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江委水文局成功预报汉江_水华_

长江委水文局成功预报汉江_水华_

长江委水文局成功预报汉江_水华_

(3)灌浆处理。对大于0.2mm的跨缝板裂缝及能被塞进0.2mm塞尺的侧墙裂缝采用骑缝贴嘴、胶泥封缝、LP L灌浆处理。灌浆前,监理和施工单位质安部人员对贴嘴进行抽查,确保贴嘴对准缝口,再试气检查各灌浆嘴通畅情况和缝口密封情况。在LP L灌浆过程中,监理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

(4)表面封闭处理。对底孔过流面其余裂缝则采用表面封闭处理,即少量多次的沿裂缝2cm宽范围均匀涂刷环氧基液,再用环氧胶泥抹平收光。

5.8 纵缝缝口处理的质量控制

(1)缝面处理。将缝面两侧混凝土凿鱼尾槽,对纵缝缝面采用高压水枪冲洗,做到缝面畅通,基面清洁,经施工单位质安部和监理人员联检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埋管封缝。骑缝按间距不大于3m埋(贴)设灌浆管(进浆嘴),埋管后采用环氧砂浆嵌填封缝,并在纵缝上、下端骑缝打封闭孔,孔内回填预缩砂浆。

(3)通风试漏。灌前用高压风自上而下对缝面进行吹风试气,以风干缝面和检查封缝是否泄漏,如发现泄漏可及时嵌补,经施工单位质安部和监理人员初验合格后,由监理通知工作组四方代表进行填充前联检验收。

(4)灌浆填充。灌浆按自下而上的顺序逐孔向上灌注CW 环氧浆材。灌浆压力为0.2MPa,当顶部最后一个灌浆管出浆后,随即扎管,吸浆率趋于零后,再持续灌注10min结束灌浆。

(5)表面处理。灌浆7d后,对外露灌浆管头按技术要求作整形修补处理。

5.9 封堵止水保护槽钢处理的质量控制

槽钢间接头的小错台以电焊堆补,严重的错台采取焊补钢板或槽钢的方法处理,再用磨光机打磨焊面直至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注意电焊长度应短于槽钢宽度两端各留1~2cm,以免烧损周边混凝土,其空隙用环氧砂浆嵌补平整。如槽钢内填砂流失,应再填补砂料或非易燃物,以确保封堵切割槽钢时不烧损紫铜止水片。

5.10 门槽底板钢衬底部回填的质量控制

二期钢衬部位回填混凝土龄期超过60d后,对底坎底部进行回填灌浆,施工程序为:灌浆孔清理→压水冲缝→灌浆→灌后检查→补灌→封孔。施工按以下工序进行质量控制。

(1)钢衬底部清洗。压水冲出钢衬底部空隙内的污物和积水,并检查缝隙串通情况,经施工单位质安部和监理人员联检合格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2)回填灌浆。采用单向填压式灌浆法灌注525号中热硅酸盐水泥浆。各孔由左向右依次作为进浆孔和排浆孔,先采用1∶1比级浆液进浆润滑接触面,当右侧相邻孔排浆后,改用0.6∶1比级浆液连续进浆,灌浆压力为0.15MPa,当进浆孔右侧的两相邻排浆孔排出的浆液浓度与进浆浓度相同后,再延续灌注5min 后扎管屏浆,依次交替,最后一个进浆孔吸浆量为零时,延续灌注5min后结束灌浆,并将现场冲洗干净。

(3)封孔。10d后用锤击法进行质检,合格后用焊补法封孔。

6 结语

导流底孔过流面各项修补处理均严格按设计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在修补施工监理中,监理工程师对修补施工的各道工序均严格把关,并对关键工序实行全过程旁站监理,同时施工单位质检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有效的质量管理措施,在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下,整个修补施工工艺流程的各工序质量控制网点都处于受控状态,实现了监理工作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等监管目标。

导流底孔过流面修补单元共计264个,其中缺陷性修补单元108个,单元工程合格率为100%。2002年4月,由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长江委监理部、长江委设计院和施工单位四方专家组成的导流底孔修补工作领导小组对22个导流底孔过流面14个检查项目进行了逐孔逐项验收,验收一致认为:修补材料性能满足要求,各道工序施工质量合格,修补后的过流面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同意导流底孔过流面修补专项工程通过验收。

致谢

楼小武副总工程师参加并指导了修补工作,谨致谢意!

(编辑:李梅青)

?简讯?

长江委水文局成功预报汉江“水华”

长江委水文局成功预报了2003年汉江第4次“水华”。产

生“水华”的3个主要背景条件涉及水文、水质、气候3个专业,

长江委水文局水文监测工作已基本实现了水文、水质同步监测,

并于2003年开展了汉江下游水体藻类和叶绿素等监测及测定,

进行“水华”现象预报。

3月中旬,通过水文、水质及气象条件有机结合分析,长江

委水文局预测:本年度汉江第4次“水华”极有可能在

3月底发

生。

3月27日,长江中游水环境监测中心接到仙桃水文站报告:从3月25日开始,汉江下游仙桃江段水体颜色呈暗褐色,出

现水质异常现象。

3月30日,汉江河口集稼嘴段水体颜色进一步加深。此次“水华”涉及仙桃至河口全长约168km。监测数据显示总氮超标,水体呈富营养化。据初步分析可能是由于近期气温持续回升,降雨偏少,流量偏小,流速变缓造成。

长江委水文局对此次“水华”的预报准确无误,其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长江委水文局“水华”监测预报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已能较好地预报”水华”现象。

(刘红)

22 人 民 长 江2003年?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1874863.html,

