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经济学前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学前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学前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经济学前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一、国外研究现状

1.1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

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1980 年。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阿朗索(W. Alonso)提出了“钟型发展理论”,引入了描述经济发展过程的变化次序模式—钟型模式。在发展初期,国家的增长是不平衡的,存在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即使在某一区域内,用各人口组所占财富比例来衡量,社会不平等现象也很突出。由于某一个或几个城市增长很快,高速城市化是增长早期的特点。

1.2国外典型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战略选择案例

(1)美国区域开发的“均衡”战略

美国在开发不发达地区时,采取的是均衡战略,其有七个主要措施:

一是对不发达地区实现优惠税制;二是由政府出面组建经济开发区,帮助落后地区加快发展经济;三是以交通运输为重点,扶持经济落后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利用财政金融手段,鼓励并引导私人企业向落后地区投资;五是优化产业布局,拉动经济增长;六是有意识提高劳动力索质,注重引导人力资源流向;七是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2)前苏联区域开发的“倾斜”战略

与美国不同的是,前苏联在区域开发上采取的是“倾斜”战略,主要是通过建立一些科研中心来辐射周围地区,为周围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支持,以此来促进相应地区的经济发展。

(3)巴西区域开发的“发展极”战略

巴西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是在落后地区建立“发展极”并以此形成发展网络,带动整个落后地区的经济开发。巴西“发展极”的建立是通过设立专门的开发机构来指导、组织并实施的。

(4)日本区域开发的特殊战略

60 年代,日本政府为缩小经济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缓解经济布局的不合理现象,先后制定了四次全面综合开发计划,采取了“据点开”、建设“定居圈”和“技术集成城市”等措施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了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刘国光(1984年)在其主编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中提到,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经济发

展的各种因素、条件的估量,从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考虑和制定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所要解决的重点、所经过的阶段以及为实现上述要求所采取的力量部署和重大的政策措施;杨万钟(1999 年)在《经济地理学导论》中提出区域发展战略是在经济区划的基础上对未来区域经济发展蓝图的总体勾画,是进行区域规划和产业布局的重要前提。方创琳(2002 年)在《区域发展战略论》中提出,区域发展战略就是根据区域发展条件、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发展目标所做的高层次全局性的宏观谋划;单于广(2003 年)认为我国当前宜采取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他认为区域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指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同一产业或者同一产业投人产出效果不尽相同,在国家所掌握的资源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证国民经济较快增长,国家必须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重点开发的方式,并在资源分配和财政投入对重点开发地区的重点产业进行倾斜,以此求得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共同富裕。

2.1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简单评述

建国六十年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区域均衡发展阶段(1949~1978年)、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1978—2000年)、区域协调发展阶段(2000年一现在)。

从建国初到改革开放这一时间我国实行计划经济,走的是平衡发展战略(即均衡发展战略),我国的重大项目建设是考虑到地区差异的,特别是三线建设,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一事件像上海等地区实际上是被压制发展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重点发展沿海地区,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实现了各种资源的有力配置,成功促进了东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了国民经济。

90年代后期,区域差距拉大,社会矛盾逐渐突出出来,我国又开始向均衡发展倾斜,实行协调发展战略,如西部大开发、振兴东部老工业基地等等。

从总体上说,就是效率与公平在不同时段的取舍。一开始是大家都穷,后来一部分富起来,整体实力增强后再让落后地区好一些。

我国10年前已初步形成东部率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格局,区域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化,从核心向边缘再到外围的空间扩展进一步扩大。并且在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滨海新区成功模式后,2007年西部的成都和重庆、中部的武汉城市圈及长株潭城市圈也相继成为国家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国初步完成了由沿海到内陆综合配套的全面布局。尽管我国区域经济已实现了从“东部率先”到“四轮驱动”的转变,但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仍然是“粗线条”和“大尺度”的。大面积“撒胡椒面”式刺激和扶持

措施,可能会造成经济发展效率的大大降低,区域发展战略缺乏更深层次的细分及区域政策工具缺乏因地制宜的创新,将影响到西部的大开发、东北的振兴、中部的崛起,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近期可能难以实现。

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向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趋势分析,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明确的区域发展战略为依据,逐步完善区域的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统筹安排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

(1)建立区域协调机制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和增强区域经济的关联性,进而实现区域优势互补与共同繁荣。因此,应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和扶持机制。一是健全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打破条块分割和区域性壁垒,根除地方保护主义,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区域间合理有序流动。二是健全合作机制。区域间合作的目标是通过深化专业化分工和拓展协作范围来扩大市场,提高生产和组织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政府应在政策层面鼓励区域合作。三是健全互助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2)创新区域发展政策

