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武陵春》说课稿讲解学习

《武陵春》说课稿讲解学习

《武陵春》说课稿讲解学习
《武陵春》说课稿讲解学习

《武陵春》说课稿

《武陵春》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山东省临朐县龙泉中学的陈元芬,今天我研说的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5课中《武陵春》这首古诗词的有关知识。

我的研说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这七大方面。

(注意:说课,不是研说教材)

第一、教材分析

1.能从一个单元(章)的高度来分析本节教材或课文

《武陵春》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5课词五首之一。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结交历史人物: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之中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有足智多谋的文臣,有情思汹涌的诗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段段灿烂的乐章,创作了一篇篇感人的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财富。这一单元就是让学生了解历史上这些优秀人物的智慧、勇气并受到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

25课把不同风格的五位作家,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这五首词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2.跨单元从知识的立体整合角度分析更好。

我是从李清照的作品入手进行分析,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练习二“诵读与欣赏”学习《夏日绝句》这首诗,然后初中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如梦令》,九年级上册25课词五首,学习《武陵春》,在九上课外古诗词背诵学习《醉花阴》,在高中语文课本必修4选入李清照的词两首:《醉花阴》和《声声慢》,在高中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剪梅》。在高中选修课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十单元《人间词话》十则,曾经这样写到: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他对宋词评价很高,宋词数量繁多,而李清照是一代词宗,李清照的作品从小学一直贯穿于整个初高中解读,完全可以看出李清照作品的文学魅力所在,艺术成就之高。

以上不算是立体整合,知识罗列了小学、初中、高中教材中入选的李清照作品,应该重点分析《夏日绝句》和《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声声慢》等入选作品的内容风格,内容联系和脉络,最好从中看出李清照的人生轨迹,这才算是解读教材。

3.对本篇课文或者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李清照是中华诗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她诗、词、文、赋。金石、书、画无所不精,而尤以词的艺术成就最为突出。李清照在词史上成就卓异,屹然为一大宗。诗文的创作也斐然有声,卓有独诣。沈谦《填词杂说》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李清照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她自然细腻的文笔,婉约优美的文风,清新精巧的砌词,在辞赋之坛一枝独秀。同时李清照她那丰富坎坷,历经沧桑的生活历程。我一直以为,只有那种看遍人间风景,一生大起大落,历经风雨而又内心细腻情感丰富,有着自己一贯追求的人才能写出绝世的作品。《武陵春》恰巧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一方面需要重点谈自己对《武陵春》一首词的内容的认识和分析,本段外围的内容谈得多,涉及文本本质内容的少,应该结合作者的遭遇深入分析。

第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对于古诗词,学生并不陌生。很多唐诗都耳熟能详。小学六年背诵的古诗词已经有73首,其中词共有四首,并已经知道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学习了苏轼的《浣溪沙》辛弃疾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清平乐村居》,婉约派的词学习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并且在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中背诵学习《如梦令》,在七年级的时候还给学生补充了同词牌同作者的另一首《如梦令》,对于李清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初步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步骤、方法。

整个初中阶段诗共有67首,七年级重在基础知识,八九年级重在培养能力。每个年级的考察点分别是:七年级重在考察学生把握诗的内容,划分诗歌节奏,找出诗的韵律。鉴赏诗的语言:特别是字词的妙用。八年级在此基础上重在考察学生理解写作的各种技巧,如用典、烘托、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等。区分诗人的风格特色如现实派、浪漫派和田园派。九年级在七八年级的基础上重在考察学生根据用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做出自己的观点评价。词共有18首,重在考察准确把握词的内容,进行语言赏析,区分两大词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和他们的代表人物。体会各种写法。曲共有4首,重在考察了解曲的文体知识,背诵默写和准确理解。结合这几年的中考试题,旧体诗中唐诗、宋词是考察重点。

每一首诗或词的创作都离不开一个特定环境,特定的环境直接制约着诗或词的风格以及它将要反映的内容。《武陵春》是李清照避难金华时所写的一首词。当时国破家亡,夫伤物散,她也流离失所,无依无靠,所以,词情及其悲苦凄惨。这首词篇幅短小,全词仅四十九个字,字字句句

离不开一个“愁”字,学生能理解是写愁的诗词,却不知作者为何而愁,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补充相关的写作背景。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过与愁有关的很多古诗和现代诗,古诗词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或《相见欢》);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等。

