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的第一课时。

首先,我来说说教材:

本课是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下册开篇欣赏课。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从石窟艺术追溯到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对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国外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第一,该认识到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第二,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一,该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

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第二,通过了解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文物的散失过程,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的价值,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程并查阅相关资料。

二、说教学方法

说教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任务驱动法”、“分层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方法。

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1~15周岁阶段的儿童虽然已经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但他们还是需要直观支撑。学习本课时学生会对石窟艺术中造型感觉不是很好理解,因此,课堂上演示法运用能够

小学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教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莫高窟》,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莫高窟》是第五组最后一篇课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本文共有5个自然段,结构清晰,叙述具体,文字浅显。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总写:只有两句话,总体概括介绍莫高窟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突出她环境的恶劣及她的艺术价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写:第2-4自然段,选取了莫高窟中的三个典型代表“彩塑”、“壁画”、“藏经洞”来记叙,写得形象、生动、逼真,再现了我国古代辉煌的艺术成就,以唤起读者对我国艺术珍品的热爱之情。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总写:以作者的感受总结全文,突出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引起读者的共鸣。文中生动、传神的词语和优美、灵活多变的句式也很多。所以,《莫高窟》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教育的理想教材。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教材特点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三、重点难点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教学重点:读书指导,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四、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共振,和课文一起心跳。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五、说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 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

石窟艺术的宝库-教案

法制课题研究案例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刘洁 库尔勒市第八中学 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材分析: 本课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了解和学习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并链接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从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化的了解;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放在特定的文化情境中,以便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欣赏敦煌莫高窟的艺术,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发展概况, 并能对石窟有代表性的作品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莫高窟的彩塑与壁画艺术,提高学生对敦煌艺术的欣赏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传承美术文化的责任感。 4、法制渗透目标:

〈1〉、《文物保护法》 〈2〉、《旅游法》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法制渗透法教学用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支全是聋哑人跳的舞蹈,并且获得舞蹈组第一名的作品,一直到现在大家还印象深刻,大家还记得是什么吗?生:《千手观音》。 师:对,就是这支舞蹈。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舞蹈艺术的魅力。 (放《千手观音》的视屏,学生观看录像。) 由提问导入,播放《千手观音》的录像,启发学生的兴趣。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人物创作的? 生:《千手观音》这个舞蹈是根据敦煌佛教人物造型创作的古典舞蹈。 师:回答得很准确,能谈谈你欣赏后的感受吗? 生:1、把敦煌壁画的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 2、把敦煌的艺术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等。 师:好,现在就让我们的思绪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汉代,领略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板书课题: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 二、新课 1、(放课件[昔日繁华])让学生了解敦煌莫高窟所形成的时代背景。 生:介绍收集的汉代丝绸之路的资料,结合地图发表见解。 2、教师简述佛教的传入和敦煌石窟艺术的艺术形式。 敦煌石窟位于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的汇合地。说到石窟不得不说说佛教,(佛教产生于哪个国家?它宣扬什么思想?他是怎样传入中国的?)石窟艺术是宗教的产物,这点从石窟艺术的内容可见。 a.壁画:表现的都是佛传故事以及供养人画像。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莫高窟》(第二课时),分为六部:1、说教材;2、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3、说设计理念;4、说教法、学法; 5、说教学流程;6、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方法,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学会利用网络搜集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并能理解莫高窟文化为什么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说课稿

《第十一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诵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四、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作品并亲手创作,讨论比较四大石窟寺雕塑的差别,归纳总结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 六、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1、设置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一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提出问题: A、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 B、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一一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活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2、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