“区域”和“政策”自身的特性使区域体系中蕴含着多组矛盾关系——“效率与公平”、“刺激与抑制”、“政府与市场”、“微观区域”与“宏观整体”等。这些矛盾没有得到合理解决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瓶颈。探讨这些矛盾产生的机制,从政策层面进行突破是关键。因此,要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首先,未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模式应创新,将从行政区内部政策转向区域公共政策。其次,政策工具应创新,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方法、手段实现从简单化向精密化发展。因为,目前我国政策实施对象一般是较大的区域范围,无法体现区域内部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另外,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管理机构应创新,使其从“碎片化”转向整合化。可通过整合现有的相关区域发展机构,如,“国家扶贫办”、“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办”、“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工业基地办公室”等一系列国务院部委机关中与地区开发有关的机构,设置专门的区域协调机构,以便于统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3)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培育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现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个增长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3.1%,人口占全国的25%,GDP占全国的40%。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70%以上,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达到77%,经济水平高度集中,但三大增长极在形成大规模产业集聚和外来投资集聚的同时,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十分有限。这三大区域对中国内陆地区的外溢效应只有10.9%,并且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对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外溢效应十分有限。因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快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加快城市的扩张及城市体系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实现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

东部地区“两头在外”的对外开放及加工贸易型经济发展模式仅获得较小的附加价值,同时造成我国东部与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弱化及地域之间差距的扩大,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当前外贸出口遇到了严峻挑战,沿海加工贸易型企业普遍经营不景气,对此,我们要鼓励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内地转移,实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国家应出台相应的鼓励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政策,从而进一步建立起沿海与内地的梯度发展的关联、产业发展的互动。

(5)加大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的力度

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既不能没有重点,以求各个区域齐头并进,又不能忽视各个区域的特点,采取统一的政策。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的不协调发展直接制约着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多元化发展战略实施的同时,国家应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支持。

四、结语

李奇泽、敖明山(2008 年)在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化过程三个重要的阶段,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发展阶段、非均衡协调发展阶段后,作者指出区域统筹发展战略将是我国今后区域经济发展将选择的发展战略,他认为具有很强的统筹协调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关键点,区域统筹发展战略有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具有生态支撑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亮点,具有生态支撑力是区域统筹发展战略的亮点。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理论和模式也应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的、适应需求的区域发展战略将产生。

参考文献

[1] 刘国光《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2] 谭祟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3] 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4] 杨万钟《经济地理学导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 方创琳《区域发展战略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

[6] 李奇泽、敖明山《对我国区域经济的非均衡与协调发展的思考》中国商界,2008年

[7] 单于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走势与趋向》时代潮,2003 年6 月

[8] Rostow,W. W.《The stage of Economic Growth》London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60年

行为经济学文献综述

行为经济学文献综述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综述 一、行为经济学的概念 所谓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类行为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80年代以后,以理查德 泰勒(Richard Thaler)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进化心理学获得启示。认为大多数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出发。以此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便应运而生。行为经济学形成于199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 莱布森(DavidLaibson),从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和金钱,把经济运作规律和心理分析有机组合,研究市场上人性行为的复杂性,认为人也有生性活泼的另一面,即人性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引导的成分。2001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将该学会的最高奖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Clark Medal)颁给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马修 拉宾(Rabin Matthew, 1998),以表彰他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拉宾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际调查为根据,对在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人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 坎内曼(Daniel Kahneman),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的主要贡献时指出,丹尼尔 坎内曼是因为将心理学研究结合到经济学中,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判断和决策行为。这说明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地位得到确认和加强。除此之外,阿莫斯 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 1992)、爱德华(Edwards, 1954)等则提出将行为决定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并确定了研究的程序。西蒙(Simon, 1997, 2001)则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法。 三、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三个有限性观点 传统经济学中,人类行为的标准经济模型有三个不现实的特征: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这是由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理查第一文库网德 泰勒(Richard Thaler)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森德希尔 穆拉伊特丹(Sendhil Mullainathan)提出。 2、储蓄行为中的夸张贴现 戴维 莱布森(David Laihson)的名望主要建立在他描述的有关人和金钱的一种反常现象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在人们的时间偏好中,短期贴现率往往大于长期贴现率。夸张贴现抓住了这一特征,认为人们并不是理性

