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课题活动: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课题目标:找出影响国际关系的共性因素

活动纲要:国家间军事上的合作与冲突

国家间政治上的合作与冲突

一、国家间军事上的合作与冲突

1.国家间军事上的合作:北约与华约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也称“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简称“北约”。创建于1949年4月4日,是战后美国为了维护其在欧洲的地位,联合西方国家建立的军事政治组织(军事集团)。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实行集体“防御”,任何缔约国同他国发生战争时,必须给予援助,包括使用武力。华约解体后,北约谋求扩大其使命,如维持和平和通过对话促进区域稳定等。

华沙条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这标志着华沙条约组织的正式成立。《华沙条约》规定华沙条约组织的宗旨为:“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正式解散。

2.国家间军事上的冲突:利比亚战争

2011年3月19日,美军实施“奥德赛黎明”行动,位于地中海的导弹驱逐舰巴里号向利比亚发射战斧式巡航导弹。美军在这次行动共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经过一个多月的演变,自北京时间2011年3月20日0:45,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利比亚的利比亚战争。2011年8月22日反对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被颠覆。2011年10月20日中午领导人卡扎菲在苏尔特受重伤身亡。

二、国家间政治上的合作与冲突

1.国家间政治上的合作: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欧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欧盟的成立增强了欧洲的稳定,促进了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还大大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并对世界格局新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2.国家间政治上的冲突:南海黄岩岛对峙

面对中国大陆经济的“崛起”,借势美国全球军事战略重心向西太平洋的转移,及努力打造旨在封锁中国大陆海上的所谓“第一岛链”的行动,近来南海周边诸国动作频频,不断挑起南海领土争议,其实质是依靠背后美国势力,趁中国还未崛起之时,利用争议地区抢占与瓜分领土及其附属的石油、天然气等战略经济资源。可见,南海黄岩岛对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小规模对抗,更是一次政治对峙。现在,在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南沙群岛中,以越南侵占最多(29)、菲律宾动作最频繁,而中国大陆实际控制岛礁只有7个。2012年4月8日,菲律宾海军非法进入黄岩岛持枪抓捕我国渔民并扣押渔船,随即我方派出船舰前往该地区,自此与菲律宾方海军展开船舰海上对峙。到目前为止,中国、菲律宾及其他东南亚各国在领土问题上仍有较大争端,中国与东

南亚各国的政治对峙仍将继续。

总结:通过以上两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国家间军事上的合作对于一个国家个体来说主要是为了保证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增强本国军事实力,对于组成的军事集团来说主要是为了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定地位,威胁可能对自己发动战争的另一军事集团。而军事上的冲突目的是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如北约中除美国外的国家)及对垄断资源的掠夺。政治上的合作为了使合作各方拥有一个统一的经济、文化等发展环境,凝聚各国的政治力量,提高各国的政治地位。政治上的冲突也有提高本国政治地位的作用,更大的作用在于能够通过政治争端为本国索取切实的利益。

结论:影响国际关系的共性因素有以下几点:

1.本国的领土、经济等实际利益

2.对于他国资源和财富的渴求

3.意识形态上的不同(如美苏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对立)

