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态变化常见知识点

物态变化常见知识点

物态变化常见知识点
物态变化常见知识点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计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 它

的原理是利用了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

性质制成的.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

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 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

沸水规定为100度, 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

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

摄氏度.

3、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

小刻度.即分度值(3)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

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4、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

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

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

会儿,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

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

上表面相平.

5. 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①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

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分度值是: 0.1℃

②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一甩,使玻璃管内的水

银回落到玻璃泡, (体温计在读数时可以离开被测人

体)。

6.物质存在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以什么状

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

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有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

态,称为物态变化。

7.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

的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

二.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

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

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0C。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当温度为810C时,

萘为液态。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

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凝

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

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

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

防止饭菜变馊。(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

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三.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1.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

中暑。(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

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四.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⑴沸腾现象: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

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0C,固态氧的熔点是

-2180C。-1820C 时,氧为气态。

-1840C 时,氧为液态。-2190C时,氧为固态。-1830C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

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水沸腾时,保

持在1000C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

放入800C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酒精沸点为780C,高于780C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

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风加快了身

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0C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

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0C。(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

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

数会先下降再升高。(酒精蒸发吸热,使温

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

升到室温)

⑶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①液体自身的温度高低。②液体蒸发的表面

积大小。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

度。

蒸发与沸腾。

汽化的两种方式一是蒸发,二是沸腾。它们虽同属汽化,需

要吸热,但其特点是不同的。见表中所列:

蒸发

1、在任何温度下均可进行。

2、在液表面进行。

3、缓慢。

1、在一定温度下

2、在液表面和内

3、剧烈。

1、液温的高低。

2、液表面积的大小。

3、液表面气流的快慢。

液表面处气压

说明:

(1)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吸收热量,因此液体温度

降低并且有致冷作用。

(2)不同的液体沸点(沸腾时的温度)不同,同种液体的沸

点还要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大小而变化。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

沸点低。

(3)液体沸腾时,需要吸热,但其自身的温度保持不变。

五.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液化现象: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

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分为: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

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

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

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屋

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

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

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在

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压缩

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

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

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

水。(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0C的水蒸气比1000C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0C的水蒸气液化成1000C的水要放热)六.升华: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1.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

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2.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

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七.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1.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

(室内水蒸气凝华)

2.凝华放热

八.附录:

①电冰箱原理:利用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

热。

②南极地区以冰雪为水源。先将冰雪放入壶中

加热熔化成水,至水沸腾,可看到汽化出的水蒸气

在壶嘴上方液化成雾状小水珠,俗称“白气”。

③用久了的灯泡会发黑?钨丝受热,发生升华

现象,由固态变为气态;钨丝冷却,钨蒸气

又在灯泡内壁上凝华。

④干冰“人工降雨”:干冰进入云层升华成气体,

从周围吸收大量热量,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

降,高空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小冰粒逐渐

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成雨滴落到

地面上。

⑤云、雨、雪、雹、霜的形成:

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合而成的。

雨: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

来越大,上升气流无法支持,就会下落。

下落中,小冰晶熔化成水,与原来的小

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形成雨。

雪:云中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

成雪花。

雹:夏季,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

小冰雹。

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凝华而

成的。

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叫做熔

化,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固。

2.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但是温度,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的温度,

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温度

就,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物质分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像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等都是晶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像玻璃、沥青、石

蜡、松香、橡胶等都是非晶体 3、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区别 种类

熔点和凝固

特征

图像

海波 冰 各种金属

晶体熔化 时的温度 叫熔点。

不断吸热;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固

液共存

同种物质

熔点和凝

固点相 同

凝固

晶体凝固 时的温度 叫凝固点。

不断放热;温度保

持在凝固点不变;固液共存

蜡 松香 玻璃 沥青

熔化

没有确 定的熔点

吸热;温度不断升

没有确定

的熔点和

凝固点 凝固

没有确定 的凝固点

放热;温度不断降

4、分析晶体熔化过程,例如冰的熔化过程。 右图为冰的熔化图像,图像上的AB 段表示物质

为 固 态,吸热,温度升高;B 点表示物质为 固 态,BC 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 状态(B 、C 两点除外),吸热,温度保持不变;C 点表示物质为 液态,CD 段表示物质为液态,吸 热,温度升高。该物质的熔化过程持续了 3 min 。 BC 对应的温度为物质的熔点——表示温度值。