(完整版)发展经济学学习题库

发展经济学习题库 一、选择题 1.根据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经济“起飞”所需具备的条件不包括( C ) A.农业和工业中采取了现代的组织技术与方法 B.储蓄率不低于国民收入的10% C.人口增长率不高于3% D.经济中出现了新的重要的工业部门,而且能带动辅助部门发展 2.如果资本产出比是3,经济增长率为9%,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计算,储蓄率应为( D ) A.3% B.6% C.12% D.27% 3.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科学技术水平是( A ) A.内生变量 B.外生变量 C.常数 D.变量 4.人口过渡理论认为,人口增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的变化,发达国家正处于第三阶段,其特点是( C ) A.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C.低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5.根据托达罗人口迁移模型,我们知道:在城乡收入差距一定的条件下,城市创造的就业机会越多,则( C ) A.城市的失业率越低 B.农村的失业率越高 C.城市的失业率越高 D.城市和农村的失业率同步下降 6.已知某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是15%,名义利率是8%,则实际利率为( B ) A.-8% B.-7% C.7% D.23% 7.绿色革命就是( B ) A.对动物和森林实现彻底的保护,避免对野生动物乱捕乱杀,对森林乱砍乱伐 B.推广和应用粮食优良品种 C.农业生产广泛运用基因工程技术 D.广泛播种和生产绿色食品 8.纳克斯提出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属于( B ) A.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B.温和的平衡增长理论 C.完善的平衡增长理论 D.不平衡增长理论 9.熊彼特认为,正是由于企业家群体的创新,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活动不包括( D ) A.引进一种新产品 B.开辟一个新市场 C.实现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D.扩大生产规模 10.环境污染对社会福利造成的损失是( D ) A.人们的健康状况会受到损害 B.社会生产效率下降 C.优美的环境给人们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可能消失 D.以上三项 11.一个人的学历证书或培训证明是要解决( D ) A.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B.教育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C.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D.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 12.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来说,两类知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这两类知识是( B ) A.科技知识和经济学理论知识 B.技术知识和属性知识 C.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 D.工程技术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 13.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它就是( C ) A.土地的收益递减 B.劳动的收益递减 C.科学技术进步 D.人口增长放缓 14.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是(A ) A.李斯特的“幼稚工业论” B.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假说 C.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 D.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综 合 一、高校奖学金的定义 学界对于奖学金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奖学金和助学金是不同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奖学金属于助学金的一种。张丽芳和肖国超在《高校奖学金的合理评定发放研究》中指出,所谓的高校学生奖学金是高校自身、政府、团体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的奖学金。奖学金不同于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奖优,而助学金、贷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助贫;伍力、黄权标在《中美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认为,奖学金也指助学金,设立的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经济上的资助。这两种观点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 二、高校奖学金的分类 高校奖学金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吴春娥、王林清在《关于高校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的研究》中,把高校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企业设立的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单向奖学金;纪佳妮在《论高校奖学金的奖与罚》中指出,高校奖学金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国家奖学金、各高校设立的奖学金和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各高校自己设立的奖学金大致又分为校级奖学金、院级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特长奖学金。对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奖学金进行分类,笔者赞同上述第二种分类方法。 三、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含义 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制度包含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欧阳曦、李宇红和欧阳球林在《高校奖学金制度合理性的浅见与探讨》中指出,奖学金制度作为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对学生进行奖励、激励的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把学者们的观点综合起来,把高校奖学金制度定义为高校普遍实行的一种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的制度,它主要包括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在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应有作用,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制度。 四、高校奖学金作用的研究 对于我国现行高校奖学金的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从诸多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奖学金作用的观点还是比较统一,笔者也很赞同他们对于奖学金具有激励、导向和资助三大功能的观点。 五、高校奖学金制度的研究现状 1.对于奖学金制度的现状的研究 (1)高校奖学金设置的研究。杨晓雷在《高校奖学金工作“项目化”的设想》一文中认为,美国的奖学金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对优秀清贫者的奖学金、对学业优良者奖学金和“限制性”奖学金(它要求接受奖学金的学生所学习的领域与提供奖学金的组织有特殊关系)。潘俊宇在《中外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指出,我国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还有专门针对研究生的研究生奖学金等。学界对于奖学金设置的观点非常多,而且观点各异,笔者通过阅读各类文献资料,结合学者们的不同观点,认为奖学金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二是各高等院校自己设置的奖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其中综合奖学金又分为校系两级通过综合素质测评得出的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包括文艺特长奖学金等某一方面的奖学金。三是社会奖学金,包括企业、组织或个人在高校中设立的奖学金。 (2)高校奖学金评定方式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冯变英、李霞在《奖学金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指出了奖学金评定中学习成绩的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将学习成绩的标准化处理以确定奖学金的归属。徐永生在《对我院学生奖学金评定方法的改革研究》一文,提出正态分布理论,采用标准总分方法,对该院奖学金的评定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更趋于科学化、定量化。以上种种研究表明,奖学金评定方法和评价体系趋势朝着自动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注意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高校奖学金发放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提出,奖学金的发放制度是奖学金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将发放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的发放是奖学金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把奖学金发放工作的宣传制度化。从以上文献资料中可以得知学者们都认为高校对于讲学金发放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奖学金发放环节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完善不仅要解决奖学金的设置、评定等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应把奖学金的发放正式纳入奖学金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奖学金制度。 2.对于奖学金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 (1)对于奖学金奖项设置存在问题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认为,奖学金的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邓亮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187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经济学文献综述写作 一、文献综述的含义 文献综述(以下简称综述),不同于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学术论文或科研论文是作者亲自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研究后所做的文章。综述是一种综合性或专题性的情报资料,属于三次文献。具体地说,是指对某一专题的近期文献,经过阅读、摘选、融会贯通、分析、对比、归纳、加工、整理而成的综合评述。文献综述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二是“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 文献综述虽不是科学论著,但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却不容低估。通过阅读近期原始文献而写成的综述,可以反映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水平、新发现、新趋向以及未来展望。因此,综述被看作是新知识突破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开始。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写作是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毕业生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之前,应该先写一篇有关的综述,以便掌握该专题的最新信息,从而为选定研究论题和修订研究计划提供有益的信息和依据。 二、收集资料:文献综述写作的基础 收集文献资料是写作文献综述的基础。因此,收集的文献资料力求广泛与全面,且尽可能收集与研究论题有关的原始文献,同时也应收集相关的权威的综述性文章。 一般地,收集文献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进行检索。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应用近2~3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二是从其它文章的参考文献追溯。即从一篇或数篇最新发表、有权威性的论著或综述,及这些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这是一种较为快速而方便的方法。 收集到的文献如何阅读取舍?通常,阅读文献大致有三个步骤:

发展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陆德明教授 使用教材 ?齐良书编著:《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经世书局 参考教材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英]A. P. 瑟尔沃著:《增长与发展》(第六版,郭熙保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 ?[美]德布拉吉·瑞著:《发展经济学》(陶然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叶静怡编著:《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第一章、导论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与演变 1.1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概论 ?发展中国家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1.1.1 概论 ?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问题。 ?只研究发展中国家* ?研究范围较宽* 1.1.2 发展中国家 ?何为“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发展中国家的共有特征 何为“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OECD国家或工业化国家* ?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Underdeveloped Countries)、欠发达国家(Less developed Countries,简写为LDCs)、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 Countries)* ?“第三世界”国家* ?“南方”与“北方”国家* ?“穷国”和“富国”* 发展中国家的分类 ?联合国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最不发达国家、非石油输出国发展中国家和石油输出国* ?经合组织将发展中国家分为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Newly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简写为NICs)* ?世界银行则按地理位置将发展中国家分类* ?中国是怎样的发展中国家?* 发展中国家的共有特征 ?发展中国家各自有其相异之处,有时差异甚至很大*

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暂行规定 为了使本科生能更好地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获取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根据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特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至少一篇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现对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为必修,记1学分,每篇文献综述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民语言学生不作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英文,其他专业学生可用中文完成。 二、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著作、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本科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之前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2、了解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索引、文摘、书目、年鉴等; 3、了解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种科技文献的名称、种类和级别

等。 4、检索后要列出检索结果,并作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专业文献综述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应论述某一主题提出的原因及主要历史背景、当前进展情况、各种观点及评述、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要求文献综述必须要有论点,要有有见地的分析对比,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 (二)步骤 1、选择题目:题目一般应是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相近或相关的内容。 2、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3、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按照专业文献综述对内容的要求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4、撰写综述(论文):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成文。 (三)格式及打印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专业刊物登载的常规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和参考文献等部分。专业文献综述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

