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词的常识

词的常识

词的常识
词的常识

词的常识

一、什么是词

词,是从律诗相承而发展起来的,但又有所区别。自隋唐时代的民歌,伴随着当时新兴的音乐(即燕乐)而产生的新诗体;到了宋代更加兴盛,进一步发展到具有特定格律形式的长短句,即词的形成。

词的创立和发展,使诗歌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词谱多达三千余种,在中华诗苑里增添了五彩缤纷的花朵。词,原本是一种配乐的可以歌唱的歌词,当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也有称“琴趣”、“歌曲”、“乐章”等,大约定名于北宋。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受近体诗影响很深,逐渐脱离了音乐而成为独立的诗体,又称“诗余”、“乐府”。词,从配乐方面来说,据声作词,是渊源于乐府的;从格律方面来说,多用律句,是渊源于近体诗的。

唐宋时代,诗人是依照乐谱的音律和节拍来写作的,故作词叫“依声”,或称“倚声”。凡是依照乐谱填字的,就称为填词;后来词逐渐脱离了音乐关系,成为文学体式,即“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的长短句诗了。

二、词体形式

按照不同划分标准,词分为多种形式,具体有下列:

(1)段数划分。词有一段、二段、三段、四段之分。一段叫单调,二段叫双调,三段叫三叠,四段叫四叠。

(2)字数区分。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现提供参考字数: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的为长调。

(3)术语区别。词有令、引、近、慢等名目。“令”是词牌的通称;“引”是词、曲之义;“近”与“引”相类,大多是中长调;“慢”是慢曲的简称,大多是长调。

词原本是配乐歌唱的。一曲终止或奏完一段叫一阕,所以一首词也叫一阕词。双调词的前段叫前阕、上阕或上半阕,后段叫后阕、下阕或下半阕。也可以称片,一片就是一遍。所以双调词的前段又叫上片,后段又叫下片;下片开头,叫作过片。单调词不分段,只有一片;双调词分二段,即分上下两片。

三、词的平仄

词的平仄格式,并不像律绝那样句式整齐、只归纳为几种式样,而是比较复杂、千变万化的。这是从词的总体上来说的,但从每种词、每一种体系来说,它又是严格固定的,不能违反它的格律要求。词因其句子长短不一,又可用拗句,故其平仄是由调子决定的:不同词调,有不同的字数、句式、平仄安排也不相同,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词的平仄,相对比近体诗的平仄还要严。其句法特点,分述如下:

一字句。平,如碧波<<十六字令·咏梅>>:“梅,雪地冰封放彩晖。”

二字句。

(1)平仄,如碧波<<如梦令·及时雨>>:“酬报,酬报,滋润大田禾俏。”

(2)平平,如包德珍<<满庭芳·潮儿>>:“琼州,风乍冷,涛声依旧,去梦悠悠。”三字句。

(1)平平仄,如碧波<<忆秦娥·雪梅>>:“寒流炼,群芳隐遁,独娇金灿。”

(2)平仄仄,如包德珍<<鹧鸪天·野游>>:“天上月,石边苔,芬芳自有用心裁。”

(3)仄平平,如包德珍<<莺啼序>>:“夜茫茫,寂寞芳魂,苍天分赴。”

另外,还有“仄仄平”式和拗句“仄平仄”式、“仄仄仄”式,不再举例。

四字句。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平平仄仄,如碧波<<减字木兰花·激战盐碱窝>>:“连年酣战,万马千军除碱患。”

(2)仄仄平平,如包德珍<<汉宫春·记梦>>:“一曲阳关,借吟舟驶向,北国萧乡。”

上两种句式“一、三”字可平可仄,但不可造成孤平。另外,还有拗句格“平仄平仄”和“仄平仄平”式,不再举例。

五字句。通常就是五言律句。

(1)平平仄仄平,如碧波<<长相思·董郎恋>>:“思悠悠,恋悠悠,相与知心待白头。天公劈界沟。”(最后一句)

(2)平平平仄仄,如碧波<<菩萨蛮·金山抒怀>>:“征途多履险,无惧千山暗。”(第一句)

(3)仄仄平平仄,如包德珍<<卜算子·画梅>>:“墨点小娇姿,未酌心先醉。”(后一句)

(4)仄仄仄平平,如包德珍<<霜叶飞·遣怀>>:“共万事消磨,恨只恨风舟雨棹,”五字句还有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此式多用干<<水调歌头>>首句。还有“平平仄平仄”,词中也有所用,但不常见。