长江委水文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长江委水文局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进一步做好我局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安全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减少或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不良社会影响,促进长江水文安全健康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我局突然发生且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的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1.4 工作原则 1.4.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应急处置以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身体健康和国家财产安全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危害。 1.4.2 集中领导,分级负责。在水文局统一领导下,水文局、勘测局根据授权负责不同等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事故现场应设立集中统一的应急处置指挥机构,实行统一指挥。 1.4.3 反应快速,运转高效。事故发生单位要及时报告事故信息,水文局、勘测局要快速处置信息,并在接到事故信息后第一时间内启动

应急预案。 1.4.4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安全事故应急与事故预防相结合。做好正常情况下的对外服务项目风险评估、应急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及演练等工作。 2 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 2.1 水文局设立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 2.1.1 指挥部的组成: 指挥长:水文局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副指挥长:水文局分管安全生产责任人、副局长、总工程师 成员:局副总工程师及人事劳动教育处、办公室、计划财务处、技术管理处、水质监测管理处、综合事业中心主要负责人。 2.1.2 指挥部的主要职责: (1)拟定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工作制度和办法。 (2)组织、指挥、协调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3)及时了解和掌握安全事故信息,根据事故情况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上级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等报告事故情况。 (4)组织或配合上级安全生产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处理及评估工作。 (5)为基层单位提供事故处理专家和技术支持,组织事故应急处置相关知识的宣传、培训和演练。 2.2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正常情况下由局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有关成员

973计划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

973计划项目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973计划课题 2004年度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湖泊富营养化过程与蓝藻水华暴发机理研究 课题名称:湖泊水,沉积物界面过程对营养物迁移转化影响研究 课题编号:2002CB412304 课题负责人:金相灿刘建彤 课题依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本课题自2003年启动以来,紧紧围绕国家需求、课题任务书的任务要求和目前国际、国内的研究进展,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检测、室内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工作。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整个第四课题在2004年度的研究工作做一概括性总结。 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 1(年度计划完成情况 1.1课题拟完成的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根据课题任务书的要求,本课题第二年度应完成下列研究内容。 1.1.1 掌握水体理化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源要素在水-沉积物界面形态转化的影 响; 1.1.2 研究富营养化条件下,水-沉积物界面微生态结构的维持机理; 1.1.3 确定污染湖区主要生源要素的形态与生物可利用性之间的关系;

1.1.4 掌握跨介质间营养物的动态赋存以及热力学平衡与营养状态的关系; 1.1.5 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文章4篇,其中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科院水 生生物研究所分别发表2篇。 1.2 课题完成的研究内容和目标 1.2.1浅水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物质交换过程及其水动力影响机制 现场调查采样,分析,完成冬、夏两季样品采集工作,进行实验室内外分析数据的初步整理。初步总结完成沉积物-水界面氧化还原条件的控制机理研究。 1.2.2 湖泊营养物的微生态转化及生化动力学 1 针对长江中下游的五大浅水湖泊(滇池、洪泽湖、洞庭湖、巢湖和太湖)和两个城市湖泊(武汉月湖和南京玄武湖) 进行现场调查采样、分析,进行实验室内外分析数据的整理,总结长江中下游湖泊的基本理化特征和营养状况;同时重点研究太湖不同富营养水平湖区,分春夏秋冬四季对太湖流域的梅梁湖鼋头渚、梅梁湾小丁湾、梅梁湖蠡园、贡湖、东太湖等湖区进行野外调查,分析上覆水、沉积物样品中各种理化性质。并从底栖动物、着生藻类和微生物三方面进行水,沉积物界面的微生态结构的调查;开展实验室内的模拟研究,研究环境因子对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磷交换的影响。 1.2.3 湖泊水,沉积物界面地球化学过程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 水体理化因素对生源要素在水,沉积物界面形态转化的影响;跨介质间营养物的动态赋存以及热力学平衡与营养状态的关系;系统研究生源要素在浅水湖泊水,沉积物界面的形态转换机理;模拟研究确定不同形态P的存在形式对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1.2.4重污染湖区营养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限制因素和转化作用

水华

水华 “水华”(water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绝大多数的水华是仅由藻类引起的,如蓝藻(严格意义上应称为蓝细菌)、绿藻、硅藻等;也有部分的水华现象是由浮游动物——腰鞭毛虫引起的。“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这种在自然界就有的“水华”现象,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就有记载。另外,水中出现此现象(一般呈红色)则为赤潮。 淡水中富营养化后,“水华”频繁出现,面积逐年扩散,持续时间逐年延长。太湖、滇池、巢湖、洪泽湖都有“水华”,就连流动的河流,如长江最大支流——汉江下游汉口江段中也出现“水华”。淡水中“水华”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饮用水源受到威胁,藻毒素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的健康,蓝藻“水华”的次生代谢产物MCRST能损害肝脏,具有促癌效应,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来水厂的过滤装置被藻类“水华”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华”影响景观,并有难闻的臭味。所以每次发生水华现象都会给人类和自然界带来巨大的损失或灾害。 当藻类大量生长时,这些藻类能释放出毒素——湖靛,对鱼类有毒杀作用。藻类大量死亡后,在腐败、被分解的过程中,也要消耗水中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严重恶臭。而造成水华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还是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 导致水华发生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水体的富营养化。 湖泊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并采取相应措施

