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生:是因为一只受伤而又在孵蛋的鸽子的到来,希望给鸽子一个安身立命的所在。我也希望他能在我家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4、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围绕“封不封阳台”这个中心事件把这篇文章贯串起来,这就叫文章的线索。(投影显示)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明天是否封阳台”呢?作者感情的变化源于一只——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鸽子的语句(投影显示)

闲放在阳台上的一只书架下面,忽然传出几声“咕、咕”的叫声,

我蹲下身子,果然见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

它扑打了几下翅膀却未曾飞走,就在它的羽翼开合时,我们见到了它正在孵育的两只鸽蛋,看到了它翅膀上的一块血痕──那分明是有人在它飞翔时用气枪打伤的。

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

鸽子见我们没有伤害它的意思,重新安静下来,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投影显示)

指名读

2.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呢?尝试用一个词来概括。

从不同角度不断叠加丰富这只鸽子的形象(长相、作者情感倾向······)

3.生自由朗读自己喜欢的一处句子,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出示范例(投影显示)

女生齐读,读出怜爱之情。

4幸运的鸽子,仁爱的父子

这是一只······的鸽子,又是一只幸运的鸽子,从哪里可以看出呢?生找读相关语句。

十岁的儿子弯下腰,稚嫩的脸颊立即灿若朝霞

儿子惊喜地望着鸽子,但语气中却充满了忧虑。

但不知为什么,在内心深处却特别希望它能在我家的阳台上多逗留一些时日。

使我不由想起了冯至深情的诗句:“驯美的白鸽儿/来自神的身旁,它们引示我翘望着/迷离的故乡。”──这故乡,该不是地域的概念,而是一种情感的归属吧?

不知什么时候,儿子拿来了一把布条,要帮鸽子做窝,又找来了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

再也捉不到小虫的儿子,对眼前的这位“不速之客”似乎寄予了更多的关注与爱怜……

我决定明天先不封阳台了,为了可爱的鸽子不受到惊扰,为了儿子能有一个新结识的“朋友”,也为了它带给我的那一片恬淡和谐的思绪。

五反思行为关爱自然

1画出文中的议论句(投影显示)

1 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人们仿佛走进了一个怪圈,一个悖论:一方面,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同时,因为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又日渐与自然界相分离,于是,人们在精神上便有了一种失落感。

2. 诚然,我们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心去贴近自然呢?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人,只能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能总以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因为在剥夺自然资源的同时,人类也在毁灭着自己。

(投影显示)

男生齐读

2这些议论句都是围绕什么话题来发表议论的?

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由一只鸽子引出人与自然这个主题: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

3这些议论句之间存随着记叙的发展逐层递进

这种写法叫做夹叙夹议(提示笔记,学习习惯的培养)

(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是对叙述的升华深入.叙议并进揭示了”人应和自然和谐相处”

的主题,给人深刻的启迪和感悟)

(由一只鸽子引出人与自然这个主题: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这种写法叫以小见大。)到这里,封不封现实中的阳台已经不是作者要谈的主要问题了。试想,即使作者不封他家的阳台,但是酒楼门口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秋日天空鸽子仍被射中铅弹……人们心中的那一阳台不能打开,人与自然又怎能和谐相处?

相反如果我们都能打开心中阳台,停止一切破坏自然的行为,自然万物都有它栖身之地,作者明天封上阳台,那又何妨呢?

六拓展训练面向未来

诚然,我们不可能重新回到农业社会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中去,但是,我们能不能用心去贴近自然呢?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我们完全可以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下面看黑板上的题目。(投影显示)

仿写: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鸽子飞过秋日的天空,我们不再射出铅弹;蜻蜓掠过夏天的裙边,我们不再张开捕网。(投影显示) ``````

猴子奔进冬日的暖阳,我们不再端起猎枪;

蝴蝶飘过春天的花海,我们不再伸出捕笼.

