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导学案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导学案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导学案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导学案

鲁科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导学案1.1机械功

1.2功率

1.3动能和动能定理

1.4势能及其改变

1.5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2.1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2平抛运动

2.3科学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

2.4生活中的抛体运动

3.1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

3.2科学探究:向心力

3.3离心现象

4.1天地力的综合:万有引力定律

4.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4.3人类对太空的不懈探索

5.1初识相对论

5.2相对论中的神奇时空

5.3探索宇宙的奥秘

机械功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的定义,理解功的两个要素。

2.掌握功的公式:W=Fscosα。明确公式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物理量,知道功的单位。

3.知道功是标量,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

4.能正确运用功的公式计算各力做功的大小。

5.掌握合力做功的两种计算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功的概念。

2.功的计算公式。

3.如何判定各个力做功的正负。

4.各个力所做的总功的计算。

【学习过程】

任务一:了解感知

“功”这一概念的来源及定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如图所示,放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F,向前发生的位移为S。

写出拉力F对滑块所做的功:W F=______________。

另外,滑块还受到重力和支持力,请你也分别写出这两个力所做的功。

小结1:(1)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a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

(2)功的表达式W=__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1J等于1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1m的位移时所做的功。所以:1J=1N?1m=1N?m.

(4)适用条件:F___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二:深入学习

例2:如下图所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为F,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在力的作用下向右发生位移的大小为L,应如何计算这个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思路点拨:

(1)从功的定义出发,结合前面两种特殊的情况。

(2)力与位移均为矢量,能否进行正交分解?

根据你的思考及推导,写出该力F所做功W的计算式(用F、L、α表示):

W=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2:力对物体做功可归纳为3类情况:

(1)当力F与位移L的夹角0≤α<π/2时,W_______0,力做正功;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力F与位移L的夹角α=π/2时,W_______0,力不做功;

(3)当力F与位移L的夹角π/2<α≤π时,W_______0,力做负功;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为______量。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往往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取绝对值)。这两种说法的意义是等同的。

任务三:合作探究

例3:利用斜面从货车上卸货,每包货物的质量m=100kg,斜面的倾斜角α=37°,斜面的长度l==1.5m,货物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素μ==0.2,求货物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

过程中受到的各个力所做的功以及合外力做的功。

请按照提示解答本题,将过程写在下方:(可以有多种解法)

例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P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直

角劈上,同时用力F向右推劈,使P与劈保持相对静止,当前进的

水平位移为s时,劈对P做的功为(====)

A.Fs B.mgsinθ?s

C=mgcos θ?s D.mgtan θ?s

2

小结3:(1)总功的求解方法:

(2)对总功的理解:

【巩固练习】

1.如下图所示,4种情景均为物体在F的作用下往前移动了s,分别写出这几种情况下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

A.光滑水平地面,F平行于地面

B.粗糙水平地面,F平行于地面

C.光滑水平地面,F与水平面夹角为α

D.斜面倾角为α,F平行于斜面

2.如图所示,一小孩和一大人都以水平的力匀速推动相同的木箱在相同的路面走同样的位移(推箱的速度大小如图中所注),比较此过程中两人分别对木箱做功的多少(====)

A.大人做的功多

B.小孩做的功多

C.大人和小孩做的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3.用起重机把重量为2.0×104N的物体匀速的提高了5m,钢绳的拉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做了多少功?物体克服重力做了多少功?

4.质量为m=2kg的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受到与水平面成θ=37°,大小F=10N的拉力作用,移动的距离s=2m,已知:物体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μ==0.3,g为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2)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3)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功率

【学习目标】

1.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单位。

2.理解功率的导出式P=F?v的物理意义,并掌握其用法,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3.理解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重难点】

1.理解功率的概念。

2.知道功率的种类及其计算。

3.功率的表达式P=F?v的物理意义和运用。

4.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功率的概念

问题1.甲、乙、丙三台起重机,甲在1分钟内将1吨的货物匀速提升了6m的高度,乙起重机可在30秒内完成,丙起重机可以在1分钟内将2吨的货物匀速提升到同样高度。

(1)这三台起重机做的功哪个多?