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蓝藻水华形成机理,综述了目前对我国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和对水华形成机理的一般认识.分析了导致蓝藻水华形成的化学、物理和生物等主要环境因素,论述了蓝藻,尤其是微囊藻成为水华优势种的可能原因.认为对水华的形成需要全面认识,营养盐浓度的升高 可能仅是蓝藻水华形成、且人们可以加以控制的因素之一;在探索水华成因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夏季蓝藻水华发生时环境特征的研究与观察,而应该提前关注蓝藻的越冬生理生态特征、春季复苏的生态诱导因子及其阈值以及在复苏后,蓝藻如何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群体,并逐步成为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优势种乃至形成水华的过程.并需要对蓝藻越 冬的生存对策、蓝藻群体的形成的条件、蓝藻在春季复苏的触发条件及其生态阈值、以及蓝藻在与其它藻类种群竞争中取胜的生理生化特征有足够的认识.蓝藻水华的"暴发" 是表观现象,其前提还是藻类一定的生物量,且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根据生态学的基 本理论和野外对水华形成过程的原位观测,提出了蓝藻水华成因的四阶段理论假设.即 在四季分明、扰动剧烈的长江中下游大型浅水湖泊中,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物量增加(生长)、上浮及聚集等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 春节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则决定了水华蓝藻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经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水华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 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理必须寻找导致水华形成的各主要生理阶段的触发因子或特异 性因子,针对不同阶段蓝藻的生理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弄清蓝藻 水华的形成机制,并对其发生的每一进程进行预测,寻求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除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之外,水温,洋流,水体的PH值,光照强度等均会对藻类等水华生物的大爆发产生影响,在个别时候甚至是诱发因素。 位于江苏省南部的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中,水华十分平凡,致使太湖的渔业遭遇危机,而当淡水营养化后的太湖,“水华”平凡出现,促使其“水华”面积逐渐加大,导致“水华”时间延年增长。

长江宜都水文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概述

文章编号:1006-0081(2019)08-0067-03 2005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在国内率先实现了118个中央报汛站自动报汛;2007年长江委水文局启动方式方法创新,工作历时3a ,取得了丰硕成果;2016年,长江委水文局发布了关于推进“四个水文”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社会水文”、构建“绿色水文”、发展“智慧水文”、实现“和谐水文”的目标[1-2]。长江委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荆江局”)围绕“四个水文”的战略布局,推动了一系列工作,其中宜都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升级建设,是荆江局发展“智慧水文”的重要基础[3-4]。 1 在线监测的目标与条件 1.1 在线监测目标 2016年水利部印发深化水文监测改革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进流量、泥沙等监测自动化,积极推动巡测工作;要充分应用空间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大数据、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加快实现水文监测自动化和信息化。在线监测依托各水文要素测量、记录、传输、存储的自动化,为“驻巡结合,巡测优先,测报自动,应急补充”的水文测验改革奠定基础。 1.2现有条件 荆江局宜都分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管 辖范围内有2个水文站、7个水位站,分布在长阳县、 宜都市、枝江市、松滋市4个县市内,其中有5个中央报汛站和1个流域报汛站(见图1)。水文测验项目包括水位、流量、泥沙、降水量、蒸发量、水温。 葛洲坝水利枢纽 红花套水位站 长阳水位站 高坝洲水文站 宜都水位站 马家店水位站 荆12水位站 董5水位站陈二口 水位站 枝城水文站 枝江市 图1荆江局宜都分局水文测站分布 宜都分局高坝洲水文站(以下简称“高坝洲站”)现有的水位、流量、降水量、蒸发量、水温等测验项目均已实现在线监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流量在线监测已随着H-ADCP 的成功应用获得突破。其余各水位站的水位、降水量监测均已实现自记。因此,宜都分局具有良好的在线监测基础。 2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初期实践 宜都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以下简称为“监测平台”)于2013年开始应用,主要用于高坝洲 收稿日期:2019-05-15 作者简介:姚大中,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文测验与计算方面的工作。E-mail :55238782@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1874863.html, 长江宜都水文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概述 姚大中,王琴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湖北荆州434000) 摘要: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宜都分局以高坝洲水文站全部水文要素在线监测为基础,建设了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介绍了宜都分局远程在线水文监测平台的初期实践运用情况。监测平台的改进与升级增加了视频监控模块、数据传输存储模块、数据分析模块、预警模块、工况监控模块、安全监控模块和系统展示模块等,提高了测站管理的工作效率。可为水文监测精细化管理及长江“智慧水文”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在线监测;智慧水文;宜都水文分局中图法分类号:P33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5974/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1874863.html,ki.slsdkb.2019.08.015 2019年8月 水利水电快报EWRHI 第40卷第8期 · ·67