六字句。基本上是在四字句的前面加上两个字,平起的加“仄仄”或“平仄”;仄起的加“平平”或“仄平”。

(1)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如苏轼<<水调歌头>>:(上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式多作“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即第五字多用平声。

(2)平平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如李好古<<清平乐>>“柁楼才转前湾,云山万点江南。”

(3)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第三字宜仄,第五字必平)。如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陆游<<谢池春>>:“曾是气吞残虏。”这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六言句。

(4)仄平平仄平仄或平平平仄平仄(第三字必平)。这是一种特殊拗句,常用于<<念奴娇>>上下片的结句。如苏轼<<赤壁怀古>>:“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还有“平平仄仄平仄”式,也较常见。

六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上二下四,或读成上四下二;也有的可作上三下三。如晁补之<<水龙吟>>:“高歌下、青天半。”也可以断成两个三字句,多作“仄仄仄,平平仄”

七字句。词的七字句,最常见的是近体诗的七言律句。有四种句式:

(1)仄仄平平仄仄平;(2)仄仄平平平仄仄;(3)平平仄仄平平仄;(4)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列句式中(1)的第一字,(2)(3)(4)的一、三字可平可仄。因与律诗相同,无须举例。

七字句的节奏,大都作上四下三,也有的可作上三下四。如秦观<<鹊桥仙>>:(下片)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与近体诗中七言句所不同的。

八字句。一般都是由两句复合而成的,其节奏有的是上三下五、或是上一下七,举词例句:“好都把轩窗临水开”、“向幼安宣子顶头行”,也有上二下六的句式,兹不举例。

九字句。其节奏有上三下六、上二下七、上六下三、上四下五等句法。举词例句如下:“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等。

十字句。罕见。

十一字句。其节奏有上六下五、上四下七两种句法。举词例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

四、词的押韵

词的押韵方式,并不象诗那样只归纳为几种样式,而是比较灵活多变,也比律诗宽得多。

律诗都是一韵到底,词则不然,有几种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平韵格。全词在韵脚通押平声韵,要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其它韵,与近体诗相同。如<<十六字令>>、<<南歌子>>、<<浪淘沙>>、<<鹧鸪天>>、<<水调歌头>>、<<一剪梅>>、<<沁园春>>、<<六州歌头>>等,都是一平韵押到底。

仄韵格。押仄韵也是一韵到底,同一韵部的上声和去声,可以通押,而入声一般是单独使用的。如<<如梦令>>、<<卜算子>>、<<忆秦娥>>、<<蝶恋花>>、<<青玉案>>、<<天香>>、<<满江红>>、<<念奴娇>>、<<莺啼序>>等,都是一仄韵押到底。

平仄韵转换格。不同韵部的平仄声,转换词调也常见,其韵脚灵活而富于变化,类似古体诗的转押韵。同韵部平仄声互押,虽然平仄声调不同,必须是属于同一韵部。换韵的位置是词调规定的,不同于古体诗换韵的任意性。如<<南乡子>>、<<菩萨蛮>>、<<清平乐>>、<<虞美人>>、<<减字木兰花>>等,都是不同韵部平仄声转换着相押韵。

平仄韵通叶格。是在同一韵部中平仄声字互相押韵,即同韵不同声。如<<西江月>>、<<醉翁操>>、<<渡江云>>、<<曲玉管>>、<<戚氏>>等,为同韵部中的平仄声互押。

平仄韵错叶格。该词调用多种韵,但以一韵为主,而中间杂以其它韵。如<<荷叶杯>>、<<诉衷情>>、<<相见欢>>、<<酒泉子>>、<<定风波>>、<<最高楼>>等,都是多韵错叶格。

五、词的对仗

有些词用对仗,也有些词不用对仗,原则上无固定要求。如逢偶句,或对或不对全凭作者安排;为了增强艺术特色,作词人习惯用对仗的也常有之,但在平仄、用字和位置上比律诗对仗宽得多,不算违律。有如下几种情况:

(1)平仄不限。近体诗对仗,必须平仄相对(即对立、相反),词则不拘泥,也可以平对平、以仄对仄。如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就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为对,以平对平,以仄对仄。

(2)同字不避。近体诗是不允许同字相对的,词则不拘泥,同字也可以相对。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上、下两联中的两个“有”字,就是同字相对。