2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料,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资源,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的方法:请你拟写两条保护环境或保护动物的宣传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

如果现在不珍惜水源,那时,当地球上落下的最后一滴水,会使我们的眼泪。

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投影显示)

己亥杂诗

八年级《己亥杂诗》 一、译文:我心中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正像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甘心化成泥土,默默地养育着枝头的花朵一样,我也同样关心着国家的命运。 二、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离愁,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继续忠心报国的志向。 (2)诗中“吟鞭东指即天涯”中的“吟鞭”指诗人的马鞭。 (3)“落红不是无情物”中,作者以落红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比喻诗人自己)。 (5)诗人以浩荡修饰 ..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离愁,以白日斜烘托 ..离愁,以天涯映衬 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6)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浩荡离愁。 三、问答题 1.这首诗“浩荡离愁白日斜”是怎样写“离愁”的?答: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2.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答:诗中的“离愁”是指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3.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答:(一)“白日”表现出白的颜色,白色的太阳比残红的夕阳无疑更加具有画面感与沧桑感,正好与作者当时的苦闷的心境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渐颓废的社会现实,而夕阳则不能。(二)“夕阳”已包括“斜”之意,用“白日”既不重复又可表达作者的愁苦情怀.(三)音律不合。夕阳,平平;白日,仄仄。格律诗因为音韵的需要,所以用白日代夕阳 4.请你谈谈对三、四句诗的理解: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5.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答:这两句诗托物言志,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诗人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6.你认为这首诗的后两句广为传诵的原因是什么?答:这两句话以“落红”和“春泥”为喻,表达了作者虽辞官离京,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思想感情;这两句诗语言生动形象,内容蕴涵哲理,格调昂扬向上。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指什么?这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落红”指落花,暗指自己辞官。作者以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自己虽然辞官,

部编版 20《己亥杂诗》简案

《己亥杂诗》简案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3.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5.朗读并背诵诗歌。 四、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寄予爱国情怀 【译文】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鉴赏】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材分析】 《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本诗共两句,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抒发了赞美之情;诗歌通过对天门山景象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乐观豪迈的情感。 《饮湖上初晴后雨》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重点难点】 情感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策略和手段】 利用学习方法自主探究诗句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课前准备】 师准备教学课件;生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乡镇意见个人意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与诗意反差较大的一幅画。 2、学生准备:朗读古诗,平时积累一些李白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新雷 张维屏造物无言却有情, 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 只待新雷第一声。 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秋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襄邑道中 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 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 不知云与我俱东。 菊花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七步诗【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gēng,漉lù菽shū以为汁。萁qí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唐】王维体裁:【五绝】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xī,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清】郑燮xiè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jì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己亥hài杂诗【清】龚自珍(这首是《已亥杂诗》中的第220首) 九州生气恃shì风雷,万马齐喑yīn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dǒusǒu,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祝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阵阵悠扬的笛声,从谁家中飘出?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古诗二首》导学案

金佛寺学校六年级语文学科学生学案学科主任签名:________ 课题:《古诗二首》计划课时数:2 主备人:马天武 中心备课负责人:马天武年级主任签名:时间:____月_____日 【学习目标】 1.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2.认识8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体会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生活,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并养成课外主动阅读和积累诗歌的习惯。 方法与过程: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导学案设计 一、【知识链接】 1、题目理解:“兴”在这儿读第四声,在文中,他指:兴致;“杂兴”就是——随性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田园”指农家的田园生活;“四时”在这儿表示的是——一年四季,那么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描写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的诗篇。《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2、作者了解:范成大,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晚年隐居退隐。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并称“南宋四大家”。主要作品《青远店》《州桥》《双庙》《四时田园杂兴》等。 二、【预习导学】: 一、看拼音,写汉字。 yún( )田 jì( ) 麻 lí( )落 jiá( )蝶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xīng xìng 高兴()兴( )奋时兴()兴()趣 dāng dàng 当()家妥当()当()选上当()三、辫字组词。 昼()耕()供()绩() 尽()耘()拱()债() 傍()蜓()织()蝶() 旁()挺()知()谍() 四、解释下列词语。 昼()耘()绩麻()各当家()童孙()供()肥( ) 稀( )篱落() 五、读诗句,写出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2、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三、【质疑探究】 1、自读,边想边画: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你读懂了哪一句,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3、你能找出描写农民劳动繁忙景象的诗句吗?请抄写下来。 4、从小孩学种瓜这个动作,你想到了什么? (第二首诗) 1、诗人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2、你读懂了哪一句,试着说说它的意思。