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

淡水水体中蓝藻水华研究进展 高政权,孟春晓* (山东理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摘要 综述目前国内大型浅水湖泊蓝藻水华成因研究现状,分析蓝藻水华形成的一般机理,重点阐明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重要生态和环境意义。 关键词 蓝藻;水华;治理;环境 中图分类号 X5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9)16-07597-02 Progress i n Cyano bacteri aW ater B l oo m i n Fres h W ater GAO Zheng qua n et al (Schoo l of L ife Sciences ,Shandong U ni versity o fT echno l ogy ,Z i bo ,Shandong 255049)Abstract The st udy su mmar i zed the research sit uati on o f f o r m ati on cause of cyanobacteria water bl oo m,and ana l yses genera lmechanis m s o f cyanobact er i a w ater bl oo m for ma tion .F inall y ,key techno l ogy research and its m i portant ecol og i cal and environ menta l si gn ificance f or cya nobacter i a w ater bl oo m control were discussed .K ey words Canobacteria ;W ater bl oo m;R ehabilitati on ;Env i ron m ent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06050;40706048);国家支撑项目 (11200602);中央级公益性研究所专项资金(2060402/2);山东理工大学自然科学基金(4040 306017);山东理工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4041 405016,4041 405017)。 作者简介 高政权(1972-),男,湖南安乡人,博士,副教授,从事藻类 生理学研究。*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09 00 蓝藻又称蓝绿藻,是所有藻类生物中最简单、最原始的一种。蓝藻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了极强的生态竞争优势,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即可获得最大生长率,并以指数级迅速增长,从而使产毒菌株密度增加,获得竞争优势,形成种类少而数量大的蓝藻水华。由于环境污染日趋加重,许多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蓝藻水华的暴发,成为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我国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和巢湖相继暴发大规模水华,加上以前报道的滇池、南京玄武湖、淮河、海河等水华事件,不难看出,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水华已极大地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多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淡水水体营养状态日益严重,长江、黄河、松花江等主要河流以及鄱阳湖、太湖、巢湖、武汉东湖、昆明滇池、上海淀山湖等集合淡水湖在调查中发现有大量藻类生长,形成严重的蓝藻水华[1] 。有资 料表明,我国有66%以上的湖泊和水库处于富营养化水平[2] 。2007年4月中国科学院长江水利委员会发布的 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 称,2003年三峡库区蓄水至135m 后,12条长江一级支流,在回水区不同程度地出现水华现象,并且近几年有加剧的趋势。湖泊富营养化依然是我国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大水环境问题。研究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对于科学预测湖泊中蓝藻水华的产生及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其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意义 [3] 。 1 水华的成因 富营养化的水体在适宜的条件下,水体中藻类,主要是蓝藻短时间大量繁殖并聚集的生态异常现象称为水华,也称湖靛。底泥腐殖质较多的水体,因富含P 、N 等营养元素,当N 、P 比值大于7时,只要外部条件适宜,浮游植物特别是蓝藻就会迅速繁殖生长,甚至在水面聚合成数厘米厚的蓝绿色的藻浆,即水华。浮游植物对N 、P 的吸收速率遵循米氏方程。蓝藻水华的生成离不开合适的光照、气温、水文、气象等因素。蓝藻的繁殖习性是喜高温、连续阴雨、闷热、弱风的气 候条件,在该条件下会大量繁殖,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完全抑制了其他藻类的生长。影响蓝藻水华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水温、光照、营养盐、气候等)、化学因素(氮、磷浓度等)、生物因素(蓝藻本身的生理生态特征在形成优势种 群中的作用)等[3] 。赵孟绪等探讨了2003年广东汤溪水库蓝藻水华提前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水温与蓝藻、微囊藻的丰度具有显著相关性,较高的水温是蓝藻水华发生重要条件之一;在具备充分氮磷营养盐和合适水温条件下,汛期反常的水体稳定性导致了汤溪水库蓝藻水华的提前发生[4] 。2 水华的危害 蓝藻水华被认为是影响水质的重要因素,它会产生微囊藻毒素,为代表的有毒代谢物,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996年在巴西,由于人群使用了含藻类毒素污染的水作肾透析液,造成126人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中毒,导致60个患 者由于肝功能严重损伤而死亡[5] 。水华是藻类在合适环境条件下形成的过度繁殖和聚集现象,因而在种类组成、发生时间及水平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蓝藻水华出现时,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甚至在岸边大量堆积。藻体大量死亡分解的过程中,不但散发恶臭,破坏景观,同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鱼类窒息死亡。随着富营养化的加剧,藻类水华发生的频率和幅度增加,水华对水环境的危害和生物安全日益引起广泛的关注。在水华发生时,其现象表现为某些藻类,尤其是单细胞的蓝藻疯长。水华是湖泊富营养化的典型表征之一。蓝藻水华的形成影响了水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蓝藻大量生长改变了水体的理化环境,透明度降低,水体散发腥臭味,溶解氧减少,造成鱼虾等水生物的死亡。当水体中的营养素被蓝藻耗尽时,蓝藻大量死亡,尽管是死亡的蓝藻,其在被细菌分解过程中还是会产生并释放蓝藻毒素,最终导致水生态系统的迅速崩溃,蓝藻水华也给水产养殖业、供水及旅游业甚至人类的饮用水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6] ,太湖、玄武湖、巢湖、滇池等大型 湖泊都曾深受蓝藻水华暴发所引发的污染之苦[7-9] 。目前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是蓝藻毒素所带来的危害。在淡水水体中引起蓝藻水华和产生藻毒素的藻类主要有蓝藻门的微囊藻属、鱼腥藻属、念珠藻属、束丝藻属和颤藻属等,其中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组由水体中蓝绿藻(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及念珠藻)产生的具有亲肝特性的环状多肽毒 安徽农业科学,Jou r n al ofAnhu iAgr.i Sc.i 2009,37(16):7597-7598责任编辑 庆瑢 责任校对 王凌志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一方公司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一方公司

目录 1目的 (1) 2适用范围 (1) 3短期水情预报流程 (1) 3.1长江上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 (1) 3.2长江中下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 (3) 3.3汉江丹江口以上预报工作规程 (5) 3.4汉江中下游预报工作规程 (6) 3.5短期天气预报工作流程 (8) 3.6中期预报工作流程 (8) 3.7长期预报工作流程 (9)

作业预报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预报制作流程,保证并不断提高水情预报产品质量,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情报预报中心各预报产品制作流程,包括水情预报制作流程,雨情预报制作流程,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制作流程。 3 短期水情预报流程 3.1 长江上游河段预报工作规程 3.1.1 基本工作 a) 河段水雨情整理; b) 寸滩、武隆流量过程校核预报; c) 清江隔河岩水库入库洪水过程、库水位预报、下泄过程分析; d) 宜昌水位、流量过程预报; e) 荆江河段枝城、沙市、石首水位过程预报; f) 三口分流统计(三口指新江口、沙道观、弥陀寺,统计指标为分流量、分流比); g) 河段洪水分析; h) 相关洪水预报方案的实时补点。 3.1.2 预报流程 a) 寸滩流量预报 掌握干流屏山、岷江高场、沱江富顺、嘉陵江北碚站及各区间来水过程,用合成法作出寸滩三天来水预报。 b) 乌江武隆流量预报校核 掌握乌江彭水等水库泄水情况,计算区间来水过程,并粗略作出武隆站未来一天来水预报,作为校核。

