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

第___周第___节总___节

姓名_______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 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 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重点

1. 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吃饭时,有人狼吞虎咽,有人细嚼慢咽。你们认为哪种吃饭习惯好呢?(学生思考)由问题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讲授

(一)食物的消化

1. 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学习食物的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内呢?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食物的消化是由人体消化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内容,并参照教材第29页“肝、胆、胰、十二指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1)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2)消化腺

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它们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

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它们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

功能: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

设疑:假如我们口里嚼着馒头,细嚼慢咽有什么特点吗?(会变甜)为什么会变甜呢?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不甜的,有可能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变化?)淀粉没发生变化。我们怎么知道呢?

(用碘液检验,淀粉遇碘变蓝,这是淀粉的特性。)

2.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觉到甜味。

(1)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2)探究计划:

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

②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③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3)注意事项

①唾液最好是纯净的,否则很有可能影响实验的效果。

②避免碎屑粘在试管壁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滴管。

④用量筒、滴管测量及用竹签或筷子进行搅拌时,要防止唾液对2号试管的污染。如果按照顺序进行操作,则1号试管操作完成后,要将用具进行清洗,再操作2号试管;也可以先操作2号试管,再进行1、3号试管的实验,最后对用具进行清洗

(4)讨论

学生实验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②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了分

三.课堂小结

总结实验得失。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消化与吸收

一.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二.消化腺

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它们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

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它们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上节探究实验,导入对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一)食物的消化

上面的探究实验表明,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食物是怎样消化的,它的消化是在哪里完成的。学生阅读后回答:口腔里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食道,再到胃里。胃里有胃腺分泌的大量胃液。随着胃的蠕动,食糜下行,分批进入小肠。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系统中逐渐完成的。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二)吸收

设疑:食物在小肠中完成消化后,随着小肠的蠕动继续下行,进入大肠。那么,食物消化后形成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究竟是在小肠中还是在大肠中被吸收的呢?

1. 资料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材第30页资料,通过分析,推测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

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小肠。

2. 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的长度和内壁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构成小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消化和吸收

一.食物的消化过程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

二是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能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

二.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力。(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消化系统的组成”,主要介绍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做铺垫;第二部分主要讲述食物的消化过程,通过学生实验:了解口腔对淀粉的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作用,通过分析与讨论:了解胃对蛋白质的消化作用,通过演示实验:了解胆汁对脂肪的消化作用,最后,总结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第三部分是营养物质的吸收。 教学重点:(1)三大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2)小肠内壁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相适应 教学难点:(1)小肠的结构与功能 (2)探究实验的操作过程的控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举出生活中可见的例子:有些人经常吃一些营养含量高的食物也吃不胖,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饭都胖,是什么原因? 【教师活动】出示PPT,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自己能提出问题:

1 食物有哪些营养成分? 2 食物是通过哪些器官消化的? 3 消化后的营养物质最终到了哪里?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活动】根据以掌握的知识自己试图找到答案,即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经过消化道消化后,最终进入血液,成为组成人体的一部分。 【教师活动】食物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 【板书】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二)探究过程 I【教师活动】想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应该先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板书】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出示消化系统图示。学生辨认各器官的名称及位置,通过预习说明各部分的生理功能。 【学生活动】学生看图互相交流讨论,结合自己身体指出各消化器官所在位置。 【板书】二、食物的消化 【学生活动】让学生咀嚼馒头,尝尝味道。由馒头变甜这一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教师活动】 (1)引导学生正确提出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计划。 (3)据课本提示制定实验计划。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制定计划: a.取馒头,对馒头进行处理。 b.漱口,取唾液 c.取试管,做编号,做相关处理,加入馒头与清水或唾液。放在37度的温水中。 d.滴加碘液 分组实验: 各小组同时讨论: 1、为什么是放在37度的温水中? 2、在馒头消化的过程中,牙齿、舌、唾液各起怎样的作用?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案.doc

第 2 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明确消化系统的功能。 (2)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了解酶的概念及酶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明确消化面积的大小与消化速度的关系;学会开 展模拟实验的方式和方法。 (2)完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催化分解作用的操作,学会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3、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酶的特点 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三.实验器材: 烧杯、方糖、水、试管、1%淀粉溶液、碘液、温度计、酒精灯