(2)如何比较这三台起重机做功的快慢?

问题2.功率的定义和表达式是怎样的?

(1)功率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功率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功率的定义方法是什么?你以前学过的哪些物理量也是用这种方法定义的,请列举说明。

问题4.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问题5.功率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问题6.甲同学说:“由P=W/t可得P与w成正比,即w越大,P越大。”乙同学说:“由P=W/t可得P与w成反比,即t越大,P越小。”你认为谁说的对,说出你的理由。

问题7.功率是矢量还是标量?功率有负值吗?功率的正负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例题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功率大说明物体所做的功多

B.功率小说明物体做功慢

C.-10W的功率小于5W的功率

D.单位时间内机器做功越多,其功率越大

二、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问题8.一个质量是1.0kg的物体,从地面上方20m高处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1)第1s时间内下落的位移是多少?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这1s内重力的功率多少?

(2)第2s内物体下落的位移是多少?这1s内重力对物体做多少功?这1s内重力的功率多少?

问题9.结合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和表达式,写出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定义和表达式。

(1)平均功率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均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瞬时功率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瞬时功率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问题10.请结合功和功率的定义推导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

问题11.功率与速度关系的表达式可否表示平均功率或者是瞬时功率,如果能,v 应如何代入数据?

问题12.讨论功率和力、速度的关系。

(1)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_____________;

力F一定时,速度v与功率P成_____________;

速度v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_____________。

(2)根据上面的讨论,当机车功率P一定时,如果机车速度趋于零,机车的牵引力趋于_____________。在实际中可能吗?

[例题2]有一个力F,它在不断增大。某人以此为条件,应用P=Fv进行了如下推导。根据P=Fv,F增大则P增大;又根据v=P/F,P增大则v增大;再根据F=P/v,v增大则F减小。

这个人推导的结果与已知条件相矛盾。他错在哪里?

[变式1]关于功率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力对物体做功越多,力做功的功率越大

B.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汽车的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D.当机车行驶时,如果牵引力与阻力相等时合外力为零,此时发动机的实际功率为零

[例题3]从足够高的空中以40m/s的初速度沿着水平方向抛出一个重为10N的物体,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求:

(1)在抛出后3s内重力的功率;

(2)在抛出后3s末重力的功率。

[变式2]竖直上抛一物体,物体又落回原处,已知空气阻力的大小正比于物体的速度,则(====)

A.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B.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C.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大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D.上升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等于下降过程中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

问题13.汽车的换挡问题。

(1)汽车上坡时阻力大,司机要换转速____的挡位,以减小速度,得到较大的牵引力;

(2)汽车在水平路上阻力小,司机要换转速____的挡位,以减小牵引力,得到较高的速度。

[例题4]某型号汽车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1800N,求发动机在额定功率下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在同样的阻力下,如果行驶速度只有54km/h,发动机输出的实际功率是多少?

【学习小结】

1.功率概念

定义式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

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平均功率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平均功率计算式:_______________瞬时功率是用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瞬时功率计算式: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关于功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P=W/t可知,只要知道W和t的值就可以计算出任意时刻的功率

B.由P=Fv可知,汽车的功率一定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C.由P=Fv可知,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

D.当汽车功率P一定时,牵引力一定与速度成反比

2.质量为m=2kg的木块在倾角θ=37°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g取10m/s2。求:

(1)前2s内重力的平均功率;

(2)2s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3.设飞机在飞行中所受空气阻力与它的速度平方成正比,当飞机以速度v水平匀速飞行时,发动机的功率为p,若飞机以速度3v水平匀速飞行,发动机的功率应为(====)A.3P B.9P C.18P D.27P

4.一质量为m的物块,在几个共点力的作用下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现把其中一个水平方向的力从F突然增大到3F,保持其他力不变,则在t秒末该力的功率为(====)A.9tF2/m=B.6tF2/m C.4tF2/m D.3tF2/m