思考:当物质的温度处于熔点时呈什么状态? 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可能是固液共存态。

5、晶体熔化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 ②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条件:①温度达到凝固点 ②继续放热

思考:如图,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盛有碎冰块的大烧杯里,用酒精灯对

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

管中的冰温度达

到熔点,不熔化。当烧杯中的冰完全熔化以后试管中的

冰开始熔化。

6、阅读教材,看各种物质熔点表,了解不同物质的熔点。 思考: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水银

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

水银已凝固; 而酒精的凝固点是

-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能否用铁锅炼金? 7、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8、练习 ①有人说,融雪的天气要比下雪时还冷,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答:这种说法有道理,因为雪在 熔化 时要 吸收 空中大量的 热 ,使空气的温度 降低 。 ②夏天,我们吃冰棒感到凉爽,其中的物理道理是 熔化要吸热 。北方的冬天菜窖里常放几桶水,这样做的目的是: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利用水 凝固放热 ,使菜窖里的气温不致 降低 而冻坏菜。

③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你是根据图象的什么特征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晶体? (2)它的熔点是多少?

(3)从晶体开始熔化到所有晶体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多长时间?

④0℃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会不会熔化?为什么?

答:不会熔化。因为冰的温度和房间里的温度相同,它不会从房

间里吸热,所以它不会熔化。

⑤0℃的水和等质量的0℃的冰冷却房间哪

个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0℃的冰效果更

好一些,因为0℃的冰熔化成0℃的水需要吸热。

⑥浇筑铜像的过程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焊接金属的过程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

⑦刚从火山口喷出的液态熔岩熔点有什么不同?

三、汽化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沸腾。

3、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

t 温/

t 温/

t 温/

t 温/℃

D

C B A

0 温度/(℃)

7

6

4

2

30

456789100

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例如:夏天扇扇子能使人感觉凉爽,这是因为扇子所产生的风.加快了人体表面汗水的蒸发

在室内, 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先降低后升高

小明在游泳时发现,从水中出来时感到冷,风一吹更冷,

这是因为从水中出来后,身体表面的水份在蒸发时要从身体上 ,因此比较冷。有风时,使水的蒸发 ,更快地从身体 ,因此感到更冷。

4、沸腾: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5、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器材及作用: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

中心有孔纸板的作用:固定温度计,减少热损失。 实验中注意事项:温度计的使用,酒精灯的使用

沸腾现象:(1)水中气泡在沸腾前 ,沸腾时

(2)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3)水的温度在沸腾前 ,沸腾时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中,至沸腾后两分钟停止。

实验记录表: 时间(分) 0 0.5 1 1.5 2 2.5 3

… 温度(℃)

观察撤火后水是否还继续保持沸腾?

实验结果分析:

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根据记录用描点法作出 水的沸腾图像。

停止加热,水是否还继续沸腾?说明什么?沸腾吸热 6、沸腾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例:如图,把盛有水的大试管插入盛有水的大烧杯里,用

酒精灯对烧杯底部均匀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

的水温度达到沸点,但不沸腾,因为水温相同

看不同液体的沸点表格,了解不同液体的沸点。 7、实验问题分析:

①加热时间过长什么原因?如何解决?

A 、水质量过多 解决

B 、水的初温过低 解决

C 、没有用酒精灯外焰加热 解决

D 、没有加盖 解决

② 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低于100℃什么原因?

③ 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低于100℃什么原因?

水面上气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温度计使用不

正确等

④ 实验中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高于100℃什么原因?