C)三峡水库预报调度 掌握三峡区间各大支流来水情况;分析计算三峡区间降雨径流过程;用水动力学方法和流量演算法预报三峡入库流量;根据水库的运用调度规程,制定三峡水库的调度预案供领导决策。 d) 隔河岩水库调度情况 清江次降雨量达20mm以上,计算入库流量过程、库水位过程;当隔河岩库水位将超过汛限水位时,与清江开发公司水库调度处、湖北省防汛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掌握水库泄水过程。 e) 宜昌H、Q预报:预估三峡水库可能采用的调度方案,预报宜昌流量;宜昌H~Q关系分析,考虑葛洲坝泄水影响、清江顶托影响;确定宜昌预报H、Q,遇较大来水时与三峡局水情室会商后确定宜昌水位、流量过程。其中,宜昌流量过程预报值应于当日10时前提交中下游河段。 f) 枝城水位预报:①宜昌~枝城水位相应关系分析;②当长江来水与清江来水遭遇时,分析合成流量~枝城水位相应关系,分析合成流量槽蓄情况;③枝城H~Q关系分析,确认枝城水位过程预报;④水位过程预报值于当日10:30前提交中下游河段。 g) 沙市水位预报:①掌握三口分流情况,计算分流比(较大来水时);②掌握城陵矶水位预报、沮漳河河溶站来水过程;③枝城~沙市水位相应关系分析、涨差分析;④参考历史来水过程,分析洪水涨差特性及洞庭湖来水顶托影响程度,确定沙市H~Q关系;⑤参考MIKE-11模型计算结果,确定沙市水位预报。 h) 石首水位预报:①掌握城陵矶水位预报;②沙市~石首水位相应关系分析,涨差过程分析;③参考历史来水过程,分析洪水涨差特性及洞庭湖来水顶托影响程度,确定石首站H~Q关系;④参考MIKE-11计算结果,确定石首水位预报。 i) 作好相关记录及保存工作,较大洪水过后进行方案补点分析和因素分析,及时作出小结。 3.1.3 成果会商及发布 a) 预报实行主副班制。主班掌握来水各方面因素分析,副班配合作好各方面工作,遇重大水情或水情复杂时,由主班上报组织会商。 b) 根据实时水雨情变化,及时修改和制作相关站的预报。

蓝藻水华

气候变化与蓝藻水华暴发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长春130024 【摘要】近年来,太湖蓝藻水华的暴发频率比较高,主要集中在太湖西部和北部。影响太湖中蓝藻水华暴发的因素很多,但发现气候因素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比如温度、风、光照、降水等等。这篇文章就主要从气候因素中的温度、光照时间和风这三个因素的变化,根据太湖情况建立一个模拟湖泊生态系统模型,利用散点图、线性回归分析、数值逼近建立拟合方程等数学知识,对太湖中影响蓝藻水华暴发的这三个因素进行一下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蓝藻水华暴发气候因素建模求解

问题分析 在当今世界,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发生,仍然是在水体污染方面人们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在太湖和内陆的其他湖泊,现在是蓝藻水华的发生不仅仅是只在夏、秋两季了,而且也在逐步的向春、冬两季过度,个人认为这正是由于气候变化所引起的,即全球变暖趋势。蓝藻水华的暴发不仅会对湖泊中的水生动植物带来危害,致使其死亡,破坏湖泊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并且还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特别是在夏季,湖泊中蓝藻水华漂浮在水面上,在风的推波助澜之下,都被吹到岸边,并且夏天温度高,经阳光的暴晒,蓝藻会自动分解、产生恶臭的气味,造成局部空气污染影响人们生活,还有的就是如果蓝藻水华在人们饮用水源头大量聚集、腐烂变异,造成水质恶化、变味,这样会直接影响人们的健康饮水,带来疾病,给人你们造成极大的麻烦。 所以问题就产生了:怎样才能预防和抑制蓝藻水华的爆发呢?这就需要研究蓝藻水华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了!蓝藻【1】(或蓝细菌)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生物,它们利用水作为电子供体,利用太阳能将CO2还原成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自由氧。蓝藻的主要生存环境为淡水和海洋,它们能在咸水、咸淡水、淡水、冰冷或沸腾的泉水,以及其他微藻无法生存的环境中繁衍,譬如蓝藻常常是岩石的裸露面和土壤中建立种群的先锋物种,它们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如吸收紫外线辐射的外鞘色素)增加其在相对暴露的陆地环境中是适应性,蓝藻具有在贫瘠的基质上生存的卓越能力。蓝藻能与其他动植物(如真菌、苔藓、羊齿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等)形成共生关系,而内共生被认为是真核生物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起源。蓝藻还是唯一可以进行生物固氮的藻类。而大量的藻类在水中高度的聚集就会水华,具体的是:水华【2】是当水体中出现富营养状况并具备适宜的温度、光照、气候及合适的水文条件等有利于藻类生长或聚集的环境条件时,水体藻类大量生长繁殖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湖泊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形成水华的蓝藻【1】一般都是有伪空泡的种类,包括许多属,在形态上从小的丝状群体到肉眼可见的大型球状群体,有些种类可以固氮,有些则不固氮。而我国蓝藻水华主要是微囊藻水华,此外还有鱼腥藻水华、束丝藻水华、拟柱胞藻水华等。微囊藻水华是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其发生普遍、持续时间长,多数产毒危害性大。我国湖泊中微囊藻早常见的为铜绿微囊藻,是太湖和滇池等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优势种群之一。而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与代谢又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因素温度、光照时间及风的影响。因此我们就可以针对太湖中的铜绿微囊藻建立一个模型来单独的研究气候因素对其生长代谢的影响,作为样本来反映太湖中气候变化对蓝藻水华的影响。 模型假设 (1)我们研究所用的小型生态系统与太湖的生态系统相似,并且具有一定的代表能力。 (2)风浪对太湖的扰动在研究中表现为悬臂搅拌器带动玻璃棒对小型生态系统的搅拌。 (3)对某个因素对铜绿微囊藻生长代谢的影响进行研究时,其他的因素是一样的,且在研究所持续的这段时间内,不会有外界的任何因素对样本进行干扰。 模型建立

