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理要素分析

地理要素分析

地理要素分析
地理要素分析

1、气候基本要素(特征描述):气温、降水

2、气候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基本因素(决定气候带)

②大气环流(风系)——控制因素

③地面状况(海陆位置及轮廓、地形地势、洋流等)—复杂化

④人类活动——影响、改造局地气候(利、弊);

3、影响气温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位、太阳高度、昼长

②大气自身条件:削弱、保温

③地面状况:海陆差异、地形地势(含坡向)、洋流、地面物质(反射率差异)

④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 C02—变暖;氯氟烃—紫外线增加;烟尘—削弱辐射;◇改变下垫面;◇释放废热:城市热岛等。

4、影响气温年较差得因素

①纬度:低纬<高纬;

②下垫面性质:海洋<陆地,沿海<内陆,植被好<裸地;

③天气状况:云雨多得地方<云雨少得地方。

5、影响降水因素: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位置(风向);

③天气系统(及其移动);

④地形地势(迎、背风坡);

⑤洋流;

⑥人类活动(改变地面性质、烟尘凝结核)。

6、气候分布规律描述:南北半球(南北纬)、纬度范围、海陆位置

7、天气状况描述:

①降水(晴朗、阴天、雨雪);

②气温(高低、变化)

③气压(高低、变化);

④风(风向、风力大小及变化)

8、气候资源评价:光照、热量、降水、日较差、风、气象灾害等

9、影响日照时间长短得因素

①昼长;

②地势(地势高,日照时间长);

③天气状况。

10、太阳辐射影响因素:

①纬度(太阳高度);

②地势;

③天气状况(云量);

④空气密度(大气透明度)

11、河流水文特征:

①流量(大小、变化:季变、年变)——取决于降水量、流域面积;降水量季节分配、年际变化

②汛期(长短、季节)——取决于补给源性质、

③含沙量大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

④结冰期(长短、凌汛)——取决于气候带

⑤补给源

⑥水力资源

⑦性质(内、外流河及流程)

12、河流(水系)特征:

①流向、

②流程(长短)、

③流域(大小)、

④流速、

⑤支流、湖泊(分布、多少)、

⑥河道(形状、曲流)

13、坝址选择:

①峡谷段建坝,工程量小;

②河谷(盆地状)库区,库容量大;

③地质条件好,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

④少淹农田,少搬村镇

14、水能丰富

①流量(大小、变化):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②落差: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15、水电站选址:坝址+水能丰

16、海水性质:温度、盐度

17、影响海水温度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位置)——不同纬海区;

②洋流——同纬海区;

③季节——同一海区;

④海域轮廓(封闭性)

18、影响海水盐度因素:

①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关系——不同纬海区;

②洋流——同纬海区;

③径流;

④海域轮廓(封闭性);

⑤结冰与融冰——高纬海区

19、渔场成因:

①温带大陆架海域——阳光充足,水温适宜,浮游生物繁生

②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附近,饵料丰富

③径流——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物质

20、盐场成因:

①气候:气温较高(春季升温快),多风,蒸发旺盛;雨季短或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多晴燥天气

②场地:广阔得淤泥或沙质海岸,利于晒盐

21、赤潮成因分析——中低纬封闭性大陆架海域

①纬度:中低纬大陆架海域,夏季多发——水温高,赤潮生物繁生

②海域轮廓:海湾多发——风力小,海流弱,海水流动性差

③人类活动:生活污水、工农业废水排入;

22、咸潮成因分析——钱塘江口、珠江口多发

①入海径流减少:枯水期、调水用水多

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倒浸

③潮汐咸潮危害:淡水咸化、水质变坏、水资源减少

23、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得分析

①纬度位置——决定基带类型

②相对高度——共同决定带谱数量

③阳坡、阴坡——影响分布高度

④迎风坡、背风坡——影响降水多少与雪线高度

24、雪线影响因素:降雪量与消融量对比关系(具体:降水、气温——纬度、坡向)

25、有利于下渗得条件:

①降水:强度较小、历时较长;

②地形:坡度较缓;

③植被:较好

26、洪灾成因:

(1)自然原因

①气候特征——降水量大,且集中,年际变率大

②水系、水文特征——支流多,汇水集中,流量季变大;曲流发育,行洪不畅。

③地形——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排洪不畅

④海潮——河口海潮顶托,河面抬升,泄洪不畅

(2)人为原因

①植被——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行洪不畅;

②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蓄功能下降。

③经济密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受灾严重。

27、河流治理措施:

①上游(调洪)——修建水库,削峰补枯;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开展小流域治理,保持水土

②中游(分洪、蓄洪)——修建水库,削峰补枯;设立分洪蓄洪区

③下游(泄洪、束水)——加固河堤,清理、开挖入海河道(淮河);退耕还湖,曲流段裁弯取直。

28、河流航运价值分析:

①自然因素:

◇通航里程—流域、支流;

◇流量—气候或干湿地区

◇流速—地势地形

◇结冰期—温度带

②经济因素:

◇运输需求量—流域内经济水平、人口城市;经济腹地

◇运输条件变化:水运网络、水利工程建设

29、沙漠成因

(1)热带沙漠:终年受副高下沉气流或干燥信风影响,全年炎热干燥备注:地形、洋流影响其分布范围

(2)温带沙漠:地处中纬大陆内部,加之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

30、酸雨成因:

①气候—降水量大;

②工业发达—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酸性气体多(SO2为主),尤其就是有色冶金工业

31、雾得形成:晴朗夜间、水汽充足、凝结核多、大气稳定、地形影响(谷地、盆地)

32、自然灾害

①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

②气象灾害——旱涝、台风、寒潮、沙尘暴、低温冻害

33、影响产业转移得因素:

①劳动力(数量、素质、价格即工资水平);

②资源、能源;

③市场;

④政策——开发战略;

⑤内部交易成本

3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得影响:

①产业结构调整

②产业分工与合作

③区域地理环境

④劳动力就业得空间分布

35、登山选线:距离、坡度、相对高度

36、输油(水)管线:距离、坡度(影响施工)、方向(自流)

37、隧道选址——背斜:

①岩层向上拱起,安全性好,不易塌方;

②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易渗漏、积水。

38、农作物生长得气候条件分析思路:

①分析角度: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②分析内容: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

③分析气候条件季节差异

39、旱灾(缺水)成因分析(围绕供需矛盾)——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

①降水:降水量少(或异常偏少),径流量小;

②蒸发:气温高,多风,蒸发旺盛,土壤干燥。

(2)人为原因

①工农业发达,人口城市众多,生产、生活用水增加;

②灌溉方式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

③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

④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⑤过度抽取地下水

40、华北春旱、江淮伏旱成因(自然原因)华北春旱:

①春季锋面雨带位于南部沿海,华北降水较少(主因)

②春季升温快,多风,蒸发旺盛

41、土壤次生盐碱化——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1)产生原因:

①自然原因:频繁得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②人为原因:不合理得灌溉;不合理得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2)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得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42、水土流失问题——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产生得原因:

①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②人为原因:植被得破坏;不合理得耕作制度;开矿。

(2)治理得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得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得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得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43、荒漠化问题——典型得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1)产生得原因:

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②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得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2)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得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得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得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44、滑坡、泥石流成因分析

(1)自然原因(主导):

①地形:地面崎岖、坡陡谷深;

②降雨(或冰雪融水)集中;

③地质:地壳活动,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④植被:不良

(2)人为原因(诱发):

①破坏植被;

②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结构治理:保护植被;加固坡面;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

45、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利用改造):

①气候——光、热、水、水热组合、温差、气象灾害

②地形——地形类型、地势起伏

③土壤——肥力、酸碱性、质地

④水源——河湖分布、地下水、冰雪融水

⑤生物资源

(2)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

①市场——市场得需求、市场距离

②交通——交通通达度、运输方式

③政策——政策指向、发展趋势

④科技——技术水平、科技投入

⑤劳动力——数量、素质

⑥地价

⑦工农业基础

⑧(种植)历史

46、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①自然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市场、劳动力、技术(科技、教育)、交通、信息

②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消费习惯

③环境因素:主要考虑与居民区远近、盛行风向、水源地(河流)关系

④自然因素:土地、水源等

47、人口分布影响因素:

①经济因素(主导):经济结构(工矿业、商贸、金融、农业)、经济水平;交通

②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科技

③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旱区);

④开发历史:文明中心

48、城市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形成与发展

①地形(含地势);

②气候——气温、降水适宜;

③河流——供水、水运、防卫

(2)社会经济因素(主导)

①自然资源——矿业城市

②交通——通达性、变化(促进或抑制)

③政治——国家政策、政治中心变迁

④军事:趋弱

⑤宗教:趋弱

⑥科技(新增)

⑦旅游(新增)

⑧工农业基础分析思路:分析形成(诞生)因素→分析促进或限制因素,确定主导因素。

49、影响人口环境容量得因素——不确定性与相对确定性

①资源(首要);

②科技;

③地区开放程度;

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50、城市化进程分析:城市数目、人口、规模、水平及其变化

51、交通线路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气候(影响桥孔、路基);水文——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2)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得经济联系与科技文化交流

(3)社会因素——国防巩固、民族团结、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

(4)技术因素——保障

52、交通运输点区位因素

(1)港口(河港、海港)

①社会经济条件(主要)

◇经济腹地——腹地范围、经济水平、人口城市

◇城市依托——人财物优势

◇水陆交通——便于客货集散

◇技术

②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提供航行、停泊空间(宽度、深度、少淤积);提供淡水

◇陆域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提供筑港用地及合理平面布局选址要求:

①河港:河宽、水深、近城、陆运便利、冰期短

②海港:海湾、开阔、避风、水深、冰期短、泥沙淤积少、水陆交通便利

(2)航空港

①地形:地势较高,开阔平坦

②水文:坡度适当,利于排水

③地质:地质条件良好,地基稳定

④气象:低云、雾、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大气能见度好;机场多布盛行风垂直郊外,跑道沿盛行风得方向修建,以利逆风

起降。

⑤交通:距城较远,交通联系便利

⑥经济: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

(3)汽车站:多布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

53、城市交通得规划

(1)放射状线路方便市中心与郊区得联系;环行线路避免将车流、人流引入市中心,缩短各端点距离,缓解对市中心得压力,扩大市中心区得交通容量;方格线路有利于分散交通流量,但增加了对角点之间得路程。三种线路一般要相互结合运用。

(2)城市布局要紧凑,生活区与工厂区、机关区相互接近,但商业服务区与文娱场所要避免过分集中。

(3)过境道路最好从市区边缘通过,与市内道路相分离。

(4)广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城市道路。

54、商业中心形成因素:

①稳定得商品来源或较强得商品生产能力;

②巨大得消费市场;

③便利得交通

53、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1)社会经济因素(主要)

①经济(主导):经济水平地区差异、经济布局改变

②交通、通信;

③文化教育;

④家庭婚姻

(2)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政治中心变迁、战争

(3)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土壤、资源开发

55、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

①游览价值——资源种类、资源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

②市场距离——长度、经济发达程度;

③交通位置及通达性;

④地区接待能力;

⑤环境承载量

56、区域特征分析(方法:比较法、综合法)

(1)基本概况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相邻位置、交通位置范围——面积、组成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地形特征、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特点、成因;评价水文——主要河湖、水系概况、水文特征、与人类关系土壤——类型、评价生物——种类、评价资源——种类、分布、评价自然灾害——气候、地质

(3)社会环境特征:经济——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工业、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地区分布、发展变化趋势及原因交通——线路区位分析人口——分布、民族,增长,数量与素质城市——区位分析环境问题——类型、成因分析地区冲突——资源、领土争夺;民族、宗教矛盾;帝国主义插手干预。

高中地理必修知识点 第三章第一讲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以及整体性》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以及整体性 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1.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大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 期。 2.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 (1)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人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也 愈来愈大。 (2)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造成自然地理环境前所未有 的显著变化。 (3)作为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人类必须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注重协调社会经济建 设与环境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思维拓展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1)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会产生生产 功能、平衡功能等整体性功能,这是单个地理要素所不具有的。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是统一的,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如我国西北地区,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西北独特的荒漠环境。

(3)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2.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3 (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 环境产生影响。 (2)各地区之间的自然资源是相互影响的。 (3)不可更新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其他环境要素。 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形成为例 1.读“陆地环境各要素间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完整版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 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 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 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 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 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东北方向 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 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 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 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 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 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环境优美 B、交通便利 C、知识技术 D、市场广阔 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 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 A、热带沙漠气候 B、寒流 C、冷锋活动 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 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北半球,向北移动 B、南半球,向南移动 C、北半球,向南移动 D、南半球,向北移动

高中地理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1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1—2题。 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 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 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鬣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 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 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 【答案】1.B 2.C 但该岛地处热带,有温暖的环境。而气温日较差大,是全岛的环境;该岛并不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动物的分布不是垂直分布。故选C。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 1.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水循环生物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 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 流)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 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 重熔再生 物质循环简图 能量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 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光合化学能分解 热能 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 力能 意义①使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 的动态平衡; ②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 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不断 塑造地表形态 ①促进自然界物质和化 学元素的迁移运动,能 量的流动、转化; ②联系自然地理环境中 的有机界和无机界 ①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 各种自然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 间的物质交换、能量传输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自然地理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除了具有每个地理要素的独特功能外,还具有各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一些新功能,如生产功能、平衡功能等。如下表: 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 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 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地理要素分析

2、气候影响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基本因素(决定气候带) ②大气环流(风系)——控制因素 ③地面状况(海陆位置及轮廓、地形地势、洋流等)—复杂化 ④人类活动——影响、改造局地气候(利、弊); 3、影响气温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位、太阳高度、昼长 ②大气自身条件:削弱、保温 ③地面状况:海陆差异、地形地势(含坡向)、洋流、地面物质(反射率差异) ④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 C02—变暖;氯氟烃—紫外线增加;烟尘—削弱辐射;◇改变下垫面;◇释放废热:城市热岛等。 4、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低纬<高纬; ②下垫面性质:海洋<陆地,沿海<内陆,植被好<裸地; ③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云雨少的地方。 5、影响降水因素: ①大气环流; ②海陆位置(风向); ③天气系统(及其移动); ④地形地势(迎、背风坡);