四、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环节 【问题】平时我们所持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等 通过学生生活中的已有【问题】吃进去的多,而排泄出来的少,那么它们都到哪去了呢 引言知识引出心内容,便于消化吸收 学生接受。 【讲述】并不是所有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后才能吸收。(举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 【读图】:结合多媒体图片以及课本中人的消化系统图片,要求学 消化系统的组成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观察图片解决相关 问题,提高学生识图能 力。 a.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b.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c.人体有哪些消化腺各自分泌什么消化液 d.它们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完成课本上的表格),教师总结。 新 1.基本知识学习: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练习题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如图是组成人体消化系统的部分消化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①分泌的消化液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B.②能分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 C.③分泌的消化液含有多种消化酶 D.④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A.胃B.小肠 C.大肠 D.肝脏 3.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器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都是由小肠吸收的 B.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C.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除胆汁外,都含有消化酶 D.小肠绒毛壁和其内的毛细血管很薄,由一层细胞构成 4.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 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A.小肠皱襞;甘油、氨基酸B.小肠绒毛;脂肪微粒、水 C.小肠绒毛;维生素C、脂肪酸D.十二指肠;葡萄糖、无机盐 5.如图为消化系统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1是胆囊,贮存的胆汁能乳化脂肪 B.2是小肠,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 C.3是肝脏,属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 D.5是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胰岛素 6.能促进脂肪消化,但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来自如图中的() A.①B.②C.③D.④ 7.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最终消化为() A.氨基酸B.葡萄糖C.甘油 D.脂肪酸 8.如图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甲、乙、丙、丁、戊表示)被消化的程度.图中表示脂肪消化过程的曲线是() A.a B.b C.c D.a、c都是 9.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 ()A.消化 B.吸收 C.排泄 D.消化和吸收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及答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1、是物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吸收。 2、是物质,必须 消化成物质才能吸收。 3、消化系统的功能是。 4、消化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 5、消化道:。 6、消化腺两大类:①大消化腺(消化道外): 。 ②小消化腺(消化道壁上): 。 7、口腔:(1):唾液腺:①唾液腺分泌:。 ②唾液中含有:。 ③作用:。 ④属于:。 ⑤淀粉的起始消化部位:。 ⑥化学性消化开始的部位:。 (2)舌:①:作用:。 ②:属于消化 ③:模拟实验中搅拌是模拟了。 (3)牙齿:①作用:。 ②属于消化 ③:模拟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 ; . 物理性消化 8、消化方式; 。 化学性消化:。9、胃:(1)胃呈囊状,。 (2)胃功能:。 (3)胃壁内有胃腺: ①胃腺分泌; ②胃液内含; ③属于:。 ④蛋白质的起始消化部位是。 10、小肠:(1)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 (2)小肠长度:。 (3)肠壁内有肠腺:①肠腺分。

③属于 消化; (4)脂肪的起始消化部位是 。 (5)小肠内的消化液有 。 (6)胰液中含有消化 的酶。 (7)、含消化酶种类最多的消化液有 。 11、肝脏:①肝脏分泌 ,肝脏是人体 的消化腺。 ②胆汁不含 ;属于 消化。 ③胆汁作用是 ,把 。 12、营养物质的消化: (1)、三大营养物质消化的顺序 ,它们各自开始消化的部位 是 ,彻底消化的部位是 。 (2)、淀粉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蛋白质消化需要的消化液 有 ;脂肪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有 。 (3)、淀粉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淀粉最终以 的形式被吸收。 (4)、蛋白质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蛋白质最终以 形式被吸收。 (5)、脂肪消化的小分子物质是 ,脂肪最终以 的形式被吸收。 (6)、淀粉分解成葡萄糖的过程叫 。 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叫 。 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的过程叫 。 (7)、 是消化的主要部位(主要器官)。 (8)小肠适于消化的特点:① 。 ② 。 脂肪 甘油+脂肪酸 脂肪微粒 蛋白质 胃、小肠 氨基酸 胃液、肠液、胰液 淀粉 葡萄糖 口腔 麦芽糖 肠液 唾液 小肠 胰液 胆汁 小肠 小肠 胰液 肠液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练习题) 1、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原因是( ) 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减少 B.唾液腺分泌唾液的量较少 C.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 D.有利于保护声带 2、“吃饱了”一般是指人体消化道的哪个器官中有较多的食物() A、食道 B、胃 C、大肠 D、口腔 3、血液中没有 ( ) A.氨基酸 B.葡萄糖 C.麦芽糖 D.维生素 4、将熟鸡蛋的蛋白切成碎块,放入小烧杯中,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的温水中,请分析所配制的消化液中,消化效率最高的一组是 ( )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唾液、胆汁 C.肠液、胆汁、胰液 D.胃液、肠液、胰液 5、大量饮酒后,受到最直接伤害的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口腔 D.大肠 6、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呈强酸性的是( )。 A.胃 B.小肠 C.胰腺 D.肝脏 7、蛋白质进行化学消化的场所有( )。 A.口腔、食道、胃、小肠 B.口腔、咽、胃 C.口腔、小肠 D.胃、小肠 8、张立同学中午放学,买了一根油条吃,油条在张立的消化道内被消化的主要产物是()。 a.葡萄糖 b.氨基酸 c.甘油 d.脂肪酸 e.无机盐 f.维生素 g.水 A.b、d、f B.a、c、d C.b、e、g D.a、c、g 9、对瘦肉有消化作用的一组消化液是() A.唾液、胃液、肠液 B.唾液、胆汁、肠液 C.胆汁、胃液、肠液 D.胃液、胰液、肠液 10、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它可以在短时间 捕捉到消化道内的三维图象。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 B.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④,④分泌消化液中有盐酸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D.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⑥,⑥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11、关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消化 B.蔗糖、维生素、氨基酸等物质在小肠中被吸收 C.小肠的皱襞及小肠绒毛增加了表面积,有利于物质吸收 D.肝脏能够分泌胆汁,可以促进脂肪转变为脂肪微粒 12、下列营养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消化道壁吸收进入血液的是() A.水、维生素、蛋白质B.水、无机盐、维生素 C.维生素、无机盐、脂肪 D. 水、糖类、脂肪 13、饺子,是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食物。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是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 饺子皮被消化的初始部位是() A.口腔B.胃C.小肠D.大肠 14、食物的营养成分中,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的是() A.水、无机盐、维生素B.蛋白质、淀粉、脂肪 C.蛋白质、维生素D.维生素、淀粉、脂肪 15、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大节气,更是民间重视的传统佳节。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从吃下水饺到被消化吸收,依次经过的器官是() A.口腔→喉→食道→胃→小肠 B.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咽→喉→食道→胃 D.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教案 人教版)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 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吃饭时,有人狼吞虎咽,有人细嚼慢咽。你们认为哪种吃饭习惯好呢?(学生思考)由问题引出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讲授 (一)食物的消化 1.基本概念 首先我们学习食物的消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内呢?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食物的消化是由人体消化系统来完成的。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一条消化道和一些能分泌消化液的消化腺组成。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6页内容,并参照教材第29页“肝、胆、胰、十二指肠的相互关系示意图”,思考下列问题: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 1