5.如图所示,分别用力F1、F2、F3将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沿同一光滑斜面以相同的加速度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的顶端,在此过程中,F1、F2、F3做功的功率大小关系是(====)

A.P1=P2=P3=====B.P1>P2=P3=====C.P3>P2>P1=====D.P1>P2>P3

6.位于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恒力F1作用下,做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若作用力变为斜面上的恒力F2,物体做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且F1与F2功率相同。则可能有(====)

A.F2=F1,v1>v2B.F2=F1,v1<v2

C.F2>F1,v1>v2D.F2<F1,v1<v2

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习目标】

1.理解什么是动能;

2.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3.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4.巩固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即时速度;

5.学习利用物理图象探究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

【学习重点】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学习过程】

一、动能

1.物理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动能。

2.动能的大小跟运动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_越大,动能就_________。

3.(1)在物理学中,物体的动能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2)动能是_________________量,是状态量。

(3)动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制中都是_________________。

例题1:关于对动能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凡是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B.动能总为正值

C.一定质量的物体,动能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

D.一定质量的物体,速度变化时,动能一定变化

例题2:质量为1kg的物体,自由下落2s,重力做功为__________,2s末物体的动能为__________。(g取10m/s2)。

二、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

问题1:若外力对物体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增加吗?如果物体对外做功,该物体的动能总会减少吗?做功与动能的改变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问题7:为什么会有误差,怎样才能减小误差?本实验是否还有其他的设计?

三、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式:W=________________或W=___________

其中E k2表示一个过程的末动能1

2mv22,E k1表示一个过程的初动能1

2

mv12。

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3:某实验小组利用速度传感器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他们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另一端与小车相连。在水平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使木板倾斜一定的角度,让小车能在不挂砝码作用下匀速运动;

②测量___________的质量M;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③将小车停在C点,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砝码重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④在小车中增加重物改变小车质量,或__________________,重复②的操作。

(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期中M是小车和改变小车质量的重物的质量之和,|v22?v1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 是砝码的重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3=_____________,W3=__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根据表1,请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

【练习巩固】

1.关于功和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不正确的说法是(====)

A.有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会变化

B.合力不做功,物体的动能就不变

C.合力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就增加

D.所有外力做功代数和为负值,物体的动能就减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所受合力为0,物体动能可能改变

B.物体所受合力不为0,动能一定改变

C.物体的动能不变,它所受合力一定为0

D.物体的动能改变,它所受合力一定不为0

3.一物体速度由0增加到v,再从v增加到2v,外力做功分别为W1和W2,则W1和W2关系正确的是(====)

A.W1=W2B.W2=2W1

C.W2=3W1D.W2=4W1

4.一质量为2kg的滑块,以4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一时刻

起,在滑块上作用一向右的水平力,经过一段时间,滑块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为4m/s,在这段时间里水平力做的功为(====)

A.0B.8J C.16J D.32J

5.物体A和B质量相等,A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置于粗糙水平面上,开始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相同的水平力F作用下移动相同的位移,则(====)A.力F对A做功较多,A的动能较大

B.力F对B做功较多,B的动能较大

C.力F对A和B做功相同,A和B的动能相同

D.力F对A和B做功相同,但A的动能较大

6.一物体静止在不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1kg,μ=0.1,现用水平外力F=2N拉其运动5m,后立即撤去水平外力F,求其还能滑多远?(g取10m/s2)7.从离地面H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它重力的k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求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

参考答案:

1.A

2.D

3.C

4.A

5.D

6.5m

7.H/R

势能及其改变

【学习目标】

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行计算。

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

【学习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学习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

【学习过程】

一、重力势能

势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重力做功

(1)物体的高度发生变化时,重力要做功:

物体被举高时,重力做__________功,物体下降时,重力做____________功。

(2)物体运动时,重力对它做的功只跟_______有关,而跟物体运动的_________无关,可见物体所受的重力mg与它所处位置的高度h的乘积mgh,具有特殊意义。

