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〇教学改革课题

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〇教学改革课题

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〇教学改革课题
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〇教学改革课题

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〇教学改革课题

〇教育国际化课题〇学校管理创新课题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度校内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

所在系部

结题日期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2013年3月制

一、研究立项时基本情况

二、研究成果基本情况

三、研究报告基本格式(不少于5000字):

一、标识

课题名称:

课题负责人:(姓名、专业技术职务、所在系部)

主要成员:

二、简介部分

1.标题

2.序言

3.摘要(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

三、主体部分(供参考)

1.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假设-核心概念

2.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

3.研究程序: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4.主体研究内容

5.研究发现或结论

6.分析和讨论

7.有关建议(一是针对已有研究的缺陷,提出需要改进的事项;

二是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四、主要成果

五、参考文献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读书心得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和魅力十足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经常会感觉到自己的课堂欠缺一种灵动和生命力,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和不断磨练。恰好同事推荐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本书。在本书中,各位名师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分析细节能力,善于品味细节、分析细节,能从一些细小的动作,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从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会学生内心变化,感悟学生的兴趣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更完美。书中的那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而每个教学案例都值得我去思考。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的智慧,让人领会到课堂真的是因生成而精彩。 一堂充满精彩的语文课堂,来自于生成。这本书通过四个篇章选用了多篇文章来说明课堂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大困惑。课堂上怎么走生成的路?只要生成就都是有效的好的方面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读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一书,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

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天地中,在识字语言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案例《雾凇》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视觉感官来发现自然之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冬天美景,观看雾凇奇观的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自然美语言,进而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学生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语文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课堂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活交流中发现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多样化。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现代课堂上应该尽量避免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例如在教学案例《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可以分三个步骤:先是要求学生能把每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初步认识北风吹一吹青草、梧桐树和小鸟与吹一吹小鱼的不同。然后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吹,那勇敢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也不会怕北风吹。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把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启发讲给同学听。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对本篇文章作者的真正想表达的想法给予认知、理解和接受。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之一,但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模仿、创造落到实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

忠州二小“灵动”课堂模式 一、何为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课程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体系。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关注《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教学的新要求,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还必须考虑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还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既定的模式下灵活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三、“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教改课题中期报告

关于“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的中期报告书 省级教改课题“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是2005年7月份申请的一项课题。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如何结合教学实践,探索一种能够在各高等院校进行广泛推广的数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促进当前高校的数学教学改革。其具体内容包括:确定数学实验课程的指导思想;对数学专业和非数学专业学生确定相适应的数学实验课程的讲授内容;如何将数学实验课程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相结合,借助于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进行数学教学;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根据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到2006年6月份,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一.在实施这一课题前,我们已对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表现在首先进行了校级课题“数学建模教学的探讨与实践”的研究;其次在我校每年的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教学中,对探索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每年数学建模的获奖);最后我们在学校的数学系开设了多年的数学实验课,从中对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反复进行探索与实践,同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教学论文。 二.2005年5月至2005年12月,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和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同时结合教学实际,对数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与研究。另外,我们还经常与上过这门课程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座谈,通过学生对这门课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不断地其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与完善,获得了很好地效果。 三.2006年1月至2006年7月,在前一阶段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形成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地改善,并且用于这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同时将研究成果形成教学论文《数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探讨》在教学核心刊物《江西教育科研》上发表。 2006.6 张波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河南化工技师学院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课题负责人贺攀科 联系电话 邮箱 所在部门工业分析系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 申请时间2014 年12月31 日 结题时间2015年12 月18 日 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得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本课题从我校得实际情况入手,构建了基于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得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得课程体系,制订一体化课程得课程标准;打造开放式得一

体化课堂,充分利用网络与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积极合理地引导学生使用手机; 制定新得学生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方案。通过上述教学模式得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协调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一体化课堂,综合职业能力 本课题就是电子显微镜技术专业为加强电镜技术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得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5年1月由河南化工技师学院批准并列入电镜专业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一年得研究,现已结题,现将具体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得背景、内容及基本原则 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弱,学习专业课时感到吃力,怕学厌学心理严重,从而专业系统知识得不到形成,专业技能只能限于盲目性、模仿性得机械操作,无法做到理论指导实践,难以形成系统得专业技能。教学方法主要还就是以专业学科为中心得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产生“重理论知识传授,轻职业技能培养"得不良倾向。为了适应用人单位对电镜技能人才得要求,也就是为了为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职业教育得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 本课题主要从职业教育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得要求出发,力足于课堂,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得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本课题拟解决得关键问题与主要内容就就是改变传统得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得主体,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得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得几项基本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提导思想,贯彻教育部教职成[2015]6号文件印发得《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得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与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得特点,充分重视本专业与本院校得优势与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电镜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教改课题研究报告doc