2020最新七年级美术上册《石窟艺术的宝库》教案2 人美版

石窟艺术的宝库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对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有初步了解。尝试运用美术欣赏的方式,对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进行赏析,并作出简要评述。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敦煌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在查找相关资料的过程中,对我国的石窟艺术有初步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敦煌莫高窟及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知晓珍惜文化遗产,培养文物保护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探究欲也强,但本课的敦煌艺术虽灿烂辉煌,博大精深,但离本地学生的实际太远,就很难理解其中的宗教文化蕴意,因此本课讲述的内容不宜过多,应以学生的兴趣出发,化繁为简,让学生理解、接受。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敦煌莫高窟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教学难点:敦煌彩塑、壁画的分析及艺术特征的认知 4教学过程 4.1(一)课前准备教师:1、教科书2、制作课件,并准备学生自学的相关资料学生:1、课前搜集莫高窟的相关资料(内容:敦煌的地理位置及环境;莫高窟的概况;藏经洞的发现。)2、教科书3、记录用的笔和纸。(二)课程导入播放动画片《九色鹿》片段,并提出思考问题:1、这个故事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2、故事的发生地点?学生活动:观看视频,进入本课的氛围,对敦煌总体有初步认识,并在观看后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学意图:有学生熟悉的动画片引出佛教由来及佛教壁画,同时带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动机、愿望、需要,形成强大的内驱力。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知人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做人需怀善心,诚实待人。故事发生在印度。佛教有印度传入我国,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因宣扬因果报应等思想,为很多人说信仰,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宗教。(三)讲授新课(多媒体播放展示)提出之前需要学生准备的资料的问题:1、敦煌的地理位置及环境;2、莫高窟的概况;3、藏经洞的发现。(分组回答)学生活动:小组之间各自整合组员收集的资料,并简练回答出问题答案。通过组内交流,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1、敦煌位于我国甘肃省西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丝绸之路”连接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气候干燥。2、敦煌莫高窟自秦朝开始以来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兴建于前秦建元二年,现存洞窟有735个,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不仅是我国古代的艺术宝库,也是世界古代艺术的宝库。3、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看管莫高窟的道士王园箓带人清理16窟的积沙时,意外发现藏经洞。洞内藏有5万余件文书、数百件绘画作品,但并没有很好的将文化保护起来。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外国人掠夺了大量的藏经洞中的文物,同时有日、俄、美的一些考古专家用很低的价格将文物从王道士手中买走,这是一种耻辱,是一种遗憾。教学意图: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加深对莫高窟的认识,了解莫高窟的概况。组内启

高一美术彩塑说课稿

高一美术彩塑说课稿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高一美术《彩塑》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年级美术欣赏中的第七讲《彩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1.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彩塑发展的历史顺序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又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彩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了解敦煌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3.教学方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敦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彩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敦煌彩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录相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4.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了解敦煌艺术宝库及其彩塑的形象特点。 (2)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3)欣赏时最好利用幻灯片/录像片,着重介绍敦煌、晋祠及“泥人张”的典型作品。 5.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三大石窟,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瑰宝——彩塑。(出示课题) (2)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敦煌地,及敦煌艺术——莫高窟的产生和发展。 故事讲解,开头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或者看录相带)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洲。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洲,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

