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截肢术的护理与心理辅导

截肢术的护理与心理辅导

截肢术后的护理
A/

截肢术后的病人,有时可能幻肢觉,甚至还可以产生幻觉痛。在截肢术后总感觉患肢仍然存在,并且依然疼痛。这多见于血管缺血性疾病的病人在截肢前有剧烈痛者。幻觉痛为持续性疼痛,夜间比白天重。幻觉痛的治疗除应用止痛药物外,主要是精神治疗,与幻肢觉一样,就是正视疾病的存在,放下负担,解除压力,一般可在1~3月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截肢术后的病人,在很长时间内,可有残肢痛,这是由于残肢的神经刺激,被压迫所致。这种疼痛可持续很长时间,有时在截肢后数年仍有疼痛。如疼痛时间过久,则应帮助病人导找原因,以便对症处理。常见的原因有神经瘤、疤痕压迫和残端骨刺。原因找到以后要对症处理,并同时消除顾虑和恐惧,适当服用止痛药物。
保护创面,防止感染 截肢后,由于患肢缺血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故局部皮肤的抵抗力仍很低,易招致感染造成皮肤炎。故应经常擦洗患肢残端,保持清洁干燥,以免发生感染。
加强营养、促进身体的尽快恢复 凡是截肢的病人,截肢以前大都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病痛消耗,身体消耗较大。截肢术后,为了尽快帮助病人恢复,应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高蛋白、高糖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并应合理调配,促进身体的尽快恢复。
功能锻炼 为使机体能尽快适应截肢后的残疾,并为装配假肢创造条件,要帮助病人进行残肢的功能锻炼。如肢体肌肉的按摩、关节的伸屈活动和必要的户外活动,这些对于患肢的恢复均有极大的帮助。
坚持继续治疗 截肢手术是一种姑息性手术,只解决坏死肢体的局部问题,而导致肢体缺血、坏死的原因尚还存在。所以,截肢手术以后,还要针对原发病继续治疗,以从根本上缓解病痛,以利于早日康复。并要让病人知道,截肢手术本身并不是治疗的结束,而仅仅是治疗的一部分,根本的治疗是解决患肢的缺血状态。
B/
1 一般护理 备齐急救器械,密切观察意识、血压、尿量、生命体征变化及切口出血情况。残肢适当抬高放置,减轻水肿和疼痛,床头备止血带,预防继发性大出血。切口敷料渗血者及时更换,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本组1例术后切口再感染,经局部换药,纠正低蛋白血症后痊愈。

2 疼痛护理 术后疼痛者,护士应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减轻病人的精神紧张和焦虑,帮助其取舒适体位,并适当应用止痛剂缓解伤口疼痛。幻肢痛者,应给予心理疏导,让患者正视肢体已被截除的事实,指导患者利用看报纸、听音乐与亲人聊天等方法转移注意力,使患者较舒适地度过术后疼痛期。

3 控制

血糖 因手术和麻醉刺激,术后血糖可出现反跳现象[2],因此,术后应定时监测血糖,根据患者血糖水平及截肢后体重调整胰岛素用量,除严格糖尿病饮食外,饮食增加蛋白质摄入,以促进切口愈合。注意观察用药反应,出现心慌,汗出等低血糖反应及时处理。由于护理人员饮食宣教到位,患者配合良好,34例患者术后血糖均控制在5.7-7.5mmol·L-1,促进了伤口愈合。

4 基础护理 预防并发症 病室定时进行紫外线照射,保持空气流通;做好口腔护理及管道护理;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床铺平整无渣屑,预防压疮;鼓励患者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多食粗纤维食物,如含糖低的蔬菜、水果,预防便秘。