教改课题研究报告 篇一:教改项目研究报告 篇一: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 —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XX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

节的改革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 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XX年9月——XX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XX年4月——XX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

【教育学习文章】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 杨XX 申请部门: XX学院 联系电话: 3507XX E-mail: yXX968@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3964219.html, 填表日期: 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

哪些知识,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技术(企业应用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13级学生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网络传播为基本要求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的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IEEE-cS发起创建软件工程教程的建议,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教育。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软件行业是个聚集财产、快速致富的行业;中国要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软件工程中的份额,必须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是在此种情况下,XX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明确提出鼓励资金、人才等资源投向软件产业,进一步促进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到XX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doc

教研课题研究报告 教育科研是学校不断前进和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学校只有走科研之路,才能有所创新,才能焕发更新更强的生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研课题的研究报告,欢迎大家的阅读。 “十五”以来,学校明确了“重科研、强管理、创特色”的办学思路,努力创建“科研先导型学校”。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动力,努力实现“学校工作课题化”的办学特色。学校把各个条线的工作具体分解,选择既有前瞻性又能解决学校实际问题的课题构建学校课题研究网络,教师人人参与,形成了“教育科研大众化、科研管理网络化、科研队伍层次化、科研活动日常化、科研措施制度化”的教科研特色,对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规范健全。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由校长直接领导,副校长分管工作,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并形成了由教科室负责计划、组织、协调、实施、监督、总结,中心校、课题组负责具体落实的网络化的工作组织体系。 在学校的规划和计划中,教科研工作都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对教科研工作作出了具体的安排。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培养的中长期规划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规划,并形

成了以“教育科研为水平线,教学质量为生命线”的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大观念。特别是学校的领导不但能为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提出工作的策略和思路,能经常性的为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同时大部分课题由校领导领衔开展研究。在教科研成果的应用上,与教师的评优、考核、聘任、晋升职称直接挂勾,而且和期末奖励也直接挂勾。 二、创设浓厚氛围,强化科研意识。 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不实现高水平的教育科研,就难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教科研工作能顺利开展,除了有学校领导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外,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科研意识的增强首当其冲。学校制订好课题后就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培训,明确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增强课改标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科室组织教师加强对教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研究,并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型组织。学校为教师订阅了种类多样的教育教学刊物,开放阅览室,教师每周学习不少于2小时。鼓励教师订阅相关教育教学杂志报刊,在阅读的同时做好相关的理论摘录,每月完成一篇摘录,一篇教育教学心得或教学反思。学校配备了电脑,鼓励教师上网浏览,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通过网络的交流,解决自己的教科研困惑,清晰自己的教科研之路。就是这样,学校强化科研意识,树立人人都是教科研工作者的意识,使每位老师都积极投身于教科研研究与实践。

“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教育教学设计研究盛修改版

“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盛修改版)

————————————————————————————————作者:————————————————————————————————日期:

“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普陀区沈家门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 21世纪教育正迈向更多元、更包容、更公平、更民主的目标,教育不再只是个别化教育,更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既着眼于共同发展、又能关注个别差异的人道的、大众的、全纳的教育。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让每一个人都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但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社会存在,每一个人不可能有同样的现实发展水平,我们要尊重人的发展权利,努力开发每个人的潜能,要将坚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和提倡“不用一把尺子来衡量”统一起来。素质教育不仅着眼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还要将每个人的潜能释放出来,这种促进与释放的过程重在创造适宜的学习条件加以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与强制灌输。为此,我们需要改革课程与教学以适应每个学生独特的教育需要,而不是改造儿童来适应课程教学。每一个学生既有权利接受教育,也有权利接受能够关注他自身特点、承认他存在价值、发挥他潜在优势的教育。 课堂教学仍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从一定的意义上说,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要通过好的课堂教学设计成为教学事实。素质教育要通过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教学去落实,就要研究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优质轻负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还有助提高广大教师的执教能力,使原本“天才”才能做的事情一般人也能去做,并使广大在职的教师、批量化地提高教学素养与技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为了实现21世纪教育的目标,为全面实施新课程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和发展,让我们的每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学习,由新手学习者顺利地转换为专家型学习者——有学习计划,有学习意愿和有学习策略的人。为深化我校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的“主体发展教育”,并以此为基础,我们借鉴、吸收“通用教学”和“现代教学设计”等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三表学习灵动课堂”教学设计》的课题设想。 二、课题阐述 1.三表学习 “三表学习”指课堂教学设计中构成学生学习要素认知过程中的“多元理解表征”,学习成效的“多种行为表现”和学习动机的“多样意愿表达”。“三表学习”强调为学生学习提供多通道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书