何连接的?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1)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2)消化腺 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的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胰腺。它们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 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它们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 功能:消化腺能分泌消化食物的消化液。 设疑:假如我们口里嚼着馒头,细嚼慢咽有什么特点吗?(会变甜) 为什么会变甜呢?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不甜的,有可能淀粉在口腔内发生了变化?)淀粉没发生变化。我们怎么知道呢? (用碘液检验,淀粉遇碘变蓝,这是淀粉的特性。)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取一块馒头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能感觉到甜味。 (1)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为什么会变甜呢? (2)探究计划: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 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 ②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③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3)注意事项 ①唾液最好是纯净的,否则很有可能影响实验的效果。 ②避免碎屑粘在试管壁上。 ③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量筒和滴管。 ④用量筒、滴管测量及用竹签或筷子进行搅拌时,要防止唾液对2号试管的污染。如果按照顺序进行操作,则1号试管操作完成后,要将用具进行清洗,再操作2号试管;也可以先操作2号试管,再进行1、3号试管的实验,最后对用具进行清洗。 2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所需实验用品:试管、消毒棉球、镊子、大烧杯、温度计、碘液。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挂图或消化和吸收的动态演示课件。 2.学生准备:馒头,收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做出假设:在口腔中,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了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实验探究: 1.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2.如果以上假设正确,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化成了这种糖?(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还是唾液的作用。) 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以上问题。 背景资料: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变蓝。 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提供的实验用品:(每组6人) 试管4个试管架1个滴管2个玻璃棒1个烧杯1个 馒头块馒头碎屑蒸馏水唾液碘液 探究方案: 请填表说明以下问题:每支试管内各加入了什么物质?是否充分搅拌?是否进行37 ℃的水浴?水浴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鉴别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种类?并预测检验结果。 (注意: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以免捅破试管)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回答问题: 师: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能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你从哪个试管得出的此结论。 生:能。 师:在口腔中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变成了有甜味的糖? 生: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教案(新 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教学难点 1.运用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方法 探究法、分析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所需实验用品:试管、消毒棉球、镊子、大烧杯、温度计、碘液。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挂图或消化和吸收的动态演示课件。 2.学生准备:馒头,收集消化与吸收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略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做出假设:在口腔中,馒头中的淀粉转变成了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实验探究: 1.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转变成能使人感到甜味的糖? 2.如果以上假设正确,是什么原因使淀粉转化成了这种糖?(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还是唾液的作用。) 3.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起了什么作用? [讲授新课] 请同学们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以上问题。 背景资料: 淀粉遇碘变蓝。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糊精、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滴加碘液,溶液不会变蓝。 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 提供的实验用品:(每组6人) 试管4个试管架1个滴管2个玻璃棒1个烧杯1个 馒头块馒头碎屑蒸馏水唾液碘液 探究方案: 请填表说明以下问题:每支试管内各加入了什么物质?是否充分搅拌?是否进行37 ℃的水浴?水浴多长时间?采用什么方法鉴别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种类?并预测检验结果。 (注意:用玻璃棒搅拌时动作要轻,以免捅破试管) 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预测实验结果,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回答问题: 师:在口腔中淀粉是否能转变成能使人感到有甜味的糖?你从哪个试管得出的此结论。 生:能。

