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竞赛班级姓名计分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或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 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4.减弱噪声的方法:。

5.可以利用声来传播和传递。

(1)光在是沿直线传播的。

(2)实例及应用

①激光准直②③:④

(3)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 m/s= 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2.光的反射漫反射: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的缘故。

①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物大小 2.像、物到镜面的

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

4.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

3光的折射

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

5.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色光的三原色:。(3)看不见的光:、1.透镜

典型光路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4)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的中心大致在,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透镜,远视眼要戴透镜温度计

(1)工作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的性质制成。

(1)熔化: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热量。凝固:物质从态变成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要热量。物质从态变为态叫做汽化.汽化的方式:

(1)蒸发制冷作用: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热量,使周围的物体和自身温度降低。

(2)沸腾

①特点:液体沸腾过程中热但温度。

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③沸腾的条件:达到、继续热。

物质从态变为态叫做液化。液化是一个热过程。

(1)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②:在一定条件下,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2)液化现象是热气体遇冷形成的。例如烧水做饭时会看到盖子上方冒出大量“白气”,有人误认为这是水蒸气,其实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色透明气体,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热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物质直接从态变成态叫升华.升华是热过程.

常见的升华现象:①;②;③;④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态叫凝华.凝华是热过程。常见的凝华现象:①;

②③。

10

(1)。

(1)三种电路状态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2.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单位:MΩ、kΩ、Ω。

(3)影响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和,

还与有关。

(4)滑动变阻器

①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②使用方法: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③作用: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保护电路。

1.欧姆定律

(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在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表达式:②I、U、R 的单位依次是A、V、Q。

2.伏安法测电阻

(1)用和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2)原理:。

(3)电路图:如图7-1。

3.串联电路的特点

I= U= R=

4.并联电路的特点

I= U= 1/R=

5.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

电压越高越危险;不接触;不靠近。

第八章电功率

1.电能:国际单位是;常用单位:度(kWh);1 kWh= J。

(3)测量电能的仪表:。

2.电功率:(1)定义:用电器在1秒内消耗的电能.(2)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的物理量。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的大小。

(3)计算公式:P= = =

(4)单位: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①额定电压:用电器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 =

②当U实=U额时,(灯正常发光) 当时,P实

当时,P实>P额长期使用影响用电器寿命(灯发光强烈,有时会损坏用电器)

当U实>U额时,P实=0用电器烧坏(灯丝烧断)

(6)测量

①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原理:;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②测量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器材:电能表、秒表。原理:P=W/t。

3.电热

(1)焦耳定律计算公式:Q=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

=W=Pt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Q1+Q2+…Q 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U2t/R=Pt

安全电压:不高于V;

地球是一个,周围存在着.地磁南极在地理极附近。

(1)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空间存在,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有关;(2)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的磁场相似;(3)判断通电导线的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的关系用。

(1)电磁铁是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当有电流通过时它具有磁性,没有电流时失去磁性。(2)影响一定形状的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有:、和。

(1) 电动机原理:,力的方向跟方向、方向有关,当电流方向或者磁感线方向变得相反时,通电导线的方向也变得相反。

(3)通电导线在磁场里受力运动的过程中能转化为能。

(1) 发电机是根据原理工作的。(2)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的运动,导体中会产生电流。(3)电磁感应现象中能转化为能。

3.电磁波

(1)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2)光是一种电磁波.真空中的电磁波速度最大,约为c= m/s。

(3)波速=波长×频率,即v=λf

(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和而改变。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测量质量通常用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

一种特性。

(2)密度的公式:,国际单位是(3)密度测量,通过测出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物体的,再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

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耍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①速度的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②速度的公式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③速度的主单位为米/秒(m/s),常用单位为千米/时(km/h),1 m/s= km/h。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①长度的主单位是, 1 m= dm= cm= mm= μm= nm.

(1)时间的基本单位是,其他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min)。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2)力的作用效果:一是力可以二是力可以

(3)力的三要素:力的。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5)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或(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

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叫。

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比值约是N/kg,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表示质量是1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牛顿。在不要求很精确的情况下,取g=10N/kg.

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和,与接触面积、运动速度等因素无关。

杠杆的平衡条件:表达式是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有关,还与有关。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

压强公式为其中F表示,单位为S表示,单位为;p表示,单位为,这个公式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可以减小压强。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压强。

液体压强公式为,其中ρ表示

单位为h表示单位为;p表示,单位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和有关,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是由于气体受且具有性而产生的。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气压增大时升高。

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

(2)浮力方向

阿基米德原理:F浮= = ;

二力平衡法(悬浮、漂浮时):F浮= ;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它同样适用于气体。

浮力与物重及整个物体密度的关系(浸没时)是:当F浮G物时,下沉,这时ρ物<ρ液;当F浮G物时,上浮,这时ρ物ρ液;当F浮=G物时,悬浮,这时ρ物=ρ液,V排=V物。

