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简评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

简评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

简评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
简评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

简评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普列汉诺夫

生平简介

格奥尔基·瓦连京诺维奇·普列汉诺夫,1856年12月11日-1918年5月30日,是最早在俄国和欧洲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著名活动家,被誉为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他早年曾是民粹主义者,自1883年后的20年间成为了马克思主义者,广泛的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开展共产主义运动,并成为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但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他渐渐与布尔什维克分道

扬镳,转向孟什维克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又转向社会沙文主义,否定十月革命,成为了政治上的机会主义者。于1918年5月30日在芬兰的特里奥基逝世。

政治思想及活动

普列汉诺夫一生经历了复杂、曲折的政治道路,他既是俄国的第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杰出活动家,又是社会沙文主义首领人物,反对十月革命的军师。对于其一生政治生涯的考察,按照传统观点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875-1883年民粹主义时期。这一时期俄国工人运动还处于萌芽阶段,马克思主义尚未得到传播。民粹主义虽然从理论上是错误的,但是它对沙皇专制和封建农奴制制度残余的批判和反对是有进步意义的,值得肯

定。期间普列汉诺夫积极地投身革命活动,组织并领导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工人政治示威,成为一名坚定的小资产阶级革命家。

1883-1903年马克思主义时期,这20年间是普列汉诺夫一声革命生涯最光辉的黄金时期,这期间,他创立并领导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以马克思主义为工具深刻的批判了民粹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扫除障碍,打下基础。这之后,他全身心致力于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了第一代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成为了实至名归的俄国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他与列宁共同创办无产阶级报刊《火星报》和《曙光》杂志,草拟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党纲,推促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主持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坚定地站在布尔什维克立场上,被选为党的总委员会主席,成为了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创始人和领袖之一。同时他还积极的投身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长期担任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委员,是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同时他还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最早起来批判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得人,虽然其间也有些缺点和错误,但无妨他是彻底的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1903-1914年孟什维克时期。这一时期普列汉诺夫逐渐步入了晚年,政治上也开始堕入机会主义的泥潭,立场摇摆不定,甚至前后自相否定。从1903年11月起他因害怕党的分裂而转向孟什维克一边,鼓吹机会主义的观点,成为孟什维克的思想领袖,进而试图把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责备无产阶级“本来用不着拿起武器”。但是之后在1904后,他又几次脱离孟什维克主义,直至与孟什维克完全闹翻,与布尔什维克合作而共同反对孟什维克“取消派”。期间写出过多篇反对取消主义的文章,几乎可算是回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上了。

1914-1918年社会沙文主义时期,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又与取消派同流合污,并成为了社会沙文主义者。他号召俄国工人“保卫祖国”,公开为沙俄政府的掠夺战争辩护。他以条件还不成熟为借口,反对社会主义革命,此时的普列汉诺夫可说是完全的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阶级,这种立场一直坚持到其逝世。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1903年以后他在政治上逐渐走上了机会主义的道路,1914年堕落为社会沙文主义者,这主要是由于他脱离俄国的政治、经济实际,脱离俄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但他在哲学理论上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终身不失为一个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他在反对民粹主义、马赫主义和各种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并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一些重要原理具体化了,作了深入的发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哲学著作(包括政治著作)和思想,从正反两方面对列宁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有极为明显的重要影响。

普列汉诺夫在哲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如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哲学史以及美学等等。他揭露了二元论的不彻底性,提出了基本上正确的物质定义,坚持世界可知性原理,把辩证法看做一切方法中最革命的方法。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历史唯物主义方面,他几乎对这一领域中的一切重要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独到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诸如关于唯物史观的思想理论来源问题、关于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关于“五项因素公式”的社会结构理论、关于

社会意识区分为社会人的心理和思想体系两种基本形式及意识形态相

对独立性的学说、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等等。当然也应看到,普列汉诺夫的哲学思想本身也是存在一些缺陷及错误的。他虽然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但是相较来说似乎精通唯物主义远胜辩证法。在具体的实际问题上没有能够把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造成理论脱离实践,思想方法片面,这也正是他日后在实际革命活动中表现出的机会主义的根源。