⑤洋流; ⑥人类活动(改变地面性质、烟尘凝结核)。 6、气候分布规律描述:南北半球(南北纬)、纬度范围、海陆位置 7、天气状况描述: ①降水(晴朗、阴天、雨雪); ②气温(高低、变化) ③气压(高低、变化); ④风(风向、风力大小及变化) 8、气候资源评价:光照、热量、降水、日较差、风、气象灾害等 9、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①昼长; ②地势(地势高,日照时间长); ③天气状况。 10、太阳辐射影响因素: ①纬度(太阳高度); ②地势; ③天气状况(云量); ④空气密度(大气透明度) 11、河流水文特征: ①流量(大小、变化:季变、年变)——取决于降水量、流域面

积;降水量季节分配、年际变化 ②汛期(长短、季节)——取决于补给源性质、 ③含沙量大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 ④结冰期(长短、凌汛)——取决于气候带 ⑤补给源 ⑥水力资源 ⑦性质(内、外流河及流程) 12、河流(水系)特征: ①流向、 ②流程(长短)、 ③流域(大小)、 ④流速、 ⑤支流、湖泊(分布、多少)、 ⑥河道(形状、曲流) 13、坝址选择: ①峡谷段建坝,工程量小; ②河谷(盆地状)库区,库容量大; ③地质条件好,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 ④少淹农田,少搬村镇 14、水能丰富 ①流量(大小、变化):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②落差: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自然地理答题思路

高考地理备考整合优化自然地理答题思路自然地理答题思路归纳优化梳理 一、地球运动类: 1.区分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差别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强调太阳释放的电磁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维持地表温度,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②人类生产生活的最重要能量来源 (2)影响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纬度因素(太阳高度角);天气状况(云量);地势高低(海拔高低)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强调太阳大气层的异常现象对地球的影响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扰乱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产生极光;】 2.生命物质存在条件: (1)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行星际空间】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大量的液态水】 3、描述昼夜长短特点 ☆昼夜长短状况:昼夜长短变化趋势:【时间点、时间

段】 ☆某一日期的昼夜长短描述:昼夜长短半球状况、昼夜长短纬度变化;极昼或极夜范围 ☆某一段时间的昼夜长短状况和变化趋势: 【----渐长-----渐短;极昼(夜)范围的变化『由-----向---扩大(缩小)』;】 4、正午太阳高度表述: ☆某一日期的随纬度变化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某一地点的随季节变化规律:【哪一天最大,哪一天最小,哪一段期间逐渐增大,哪一段期间逐渐降低】☆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或最小值出现的区域范围:用纬度范围说明,如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5、季节、日期的表述: ☆节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季节:春、夏、秋、冬 ☆日期:3月21日、6月22日、9月23日、12月22日前后(不能用3.21方式表示) 6、直射点坐标的表述:【纬度+经度(地方时12时的经线)】 二. 天气气候类 1.对流层特点的表述:

地理答题分析思路

地理答题分析思路 一、自然环境特征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河湖)/植被/土壤、自然资源(如矿产)、自然灾害等 二、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其它位置(如交通位置、经济位置) 三、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以…为主、分区)②地势高低③地势起伏④独有的地貌特点 四、气候特征 气温:均温、最冷(热)月、年较差 降水:总量、雨季(分配)、季节变化 光照:强弱、时间长短 影响光照因素:海拔高低、天气、纬度(昼长及太阳高度角)、坡向、能见度 风:风向、风速 影响风向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影响风速因素:下垫面状况、源地远近、地形等(若有等压线则看疏密) 五、河流 1.水文特征 ①流量(水位)、②含沙量、③汛期、④结冰期、⑤凌汛、⑥流速(水能) 我国内流河水文特征:①流量较小②夏季流量较大,冬季可能断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③含沙量较大④夏季形成汛期⑤冬季有结冰期 2.水系特征 (1)流向、流程、流域、支(汊)流——四流 (2)河道曲直、落差、水系形状 (3)源地、上中下游分界、注入 3.水运 ①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通航里程、结冰期、河宽水深状况、运河 ②社会经济:人口城市、经济状况 4.水能:径流量大小、落差 5.(1)水灾(暴雨洪灾) 自然原因:①气候:该时段降水多、降水集中或降水变率大 ②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河流:支流多或支流同时汇集、流域面积广、河道弯曲 无天然入海口(淮河)、地上河(黄河下游、荆江) 人为原因:④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⑤围湖造田,湖泊调节作用减弱 (2)水灾(融雪洪灾)季节:春季天气:晴 (3)水灾(冰凌洪灾)季节:初春或深秋河流:有结冰期、低纬向高纬 6.水量:(1)时间变化: 夏汛(原因:降水多或气温高冰川融水多)冬汛(原因:降水多) 冬季断流(原因:无冰川融水补给或河流封冻)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自然地理要素分析 一、结合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对“山水以水为血液,以草为毛发,以烟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的理解。 郭熙的这句词,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即是某一旅游点地形、水文、植被、气候的组合。现结合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提出我对这句话的理解。 地形地貌: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隶属于印度大陆与亚欧大陆碰撞最前缘的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地区,是冈底斯、雅鲁藏布和喜马拉雅三大地质单元交汇的地区,各大单元为断层接触关系[1]断层线为雅鲁藏布江所在,地垒隆起为山。位于藏东南南迦巴瓦峰下的大渡卡乡是雅鲁藏布江的大拐弯入口……是藏东南冰川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之一,其中的则隆弄冰川在近60年就发生过3次跃动,并两度阻江形成短暂的堰塞湖。[2]在地质运动和冰川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秀丽的山峰——南迦巴瓦峰,给游客带来磅礴之感。 水文: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30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转弯,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504千米的巨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江水在帕隆藏布汇入后,骤然急转南流进入连续高山峡谷段,形成一派宏伟气势。在这里,大拐弯峡谷以它的雄伟峻险和奇