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窟》教案

新疆石河子市第十六中学八年级美术《石窟艺术的宝库—敦煌莫高 窟》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应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这三者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 2.应会: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造像的形象塑造与艺术效果进行分析。 3.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感受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敦煌作为石窟艺术宝库的价值,认识到艺术品的珍贵。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对敦煌莫高窟彩塑和壁画的主要艺术成就的认识。 (2)难点:对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课前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课题出示。 二、“石窟艺术的构成”知识点解疑: 1、请说说石窟建筑的特点。 (1)请学生发表意见。 (2)师生共同探讨:依山而建、挖窟为房、木构窟檐…… 莫高窟的主体建筑为二层平顶楼房,该建筑约一半隐蔽在丘陵中,外部只露出上层窗户及宽阔的屋檐,与莫高窟的环境相协调。莫高窟的石窟建筑,由于时代不同,石窟形制呈现不同的特色,主要有5种:1.禅窟(即僧房)。2.塔庙窟(即中心窟)。3.殿堂窟。4.佛坛窟。 5.大佛窟(即涅磐窟)。 2、不同朝代,彩塑艺术特点有否区别?试举例说一说你的理由。 (1)不同时期的塑像各有特点。 (2)北魏到北周是彩塑艺术发展的第一个时期,佛像的形象受南朝人物形象的影响,塑像显得骨骼洁秀。例:259窟禅定佛北魏 (3)隋窟的雕塑、壁画都带有明显的由六朝向唐朝过渡的特征。雕像一般是头大身短,动态比较平板。例:427窟佛·菩萨隋 (4)隋唐时期:隋唐是莫高窟彩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佛教形象普遍世俗化,成为隋唐石窟艺术的主要特征,神性的削弱和人性的增长,使得佛的形象更富亲切感。 3、你知道敦煌莫高窟壁画主要表现什么题材吗? 主要有故事画,如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等,以及尊像画、经变画、神话题材画、供养人画像、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故事、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等。 四、活动:我来当导游 (一)课件展示三幅莫高窟壁画,请一学生选取一幅,为全体游客讲解该幅壁画作品及艺术表现的魅力。 1、重点分析:《尸毗(pí)王本生》(第254窟北魏) 1

七年级美术说课稿全部

课题:敦煌莫高窟 课型:欣赏﹒评述、综合探索 教材分析:人美版美术教科书第十六册以《敦煌莫高窟》为教学的出发点,并联系我国其他的著名石窟, 从石窟艺术追溯佛教的起源,对雕塑、壁画艺术的欣赏,引申到对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宗教文 化的了解。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了以往单纯介绍作品的美术特征的局限,把敦煌艺术放在特定的 文化和历史情境中,以便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敦煌艺术,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同时通过敦煌石窟藏经洞遭 遇外国所谓探险家的掠夺,致使大批国宝四处流散的事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懂得艺术珍品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敦煌艺术所处的地理位置,初步认识敦煌艺术是由石窟建筑、彩塑艺术和壁画艺术共 同组成的佛教艺术的宝库。 2、能力目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佛教传入与敦煌石窟的兴建。能对敦煌石窟有代表性的形象塑造与艺 术效果进行分析。 3、情感目标:充分感受我国石窟艺术的伟大成就及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和艺术价值。同时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认识敦煌艺术中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致和爱国热忱。 教学难点:感悟石窟艺术作品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 教学手段采用: 1、倡导“表现性学习”,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容量,加强课堂的直观性与趣味性。 3、采用欣赏优秀作品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来组织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1、组织教学,诱导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四大石窟艺术。 2、学生回答后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对石窟中彩塑和壁画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直观感受。 教师提问:你看了以上作品后谈谈你对它们初步感受(考查直观感悟的能力)、欣赏、评述。 学生回答:纷纷对彩塑的外在形象谈看法。如身姿显得较丰腴。耳垂都较大,神色都较慈祥等,壁画色彩 鲜艳,线条比较流畅。 3、幻灯出示课题——敦煌莫高窟 二、新授 1、学生自主探究敦煌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发展过程和艺术特色。 (通过学生自主的整理归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佛教与石窟艺术的关系,以及石窟艺术的时代背景 及发展过程。) 此环节学生掌握敦煌莫高窟如下知识信息: A、地理位置:敦煌在今甘肃省西北角,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断崖上,前临宕泉河,南北长1680米,高50米。 B、发展过程:始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引入乐傅和尚的故事),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莫高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莫高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说课稿《莫高窟》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莫高窟》 对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莫高窟》你了解多少呢,看看下文吧,希望您读后可以有所收获! 一、说教材 《莫高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课文描述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课文共5个自然段,分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第二段(第2 4自然段)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说学生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希望小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如:理解词语的方法,找中心句的方法。但是该班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该班学生思维活跃,部分学生特别喜欢表现自己,能积极举手发言。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结合学生的特点,我设计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是:1、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莫高窟的精妙绝伦、博大精深。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法。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激发对劳动人民智慧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课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的重点是