水文年鉴汇编内容-长江水文

附件2 长江流域水文年鉴汇编内容与要求 一、综合说明资料内容与要求 1、编印需说明的内容 1)资料来源。 2)汇编资料的范围、种类、数量;不能汇编资料的站名、项目及原因。 3)测站变动情况及原因。 4)复审工作所依据的有关规定文件和名称。 5)非测站直接观测所得的图表数字(如流域水系、水准点高程系统、经纬度、集水面积等)的来源、根据及变动情况。 6) 2005年测站考证情况。 2、编印说明的要求 1)水文情况概述:降水量、径流、泥沙的地区和时空分布;暴雨、洪水情况,对稀遇暴雨、洪水、特殊水沙情需着重说明。 2)测站或观测项目变动情况说明:主要说明本年度与上一年度各类站的增设、撤销、观测情况变更(间测、恢复、常年站改汛期站或反之)和观测项目变更(某站增加蒸发观测、撤销泥沙测验等)情况。 3)各项目的资料说明:主要说明测验不符合规范要求、质量较差、以及影响整编成果、质量较大的问题及处理情况。 4)本年测验、整编方法及对测验影响较大因素(如受水利工程调节)情况,采用新的测验、整编方法及成果精度评价;采用巡测、简测、间测的情况。 5)新技术推广应用情况,水位、雨量自记固存及远传、自记化率,微机测流及GPS运用等情况。 6)上、下游站水、沙量平衡对照及与历年资料比较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7) 2006年恢复水文年鉴汇编的测站,各单位应对照停刊前最后一个年度的水文年鉴,就上述问题考证停刊以来测站情况的变化。 以上内容应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二、有关问题的处理 1、考证资料与摘录资料暂不刊印,是否汇编由汇编单位确定。 2、水位、水文站一览表和降水量、水面蒸发量一览表中的测站

编码执行老的全国统一编码(一站两码)。 3、未使用南方片水文资料整汇编软件的单位,在准备汇编数据文件时,可编制数据格式转换软件进行处理。 4、从2006年水文年鉴汇编起,凡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接测的测站,其测站水准点的绝对高程和冻结基面与绝对基面间的高差应作相应改变,但水准点用冻结基面表示的高程不得改变。

水体参考资料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水体蓝藻水华的成因及控制措施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趋严重。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异常增殖形成水华,使水体腥臭难闻,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死亡,严重影响了水体的功能,改变了水生态环境,危害到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许多水体已受到富营养化的严重威胁,且水华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有加重的趋势。因此,认识藻类水华的形成原因,并寻求有效的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1.蓝藻水华的成因 (1) 营养物质与藻类水华 丹麦著名生态学家Jorgensen 指出浮游藻类的生长是富营养化的关键过程,着重研究氮、磷负荷与浮游藻类生产力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总磷、总氮等营养盐相对充足,能给水生生物( 主要是藻类) 大量繁殖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导致浮游藻类( 或大型水生植物) 爆发性增殖。通常认为总氮的浓度超过0.2 mg /L,总磷的浓度超过0.02 mg /L 是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的发生浓度.美国EPA 建议总磷浓度0.05 mg /L,正磷酸盐浓度0.025 mg /L 是湖泊和水库磷浓度的上限。天然水体中的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本身的原生质,临界的氮磷比按重量计为7:1,当氮、磷比小于7∶1 时,氮将限制藻类的增长,否则,磷则可认为是藻类增长的限制因素。 (2) 气象因素 在营养物质充分的条件下,光照强烈、水流缓慢、适合的水温最适宜藻类生长,其产生的污染有较强的空间差异性。 (3) 水生食物链失衡 从本质上来说,水体藻类暴发是水中营养物质过剩导致生物物种失衡的过程,是一个环境改变而导致的生物过程,要更多地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自然水域中存在水生食物链,各能量层次的生物通过捕食关系而紧密联系,相互间的影响也更大。如果食浮游生物的鱼类数量减少或能力降低,将使水藻生长量超过消耗量,平衡被打破,发生富营养化。该理论说明营养负荷的增加不是导致营养化的

水文局十佳青年罗兴推荐材料

水文局十佳青年——罗兴推荐材料 罗兴,男,1983年10月出生,2006年7月份毕业于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同年应聘到长江中游局岳阳水文水资源勘测队工作,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现为岳勘队螺山水文站站长。 该同志凭借着在学校里学到的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吃苦耐劳、勤学多练、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迅速成长为岳勘队的技术骨干,并成功入围了长江委水文局参加2007年第四届全国水文勘测工比赛的三人大名单,并最终取得了综合成绩三等奖和测船测深、取沙及水质取样单项第一名的好成绩,受到了水文局、中游局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为青年职工的培养树立了典范。是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工作经历,能够让一个青年职工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够掌握水文测验基本技术,迅速融入到基层水文工作中去呢?让我们回顾下罗兴同志的工作经历: 一、虚心好学,苦练基本功 一直以来,中游局都致力于年轻人的培养,在这样的机遇下,罗兴来到了岳阳水文水资源勘测队。作为岳勘队近年来引进的第一位大学生,罗兴倍感压力,也让他明白了作为一个水文新兵,自身实践水平的不足和缺乏,这让他如饥似渴般吮吸着知识的甘露。工作上,他虚心向身边的师父们请教,通过多听多想多做多问来向老同志们学习,遇到不清楚的地方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同时灵活运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来和实践相结合。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实