经济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本

国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综述 曹秋菊苏艳 [内容提要]随着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的加快,国家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安全理论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以期对我国在开放条件下应对国家产业安全问题有所启示。 [关键词]产业安全理论贸易理论投资理论 一、国家产业安全的理论起源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产业安全起源于国家经济安全理论。国家经济安全作为系统、科学的研究仅仅只有几十年的历史,有关国家经济产业安全的理论也正在讨论、构建和形成之申。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曾对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经济特征进行过描述,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处于低生活水平、高失业和收入分配不均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穷国与富国的经济、政治力量的悬殊。力量的悬殊不仅表现在富国占有控制国际贸易格局的支配地位,还表现在富国拥有决定以什么条件向穷国转移技术、外援和私人资本的专断权力"发达国家还向发展中国家输出不切合后者实际国情的价值观、体制以及行为准则等,说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中,受着国外势力的控制和支配。以巴西学者T.D.桑托斯为代表的依附理论者认为"所谓依附,我们指的是若干国家的经济受到它们所依从的另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扩大的制约"。他们认为,经济上依附将会产生国内经济不稳、加强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受跨国公司的压榨等不良后果。 著名国际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曾说过,国际金融体系有内在的"疯狂、恐慌和崩溃"倾向。它容易不时发生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不稳、投机、为追求更高收益率或安全避风港而出现的资本抽逃。他认为,国际金融是同霸主国对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施加影响紧密相关的。霸主国既是国际金融体系的管理者,又是该体系中的主要收益者。总之,从发展经济学家以及国际经济学家和国际政治学家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发现蕴涵着国家产业安全的问题。① 二、国家产业安全的贸易理论基础 1.重商主义保护贸易论是产业安全经济思想的萌芽。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15世纪的重商主义,它是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分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和威廉,斯塔福,主要观点是: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和一切经济政策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金银,为了国际经济贸易的顺差,国家必须干预经济。景玉琴(2005)研究认为,

行为经济学文献综述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综述 一、行为经济学的概念 所谓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顾名思义,就是指以人类行为 作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经济理论,它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经济 行为特征进行规律性的研究。 二、行为经济学的兴起 80年代以后,以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为首的经济学家,从进化心 理学获得启示。认为大多数人既非完全理性,也不是凡事皆从自私自利的角度 出发。以此为理论基础,专门研究人类非理性行为的行为经济学便应运而生。 行为经济学形成于1994年,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戴维·莱布森(DavidLaibson),从 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了人类的意志和金钱,把经济运作规律和心理分析有机 组合,研究市场上人性行为的复杂性,认为人也有生性活泼的另一面,即人性 中也有情感的、非理性的、观念引导的成分。2001年美国经济学联合会将该学 会的最高奖两年一度的“克拉克奖(Clark Medal)”颁给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家马修·拉宾(Rabin Matthew, 1998),以表彰他为行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所做出的开创性贡献。拉宾的研究主要是以实际调查为根据,对在 不同环境中观察到的人的行为进行比较,然后加以概括并得出结论〔2002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坎内曼(Daniel Kahneman),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宣布他的主要贡献时指出,丹尼尔·坎内曼是“因为将心理 学研究结合到经济学中,特别是关于不确定条件下的人类判断和决策行为”。 这说明行为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地位得到确认和加强。除此之外,阿 莫斯·特维尔斯基(Amos Tversky, 1992)、爱德华(Edwards, 1954)等则提出将行为决定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并确定了研究的程序。西蒙(Simon, 1997, 2001)则提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信息处理和决策方法。 三、行为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1.人类行为的“三个有限性”观点 传统经济学中,人类行为的标准经济模型有三个不现实的特征:无限理性、无限控制力和无限自私自利。这是由行为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芝加哥大学的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和麻省理工大学的森德希尔·穆拉伊特丹(Sendhil Mullainathan)提出。 2、储蓄行为中的“夸张贴现” 戴维·莱布森(David Laihson)的名望主要建立在他描述的有关人和金钱的一种“反常现象”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在人们的时间偏好中,短期贴现率往往大于 长期贴现率。夸张贴现抓住了这一特征,认为人们并不是理性的在一生中对开 支和储蓄统筹安排,而是从年轻到老年都负债。 3.行为金融学理论 行为经济学对现代金融理论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以行为经济学为基础 的行为金融学从广泛的社会学视角研究金融市场上的活动,认为人性行为中潜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期末课程论文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姓名:郭兆凯 学号:20125587