水面上高压低于一标准大气压,温度计不准,温度计使用不

正确等

8、总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

大时升高

例如: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沸腾现象消失,温度降

低。当对烧瓶抽气时,瓶中的水 (“会”“不会”)沸腾起来了,如图所示,这表明:气压减小时,水的沸

点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四、液化

1、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2、液化的两个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气体液化,压缩体积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

3、液化放热。

例如:被100℃的水烫伤和等质量的100℃的水蒸气烫伤哪个更为严重?为什么?

被100℃的水蒸气

烫伤更为严重。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

大量的热。

4、“白气”实质是雾状的小水珠,

是由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他出现在热的一侧。例如,冬

天窗户玻璃上的水珠出现在内侧;夏天,在室内安装空调,水珠出现在外

侧。 5、解释: 如

图所示装置中,

A 为盛水的烧瓶,

B 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

C 为温度计,玻璃管由A 容器通入B 容器的冷水中,对烧瓶A 加热并使其中的水沸腾,隔一段时间会看到:

B 容器中的水面会逐渐________,温度计

C 的示数

________.这个过程中,A 容器中的水沸腾时产生大量

________,通过玻璃管送入B 容器的水中,发生________现象,

同时放出________,使B 中的水量增加,温度升高.

①烧红的铁片放入冷水时腾起一团白气是什么现象?

②雪糕冒白气是什么现象?白

气向上还是向下流动?

③锅中水烧开后冒白气是什么

现象?

④雾与露的形成

五、升华凝华

1、定义:

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

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现象:樟脑丸变小、干冰没有、钨丝变细、固体清新剂、固态碘加热、冬天冰冻衣服干了

3、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第四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计

1.温度:我们把物体的叫做温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

(见下图)。

常见量程分度

使用

注意

事项

实验

室用温度计-21℃~

110℃

1℃

使用

时不

能甩

(其

他见

下)

寒暑表-

30℃~

50℃

1℃

体温计35℃~

42℃

0.1℃

①使

用之

前用

力甩

②可

离开

人体

读数

●温度计的使用:首先要看清,然后看清它

的。

如果使用温度计时超过它的量程,后果:①玻璃泡

胀破;②测不出温度。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正确的方法如下:

(1) 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测的液体中,不要

碰到或。

(2) 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

待后再读数。

(3) 读数时温度计的,

视线要与温度计中。

●读数时视线不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的后果

(见右上图)。

●摄氏度:“℃”表示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大

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

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

表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

负3摄氏度

3.体温计: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3.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

叫做物态变化。

4.物质的三态:、、。

5.熔化和凝固的定义:物质从变成的过

程叫做熔化,从变成的过程叫做凝固。

6.固体分为两类: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但是温

度,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形成时也有确定

的温度,这个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海波、冰、金属、萘、盐等物质是晶体。

●非晶体: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温度

就,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松香、玻璃、沥青、蜡等物质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 对曲线(1)的分析:

AB 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 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 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 对曲线(3)的分析:

EF 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 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 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7. 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见右下图)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大约1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8. 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① ; ② 。

9.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10. 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 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

糕解暑。

●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 凝固放热的坏处: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

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伤人。

的 现象。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沸腾的条件:① ; ● 蒸

; 。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

⑵ 蒸发吸热的应用:擦拭酒精给病人降温;夏天向地

面洒水,降低室温。

2. 液化的两种方式:① ;

② 。

● 好处:

● 液化的现象:

(小水珠聚集)

● 作用:液化 热

3. 探究实验:水的沸腾(见右图)

【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

温度变化。

O

时间

O

时间

O

时间 O 时间 甲 晶体

甲 晶体 乙 非晶体

乙 非晶体

物质熔化的温度变化曲线

物质凝固的温度变化曲线 时间

【图象】见右上图。其中BC段为沸腾过程。

【实验现象】(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原因:下部水温高于上部水温)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原因:下部压强大)

【注意事项】

●纸板的作用:①;

②;③。

●纸板上小孔的作用:使内外大气压平衡。

●水的沸点不是100℃,原因:

①;

②;

③。

●长时间水不沸腾,原因:

①;②;

③;

④;

●移去酒精灯后沸腾不马上停止,因为: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质从直接变成

叫升华;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2.升华也需要热,凝华也会热。

3.升华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4.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片变小;用干冰进行人工降