六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石灰吟》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运西小学陈宏斌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由两首七言绝句组成。两首古诗均是咏物诗。 《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吟,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头不畏“千锤万击”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了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诗的前两行写石头面对各种磨难,毫不畏惧;后两行写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 《墨梅》是元代诗人、书画家王冕的作品。作者善画梅,也喜咏梅,这是他的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为喻,在苏姐的梅花身上给予了他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诗的前两行写实,强调“吾家”的梅花,朵朵都是“淡墨痕”的,素净雅洁;诗的后两行抒情言志,说明他画梅花,不是为了让人夸赞颜色好,只是要让它的清香弥漫在天地之间。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石灰的形象和特点,体会诗人的崇高品质,并自学《墨梅》。 3.了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感受诗人的伟大情怀。 3.学会以正确的节奏地诵读这两首古诗,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诗歌的韵味。 4.创作诗歌书法作品。 三、教学准备 因为S版小学语文教材与苏教版的区别,学生对于石灰以及诗人王冕无认识,需要桂林老师提前让学生了解石灰的制作过程,以及阅读苏教版《少年王冕》课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古诗,认识一位诗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题。 看着这个诗题,结合昨天的预习,你有什么疑问吗?(师板书问号)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探究你们想知道的答案。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出节奏。 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还是先从读课文开始吧!请同学们自由读两遍这首诗,注意把诗歌读准确,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诗读通顺,用笔划分一下诗歌的节奏。开始读吧。 谁来给我们读这首诗。注意读正确,大家还注意听一听他读得节奏。 教师小结“据义划分节奏”:223确实是七言诗中常规的划分节奏的方法,但是为了保持词语意思的完整,有时是可以分为43句式或者其他句式的。当然,一首诗中,也不是每一句都是一样的节奏,像这首诗中的最后一句,也可以划分为223的句式。

新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2.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12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板书课题:古诗两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一个小孩偷采白莲。)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 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著名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古诗,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古诗二首2导学案.doc

课题 古诗二 首 学 课型主体课文官课时 2 具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 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壮阔,西湖的美丽。有感情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 方法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写景揭示深刻的 道理,表达自己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 情感。 重点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 难点分析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资料链接本课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观后产生的联想。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学 习 导学案导学评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师:学过 的诗都记住了,很好。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 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新诗。(板题) 回顾知新 预习 板块 收集白居易的诗 导学板块一、诵读展示 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 默读《浪淘沙》。 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1.默读《浪淘沙》。2.把不懂的字词划 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3.《浪淘沙》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2)谁 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查查字典,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3)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4)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借助注释,结 合图画、展开想 象,理解诗句的 意思,感受黄河 磅礴的气势和丰 富的想象,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古诗己亥杂诗翻译赏析

古诗己亥杂诗翻译赏析 《己亥杂诗》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龚自珍。此诗一共两首其古诗全文如下: 【前言】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又往返一次。在往返京杭的途中,共写了220首七言绝句,总题《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5首及第125首被我国中小学语文课本收录。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的壮怀。 第一首: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翻译】 要是这么大的中国重新朝气蓬勃,靠的是像疾风迅雷般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奉劝皇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鉴赏】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

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廷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第二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翻译】 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举起,这一起身,从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辞官归乡,犹如从枝头上掉下 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泥土,还要报效国家,为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鉴赏】 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2新版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首、踪、迹”等生字,会写“首、采、无”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古诗的韵味,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 [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达标检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荷塘图片)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2.看到那么美的荷塘,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里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的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3.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诗题)1.《池上》这首古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1.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画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教读生字,教师重点指导“首、踪、萍”等字的读法。 (3)课件出示生字词,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2.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首”“采”,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笔画。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重点指导两个字易写错的部分。 首:下半部分是“自”,共九画,第四画是“短撇”。 采:上半部分的笔顺是“撇、点、点、撇”。 3.生字娃娃告诉老师,它们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大家能不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2.给下列汉字注音。 ()首()踪()迹 ()浮()萍3.描一描,写一写。 首 采三、诵读古诗,了解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领读,全班齐读古诗,读通读顺。 2.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是谁在干什么?(引导学生在自读古诗中得到答案) 3.教师解读古诗。 (1)课件出示古诗翻译。 (2)对照翻译,理解词语意思。