2.重力势能

(1)表达式: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

(2)重力势能具有_________。只有选定____________后,才能具体确定重力势能的量值,故E p=mgh中的h是物体相对于_____________的高度。

(3)重力势能是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所组成的这个物体“系统”所共有的。

二、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改变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

当物体的重力做正功时,W G>0,即E p1______E p2,重力势能____________;

当物体的重力做负功时,W G<0,即E p1______E p2,重力势能____________。

物体的高度变化时,重力要做功,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做功有关。重力势能的改变只由重力做功引起。质量为m的物体,由A点下落到B点,A点高度为h1,B点高度为h2。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做功W G=______________。

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量ΔEp=E pB-E pA,所以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改变量的关系为W G=-ΔE p。

三、弹性势能及其改变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形变时能对外界做功,具有一种潜在的能量。

(2)弹性势能有关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将同一物体分两次举高,每次举高的高度相同,那么(====)

A.不论选定什么参考平面,两种情况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值相同

B.不论选定什么参考平面,两种情况中,物体最后的重力势能相等

C.不同的参考平面,两种情况中,重力做功不等

D.不同的参考平面,两种情况中,物体最后的重力势能肯定不等

2.同一物体,第一次被匀速提升到10m高处,第二次被沿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拉到位移为20m处,那么,在这两次过程中(====)

A.第一次增加的重力势能大

B.第二次增加的重力势能大

C.两次增加的重力势能一样大

D.两次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值相等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选择不同的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的数值是不同的

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C.重力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D.重力势能为负值的物体,肯定比重力势能为正值的物体做功要少

4.质量为m的物体,由静止开始下落,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下落的加速度为0.8g,在物体下落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重力做的功为mgh

B.物体的动能增加了mgh

C,物体重力势能减少了mgh

D.物体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0.2mgh

5.在水平面上竖直放置一轻质弹簧,有一个物体在它的正上方自由落下,在物体压缩弹簧直至速度减为零时(====)

A.物体的重力势能最大

B.物体的动能最大

C.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

D.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6.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上方H高处无初速释放,落在地面后出现一个深为h的坑,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A.重力对物体做功mgH

B.物体重力势能减少mg(H+h)

C.合力对物体做的总功为零

D.地面对物体的平均阻力为mgH/h

7.下列关于弹性势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都具有弹性势能

B.任何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一定发生弹性形变

C.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一定具有弹性势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只跟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有关

8.井深8m,井上支架高2m,在支架上用一根长3m的绳子系住一个重100N的物体。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__;若以井底面为参考平面,则物体的重力势能为_____________。

9.在水平地面上平铺n块砖,每块砖的质量为m,厚度为h,如将砖一块一块地竖直叠放起来,需要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

10.质量是5kg的铜球,从离地面15m高处自由下落1s,其重力势能变为_____________。(g取10m/s2,取地面为参考平面)

11.如图所示,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 l和k2,上面的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两木块的重力势能各增加多少?

12.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面上,其上表面竖直固定一根轻弹簧,弹簧原长为L,劲度系数为k,下端与物体相连接,如图所示。现将弹簧上端P缓慢提一段距离H,使物体离开地面。若以地面为参考平面,试求此时物体的重力势能。

参考答案:

1.A=====2.CD====3.AB=====4.ACD=====5.C=====6.BC====7.AB

8.-100J===700J

9.n(n?1)mg?

2

10.500J

11.m1(m1g

k1+m2g

k2

)g

12.mg(H?mg

k

)

科学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例子。

【学习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学习难点】

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学习过程】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都是______量、_______量,某状态的机械能E也是_____量、______量。同一状态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为该状态的机械能,即E=______________。

[注意]不同时刻或状态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不表示机械能。

2.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3.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一是第一点O为计时起点,O点的速度应为零。怎样判别呢?