特的转折而闻名于世,就像深嵌在巨斧辟开的狭缝里一样,谷底是呼啸奔腾的急流,河床滩礁棋布、乱石嵯峨。河水奔腾,发出巨大的声响,更添蓬勃之感.河流的形、影、声、色在此处得到充分体现。江水在拐弯处斗转所形成的的气势,使整个画面鲜活起来,使驻足观看的游客感觉自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是云“山得水而活”。 植被:据徐凤翔(1995)的研究,墨脱在海拔(500)600~(1000)1100m 为山地热带雨林、季雨林,(1000)1100~1800(1900)m为山地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松林,2000(2200)~2800(3200)m为以Tsuga dumosa 为主的山地暖温带、温带针阔混交林,2800(3200)~3800(4000)m为山地温带、亚高山寒温带暗针叶林,3800(4000)~4300(4400)m为高山寒带疏林、灌丛。[3]在山的同一坡面上,从高到低形成了九个垂直自然带,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在这里可以见到从寒冷的北极到炎热的赤道分布的动植物,许多珍贵的的林木和花卉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各种野生动物攀援穿梭其间,有“植物类博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誉,显示出一派生机勃勃之感,是云“得草木而华”。 气候:热带季风向北推移受阻于喜马拉雅山脉,一部分季风沿着大峡谷深入谷地,带来大量水分和热量,形成天然的水热通道。导致山地类型的雅鲁藏布峡谷地区温度降水均高于类似地区,有明显的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特征和相应的植被特征。在这种气候之下,峡谷映衬着雪山冰川和郁郁苍苍的原始林海,云遮雾涌,