5 残肢护理 术后前2天患肢抬高20°~30°,以利于静脉回流,避免残端水肿;2天后患肢伸直位放置,保持关节功能位,防止关节挛缩;保持截肢残端敷料清洁干燥,及时换药,争取切口一期愈合;残端妥善包扎,所有骨凸处均用软棉垫衬护,弹力绷带裹扎不可过紧,预防残端压伤及感染。残端完全愈合后经常给予均匀的压迫、按摩、拍打和蹬踩,并逐渐增加残肢的负重,强化残肢面的韧性和肌肉力量,为安装假体做好准备。
C/
截肢是一种比较大的破坏性手术,常用于严重创伤、肢体感染(如气性坏疽)、肿瘤、神经损伤、周围血管病变、肢体先天畸形等无法保留肢体或影响功能的手术,给病人身心带来严重障碍。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自理缺陷;②自我形象紊乱;③疼痛;④有残肢畸形的可能;⑤潜在并发症--残端大出血;⑥知识缺乏:功能锻炼、用拐及装配义肢知识。
一、自理缺陷

参照骨科病人一般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二、自我形象紊乱

相关因素:

1 肢体离断。

2 他人评价。

3 同伴相比较。

4 社会与心理因素。

主要表现:

1 确实存在身体结构的改变:肢体离断。

2 重视以往的外表、能力与力量。

3 重视他人的评价。

4 心情沮丧,对自我缺乏信心。

5 精神不振,睡眠差,沉默寡言。

护理目标:

1 病人能正视现实。

2 病人能进行自我修饰。

3 病人配合治疗与护理,充分发挥残肢的功能。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其家属解释截肢的必要性,如气性坏疽出现感染性休克无法控制时为挽救生命而截肢;多指、并指畸形截除是为改善手部功能和外观。

2 协助病人重新设计自我形象。

3 积极引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发挥残肢的功能。

4 帮助设计切实可行的谋生手段和生活方式。

5 对病

人的某些现存的优点、积极处世态度给予肯定,并适度地赞扬,以增强自信心,恢复自尊心。

重点评价:

1 病人对待截肢术后的自我评价。

2 病人是否愿意自我修饰。

3 病人对生活的态度是否积极乐观。

4 病人是否乐意接受残肢功能锻炼及活动。

三、疼痛

相关因素:

1 幻觉痛。

2 残端炎症、血肿、骨质增生、死骨存留。

3 残端组织挤压、牵拉。

4 神经残端组织再生形成神经瘤。

主要表现:
1 主诉疼痛或不适。

2 伴有痛苦表情,烦躁不安,活动受限。

护理目标:

1 病人疼痛消除或减轻。

2 病人能运用某些方法控制疼痛,尤其是对于幻肢痛。

护理措施:

1 观察并记录疼痛程度、性质,分析疼痛原因,以便作相应处理。

2 术后疼痛的处理:

(1)术后出现的一般伤口疼痛,遵医嘱应用镇静、镇痛剂。

(2)神经痛:①理疗。②热敷。③按摩。④在安装了义肢后,则适当变动义肢套筒,可避免局部的压迫与牵拉。

(3)对残端感染、血肿引起的疼痛作相应对症处理。

2 幻肢痛的处理:

(1)术前向病人作好解释使其具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绝大多数截肢病人在术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已经切除部分的肢体存在着一种虚幻的感觉,尤其是术前曾有长期严重疼痛病史者更易发生;疼痛多为持续性疼痛,且以夜间为甚,其特点和程度不一,但少有剧烈疼痛。术后引导病人注视残端,以加强对肢体截除事实的心理承受。

(2)不主张使用镇痛药。因幻肢痛属精神因素疼痛,药物治疗虽有止痛和暗示作用,但并不解决根本问题,且易形成药物的依赖性。

(3)运用松弛疗法、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等预防幻肢痛的有效心理治疗方法。

(4)对疼痛病史较长的病人,可轻轻叩击其神经残端,也可采用理疗,如热敷、离子透入、蜡疗等。

(5)对顽固性疼痛病人,可配合医师行封闭、交感神经阻滞或交感神经切除术。

重点评价:

1 病人是否能运用某些方法控制疼痛。

2 病人疼痛是否解除或减轻。

四、有残肢畸形的可能

相关因素:

1 残端疼痛。

2 残端感染。

3 残肢肌肉痉挛。

4 残肢未固定于功能位。

5 缺乏伸屈关节功能锻炼。

6 截肢平面不齐。

主要表现:关节挛缩。

护理目标:

1 病人了解残肢畸形对安装义肢的影响。

2 病人能配合预防残肢畸形。

3 病人未出现明显的残肢畸形。

护理措施:

1 评估病人体位、残肢位置、有无疼痛、感染及对功能锻炼了解程度,以便预计残肢畸形的出现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

2

向病人讲解残肢畸形的可能性,使其高度重视并配合预防。截肢后,由于肌肉力量的不平衡,下肢截断部位以上的关节,常易发生屈曲、外展畸形,可严重影响安装义肢。

3 具体预防措施:

(1)术后固定或包扎患肢时,维持残肢残端于伸展位(用支具、石膏托、皮肤牵引),保持残端固定于功能位。

(2)即使是为了防止出血或肿胀而垫高残端,2天之后要尽快放平。

(3)大腿截肢术后,可使用副木控制屈曲,以防髋关节屈曲畸形。

(4)膝上截肢术后不能将枕头放在两腿之间。

(5)膝下截肢后,病人躺、坐时不要让残肢垂下床缘于屈膝位。

(6)病情稳定后开始残肢功能锻炼,以增强肌力。①鼓励病人勤翻身,每天俯卧2次以上,每次30分钟。②俯卧时在腹部及大腿下放置一枕,用力下压软枕,以增强伸肌肌力。③在两腿间放置一软枕(膝上截肢术后例外)残肢用力向内挤压,以增强内收肌肌力,防止外展挛缩。

4 对已出现的轻、中度关节挛缩,可通过强化肌肉力量运动、增加关节的伸屈和平衡运动获得改善。 来源:考试大 - 护士资格考试

重点评价:

1 病人是否配合预防残肢畸形。

2 病人是否出现了残肢畸形。

五、潜在并发症--残端大出血

相关因素:

1 术中止血不彻底,组织处理不得当,血管断端结扎线或血栓脱落。

2 残端受到意外创伤,如碰撞。

3 残端创面大且感染。

4 凝血机制异常。

主要表现:

1 突然感觉残端疼痛并有肿胀感。

2 残端肿胀,触之波动感。

3 引流管内可见大量血液流出。

4 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

护理目标:

1 病人残端大出血的因素部分被避免。

2 病人未出现残端大出血。

3 病人出现残端大出血,能得到紧急处理。

护理措施:

1 对四肢离断病人床旁备止血带。扎止血带时切忌在双骨肢体(前臂、小腿)上扎,以免达不到止血效果。

2 对肩、髋关节离断术后,床旁备足够的砂袋,以便应急时压迫颈动脉、股动脉。

3 告诉病人及家属发现大出血时使用上述紧急止血措施。

4 严格床头交接班:观察切口敷料渗血及引流管通畅情况,记录引流量与颜色。

5 观察残端伤口局部疼痛、肿胀情况,异常时,查找原因并及时报告医师。

6 避免触撞残端。

(1)搬动残肢时,注意保护残端。

(2)更换床上用物时动作轻巧,避开残端。

(3)妥善包扎残端,所有骨隆突处均应用软棉垫保护,再用弹力绷带裹扎,直至安装义肢。

7 防过早下地行走不稳而跌伤至大出血。

8 一旦出现大出血,在局部止血的同时,遵医嘱迅

速静脉用止血剂、扩容等以防休克。

重点评价:

1 病人是否出现了大出血。

2 病人一旦大出血,是否得到了及时处理。

六、知识缺乏:功能锻炼、用拐及装配义肢知识
相关因素:

1 害怕。

2 疼痛。

3 未接受过专业知识教育。

主要表现:

1 不了解截肢术后功能锻炼知识。

2 不愿下地活动。

3 不会使用拐杖。

4 不知道装配义肢有关知识。

护理目标:

1 病人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与方法。

2 病人知道用拐杖及装配义肢的有关事项。

护理措施:

1 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方法,指导用拐,交待装配义肢的时间与注意事项。

2 锻炼时间:伤口完全愈合(2周)后。

(1)用弹性绷带每天包扎数次,对残端给予经常的、均匀的压迫,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

(2)对残端进行按摩、拍打,用残端蹬踩,先蹬、踩在柔软物品上,逐渐由软到硬。

3 下床时间:

(1)上肢术后1-2天可离床活动。

(2)下肢术后2-3天练习坐起,若全身情况好,术后5-6天可开始扶拐离床活动。

4 用拐:

(1)初次下地时需有人扶助,以防病人不习惯,失去重心而跌倒。

(2)病人可因初次下床不习惯至情绪低落,必须及时予以鼓励和帮助,并指导正确用拐:①患肢不能完全负重时,单拐置于健侧;②一侧下肢完全不能负重时使用双拐。

(3)用拐杖行走时保持两拐及一健肢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4)帮助病人选择型号、功能合适的拐杖:①前臂拐是靠两上肢支持体重,把手高度依病人上肢的长短调节。②腋拐则是靠腋下支重,长度为:当病人直立时,拐从腋窝到地面并向病人身体两侧分开,橡皮头距足2cm。

5 装配义肢有关事项:

(1)装配义肢一般在手术后6个月残端软组织收缩已定型时。

(2)义肢材料依肢体功能和经济承受能力而定。

(3)装配义肢前可先安装一临时性支具,以便锻炼残端。

(4)安装义肢后的护理:

①每天用中性肥皂清洗残肢,勿浸泡;不可在残肢上涂擦霜或油,以免软化残肢的皮肤;也不可擦酒精,以免皮肤干裂。

②每天观察残端的皮肤:有无压痛、发红或受到刺激、撕裂。不可在残端上贴胶布,以免皮肤糜烂。

③使用义肢时,内穿质地松软的棉袜套以防磨破皮肤,并适当更换。

重点评价:

1 病人及家属是否了解功能锻炼的方法。

2 病人是否能使用拐杖。

3 病人能复述装配义肢的有关要求。
D/
截肢术后护理措施如下:

【一般护理】

平卧木板床,上肢截肢应置残肢于功能位并抬高,严防肩、

肘关节挛缩。下肢截肢应置残肢伸直位,中单约束沙袋加压制动,以防残端出血及残肢屈曲挛缩,影响日后安装假肢。如患肢肿胀严重时需抬高患肢,待肿胀好转应立即放平患肢,必要时可用夹板或石膏托固定患肢于伸直位。术后3~4天,白天可数次松开夹板进行残肢近端关节全方位的活动,夜间仍用夹板制动,以增加残肢的肌力,防止残肢屈曲挛缩。如残肢发生屈曲挛缩,可用牵引予以纠正。行髋关节或半骨盆离断的病人可用沙袋压迫止血与制动。

术后刀口痛,可服用一般镇静止痛剂减轻疼痛,保证病人充足睡眠。病人出现幻肢疼痛时,尽量减少应用哌替啶(度冷丁)、吗啡类等药物,以防病人成瘾,可用针灸、封闭、暗示疗法、分散病人注意力,以减轻幻肢痛。麻醉消失后鼓励病人进食高营养普通饮食,同颈椎病术后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同脊柱骨折、脊髓损伤章节。