践操作经验的缺乏,制约着罗兴技术的提高,为此,他从最基本的水准仪和经纬仪操作开始,着手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每个周末,都可以看到罗兴一个人拿着仪器,在队部院子里,台阶上、草地里,一遍又一遍的练习对中整平;每次三等水准测量和水尺校测,罗兴都主动要求承担观测记录工作。一次一次的刻苦练习,使他的操作能力不断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他已经掌握了ADCP、天宝GPS、全站仪、微机测流系统等先进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应用,为个人业务能力的提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勇挑重担,敢于负责 2007年和2009年,罗兴被安排在螺山水文站工作,并担任主测岗位和整编工作。螺山水文站作为长江干流上的重要站,在上下游防汛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这也给外业主测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罗兴清醒认识到了这点,为此,他每天都密切关注着上游水情和沙情,合理布置测次,确保了基本水文资料的搜集。从2008年12月份开始,罗兴肩负起了螺山水文站站长的重担。2009年螺山站率先在长江上实行了单值化流量测验,这是一份全新的挑战,罗兴带领全站职工,边测验边摸索边分析,全年施测流量36次,较往年的年均100次流量,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益。同时,积极开展ADCP 比测工作,顺利将投产上限扩展至4万流量级。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罗兴还积极参加横向创收工作,将近四年多的时间里,他已经参加完成了江湖汇流地形测量、湖北核电通山水库水文测验、太平嘴以及松阳湖等码头的水下和岸上地形测量、荆

l蓝藻水华的危害及治理

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课程学习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 批改日期: 注: 1、以撰写论文为考核形式的,填写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2、本成绩单由任课老师填写,填好后与作业(试卷)一并送院(系)研究生秘书处; 3、学位课总评成绩须以百分制记分。

蓝藻水华的危害及其治理 姓名:刘畅,学号:121202008.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水体富营养化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带 来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蓝藻水华的暴发。大规模的蓝藻水华降低了水资源利用效能,引起严重的生态破坏及巨大的经济损失,而蓝藻毒素的产生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危害。有关蓝藻毒素中毒的事件也时有报道。引起蓝藻水华的种类主要有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nabaena)、鞘颤藻(Lyngbya)、束丝藻(Aphanizomenon)、颤藻(Oscillatoria)。本文简要概述了蓝藻水华的危害及其治理现状。 关键词:蓝藻水华危害治理 The harmful of water blooms and its management Abstract:The water eutrophication is the serious environment problem that all the countries are faced with it. The water eutrophication brings the outbreak of water blooms. The scale of the water blooms reduces the efficiency of water usage , cause serious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the algae toxin production brings great harm to the public health . The algae toxin poisoning event is also reported. The species cause water blooms are mainly Microcystis, Anabaena, Lyngbya , Aphanizomenon, Oscillatoria.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s the harmful of water blooms and its present management situation. Key wards: water blooms, damage, management 1 蓝藻及蓝藻水华 蓝藻是一类极其古老、微小的原核生物,又称蓝细菌,是一种全球广泛存在的原核生物,无色素体、细胞核等细胞器,原生质体分为外部色素区和内部无色中央区,色素区含有叶绿素a,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李建宏,1997),繁殖为无性繁殖。蓝藻在其长达三十多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形态和生理代谢机制(陈飞勇,2008)。一旦环境条件适宜,其就快速生长繁殖,并在短时间内成为优势种群,当其生长达到一定的生物量时,他们便在水体表层聚集,形成水华。长期的进化形成了极强的生态竞争优势,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即可获得最大生长率,并以指数级迅速增长。研究发现蓝藻具有自我强化机制作用的生态生长调节素,可使其产生尽可能多的后代,从而使产毒菌株密度增加,获得竞争优势,形成种类少而数量大的蓝藻水华。 水华(water bloom)是指在富营养化的河流、湖泊及池沼等淡水域中,在一定的营养、气候、水文条件和生物环境下,由于氮、磷等营养元素过多,导致某些藻类的异常增殖,在水体表层大量聚集成肉眼可见的蓝绿色藻层,呈油状厚厚地覆盖于水面的污染现象(王为东,2001)。常见的水华藻种多属蓝藻门,有微囊藻、鱼腥藻、颤藻、束丝藻、念珠藻等(汪育文,2007)。其中以铜绿微囊藻在数量和发生上占绝对优势。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我国蓝藻蓝细菌分布广泛