(3)位置不定。在律诗中,中间两联全用对仗为正格;而词多为长短句,必须是相邻两句字数相同,才有可能配成对仗。词人们往往习惯于在上、下片开头两句用对仗。如碧波<<西江月·抗洪>>,上片开头两句:“天上蛟龙酣舞,人间沧海横流。”、下片开头两句:“江海涝洪肆虐,干群风雨同舟。”

在其它位置上用对仗的,如碧波<<沁园春·登阅江楼>>:“看狮山仰卧,葱葱郁郁;长江蟠绕,莽莽苍苍。”“看”是领字,也称为“一字逗”,下面四个四字句是“隔句对”;又:“紫燕翱翔,洋轮疾驶”等,都是在不同位置上对仗的。

六、词的格调

词有不同的格调,是指“本色词”以外的其他几种语体风格,但不是词律上的要求,作为词的一种形式特点,也略作介绍。

(1)楚辞格调。句中或句末多用“兮”和“些”字。

(2)民歌格调。此格语言自然、流畅、谐婉、通俗,内容多写情思。

(3)古文格调。此格平仄灵活,全用散句,模仿古文,语言简朴,多用虚字“之”、“乎”、“者”、“也”、“矣”、“耳”等。

(4)白话格调。与古文格调相反,多用白话即口语,读来明白易懂。这启发我们,当代人作词,也应该使用白话、口语。

(5)书信格调。如家常说话,痛快淋漓,宛转反复,一一如见,虽非正声,别具一格。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初中语文文学常识大全 一、重要作家作品 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6,《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

小学生诗歌文学常识大全

小学生诗歌文学常识大全 小学生诗歌文学常识大全 01、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 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 02、王维(701-761年),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字摩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 03、李白(701—762年),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与杜甫并称“李杜”。 后世人称其为“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 04、杜甫(712--770年),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 后世人称其为“诗圣”。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 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词句及文学常识积累

词句及文学常识积累 一、描写自然环境的词语 1、四季 春:春色满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大地回春、草长莺飞、春意盎然 夏:烈日炎炎、骄阳似火、狂风暴雨、大雨倾盆、赤日炎炎、暴风骤雨 秋:硕果累累、金桂飘香、秋高气爽、秋风习习、金秋十月、天高云淡 冬:冰天雪地、粉妆玉砌、大雪纷飞、银妆素裹、白雪皑皑、冰冻三尺 2、山水 山清水秀、千山万水、青山绿水、依山傍水、山高林密、山峦起伏、悬崖峭壁、崇山峻岭、 湖光山色、碧水蓝天、水平如镜、海天一色、汹涌澎湃、浩浩荡荡、波澜壮阔、惊涛骇浪、 水天相接 3、日、月、星 众星拱月、玉兔东升、月白风清、明月高悬、月光如水、月朗星稀、繁星满天、群星闪烁、 星光灿烂、日月同辉、皓月当空、 4、风、雨、雪 和风细雨、狂风暴雨、久旱逢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大雨滂沱、蒙蒙细雨、大雪纷飞、 风和日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鹅毛大雪、细雨如丝、毛毛细雨、大雨如注、斜风细雨、 风雪交加 5、花草树木 百花齐放、芳草凄凄、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百花凋零、万紫千红、鸟语花香、姹紫嫣红、 花红柳绿、百花争艳、繁花似锦、绿草如茵、郁郁葱葱、古树参天、万木争荣、花团锦簇 二、写色彩的词 五颜六色、色彩缤纷、万紫千红、五光十色、花红柳绿、浑黄一体、翠色欲流、一碧如洗、 绚丽多姿、灯红酒绿 三、带数字的词 一刀两断、一心一意、三心二意、三长两短、四通八达、五光十色、六亲不认、七上八下、 八面玲珑、九死一生、十拿九稳、十全十美、千奇百怪、千方百计、千回百转、千变万化、