(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3)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一)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第一部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一、基本概念辨析 1.质点的概念---------实际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对于我们的研究而言属于无关的或者次要的因素时。 例题1:做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自转中的地球 B.旋转中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C.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D.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形式可能不同。 例题2: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问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东行驶 D.甲车、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西行驶 3.位移与路程-------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从出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是标量。 例题3从5m高处落下一个小球,它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2m高处被接住,则在全段过程中: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2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4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4.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体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对应一段时间;瞬时速度对应的是一个时刻。 例题4: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位公认的“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9s和19.30s的成绩打破两项世界记录,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6套 阶段验收评估(一)运动的描述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2015年11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最新的X-101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了轰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B.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D.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解析:选C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其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A错误;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导弹的大小远小于飞行距离,可以把它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导弹的长度即为位移的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把它看成质点,C正确;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轨迹时,导弹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把它看成质点,D错误。 2.一个人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1所示,则在这几种情况下,该人的() 图1 A.运动轨迹一样B.路程相同 C.位置变化不同D.位移相同 解析:选D在题中所述的三种情况中,人的运动轨迹不同,路程也不同,但人的始末位臵相同,故位移相同,即位臵变化相同,选项D正确。 3.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 Δt可知() A.加速度a与速度的变化Δv成正比B.加速度a与时间Δt成反比

C .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相同 D.Δv Δt 叫速度的变化率,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选D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知,加速度a 等于Δv 与Δt 的比值,当Δv 一定时,加速度 a 与时间的变化量Δt 成反比,当Δt 一定时,加速度a 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成正比,故选项A 、B 均错;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选项C 错误;Δv Δt 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 化量的比值,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选项D 正确。 4.如图2所示,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 内从200 km/h 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 图2 A .10 m/s 2 B .20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解析:选C 其制动加速度a =Δv t =0-200× 1 3.61.9 m/s 2≈-29.2 m/s 2,即制动加速度的大小约为30 m/s 2, C 正确。 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 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 v 1+v 22 B.v 1-v 22 v 1-v 22 C .0 v 1-v 2 v 1+v 2 D .0 2v 1v 2 v 1+v 2 解析:选D 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s =0,平均速度v -=s t =0,由于此人往返一次的路程为山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设单程为s ,则平均速率v - ′=s +s t 1+t 2=2s s v 1+s v 2 =2v 1v 2v 1+v 2 ,所以D 项正确。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解析:选ACD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

高一必修一鲁科版物理知识点复习

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 1)位移图象(x-t图象)就是以纵轴表示位移,以横轴表示时间而作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2.1《运动、空间和时间》教案 教材分析 由于本部分内容初中有所涉及但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处理上,时间分配少一些,但侧重知识的应用。通过运动形式的对比引入,剖析大量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生活实例来展开,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物理的兴趣,通过大量的生活和社会实例,在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再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爱国注意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程的引入: 结合课本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 (二)教学内容 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 (1)、各种运动:(2)、机械运动的定义:(3)、参考系的概念:教学过程:(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 2、空间位置的描述

3、时间的描述 (三)本节小结: 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 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 (四)课堂练习(可相互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不仅关注知识的习得,更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正确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如何进行问题的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的态度,关注学科间的渗透,辨证思想的渗透。特别是重视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维和处理抽象物理问题的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理解其中的知识。 2、2 质点和位移 学习目标: 1. 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 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2. 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质点的概念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 1.对质点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质点: 二、路程和位移 三、矢量和标量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课堂训练 课后作业: 2、3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