4.期待本国经济、政治、军事等地位的提升

5.(还有一点上文没有举例说到,主要是军事方面)对于国家强大的追求与国

家领导人的个人愿望:实例:拿破仑称霸欧洲

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二战结束前,英美等主要国家制定的国际货币体系。20 世纪60 年代出现的“特里芬难题”暴露了他的缺点,以及它本身制度上的缺陷和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其崩溃。该体系是“二战”后,美国维护其世界霸权的工具,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它的崩溃仅仅是不再适应那个时代。尽管它走下了历史的舞台,但是它对当时各国经济的恢复、国家实力的提升以及战后的格局仍有巨大积极影响。今天,当我们再回头看它时,应该说它对那个时代的发展做了重大的贡献。 [关键词]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难题;美元;国际关系;影响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B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各国经济,稳定各国汇率、平衡国际收支。英美等44 个国家在1944 年7 月通过协商后,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制定了国际货币体系,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并于1945 年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储过短期贷款解决会员国国际收支暂时不平衡,又称IMF) 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为成员国经济恢复提供长期贷款,又称世界银行),体系从1944 年开始运行,到1973 年彻底崩溃,总共运行了30 年之久。该体系尽管是“二战”后,美国维护国际货币霸权的工具,但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战后的经济并且对它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它的内容就是“双挂钩” ,也就是说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认35 美元等于1 盎司黄金,所有成员国必须认同并维持它。当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时,美国必须官价进行兑换。同时各国货币与美元建立固定的汇率,上下浮动不得超过1%,如若超过,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否则他们不仅失掉了利用该组织恢复经济的机会,还有可能被开除。“布林顿森林货币体系所确定的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原则,使美元等同于黄金,成为黄金的代表或等价物,由于各国货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而只能通过美元间接与黄金挂钩,从而使得美元取得了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中心地位。在这一制度下,美元代替黄金成为各成员国支付国际收支逆差的主要手段和国际储备货币,有的国家甚至用美元代替黄金作为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因此这种国际货币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或者说是美元一黄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质是“以美国为核心建立的有组织的、特殊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是以当时的世界经济状况为依据,人为的建立起来的一个货币体质” 二、崩溃的原因它的规定就是,美元作为一个媒介,分别直接与黄金和各国货币挂钩。所以关键就在于美元。然而美元却从60 年代开始不断爆发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从20世纪50 年代就出现了崩溃的倾向,由于各种原因,美国的实力开始走下坡路,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所以美元过剩”的危机波及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1960 年爆发了第一次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进入了动荡阶段。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说课稿

说课稿 08政教二班XX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所要说课的内容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此课,我将分一下个六个方面进行说课。既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板书设计分析以及教学反思。 一、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同时,高一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比较叛逆,思想比较激进,急需正确的引导。同时,高一学生对国际政治知识了解较少,在实践上也接触较少,但有高一年级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减小了教学难度。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结构、地位和作用: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第八课第二框题的内容,第八课把同学的视野从各个主权国家转移到多姿多彩的国际社会,学习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就不得不提及影响国际社会的决定因素,也就是本框题所讲的国家利益。可以说,本框题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国际关系的关键,是人们正确观察和判断国际政治现象的一个重要依据,掌握这一理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此外,国家利益观是邓小平理论国家观的重要部分,明确这一点对于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捍卫我国的国家利益有积极作用。 2.教学目标: 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学生学习能够正确评述国家之间合作、竞争与冲突的实例,掌握国家利益的决定作用,同时能够运用本课知识说明我国在外交事务中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的行为。由此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认知目标——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认知能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命运,增强民族自信心。使学生热爱和平,树立维护本国利益与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培养世界眼光。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团结友好的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和高一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而提出的,学生平时对国际政治接触较少而且两个概念比较抽象,比较难以理解。】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单项选择题 1.1949年,西方成立的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的组织是(B)。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B.巴黎统筹委员会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华盛顿统筹委员会 2.以美元为支柱的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D)。 A.1960年战后的第一次美元危机B.1968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 C.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 3.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具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是的(A)。 A.乔治·凯南B.享利·基辛格C.斯坦利·霍夫曼D.莫顿·卡普兰 4.科索沃战争让欧盟得到的一个最重要的结论是(C)。 A.完全脱离北约B.和美国分享领导权C.建立独立防务D.维持现行体制 5.宣告"欧洲共同体"发展为"欧洲联盟"的条约是(C)。 A.《罗马条约》B.《布鲁塞尔条约》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 6.下列国际组织中,以协助成员国稳定汇率、平衡外汇收支为主要宗旨的是(C)。 A.世界贸易组织B.国际清算银行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世界银行 7.万隆会议通过内容广泛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D)。 A.五项原则B.八项主张C.九项声明D.十项原则8.提出"和平共处"、"和平共渡"、"和平竞赛"的"三和"路线的是(B)。 A.斯大林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9.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A)。 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 10.我国首次向海外派出维和民事警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的任务区是(B)。 A.塞拉里昂B.东帝汶C.中东D.埃及边界11.1989年非洲大陆最后一块殖民地获得独立的是(C)。 A.安哥拉B.津巴布韦C.纳米比亚D.莫桑比克12.1971年7月为打破中美关系僵局而秘密访华的美国人是(A)。 A.基辛格B.布热津斯基C.布什D.万斯 13.联合国的主要审议机构是(D)。 A.安全理事会B.国际法院C.秘书处D.联合国大会 14.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C)。 A.1958年B.1960年C.1971年D.1973年15."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从解决(A)问题而开始提出的。 A.台湾B.香港C.澳门D.香港及澳门 16.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1973 17.2001年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城市是(B)。 A.莫斯科B.上海C.东京D.墨西哥城 18.在东欧各国中率先走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是(C)。 A.匈牙利B.捷克斯洛伐克C.南斯拉夫D.波兰19.当代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A)。 A.资本主义主导下的全球化B.商业资本的全球化 C.借贷资本的全球化D.产业资本的全球化 20.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所推行的思想路线是(C)。 A.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B.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D.全面完善社会主义21.美国最早正式提出"人权外交"的是(C)。 A.杜鲁门政府B.尼克松政府C.卡特政府D.里根政府 22.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D)。 A.1989年B.1991年C.1993年D.1995年 23.下列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属于制度机制导向型的是(A)。 A.欧盟B.东盟C.亚太经合组织D.北美自由贸易区 24.绝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陷入严重困难,被称之为"失去的10年"是指(C)。 A.20世纪60年代B.20世纪90年代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70年代 多项选择题复习指导 1.南南合作的形式有(ABCE)。 A.建立各种区域性合作组织 B.积极开展货币金融与合作 C.进行技术合作 D.进一步加强政治与外交合作 E.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区域内部或区域之间加强贸易合作 2.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期间就台湾问题发表的观点包括(ABCDE)。 A.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B.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 C.不支持台湾独立 D.不支持"一中一台" E.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3.1947年5月开始实施的《日本国宪法》,对日本天皇的规定包括(ABD)。 A.天皇是日本国的象征 B.天皇地位以全体国民的意志为依据 C.天皇总揽统治权,神圣不可侵犯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极其变化 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国际关系的实质,说明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清中国所处的复杂的国际关系,感悟中国提高综合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确认清我国在国际关系中的立场、态度和政策,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教学难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过程: 展示中美关系图片 1.国家交往剪影 2.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国际关系的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一)小组合作探究 1.中美关系“敌对状态”的原因是什么? 2.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的动力是什么? 3.2011年1月19日,《中美联合宣言》发表以后有同学认为中美关系从此一帆风顺了,请你谈谈看法。 中美关系“敌对状态”成因分析 ?意识形态 ?朝鲜战争 ?与国民党的关系 ?台湾问题 ?与日本、韩国的关系 ?…… ? 结论一:国家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间冲突的根源。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交的成因分析 ?1969年中苏交恶 ?美国身陷对越战争泥潭 ?美苏争霸处于守势 ?妥善解决了台湾问题 结论二: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 1.多种因素影响国际关系 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 2.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 (1)什么是国家利益,其地位如何? (2)国家利益是如何决定国际关系的?

