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 杨帆

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 杨帆

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 杨帆
胰腺占位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诊断 杨帆

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发表时间:2013-01-30T14:35:27.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3期供稿作者:邢纯[导读] 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邢纯 (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乡卫生院 150000)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3-0120-01 【摘要】目的讨论胰腺癌超声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结论胰腺内肿物,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供贫乏,胰头癌常伴胰管、胆管扩张。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关键词】胰腺癌超声诊断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器肿瘤,高发年龄为45~65岁,病因尚不明确。病理分为胰管上皮细胞发生的胰管癌、腺泡细胞发生的腺泡细胞癌和胰岛细胞发生的胰岛细胞癌以及其他器官癌而来的转移癌。胰腺导管上皮癌最多见,胰岛细胞癌通常放在胰腺内分泌肿瘤内讨论。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占57%~62%、胰体尾癌占25%~33%,全胰癌占0~8%。胰头癌容易侵犯胆总管和肝门静脉,胰体癌容易侵犯脾静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膜后神经丛,胰尾癌易侵犯脾门和脾血管。转移途径以淋巴转移最常见。血行转移主要经肝门静脉转移,肝转移发生率最高,并可形成肝门静脉内癌栓。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2岁,患者上腹部不适、疼痛、消瘦、食欲减退。 2 超声表现 2.1灰阶超声 2.1.1胰腺内肿物:是胰腺癌的直接征象,<2cm的肿瘤多为均匀低回声,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肿瘤增大后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或呈高回声,部分可有钙化、液化、浸润状生长境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 2.1.2胰腺大小、形态:肿瘤较大时胰腺多局限性肿大,轮廓不清,与周围器官境界消失,全胰癌者胰腺弥漫性增大。<2cm的肿瘤胰腺增大不明显。 2.1.3胰管扩张:胰管受肿瘤压迫和侵犯呈不同程度的均匀扩张,内壁平滑。有的胰头癌如主、副胰管相通且副胰管通畅,胰管可不扩张。 2.1.4胆管扩张:癌和转移的淋巴结浸润或压迫胆总管引起胆道梗阻扩张。可见扩张的胆总管中断于胰腺肿物内。 2.1.5胰周血管、器官的压迫和侵犯:肿瘤附近的血管被推移、挤压、变形,或管腔内实性回声,或被肿瘤包绕。常被侵犯的器官有十二指肠、胃、脾、胆囊等,器官表面的正常浆膜界面消失。 2.1.6淋巴结转移:胰周淋巴结肿大,内部低回声。 检查注意事项:①<2cm的肿瘤普通超声显示困难,胰腺大小无明显变化,胰管可无明显扩张,必要时行超声内镜检查;②脾动脉走行与胰管非常接近,易误认为扩张的胰管,应沿扩张胰管向头侧追踪管道走行以减少误诊,对于确认的扩张胰管,可追踪胰管的梗阻部位; ③横切扫查时胰周围肿瘤易误为胰内肿物,必须结合多个切面鉴别;④副胰管与主胰管相通,或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时胰管内径可正常; ⑤全胰癌可仅表现为胰腺内回声不均,边界不整,无明显局灶性肿块。 2.2彩色多普勒超声直径4cm以内的胰腺癌内部很少能测到血流信号,肿瘤增大时部分可于周边检出低速血流,但远比肝癌、壶腹癌、肾癌和胰腺其他类型的癌血流稀少。因此检查的重点是肿瘤对周围大血管有无压迫和侵犯。从不同的切面显示肿瘤周围动脉和静脉管腔及管壁的改变,判定血管的受侵情况。 2.3超声内镜在所有影像检查中超声内镜是目前胰腺癌最敏感的诊断手段。主要优点是没有盲区,能均匀显示整个胰腺、胰腺被膜、胰管壁。超声内镜下1cm以上的肿瘤可以清晰显示,2 cm以内的肿瘤检出率达80%~95%,血管浸润的诊断准确率85%~92%,对于早期诊断和判定进展程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超声内镜为侵人性检查方法,一般不列为常规,适应证:①不明原因的胆管和胰管扩张;②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高度怀疑胰腺肿瘤,但普通超声、CT、MRl等未能发现病灶;③各影像学检查结果不一致;④诊断已明确,为决定手术方式需要了解肿瘤对血管的侵犯。 胰腺癌超声内镜声像表现:①肿块边界模糊,周边部分呈低回声,散在钙化灶和液化区。②肿瘤旁胰管受压或管壁回声中断,或胰管内实性回声,肿瘤远端的胰管扩张,近端胰管扩张不明显,无胰管穿通征。③肿瘤突破胰腺生长时,胰腺外膜模糊,回声减低。浸润邻近器官时,相邻器官浆膜层断裂。④血管受浸润时管壁回声层中断。