千军万马、四分五裂、七零八落、五湖四海、五花八门 四、带方位词的 东倒西歪、南来北往、南辕北辙、南腔北调、声东击西、前赴后继、前倨后恭、前因后果、 前思后想、思前想后、上行下效、欺上瞒下、七上八下、左顾右盼、左思右想、左右逢源、 东张西望、南征北战 五、写英雄人物 奋不顾身、舍生取义、前赴后继、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斩钉截铁、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舍生忘死、大公无私、顶天立地、大义凛然、出生入死、虎胆熊心、铁血丹心、赤胆忠心、 忠心耿耿、光明磊落 六、含有贬义的 自私自利、口是心非、狼狈为奸、阴谋诡计、阳奉阴违、见利忘义、遗臭万年、恩将仇报、 卖国求荣、忘恩负义、幸灾乐祸、口是心非、一意孤行、唯利是图、崇洋媚外、刚愎自用 七、带反义词的 弄假成真、弄巧成拙、以弱胜强、恃强凌弱、喜新厌旧、化险为夷、大惊小怪、大材小用、 取长补短、长吁短叹、挑肥拣瘦、扬长避短、求同存异、舍近求远、大同小异、大呼小叫、 前倨后恭、无中生有、承前启后、弃旧图新、优胜劣汰 八、带近义词的 兴国安邦、翻山越岭、百依百顺、背井离乡、道听途说、丢盔弃甲、调兵遣将、甜言蜜语、 眼疾手快 九、成语 1、历史故事得来的成语 一鸣惊人、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胸有成竹、闻鸡起舞、鸡鸣狗盗、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毛遂自荐、呕心沥血、望梅止渴、四面楚歌、精忠报国、手不释卷2、寓言故事得来的成语 狐假虎威、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拔苗助长、叶公好龙、井底之蛙、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塞翁失马、愚公移山、画蛇添足、滥竽充数、南辕北辙、盲人摸象、黔驴技穷、自相矛盾、画龙点睛

诗歌的基本知识

诗歌的基本知识 1、诗歌的起源 诗是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 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 《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2、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 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 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诗歌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 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3诗歌的分类 (1)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 按音律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近体诗包 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分: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 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 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 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2)现代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 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 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 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 ①格律诗:是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 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中国古诗词文学常识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四大名着】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诗词名句】 〖《节妇吟》唐·张籍〗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戢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赠婢》唐·崔郊〗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离思》唐·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遣悲怀三首之二》唐·元稹〗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无题》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无题二首之二》唐·李商隐〗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为有》唐·李商隐〗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衿事早朝 〖《金铜仙人辞汉歌》唐·李贺〗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走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 已远声波小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清平调》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秋风词(三五七言诗)》唐·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诗词基础知识(讲稿)

————————————————————————————————作者:————————————————————————————————日期: ?

诗词基础知识 ——2012年12月8日在钟山诗词研究会的讲课 周勤璋 尊敬的各位诗友:大家好! 受你们的邀请,到这里来,感到很荣幸。受到你们如此热烈欢迎,我很感动。谢谢大家! 在这里能和广大老朋友见面,能同诗友们广泛交流,能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想向大家汇报一下学习诗词创作的体会。由于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讲错了敬请多多指正,以此作为抛砖引玉吧。 诗歌是人们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华诗词作为中国文学艺术的主流形式,对国人性情的陶冶和素质的培养,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随着中国诗学的发展和诗歌创作的繁荣,唐诗、宋词、元曲等光辉夺目的文学作品,以其博大精美、无与伦比的艺术成就,成为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诗词格律体现了中国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词、曲的形式是由歌唱的曲调决定的,近体格律诗则是在汉字、汉语声调的基

础上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作为中国诗歌的形式特征,诗词格律是前人创作实践和智慧的结晶。完美的形式和充实的内容相结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古典诗词的永恒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和格律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诗词格律是一种累积起来比较稳固的形式。这种形式,已经与中华民族的思维特征、审美特征融为一体。这种形式对于诗人的帮助,犹如翅膀之于飞鸟;但是这种形式对内容也起着限制、约束的作用。诗词格律既不是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的纯粹形式,也不是诗词创作必须砸碎的枷锁和镣铐。不可否认,过去长期存在着否定格律的倾向。诗词格律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非常陌生了。 为什么要了解了诗词格律呢?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前人那些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的诗词佳作;同时,熟练掌握了诗词格律,可以运用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崭新诗篇。 为了适应广大诗词爱好者欣赏和创作的需要,由南京市社科联组织,我们曾编写一本小册子。简明扼要地介绍了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列举了100个常用词谱,附录了《平水韵》、《中华新韵韵目》和《词林正韵韵部》等资料,通俗易懂,力求实用。有的诗友有此小册,大家可看看。