新制度经济学文献综述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试图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制度的构成、运行和演化,通过探究,去发现制度是如何影响经济运行活动,新制度经济学摒弃了传统的假设,即制度是外生,进而强调制度重要性。本文主要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四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关键词]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新制度经济学发源于罗纳德·科斯(Ronald·Cosas)的两篇巨著,1937年的《企业的性质》和1960年的《社会成本问题》,之后在哈耶克、布坎南、斯蒂格利茨等人的努力下发扬光大,逐步形成了包括交易费用理论、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完整理论体系。 二、新制度经济学基本理论 1.交易费用理论 交易费用的定义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对此并无统一的说法。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使用市场价格机制的成本”。德姆塞斯把交易费用定义为“交换所有权的成本”。阿罗则把交易费用说成是“经济制度的运行费用”。威廉姆斯把交易费用分为事前的交易费用和事后的交易费用。诺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因而包含了那些经济从贸易中获取的政治和经济组织的所有成本。”而张五常认为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是在“鲁滨逊”经济中不存在的所有成本。 深入分析交易费用的产生原因和决定因素是交易费用理论的核心问题,对此,新制度经济学家威廉姆斯和诺斯都做过分析。 威廉姆斯认为发生在市场间和企业内的资源转移意义上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两种,即合约签订之前的“事前”交易费用和签订合同的之后的“事后”交易费用。关于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威廉姆斯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即是人的因素、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以及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 诺斯是从广义上理解交易费用的。即是说,在他看来,交易费用主要由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以及政治型交易费用。而针对市场型的交易费用的影响因素,诺斯是从商品的多维属性和特征、信息不对称与人的机会主义动机、交易的人格化特征等来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两位学者对交易费用的决定因素认识不尽相同,可以说,这里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不一致,他们的分析实际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助于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交易费用产生的原因和决定因素。 2.企业理论 一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通常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理论基石,主要是这篇论文解释了关于企业的起源以及最终决定企业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他的企业理论着重点是把企业当做是一种资源配置。对于企业组织出现和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科斯给出的解释是:“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通过价格机制生产

经管类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的写法及范文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 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对于毕业设计的课题综述,则要结合课题的性质进行书写。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算法、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可以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述。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

风险倾向文献综述

管理层风险倾向对企业风险-回报相关关系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描述Bowman悖论以及对国内外关于风险倾向的研究进行梳理,从管理层自身、企业业绩、企业竞争优势三个方面探讨管理层风险倾向对企业风险-回报相关关系的影响。最后发现现有文献和研究的不足,指出国内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借鉴。 关键词:Bowman悖论;风险倾向;战略风险管理 一、引言 基于经济学的理性假设,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企业风险-回报的相关关系呈正相关,即高风险带来高收益,低风险带来低收益。1994年,Bowman对美国85家企业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企业的风险-回报呈负相关,一些产业内则呈非相关关系,这就是著名的“Bowman悖论”。这一悖论的提出冲击了人们关于企业风险-回报正相关的传统观念,引起了学者对战略风险管理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战略的制定;二是管理层对待风险的态度。从Bowman 悖论提出以来的研究来看,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后者。循着Bowman的结论:某些管理人员具有高超的战略能力,能使企业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更高的回报。Miller和Leiblein运用企业行为理论证实了这个观点,正确的战略分析,战略决策和战略实施能使企业在降低风险的同时获得高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企业风险-回报的负相关;管理层可能不是风险厌恶型而是风险寻求型,风险态度影响了风险-回报的关系。本文通过管理层风险倾向对企业风险-回报相关关系影响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梳理思想脉络并提出研究假设。 二、风险倾向的探讨 风险倾向是指人在面对不确定事件时的态度或行为(保守或激进,风险寻求或风险规避等)。从20世纪中期开始,有关风险态度和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对模糊性、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区别,以及对风险决策下的各种模型的研究。它是战略风险行为研究的核心内容。由于受决策个体、企业业绩及竞争优势的影响,个体对决策和收益的风险偏好是不同的。战略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战略不仅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回报,而且能规避风险。战略的制定与管理层的风险态度密切相关。因此,管理层受自身、企业业绩及企业竞争优势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情境下的风险倾向会影响风险和回报的相关关系。 (一)管理层自身因素与风险倾向 Porter指出,风险是在“错误”情景发生的情况下执行某种战略所导致的糟糕结果。Miller 和Leiblein对风险-回报相关关系的实证研究表明,管理者可以通过战略调整来改变风险-回报的关系。Robert和Gmoez-MeJia建立了一个行为代理模型,主要用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来解释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行为。许多研究发现,问题企业的管理层在面临糟糕的情景下会有强烈的冒险倾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这主要取决于道德风险问题。道德风险问题源于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关系是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形成的契约关系。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现代