整体来看,普列汉诺夫在理论上是富于创见的,他用许多新的原理、新的观点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总结

纵观普列汉诺夫一生,可以说是前功卓著,中期摇摆,晚节不终。一方面他对俄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等都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其本身理论素养和基础,脱离实践,脱离群众等原因,他在晚年的实际的革命斗争和政治实践中犯下了各种重大的错误和失足。可以说普列汉诺夫更像是一名学者而胜于革命家。斯大林曾经正确地把普列汉诺夫称为“和平时期的领袖”,他说:这种人“在理论上很强,但在组织工作和实际工作方面却很弱。这种领袖只是在无产阶级上层中间有威信,而这也只能到一定的时期为止。革命时代一到来,当要求领袖拿出革命实践口号的时候,理论家就退出舞台,让位给新人物了。”他一生的大半时间在国外流亡,于二月革命胜利后回到阔别37年的俄国,又在十月革命后离开,只待了几个月。因此,多数时候,他潜心读书并钻研理论、发表文章,而不是

直接参与革命活动本身。在那个革命形势急剧变化的年代,他在自己的立场上举步维艰,既主张前进,又反对冒进,既坚定不移的追寻社会主义,又害怕冲突与强力的集权。但不论普列汉诺夫在组织路线,政治策略乃至思想理论上犯了怎样的错误,无可置疑的是普列汉诺夫并未反对过社会主义革命。作为马克思的信徒和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先驱,普列汉诺夫自始至终相信社会主义终将到来,而资本主义会失败。他在世界近现代史的一些重大事件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激烈而复杂的斗争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历史人物,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功勋卓著的杰出理论家。对他著作及思想的研究不论是在其生活的年代还是今天都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和体会