诗词基本知识学习

诗词基本知识学习 古体诗(古风、往体、歌行体),一是唐以前的诗作及唐以后仿古的诗作,一是特指不讲究格律的诗歌。近体诗出现之后,为加以区别,才有古体诗的名称。一般来说,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也叫古风。古体诗用韵比较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又可平仄互押,还可以转韵、通韵;有平仄但不很讲究,不讲声病;不求严格的对偶,可骈可散;对仗不固定、不工整,字数可以五言、七言、四言、三言、杂言等,以五言最常见。总之,古体诗不像近体诗有极严的格律,只有双句押韵的形式。文人们在使用古体写诗时,在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不追求格律化,甚至故意用拗句、犯孤平,句尾多用三平式、三仄式或仄平仄、平仄平等。 打油诗,唐代有个叫打油的人。他的诗歌,语言通俗、不讲平仄对仗,只押韵脚: 百万贼兵困, 也无援救也无粮, 有朝一日城门破 又哭爹爹又哭娘!” 近体诗,起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的遵守格律的诗体。近体诗按双音节来排韵律的: 露涤音,风吹故叶齐。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因为现代汉语语音与古代汉语有显著差异,所以在用现代汉语语言写近体诗的时候必须标明是“(新声)”或“(新韵)”,鉴赏者就按现代汉语语音来赏析了 近体诗格律 韵脚 韵脚:脚,就是诗句的最后一个字;韵,就是这个字的韵母。 押韵:诗、词和曲一般要押韵,也就是说韵脚上的字的韵母必须相同或相邻。 如,薛涛的《蝉》 露涤音,风吹故叶齐。 声声似相接,各在一枝栖。 韵脚字“齐”“栖”的韵母都是i,这就叫押韵。 押韵得形式 1.句句押韵,诗歌每句的句脚都押韵;如《马帮》(新声): 山间铃响马帮来, 茶叶盐巴集上排。 交换兽皮细选筛, 回归满驮市新开。 句脚“来”、“排”、“筛”、“开”的韵母都是“ai”。 2.隔句押韵,不是句句押韵,如果是四句诗歌1、3句脚不押韵,2、4句脚押韵;如果是八句诗歌1、3、5、7句脚不押韵,2、4、6、8句脚押韵。

古典诗词常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 在唐代中期,由诗派生出新的体裁,这种体裁到了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由于词是由诗派生出来的,所以词又被称为“诗余”;另外,由于词的句子字数长短不一,古人也称为“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那么它跟词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今朝雨雪霏霏,社燕秋鸿(忒)疾苦。(不是)浊醪有味,(怎)消磨(这)日月东西。”其中括号内的字就叫衬字。 上面简略地介绍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如果文友想深入研究的话,可以参考阅读范文澜先生的《中国文学通史》。 综上所述,诗和词按照格律和声韵,可以作如下分类: 古典诗歌:

常考常用的语文文学常识,完整版

常考常用的语文文学常识,完整版 中考语文常识 语文常识(一)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位女词人是:李清照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22. 三代:夏商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商汤周公 25. 三山:蓬莱方丈瀛洲 26. 三教:儒释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司徒司空//西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清明,太师太傅太保 28.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竹梅 32. 三辅: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榜眼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中医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仪礼礼记

语文知识诗词基础知识讲座

诗词基础知识讲座 第一章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一节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词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什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拼成gōng,其中g是声母,o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南歌子 [宋]张泌 柳色遮楼暗,桐花落砌香(xiāng)。画堂开处晚风凉(liáng),高卷水晶帘额衬斜阳(yáng)。 这里“香”、“凉”、“阳”押韵,因为它们的韵母都是ang。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例如:“麻(má)”、“家(jiā)”、“瓜(guā)”的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 但是,为什么当我们读古人的诗词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的韵并不十分和谐,甚至很不谐和呢?这是因为时代不同的缘故。语言发展了,语音起了变化,我们拿现化的语音去读它们,自然不能完全适合了。例如: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 这里的“斜“字在唐代读作sia(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词。 古人押韵是依照韵书的。古人所谓“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还是基本上一致的,依照韵书押韵,也是比较合理的。宋代以后,语音变化较大,诗人们仍旧依照韵书来押韵,那就较为不合理了。今天我们如果倚声填词作诗,自然不一定要依照韵书来押韵。不过,当我们读古人的诗词时,却还是应该知道古人的诗韵。 第二节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么形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他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中国古代诗歌常识