现代诗如九年级下册余光中的《乡愁》,席慕容的乡愁,我讲课时给学生补充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以上这一部分很好,分析得很到位。

2.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有着自己独有的烦心事,初三学生面临毕业,压力很大。每次考试之前紧张不已,考试之后也是心惊胆战。怕成绩差,收到父母老师的批评。更担心自己靠考不上高中。再有就是青春期学生的情感萌动,有单相思的哀怨,也有失恋的忧伤,更有抢夺男女朋友的绞尽脑汁。所以在讲课时可适当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下事例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困境,健康乐观的面对生活。

这一段建议删掉。学生体验是社会和学校、家庭的产物。

第三、教学模式(说明教学法的成效:证书、报纸、杂志)

1.自己的基本教学模式。

我的教学中创立了初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法,比较阅读主要从异同两方面进行,完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教学实践中每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几乎每篇课文都找一篇或多篇与课文主题相同或相似的课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用于比较阅读的文章主要有以下三类:1.教师下水文。2.学生的优秀习作。3.名家名篇作品。在七至九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我都使用了对比阅读。我们学校已经出了初中语文对比阅读系列课程。初中语文“比较阅读教学法”已经入选《教学因个性而不同》、《现代语文》、《文学教育》等著作,并被《创新教育》、《山东教育报》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比较阅读”教学法的教学流程分为五步,即一导入情景——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二读理思路——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学重合作——自主学习、精讲点拨;四比提能力——对比阅读,鉴别赏析;五写促发展--------写作训练,巩固提高。(分别举例)

2.这种模式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现在的中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有一种依赖心理,老师也乐意学生跟着自己转。老师和学生的这种“配合”,无意中禁锢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老师讲课的重点放在课本的文本上,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文本。这样时间久了,学生的阅读量较小,视野不够开阔。如何让学生增加阅读量,训练对比阅读的能力,训练发散思维。就成了语文教学的关键。

传统语文课堂,禁锢了学生思维,让学生仅局限在学习文本上。不利于开阔视野,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性。强调研究性学习,这是新课程改革发展的新方向。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大教材”观。“大教材”观,就是将一切适合阅读的文字材料当作教材,有选择、有重点、有目的地去阅读。语文教学应大胆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出作业堆;应奔向图书馆,奔向大自然,奔向广阔天地,体味多彩生活,让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悦地学习语文。

以上两点谈的有理论和实践,内容较好,但是看不出是在分析《武陵春》的内容和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的“量身定做”,这就不是很符合《武陵春》说课的要求,其他篇目的说课稿照样可以如此说,那就是不合适的了。

第四、教学设计

1.导新课

课前播放视频《月满西楼》,为学生营造氛围,调到多种感官体验。然后顺理成章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学习一首词,体会一种

情,认识一个人。这首词是武陵春(板书课题),这种情让人刻骨铭心,动人心弦。这个人是一代词宗李清照。(板书作者)

设计缘由:把李清照的《一剪梅》谱上曲子,拍成MTV,既能补充学生的课外古诗词,并且给学生新的启示:可以给古诗词配曲,也可以把古诗词画成画面,也可以给古曲配歌词。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多次尝试(举例)。

2.读愁情(采用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古诗词)

①让学生说一说读诗歌的方法,按照学生自己提供的方法读一遍这首词。②指名读。先让生评价,然后教师评价。③教师讲解朗读的节奏,然后配乐朗读这首词。④学生配乐齐读诗词。

设计缘由:朗读教学是诗词教学的重点之一。所以备课时在这个方面花了不少心思。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从学生根据自己提供的方法自由读到指名读,从教师范读到学生齐读,从朗读到默读,从自由品读到学生吟诵。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更加强了诗歌的韵律美。让读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充分让学生体会到了朗读的乐趣,朗读的意境。

3.品愁深(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讲解愁情,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①学生默读诗词,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你认为哪个词、哪句话能体现出愁情?②学生小组交流品读体会。(4人小组合作,教师巡回指导)。

③学生展示,共同赏析诗词。④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这首词齐读一遍。

设计缘由:赏析教学更是古诗词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赏析时以主问题“哪个词、哪句话能体现出愁情”作为赏析的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和他们的自主意识,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学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并作出具体的分析,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现象,不用教师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分析,使学生能自觉地走进语文,品味语文。