胆管受浸润时扩张的胆管中断在胰腺的低回声肿物内并见胆管壁回声减低或消失。⑤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 2.4胰管内超声检查使用管内超声探头,频率20~30 MHz,内径2.0~2.4mm,聚焦半径范围0.3~1.0cm,通过十二指肠乳头或术中插入。是观察胰管早期病变的敏感检查方法。正常胰管为高、低、高三层结构,胰管癌时管壁层次消失。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胰腺内肿物,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供贫乏,胰头癌常伴胰管、胆管扩张。注意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3.1局限性胰腺炎①与正常组织分界不如胰腺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②胰管扩张程度轻,内径粗细不均;③有胰管穿通征;④有慢性胰腺炎超声表现;⑤内有正常血管走行。 3.2胰腺囊腺瘤、囊腺癌①多生长在胰体或胰尾部;②肿瘤多为非实性的多房性囊性肿物,囊壁厚、内壁不光滑;③部分肿瘤以实性回声为主,但透声性好,后方回声无衰减;④胰管扩张少见;⑤肿瘤内血流较胰腺癌丰富;⑥转移较胰腺癌晚。 3.3胰岛素瘤边界平滑清晰,回声较胰腺癌高,内部血流丰富。 3.4壶腹周围癌①病灶较小时即出现胆管扩张;②肿瘤发生在管腔内;③肿瘤血供较丰富;④胰腺肿大不明显。 3.5腹膜后肿瘤常位于脾静脉后方,呈分叶状结构,与胰腺有一定的边界,胆管扩张较少见。 3.6慢性胰腺炎与全胰癌前者形态基本正常,内部回声不均,不侵犯血管。 总之,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9例超声内镜下胰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8788771.html, 19例超声内镜下胰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作者:夏越越姜素峰 来源:《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年第15期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下胰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19例超声内镜下行胰腺穿刺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探讨。结果: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EUS-FNA,12例无特殊不适,术后第2天开放饮食,进食流质物,2例发烧,其中1例低烧患者考虑与手术时空调温度过低受凉有关,另1例是术前一直高烧,对症处理后好转与手术无关,4例术后血查淀粉酶升高,1例患者术后腹痛呕吐;经过抗感染、抑酸护胃、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18例症状消失,1例腹痛好转。19例病理结果示:12例确诊胰腺癌,4例排除胰腺癌,3例需要进一步检查观察,性质待定。结论:术前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完善的用物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配合,术后观察生命体征、注意全麻后的安全防护、预防并发症的观察是手术成功及患者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超声内镜;胰腺穿刺活检术;护理配合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超声内镜(EUS)是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送超声内镜至十二指肠,利用超声行实时扫描,可以获得消化道层次结构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从而提高内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应用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术(EUS-FNA)通 过对穿刺抽吸到的组织标本进行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测,能明显提高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超声引导下胰腺穿刺活检术对医生的操作要求很高,同时对护理配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科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19例做EUS-FNA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本科内镜中心病房收住入院的19例患者,其中 男11例,女8例,年龄35~83岁。患者就诊原因:2例腹部剧痛住院,9例上腹隐痛间作,3例腹账不适,2例食欲不振、消瘦,2例发热,1例皮肤瘙痒。患者均经过影像学(CT、MRI、腹部B超等)和或超声内镜检查,发现胰腺占位,为进一步确诊病灶性质予无痛内镜下胰腺穿刺术(EUS-FNA)。 1.2穿刺方法 将超声胃镜送至十二指肠乳头部,超声扫查,显示病灶,测量进针长度,避开大血管及重要脏器,确定穿刺进针点,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将穿刺针固定于胃镜活检通道,调节进针的长