中古国代诗歌常识 一、古诗从体裁上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1、古体诗一般也称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从字数看,基本上有一句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四种,如“诗经”“楚辞”“汉魏南北朝乐府民歌”等等;作者往往在隋唐之前,题目中一般有“歌、行、引、吟、曲、辞、弄、乐府”等标志性字眼(尤其隋唐时期的古体诗);每首诗的句数不限,可长可短,且不讲究押韵;如五言古诗有陶渊明《归园田居》,七言古诗有白居易《琵琶行》,杂言古诗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汉文人五言诗→魏晋南北朝民歌和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诗),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并称为“乐府双璧”。 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尤其唐代)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兵车行》,高适的《燕歌行》等。 新乐府: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已与原声韵不同,故称新乐府,到中唐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确定了新乐府的名称——“新乐府运动”由白居易、元稹倡导,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作虽称为乐府,但不拘于声律,并以新题写时事,故称新乐府。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多以五言、七言、杂言呈现,反映了很多现实问题,如白居易的《长恨歌》。 2、近体诗是指隋唐及其之后出现的比较讲究音韵格律的诗歌,又称“今体诗”“格律诗”,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分,考试问到体裁,可具体回答为:五言(七言)绝句或五言(七言)律诗。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律诗的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每联的上一句叫出句,下一句叫对句。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诗歌有严格的音韵格律要求,即绝句二四句押韵,律诗二四六八句押韵。 3、宋元明清时除了延续一部分前代的律诗和绝句外,更大量出现了词、曲及戏曲唱词,它们都属于近体格律诗。 ①词: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因句式长短不齐而叫做长短句、诗余;也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琴趣等。每首词都有一个乐调名,叫做“词牌”(即词谱);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念奴娇”是词牌,“赤壁怀古”是根据内容所起的题目。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一首词,有的只有一段,称为单调,如通常的小令;有的分两段,称双调,前段称上阕或上片,后段称下阕或下片;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②曲:又称为词余、乐府,代表是元杂剧和散曲合称的元曲。散曲是诗歌样式,分为小令和套数。小令的体制相当于宋词的小令,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由多支曲子组成。 二、古诗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其下又分为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等。 三、中国古代诗词最主要的派系 1、山水田园诗派:以描写恬静悠然的自然风光为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或流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或表现隐逸避世的消极思想。其代表作家有晋末宋初的陶渊明、谢灵运和唐代的王维、孟浩然等。 2、边塞诗派:以边塞生活、战争为题材。代表作家有唐代高适、岑参,还有王昌龄、王之

字词、文学常识与重点词句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专题复习知识点之字词篇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沁(qìn)园春百舸(gě)争流怅寥廓(liáo)(kuò) 峥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 吝啬(lìn)(sè)嬉(xī)游澄(chéng)清 召(zhào)唤不驯(xùn)明澈(chè) 灰烬(jìn)不屈不挠(náo)摇曳(yè) 睫(jié)毛瞳(tóng)孔给(jǐ)予 迂(yū)回惆怅(chóu)(chàng)眺(tiào)望 撩(liāo)起喧(xuān)响坐标轴(zhóu) 迷惘(wǎng)炫(xuàn)耀晨曦(xī) 沉湎(miǎn)抹煞(shā)面面相觑(qù) 溺(nì)爱槁暴(pù)木直中(zhòng)绳 粘(zhān)贴怪癖(pǐ)摭(zhí)拾 祈祷(qí)(dǎo)磕(kē)绊(bàn)颤(chàn)抖 冰雹(báo)夭(yāo)折碾(niǎn)成 引吭(háng)试啼自艾(yì)自怜干瘪(biě) 藐(miǎo)视刻薄(bó)啮噬(niè)(shì) 吮(shǔn)吸恪(kè)守钦(qīn)佩 犄(jī)角擂(léi)鼓纤(xiān)巧 瞠(chēng)目结舌商榷(què)忐忑(tǎn)(tè) 雏(chú)形斟酌(zhēn)(zhuó)甄(zhēn)别 思忖(cǔn)妥帖(tiē)跋涉(bá shè) 斑斓(lán)狭隘(ài)慰藉(jiè) 麻痹(bì)戕害(qiāng)恢(huī)宏 参省(xǐng)骐骥(qí jì)须臾(yú) 跬(kuǐ)步舟楫(jí)锲(qiè)而不舍 契(qì)约强弩(nǔ)君子生(xìng)非异也 镂(lòu)句读(dòu)官盛则近谀(yú) 郯子(tán)老聃(dān)以贻(yí)之 苌弘(cháng hóng)炽(chì)热疑窦(dòu) 谄(chǎn)媚焚膏继晷(guǐ)熟稔(rěn) 心无旁骛(wù)城垣(yuán)载(zài)饥载渴 喧嚣(xiāo)寰(huán)宇肴馔(yáo)(zhuàn) 神裔(yì)饿殍(piǎo)艾蒿(hāo) 宅邸(dǐ)绮窗(qǐ)魂牵梦萦(yíng) 酒阑灯灺(lán)(xiè)搭讪(shàn)悠邈(miǎo) 一饮一啜(chuò)田塍(chéng)濡染(rú) 烙印(lào)匝数(zā)侘傺(chà)(chì) 铩羽而归(shā)恬淡(tián)缔造(dì) 谪居(zhé)低徊(huí)欷歔(xī)(xū) 发轫(rèn)方兴未艾(ài)含辛茹苦(rú) 翘首(qiáo)桑梓(zǐ)蕞尔(zuì)