4.比愁重(与《望江南》比较异同,看谁的忧愁更深更重)

①出示两首词,学生朗读。(先齐读,后自由读②展开辩论,比较异同。(学生各抒己见)

设计缘由:在语文教学中,比较是教学的最基本要素。比较是人在认识上确定事物之间的异同和关系的思维过程。比较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通过出示这首词比较哪位主人公谁的忧愁更深更重,让学生充分理解词作的主题,对作品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和鉴别力。

5.写愁情(进行写作的拓展训练,加深对愁情的理解)

①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借助联想和想象扩写。②学生展示,教师点评。

设计缘由:语文教学要注重拓展训练。在学生充分自由品读、感悟和理解的基础上。顺势让生提笔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扩写。同时扩写时让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扩写一句话,也可以扩写一阕,也可以扩写一首词。目的是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体会李清照沉重的愁情,训练提高学生的联想想象力。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体会了李清照的愁情,写出了她的愁思,让我们带着深刻的理解再来吟诵这首词。(师生一起吟诵诗词)

设计缘由:再次吟诵古诗词,在吟诵读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学生已经能够熟读成诵,在朗朗书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可谓水到渠成。

第五、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如下:(制成幻灯片)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走上讲台,板书一个大大的愁,然后以“愁”字为中心,写出最能体现“愁情”的词语,把这些词语组成一个圈。学生们会兴趣盎然,充满热情,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充分展现学生的书写能力,提高学生的练字兴趣。

第六、课堂评价

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朗读、背诵和写作。朗读分三个层次: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背诵:1.背诵流利准确。2.背诵流利准确,富有节奏韵律。3.背诵流利准确,富有节奏韵律,能够带着感情吟诵诗词,背诵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作分三个层次:1.语言基本通顺,条理较清楚,结构严谨,书写较工整。2. 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语言流畅,书写工整。3. 感情真挚,语言流畅,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有文采、有创意。

(制成表格,划分成三个等级)

传统的评价仅是教师评价学生,提倡多元评价。淡化教师评价,这节课的评价中,可采取学生自评(占20%)、小组互评(占40%)、老师评价(占4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多元评价。

第七、资源开发

根据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和这节课的内容,我主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借助教材这个例子,领悟到教材以外的东西,综合提高语文素养。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因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因此在学习诗词之前,先让学生认真贯彻《武陵春》的插图,并发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并用自己的话描绘这幅画面。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联想想象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为源,语文为流,才能源远流长。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因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

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可以让学生课下思考自己生活学习和家庭中的“愁”,题目为《说说我的烦恼》,写在自己的随笔本上。也可以安排在写作课上进行。写完之后采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方式,解决自己的困惑、忧愁,形成正确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课外阅读。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因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等。所以要适当补充李清照的相关诗词,在课前播放《月满西楼》这首歌师已经补充了她的《一剪梅》,在音乐课上可以学会演唱这首歌。让古诗词的学习充满乐趣。

4.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在教学实践中,结合这节课,可以开展“我心中的李清照”征文比赛,“一代词宗李清照”演讲比赛等多种活动。在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觉得课程资源开发不能和《武陵春》的课堂教学割裂开来,也就是说,你打算如何开发《武陵春》的课程资源,必须是体现在这首诗的学习过程中,最好是课堂学习的环节过程中。

欲语泪先流------《 武陵春 》 李清照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李清照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2]。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3]。 闻说双溪[4]春尚好,也拟[5] 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zé měng)舟[6] ,载(zài) 不动许多愁。 [注释] [1]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犹在。陆游《卜算子·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2]日晚倦梳头:按照古代的妇女习惯,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梳妆打扮。而诗句的意思是到了正午都无心梳头,因为无人观赏自己的容貌。 [3]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抒写作者凄凉 落寞的心境。物是人非:风物依旧,人事却已不同。这里是说,自己与丈夫(赵明诚)收集的金石、文物、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

一切均已不可与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4]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这里指的是李清照将要春游的地方。 [5] 拟:打算。[6].舴艋(zé měng)舟:形似蚱蜢的小船。 [译文]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3.13~1155.5.12),宋代杰出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擅长诗、词、散文,其中,以词见长。李易安与辛幼安为“济南二安”,她写的词也独具一格,称“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李词有两大特点,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 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