雨;冬天晾衣服,冰直接升华;碘升华。

5.常见的凝华现象:霜、雪、冰花、雾凇;白炽灯变

黑(钨丝先升华后凝华)。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

雪后寒:。

6.物质三态变化的关系:

必须联系课本

;②语言简洁,并且一般人看了答案后能够看明白(通俗易懂、能够解决问题)。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 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 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 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 读数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例题】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乙温度计的示数为,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 ⑤温度计使用几点注意: ①温度计玻璃泡不能与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而应该与液体充分接触。 (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 ②温度计不能离开所测量液体,且待示数稳定后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⑥、体温计: 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 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 (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 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共4节) 第1节温度 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00C 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 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0C 。“-4.70C”读做负4.7摄氏度或读做零下4.7摄氏度。温度的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3、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2)种类:①按用途分:实验室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寒暑表。②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3)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毛细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玻璃外壳、刻度(均匀); (4)使用方法:①选: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看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放: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③等: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⑤记:准确记录数据和单位。 练习:如图4中乙正确 ..。. ..、甲和丙错误 4、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原理: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4):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5):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取出来读数,第二次使用时要用力向下甩。 5、温度计读数:如图5中左温度计的示数为 -16℃;右温度计的示数为 9℃。图6 图4 图4 图5 图6、体温计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以及试题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 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 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6 体温计的温度围:35℃-42℃ 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 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 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7 温度使用应注意: 1 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 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 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 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8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9 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10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 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11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要放热 12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等的。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归纳检测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 3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 4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 5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 6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要准确判断温度的高低就要用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3单位:摄氏度,符号℃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100℃, 在 0℃和 100℃之间平均分成 100等份,每一份表示 1℃。 2、温度计 (1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 (2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3种类:按用途分为体温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和寒暑表;按里面的测温物质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4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①看清它的量程,即温度计所能侧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并估计待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如果超过它所能侧的最高温度会损坏温度计;如果低于它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会读不出温度值。②认清它的分度值,即温度计每小格所表示的温度值,否则就不能迅速而准确的读数。 使用时:手持温度计的上部,不能触及温度计的玻璃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同时不能靠在容器底或者容器壁上。

读数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等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这是因为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并不能马上与被测液体的温度相同。②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并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如果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来读数,示数会发生改变,使得测量结果不准确。③把观测到的温度记录下来,不要忘记写单位。 (5体温计 ①用途 :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玻璃管内装的液体是水银,量程为 35-42℃,分度值为 0.1℃ . ②特点 :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 ,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细小的缩口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中, 因而可以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读数。 ③使用方法 :在使用前要先检查温度计的液柱是否在 35℃以上,若在 35℃以上,一定要用手抓住温度计的上部,用力甩几下,使毛细管内的水银先退回到玻璃泡内。 (6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的方法:温度计的细管越细,玻璃泡越大就越精确。玻璃泡越大,玻璃泡内的液体越多,温度变化时液体的体积变化越大,而液体的体积变化 V 一定时,玻璃管的横截面积 S 越小,玻璃管内液柱长度的变化就越大,这样温度计的 精确程度就越高。 (7摄氏温度规定的应用:给出刻度均匀但示数不标准的温度计,或给出只有刻度而没有标出温度值的温度计,让学生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确定实际温度。方法是根据实际 0℃和 100℃的位置找出每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再求出对应刻度的实际温度。 (8例:有一支刻度均匀 , 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 , 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 , 示数是 4℃把它放在 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 , 示数是 94℃.把它放在某液体中时 , 示数为 22℃,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 , 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 40℃的温水 中 , 温度计的示数是(