项目编号:103443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开题报告书 项目类别一般项目 项目名称高职院校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组织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项目主持人_ 徐江涛 起止时间__ 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_ 学校名称_____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______ _ 通讯地址_ 重庆市沙坪坝区上桥一村 邮政编码400037 联系电话_ 65210591 ________ E-mail 填表时间_____ _ 2010 年 11 月________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 制

一、开题会议简况 1.开题时间:2010 年 12 月 23 日 2.开题地点: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评议专家 施金良(专家组组长)教授重庆科技学院教务处处长韩 西教授重庆交通大学实验教学及设备管理处处长冉学农 副教授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丛连钢副教授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 李北平教授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地质与测绘工程学院4.参加人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亚杭、教务处处长唐继红,学院教务处 相关人员。 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 徐江涛(项目主持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刘琼荪重庆大学数理学院,教授,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重庆赛区组委会秘书 郭思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燕 长轩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陈善 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讲师罗淑君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徐敏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副教授张婧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讲师陆海重庆电子工程职业 学院数学教研室主任,讲师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和魅力十足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经常会感觉到白己的课堂欠缺一种灵动和生命力,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和不断磨练。恰好同事推荐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本书。在本书中,各位名师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分析细节能力,善于品味细节、分析细节,能从一些细小的动作,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从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会学生内心变化,感悟学生的兴趣点,并及时调整白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更完美。书中的那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而每个教学案例都值得我去思考。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的智慧,让人领会到课堂真的是因生成而精彩。 一堂充满精彩的语文课堂,来白于生成。这本书通过四个篇章选用了多篇文章来说明课堂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大困惑。课堂上怎么走生成的路?只要生成就都是有效的好的方面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读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一书,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天地中,在识字语言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案例〈〈雾淞》一课中,让学

生充分运用多种视觉感官来发现白然之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冬天美景,观看 雾淞奇观的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白然美语言,进而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童 趣,学生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语文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课堂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活交流中发现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多样化。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现代课堂上应该尽量避免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白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例如在教学案例〈〈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可以分三个步骤:先是要求学生能把每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初步认识北风吹一吹青草、梧桐树和小鸟与吹一吹小鱼的不同。然后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吹,那勇敢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也不会怕北风吹。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把白己的理解、认识和启发讲给同学听。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对本篇文章作者的真正想表达的想法给予认知、理解和接受。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之一,但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模仿、创造落到实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地产生“为什么”。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虽然学生有的想法还不很成熟,但这激发了学生的很多创造灵感,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人性化的评价语,如“善于观察,肯于动脑,敢于提问,太好了!”、“我很佩服这位同学的分析!”、“我很佩

年度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年度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卓越财经人才培养计划的研究与探索 .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多学科渗透交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创新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校企、校际联合人才培养机制探索 .校园文化构建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学分制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模式研究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与课程建设研究 .重点专业(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动态调控机制的研究与探索 .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关系的研究 .各学科大类课程平台的整合优化研究 .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精品教材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创新人才实验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视频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与应用 .基于问题设计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课程知识碎片化处理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慕课()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新生研讨课的开发与建设 .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精品教材建设、应用的研究与实践 .优势学科的专业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 三、通识教育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理念及制度构建的研究 .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财经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施途径研究与实践.提高通识教育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通识教育课程组织形式多样性化与教学过程规范性的改革与实践.通识教育实践教学、考试方式、成绩测评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教学评价、管理制度、选课指导的改革与实践 .挖掘通识教育教学资源、开拓通识教育实施空间的研究与实践.通识教育师资队伍构建的方式与培养手段的改革与研究 .通识教育对学生批判精神、公民意识与综合素养提升的效果研究.“大财经”视域下的通识课程体系研究 四、实践教学研究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汇总表