B A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高一年段物理科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产生形变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B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 、两个力的大小相同,它们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 D 、只有互相接触的物体才存在相互作用力 2.关于重力,下列说法中哪个正确:( ) A .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重力作用 B .物体只有在落向地面时才受重力 C .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 D.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离地面的高度有关 3. 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产生 B .轻杆一端所受弹力的作用线一定与轻杆方向垂直 C .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D .形变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一定比形变小的物体产生的弹力大 4.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在下列情况下一定具有唯一解的是 ( ) A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且两分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B .已知一个分力的方向 C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另一个分力的方向 D .已知两个分力的大小 5.关于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 B .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C .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D .同一接触面上的弹力和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6、重力为100 N 的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用40N 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从原地开始运动,当把它从原地开始推动后,用38牛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它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0N B.木箱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8 C.若用30N 的水平推力推木箱,它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为30N D.若用80N 的水平推力推木箱,它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80N 7.如图所示,a 、b 间一定有弹力的是( ) 8.如图所示,两根直木棍AB 和CD 相互平行,斜靠在竖直墙壁上固定不动,水泥圆筒从木棍的上部匀速滑下.若保持两木棍倾角不变,将两者间的距离稍增大后 固定不动,仍将水泥圆筒由静止释放,则( ) A .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不变 B .每根木棍对圆筒的支持力变大,摩擦力变大 C .圆筒将沿木棍加速下滑 D .圆筒将沿木棍减速下滑 9.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 的滑块放在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滑块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若滑块与斜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 小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 A .将滑块由静止释放,如果μ>tan θ,滑块将下滑 B .给滑块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如果μ<tan θ,滑块将减速下滑 C .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拉滑块向上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2mgsin θ D .用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拉滑块向下匀速滑动,如果μ=tan θ,拉力大小应是mgsin θ 10.一个木箱放在一个斜坡上,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 、木箱受到重力、下滑力及斜坡对它的支持力作用 B 、木箱受到重力、下滑力、斜坡对它的支持力及静摩擦力作用 C 、木箱受到的重力可以分解为使木箱沿斜坡下滑的分力和使木箱紧压 斜 坡的分力 D 、木箱的重力垂直于斜坡的分力就是木箱对斜坡的压力 11.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A 上叠放着物体B 。A 和B 之间有一根 处 于压缩状态的弹簧。A 、B 均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B 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B.B 对A 的摩擦力向右。 C.地面对A 的摩擦力向右。 D.地面对A 没有摩擦力。 A a a a a b b b b B C 水平面光滑 两绳都竖直 斜面光滑 D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一、速度:单位m/s 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 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 2 a=Δv/Δt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0t a t υυ=+? 2、位移公式: X 2 012 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 1、平均速度公式:02 t υυυ+= 2、速度——位移公式:22 02t as υυ-=X 3、中时速公式:022t t 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 202 t x υυυ+=。(22x t υυ?)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 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 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 (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 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 X 2 12 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 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提示:X Ⅰ=X 2-X 1) (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 ② t 总Ⅰ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则 △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 =恒量 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 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 第三章相互作用 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 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3、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套学案( 鲁科版).docx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套学案 (鲁科版) 第2节质点和位移 学习目标: 1.知道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 2.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质点的概念 位移的矢量性、概念。 学习难点: 1.对质点的理解。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主要内容: 一、质点: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叫做质点。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在研究物体运动时,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个理想化模型。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视为质点,要具体的研究情况具体分析。 二、路程和位移 2.路程: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只有大小没 有方向,是标量。 3.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动的物理量,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它是用一条自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质点始末位置间的

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只取决于初末位置,与运动路径无关。 4.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5.一般来说,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大小才等于路程。 例一下列几种运动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从广州飞往北京时间时的飞机 B.绕地轴做自转的地球 C.绕太阳公转的地球 D.研究在平直公路上行驶速度时的汽车 例二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 课堂训练: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相同,则它们的位移的大小也一定相同。 B.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同,但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可能相同。 C.一个物体在某一运动中,位移大小可能大于所通过的路程。 D.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2.如图甲,一根细长的弹簧系着一个小球,放在光滑的桌面上.手握小球把弹簧拉长,放手后小球便左右来回运动,B为小球向右到达的最远位置.小球向右经过中间位置O时开始计时,其经过各点的时刻如图乙所示。若测得OA=OC=7cm,AB=3cm,则自0时刻开始: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必修一(第二讲)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讲) 一. 【知识点归纳】 ㈠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的变速直线运动。 特点: ⑴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 ⑵运动物体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规律:02022 1 22t t v v at s v t at v v as =+=+ -= 说明:⑴速度公式涉及四个物理量(t v 、0v 、a 、t ),若已知其中三个量,便可求第四个量; ⑵位移公式同样涉及四个物理量(s 、0v 、a 、t ),若已知其中三个量,便可求第四个量; ⑶速度--位移公式多用于求解题设中不涉及时间的运动问题。 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重要推论 1.对于所有匀变速直线运动适用的三个推论: ① 一段时间t 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2 02 t t v v s v v t +== = ②一段位移s 内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与初、末速度的关系:2 s v = ③任意连续相等时间内的通过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221321n s s s s s s s aT -=-=-==-=V n … 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比例式): ①1s 末,2s 末,3s 末…ns 末的速度之比为:123::::1:2:3::n v v v v n ???=??? ②1s 末,2s 末,3s 末…ns 末的位移之比为:222212 3::::1:2:3::n s s s s n ???=??? ③第1s 内,第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1)I II III n s s s s n ???=???-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纲要(鲁科版)