武陵春·春晚文言文翻译

武陵春·春晚文言文翻译 导读:《武陵春·春晚》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武陵春·春晚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⑴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

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⑵“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⑶“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⑷“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⑸“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⑹“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 赏析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一的才女形象。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作品原文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话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二、写作背景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三、作品赏析整体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

武陵春 李清照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武陵春李清照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交代的是季节特征,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 (4分)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参考答案:1.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各2分,共4分)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篇二:《武陵春阅读答案》武陵春阅读答案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3分)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李清照》)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分)阅读答案: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武陵春李清照阅读答案。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篇三:《武陵春李清照宋》武陵春李清照宋1.表达作者晚年生活的磨难和内心的悲观的句子是哪句?作者是谁?(4分)句子: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作者:李清照2.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历来被后人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 李清照

武陵春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词 2、品味语言,体会词人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我们大家先来才一个谜题: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猜一人名) 今天我们就一起步入那铺满花香的暮春,与李清照共同品味它的味道。 二、诵读文本,感知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跟读:老师朗读没有尽善尽美,大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慢慢地诵读这首词,注意从自己的朗读中,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从一些同学轻轻的朗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其他同学注意听,并且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 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怎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字概括么?“愁”(板书) 三、品味语言,感知情感 1.有没有同学知道李清照为什么而愁呢?词中有一句话告诉我们愁的缘由了,哪一句? “物是人非事事休” 具体指什么? 引入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物是” “人非”国破家亡,斯人不在,青丝白发(板书:直接抒愁)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恩爱夫妻,志趣相合,一起研究金石等文化领域的东西。李赵互相考问,某句在书的第几页第几行,罚输者饮茶。李清照赢了,高兴得忘乎所以,把茶弄翻了,泼了出来,“反不得饮而起。”后来赵在外地做官,两人互通书信,李寄去著名的《醉花阴》,赵赞叹,自己也写,闭门三昼夜,写下50首词,让不知情的朋友来评。朋友看完说,只有“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最好。赵自叹不如。 1.你从李清照的哪些行为可以看出来她的确忧愁的?【注意行为的主语】 (1)“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倦”倦怠或懒得的意思,是说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表达了内心

《武陵春·春晚》李清照.拼音版

武w ǔ陵l ín ɡ春ch ūn ·春ch ūn 晚w ǎn 【宋s òn ɡ】李l ǐ清q īn ɡ照zh ào 风f ēn ɡ住zh ù尘ch én 香xi ān ɡ花hu ā已y ǐ尽j ìn ,日r ì晚w ǎn 倦ju àn 梳sh ū头t óu 。物w ù是sh ì人 r én 非f ēi 事sh ì事sh ì休xi ū,欲y ù语y ǔ泪l èi 先xi ān 流li ú 。 闻w én 说shu ō双shu ān ɡ溪x ī春ch ūn 尚sh àn ɡ好h ǎo ,也y ě拟n ǐ泛f àn 轻q īn ɡ舟zh ōu 。只zh ǐ恐k ǒn ɡ双 shu ān ɡ溪x ī舴z é艋m ěn ɡ舟zh ōu ,载z ǎi 不b ù动d òn ɡ许x ǔ多du ō愁ch óu 。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注 释】

武陵春:词牌名,又作“武林春”、“花想容”,双调小令。双调四十八字,上下阕各四句三平韵。这首词为变格。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一作“春”。 日晚:一作“日落”,一作“日晓”。梳头:古代的妇女习惯,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梳妆打扮。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 先:一作“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说:一作“道”。“尚好”:一作“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拟:准备、打算。轻舟:一作“扁舟”。 舴艋(zé měng)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 【白话译文】 风停了,花儿已凋落殆尽,只有尘土还带有花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一切事情都已经完结。想要倾诉自己的感慨,还未开口,眼泪先流下来。听说双溪春景尚好,我也打算泛舟前去。只恐怕双溪蚱蜢般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赏析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注释 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 “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唐张志和《渔夫》词:“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又“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宋《金奁集·黄钟宫·渔夫词(十五首)》:“舴艋为家无姓名,胡芦中有瓮头青。”元吴镇《渔夫》词:“舴艋为舟力几多。江头云雨半相和。” “载”,清万树《词律》:“《词统》、《词汇》俱注‘载’字是衬,误也。词之前后结,多寡一字者颇多,何以见其为衬乎?查坦庵作,尾句亦云‘流不尽许多愁’可证。沈选有首句三句,后第三句平仄全反者,尾云‘忽然又起新愁’者,“愁从酒畔生”者,奇绝!案:‘流不尽’句,见赵师侠《武陵春·信丰揖翠阁》词。赵师侠,又名师使,有《坦庵长短句》。”“载不动”句,宋郑文宝《杨柳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的作品赏析 导读:一、作品原文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白话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 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黄盛璋《李清照事迹考辨》:“词意写的是暮春三月景象,当做于绍兴五年三月。”又《赵明诚李清照夫妇年谱》:“绍兴五年乙卯,金人犯滁州,围亳州。壬午,伪齐犯安丰,韩世忠游击金人于大仪镇,败之。乙丑,金人困承州,又围濠州,高宗如平江。”李清照《打马