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 和体会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我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认识和体会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文利平老师的带领下领略了马克思一生的传奇与不平,体味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不凡友谊,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们社会、国家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影响与帮助。学习了这门课,我感受到的是思想上的升华,精神上的洗礼,于是我便想讲讲我对马克思主义的感情与体会。 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学习,第一步是了解卡尔.马克思。他与恩格斯一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集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等荣誉称号与一身,同时他又是德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家和社会学家,创作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其中《资本论》阐述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原则,使得后人能在这个基础上继续研究下去。 在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后我才渐渐的发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大学生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很需要的现实意义.从中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扩大了自己的视野,加深了思想认识的深度.就世界观一谈。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是否有所意识到,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同时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清楚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明晰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且不可将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老师教导我们,要习惯的、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处理生活实践中的问题. 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在看待各种现象和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同时,我也认识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就是围绕着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开展的.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以实际问题为联系,才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才能处理好实际中的问题,不断创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并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带给我的并不仅仅只有这些,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其中马克思的资本论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研究商品,研究市场,研究资本主义,发现了商品价值里面的剩余价值,发现了资本剥削和积累的秘密,发现了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和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规律,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使得哲学摆脱了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论成为彻底的科学。不仅仅是这些,马克思主义还让我懂的只有历史唯物主义发现后,历史才正真的成为了一种客观的存在,才有了对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认识,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认识,才有了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的认识,才有了对不同的历史的生产方式及其所决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认识,才有了对阶级阶级斗争的深刻认识,才有了对阶级的国家对阶级的意识形态的深刻的认识,从而建立起了对社会的一整套科学认识的体系。历史再也不是一团乱麻,不是亘古不变的,变成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苏联模式批判的分析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苏联模式批判的分析 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由欢欣鼓舞、不公开批判到公开批判。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后,对苏联模式的批判更加的严厉,把苏联模式看作是独裁和专制的象征。虽然苏联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和对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探讨是片面的。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苏联模式批判法兰克福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自认为他们的社会主义观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社会主义观是从批判苏联模式开始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待苏联模式的态度上是有很大变化的,经历了一个从同情、支持、批判再到更加严厉的批判的过程。