蓝藻水华对鱼类的危害和蓝藻水华的控制 我国蓝藻(蓝细菌)分布广泛,养殖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养殖中后期水温适宜,水体pH升高,导致近几年来全国主要鱼类养殖区养殖中后期蓝藻大量繁殖和高密度聚集,水华频繁发生,给鱼类养殖带来很大的危害。我国大型湖泊由于水体日趋严重的富营养化而加剧了蓝藻水华的频繁发生,如我国云南滇池、太湖、巢湖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发生。 蓝藻水华发生时,蓝藻漂浮于水面成翠绿色的水体或薄层,江浙一带称为“湖靛”,福建称“铜锈水”。通过调查发现,微囊藻是我国湖泊最常发生的蓝藻水华之一,微囊藻是一种能形成囊状不定形群体的藻类,其群体常由几十个、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单个细胞组成。通过对广州番禺养殖池塘、湖北东部多个水库,江苏滩涂等地多个养殖池塘发生的蓝藻水华进行分离、检验,发现主要是由微囊藻繁殖发生的水华。 一.蓝藻水华形成的条件 蓝藻水华多发生在夏季6~9月,有明显的季节性,温度、光照、营养物质、气候条件等都有可能成为制约因素。适宜的水温(20℃以上),水体富营养化,较高的pH值,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蓝藻形成气囊,上浮到水体表面,群体繁殖迅速,利于蓝藻水华在水面的形成。 二.蓝藻水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蓝藻是养鱼池塘中常见的藻类之一,数量多时易形成水华。 1.鱼类不喜摄食蓝藻,藻类难以消化,利用率低,但在水华盛期鲢、鳙、鲤和草鱼的肠道里混有大量藻体,对其前、中、后肠的内含物进行镜检时看到一个个藻团完好无损,不易消化; 2.水体生物多样性急剧降低。蓝藻大量繁殖恶化了池水的通风及光照条件、抑制了鱼池中浮游生物有益种类的生长繁殖、阻碍水藻的光合作用,挤占鱼类易消化藻类的生存空间,使鱼池中的丝状藻和浮游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死亡; 3.蓝藻大量繁殖以及死亡藻类的分解,消耗了大量溶解氧,可以导致水体缺氧甚至无氧状态,易导致养殖水体发生泛塘; 4.蓝藻大量死亡时容易败坏水质,可产生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直接危害水生动物; 5.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的有机质,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生长,其中部分对鱼类来说是致病菌,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6.蓝藻大量繁殖时,散发腥臭味,影响水体的正常功能; 7.环境恶化引起水生动物死亡。发生蓝藻水华时水体的理化指标常常超出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从而引起死亡。例如池塘中蓝藻白天的光合作用,可以使pH上升到10左右,超过一些水生动物的忍受限度而使水生动物死亡。 三.鱼类中毒机理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是一类主要由铜绿微囊藻产生的单环七肽肝毒素,是蓝藻引起鱼类中毒的主要物质。 藻类中毒一般可分为肝毒素中毒和神经毒素中毒两类。 3.1 肝毒素中毒 多数藻类肝中毒是由一组结构相似的环状肝毒化合物-微囊藻毒素引起,微囊藻毒素作用的靶器官为肝脏,肝脏肿大、充血以至坏死。 组织细胞学研究表明,毒素引起肝细胞间接触降低,微丝网重组,肝细胞变形。肝毒素在回肠由胆酸护送通过肠粘膜吸收的,吸收后的肝毒素可以破坏肝细胞内的辐射状微丝,而辐射状微丝是肝细胞的骨架,因此肝细胞的损害首先发生于细胞的边缘,并且引起肝细胞和肝窦状腺的破坏,发生致死性的肝出血或急性肝功能不全。中毒肝脏苍白或出血,肝小叶中心静脉出现肝细胞,这些肝细胞可被送至肺脏甚至肾脏毛细血管,开始还具有细胞核等结构。肝细胞解离膨胀后坏死,肠道有黄色晶状物,微囊藻中毒引起的中毒常见有水样或血样腹泻。 在北澳大利亚的一个岛上爆发过一次由太湖念珠藻属引起的肝肠炎,是由于用硫酸铜处理含有藻类的水源

蓝藻水华暴发机制

蓝藻水华暴发机制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教师姓名:刘斌 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 专业:环境工程 小组成员:罗华瑞贾如雪刘孟秋 陈怡汀阚世豪梁丽媛陈溆东 杨立钟凯文 中国﹒重庆重庆大学城环学院 二〇一七年六月 摘要:本文旨在介绍以太湖为例的蓝藻水华的爆发机制及控制对策。文章简述了蓝藻的构成及对蓝藻水华的定义;从内外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引起蓝藻爆发的原因;详述了如何以控污截源、生态修复、流域管理等手段控制蓝藻水华的持续爆发;并概括了蓝藻水华对当地水生态系统带来的危害及如何有效利用蓝藻水华。 关键词:太湖,蓝藻水华,爆发机制,控制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to introduce the cyanobacteria outbreak mechanism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Tai Lake, for example.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yanobacteria, as well as the definition of cyanobacteria and water bloom. Then, detailedly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cyanobacteria outbreak mechanism from the inside and outside; detailing the methods to utilize the measures of control pollution and stop the sourc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s well

蓝藻水华的常见危害及防控措施

蓝藻水华的常见危害及防控措施 蓝藻水华是水体中的蓝藻快速大量增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蓝藻群体或者导致水体颜色发生变化的一种现象,严重时可在水体表面漂浮积聚形成一层绿色 的藻席,甚至藻浆,蓝藻水华发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水体富集了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蓝藻水华在养殖水体中呈现高发、频发、暴发态势,笔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蓝藻水华的常见危害及防控措施作一概述,以期为养殖生产作参考。 一、常见危害 1、消耗水体溶解氧 当养殖水体中的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严重抑制了浮游植物因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了空气中的气氛进入养殖水体,因而导致养殖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长时间出现缺氧或者亚缺氧状态,使养殖水体持续恶化,从而直接或间接的加剧了药害事故的频繁发生。 2、降低生物多样性 当养殖水体中的蓝藻形成绝对优势种群时,蓝藻的过度增殖加剧了养殖水体通风及光照条件的持续恶化,抑制了养殖水体中有益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阻碍了其它藻类的光合作用,使养殖水体中的丝状藻类和浮游藻类等不能合成本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死亡。

3、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蓝藻大量死亡时会产生蓝藻毒素、大量羟胺及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败坏养殖水体,直接危害养殖动物,间接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另外死亡的蓝藻释放大量有机质,散发腥臭味,刺激了化能异养细菌的滋生,其中大部分化能异养细菌对水产养殖动物来说并不是有益菌,而是致病菌,从而进一步导致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二、蓝藻发生原因 1、水温:蓝藻的生长速度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加快。在常温条件下,一些有益的单细胞藻类生长速度并不比蓝藻慢,只有当气温达到20℃以上,水温25-35℃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才会比其他藻类快。所以受其它藻种的生长制约,蓝藻并不可能在常温条件下大规模暴发,只有进入高温季节,蓝藻的生长速度优势才会体现出来。所以温度是蓝藻暴发的主要因素之一。 2、富营养化:进入养殖高峰期后,养殖水体中富营养化,养殖生物自身的排泄物对养殖水体也是一种污染。在过去我们往往忽略了养殖生物的自身污染。所以不经常换水的池塘中往往更容易暴发蓝藻。如果蓝藻没有充分的营养也是很难生长的。 3、有机磷:有机磷并不是磷酸盐之类的,它广泛存在于各类化工污水中,另外在生活污水中也有有机磷,生活污水中有机磷主要存在于洗衣机中,有机磷是蓝藻生长的必须因素。当前很多专家学者均认为治理蓝藻最直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除去有机磷。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