初中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 一.考纲解读 (一)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 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二)知道熔化和凝固、知道晶体的熔化规律及熔点,能识别 晶体和非晶体。 (三)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及蒸发制冷作用。知道沸腾现 象、规律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知道液化现象及液化方法。 (四)知道升华和凝华及升华会吸热。 (五)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 二.知识点: (一)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1)固态: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 2)液态:不容易被压缩且有一定的体积,但由于它具有流 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 3)气态:很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即既没有一定的体 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4)等离子态: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 成。(了解,重在强调应用) (二)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首先利用分子动理论从微观意义上解释物态变化的本质 1)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力:引力和斥 力 (三)温度、温度计 1)温度 a)物理意义: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b)单位: ①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摄氏温度 ②国际单位:开尔文符号 K→热力学温度 c)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1.01*105帕),把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沸水的温度规 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 每一等分成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提示:用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不可靠的。 要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就要使用测量温度的工 具----温度计。 2)常见温度计 a)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b)一般说来,一切物质的任一物理属性,只要它随温 度的改变而发生单调的、显著的变化,都可用来标 志温度而制成温度计。 c)构造:

[全]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物态变化知识点汇总 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1)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2)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作: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3)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3)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30℃~50℃35℃~42℃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4)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②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熔化和凝固 1.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2)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3)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4)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2.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3温度计 (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造量程分度值用法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35—42℃0.1℃①离开人体读数 ②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无—20—100℃1℃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无—30—50℃1℃同上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沸腾现象 (1)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升华和凝华现象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与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重点1: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计原理: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 (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总结

重点2:物态变化 一、熔化和凝固: 1、熔化: (1)熔化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3)影响熔点的因素:压强杂质 (4)影响物质熔点的因素:杂质(盐水和水的凝固点)、物质种类(冰和铁的熔点不同)、压力(用细线切割冰块)、压强影响物质的沸点(在平原和高山上烧水) (重点) 2、凝固: (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3)凝固放热。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汽化现象分为:沸腾、蒸发两种形式,都要吸热。 (2)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2、沸腾:(1)液体沸腾必要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2)沸腾规律: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3)沸腾图像各段的涵义(以水为例,如图3) 0A段:不断吸热,水的温度升高 AB段:水沸腾时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3、蒸发: (1)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①液体自身的温度;②液体蒸发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速度。

物态变化知识点梳理1111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分类: ① 热力学温度: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温度。 ② 摄氏温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 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 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固 液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变成固体,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 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气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蒸 发 沸 腾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物态变化知识点 1 温度和温度计: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2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 温度规定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 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3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伽利略温度计:气体热胀冷缩原理 实验室温度计测量范围: -20℃----110 ℃分度值:1℃内装液体:水银或煤油体温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内装液体:水银 寒暑表测量范围: -30℃---50 ℃分度值:1℃ 4体温计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5注意事项:体温计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用水银做温度计里液体优点:水银比热小,温度变化快测量精确度高 用酒精做温度计里液体优点: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 6.温度使用应注意: 1)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书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 3测(量) 4)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判断物态变化的方法:①确定物质的初状态;②确定物质的未状态;③将初、未状态代入物态变化概念即可导出物态变化的名称 熔化凝固:晶体和非晶体不同的形状和加工工艺是因为:熔化规律不同。 1固体分:晶体:有规则的结构。如各种金属、海波、冰、萘、碘,食盐,石英等 非晶体:没有规则结构。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成晶体时的温度 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 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3晶体熔化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熔化规律(特点):1吸热2温度不变 晶体溶液凝固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凝固规律(特点):1放热2温度不变 4非晶体熔化规律:熔化时吸热,温度升高。非晶体凝固规律:放热,温度降低 5会画熔化(凝固)图像,会总结熔化(凝固)图像中每段吸(放)热,存在状态,温度变化特点 在晶体熔化曲线中有明显的三段即:固体升温段熔化段液体升温段。 (选择多种晶体非晶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物质处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6会设计数据表格

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物理知识点总结: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填空题