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汇总表

2007年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汇总表一、2006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本科一般项目 序号单位负责 人 课题名称 资助经费 (元) 备注 1 党委办公室李延 保 研究型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 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10000 配套 2 中山大学光 华口腔医学 院 张志 光 创建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教学新 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0000 配套 3 化学与化学 工程学院 童叶 翔 以化学基地为载体,培养创新人 才的研究与实践 10000 配套 4 教务处尹小中山大学本科课程体系改革的10000 配套 —1—

川研究与实践 5 教务处何 洪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高校 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 10000 配套 6 中山医学院吴忠 道 建立适应多校区、多层次教学需 要的基础医学教学平台的探索 与实践 10000 配套 7 人类学系许永 杰 “基地式”田野考古教学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10000 配套 8 护理学院张美 芬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探索外科护 理教学新模式 10000 配套 9 第一临床学 院 梁力 建 利用WebCT平台构建整合型网络 化、数字化外科学教学体系的研 究 10000 配套 10 人类学系郭立“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课程建10000 配套 —2—

新设与改革二、2007年中山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项目(文、理科) 序号单位负责 人 课题名称 资助经 费(元) 1 岭南学院陈 平 高校教学质量评估标准研究10000 2 政治与公共 事务管理学 院 倪 星 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计划的优化设计10000 3 翻译学院程本科英语课程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10000 —3—

动态的生成灵动的课堂

动态的生成灵动的课堂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运用动态的生成教学,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的体现。那么,如何才能使思想品德课超越课前的预设,利用动态生成实施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活力四射、灵性十足呢?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动力源” 一堂优质的思想品德课,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和教学预设。教师准备得越细致,就越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捕捉到动态的课程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个人能力和教育智慧,围绕课堂上出现的各种动态资源,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改变预设的教学流程,动态地处理课堂,真正地做到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统一、融合和升华。记得听过一次市级公开课,教师在介绍“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这部分内容时,引用了“中日夏令营的较量”的故事。教师在用幻灯片呈现故事的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读完故事后,你们有什么想法?”经过认真的思考,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中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通过较量,从客观上反映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确实缺失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接着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于是学生展开了热烈的

讨论。有的小组认为与自身因素有关;有的小组认为与家庭教育有关;有的小组则认为与学校教育有关。可就在大部分学生认为对这个问题讨论得差不多时,一个学生大声地问:“这种现象的出现,跟社会因素有关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思维由此而打开了…… 二、个性的张扬是课堂动态生成的“生长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知识的生成者。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活动的旁观者。学生是有创造力的生命机体,他们富有情感,具有想象力,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喜欢张扬个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不会是死水一潭,它具有不可预测的变数,会出现许多意外,从而导致教学资源的大量涌现。因此,作为一线的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课堂上出现的、稍纵即逝的、有利用价值的观点,敢于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改变预设的教学内容,适时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充分地展示他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张扬他们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只要是课堂上提出的有利用价值的问题,同学们都会重视;只要是在课堂上出现的具有新意的答案,都会得到大家的赞赏;只要是在课堂上运用的探究问题的新方法,都会得到老师的肯定。长此以往,学生的潜能定会被源源不断地挖掘出来。例如在教学“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这一主题活动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