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后,打破了思想上的束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模式的批判更加严厉。各种流派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苏联模式进行了批判,其中法兰克福学派对苏联模式的批判较为突出,影响也较为深远。 一、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对苏联模式的批判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苏联模式提出批判,始于3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一些论著中。法兰克福学派的早期成员克尔希海默在1933年发表的《马克思主义的独裁和无产阶级的组织》中,把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统治看作是具有独裁倾向的统治,认为苏联把党和官僚式的管家管理等同起来,党内缺乏民主,严重的脱离了群众,并强调苏联统治的恐怖性。1940年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发表了《独裁主义国家》,他仍然认为苏联是独裁主义的国家。并把法西斯德国、实行新政的美国与社会主义的苏联相提并论。霍克海默指出了独裁主义的国家队的特征,他认为,这些国家的主要特征就是放弃了市场经济而实行计划经济,国家变成了总体资本家,而剥削却在继续着,预期的破产和革命却没有发生。独裁主义国家消灭了市场,却给了资本主义统治新的保养地,而使自己摆脱了对私人资本主义的任何依赖。认为发展最充分的独裁国家是国家社会主义。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苏联模式的批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苏联模式的弊端,特别是对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批判是合理的。但是他们把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看作是独裁主义的国家,将苏联和法西斯德国和美国相提并论是不合理的。 二、马尔库塞对苏联模式的更加系统的批判 早期法兰克福学派对苏联模式的批判缺乏系统的“总体性”的批判,只是针对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批判。马尔库塞在1958年出版的《苏联的马克思主义》一书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作了系统的批判。这种批判还同论证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非马克思主义性紧密相连。 马尔库塞认为,苏联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统治集团把马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和争议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演变和争议 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是对列宁主义的继承、运用和发展。与列宁主义的遭遇相似,随着苏联的日益强大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拓展,西方国家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反对和攻击也不断上升。1991年苏联解体后,抹煞苏联社会 主义的历史成就和彻底否定苏联马克思主义的论调也尘嚣 至上。西方关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思想和言论中,有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歪曲、攻击甚至谩骂,有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立场出发的对苏联马克思主义的敌视和否定,有主要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左倾”立场出发的对苏联社会主 义制度的怀疑,也有对苏联马克思主义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较为中肯的总结和反思。对这些思想和言论必须采取阶级分析的方法予以鉴别。与西方“列宁学”相联系,也存在着与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相似的所谓西方“苏联学”,后者主导着西方 关于苏联马克思主义的各种非议。在探讨苏联马克思主义问题时,我国理论界和学术界也受到形形色色的西方思潮影响,在某些领域争论较多,这要求我们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对苏联马克思主义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价。一关于苏联马 克思主义的总体评价首先是西方“苏联学”者对苏联社会主义 制度的怀疑,或者说不承认苏联是社会主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一些“左

倾”思想家和学者,这些人的共同理论特征是既不认同苏联官方的意识形态,也不认同苏联社会结构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些所谓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苏联的认识被总结为以下4种基本理论:第一种理论认为,苏联社会结构的本质是“国家资本主义”,认为苏联发生了非暴力的反革命,基于生产资料国家所有制的官僚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工业化则是在实现没有私人资本家的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原属于俄国布尔什维克“左翼反对派”的加·И.米雅斯尼科夫和所谓的“奥地利马克思主义”者弗里德里希·阿德勒。第二种理论主要是由托洛茨基提出的,认为苏联是“蜕化的工人国家”。1936年,流亡海外的托洛茨基完成了题为《什么是苏联以及它正向何处去?》手稿,后来以《被背叛的革命》为书名出版。托洛茨基在书中把苏联看作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预备性政权,认为就其保护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权而言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就其以资本主义的价值尺度实行生活资料的分配而言又是资本主义的。第三种理论是“官僚集体主义理论”,认为苏联已成为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的全新的社会类型,官僚阶级成为统治阶级。这一理论的代表作是意大利人布鲁诺·里齐1939年的著作《世界的官僚化》。第四种理论被概括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统治阶级的新生产方式诸理论”,主要产生于1968年之后。例如,来自当时民主德国的鲁道夫·巴罗在1977年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看法