古诗二首《游园不值》导学案

古诗二首《游园不值》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科目:语文 班级:四年级 课题:《古诗二首》 教者:宋宁娟 教学目标: 1、独立识字,认字四个,写字五个。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感受花的美丽和春天的生机勃勃并能流利的进行背诵。 3、初步理解《游园不值》中用一枝红杏代表满园春色的写法。初步理解“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包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并背诵。 2、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录音朗读,引导学生细听感受。 2、说说你听到什么了,看到什么了。 3、导入课题并板书:《游园不值》 4、理解诗题。不值:没有遇到要访的人。 二、预习检测: 1、齐读课题,能简单说说课题的意思。 2、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仔细倾听并进行朗读指导。 3、关注朗读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4、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引导学生谈预习收获,师小结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6、出示问题,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 7、指导学生合作解决课前的预习困惑。 8、引导学生谈预习收获,小结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9、指导学生合作解决预习中的难点,并将本节课中的教学重难点渗透到其中,并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 三、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课前都预习得非常认真,大部分同学的收获真不少,本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第二首古诗《游园不值》。 1、收集预习困惑,出示问题: 问题一: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 问题二:理解“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 问题三:感受作者心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问题四:两首诗都是用花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体会他们的异同, 2、规定时间自主思考。 3、分小组讨论解决以上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收集信息,做出适当的评价。 4、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解决问题提供指导性意见。 5、重点关注有困难的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6、及时跟进评价。 7、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质疑。 8、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师及时做点拨或讲解。(多元评价)

小学必备古诗文:己亥杂诗.doc

2019小学必备古诗文:己亥杂诗 己亥杂诗 作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依靠。 4.喑:哑。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究: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 8.重:重新。 9.抖擞: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

二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关于《古诗两首》这篇课文怎么做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您! 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 个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xx 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诗人,解诗题 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xx 字词,明大意 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xx xx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xx。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6、质疑。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教师点拨 荷尽:荷花枯萎。 擎雨盏:托住xx 的xx 菊残:菊花凋谢。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由《草》和《宿新市徐公店》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都是描写春天的绝句,诗句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明丽。其中《草》情景交融,重在咏物抒怀,是就荣枯生发,极力表现草的顽强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动静结合,人与景辉映成趣,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教学中要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诵中生情,吟中入境,充分感受古诗独特的音韵美和节奏美,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文化积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积累,对这两首古诗也不太陌生,教师要挖掘学生潜在的学习优势,引导自读自悟,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展竞赛,引入新课 1、去年春天,我们学习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还记得了吗?挖掘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二.学习古诗《草》 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1)“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2)“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现状分析】 课标倡导“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这里的学不仅指课堂上的学习,也指课前学习。为了践行以学定教,就要把一部分知识前置,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内消化知识,切实提高学习效率。本班学生目前课前学习状况:1、学习目标不明确,形式千篇一律。2、学法单一,缺乏学法指导。 【具体措施】 要提高学习效率,可以根据本班学生学习规律,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制作配套学习资料(微课),以有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 (1)搜集资料法。 (2)注释理解法。 (3)想象诵读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感悟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3、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学法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夜书所见》这首诗的诗意,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难点:能够学法运用,会自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整合点一借助名家诵读的视频,加上朗读练习,学生初步达到读准、读通、读出节奏的要求。 整合点二在理解诗意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注释、认识倒装句,

知道古人喜欢把诗句倒过来写的特点。 整合点三将马思聪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与想象的画面相结合,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一、读古诗 1、知诗人,了解写作背景。 2、欣赏名家朗诵,感受古诗音韵美。 设计意图: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古诗教学中,“读”字应一马当先。要立足于学生的读,让学生能读、肯读、会读,从而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借助名家诵读的视频,加上朗读练习,学生初步达到读准、读通、读出节奏的要求。 二、明诗意 1、借注释理解诗中的词语。 2、说诗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中的意思,目的是为了落实新课标倡导的“自读自悟”的理念。这样才能基于学情,基于课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在理解诗意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注释、认识倒装句,知道古人喜欢把诗句倒过来写的特点。 三、悟诗情 1、想象画面,感悟诗情。 2、配乐朗读,读出韵味。 3、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古诗的意境,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进一步品味古诗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美。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将马思聪的《思乡曲》作为背景音乐与想象的画面相结合,让学生感悟到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快乐练 1、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2、运用古诗方法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快乐练这一板块是对古诗学习方法的总结并运用这种方法自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用学习第一首古诗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注重了学法迁移,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提高学生能力。