地理信息系统知识点大全

绪论 简述GIS的理解(需具体说明)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服务、地理信息解决方案 GIS的概念 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用户、空间数据和不同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用来支持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是以一种全新的思想和手段来解决复杂的规划、管理和地理相关问题,例如城市规划、商业选址、环境评估、资源管理、灾害监测、全球变化。 地理信息的定义 理解1: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 理解2: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 理解3:一切与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它起源于地图,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具有存储、分析与显示地理信息的功能。 地理信息的特点 空间分布性:地理信息的定位特征多维性:单点多重属性信息动态性(时间性):随时间动态变化数据量大:具有空间特征、属性特征、时间特征 地理信息含义 “有地理参照的信息”(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Information)或者,“与地理位置有关的信息”GIS的定义、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就是具有采集、存储、查询、分析、显示和输出地理数据功能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以地理坐标为骨干的信息系统。 GIS的组成 ①系统硬件 GIS主机:大型、中型、小型机,工作站/服务器、微型计算机 GIS外部设备:输入设备:数字化仪、扫描仪、解析和数字摄影测量设备、全站仪等;输出设备:绘图仪、打印机、图形显示终端等;数据存贮与传送设备:磁带机、光盘机、活动硬盘、U盘、MP3等 GIS网络设备:布线系统、网桥、路由器、交换机等 硬件的三种应用模式 单机模式: 由基本外设、处理设备和输出设备构成 适用于小型GIS建设 数据传输与资源共享不方便 局域网模式: 部门或单位内部GIS建设 专线连接 资源共享较方便 广域网模式: 用户分布地域广泛,不适合专线连接 公共通讯连接 资源共享方便 局部范围为局域网,通过若干通道与广域网连接 ②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主要是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以及各种标准外设的驱动软件,目前流行的有DOS、Windows98/Nnt/2000/XP、UNIX 等。系统软件关系到GIS软件和开发语言使用的有效性,是GIS软硬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础软件 数据库软件 流行数据库软件主要有Oracle、Sybase、Informix、DB2、SQL Server、Ingress等。 Oracle、Informix、Ingress等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都相继增加了空间数据类型。而ESRI公司的SDE(Spatial Database Engine)也是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管理平台。 图形平台 某些GIS软件中图形处理平台。如AutoDesk公司开发的基于AutoCAD的AutoMap GIS软件、Intergraph公司的基于MicroStation的MGE GIS软件 ③空间数据是GIS的血液 GIS的操作对象为空间数据 空间数据特征:空间参考、属性、时间数据; 空间数据组织:矢量结构、栅格结构。 ④管理人员 GIS的开发是以人为本的系统工程。 业务素质与专业知识是GIS工程及应用成功的关键。 不但对GIS的技术和功能有足够的了解,而且要具备组织管理管理的能力。 技术培训、硬件维护与更新、系统升级、数据更新、文档管理、数据共享建设等。 GIS 功能:采集、处理、分析、查询、管理、显示、输出空间查询:位置查询、属性查询、拓扑查询 空间查询是最基本的分析功能,包括从空间位置检索空间物体和从属性条件检索空间物体 空间分析:地形分析、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几何量测、地图分析、叠置分析、统计分析、决策分析 缓冲区分析:解决近邻度问题 缓冲区分析就是对一组或一类地物按缓冲的距离条件,建立缓冲区多边形图,然后将这个图层与需要进行缓冲区分析的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得到所需要的结果。 网络分析:解决路径分析和资源优化配置的问题 GIS中的网络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线状要素组成的,是对城市网络的抽象。 叠加分析:解决设施的选址问题 把同一地区的两幅或两幅以上的图层重叠在一起进行图形运算和属性运算,产生新的空间图形和属性的过程。 GIS的产生和发展(选择或判断)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Tom linson创造了GIS系统 ①60年代起步阶段②70年代巩固阶段③80年代突破阶段④90年代产业化阶段⑤21世纪网络化阶段 简述GIS的建模过程:了解目的(实际问题);准备所需数据,建立所需空间数据库;建模;查询和分析;生成报表。 举例说明GIS可应用的行业 所谓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就是人们应用GIS对地球表层人文经济和自然资源及环境等多种信息进行管理和分析,以掌握城乡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联系和空间过程的演变规律,使它成为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多目标开发的依据,从而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气象部门、环境评估、宏观决策、规划决策、A VHRR、城市土地利用信息系统、电信资源管理、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公安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医疗机构信息查询 GIS的地学基础 GIS中为什么要考虑地图投影 地理坐标为球面坐标,不方便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参数的量算与分析。 地球椭球体为不可展曲面 地图为平面,符合视觉心理,并易于进行距离、方位、面积等量算和各种空间分析 地球椭球体是不可展曲面,而地图是一个平面,当球面展开为平面时必然产生破裂或褶皱。“地图投影”就是要解决球面不可展的矛盾。 地图投影 由于球面上一点的位置是用地理坐标(经度、纬度)表示,而平面上是用直角坐标(纵坐标、横坐标)或者极坐标(极径、极角)表示,所以要想将地球表面上的点转移到平面上,必须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来确定地理坐标与平面直角坐标或极坐标之间的关系。这种在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称为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保证地图精确度的重要的数学基础之一。 地图投影变形:面积变形、角度变形、长度变形 地图投影分类 投影面及球面的位置:圆锥投影、圆柱投影、方位投影

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 有正确的答题技巧能让大家在考试中成绩提升很多,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地理的答题技巧以及思路,以下就是全文阅读,欢迎大家跟小编一起学习。 学地理要:1.多记图(图是要死记的,经纬,具体在哪,旁边有哪个国家……当然小技巧也可以用点)2. 一定要理解原理。特别是自然地理,理解了才可举一反三。3.就是记答题模式,以应对主观题。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势起伏状况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征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地理主观题答题思路

大题答题总的原则 答题总的原则——掌握基础知识是前提+审题(圈关键词)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 (1)回答成因或因素类问题都要往两个大的方面去想,一是自然原因,二是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包括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光热水)、河流、土壤、水源、洋流、植被、资源(原料)、能源(燃料)、土地、气压带和风带、大气环流等; 人为因素包括人口、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策、资金、工农业基础、历史等。 (2)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3)回答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2.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4.学会看分值,多角度答题 答题时尽量结合题目所给的图上信息或资料作答。 要熟记的地图——做题的基础。 1、经纬网,各大洲和各主要国家和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网图, 2、世界地形图——主要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3、世界气候分布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世界洋流分布图。 6、世界自然带分布图。 7、板块构造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各地形区的经纬度。(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河西走廊,秦岭,台湾岛,海南岛,北回归线、25°N、30°N、40°N、45°N、90°E、105°E、110°E、115° E、120°E、125°E穿过的地形区)。 11、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 12、中国地形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季风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温度带、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3、各种等值线图的判读方法——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