小组合作探究 2011年1月19日,《中美联合宣言》发表以后有同学认为中美关系从此一帆风顺了,请你谈谈看法。 国际关系史上经典名言赏析: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想一想 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国家力量强大的国家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3.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原因 这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2)内容 我国国家利益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利益,如国家的统一、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政治利益,如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的巩固;经济利益,(3)、如何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1)国家: ①坚定地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尊重他国合理的国家利益,并维护各 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②要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增强国家力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 (2)中学生: ①树立国家观念,增强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努力学习,学好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③履行维护国家安定、社会稳定的义务。 ④敢于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现象作斗争。

大众传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姓名:沈梦婷班级:12级新闻0班学号:20121045 大众传媒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摘要]新闻媒介不仅是信息交流沟通的工具,而且经常充当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和代言人。新闻媒介作为舆论工具,往往能够影响国家政策。在国际关系中,则影响国家的对外政策,进而影响国际关系。世界各国政府利用大众传媒向外部传递信息,展现自己的外交活动。既以此来塑造国家形象,又以求赢得战略主动,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大众传媒;国际关系;议程设置;舆论导向 大众传媒,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西方出现的一个概念。一般来说,大众传媒可以分为以报纸、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和电影、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介两大类。互联网的出现又使大众传媒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众传媒作为“第四种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大众传媒影响国际关系的方式 (一)通过媒介议程设置的功能 议程设置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这个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是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意见,以及他们对议论的先后顺序,新闻媒介提供给公众的是他们的议程。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题而改变对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首先采取行动。媒介议程与公众议程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相吻合,这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常接触大众传的人的个人议程和大众传媒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也就是说传媒的效果和作用在于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大众传媒只要对一些问题给予重视,集中报道,就能影响公众舆论。大众传媒注意的那些问题并按照大众传播媒介给问题确定重要性次序,给问题分配注意力。议程设置功能通过知觉模式、显著性模式和优先顺序模式发挥作用。 在国际关系中,大众传媒通过议程设置功能,使得某些国际事物的重要性显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资料