图》序云:“今年十月朔,闻淮上警报,浙江之人,自东走西,自南走北,居山林者谋入城市,居城市者谋入山林,旁午络绎,莫不失所。易安居士自临安泝江,涉严滩之险,抵金华,卜居陈氏邸。”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三、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长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 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阕侧重于外形,下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赏析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作者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当年她是五十三岁。那时,她已处于国破家亡之中,亲爱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离异乡,无依无靠,所以词情极其悲苦。首句写当前所见,本是风狂花尽,一片凄清,但却避免了从正面描写风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风住尘香”四字来表明这一场小小灾难的后果,则狂风摧花,落红满地,均在其中,出笔极为蕴藉。而且在风没有停息之时,花片纷飞,落红如雨,虽极不堪,尚有残花可见;风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践马踏,化为尘土,所余痕迹,但有尘香,则春光竟一扫而空,更无所有,就更为不堪了。所以,“风住尘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扩大了容量,使人从中体会到更为丰富的感情。次句写由于所见如彼,故所为如此。日色已高,头犹未梳,虽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起来慵自梳头”语意全同,但那是生离之愁,这是死别之恨,深浅自别。三、四两句,由含蓄而转为纵笔直写,点明一切悲苦,由来都是“物是人非”。而这种“物是人非”,又决不是偶然的、个别的、轻微的变化,而是一种极为广泛的、剧烈的、带有根本性的、重大的变化,无穷的事情、无尽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这,真是“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所以正要想说,眼泪已经直流了。前两句,含蓄;后两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无处可诉;真率,则由于虽明知无处可诉,而仍然不得不诉。故似若相反,而实则相成。上片既极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开,从远处谈起。这位女词人是最喜爱游山玩水的。据周辉《清波杂志》所载,她在南京的时候,“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览的爱好,又有需要借游览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双溪则是金华的风景区,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双溪的想法,这也就是《念奴娇》中所说的“多少游春意”。但事实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设想既极新颖,而又真切。下片共四句,前两句开,一转;后两句合,又一转;而以“闻说”、“也拟”、“只恐”六个虚字转折传神。双溪春好,只不过是“闻说”;泛舟出游,也只不过是“也拟”,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杀了上面的“也拟”。听说了,也动念了,结果呢,还是一个人坐在家里发愁罢了。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两州’,正可互观。‘双桨别离船,驾起一天烦恼’,不免径露矣。”这一评论告诉我们,文思新颖,也要有个限度。正确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错误的了;美的东西,跨越一步,就变成丑的了。象“双桨”两句,又是“别离船”,又是“一天烦恼”,惟恐说得不清楚,矫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难于被人接受。所以《文心雕龙·定势篇》说:“密会者以意新得巧,苟异者以失体成怪。”“巧”之与“怪”,相差也不过是一步而已。李后主《虞美人》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秦观《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愁已经物质化,变为可以放在江中,随水流尽的东西了。李清照等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的《仙吕·点绛唇缠令·尾》云:“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正宫·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又把愁从马背上卸下,装在车子上。从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艺必须有所继承,同时必须有所发展的基本道理来。这首词的