灵动课堂,微型课题生成的源头活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3964219.html, 灵动课堂,微型课题生成的源头活水 作者:朱金茹 来源:《江苏教育》2013年第13期 工作十余年,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关注儿童、研究儿童是多么重要;而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武装自己,以理论指导行动,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事半功倍。我常常反思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努力把它们作为一个个微型课题去研究,期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解决促进儿童的成长。不过我却觉得,发现一个有价值、有新意的问题,并由此生成微型课题,既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 这一学年,学校邀请冯卫东老师为我们做微型课题研究指导,我们发现,冯老师做微型课题的风格以及技术路径跟别人不一样,他是从鲜活的课堂里发现问题,把问题转化为微型课题,这样,微型课题就可以用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这样的研究将直接作用于课堂,对儿童的学习理应能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 冯老师主动表示,要走进我们的课堂,为我们“量身定制”微型课题。我们都为之一振。这对于正在为微型课题生成而纠结的我来说,更是“天赐良机”。 于是我立即精心准备了一堂课。我所执教的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课《春笋》。冯老师选择了一个能观察到全体学生的位置坐下,认真地听完全课。课后,冯老师约我聊课,他赞赏我注重对儿童语感的培养,在帮助孩子体会课文中“裹”“嫩生生”等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与生动性时,采取了“动作体会情境”的方法。是的,不仅在这堂课,在平时的课堂上,我都十分注重孩子对语言的品读。我向冯老师请教,在平时的教学中自己也积累了不少类似的例子,可否形成一个微型课题。他说当然可以,这正是在对儿童进行一项十分重要的语言能力训练——“差别感受性”的培养。就这样,在他的指导下,《小学生语言“差别感受性”培养的途径与策略研究》诞生了。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冯老师又帮我生成了另外三个微型课题:《“泛灵”:以“角色同一”激活学生的心智灵性》《闭目“想验”,洞开学生语文感知的心灵大门》《“文化识字”中教师的文化准备问题研究》。他一一认真讲解,我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冯老师生成的微型课题,有一些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有过相关的模糊意念,而经他一指点,就由模糊变得清晰,他还使我拥有了几个较具创意的概念。他何止是在给我出主意,更是在帮助我澄清自己的教学思想。 我最钟情的要数“闭目…想验?”那个课题了。我是在情境教育的沃土上成长起来的,在将孩子们带入情境中或者激发其想象时,常常让他们闭目遐思,进行想象性体验。这一课,我同样让集体担当小春笋角色的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冬天的小春笋在哪里、在做什么。孩子们自觉闭上眼睛,扮演在泥土里冬眠的小春笋,美美地想着。当我播放一声春雷时,他们不由自主地睁开眼睛,踊跃地表达起来。有的说:“春雷公公在呼唤我们呢!”有的说:“春雷公公在催我们快快生长,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还有的说:“春雷公公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春天来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请书 项目名称:基于“翻转课堂”的软件工程课程教 学模式研究 项目负责人:杨XX 申请部门:XX学院 联系电话:13507XX E-mail: [email protected] 填表日期:XX-10-23 二、项目立项依据 1、项目的研究意义 高职教育由规模扩张阶段进入注重质量、发展内 涵阶段,如何以多种方式满足多样化需求,并应用现 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是亟待解 决的问题。首先肯定的说,尽管翻转课堂在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考虑到中国孩子学习的根深蒂固的习惯,一下 子彻底推翻传统,也是不适宜的。所以选择哪些知识,

什么时候来实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基础和入门内容,仍然采取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目的是在老师手 把手的帮助下,带学生入门,打好基础;对于拓展的 知识内容,则会适当选择“翻转课堂”新模式来进行。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享受新的学习模式带来的学习效 率的提高,也避免出现知识陌生带来的学习挫败感。 本课题拟从“软件工程”这门课程入手,以软件 技术专业的13级学生(软件技术3131-3134班)为载体,以课程资源系统、丰富和适合络传播为基本要求 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体系,提出“翻转课堂”下软件工 程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策略,并进行相应教学模式的 研究与实施。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软件工程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软件工程 的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IEEE-cS发起创建软件工程教程的建议,美国建立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但是这些课程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教育。历史的经验 告诉我们,软件行业是个聚集财产、快速致富的行业;中国要走向世界,占据世界软件工程中的份额,必须 大力发展计算机软件工程专业教育。正是在此种情况下,XX年6月,国务院发布《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

打造灵动课堂

打造灵动课堂 “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先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后教”,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我们且行且思,不断构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道。 一、“先学”,给学生一张课堂地图 “先学”绝不是简单的看书预习,而应重在引导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展开积极的思考。作为前置性的“先学卡”应该是一张课堂地图,发挥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先学卡”不是简单地设计成看书第几页,让书本的答案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 例如,我们设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先学卡。 知识链接: 1.三角形按角分有()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2.量一量:每块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度数和是( ),算式是 ()或()。 自主探索: 猜想: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吗? 操作:各剪一个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我是这样验证的: 我觉得还可以这样验证: 我的发现: 我的困惑: 课前的自主探索、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在小组内完成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过程。然后再小组汇报研究结果以及存在问题。在课堂中组内交流时,我们领略到学生别样的精彩:“老师,我们组量出来的三个角的度数比180大。”“我们组有同学是把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的,不过有缝隙,好像也没有180°。”这是孩子们的真实想法,也是他们的困惑。教师课前从学生的先学卡中就可以反馈信息,使学生认识到工具的不精确,操作不当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只有关注“人”的因素,关注孩子的思维,才会凸显孩子学习的主体地位。 先学卡应该把例题书面化、细化,设计一系列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在不同层次的步步引导中,使学生学会在思考