依篇也纯粹个人乱写,同老师UP噶也有D出入,唔好当真!!有咩唔岩就发去班群讨论,又或者+我Q348288332。 1、(多)1947年春天美国借口希腊、土耳其的威胁,需要对他们进行援助以填补真空,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同盟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多)大西洋联盟政策: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 3、(多)1971年7月,尼克松首次提出了“五大力量中心”论,即美国、苏联、西欧、日本和中国。 4、(单)1958年,法、意、荷、比、卢几联邦德国等西欧六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西欧经济开始起飞。 5、(单)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 6、(多)以美元为中心(即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7、1969年10月28日伯兰特正式提出“新东方政策”。 8、(单)戈尔乔夫写的《改革与新思维》一书的核心内容是:全人类的利益高于一切。 9、(单)华沙军事条理组织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同盟。 10、(单)在东欧国家中最早被“清除”出去的国家是南斯拉夫(1948年6月)。 11、(单)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2、(多)发起及讨论不结盟运动噶五条友:A多托、B纳赛尔、C尼赫鲁、D恩克鲁玛、E苏加诺。 13、(单)伊朗是政教合一制。 14、发展进口替代工业的战略(内向发展战略)是把发展本国制成品的生产放在优先地位。 15、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6、(多)冷战期间,东西方关系有哪几个特点: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德国问题是东西方关系的焦点,集团间的对峙是东西方斗争的重要形式,东西方关系有时紧张到了极点。 17、南北关系包括南北经济关系和南北政治关系两个范畴。在当前,经济发展问题是其核心问题。 18、(单)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核心是北方国家属于垄断和主导地位,控制与剥削南方国家。 29、(单)不结盟国家在其第一次首脑会议上,就进一步发展了亚非会议“经济合作”的原则。 20、(单)1964年,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联合宣言》,“77国集团”就此形成。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说课稿

《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 安徽省郎溪中学肖璐 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面,我将从说教学理念、说学情、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所以我的教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又超越课本,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说学情 学情,是指包括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内的各方面的总和,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学情:1. 已有知识和经验: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经济、政治知识,而经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又了解了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生对国际关系知之较少,对重要的政治理论的认识还只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没有相应的积累,因此理解起来较为吃力。2. 学习方法和技巧:通过近一年的高中政治课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政治学科性思维方法,如:“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从政府、党、公民”三个角度看问题等。所以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3.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经过近一年的高中生活,同学们的整体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同学间的关系已经非常融洽,但知识掌握水平和学习能力又有差距。所以学生学习需要合作,也具备了合作学习的条件。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 (一)知识目标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力量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国家利益、国家力量在国际关系中作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从乌克兰说起。学生试说自己对乌克兰事件的了解。思考为什么乌克兰会出现内乱。(二)进行新课 一、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3页材料,并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说明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之间的交往频繁而广泛,有政治、经济方面的,也有文化、军事方面的,决定它们之间关系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1、国际关系 (1)含义: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2)内容: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3)形式:国际关系的形式也是多样的,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其基本形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4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1)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国家之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个方面。在各种因素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由于国家具有阶级性,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国家利益首先体现了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 各国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95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讨论中美关系的状况是怎么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这些中心力量主要是指一些国家与国家集团,它们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并能够对世界经济事务进行主导或施加重大影响,这些中心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随着这些中心力量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关系互动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下,中心力量的经济实力对比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态系统。 2、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的背景下,为建立一个围绕美国经济和黄金运转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一种尝试。1944年,由美国发起与组织的联合国家与联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最后协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2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这种体系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利于美国对外扩张和掠夺,利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和维持。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美、苏、英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的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划分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其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雅尔塔体系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合理利益与诉求,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 4、发展中国家:狭义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后来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国家。广义上来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对立,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是后发国家,发展起步晚;历史上曾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属国,长期遭受殖民统治、压迫和剥削;总体发展水平落后;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强,但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市场广阔,自然资源丰富,无论在经济贸易上还是政治军事上,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5、世界政治格局: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主要指一些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这些政治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政治格局,随着这些政治力量的发展变化,世界政治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世界政治格局是一个动态系统。根据格局的内部结构和外在形态,世界政治格局可分为单极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四种形式。 6、休克疗法: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 萨克斯为解决玻利维亚的经济危机而提出的一套激进的经济转型方式,并广泛应用于东欧中亚一些国家,其基本内容为经济的自由化、私有化和稳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稳定化为必要条件。由于这种经济转型方式的应用具有较强的冲击力,在短期内可能使社会的经济生活产生巨大的震荡,甚至导致出现“休克”状态,因此,把它称为“休克疗法”。实践证明,“休克疗法”作为一种稳定经济,治理通货膨