小学五年级莫高窟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莫高窟说课稿 小学五年级莫高窟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既要领会语言文字的优美,更要从中学会写作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课中,我采集了大量的“彩塑”、“壁画”、“藏经洞”等图片,挖掘图片中的情感意义,引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学会表达,多角度的思考。把学生带进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对照图片,理解课文。 2.阅读感悟法 阅读是体会民族语言之优美的重要途径,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感受我们民族语言的声音之美。通过阅读想像画面是进入文本很好的策略。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飞天》比赛说课稿

《飞天》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美术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飞天》。我主要从教材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内容,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壁画艺术的精品——飞天,向学生展示拥有飞天最多的佛教洞窟——敦煌莫高窟,分析莫高窟飞天的演变发展。。飞天是敦煌艺术的标志。敦煌地区约500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这是在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飞天艺术的成就,发展创作出来的敦煌飞天形象。这些飞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态各异,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能过欣赏、表现飞天的形象,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传统造型艺术中的表现方法,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造型艺术的魅力。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究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情感目标。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古代艺术作品中飞天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飞天”的来历及不同时期“飞天”的异同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依据本课的内容及学生情况,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以“问题超市”的形式鼓励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并以此为主线,运用大量的视频、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学法:1. 探究法:其实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探究解决问题。 2.自学法:由于学生对飞天缺乏认识,所以通过阅读课件上的文字内容和比较图片内容,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自己归纳出问题的答案。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西方文化艺术中我们经常能看见一个双肩长有翅膀的可爱天使,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在参观中国的寺庙、石窟时我们经常看到的另外一个没有翅膀,却依然飞舞飘扬的却是“飞天”形象,他们有的手捧果品,穿云过河;有的手持乐器,吹笛抚琴,美妙动人。你想知道他的来历吗? (引入《飞天》课题) 2、追溯历史,交代审美背景。 飞天的来历:“飞天”是佛教中一种想象的飞神,在佛经里称为天歌神、天乐神、散花神。传说中飞天能歌善舞,每当佛在讲法时,他们便凌空飞舞,奏乐散花。传说中每当飞天凌空飞舞时全身还会散发出芬芳馥郁的香气,所以又称之为“香音神”。在西方艺术中飞天早已有之,中国古代也有飞神,即羽人、飞仙的神话传说。然而,出现在中国的云冈、龙门、敦煌石窟中的飞天艺术却来自印度。 (设计意图:每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有其相关的时代背景。交待飞天艺术的来源,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这种艺术形式的内涵。)

石窟艺术的宝库教案

课题:石窟艺术的宝库 课时:1课时 课型:欣赏课 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 教材分析:石窟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应特别充分利用图片、录像,更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我国古老的石窟艺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石窟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从而从小树立爱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莫高窟、龙门石窟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艺术成就。 ②让学生了解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以及大足石刻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石窟艺术的欣赏能力。 ③让学生了解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认识。 ④引导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采用讨论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③采用导游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石窟艺术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寻要究源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刻艺术成就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初步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莫高窟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原因。 石窟艺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教具准备: ①准备关于莫高窟石窟的录像。 ②搜集关于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资料、图片。 学具准备: ①课下搜集有关莫高窟石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资料及图片,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②搜集准备莫高窟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5分钟) 这一节课我们将学习石窟艺术,石窟艺术是一种包括建筑、雕塑、壁画等的佛教艺术。

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说课稿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说课稿 【教材分析】 老师们,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莫高窟》。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课文是一篇写景的记叙文,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 【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的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识“敦”、“凛”、“肖”、“瑰”这四个二类生字,和一个多音字“佛”。 3.理解“威风凛凛”、“精妙绝伦”、“宏伟瑰丽”等词;会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一段话。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透过语言材料,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迁移,引导发现,学习文章的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活动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前我做了如下准备: 【教学准备】 1.查找、了解莫高窟的资料; 2.课件。 【设计理念】 1. 体现“以读为本”的导读策略,以读带讲,读写结合。 2.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过程】 导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在40分钟的课堂中,我设计了以下的导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播放莫高窟的短片) 2.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板书课题),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莫高窟》说课稿