高考地理成因分析

影响因素分析汇总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③海拔高低(主要是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大陆性)⑤洋流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②大气环境(降水)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②洋流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③结冰、融冰④河流径流的注入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②径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②强烈上升气流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②地表状况(震中距大小)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 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5.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

地理综合题答题思路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的答题模版——自然地理部分 ☆评价河流的航运价值: 「自然条件」1. 地形:平坦,流经平原,水流平缓。2. 气候:降水丰富均匀,河流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冰期短。3. 河道:宽阔平直,水深。「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人口多,经济发达,联系密集,运输量大 ☆河流的治理原则、措施:治理原则上游:调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自然原因」1. 水系特征(a.流域广,支流多;b. 含沙量大;c. 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畅。)2. 水文特征(a.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b. 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3.气候特征(该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1. 植被破坏(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b. 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2.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湖泊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某地区缺水原因的分析与解决措施:原因「自然原因」1. 气候:降水较少或不充沛、蒸发量大、季节分配不均2. 河流:地表径流量较少。「人为原因」1. 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2. 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1. 开源: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沿海地区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2. 节流: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工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业发展、发展节水农业(如:喷灌滴灌) 、制定法律法规,提高人们节水意识、实行水价调节 ☆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 1. 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 。 2. 选择地质条件好的地方,避开喀斯特地貌、断层。 3. 气候水文条件:保证水量充足。 4. 考虑修建水库是否需要移民,占地搬迁情况,尽量减少淹没居民点。 ☆水库的作用:1. 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2. 有利于发展水产养殖业3. 有利于发展旅游业4. 具有防洪作用 5. 具有发电价值6. 具有灌溉功能7. 提高航运价值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及答题技巧有哪些 【一】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有哪些 1.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昼长;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2.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太阳高度(即纬度);天气状况;地势;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最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3.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4.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 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 人为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考虑: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5.如何分析某一作物生长的气候条件: 1)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去分析; 2)从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等方面去分析; 3)从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气候条件分段分析。 有利条件: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收摘。

不利条件:播种期适逢春旱,灌溉水源不足。 6.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1)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2)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4)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二】高考地理答题答题模板汇编 1.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2.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3.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加强"南南合作";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4.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自然条件恶劣;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5.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知识点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什么是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有什么特性? 地理信息是有关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的表征和一切有用的知识,它是对表达地理特征及地理现象之间关系的地理数据的解释。或者定义为:表征地理系统诸要素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切及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都叫做地理信息。 (1)空间分布性:属于空间信息,其位置的识别是及数据联系在一起的,这是地理信息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的最显著的标志。 (2)数据量大。 (3)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什么是GIS?它具有什么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GIS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具有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所有的地理要素,要按经纬度或者特有的坐标系统进行严格的空间定位,才能使具有时序性、多维性、区域性特征的空间要素进行复合和分解,将隐含其中的信息变为显示表达,形成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基础,支持空间问题的处理及决策。 地理信息系统从外部来看,它表现为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而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是一个逻辑缩小的、高度信息化的地理系统。 GIS及其它信息系统有什么区别? GIS有别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具有以某种选定的方式对空间数据进行解释和判断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数据管理,这种能力使用户能得到关于数据的知识,因此,GIS 是能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的DBMS,GIS必须包含DBMS。 GIS有别于地图数据库,地图数据库仅仅是将数字地图有组织地存放起来,不注重分析和查询,不可能去综合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空间分析,提供辅助决策的信息,它只是GIS的一个数据源。 GIS有别于CAD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GIS有别于MIS(管理信息系统),GIS要对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库共同管理、分析和应用,GIS的软硬件设备复杂、系统功能强;MIS则只有属性数据库的管理,即使存贮了图形,也是以文件形式管理,图形要素不能分解、查询、没有拓扑关系。管理地图和地理信息的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1)