七年级生物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版

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圈中的人》,本册书只有一个单元,主要从人的各系统入手层层深入,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册书的认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 一、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只有一个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之后,紧接着安排“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有利于突出人与生物圈的关系,这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人体各个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些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1.2能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3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营 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曲线图 2.能力目标: 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学会设置变量,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并得出合理的结论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学生了解自身身体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观,热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明确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教学难点: ?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四、教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资料分析法,让学生在提问、设想、参与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获取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创设情景:周围的人有的吃的很少却长的很胖,有的人吃的很多,却长的很瘦,这是为什么呢?引出消化系统的概念。 (二)自学展示 (三)合作探究(采用实验探究和资料分析的方法) 1、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演示实验 (4)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5)点拨归纳 (在做实验之前,我和学生共同回顾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提出问题: 学生细嚼无糖馒头,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思考: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这个环节看似简单,很多学生都能发现馒头经过咀嚼之后会变甜,我趁机提问:1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吗? 2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K12教育学习资料】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巩固提高 (新版)

消化和吸收 【知识点】 1.食物中六类营养成分中哪些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哪些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 (1)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有机物)等小分子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 (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后才能吸收。 2.消化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1)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3)消化腺可分两类: 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 如:唾液腺、肝脏、胰腺 小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内壁 如:胃腺和肠腺 3.(考点1)人体内的消化腺主要有哪些?分 泌的消化液分别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1)唾液腺:分泌唾液。含唾液淀粉酶。 把淀粉消化成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含有胃蛋白酶和盐酸。 使胃液呈酸性,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肝脏: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暂时贮存在胆囊里, 消化时流入小肠。 胆汁中不含消化酶,能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4)胰腺:分泌胰液。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多种消化酶。 能够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5)肠腺:分泌肠液。含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的多种消化酶。 能够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4.肝脏的功能是什么? 参与物质的代谢,分泌胆汁、贮藏养分和解毒。 5. ★(考点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初步消化的部位和被彻底消化的部位分别在哪里?

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淀粉开始消化在口腔(淀粉→麦芽糖),彻底消化在小肠(麦芽糖→葡萄糖)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2)脂肪开始消化在小肠(脂肪→脂肪微粒),彻底消化在小肠(脂肪微粒→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 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 (3)蛋白质开始消化在胃(蛋白质→多肽),彻底消化在小肠(多肽→氨基酸) 蛋白质 多肽 氨基酸 6.(考点3)小肠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1)小肠内有肠腺,分泌肠液,另外胰液、胆汁等消化液也流入小肠参与消化。 (2)小肠很长,长5-6米。 7.(考点4)什么叫食物的消化?包括哪两大类型? (1)消化:食物在消化道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消化。 (2)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胆汁乳化脂肪 化学性消化: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将食物中的各种成分分解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 8.什么叫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9.(考点5)消化道中具有吸收能力的部位有哪些?分别能够吸收哪些营养成分? (1)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2)大肠:只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3)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都是小肠吸收的。 10. ★(考点6)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1)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增加吸收面积。 口腔 唾液淀粉酶 小肠 肠液、胰液 小肠 胆汁 小肠 肠液、胰液 胃 胃蛋白酶 小肠 肠液、胰液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教案

第2节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明确消化系统的功能。 (2)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了解酶的概念及酶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明确消化面积的大小与消化速度的关系;学会开展模拟实验的方式和方法。 (2)完成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催化分解作用的操作,学会通过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3、德育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实验,体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承认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消化系统的组成 2、酶的特点 难点:1、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掌握控制变量和设计“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三.实验器材:

烧杯、方糖、水、试管、1%淀粉溶液、碘液、温度计、酒精灯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引言【问题】平时我们所持的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 蛋白质、糖类、脂肪、水、无机盐等 【问题】吃进去的多,而排泄出来的少,那么它们都到哪去 了呢 消化吸收 【讲述】并不是所有营养物质都需要消化后才能吸收。(举 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通过学生生活中的 已有知识引出心内容, 便于学生接受。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 【读图】:结合多媒体图片以及课本中人的消化系统图片,要 求学生思考并回答: a.构成消化系统的消化器官有哪些 b.它们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c.人体有哪些消化腺各自分泌什么消化液 d.它们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在哪里 (完成课本上的表格),教师总结。 通过观察图片解决相关 问题,提高学生识图能 力。 口腔 咽 食 道 胃 小 肠 大肠 肛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