发展经济学

1、发展经济学就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或如何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发展,以及如何解决其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关于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特点和发展经济学的论述和说明。对各种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型的叙述、分析和比较评价。关于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的探讨。关于经济发展的战略、政策和重要问题的研究。 发展演变: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形成与繁荣时期,强调物质资本积累、工业化和计划化等少数几个问题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反新古典主义的倾向。强调内向发展战略。结构主义的影响。热衷建立宏大的理论体系。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大调整时期,新古典主义的复兴时期,对发展有了更广泛的认识(经济增长,但是生活并没有改善;公平,绝对贫困)。纠正对农业的偏见。重新评估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对外开放的作用。重视国别研究。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新制度主义时期,强调非经济因素的分析,特别是关于制度因素的分析成为发展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应用。新增长理论的兴起。生态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关注社会资本的作用。 特点:源于解决问题而出现的,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注重长期研究。研究内容复杂。多学科合作。经验分析、比较分析。 2、发展中国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摆脱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政治独立的所有新兴民族国家。发展中国家:落后国家、不发达国家、欠发达国家。 分类: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非石油输出国发展中国家。石油输出国。经合组织: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13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世界银行:低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高收入国家。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南亚国家、欧洲和中亚国家、中东和北非国家、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国家。 基本特征:收入水平低下。生活状况较差,贫困现象严重。技术进步缓慢,生产率水平低下人口增长率高,赡养负担重。失业问题严重,尤其是隐蔽性失业显著。农业所占比重大,二元经济显著。生态环境恶化。政治不稳定、办事效率低下,腐败现象严重。在国际关系中处于劣势。 3、经济增长:指社会财富即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包含更丰富的内容,除了经济增长外,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的变化、产品构成的变化与质量的改进、居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和贫困的下降。 4、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发展比经济增长有更多的内涵。 5、经济发展的度量:GNP或GDP的度量指标(缺陷:很多产品和服务不经过市场交换。家务劳动的计算问题。地下经济。没有扣除自然资源的耗竭和污染造成的损失。不同国家GDP 对比中的汇率问题。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汇率的干预更多)。衡量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一是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来衡量发展水平,如阿德尔曼-莫里斯发展指标体系,联合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的16项指标体系,一是用生活质量来衡量发展水平,如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人类发展指数(HDI)。阿德尔曼-莫里斯发展指标体系。 6、哈罗德-多马模型:前提假设:全社会只存在一个生产部门,一种生产技术,只生产一种产品。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和劳动L,两者按照一个固定的比例投入生产,不能相互替代。生产规模收益不变。储蓄S与国民收入Y呈简单的比例函数关系且与人口或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都由其他外在因素决定。 7、目的:该模型建立最初是为了把凯恩斯主义的静态和短期分析扩展为动态和长期分析。 8、意义:如果假定资本存量折旧率不变:经济增长率就由储蓄倾向和资本-产出比共同决定,与储蓄倾向成正比关系,与资本-产出比成反比关系。如果资本-产出比不变:经济增长率

大学生文献综述3000字的范文

大学生文献综述3000字的范文 第一部分中阐述了集中注意力的定义,第二部分阐明了其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原因,第四部分则指出了高中生如何集中注意力。 在小结中,我写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我根据此次文献综述而得出的培养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此次在做文献综述过程的收获、此次作业中留下的遗憾。 引言:我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注意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浪费了不少有用的时间。 所以此次文献综述作业,我选择了关于高中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研究的题目,并为此查阅了不少资料,希望对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集中注意力培养正文:一、良好注意力的定义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判断注意力优劣主要看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 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

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 注意总是伴随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一旦注意中止,心理过程将偏离目标,甚至终止。 外界的一切信息,只有在注意的监控下才能进人人的大脑,离开了注意,就不能正确、清晰、全面的感知事物、记忆事物,就不能深刻、全面的思考事物。 因而注意是学生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二、良好注意力的作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因素对于他们正常地发展、稳步地进入史高一级学校去受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牡意”的问题。 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1、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关键因素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大数据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大数据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从大数据背景下的经济学研究出发,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对传统经济学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大数据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大数据的应用给传统经济学带来了全新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大数据给传统经济学带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经济学;传统经济学;挑战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big data which bring a big impact and challenges on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ig data, as well as the big data applications in economics. Big data’s applications has brought a new approach to traditional economics, more importantly, big data has brought a new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economics. 【Key words】big data; big data economics; traditional economics; challenges 1国外关于大数据经济学问题的探讨现状 对于大数据的概念,企业和学术界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准确定义。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目的的资讯。麦肯锡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合。Dumbill ( 2012)采用IBM 公司的观点,认为大数据具有“3V”特点,即规模性( Volume ) 、多样( Variety ) 、实时性( Velocity) 。以IDC 为代表的业界认为大数据具备“4V”特点,即在3V 的基础上增加价值性( Value) 。权威IT 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将大数据定义为“在一个或多个维度上超出传统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的极端信息管理和处理问题。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则将大数据定义为“由科学仪器、传感设备、互联网交易、电子邮件、音视频软件、网络点击流等多种数据源生成的大规模、多元化、复杂、长期的分布式数据集”。 维克托(2013)赞同许多物理学家的看法,认为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因此,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