第一节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不能紧靠和;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有关。 2.温度计 a.原理: 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制成的。 b.分类: 华氏温标(F)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华伦海特(Fahrenheit)在1714年制定的。 摄氏温标( C)是由瑞典物理学家摄尔修斯(Celsius)在1742年制定的。 热力学温标( K)是英国科学家开尔文(Kelvin)于1848年建立的。 宇宙中温度的下限大约是-273℃,这个温度叫绝对零度,科学家们提出 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这种温度的单位名称叫开尔文,简称开,符号是K。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 T=t+ 例1. 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 甲温度计是______℃, 乙温度计是______℃, 两温度计的示数相差______℃ 例2. 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 C.用自来水冲洗 D.用酒精棉花擦 例3. 家庭用的寒暑表的变化范围是 A.0℃~100℃ B.35℃~42℃ C.-10℃~100℃ D.-20℃~50℃ 例4. 两支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都是39℃,经过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体温是36 ℃和40 ℃的两个病人,则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是 A、36 ℃和40 ℃ B、40 ℃和40 ℃ C、39 ℃和40 ℃ D、39 ℃和39 ℃

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三章物态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摄氏温度 1、摄氏温度的规定: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分就是摄氏1℃. 2、摄氏温度的单位为摄氏度,用℃表示。 3、绝对零度:宇宙中的温度下限-273℃,叫绝对零度。 4、热力学温度:以绝对零度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 K 5、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T=t+273K t=T-273℃ 体温计 1、体温计的温度范围:35℃-42℃ 2、结构特点:玻璃泡容积比玻璃管大,并在玻璃泡上方有一个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上升的水银不能自动回落到玻璃泡内) 玻璃液体温度计,它们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分别有:装液体的液泡、细内管、刻有示数的玻璃柱,根据液泡中的不同液体通常使用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 3、最小单位: 0.1℃ 注意事项: 每次使用前要先甩,使玻璃管内的水银回落到玻璃泡 温度计使用应注意: 1、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1选 2、看温度的最小刻度值 2看 3、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充分接触,且不能离开被测物,等到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测(量) 4、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壁及容器底。 4 壁 5、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读 物态变化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高中物理 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知识点

高中物理固体、液体与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晶体与非晶体 1、晶体的微观结构特点 ①组成晶体的物质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 ②晶体中物质的微粒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它们的相 互作用而远离。 ③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做微小的振动。 晶体与非晶体主要区别在于有无固定熔点。 二、液体 1、液体的微观结构 液体中的分子跟固体一样就是密集在一起的,液体分子的热运动 也就是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液体分子只在很小的区域内有规则的排列,这种区域就是暂时形成的,边界与大小随时改变,有时瓦解有时重新形成。

2、液体的宏观特性:具有一定的体积、流动性、各向同性与扩散的特点。 3、液体表面张力 ①分子分布特点:由于蒸发现象,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内部分子稀疏。 ②分子力特点:液体内部分子间引力、斥力基本上相等,而液体表面层分子之间距离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合力指向液体内部。 ③表面特性:表面层分子之间的引力使液面产生了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好像一层绷紧的膜。如果在液体表面任意画一条线MN,线两侧的液体之间的作用力就是引力,它的作用就是使液体表面绷紧,所以叫做液体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的作用: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的趋势,使液体面积趋于最小,而在相同的体积下,球形的表面积最小。所以我们瞧到的液滴都就是球面形的。液滴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往往程扁球形,在失重条件下才呈球形。 三、浸润与不浸润 1、附着层:液体与固体接触就是,接触的位置形成一个液体薄层。

现象由于液体对固体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上升,液面弯曲, 形成凹形的弯月面。 由于液体对固体不浸润造成液 面在器壁附近下降,液面弯曲, 形成凸形的弯月面。 微观 解释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 体内的分子密集,附着层内液 体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的 平衡距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 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 有扩张的趋势,这样表现为液 体浸润固体。 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 内的分子稀疏,附着层内液体分 子间距离大于分子间的平衡距 离r,附着层内分子间的作用力 表现为引力,附着层有收缩的趋 势,这样表现为液体不浸润固 体。 说明一种液体就是否浸润某种固体,与这两种物质的性质都有关。例如:水可以浸润玻璃,但不能浸润蜂蜡;水银可以浸润铅与锌,但 不能浸润玻璃。 四、毛细现象 1、毛细现象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知识预览: 一、温度计 简述温度计的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0℃和100℃。 (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绝对零度:-273.15 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273+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二、融化和凝固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1.熔化: 1)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2) 关于定义的说明:物质初始状态是固态,末状态是液态 3) 实验装置: A. 名称:水浴加热法 B. 优点: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C. 装置图: 注意事项: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3 2 ;火焰分为三层,外边一层淡黄色、第二层桔红色、最里边层浅蓝色;分别为焰心、内焰、外焰;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 一般使用方法: a) 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 用石棉网起到均匀受热的作用。