龚自珍古诗已亥杂诗的意思是什么,已亥杂诗古诗原文翻译解释

龚自珍古诗已亥杂诗的意思是什么,已亥杂 诗古诗原文翻译解释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已被编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第八首)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 5.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6.究:终究,毕竟。 7.天公:造物主,这里指天帝。 8.重:重新。 9.抖擞:振作精神。 10.降:降生。 11.九州:中国。 12.风雷:风、雷一般的样子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 学设计(1)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 一、语言导入,引入主题 1.几场瑞雪后,春天的脚步已渐渐走向我们。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 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2.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像朱自清一样满怀着对春天的深情 写下了众多优美的诗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品读两首古诗。(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散文《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导入,既是联系新知,又作为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含蓄地揭示了诗文。 二、学习《游园不值》

1.借助图画,理解词义 (1)出示与诗文相关的图画,引导观察: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图中之人就是宋代诗人叶绍翁,他曾在西湖一带长期隐居,这是他在一天雨过天晴之后去拜访友人,写下的千古名篇。(指名读题)相机理解“不值”。 (3)诗人在这次未遇到主人的游园过程中看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4)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5)诗句中有些字比较难懂,我们可以借助图来弄明白。看看图,你知道了哪些词的意思? ①“苍苔”见过吗?在图中找到苍苔。苍苔生长在潮湿的地方,春雨过后就会从地面长出来。 ②屐,(指图)木底鞋。 柴扉:柴门,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 【设计意图】古诗词义的理解比较枯燥,教师利用画面,既降低了学生理解词义的难度,也避免了教师琐碎的讲解。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1古诗二首 春天因为色彩缤纷和生机勃勃而成为文人墨客歌咏的对象。本课就选取了高鼎的《村居》 和贺知章的《咏柳》。远看,杨柳拂堤,风筝飘舞;近看,柳树初吐嫩叶,婀娜多姿。这样美好的春景是不是也让你心驰神往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感受“草长莺飞”的无限生机和“二月春风”的神奇吧! 学习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体会作者热爱春天的感情,感悟古诗的意境;了解古诗的语言精炼、有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识字方法(部件识字法) 利用已经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字的偏旁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如“寸”,加上木字旁,就是“村居”的“村”;“寺”加上言字旁,就是“诗歌”的“诗”。 语境识字 堤边拂晓景色丽,春风裁剪柳丝碧。村景妆饰如诗画,绿色丝绦牧童系。 横坐牛背咏诗句,黄莺也唱醉人曲。 词语拓展 出自古诗的成语:草长莺飞柳暗花明万紫千红粉身碎骨寸草春晖人面桃花 春风得意心有灵犀

成语接龙:草长莺飞→飞沙走石→石破天惊→惊蛇入草 词语解释 莺:鸟名,身体小,褐色,嘴短而尖,叫的声音清脆。吃昆虫,是益鸟。 拂:掸去,轻轻擦过。 堤: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 醉:沉迷,过分地爱好。 春烟:春天的水汽,雾气。 咏:用诗词等来叙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碧玉:绿色或暗绿色的软玉,这里把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妆:修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个”的意思。 万条:泛指柳树枝条多。 绦:用丝线编织成的花边或扁平的带子,可以装饰衣物。 细叶:又细又嫩的叶子。 裁:裁剪。 似:好像。 互动探究 1.《村居》中描写了什么?请用“○”画出来。 草、莺、堤、杨柳、春烟、儿童、纸鸢。 2.《村居》中表明时间的词语是什么?请用“”画出来。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呢? 二月。描写的是春天的景物。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 1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主备人:刘凤梅执教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课件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