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 余进 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与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丘吉尔说过,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相同的国际关系的主体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常常会在不同的场合呈现合作、竞争乃至于冲突的状态。究根及底,是因为国际关系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 20 多年的“不承认”政策。 1979 年 3 月,美国违反《中美建交公报》,通过干涉中国内政的《与台湾关系法》。 1989 年 6 月,美国对中国实行制裁,停止双方高级官员互访,暂停两国间一切军售和商业性武器出口。 1999 年 5 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 材料二: 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1978 年 12 月,中美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82 年,中美就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联合公报。 1997 年 10 月,江泽民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1 年 12 月,美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问:中国与美国在短短的三十年间,为什么会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呢?这里面有许多因素。 一、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历史的,地理的等各方面因素会影响国际关系。材料一中,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国长达 10 多年不承认社会主义中国,对中国进行制裁,干涉中国内政问题等等,这就是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和地理因素在其中起作用。从政治因素和历史因素来看,美国和中国分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从地理因素来看,中国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美国在远东的发展,所以说,政治,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国际关系。 二、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心得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心得本学期,我学习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课程,到今天课程结束了,但是我却有了很深刻的感触。 对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这门课本身,很容易上让我们去了解并熟悉的政治知识,这学期中,我们接触了很多跳出条条框框的对现实世界、政治、制度等的评述与考量。将一副真正场景展示给我们。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觉得自己在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上有了一个大概而全新的理解。以前看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之类的一些东西时,往往觉得是套话空话,很无聊,现在通过这门课,我倒是开始能在这些言语中读到一些弦外之音,让我自己也感觉很欣喜。而上课时,并不是仅仅讲制度,老师也讲了很多制度现状,说实话,真的有很多东西是以前没有接触过,或者说有些东西,以前并未能联系起来看,现在通过上这门课,打破了这种区隔化,使得我对世界政治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以前那种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状况。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世界格局》为我开启并引导了相关知识的理解,将来我一定会继续关注、学习和更新这方面的内容。在还没有学习这门课程之前,我就已经充满了很大的好奇心,因为从小跟着爸爸一起看实时政治,所以对政治这方面充满了极大的兴趣。我很有信心,能将这门课学好。 这门课程从社会学一样,都是由马惠平老师讲授给我们的老师,两节课的讲课形式都差不多,但是对于讲社会学老师更加温和,讲国际关系,老师更加严肃,这样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对这门学科有了更大的兴趣。在家里这门课的时候老师大都一样用PPT和图片给我们展示,老师能教实时新闻用用得恰当自如,不仅能给我们带来课本上的执行而且还能给我们讲述很多课外知识让我们有了新的收获和体验。并且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和了解,发现老师也是一个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她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提倡我们要有自己的想法去学习和对待政治上的问题。针对这门课程,我们拥有一个叫做国际关系的演讲,每个同学对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时事政治进行演讲,并且每个人准备一个视频来对自己的演讲加以补充。和社会学不同的是,国际关系,并没有社会学那么温和语气平缓,而是更加激愤。大家都基本上是脱稿演讲,每个人都有精彩的内容,听完以后你会有自己的想法,你会更加激动。有了激动的演讲,再加上令人振奋的视频,你会觉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划时代的重要事件,它的胜利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篇章,极大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深远的影响不仅仅只在于它所造成的战后世界格局,而更重要的是在于所留下的具有永恒意义的东西。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人类留很多宝贵的东西,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是和平与科学。这两者贯穿了战后国际关系的始终,直接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与变化。 (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以人类前所未有的巨大痛苦和灾难为代价的。正因为如此,所以全世界人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惜和平和热爱和平,和平的思想已深入世人之心。和平即意味着安全与发展。因此,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使和平的思想深入到世界人民心中并使之渗透到各国政治生活内部的时候,这不能不对战后整个国际关系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和平中的安全要素导致了战后各种政治军事联盟的产生,并进而导致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教训之一是:小国若不联合起来,结成牢固的联盟,就会被敌人迅速吃掉;对于结成联盟的敌人,只有以更大