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论文

深圳大学考试答题纸 (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8001510001 课程名称博弈论与行为经济学主讲教师评分 学号姓名专业年级 题目:高考志愿博弈 转眼又一年高考了,然而各地高考和报志愿的顺序并不相同,2014年以前北京为先报志愿再高考,其他大部分地区都为先出成绩再报志愿,还有个别地区为高考完后估分报志愿。然而高考过后总有一部分人过高估算自己的成绩而没有被大学录取,当然也有不少的考生原本可以上更好的大学,却因他们的保守估算而失去更好的机会,所以大学开学后,总有一些学生放弃入学资格未报到,或者入学后对学校各方面的不满意,学习兴趣大减,沉迷游戏或半路辍学重新高考。 而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改进高考报志愿的方式呢,这是我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 填报志愿的时候大部分人都认同考得好不如报得好,实质上考生填志愿时都在进行一场不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 在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 由图中可知考生报考志愿时,不考虑大家集中式填报某一学校的情况下,填超出自己水平的院校只有在自己超水平发挥时才能被录取,报适合自己自己水平的志愿时,超水平发挥和正常发挥都可以被录取,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志愿时,无论怎样发挥都可被录取。填报超出自己水平的志愿虽然有可能被高于自己水平的院校录取,但落榜的风险很大,很可能得不偿失,填报低于自己水平的院校时,虽然肯定能考上大学,但过于保守,失去了很多更好的机会,所以填报适合自己水平的志愿更合适,虽然失去了拼搏更好的院校的机会,但保障了适合自己水平的院校。所以最终因志愿目标过高未被录取和填报低于自己水平志愿被录取的考生都是博弈中的失败者。 而先报志愿再高考的方式劣于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因先填报志愿再高考比先出成绩再填志愿多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考生无法预知高考时的发挥水平,增大了考生目标过高落榜和因保守不能上更好的院校的机率。假设高校根据考生的成绩而确定其能被录取的机率为X,先出成绩再填志愿的方式中,考生能被录取的机率就是X,而在先填志愿再高考的方式中,首先高校根据考生的成 第1页共3页

《发展经济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发展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几种不同形式的平衡增长理论共同强调的是( ) A.经济增长率是第一位的 B.大规模投资的重要性和全面平衡的增长 C.不采取国家干预 D.通过引致投资最大化项目带动其它项目 2.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3.以下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是( ) A.金融比率 B.流动性金融资产 C.国民生产总值 D.净金融资产 4.发展中国家税收中的征收成本较低的税是( ) A.进口关税 B.所得税 C.土地税 D.农业税 5.以下关于政府政策失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扭曲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从而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B.指政府制定和执行的政策反应环境和资源使用的真实成本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C.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削弱的现象 D.由于市场存在不完全性导致市场经济作用被加强的现象 6.( )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A.资本决定论 B.技术决定论 C.人力资本决定论 D.制度决定论 7.20世纪50年代,舒尔茨发现,促使美国农业生产的产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存量的增加 B.土地的增加 C.劳动力数量增加 D.人的知识、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 8.发展中国家就业增长严重落后于工业增长的原因是( ) A.现代产业部门容纳就业的数量有限 B.工业增长速度太慢

大学文献综述格式

附件一 某某大学 某某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0 年月日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3号黑体) 作者及指导教师(小四宋体) 摘要:××××××××××××××××××(200—300字,小四宋体)×××××××××××××××××……… 关键词:×××;××××;×××××;×××(3-5个,小四宋体) Title(3号Times New Romar) Name(小四Times New Romar) 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 Key words:×××;××××;×××××;×××(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 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结论:××××××(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起止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1):7-14 [3] 作者姓名.书名(,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五号宋体,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五号Times New Romar)××××××××××……… (说明:以上所有红色、蓝色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在写作论文时请保留字体、字号,改写或删除掉文字,黑色文字请保留。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页眉和页脚为0。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小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号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为0.5行,字符间距为标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