专题: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文综地理选择题一般以组题出现,即以一段图文资料为背景设计2个以上试题,每个问题都有其题干和选项,背景材料中有相关的信息,有时题干或题目之间也能成为有效信息,如果审题和解答时不注意,往往会造成连锁性错误,所以解答地理选择题必须掌握一定的解答方法技能。 一、选择题的置疑特点 命题者为了减少考试得分的偶然性,提高考试的可信度和区分度,势必增加选择题的迷惑性 ...(每题中的3个错误选项即为迷惑选项)。要提高解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就必须 熟知如下常见的置疑 ..(设置迷惑)方法: 1.混淆概念。 2.以偏概全或表述绝对化。 3.误联因果。一是题干与选项之间的因果关系,或是选项部的因果关系。常见的误 联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果倒置,一种是无因果关系。 4.正误同项。选项由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其中部分分句是正确的,所以迷惑性大。 因此,审题要细心,不能“只看前不顾后”,才不致受迷惑。 5.肢不符干(异项)。选项本身正确,但是与题干不符。其迷惑度更大。 6.无图考图。与方向(方位、风向、洋流流向等等)有关的试题常常采用。 7.定式诱惑与变式迷惑。即或利用定式思维习惯来设置陷阱,或利用图文转换、图 图转换等形式上的变化来增加迷惑度。 8.隐含信息。把关键信息隐含在题干或地理图表中以增加试题迷惑度,这是当今高 考选择题最常用的置疑方法。 二.选择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1)仔细审题。 “仔细审题”是做好选择题的关键。随着命题手段的多样化,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越来越强,迷惑性也越来越大。其答案不像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那样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盘皆错。仔细审题,对做选择题尤其重要。要根据选择题的特点,采用立体式的审题方法,明确题意和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①明确题目结构提取有效信息 选择题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题组试题的题干包括主题干和小题题干,主题干的条件是各个小题的共同条件,小题题干只是本小题的条件“仔细审题”是指对主题干与小题题干认真地加以审读,搞清题干中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等。选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表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容的各方面限定。特别要关注题干的“设问”,也就是“题眼”,它决定了选择的方向 ②全面分析题干容和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显性信息: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隐性信息: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限制性(或特定)条件:在题干中出现的数量词、方位词或特定名词等;借用条件;用同一事实的不同说法给出解题条件 (2)认真筛选。

【精品教案】《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教案

《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 卢成树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考试标准】: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以总分结构进行阐述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构清晰,脉络一致生物进化、灭绝和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两个小标题是并列关系。结合考试标准,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在生物进化对环境演化的影响,环境反而来对生物也有影响,最后是人类活动这个特殊的自然地理要素(书本用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材的编写是以生物要素为例来对应课标,但不足之处是缺乏整体性,需要再设计,笔者把课标的“某自然地理要素”限定为以蕨类植物为代表的生物要素,从教材出发,又落在教材上。以“五问蕨类植物”的形式展开设计,将主要内容融合在五个问题中。 【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并概括蕨类植物生长环境,说出蕨类植物对地球演化的影响。 ②结合已学,通过获取表格信息,正确填写植物界和动物界的进化序列,识记相应地质年代。 ③通过解读图形信息,说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对蕨类植物的影响,得到蕨类植物明显衰退的原因,识记两个生物灭绝的时期,理解环境变迁对生物灭绝的影响。 ④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计算家庭碳足迹,自觉践行低碳行动,提高保护全球环境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喜爱科普,有较丰富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技能,比如读图方法,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喜欢没有听过的知识。他们的不足之处是对较多信息难以整理成较完整的体系,渴望增强读图和推理能力。教材中缺少必要知识的铺垫,没有详细介绍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人类活动对环境变迁的影响需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教学重点】:根据省考试标准,确定生物进化的序列,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为重点。 【教学难点】:根据教材文字和学生能力,确定环境变迁对生物进化灭绝的影响为难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用到微课、希沃授课助手、mindmanager思维导图,碳足迹计算器APP等,直观性强,增强知识的动态效果,提高了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导入:介绍蕨类植物,说明桫椤这种蕨类植物被称为“活化石”的原因。 意图:以仿真蕨类植物引入,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已知,为后续做良好开端。 过渡:为什么同时代的其他蕨类植物灭绝了,它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今天就已蕨类植物为例,通过“五问蕨类植物”的形式,学习本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节一 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前半段,回答:“一问以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生长在何处”。通过观看微课视频后半段,结合课本P66-P67阅读部分,回答:“二问桫椤为代表的蕨类植物如何影响生物进化?” 意图:学生能够将视频有用的文字、图片信息和已学知识,将蕨类的生长环境通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描述及分析 最新版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描述及分析 【总论】 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模式 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候、生物(植被)、水文(河湖)、土壤、自然资源、自然灾害 地理位置专题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地形部位 4.大洲交界或国界、国家位置 5.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6.经济和军事位置 7.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气候专题 【气候的描述】 一、气候特征的描述 1.气候类型名称 2.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冬季、夏季、最低月气温、全年气温及温差(年较差和日较差)) “恒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3.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分配情况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冬季、夏季、全年) 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4.水热组合 5.风 6.光照(太阳辐射) 7.主要气象灾害名称 二、气温特征的描述 1.年均温 2.季节(全年、夏季、冬季)或年际变化 “衡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3.年温差 4.气候单调区的气温日较差 三、降水特征的描述 1.年降水总量 2.降水的季节变化(年变化) 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燥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3.降水的年际变化 4.雨季和旱季长短 四、风的描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