的联盟与之对抗,才能将其消灭。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法西斯德国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一举扫平西欧,西欧各国没有联合起来抱成一团是主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以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最主要的原因是反法西斯的力量结成了全球性的反法西斯同盟,这样,反法西斯力量才能够以占绝对优势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战胜法西斯集团。因此,战后不久,为了维持和平和确保安全,西欧国家纷纷团结起来,于1948年3月17日成立了布鲁塞尔条约组织,1995年5月5日,该组织改为西欧联盟。布鲁塞尔条约组织及西欧联盟的建立(美国起了很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本来是西欧国家自己的事,完全是出于和平与安全的需要。但是,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的考虑,将西欧国家拉入其战略轨道,于1949年4月4日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5月5日又准许联邦德国加入。美国的这一举动,是其对苏联推行遏制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为了巩固东欧这一安全地带,确保其国家安全,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于1955年5月14日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于是,便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其次,和平中的发展要素促成了战后各种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形成。战后以来,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和增强本国的国力,很多位于同一地区、具有相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及共同利益的国家,都自觉地联合起来,组成了各具特色和程度不一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考试大纲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复习考试大纲 2009年12月 一、总体要求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是一门政治类基础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来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和国际关系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因此,这门课的考试也在于着重考察学生对于这些基本状况和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 要想顺利地通过这门课程的考试,首先要知道如何复习这门课程,其次是要知道如何解答各类试题。就复习这门课程来说,首先是要通读教材(刘廷忠主编《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高教出版社2008年5月印),其次是要突出重点,(可以参看以下材料相关的绍重点和难点问题),最后就是要有广泛的课外积累,因为书上、课件中教师的讲授并不能包含全部和最新的知识点。复习好本门课程后,还要知道如何解答各种题型,考试才能考得更好。学生必须认真复习相关材料,做好教材附带的思考题,完成相关作业。 二、试卷结构及各种题型的评分标准 1、试卷结构 本课程试卷的主要题型、题序、题量及计分如下: (1)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计10分) 这种题目一般有4个选项,要选出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采用排除法是回答这种问题最佳方法,将一些最不可能的选项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最符合题意的,或者有时根本不用这样排除,一眼就可以看出和选中,这要靠平时的积累。 (2)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题,计20分) 名词解释最重要的是切中要害,不要罗哩罗嗦。将这个名词最重要的部分答出来就行,不需要拖泥带水,唯恐落下什么。记住,回答名词解释简明扼要。 (3)简答题(每题8分,共5题,计40分) 简答题相对于名词解释肯定要回答得多一些,但相对于论述题又要少一些。最重要的是答对要点,1、2、3、4…地列举出来,没有必要展开。 (4)论述题(每题15分,共2题,计30分) 论述题是最复杂的一种题型,学生不仅要答对要点,而且要答全面,要每一个要点都展开详细的论述,将这个题的前因后果都交待清楚。做论述题最重要的是观点明确、段落清晰、条理分明,不要没有条理,叫人摸不清主次 三、每章的重点及难点问题 1、《共产党宣言》中的全球化观 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这样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又说:近代以来,每一个民族的生产都同“整个世界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的生产)发生实际联系,并且可能有力量来利用全球的这种全面生产”(《马恩全集》卷3,页42)。后来列宁也说:“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已经越来越国际化了。社会主义会把它完全国际化。”(《列宁全集》中文第1版,卷19,页239) 看来,当下全球化是“经济一体化”的说法不够完整,经典作家说的是全方位的,是“人类的整个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的全球化。