最新2014年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莫高 窟》说课稿 此篇《莫高窟》说课稿为国忠名师工作室优秀说课稿,仅供你参考使用。 余秋雨老师曾经这样称赞莫高窟:“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付与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本日,我说课的标题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位的一篇课文《莫高窟》(第二课时),分为六部门: 1、说课本; 2、说学生; 3、说计划理念; 4、说教法、学法; 5、说教学流程; 6、说板书计划。 一、说课本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先容的是我国西北边疆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歌颂了我国古代庖感人民的伶俐。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

章,作者以“总—分—总”的情势来布局全文,叙述详细,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先容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环球著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并非需要细细咀嚼文字,从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经典文本,而是一个需要从整体上去学会把握的普通文本。对这样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彩塑》说课稿

《彩塑》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彩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且知识内容对学生吸引不是很大,但是本课却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彩塑发展的历史顺序来编排的,对影响较大的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主要又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课将以彩塑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说教学目标 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的重要成就和艺术特点,从而丰富学生的雕塑艺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 2.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了解敦煌是个艺术宝库及其背景,是各个朝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产物,在历史上曾经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产生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珍惜祖国文化遗产。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敦煌艺术宝库及其彩塑的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彩塑在历史时期中具有不同的艺术特点。

四、说教法 1.任务型教学法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设计了一些有关敦煌生动的故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各时期彩塑,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影片相关图片和录相,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动地了解有关敦煌彩塑的背景和形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印象。 3. 问答式教学法 提出有关问题,然后通过观看录相回答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目的的去观看,效果更佳。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讲的三大石窟,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敦煌莫高窟中的艺术愧宝-----彩塑。(出示课题) 2.背景介绍 向学生介绍敦煌地,及敦煌艺术-----莫高窟的产生和发展。 故事讲解,开头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敦煌,远在二千一百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就是我国与西域往来的门户,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印度佛教经过这里传入中国,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取经,也经过这里。敦煌境内有两座山,两山之间有一小片绿州。据唐代记载,前秦建元二年,有位名叫乐撙的和尚,经过长途跋涉看到这一小片绿州,正当他疲乏又无处投宿之时,只见对面的三危山出现了奇景:山峰发出灿烂金光,如千佛之状,乐撙和尚立即感到这是块圣地,便顶礼膜拜,并立誓在此造窟,凿石供佛,遂成为莫高窟的创始人。 敦煌莫高窟壁画最多、最长,在492个洞窟中,计有壁画125000多平方米,如果这些壁画全部展开延伸,长度可达25公里。另有彩塑2400余身,其艺术精

《莫高窟》说课稿

《莫高窟》说课稿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赞美莫高窟:“它是一种聚会,一种感召,它把人性神化,赋予造型,又用造型引发人性,……于是,它让人走进神话,走进寓言。”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莫高窟》(第二课时),分为六部分: 1、说教材; 2、说学生; 3、说设计理念; 4、说教法、学法; 5、说教学流程; 6、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莫高窟》一文介绍的是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课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以“总—分—总”的形式来结构全文,叙述具体,文质兼美。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分为三段,分别介绍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及其概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以及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个文本并非需要细细咀嚼文字,从文字中嚼出微言大旨的经典文本,而是一个需要从整体上去学会把握的普通文本。对这样的文本,框架把握比咀嚼文字更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结合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我拟定的《莫高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莫高窟的艺术特点,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自主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学会提出问题,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究性阅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多媒体及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的博大精深,体会敦煌莫高窟艺术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发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从而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二、说学生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对品读课文佳句,欣赏风景名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通过以前的学习他们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在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生字,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因此,本课立定于目标尽可能让学生确定,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内容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适当进行点拨引导。 三、设计理念 1、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 2、体现学习语文的特点,听说读写的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 3、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教师指导为辅,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境教学法