超声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超声内镜检查操作规范 【适应症】 (1)消化道恶性肿瘤(如食管癌、胃癌、结肠、直肠):并TNM分期。 (2)粘膜下肿瘤(如平滑肌瘤等);确定是管壁外病变、器官压迫或管壁本身病变;判断病变确切起源、性质、范围。 (3)胰腺病变:鉴别胰腺肿瘤的良、恶性,通过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确定肿瘤类型;评估手术切除可能性、预后,帮助选择治疗方案。 (4)胆道系统疾病:对胆总管结石是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诊断方法,但无创。对胆道肿瘤诊断敏感,可以确定肿瘤部位、大小;进行TNM分期,评估可切除性、预后,指导治疗。 (5)溃疡病:确定溃疡分期、指导治疗、判断溃疡愈合质量。 (6)判断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栓塞治疗的疗效。 (7)可显示部分纵隔病变。

【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活动期、重度心力衰竭。 (2)严重肺部疾患:如呼吸衰竭不能平卧,哮喘发作期。 (3)精神失常不能合作。 (4)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5)急性重症咽喉部疾患内镜不能插入者。 (6)腐蚀性食管损伤的急性期。 【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空腹6-8小时。 (1)观察消化道局部病变,可直接经水囊法或水充盈法将探头靠近病灶,进行超声扫描。 (2)观察消化道邻近脏器,可将探头置于下述部位进行显示:①胰腺、胰头部(十二指肠降部)、胰体和尾部(胃窦胃体后壁)。②胆道下段(十二指肠降部)和中段(胃窦部)。 ③胆囊(十二指肠球部或胃窦近幽门区)。④肝右叶(十二指肠、胃窦部),肝左叶(贲门部、胃体上部)。⑤脾脏(胃

体上部)。 (3)不断改变探头的位置与方向,可以获得不同切面的超声图像。常用方法有:①通过调节内镜角度旋钮改变探头的方向。②通过插镜或拔镜调节探头的位置。③通过旋转镜身寻找病灶进行超声扫描。④改变患者体位。胃底和胃体部还可用内镜镜头例转手法。 (4)超声图像的调节方法:①检查任何部位均先用低倍圆图,发现病灶后再逐级放大。②显示局部病灶可取放大的半圆图。③频率切换:观察消化道或其外邻近器官时均先用7.5MHz,待初步显示病灶后再切换成其他频率以反复比较显示。 【并发症】 出血、穿孔、贲门撕裂、咽喉部损伤、窒息(发生率极低,主要由于胃内注水过多时变动患者体位所致。避免方法要求注水=500ml,术中变动体位前抽尽胃内注入水。)【并发症处理】 按相应处理流程处理。

胰腺囊性病变

Publicationdate November 3, 2012 Cystic pancreatic lesions are increasingly identified due to the widespread use of CT and. Most of these cysts are incidental findings and are benign or low-grade neoplasm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se cysts is a dilemma since there is a significant overlap in the morphology of benign and premalignant lesions. MR is the imaging study of choice to both characterize and follow these pancreatic cysts. In many cases these lesions remain undetermined and guidelines are needed for follow up and management. by Marc Engelbrecht, Jennifer Bradshaw and Robin Smithuis 发表于2012年11月3日 胰腺囊性病变广泛应用于CT和MR 大多数囊性病变是被偶然发现的,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 由于在良性和癌前病变的形态极其相似,因此对于这些囊性病变的处理处于两难的困境。 选择和遵循这些胰腺囊肿的影像学研究。 在许多情况下,一些病变仍然未制定相关指南来进行跟踪和处理。 查看原图 分类