------ 李清照《武陵春》意境赏析

中三級中國語文 閱讀能力考材 《武陵春》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清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李清照後期作品,時在一一三四年以後,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宋室南渡,作者避難浙江金華。當年她五十三歲,正是遭逢戰亂、亡夫和再蘸的痛苦,國破家亡,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 詞人當前所面對的是怎樣的景色?(復述、解釋) 剛刮過狂風,如今風停了,花兒盡被催殘,滿地狼藉。天色近晚,暮色四合。 你以為詞人當前所處是一年中的甚麼時令?你如何得知?(解釋) 暮春/春盡 上片說:花落盡了 下片說:聞說雙溪春尚好 因為春殘花落,聽見有某處「春尚好」,心裡略見高興。 詞的上片既有「直接抒情」,又有「情景交融」的「間接抒情」,請分別指出何處是「直接 下片「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你以為中間要表達的是怎樣的感情變化?(伸展) 上片中,詞人剛剛還流著淚,可是聽說雙溪尚春光明媚,一刹那間生出喜悅之情; 想著要出遊尋春,但一個「也」字,可見一時興起,並不十分強烈; 回心想起滿腔愁緒,猛一跌宕,頓時感到無比深沉。

填充(重整、伸展、評鑒) 《武陵春》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訴說沉鬱的旋律。全詞由表及裡,從外到內,上片惻重描摹人物的外部動作和神態,下片偏重寫人物的心境。全首詞眼在「愁」,點化全境,「盡得風流」。 藝術手法上,其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句,善用比喻,好處在將抽象的愁情具體化,變為有重量的實體,顯得生動形象,奇警感人。 如果你生活中經歷極度的挫敗,你將如何消愁? (創意)

李清照《武陵春》译文

李清照《武陵春》译文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 枝头的花朵落尽了, 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发出微微的 香气。 抬头看看, 日已高, 却仍无心梳洗打扮。 春去夏来, 花开花谢, 亘古如斯, 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 下。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 《词谱》、清万树《词 律》作“春已尽”。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 树《词律》作“日晓”。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 朝歌令吴质书》 : “节同时异, 物是人非, 我劳如何?”宋贺铸 《雨中花》 : “人 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泪先: 《彤管遗编》、 《彤管摘奇》作“泪 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 先流:误删“语”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 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 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 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 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 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 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 又合松溪、 梅溪水, 绕屏山西北行, 与东港会与城下, 故名。 ”拟:准备、 打算。 “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 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 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 》作“扁舟”。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剖析

李清照《武陵春》赏析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作鉴赏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鲜

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比喻。诗歌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好的比喻往往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这首词里,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我们说它自然妥帖,是因为它承上句“轻舟”而来,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完整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 《武陵春》赏析2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词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词赏析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很多愁。 译文 恼人的风雨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自散 发出微微的香气。抬头看看,日已高,却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 想到这些,还没有开口我就泪如雨下。 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唉,我真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 愁啊! 注释 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 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 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 《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 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

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 万树《词律》作“日晓”。 “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 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 《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 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 “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 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 名媛诗词》作“扁舟”。 “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 姚令何玢之造作平牀,乘船舴艋一艘,精丽过常。”唐张志和《渔夫》

李清照《武陵春》全词翻译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全词翻译赏析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译文] 周围的景物还跟原先一样,可是人却非当时的那个人,好多美好的事情都 找不到了,想说话,还没有说的出口,泪水就已经流了下来。 [出自] 李清照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 风住尘香:风停了,尘土里带有落花的香气。尘香:落花化为尘土,而芳香 犹在。陆游 《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与此意同。 日晚倦梳头:按照古代的妇女习惯,一起床的第一件事应该就是梳妆打扮。 而诗句 的意思是到了正午都没有无心梳头,因为无人观赏自己的容貌。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句抒写作者凄凉落寞的心境。物事人非: 风物依旧, 人事却已不同。 这里是说, 自己与丈夫 (赵明诚) 收集的金石、 文物、 书籍还在,可大宋朝廷却偏安一隅,丈夫也已经去世,自己流离失所,一切均已 不可与往昔相比。事事休:一切事情都完了。 双溪:浙江金华的一条河。东港、西港二水流至金华汇合,称婺港,又称双 溪,是当时的游览胜地。这里指的是李清照将要春游的地方。 拟:打算。 舴艋(zé měng)舟:形似蚱蜢的小船。 译文 1 :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 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 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 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