七年级美术上册 敦煌莫高窟——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教案2 人美版

石窟艺术的宝库(自学) 教学设想 石窟艺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应特别充分利用图片、录像,更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我国古老的石窟艺术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充分认识到石窟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从而从小树立爱护文物古迹,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莫高窟、龙门石窟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艺术成就。 ②让学生了解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以及大足石刻所体现出来的价值,扩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石窟艺术的欣赏能力。 ③让学生了解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我国古代石窟艺术的认识。 ④引导学生课下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采用讨论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③采用导游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④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唐时期石窟艺术发达的原因,培养学生寻要究源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莫高窟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莫高窟内的壁画和雕刻艺术成就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②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初步树立爱护文物古迹的意识。 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莫高窟石窟和龙门石窟 难点: 隋唐时期石窟艺术盛行的原因。 石窟艺术里面所体现出来的时代特征。 教学突破: 本课所学的几个石窟艺术所处的历史时期各不相同,知识点相对孤立,比较分散,所以在教学中可采用景点导游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同时注意做各知识点之间的衔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学生视野的开拓,课前可引导学生多搜集一些关于石窟艺术的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透过历史现象理解分析问题和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①准备关于莫高窟石窟的录像。 ②搜集关于莫高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 ①课下搜集有关莫高窟石窟、龙门石窟、乐山大佛、大足石刻的资料及图片,准备在课堂上展示。 ②搜集准备莫高窟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在课堂上展示。 教学设计

说课比赛稿

《莫高窟》说课 说课标教材 《莫高窟》一文被安排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这篇课文是第五组第三篇课文,前接《黄山奇松》和《黄果树瀑布》,景色优美,凝聚了厚重的文化底蕴。本课介绍了我国西北边陲敦煌莫高窟里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本着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7个生字,读准4个二类字,辨识多音字“佛”。 2、理解课文中“惟妙惟肖、啧啧赞叹、举世闻名”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诵读优美词句篇章; 4、初步感知文章“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练习编写段落提纲。。 5、感受莫高窟的美,激发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增强民族自豪感。 其中,积累优美语段,感知课文写法,编写段落提纲,感悟莫高窟的灿烂文化是教学重难点。 我做了如下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介绍莫高窟的文字和图片。 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这样提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好铺垫。 根据学生阶段特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打算这样教,引导学生这样学。 说教法学法 对于五年级学生,已有了阅读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读书、学习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以学生质疑探究、自读自悟、合作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体现以读为本,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并在训练中渗透“边读边想、抓关键词、圈划批注”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构段方式、句中的优美句式,并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体现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认识。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因此,我注意了过程的坡度,力争做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为了更好的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学法落实好以上教学目标,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一、衔接旧知,质疑导入。 我先承接上两篇课文,带领学生重游奇特优美的黄山,气势非凡的黄果树瀑布,接着引出课题:去敦煌莫高窟看一看。然后齐读课题,质疑课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课文的疑惑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莫高窟》的浓厚兴趣。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对于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预习课文的能力,我由字到多音字词、四字词到段,再到对课文大意的了解逐一检查,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预习,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三、精读课文,细致感悟。 (一)、浏览课文,理清脉络。 我设计了一个统领全文的问题:课文具体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莫高窟?让学生浏览课文,通过学生的口述将课文的骨架板书出来。有利于学生从整体感悟文章。 (二)、精读感悟,积累借鉴。(这是整节课的重点环节) 出示问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莫高窟有什么特点?抓关键词,圈划批注,说说理由。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先从中心句切入,读出莫高窟彩塑的数量多和神态多。再抓住两处彩塑的描写和一处彩塑的特写,体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其间,我适时地展现画面使文字活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神态各异的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