(完整word版)胰腺疾病的超声检查

胰腺疾病的超声检查 一、适应症 (一)急性或慢性的中上腹部疼痛。 (二)急性与慢性胰腺炎、 (三)中、上腹部肿块。 (四)检测胰腺囊肿。 (五)检查胰腺肿瘤。 (六)阻塞性黄疸。 (七)持续性发热伴上腹肌紧张。 (八)多囊肾与肝、脾囊肿。 (九)腰部损伤,特别对小儿。 (十)介入性超声对胰腺的诊断与治疗。 (十一)术中超声。 二、禁忌症。 无特殊禁忌症。 三、检查前装备 (一)常规禁食8---12小时。 (二)如肠气干扰可于检查前2---3天内进食清淡食物,并于检查前一天睡前服缓泻剂,于检查前当日排便后进行检查。 (三)如胰腺因气体干扰探查不清,可饮水500---800ml,使胃腔充满液体,成为显示胰腺的良好声窗。 四、操作要点 (一)病人体位:仰卧位、坐位或立位、侧卧位。 (二)扫查方法:横切扫查以观察胰腺的长轴,纵切扫查坐位横切扫查的主要补充。 五、注意事项 由于胰腺位于腹膜后,超声扫查易受胃和横结肠气体的干扰,约有10%---20%患者胰腺显示仍不满意,因此扫查时应注意下列事项: (一)应注意观察胰腺周围血管、 (二)纵切面扫查时,于肝与下腔静脉之间观察用胰头,肝与腹主动脉之间观察胰体。(三)注意与腹膜后肿物的区别。 (四)胰尾部时较难显示部位,应采用不同体位与扫查角度进行扫查。 (五)胃肠道胀气者,在扫查胰腺时可适当加压,以改善扫查效果。 (六)如是急性腹部疼痛,应行直立的X线检查左右上腹、膈下以排除空腔脏器穿孔。(七)如各种扫查方法与饮水后,胰腺仍无法显示,则应嘱病人改期并经充分准备后复查,并进行CT或MRI检查。 (八)注意小胰腺的观察,老年人胰腺一般较小。 (九)应注意超声扫查胰腺进常导致错误诊断的原因: 1、位于中线的胆囊。 2、肿大的淋巴结。 3、局限性腹水或腔内脓肿。 4、肝内囊肿或肿瘤。 5、腹膜后肿块。 6、十二指肠周围出血或积液。 7、胃的部分充盈。

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胰腺癌的超声表现及诊断 摘要】目的讨论胰腺癌超声诊断。方法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诊断。结论胰腺内肿物,边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内部血供贫乏,胰头癌常伴胰管、胆管扩张。提高胰腺肿块的图像质量,提高病变的清晰度,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关键词】胰腺癌超声诊断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器肿瘤,高发年龄为45~65岁,病因尚不明确。病理分为胰管上皮细胞发生的胰管癌、腺泡细胞发生的腺泡细胞癌和胰岛细胞发生的胰岛细胞癌以及其他器官癌而来的转移癌。胰腺导管上皮癌最多见,胰岛细胞癌通常放在胰腺内分泌肿瘤内讨论。按肿瘤生长部位可分为胰头癌、胰体癌、胰尾癌和全胰癌,其中胰头癌占57%~62%、胰体尾癌占25%~33%,全胰癌占0~8%。胰头癌容易侵犯胆总管和肝门静脉,胰体癌容易侵犯脾静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膜后神经丛,胰尾癌易侵犯脾门和脾血管。转移途径以淋巴转移最常见。血行转移主要经肝门静脉转移,肝转移发生率最高,并可形成肝门静脉内癌栓。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12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超声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作如下分析。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6~72岁,患者上腹部不适、疼痛、消瘦、食欲减退。 2 超声表现 2.1灰阶超声 2.1.1胰腺内肿物:是胰腺癌的直接征象,<2cm的肿瘤多为均匀低回声,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后方回声衰减不明显。肿瘤增大后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或呈高回声,部分可有钙化、液化、浸润状生长境界不清,后方回声衰减。 2.1.2胰腺大小、形态:肿瘤较大时胰腺多局限性肿大,轮廓不清,与周围器官境界消失,全胰癌者胰腺弥漫性增大。<2cm的肿瘤胰腺增大不明显。 2.1.3胰管扩张:胰管受肿瘤压迫和侵犯呈不同程度的均匀扩张,内壁平滑。有的胰头癌如主、副胰管相通且副胰管通畅,胰管可不扩张。 2.1.4胆管扩张:癌和转移的淋巴结浸润或压迫胆总管引起胆道梗阻扩张。可见扩张的胆总管中断于胰腺肿物内。 2.1.5胰周血管、器官的压迫和侵犯:肿瘤附近的血管被推移、挤压、变形,或管腔内实性回声,或被肿瘤包绕。常被侵犯的器官有十二指肠、胃、脾、胆囊等,器官表面的正常浆膜界面消失。 2.1.6淋巴结转移:胰周淋巴结肿大,内部低回声。 检查注意事项:①<2cm的肿瘤普通超声显示困难,胰腺大小无明显变化,胰管可无明显扩张,必要时行超声内镜检查;②脾动脉走行与胰管非常接近,易误认为扩张的胰管,应沿扩张胰管向头侧追踪管道走行以减少误诊,对于确认的扩张胰管,可追踪胰管的梗阻部位;③横切扫查时胰周围肿瘤易误为胰内肿物,必须结合多个切面鉴别;④副胰管与主胰管相通,或肿瘤位于胰腺钩突部时胰管内径可正常;⑤全胰癌可仅表现为胰腺内回声不均,边界不整,无明显局灶性肿块。 2.2彩色多普勒超声直径4cm以内的胰腺癌内部很少能测到血流信号,肿瘤