西工大16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在线作业

奥鹏17春西工大16秋《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7.5 分。) 1. 发展中国家之间为了求得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共同发展所采取的各种形式的互助和合作称为()。 A. 发展合作 B. 共同合作 C. 南北合作 D. 南南合作 正确答案: 2. 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状况称为()。 A. 危机 B. 通胀 C. 膨胀 D. 滞胀 正确答案: 3. “高度集中”、“高度集权”的体制模式称为()。 A. 斯大林模式 B. 社会主义模式 C. 政治体制模式 D. 经济体制模式 正确答案: 4.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发展国民经济的社会经济制度称()。 A. 计划经济 B. 社会经济 C. 公有制经济 D. 国民经济 正确答案: 5. 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与重组称为()。 A. 世界经济全球化 B. 世界经济区域化 C. 世界经济一体化 D. 世界经济多极化 正确答案: 6. 在一定时期内,由主要矛盾所决定并反映时代基本特征对未来发展具有全面性战略意义的问题是()。 A. 时代主题 B. 时代潮流

D. 时代特征 正确答案: 7. 政治制度是()的统一。 A. 权利与地位 B. 政权与军权 C. 金钱与威望 D. 国体与政体 正确答案: 8. 由两个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轮流执掌政权的制度称为()。 A. 一党制 B. 多党制 C. 两党制 D. 两党联合制 正确答案: 9. 以市场为基础实现资源配置,通过市场供求变化调节和运行的经济称为()。 A. 数量型扩大再生产 B. 效益型扩大再生产 C. 外向型扩大再生产 D. 粗放型扩大再生产 正确答案: 10. 战后时代主题转换的国际背景条件不包括()。 A. 两大阵营的分化 B. 第三世界的形成 C. 美苏争夺世界霸权 D. 两大阵营的形成 正确答案: 11. 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是()。 A. 发达国家的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 发达国家的和平 D. 发展中国家的和平 正确答案: 12. 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可分为()个阶段。 A. 2 B. 3 C. 4 D. 5 正确答案: 13. 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在新的基础上重建中国同外国的关系称为()。 A. 以新代旧 B. 另起炉灶 C. 以新换旧 D. 另作安排

论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序号:38 姓名:唐微学号:201190508139 论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指由于高新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运输和通讯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而直接推动了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人才等经济因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整个经济空前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逐步迈向一体化的过程和现象。“全球化”从提出的最初本意、从其核心内容来看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亦即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优化配置和重组,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融为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的进程和现象。所以,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一个统一的全球经济系统正在逐步形成。各国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交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各国对世界市场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争端和摩擦接连不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经济实力多么强大,都不能我行我素。各国,尤其是各大国,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国际关系时客观要求相互沟通。协调与合作正在成为大国关系的主旋律。 经济全球化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和市场经济在世界各国不断扩展而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①“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还说:“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②。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继续发展,且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一种新的国家经济体制,它反映了国际经济关系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也给当前国际关系带来全面深刻的影响。 1.促进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就与经济全球化这一因素密不可分。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冷战结束之后我国与美国关系麻烦不断,一度曾面临严重危机。但是,因为两国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我国拥有广大的市场和发展潜力,美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急需开拓国外市场,因而,中美间的经贸关系仍迅速发展。两国元首频繁互访,并设立首脑热线,及时就全球问题交换看法和意见。中美两国还在资源、能源、环保、

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摘要: 与政治、经济、军事相比,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更为隐性。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国际关系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同质文化是国际关系和谐之力;异质文化是国际关系冲突之源;文化安全是国际关系和谐之基;文化融合是国际关系和谐之本。关键词: 文化; 国际关系; 和谐 冷战后,国家利益的侧重点由生存利益转移到发展利益上来。与之相适应,在国家利益结构中,意识形态、军事安全地位有所下降,文化、经济在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文化成为影响冷战后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2003年底,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强调,“‘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一个伟大思想。和而不同,异而不斗;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用‘和而不同’的观点观察处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我们善待友邦,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化解矛盾。”① 要了解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就必须首先弄清文化的概念及其所具有的特征。学术界已有的文化概念可大体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是指作为社会群体的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历史积累而成的不断变化的复杂的有机系统,包括精神、行为、制度和物质的若干层面。狭义文化则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其核心是潜藏在人类群体的生活方式之下的观念系统。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使用的文化概念均指“狭义文化”。 在研究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的作用时,应注意文化的如下特征: 一是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文化的存在是以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区域来分布的,当今世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各不相同的文化,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异甚至冲突。“文化形态史学家亨廷顿曾将文化归纳为八大文明,即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日本文明、①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8624134.html,/news/china/20031211/1000047.shtml.