【心理护理】

主动热情与病人进行心理沟通,向病人讲明截肢的必要性,以及不截肢的危害性,截肢后配戴假肢一样正常生活与工作。帮助病人调节好情绪,劝慰病人正确面对现实,自我放松配合治疗。有幻肢疼痛的病人术前多有精神状态不稳定,或有比较严重而长期肢体疼痛的病史,截肢后病人不仅仍感觉幻肢的存在,而且感觉幻肢某一局限部位有阵发性剧烈疼痛。对此类病人要给予耐心的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导,告知病人精神越紧张疼痛越剧烈、越频繁。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或给予暗示疗法,适当应用镇静剂,配合针灸、超声波等治疗,减轻病人的痛苦。关心体贴病人,稳定病人情绪,帮助病人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病情观察】

了解术中情况,连接心电监护仪,24小时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密切观察残端刀口渗血,如伤口敷料被血液浸透,应及时更换浸湿的敷料,并用无菌棉垫加压包扎,保持刀口敷料、床铺被服清洁干燥,以防伤口感染。如发现残端伤口有大量出血,应立即用止血带在残肢上方大血管走行处捆扎止血,并立即通知医师,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输血及手术止血的准备。

【治疗护理】

应用敏感有效的抗生素,预防伤口感染,如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刀口有无红肿、渗出、针刺样痛,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健康教育】

截肢后肢体的残缺,使病人很难从心理上接受这个现实,帮助病人尽快适应角色的转换是非常重要的。从医学角度反复不断地向病人讲解、阐明截肢的必要性和危害性,帮助病人走

出困境,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消除自卑心理,正确面对人生。如病情允许,上肢截肢病人,术后l~2天可下地活动。下肢截肢病人,术后2~3天即可练习床上坐起。5~7天后即可在他人帮助下,先扶双拐下床站立。逐渐练习3点步态扶双拐行走,即双拐向前放稳后,再移动健肢,保持双拐与健肢成一等边三角形的稳定位置。熟练后再练习健侧拄单拐行走,以增加健肢的支撑力,减少患侧的负重力。活动时间与行走距离应逐渐延长,严防初次下地不习惯而失重摔倒,致使刀口裂开,增加病人痛苦。卧床期间仍需制动患肢,并逐渐进行残肢肌肉收上篇临床护理缩练习,尽快减轻残端水肿。术后2周刀口愈合拆线后,要每日数次用弹力绷带包扎患肢残端,经常用手拍打、按摩或由软到硬踩蹬残端,以促进残端软组织收缩,减少残端的敏感性,为日后安装假肢做好准备。

一般刀口愈合后3~6个月安装正规假肢。目前国际上提倡膝下截肢病人,手术毕即装配临时假肢,术后第l~2天即可扶双拐,用临时假肢练习行走,使残端部分负重,刀口愈合后换永久性假肢。使病人在短时间内使用上永久性假肢,有利于病人的心理康复,防止和减少幻肢痛和残端水肿,促进伤口愈合,及早恢复病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对低恶性骨肿瘤截肢病人,应在刀口愈合后半年至l年,肿瘤无远处转移时再装配假肢。
E/
截肢患者术后心理分析及护理
文章来源: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文章作者:柴晓萍 杨丽萍 发表时间:2007-01-23 16:36:00
关键字: 截肢 心理分析 护理
[摘要] 目的 分析截肢患者产生各种心理反应的原因,以便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 以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院收治36例截肢患者为对象,采用面对面与患者及家属交谈,观察患者的心理行为,出院随访等方法进行心理分析。 结果 截肢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自我概念改变、不确定感、社会适应力改变等心理。 结论 正确的心理分析和针对性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心理调适,对重建自我形象、疾病的转归和愈合、早日回归于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截肢;心理分析;护理

截肢是将已失去生存能力、危害健康、丧失生理功能的肢体截除。患者截肢后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治疗极为不利。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同时,针对心理反应及时采取应对机制,使患者尽快恢复心理健康。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2006年9月我院36例截肢患者,男26例,女10例;年龄18~61