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

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9-06-28T14:38:33.600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5期作者:陈文东[导读] 超声检查诊断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效果较好,可获得准确有效的诊断结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广东梅州 514000 【摘要】目的:探究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42例,分别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分别进行诊断,考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结果。结果:超声造影的良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符合率(84.00%)高于常规超声诊断(60.00%),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符合率(82.35%)也高于常规超声诊断(47.06%)。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效果较好,可获得准确有效的诊断结果。【关键词】胰腺囊性病变;囊实性病变;超声检查;诊断作用研究 Ultrasonographic and diagnostic effects of pancreatic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Chen Wendong Yuedong Hospital,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Meizhou, Guangdong 51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ultrasonographic and diagnostic effects of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in the pancreas. Methods:Forty-two patients with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of the pancrea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diagnosed by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and 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respectively. The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pancreatic cysts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diagnosis of cystic lesions. Results: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of benign pancreatic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84.00%)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60.00%), and the diagnostic coincidence rate (82.35%) of malignant pancreatic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was also higher. Conventional ultrasound diagnosis (47.06%). 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is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ystic and cystic lesions, and accurate and effective diagnosis results can be obtained. [Keywords] pancreatic cystic lesions; solid cystic lesions; ultrasonography; diagnostic study 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是常见的胰腺的占位性疾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对后续的治疗具有重大影响,临床的诊断方式主要有CT诊断和超声诊断,CT诊断的准确率较低,还有辐射等危害,已经较少应用于临床,超声诊断没有这些问题,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超声诊断还可分为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为探究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超声检查及诊断作用研究,本文总结42例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临床研究作如下报告[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0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患者42例进行研究,均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其中男性25例,女性17例,男女比例25:17;年龄21-77岁,平均年龄为(5.67±5.09)岁,42例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患者中良性病变25例,恶性病变17例。 1.2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的诊断标准者;2.经病理诊断确诊者;3.不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可积极配合调查者;4.家属签署入组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身体虚弱,生命体征不稳定者;2.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3.合并心血管疾病者;4.不具备超声诊断适应症或对造影剂过敏者[2]。 1.3 方法 1.3.1检查方法:42例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患者均采用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分别进行诊断,诊断前均先禁食8h,常规超声的诊断方法:指导患者体位保持仰卧位,暴露出腹部待检部位,采用飞利浦公司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超声探头为 2.0-5.0MHz,设置为二维超声模式,取纵切和横切部位进行胰腺的探查,重点观察胰腺部位的大小、形态、血流情况、内部回声等信息,记录胰腺部位的病变。超声造影的诊断方法:在常规超声充分观察显示病灶的基础上,选取能够同时显示正常胰腺实质和胰腺病灶的最佳切面,切换超声仪至造影模式,设置相应仪器深度、增益和机械指数参数,然后将声诺维微泡悬液造影剂(生产厂家: BraccoImagingB.V.,生产批号:BH20080059)经左前臂浅静脉团注入2.0mL,随后快速注入生理盐水5.0mL,开启超声仪内置计时器,观察胰腺病灶动态增强全过程和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周围重要血管,时间大概2-3min,保存超声影像。 1.3.2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观察两种诊断方式的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结果[3]。 1.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 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诊断方式的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结果:常规超声诊断的良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24例,其中良性符合率为60.00%(15/25),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18例,其中恶性符合率为47.06%(8/17);超声造影诊断的良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24例,其中良性符合率为84.00%(21/25),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有18例,其中恶性符合率为82.35%(14/17),超声造影的良、恶性胰腺囊性及囊实性病变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