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工作汇报

《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工作阶段性汇报陇县西大街小学《构建灵动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组2015年12月我校申报了国家级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并依据学校实际确定了《构建灵动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为我校承担的子课题。一年来,学校课题组依据研究方案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现就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工作进展 本课题确定的研究周期为三年(从2015年12月到2018年12月),整个研究工作分为“前期准备”、“课题实施”、“总结与推广”三个阶段,目前研究时间已过半,课题研究进入到了“实施阶段”,回顾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阶段: 1、组建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在校教务处的组织下,经过自由报名及学校推荐,成立了一支课堂教学功底厚实、以市级以上教学能手和有一定课题研究经验的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队伍。校长刘东海同志亲自担任课题组主持人,课题组副主持人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特级教师韦小波同志担任,教务主任、陕西省学科带头人王江平同志担任课题组秘书,遴选出了李维刚、马书明、马俊娟、曹雪柏、史秀宁、张丽荣、姚美丽等16位老师为课题组成员。 2、反复论证,进行申报: 依据本课题,课题组召开了多次会议,通过网络及书籍,搞清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国际国内的研究现状,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意义,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并对课题未来研究可取得的成果提出了预期和展望,随即形成课题申报书,阐明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并如期立项。

3、撰写方案,做好研究规划: 在课题论证、申报立项之后,课题组经过反复研究,理清了课题研究的步骤、课题研究的分工,并聘请省市县专家来校指导,保证了课题的开题。 4、先期调研,摸清底子: 课题组将精心设计了学生、老师两个维度的调差问卷题目,并抽取100名学生、20名老师为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问卷后及时汇总数据,形成了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摸清了底子,搞清了症结。 5、加强学习,打好基础: 课题组坚持开展周学习活动,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一是学习了新《义务教育法》、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原理;二是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三是学习了“赏识”教育、陶行知思想研究、李吉林情景教学法、孙双金情智教育、薛法根组块教学法等名师教育教学主张,四是学习《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等课题研究方法文著,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6、制定制度,自觉自律: 为保障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序进行,课题组先后制定了《课题组学习制度》、《课题组研究制度》、《学科课题组磨课制度》、《课题组档案管理制度》等,要求课题组成员熟记于心,并自觉遵守。 7、保证供给,提供保障 学校为课题组购置学习用书50多册,订阅学科教学杂志5种,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各级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提供时间,报销差旅费用。 (二)课题实施阶段: 1、构建“问题研究”“行动研究”等策略: 我校承担的课题为实践研究课题,这就告诉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搞清课堂学生厌学、学生主动性不强,教师教学预设、生成是

教改课题总结报告

教改课题总结报告 教改课题总结报告 篇一: 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教研教改项目研究结题报告—法学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本课题是人文社科学院法学教研室为加强法律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而申报的教改课题。该课题于201X年9月由攀枝花学院批准并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随后,课题工作人员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该课题,经过近两年的研究,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内容和基本原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法学专业是人文社科学院发展势头良好的专业之一,自201X年秋开始招收本科以来,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层次和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成为法学专业发展的重点。为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特申请立项该课题。该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挖掘法学专业教学的发展潜能,使专业教育和市场需求能更好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攀枝花学院“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这个课题蕴涵着丰富的研究内容,我们将课题内容分解为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的改革: 2、教学形式的改革; 3、教学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在以上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中,我们认为该课题选题需要突破的难点有以下两点:

一是法学专业的教学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对法律人才需求的变化; 二是专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有机整合。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 提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几项基本原则: 1、以邓小平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教育 部教高[1998]2号文件印发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 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等五个文件精神。 2、本研究特别注重和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重视 本地区和本院校的优势和特殊性,使研究富于特色。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通过研究,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 人才培养质量。 二、项目研究情况 (一)研究计划和项目分工整个项目的年底进展计划及目标共分 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1X年9月——201X年3月拟定法学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计划;第二阶段: 201X年4月——201X年3月实施计划,包括大量阅读理论专著,开展调研,搜集材料,撰写论文等;第三阶段: 201X年4月——201X年9月加工整理材料,撰写论文、结题报告、成果应用。为保证上述计划的顺利完成,提高项目组成成员的工作 效率,在课题组内部进行了项目分工。其中,付晓梅同志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项目的组织、协调及对外联系、撰写结题报告等工作;寇桂君同志承担教学实践环节部分的改革研究;刘德玉同志承担教学内容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罗辉国同志承担教学形式部分的改革研究工作。 (二)项目研究过程回顾 201X年5月,当时的法学教研室主任付晓梅同志在一次教研会上提出,法学专业学生仅有理论水平是不够的,随着社会对本科生的要求日益提高,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作。经过这次教研会,达成了“法学专业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