地大《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在线作业一15春满分答案

地大《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在线作业一 1. 欧洲联盟正式成立的时间是() A. 1991年 B. 1992年 C. 1993年 D. 1994年 正确答案: C 满分:4 分得分:4 2. 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时期() A. 1950——1973年 B. 1945—1950年 C. 1973—1982年 D. 1992年至今 正确答案: C 满分:4 分得分:4 3. 在日本,从1955年起()一直占据议会多数党地位,独掌政权,被称为“1955年体制” A. 共和党 B. 日本团结同盟 C. 自民党 D. 民主党 正确答案: C 满分:4 分得分:4 4. 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首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使()三个层次的决策机制得以形成 A. 高官-局长级-首脑会议 B. 文官-部长级-首脑会议 C. 高官-部长级-首脑会议 D. 高官-总理级-首脑会议 正确答案: C 满分:4 分得分:4 5. 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初,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A. 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独霸地位 B. 苏联经济实力继续衰弱 C. 西欧经济的崛起 D. 日本经济的崛起 正确答案: B 满分:4 分得分:4 6. 在东欧,()不属于1940年代中期以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 A. 南斯拉夫 B. 波兰 C. 匈牙利 D. 捷克斯洛伐克 正确答案: A 满分:4 分得分:4 7. 下面哪一个国家于1998年投资23亿美元实施一项跨世纪科技投资政策,并实施“全国学习网”计划。()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德国

全球性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讨论全球性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相互渗透、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这些问题或现象涉及到全球所有国家,而解决问题又非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所能及或能够取得成效。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和坚持“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关键词:全球性问题当代国际关系影响 当今国际关系的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全球性问题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贫富差距悬殊是全球性现象 富国愈富、穷国愈穷,富人愈富,穷人愈穷,这是当今世界的现实。世界银行《2002/2001年发展报告》中说,在新世纪初,贫困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在世界60亿人口中,有28亿人每天仅靠不足2美元来维持生计,其中12亿人每天靠不足1美元来生活。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最不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640美元下降到90年代初的510美元,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16.3:1扩大到51.7:1。北方富、南方穷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贫富差距悬殊也是发达国家的一个诱发社会不安定、潜在的社会问题。美国是发达国家中最大的国家,也是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26.1%的财富集中在10%的最富有者手中,而10%的最贫穷者只占有1.7%的财富。据报道,欧洲青年人的“攻击性”行为在增加,其主要原因是社会中下层的不断贫困化。 毒品泛滥危及全球 世界毒品形势严峻,并出现一些新的动向,其中最突出的是:全球黑社会组织与毒品集团正以不同形式联手,成为威胁全球的不安定因素;麻醉品渐呈多样化,各种“软毒品”成为毒品消费市场上的“新宠”。据估计,全球吸毒人数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长;而吸用人工合成毒品的人数增长最快。联合国禁毒署专家说,冰毒将逐步成为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滥用最广泛、蔓延最迅速、危害最严重的毒品品种。毒品的生产、加工、贩卖和消费已形成一个盘根错节的国际性网络。据联合国禁毒署统计,全世界每年非法洗钱的数额高达1万亿至3万亿美元;其中,每年有3000亿到5000亿美元的黑钱通过一些世界金融中心被合法化。毒品问题跨越国界,并非某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需要毒品输出国和消费国密切配合。随着国际社会在禁毒领域开展的各项活动的深入,人们开始意识到,只有各国政府协调一致的紧密合作才是彻底解决毒品问题的唯一途径。 民族分裂主义活动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民族纠纷骤增,民族冲突加剧。这是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一个重要根源,也是影响21世纪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的一个重大因素。民族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复杂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各国的内部团结和国际局势的稳定。在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时代,民族分离主义却同这一潮流背道而驰。当前民族分离主义的一个主要倾向是谋求独立。另一值得注意的动向是,当今世界的民族分离主义势力越来越多地利用国际形势于己有利的变化,力求扩大原有事态,谋求国际支持和干预,促使其要求国际化。 政治体制改革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种对资本主义进行检讨和反思的思潮。为寻求解决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第三条道路”随之应运而生。“第三条道路”是西方国家的一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尝试。但不走“第三条道路”,出路又在哪里呢?这是当前西方国家面临的最大难题。同时,在国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近一、二十年,第三世界许多国家在政治体制上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改革。有些国家恢复和改行多党制,有些国家在一党制的范围内进行某种改革,有些国家准备或实行新的体制。第三世界许多国家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动乱,甚至流血冲突。政治改革是大势所趋,但究竟如何进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