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知识点归纳 专题一:运动学 1.质点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 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有向线段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速率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1m/s=3.6km/h )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平均速率为总路程比总时间。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复习3(力的平衡5章)教案.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课题】期末复习三 第5章 力的平衡(第1课时) 【时间】 【复习要求】 1、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体会等效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P82 2、应用实验方法来研究共点力合成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并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求合力或分力。 3、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直角三角形等有关知识,计算合力与分力。 4、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通过实验验证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P91 5、掌握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典型例题】 ★ 知识点1: 力的合成 【要点归纳】 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力是矢量,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的方向不在一直线上时,力的合成运算不能简单地应用代数加减法,而应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解。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F 1和F 2的线段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那么,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出来,这就叫做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合力的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还可以等于分力。 特例 : 120,F F F θ=?=+合 (最大值) 222190,F F F θ=?=+合 12180,F F F θ=?=-合 (最小值) 1212120,F F F θ=?==合且 合力范围 : |F 2-F 1|≤F 合≤ |F 1+F 2| 4、当两分力大小一定时,两分力之间的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夹角越大合力越小。 当合力一定时,两个分力间的夹角越大,分力就越大。例子(引桥、斧子、石拱桥)。 5、力的合成的两种常用方法:(见练习册P51) (1)作图法:①要选取适当的标度,使画出的图稍大些,以提高精确度。②作出力的图示,以及对应的平行四边形。③用同一标度去度量作出的平等四边形的对角线,确定对角线是标度的几倍,进而求出合力的大小。④量出对角线与某一分力的夹角,求出合力的方向。 (2)计算法: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物体受力的示意图,然后利用数学中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求出对角线,即为合力。 6、首尾相接法与三角形定则。P83 【例1】关于共点力,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 A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两个力是共点力 B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是共点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鲁教版知识点

第一章力 知识要点: 1、本专题知识点及基本技能要求 (1)力的本质 (2)重力、物体的重心 (3)弹力、胡克定律 (4)摩擦力 (5)物体受力情况分析 1、力的本质:(参看例1、 2、3)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 (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 ※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例 如:图中N与N '均属弹力,f f 00 与 ' 均属静摩擦力) (3)力使物体发生形变,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对于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结合上定律就更明确了。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2、重力,物体的重心(参看练习题)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大小:G=mg,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从赤道到两极G→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小(变化万分之一)。在有限范围内,在同一问题中重力认为是恒力,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即使在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不变;(3)重力的方向永远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而不是与支持面垂直); (4)物体的重心。 物体各部分重力合力的作用点为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重心位置取决于质量分布和形状,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物体的几何对称中心。 确定重心的方法:悬吊法,支持法。 3、弹力、胡克定律:(参看例) (1)弹力是物体接触伴随形变而产生的力。 ※弹力是接触力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发生形变),有挤压或拉伸作用。 常见的弹力:拉力,绳子的张力,压力,支持力; (2)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相关。形变程度越重,弹力越大。 (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是施力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 准确分析图中A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弹力),结论:两物体接触发生形变,面面接触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