我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一是古体诗,也叫古风;所谓古体诗,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的;其中主要分五言古体和七言古体两种。二是近体诗,也叫今体诗(这个“今”指的是唐朝),就是我们所说的格律诗;近体诗不象古体诗那样自由,在篇幅,用韵,平仄,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它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律诗和绝句。律诗和绝句都分五言和七言,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作排律。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在中国古代诗词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上下下都是方的。西方的诗或者国外其它的诗,金字塔式的或者阶梯式的,也有它排列的形式。当然词有长短句,它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态,所以它表现出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和建筑美,这种形式美,在世界的诗歌园地当中也是独具一格的。 中国古典诗歌早期定型为“四言诗”,大家知道《诗经》,最早定型的是“四言诗”,就是四个字一句,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格律的要求;到了汉六朝时期,“五言诗”“七言诗”兴起。所谓四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四个字构成的诗,五言诗就是每句都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诗,七言诗每句都是七个字,其它类推。一般情况下我们泛指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为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唐及之后的人们模仿这类诗体所写的诗,也称之为古体诗。古体诗一般是不讲究音调格律的。 到了南朝时期,在齐代年间,有人发现了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四种声调,有人就根据汉字的这种四种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这些规律,来研究诗句当中声韵调的配合,要求写诗要“一

简之,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讲究对偶。所以在南朝时期就出现了注重声律的一种新的诗体——“体”。“体”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的骈文和词、曲这些文学样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唐代初年,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了律诗和绝句,我们把在唐代完成的一种讲究音律、平仄、粘对、对仗的严谨格律的新式诗体称为近体诗,也就是所谓的“格律诗”。它以五、七言律诗为代表,此外还包括律绝和排律。 格律诗(近体诗)从句子的字数上来说,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无论什么形式的近体诗,都有偶数的句子构成。 每首由八句构成的格律诗称为律诗。五言律诗简称五律,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五十六字。五律和七律,不仅每句有严格的平仄、用韵要求,而且还对句子的对仗有一定要求。四句构成的近体诗也称绝句。由于近体绝句类似于截取了律诗的其中四句而成,所以有的人也把它称之为截句。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又简称为五绝,四句二十字;七言绝句又简称为七绝,四句二十八字。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长律,也叫排律。排律与五、七言律诗一样,不仅有平仄、用韵等严格要求,而且对粘对、对仗等也有严格规定。排律的句数也只能是偶数。律诗每两句(一韵,首句入韵时不算)称为一联。五律和七律的第一联(一、二两句)称为首联;第二联(三、四两句)叫做颔联;第三联(五、六两句)叫做颈联,也称腹联;第四联(七、八两句)叫做尾联。 律诗,除了声韵、字数等方面以外,一般还要求必须有对仗。五律和七律的对仗,一般都是用在颔联和颈联。首联也可以对仗,