10月11日2014超声内镜在胰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金震东)

超声内镜在胰腺肿瘤治疗中的进展 金震东 胰腺癌是一种病情凶险、治愈率低、预后极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因胰腺的特殊解剖学位置、生理特点及生物学行为,使胰腺癌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愈后差,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到5.0% 。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微创性介入治疗已成为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应用于临床已有30多年[1],早期EUS仅作为一种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随着凸面线阵型内镜超声的诞生,以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为基此的诊断和治疗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近年来EUS 在胰腺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超声内镜在胰腺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进展作一评述。 1. EUS引导下细针注射 EUS引导下细针注射(EUS guided fine needle injection ,EUS-FNI)是在细针穿刺活检(fine-needle aspiration, FN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EUS-FNI是将药物或免疫制剂通过穿刺针对病灶进行局部注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介入治疗技术,特别是在胰腺肿瘤治疗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目前报道的注射药物主要是病毒载体、化疗药物和免疫细胞。 美国Anderson癌症中心首次应用ONYX-015病毒载体对胰腺癌进行Ⅰ、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发现接受治疗的21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有2例部分缓解,6例病情稳定,11例病情进展。虽然多数患者出现了胰酶升高,但并未出现胰腺炎,患者能较好的耐受该治疗方法[2]。有研究者报道了1例在EUS引导下行瘤内注射TNFerade联合5-FU静脉化疗治疗胰腺癌,结果发现患者能很好的耐受,没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后6周患者胰腺肿块明显缩小,治疗后3月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是良性胰腺组织,伴明显纤维化,8个淋巴结均阴性[3]。对胰腺癌患者行TNFerade 的临床试验,Ⅰ、Ⅱ期结果显示该方法安全可行,并能增加放疗的敏感性,但Ⅲ期临床试验因中期分析结果未发现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而被迫终[4]。基因重组人5型腺病(H101)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人类5型腺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四、胆道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69.胆系解剖和生理特点有哪些? 胆囊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为梨形中空器官。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分,长约7-9cm,宽-3.5cm,容量30-60ml。胆囊底部微露于肝脏下缘,其体表投影相当于右上腹直肌外缘和右肋弓缘的交界处或右侧第9肋软骨处。胆囊体是胆囊底向左后上方逐渐缩窄的部分,在近肝门右侧与胆囊颈相接。胆囊颈膨出的后壁形成一个漏斗状的囊,称为哈德门囊(Hartmanrh’s pouch),其远端较细,内有螺旋瓣,与胆囊管相接。 胆囊结石常嵌顿在胆囊颈部,超声探测时须注意。胆囊管长约2-3cm,内径-0.3cm,常以接近平行的锐角从右侧汇入胆总管。 胆囊按机体需要起着贮存、浓缩和调节胆汁排放作用。胆总管下端的奥狄括约肌在空腹时处于收缩状态,能承受一定压力,因而肝胆管内胆汁转流入胆囊,胆囊壁能吸收大部分水份及盐类。胆汁浓缩后贮存于胆囊内。进食后,由于神经反射及内分泌作用,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胆囊内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内。 肝内胆管由肝内毛细胆管汇合成小叶间胆管,再汇合成段肝管(三级分支)、叶肝管(二级分支),在近肝门处汇总成左、右肝管(一级分支)。左、右肝管在肝门处汇合成肝总管,长约3-4cm。肝总管背侧有右肝动脉横行通过,有肝动脉在门脉和肝总管之间穿行,是肝总管定位标志之一。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胆总管长约6-9cm,内径-0.6cm,管壁厚-0.3cm。胆总管依行程分为十二指肠上段、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和十二指肠壁内段等四部分。除十二指肠上段外,其余各段易被十二指肠和横结肠遮挡。通常胆总管和胰管汇合后略膨大,形成Vater壶腹,最后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十二指肠乳头,此处有奥狄括约肌。 170.胆道超声探查前的准备及探测方法如何? (1)探查前准备: ①检查前禁食8小时以上,以保证胆囊、胆管内胆汁充盈,并减少胃肠内容物和气体的于扰。 ②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汁的药物。 ③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X线胃肠造影的钡剂是超声波的强反射和吸收剂。胆囊胆管附近胃肠道内残存钡剂会影响超声检查。胆道X线造影剂虽不像钡剂那样构成直接影响,但对胆道正常生理状态有影响,因此超声检查应在X线胃肠造影3天后、胆系造影2天后进行。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为缩短病人等待时间,经常在钡餐次日进行超声检查,胆道、胰腺也能清晰显示。 ④横结肠内容物和气体较多,干扰胆囊、胆管的成像和观察,可灌肠排便后检查。 (2)探查方法: ①体位:患者通常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