c) 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盖、减少水、用热水替代冷水等。 E. 熔化图像: F. 晶体与非晶体 晶体:分子间整齐规则排列的固体 特性:①晶体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变,②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即融化时的温度 ③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 ④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一样 非晶体:分子杂乱无章的排列的固体 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 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石蜡,沥青等都是非晶体 (1)熔化规律:关键词:熔点。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影响熔点的因素: ①压强 ②杂质 2.凝固: (1)凝固规律: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 (2)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重点) (3)凝固放热。 时间(min ) )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时间(min ) )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第二章物态变化基础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1、物质的三态: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干冰是指。 (2)固态的特点是:; 液态的特点是:; 气态的特点是:。2、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的温度最高,应该用加热; (2)(能/不能)用一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个酒精灯; (3)熄灭酒精灯时,必须,(能/不能)吹灭; (4)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刻。 3、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相同/不相同)。 4、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常用的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是。 5、温度计上的字母C表示所用温标是,标度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该温标是由(国家)物理学家首先规定的。 6、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7、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应该先观察它的和; (2)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 (3)待温度计的示数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 须; (4)读数时,视线要。 8、体温计: (1)测温液体是;(2)量程为;(3)分度值为; (4)示数及使用特点是; (5)体温计的消毒方法:(能/不能)用高温消毒,一般是 用。 9、温室效应: (1)空气中的、、等均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到达地球,但却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

(2)温室效应造成的恶果有:①、②、③。 (3)减弱温室效应的措施有:①、 ②。 10、热岛效应:(1)的现象称为热岛效应。(2)形成热岛效应的原因有: ①、 ② ③ ④ (3)减弱热岛效应的措施有:①、 ②。 二、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叫做汽化,液体汽化时需 要,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2)蒸发: ①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蒸发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 ②蒸发需要,会造成周围和自身的温度。 ③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有:、、。(3)沸腾: ①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叫做沸腾,沸腾在温度下才能发生。 ②液体沸腾时需要,温度。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 是:、。 ④叫做沸点。同种液体的沸点与 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 (4)实验:观察水的沸腾 ①石棉网的作用是。 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上升时,沸腾时上升 时。 ③水的声音在沸腾前,沸腾时。 ④沸腾前,对水加热,水的温度;沸腾时,对水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⑤停止对水加热,水(能/不能)沸腾。由此可见,沸腾需要。 ⑥缩短加热时间的方

(完整版)初中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Array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 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 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 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 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④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 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 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气 熔化 吸热 汽化 吸热 凝华 放热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 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⑵ 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蒸 发

初中物理 物态变化 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 第一章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知识预览: 一、温度计 简述温度计的构造: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义为0摄氏度,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义为100摄氏度,表示为:0℃和100℃。 (2)0℃和100℃之间为100个等分,每一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绝对零度:-273.15 开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T=273+t;单位:开尔文,简称:开,符号:K 二、融化和凝固 1.熔化:

1)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2) 关于定义的说明:物质初始状态是固态,末状态是液态 3) 实验装置: A. 名称:水浴加热法 B. 优点:能够使物质均匀受热,实验进度便于控制。 C. 装置图: 注意事项:酒精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3 2;火焰分为三层,外边一层淡黄色、第 二层桔红色、最里边层浅蓝色;分别为焰心、内焰、外焰;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D. 一般使用方法: a) 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b) 用石棉网起到均匀受热的作用。 c) 如果要缩短加热时间,可以在烧杯上加盖、减少水、用热水替代冷水等。 E. 熔化图像: F. 时间(min ) )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时间(min )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