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译文 2: 狂风终于停歇了,花也已被吹尽,只有尘土中还留着一点香气。太阳已经很 高了,我却还是无心梳洗打扮。眼前的风物还在,可人却不在了,好像一切都没 有意义!我想说出满腹的哀愁,可话还没说出口,眼泪却已止不住地流! 听说双溪的景色还不错,我也曾想到那里去在溪上泛舟。可是只怕呵,双溪 那样的小的船儿,载不动我这满怀的忧愁! 赏析: 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 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 以第一人 称的口吻, 用深沉忧郁的旋律, 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 ,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 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 落红成阵的 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 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 半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 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 流落金华, 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 睹物思人, 物是人非, 不禁悲从中来, 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 鲜明而又深刻。 这里李清照写泪, 先以“欲语 ”作为铺垫, 然后让泪夺眶而出, 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 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闻说”、 “也拟”、 “只恐” 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 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 如织, 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 “也拟泛轻舟”了。 “春尚好”、 “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 在“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 更显得婉曲低回, 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 所起, 并不十分强烈。 “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 至“只 恐”以下二句,则是在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 在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 深刻的揭示。 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特别是比喻。 诗 歌

李清照:武陵春

李清照:武陵春 导读: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原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1、此词在《诗词杂俎本·漱玉词》、《类编草堂诗余》、《汇选历代名贤词府全集》、《文体明辨》、《古今名媛汇诗》、《词的》、《啸余集》、《古今女史》、《古今词统》、《古今诗余醉》、《历城县志》、《花镜隽声》、《见山亭古今词选》、《诗余神髓》、《古今图书集成》、《同情词集选》题作“春晚”,《彤管遗编》、《彤管摘奇》、《名媛玑隽》题作“暮春”,《词学筌蹄》题作“春暮”,《词汇》题作“春晓”,《词鹄》调作“武陵春第二体”。赵万里辑《漱玉词》云:“至正本《草堂诗余》前集上如梦令后接引此阕,不注撰人。玩意境颇似李作,姑存之。”(案明成化本、荆聚本、陈钟秀本、杨金本《草堂诗余》前集卷上,此首俱无撰人,与至正本同),《古今断肠词选》卷二又误以此首为马洪所作。 2、“尘香”,落花触地,尘土也沾染上落花的香气。“花已尽”,《词谱》、清万树《词律》作“春已尽”。

3、“日晚”,《花草粹编》作“日落”,《词谱》、《词汇》、清万树《词律》作“日晓”。 4、“物是人非”,事物依旧在,人不似往昔了。三国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节同时异,物是人非,我劳如何?”宋贺铸《雨中花》:“人非物是,半晌鸾肠易断,宝勒空回。” 5、“泪先”,《彤管遗编》、《彤管摘奇》作“泪珠”,沈际飞《本草堂诗余》注:“一作珠,误”。《崇祯历城县志》作“欲泪先流”,误删“语”字。 6、“闻说”,清叶申芗辑《天籁轩词选》作“闻道”。“春尚好”,明程明善辑《啸余谱》作“春向好”。“双溪”,水名,在浙江金华,是唐宋时有名的风光佳丽的游览胜地。有东港、南港两水汇于金华城南,故曰“双溪”。《浙江通志》卷十七《山川九》引《名胜志》:“双溪,在(金华)城南,一曰东港,一曰南港。东港源出东阳县大盆山,经义乌西行入县境,又汇慈溪、白溪、玉泉溪、坦溪、赤松溪,经石碕岩下,与南港会。南港源出缙云黄碧山,经永康、义乌入县境,又合松溪、梅溪水,绕屏山西北行,与东港会与城下,故名。” 7、“拟”,准备、打算。“也拟”,也想、也打算。宋姜夔《点绛唇》:“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辛弃疾《摸鱼儿》:“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轻舟”,《汇选历代名贤词府》、清陆昶《历朝名媛诗词》作“扁舟”。 8、“舴艋”,小舟也,见《玉篇》及《广韵》。“舴艋舟”,小船,两头尖如蚱蜢。《艺文类聚》卷七一·南朝宋《元嘉起居注》:“余姚令

李清照《武陵春》的赏析

李清照《武陵春》的赏析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词作鉴赏 这首《武陵春》为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 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喝三叹,语言优美, 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 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 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 炼字造句之功力。 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 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 落红成阵的 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 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 半阕多偏重于内心。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 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 流落金华, 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 睹物思人, 物是人非, 不禁悲从中来, 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写得 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 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 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 她首先连用了“闻说”、 “也拟”、 “只恐” 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正 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 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 “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 “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 更显得婉曲低回, 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 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 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