超声检查操作手法

1 .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 .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 —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 .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 —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 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 m 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 .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七.脾脏长度 1 .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 .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第二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正常值:小于8cm 。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 3.5cm 。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 二.胆管测量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1/3 ;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

胰腺囊性病变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胰腺囊性病变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许多胰腺疾病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囊性肿块,细致的形态学分析对疾病的鉴别很重要。下面探讨这一专题。 胰腺囊性病变的分类(按病因) 一、先天性囊性肿物 1、单发真性囊肿 2、多发真性囊肿(成人型多囊肾疾病、Von-Hippel-Lindau 病、囊性纤维化) 二、炎性囊性肿物 1、假囊肿 2、脓肿 3、包虫病 三、肿瘤性囊性病变 1、良性肿瘤: 浆液性囊腺瘤 囊性畸胎瘤 淋巴管瘤 2、恶性或潜在恶性的肿瘤 胰腺癌 粘液性囊腺肿瘤 导管内乳头状粘液瘤 胰岛细胞肿瘤

实性假乳头状瘤 淋巴瘤 转移瘤 肉瘤 四、类似胰腺囊肿的其他病变 环状胰腺 胆总管囊肿 肠重复畸形 十二指肠憩室 动脉瘤 肠系膜、腹膜后等胰周器官的囊性病变 形态学分型 1、单囊型 2、多微囊型 3、多巨囊型 4、囊实型 影像分析要点 1、囊性部分:囊腔数目;囊腔大小;囊液信号密度 2、实性部分:囊壁、间隔、壁结节等的厚度、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有无钙化及钙化的形态及部位 3、注意病变与胰腺的关系,还应注意病变与邻近器官的关

系 4、临床相关资料 胰腺真性囊肿(单发囊肿型) 极其罕见,多见于新生儿,真性囊肿通常无囊壁显示。 胰腺真性囊肿(多发囊肿型) 较单发者常见;多合并Von Hippel–Lindau病、多囊肾病。胰腺囊肿为多发,各个囊肿的表现同单发型。 常合并肾、肝、脾等器官的囊肿。 囊性纤维化(Cystic fibrosis ) 本病为幼儿及青少年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外分泌腺的功能紊乱、粘液腺增生,分泌液粘稠、汗液氯化钠含量增高、慢性肺部疾病、胰腺外泌功能不全为特征。正常胰腺组织被脂肪组织所取代,在此背景下出现液性囊肿。 胰腺假囊肿 通常表现为单房囊肿,囊壁较厚,无明显的壁结节。 假囊肿由胰腺炎或胰腺外伤引起,可有胰腺炎的其他表现。一个光滑的厚壁囊性肿块通常是假囊肿的特征。 胰腺炎病史、囊肿穿刺液淀粉酶升高、胰腺炎的其他影像表现(胰管串珠样扩张、胰腺钙化等)都提示假囊肿的诊断。假囊肿有时与另一常见的、可表现为囊性病变的疾病(胰腺癌)之间的鉴别具有挑战性。