岁。其中少年3例,青壮年30例,老年3例。致病原因:糖尿病所致肢体坏死5例、交通事故10例、挤压伤8例、高处坠落3例、爆炸伤2例、肿瘤8例。其中下肢截肢23例、上肢截肢13例;1例合并颈、胸椎爆裂骨折,在截肢后72 h死亡,其余35例患者经过及时抢救,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痊愈出院。

1.2 方法 通过护士与患者的交流,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言语表达,情绪变化,对治疗护理的配合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

1.3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患者能消除思想顾虑,对治疗采取积极态度,能正确对待人生;(2)有效,患者能情绪稳定、愿意配合治疗及护理,但对今后生活有顾虑;(3)无效,患者能意志消沉、顾虑重重,对治疗或前途缺乏信心。

1.4 结果 见表1。 表1 36例截肢患者效果分布(略)

2 心理分析

2.1 自我概念的改变

2.1.1 自我形象紊乱 患者截肢后必然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影响形象,术后恢复期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表,尤其是女性,她们最难适应失去肢体所带来一系列的变化。

2.1.2 自尊下降 截肢后日常工作受到影响,女性患者较注重家庭对自己的态度;男性患者则更注重病后的社会角色,如:地位下降,工作能力、劳动力下降,与别人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2.2 不确定感

2.2.1 焦虑、恐惧的心理 患者因患肢疼痛严重,担心病情发展而导致截肢,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几乎所有患者都担心失去肢体对今后的生活影响。尤其是下肢截肢后,更担心以后的生活而出现患病性焦虑。患者伤后与其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所引起分离性焦虑。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以及病情的认识产生焦虑、恐惧。

2.2.2 强迫的敏感性增高 截肢患者经历了痛苦的病程,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访谈中发现,大部分人对自己的身体敏感性有所增高,在术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对已经切除部分的肢体存在着一种虚幻的疼痛感觉,多为持续性疼痛,且以夜间为甚,有时夜间忘记自己已截肢,常出现跌伤。骨肿瘤患者担心手术时医生有没有完全切除干净,会不会留下些什么。

2.3 社会适应力改变

2.3.1 害怕与人交往 截肢术后的日子里生活习惯会有所改变,以前喜欢热闹的人,术后沉默寡言,受不了亲戚朋友们那种怜悯而怪异的眼光,不想出去散步,不想见任何人。

2.3.2 无助感 截肢后往往感到前途一片漆黑,整天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拒绝治疗和护理,破坏物品甚至想自杀。内心感到无助,这种无助来自于个人、家庭和社会。

3 护理

截肢患者术后躯体不同程度

的残疾和缺陷,不但要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还将承受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护理内容如下。

3.1 自我概念的改变

自我概念对个人的心理及行为起着极其重要的调控作用,包括身体自我、社会认同、自我认同和自尊四个方面。大部分患者因躯体缺陷而导致自我概念降低。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热情与患者交流,帮助正确认识疾病,接受现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认识到虽然失去了肢体但同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患者方面,他们对自己的身体需要重新认识,对别人的反应也要重新评价,而且必须适应与接受这些改变,以符合其形像,才能重新适应自我概念。

3.2 不确定感

截肢术后患者的不确定感可影响机体康复和今后生活,降低应对能力,从而影响机体康复和术后生活质量。入院后护理人员应默契配合医生进行抢救,迅速作好术前准备,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做好截肢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向他们讲明病情的危重、手术的必要性,只有截肢手术才能确保生命安全的道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和合作,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要针对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情关心体贴患者,创造舒适、温馨的环境。使患者能明确疾病的发展,熟悉治疗进程,经历与预期一致的体验,以降低疾病的不确定感。

3.3 社会适应能力的改变

护士除提供医疗帮助性支持,情绪性支持和信息支持外,增强患者准确评价自身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与患者交谈,帮助他们摆脱害怕社交和自卑、孤独等困境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可以使其倾泻烦恼和苦闷;另一方面,也可以知道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从而提高截肢患者的社会适应力。

综上所述,护士不仅要注意观察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情况,还应该为截肢患者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更有效的护理,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