接触马克思主义已经有好多年了,然而,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还是模模糊糊,不过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在我对其了解之上也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在此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吧。 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属于无产阶级的理论,这是我最为经常听到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的说法,它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是说它在很多领域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各个方面上都推动了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就开始在中国产生作用,在哲学上,它让中国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了世界,对各种规律都有了新的了解,也正是因为这样才让中国有了更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并让他们重新观察国家的命运,考虑自己的问题。在政治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无产阶级拯救中国、统治中国的良好武器,没有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有了我们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就没有了新中国的诞生和飞快成长。在经济上,马克思主义给了中国的大量经济上的策略,在其引导下,中国诞生了邓小平主义,让中国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使中国成功走出自己的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这一切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突飞猛进的巨大动力。在科学社会主义上,最突出的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开拓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结果,这让它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另外,我很青睐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辩证”二字。“辩证”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完备深刻的,是极其理想的。作为一个数学人,我们需要的、崇尚的也正是辩证的思想,解决任何问题都必须有理有据,是对的就是对的,能推到哪就只是到哪,绝对没有办点虚假与臆测。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其中就有数学的一部分,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它又与各门科学紧密联系,并给予了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为的是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名普通人民来说,这一点对我们至关重要,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维护我们的利益,所以才会为人民大众所拥护,才会有那么大的发展空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来说,我听得最多的就是事实求是,这是科学的,也是革命的,它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实实在在的理论才真正是有用的,真正能让我们的社会发展的。最后,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社会理想也是很另我们期待的,那就是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理解和认识我的态度 一句话 就是理性地看待马克思主义。我尊崇马克思 也象尊崇孔夫子 亚里斯多德一样 认为他们都是伟大的学者 伟大的历史人物 我有时间时也在学点马克思主义和四书五经 我不是盲目的信徒 但是我愿意作个虔诚的学生 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去研究、理解他们的学说和思想 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我有这样一种感觉 由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搞阶级斗争乱施专政和其它问题 引起许多人对民主、自由、人权等格外重视 但与此同时 一些同志对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社会主义等观念 产生厌恶抵制甚至否定 而且追溯到最后 把源头锁定在马克思那里 说他的主义是一派邪说 这显然是一种偏激、缺少理性的态度。一、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关于马克思的民主观 我的政治观点倾向自由主义。我认为马克思的自由思想在尊重人权、尊重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方面与自由主义大致相同 其区别只在于 他认为在存在剥削和阶级压迫的社会 不可能有最大多数人的自由和幸福 马克思说“不可能” 并不是“不应该” 只有进入他所设想的共产主义 才可能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 和“人的澈解放”。马克思的民主观没有抛弃民主的普遍概念 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 反对剥削 但主张继承人类一切美好的价值追求——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在这一点上 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毫不迟疑地发扬马克思的民主观。我是这样想的 马、恩预言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空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如果这样的社会主义可以实现 其政权组织方式必然会参照继承已经发展成熟的、符合民主普遍价值的、资本主义原有的民主体制 而决不会倒退。斯大林、毛泽东的集权专制模式 表现为一党专政、个人崇拜和中央政府高度集权 这不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五、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实现的条件是在资本主义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后。其主要内容有 1、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 2、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夺取政权 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3、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 改造社会 努力发展生产力 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科学社会主义仍然是一种理想主义。这是我从关心政治开始 经过学习、思考结合观察社会实际的结果 是一种个人的认识和看法。关键问题是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后 能不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或者是反而会束缚、滞缓生产力的发展。构成生产力的三个基本要素是生产工具、劳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们从小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熏陶,但当时的我们根本搞不懂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个什么样子,马克思主义到底要干什么。只知道老师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到了中学,我学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其中的许多世界观与方法论都对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这时,我才对“马克思主义”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五个字确实有分量。进入大学,接触马克思主义的机会就更多了,先后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些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相关知识。其思想内涵可谓博大精深。指导着我们社会主义的前进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科目,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不一样的感受! 现在让我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 一、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 要认识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内容以及其发展。马克思主义主要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而这三部分的中心概论又分别为: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唯物史观就是对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的科学把握,即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其中提到实践的重要性,后来发展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历史的发展就是人类实践的结果,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历史需要英雄,但并非英雄创造了历史。 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理论来源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学。他吸收了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以及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通过有机的结合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自然科学前提是19世纪形成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社会科学前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阶级斗争学说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有了这些基础和条件,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勤奋学习和伟大实践,就形成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有机地、高度地统一起来,从而创立了辨证唯物主义哲学。唯物主义和辨证法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你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体现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你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体现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后由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完善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在中国几代领导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大学里面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课程,我觉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对我们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以下几点指导意义 第一、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一个人的世界观制约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言行.而纵观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各种消极、糟粕的世界观肆意横流。若没有良好的引导语与指导,科学的世界观将会被打压得不得翻身。,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名良师益友,它能帮助我学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在学习、生活中受益.也指导我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 人生观是指人们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教我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会我怎样积极做人,教我明确人生的价值,不自暴自弃,要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第二、帮助认清客观规律和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的,人的意识活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规律的支配。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跟消灭。规律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它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创造性,更具有指导实践跟改造客观世界、指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而想要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就必须尊重规律。现在处于学生阶段的我们,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 第三、监督做好实践工作,做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中表明,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生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资本主义所因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 3.自然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从十九世纪开始,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整理材料、寻找内部联系和跨门类研究的阶段,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逐渐被打开了一个又一个的缺口。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细胞学说表明,所有动植物的生命现象,都是细胞按照一定规律分裂和增殖的结果,从而揭示了整个生物界的有机联系;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表明,自然界各种形式的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从而揭示了整个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质统一性;达尔文的进化论表明,自然界中品种繁多的生物种类,都是由少数简单生物经过长期的变化发展而成的。人类也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生物界是一个有规律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4.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先进思想成果的结晶,它批判地继承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优良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他的辩证法是革命的,万能的体系却是却窒息了辩证法。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他的伟大功绩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但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他看到了人的自然存在,但他所说的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他不懂人的本质是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