中国古典诗词常识

▲中国古典诗歌常 一、诗 (一)古体诗 1.古体诗 ①四言古诗《诗经》最早;②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③七言诗:成熟于唐代 2.乐府诗——标题加上“歌”、“行”、“引”、“曲”、“吟”、“歌行” (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 1.绝句①五言绝句;②七言绝句 2?律诗一一①五言律诗;②七言律诗;③排律 二、词 1.最初成为“曲子”、“杂曲子” 、“曲子词” ,也称作“诗余” 、“长短句” 、“倚声” “填词”,词起源于隋唐,盛于宋,随着金元北曲盛行二衰。原本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发展中逐渐与音乐分离。 2.词的分类 ①按字数分为:小令(W 58字)、中调(59-90字)、长调(》90字) ②按风格分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刘永、李清照) 3.词牌——也称词调,指写词一句的乐谱,决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及平仄声韵。 三、曲 1?散曲一一①小令(短小的曲子);②套数(散套) 2.戏剧一一①杂剧;②传奇(已供演出的剧本) ▲上古时代 没有文字,只有口头传唱的歌谣。 ▲春秋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周初到春秋305 篇诗歌,又被成为“诗三百”。汉代始被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多用赋、比、兴收发,四言为主,重叠反复、现实主义。 ▲战国 屈原(屈平),我国第一位爱国主义、浪漫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开创楚辞新体诗,着有《离骚》(自述性质,古代最长抒情诗)。西汉刘向所编《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主。诗经中的“国风”与“离骚”合称“风骚”,称为文学的代名词。 ▲两汉

乐府民歌,又称“乐府诗”、“汉乐府”,是可以配乐的诗,叙事性强。乐府是汉武帝时期建立的音乐机关,负责作乐、训练演员、采集民歌。名篇有:《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三国 三曹,建安风骨。 曹操(魏武帝),着有《魏武帝集》,代表作《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 曹丕(魏文帝),其《燕歌行》是中国最早的七言诗。 曹植(曹子建/陈王/陈思王),着有《曹子建集》,三曹中文学成就最高,代表作《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白马篇》。 ▲晋代 陶渊明(陶潜/陶元亮/五柳先生),东晋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性情孤傲,辞官归隐,多写田园生活和隐居情趣,讴歌田园风光,对比仕途黑暗虚伪。代表作《桃花源记》、《归来去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南北朝 谢灵运[南朝] ,开创山水诗派。 乐府诗[北朝] ,《木兰辞》、《敕勒歌》、《折杨柳歌辞》。 ▲初唐 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另三杰:骆宾王/卢照邻/杨炯)。着《王子安集》,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 陈子昂,唐诗革新运动先驱,《登幽州台歌》被誉为“怀古诗绝唱”,哀而不伤。 ▲盛唐 王维(王摩诘/王右丞),“山水田园诗”代表之一,诗人兼画家,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孟浩然(孟襄阳),“山水田园诗” 代表之一,与王维合称“王孟”,代表作《过故人庄》、《春晓》。 王昌龄(王少伯/王龙标),“边塞诗”代表之一,被誉为“七绝圣手”,擅长边塞诗、宫怨诗,代表作《出塞》、《从军行》。 高适(高达夫/高常侍),“边塞诗”代表之一,代表作《燕歌行》、《别董大》。岑参(岑嘉州),“边塞诗”代表之一,与高适合称“ 高岑”。李白(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子美/少陵野老/杜拾遗/杜工部),现实主义诗人,“诗圣”、“诗史” 。韩愈评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行测文学常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文学常识.doc

行测文学常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文学常识又快了国考考试时间了,许多考生都在积极的备考,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的归类重点,理解题型,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文学常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文学常识”,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行测文学常识:中国诗词大会中的文学常识 202X年高考结束后,中国诗词大会冠军武亦姝高分考入清华在网上引发热议,作为一名理科生在文学素养方面造诣之高令多少文科生望其项背。我在此从常识备考的角度引导大家学几句中国诗词,一方面作为常识的积累,另一方面也算是文学素养的培养。 例1:历史上的“建安文学”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为领袖,其中曹操《短歌行》里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诗句,关于杜康大家都知道和酿酒有关系,据史料记载“杜康始作秫酒”,那么秫酒用哪种农作物酿制而成呢? A.高粱 B.小麦 C.葡萄 D.大米 解析:选择A。如果有同学知识面非常广,可以很容易得知秫酒是用高粱酿制的。如果没该方面常识也可以结合经验做出一些判断,比如葡萄是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引入的,而酿酒师祖杜康大约生活在夏商时期,可以排除C。大米一般适合种植在南方亚热带、热带气候地区,而杜康居住地大约在现今河南境内,可以排除D。 例2:说起唐诗,历史上有著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中天才少年王勃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代表作《滕王阁序》妇孺皆知,开篇前几句这样写的“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由此推测滕王阁现在哪个城市? A.南昌 B.登封 C.岳阳 D.武汉 解析:选择A。如果有同学知识丰富或者恰好是南昌的,这道题目就很简单了。当然更多的同学可能不了解这个常识,可以结合题目进行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