胰腺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五、胰腺系统疾病超声诊断 186.胰腺的解剖及毗邻关系如何? 胰腺为腹膜后器官,长12—15cm,宽3—4cm,厚I —2.5cm ,横跨1 —2腰椎间,分头、颈、体、尾四部分。胰头比胰尾偏低,胰腺长轴自右下向左上倾斜,约20o-40o角,胰腺形态一般有蝌蚪形、哑铃形、 蜡肠形。胰头位于十二指肠曲内,后方邻下腔静脉、胃十二指肠动脉,后外侧沟走行胆总管。肝脏位于其前方及右侧,胆囊位于其右前方。胰颈部最狭窄,长约 2.0cm,其前方为胃,后方为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 脉汇合处。胰体前方为胃,后方为脾静脉。胰体向左延伸为胰尾,其前方为胃,左侧为脾,后方为脾静脉。 胰腺内有主、副胰管,二者之间有交通。主胰管起自胰尾,由胰尾部逐渐向胰头汇合变粗,在胰头左侧缘与胆总管汇合,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部分也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副胰管较主胰管短而细,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上方约2cm处。胰腺由十二指肠上、下动脉及脾动脉的分支供血。神经支配为腹腔神经丛分支。胰腺淋巴管丰富,引流路径多,故病变易经淋巴转移。 胰腺体表投影:上缘相当于脐上10cm,下缘相当于脐上5cm。 187.胰腺探查前有何准备及探查方法如何?正常胰腺的超声图像特征及正常值多少? 探查前准备:禁食8-12小时。前一天清淡饮食。肠胀气及便秘患者睡前服缓泻剂, 晨起排便后检查。显示仍不满意者,可饮水500- 800ml,使胃充盈做透声窗,胰腺可清晰显示。钡餐影响胰腺显示,消化道钡餐和胃镜检查当日勿行超声检查。 探查方法:患者一般采用仰卧位。显示欠清晰时可采用半坐位或坐位。探头置于上腹部正中 1 - 2 腰椎水平作各切面扫查,可显示胰腺。胰腺后方的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脊柱位置固定,可作为寻找胰腺的标志。如饮水后探查,病人可采取右侧卧位,经充盈胃腔可清晰显示胰腺。 正常声像图:横切显示胰腺呈长条形,边界清晰、光滑。胰头稍膨大,前端向左后突出,为钩突。胰头向左前方变窄,为胰颈。再向左前延伸,跨过1-2 腰椎,在腹主动脉前方的为胰体。继续向左延伸至脾门,胰腺逐渐变细部分为胰尾。胰腺内呈均匀点状稍强回声,中央可见细长管状结构.内为无回声区, 为主胰管结构。胰腺依次向后可见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腹主动脉。脊柱横断面。纵切面:于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与肝左叶夹角处可探及胰头横断面,呈椭圆形。于腹主动脉长轴切面与肝左叶夹角处可显示胰体横断面,多为三角形。胰腺横断面边界清晰,内回声均匀。 胰腺测量及正常值: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多在显示胰腺长轴切面时作垂直测量,为其厚度。一般于下腔静脉前方测量胰头,正常值v 2.5cm;腹主动脉前方测胰体,正常值v 2.0cm ;脊柱左侧缘测胰尾,正常 值v 2.0cm。 188.胰腺炎的超声图像特征有哪些? 胰腺炎症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胰腺炎又有水肿型和坏死型。水肿型急性胰腺炎主要病理表现为胰腺间质充血、水肿,病变较轻,较常见。坏死型急性胰腺炎病理表现为大量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坏死,伴周围大量血性渗出液,死亡率高,较少见。慢性胰腺炎主要病理改变为纤维增生。急性胰腺炎病人多具有胆囊炎和胆结石病史。声像图表现为: (l )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可失去正常形态,轮廓不清。 (2)内回声减低,呈弥漫分布的弱点状,间有强弱不均、型态不整、边界不清的片状回声。严重水肿时呈透声暗区,似囊肿声像图。 (3)多伴胰腺区胃肠气体增多,以胰头区更甚,使探查更为困难。 慢性胰腺炎声像图特征为: (1)胰腺轻度或局限性增大,表面凹凸不平,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周围若出现局限性液性暗区则不能除外假性囊肿。 (2)内回声增强、粗大啊、不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