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

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认识和学习规划 当我踏入大学校门,我才逐步了解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让我第 一次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书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马克思主义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 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 博大精深。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是短浅的, 粗略的。 正如书中所说,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作出不同的回答。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这是无庸置疑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但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知道提出了强烈地需 求。现实的时间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科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从另个角度思考,书中亦提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 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他们通过革命的时间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 , 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 ,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

文化遗产的基础上 ,实现人类思想史上伟大革命。马克思注意在实践 中不断发展和丰富。 而在今天,如此繁华的社会。马克思的价值又如何体现呢?马克思主 义哲学诞生以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迄今为止,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当代唯一不可超越的 哲学。正如德里达所说:“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 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 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期,我们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分析,对层出不穷的问题的解决,无不凸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 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却始终聚焦于改变世界。我们应该牢牢把 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品格,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新 情况,解决新问题,回答时代的课题,坚持 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要通过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创新来实现。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创新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卓有成效地回应 来自实践和理论的双重挑战,继续引领时代潮流,就要实现自身的理 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必须担 负的历史使命。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内 在要求和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富有生 命力和不断向前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随着自然科学划时代的发展, 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刻发展,随着社会生活的重大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名词解释) 1.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 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18.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19.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 20.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1.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2.客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3.自在世界: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25.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6.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7.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8.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肯定: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确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的方面。 30.否定:可以在三重意义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环节,即把事物的发展和联系统一起来的环节;三是否定的阶段,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第二阶段──从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31.辩证否定:又称“扬弃”,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32.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事物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量变是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 33.质变: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变化,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运用 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运用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潮流下当代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的趋势。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本文将浅谈本学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点点认识并用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谈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体现的哲学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信仰和谐社会 经过前人的探索与发展,并付诸实践,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真理。前人拿着它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革命胜利,并建立了新中国,又用它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了改革开放使中国国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但当今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动摇、对思想政治教育态度不积极的趋势。 当今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当今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大学生不能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是出于功利性目的才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入党。在对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评价和态度上,有人持否定或怀疑态度。 我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我认为出现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度下降的原因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但是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收入分配不公、教育、住房等现实问题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产生疑惑和不解;一些媒体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过度宣传也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文化、上层建筑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生活水平普遍比发展中国家高得多,这与马克思主义预言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有很大出入,使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产生怀疑。 要消除对马克思主义的疑惑就更应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仔细体会其中的真谛,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根本指导价值。科学信仰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灵魂,通过共同信仰所产生的凝聚力去维系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和社会精神,使人们既有自身的自由又不使行为失控,自觉地为共同的社会目标而奋斗。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是真理与价值的统一。作为价值体系中的马克思主义,就其本身来讲,它不仅包含知识性、科学性,尤以革命性和价值性见长。作为科学信仰的真理,其确定和实现既要诉诸人的工具理性,也要诉诸人的价值理性;既是人的认知能力的发挥,也是人的情感和意志的体现。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科学真理的尊崇与信服,是对扎根于现实世界、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未来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从思维方式上看,它确定了以实践为核心的统一理性与信仰这对矛盾的思维方式;从方法论上看,它对现实世界的研究成果,通过正确的抽象和科学升华,形成了关于未来社会的根本观点,它从有限看到无限,由暂时把握永恒,通过相对寻求绝对,使信仰不断地在实践中实现从应然到实然、实然到应然的转化与平衡;同时,这一过程又使实践在科学实践的牵引下不断地深入和超越。其次,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从现实实践中分析和概括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人们指出的是一条现实道路。遵循这条道路,人们通过努力和奋斗,就能逐步达到追求的目标——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实践理性,鼓舞和激励了100多年来的共产主义运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所能完成的每一项历史任务,都是这一世界性伟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都内蕴着共产主义的实践内容。再次,体现在科

马克思主义与苏联解体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重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矛盾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左翼(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左翼政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并获得成功,史称十月革命。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随后通过种种方式成为了一个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超级大国。只可惜命运不济,仅半个多世纪,苏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便宣告解体。然而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来说社会主义将是全人类最终极的发展方向,苏联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际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自然成为布尔什维克的理论基础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但在俄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建设社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自然成为事业顺逆、成败的关键因素。我认为苏联的解体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对建设社会主义过于理想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理想主义,有的来自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方面的因素,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未来的科学预测给后人留下的各种想象空间,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存在的一系列要由社会主义实践家们充实、发展、甚至修改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来源于苏联领导人对共产主义未来以及实现这一崇高理想所要具备的条件的过于简单的认识。 苏共及其领导人一直存在一种倾向,即过高估计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希望尽快的建成社会主义。在我国也曾提出并实施过类似“赶美超英”和“大跃进”之类的政治生产活动。从而往往低估社会主义事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早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布尔什维克和革命群众中间便普遍存在着一种理想、乐观情绪,希望迅速建立一个公正、平等和民主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列宁在1920年说过:“现在已经五十多岁左右的这一代人,是不能希望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了,那时候他们都死了。至于现在十五岁的这一代人,就可以看到共产主义社会,也要亲身建设这个社会”。一(列宁:青年团的任务(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专制主义导致社会矛盾激增 在高度集权的体制下,凡事都得经联盟中央审批,甚至修建一所普通学校也必须得到联盟中央有关部门的批准。地方上要想自主办成一件事非常困难,有些事情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可经过层层上报、层层审批,等到中央批准下来后,早就“黄花菜都凉了”。甚至“每一块砖头,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二(《联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俄文版,第422—423页)。专制还极大的滋长了官僚主义的盛行,使苏共逐渐失去了民心。领导人的更替也体现了苏共的专制:列宁打下江山后,始终把持着国家大权。1922年4月3日,列宁在健康状况严重恶化时才勉强将俄共中央总书记一职让与他的指定接班人斯大林。但此时两人并未完成政权更替,列宁在1923年7月仍被选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自1922年初到1924年1月逝世期间一直处于瘫痪和半昏迷状态,根本无法正常履行国家的领导职位。政治野心家们在此种情况下在列宁面前恶意攻击斯大林。受其影响,1923年1月4日,列宁口授《给代表大会的信》,要求召开俄共代表大会撤消斯大林的总书记。信中写道:“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

正确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

正确认识和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其生命途程中同人类思想史上任何一个伟大思潮一样发生过这样那样地误解和扭曲。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攻击和诽谤,特别是由于自己内部教条主义和修正主义错误倾向的干扰,以及我们在运用时出现的偏差和失误,在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态度和评估上产生了一系列的混乱。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需要对它作出科学界定。 ——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体系。马克思、恩格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他们都出生于19世纪20年代前后德国发达省份莱茵省。青年马克思、恩格斯都曾经是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哲学上信奉过唯心主义。在1842—1844年期间,他们通过不同途径,实现了世界观的“两大转变”,即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8月,恩格斯在巴黎同马克思相见,他们在交谈中认识完全一致,从此结成深厚友谊,并共同著书立说,创造一个崭新的理论。所以,这个理论代表和反映的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他们创造的学说体系。马克思在世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学说称为“新理论”,有时也叫“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逝世后,由于他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具有崇高威信,人们以他的名字将其命名为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两个人创造的理论只写上一个人的名字,对此恩格斯于1886年以虚怀若谷的态度发表了一个声明。他说:这个理论的绝大部分指导思想的最后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以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要了解和懂得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必须认真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 ——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和思潮。这涉及这个学说属于哪一种类别或性质。所谓性质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正处于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有的国家过渡完毕,有的正在过渡。那时社会思潮和思想理论五彩缤纷,但是就大的类别来说无非是封建主义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而马克思主义就其性质来说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列宁指出:“在第一个时期的开头,马克思学说决不是占统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已。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是那些基本上同我国民粹主义相似的社会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相似的社会主义,指的是以西斯蒙第等为代表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显著区别,就是由于它汲纳了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社会科学——德国古

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第五单元制定人:时伦香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线索一: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理想到现实的历程线索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1)1919~1924年,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1924~1927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 (3)1927~1937年,国共十年对峙,中共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上升,国共两党开始调整政策,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4)1937~1945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5)1945~1949年,抗战结束后,中国面临两种前途、两种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必修一18、19课) 【复习目标】: 1.简述《共产党宣言》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2.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3、记忆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背景和革命过程各个事件及相互关系并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1.历史条件 ①经济基础: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暴露,经济危机不断爆发 ②阶级基础: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发生,独立工人运动兴起,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理论来源:19世纪三大思想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④个人努力:马克思、恩格斯进行理论研究和革命实践 【拓展知识】A空想社会主义:(1)他们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他们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公有制和比较公正、平均的分配,即未来的美好的“社会主义”。 (2)他们认为私有制、竞争是导致社会灾难的根源,在不同程度上主张实行公有制和比较公正、平均分配,即未来美好“社会主义”。看不到实践力量、找不到实现的正确途径和无法认识资本主义不合理根源(3)1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空想性: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认识不到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 科学性:它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科学社会主义不等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三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因此,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内容:① ② ③ ④(能结合材料分析) 3、《共产党宣言》的意义:①②③ 【拓展】与空想社会主义相比,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显著特点:阶级性与实践性,是具体的解决途径和方案。 改造社会的方式——阶级斗争改造社会的力量——工人阶级 (二)巴黎公社革命(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1.历史背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爆发的偶然性,只是一个城市的起义,不是国家政权) (1)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临时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以武力解散国民自卫军,导致了巴黎两大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