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

功的计算公式:,用F表示,单位是,甩s表示,单位是,功的符号是,单位是,1 J=1 N·m。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

(3)计算公式:η= ,其中,用表示有用功,用

表总功,用η表示,从公式中不难得出η的结果没有单位,且用百分比“%”表示。

功率的计算公式:,其中W代表,单位

是;t代表,单位是P代表单位是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是:物体的和物体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统称。

.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单位是

汽油机、柴油机都是利用燃料燃烧放出的能转变为能来做功。

初中物理最基础知识点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纳米(nm) 1Km103 m10 m 10 dm 10 cm10 mm 103um 103 nm 长度的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变大单位用乘,大单位换小单位用除 3、正确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 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 忘记最 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4、正确记录测量值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 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 小误差 6、特殊方法测量 (1)累积法 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 (2)卡尺法 (3)代替法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 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 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

(完整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要点汇总编辑整理:黎刚 第一部分:声、光、热 一、声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频率决定; 4、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由振幅决定; 5、音品又叫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决定。 6、振动有规律,悠扬、悦耳,听来感觉舒服的声音叫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7、超声波由于频率高,所以应用广泛。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等。 8、减弱噪声的途径:声源处减弱,传声途径中减弱,接受点处减弱。 二、光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都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其他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小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光在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4、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的虚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所在直线成轴对称。虚像与物等大。 7、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8、光在发生反射和折射时光路都是可逆的。 9、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 10、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1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1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13、近视眼的形成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前方,故无法看清远处的物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初中物理国培研修总结

初中物理国培研修总结 这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随之将要结束的还有我的国培学习计划。说实话,自己真的很感谢这段时间的国培学习,不仅仅是在思想上更好的武装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远程教学中很多优秀的教师分享着他们的教学故事与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下面就我这段时间的学习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一、我学习了什么 此次培训首先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xx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整体框架及“物质”的要求确定了本次学习的一个大体的方针与方向,新课标要求物理教育要以探究式的教学为主,课程就基本理念的标准也从以前的理论、讲授型教学转为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这五个方面,而本次学习的另外一个核心思想体现在教学思路的设计上: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明确物理探究性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形式及课堂设计上也给出了明确的标准。紧接着本次课程的设计在诸如课堂实际演示及课堂教学技能培训、作为教师的行为艺术等方面都给出了相当有指导意义的见解。各位知名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到的视野

和经验出发,畅谈中国物理教育的过去、现在的同时,给我们展示未来中国教育的远景和物理教育各家之长。此外我认为本次培训课程设计的另一大特色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相结合,既方便了我们在平时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快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以致用,直接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过程当中,不至于如纸上谈兵,学完就忘,毫无借鉴意义。 二、我学会了什么本次的远程教育学习,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指明了实践的方向。在这一方面,我觉得对于我们农村物理教学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新课改改革了很多年,可是对于农村的物理教育来说,成效并没有市区的物理教学那样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不单单是因为硬件上的差距,学生看待世界和科学的眼光及对社会及科学的理解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因此我认为在这一方面,课程学习的关于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及怎样做一个好老师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结合学习中的学习技巧结合我的课堂实际,我逐渐将培训中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每节课的导入都针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要求,认真的设计本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汇总填空 一声现象 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m/s。 2、声音的高低叫,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声音的强弱叫;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声音的品质叫;我们通过它来辨别发声物体。 3、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高于 Hz叫超声波;低于 Hz叫次声波。 4、从物理角度讲物体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噪声;做振动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5、噪声的控制:在处减弱(消声器);在中减弱(植树);在处减弱(耳塞)。 二光的传播 1、能发光的物体叫。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整队、射击瞄准、影、日月食都与光的传播有关。光能在真空传播,真空光速c= m/s。 2、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回到原来的介质中来,这种现象叫做。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4、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表面上,反射光仍的反射出去;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表面上,反射光沿反射出去;相同点: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5、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大小,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就是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6、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叫。光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也会发生现象。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7、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光在速度大的介质中角度大;折射角总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8、白光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叫光的现象;彩虹就是光的形成的;透明体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 三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远视眼镜,照相机、投影仪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近视眼镜;凹透镜始终成立、缩小的虚像; 3、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焦点: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焦距:焦点到的距离。 4、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折射后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凸透镜折射后过,凹透镜折射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凹透镜延长线过焦点的光折射后于主光轴。 、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近视眼看远处,由于晶状体太,像在视网膜面,需戴透镜。

(完整版)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初三物理基础知识专题训练(一) 《声\光\热\物质和能源》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天,烈日当空的中午,我们赤足走在水泥路面上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 C ) A、水的比热大 B、水泥路面比其它地方吸热多 C、混凝土地面的比热小 D、水泥地面热量多 2、下列有关“海陆风”形成的原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高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B、风是由于夜晚沙石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C、海风是由于白天沙石温度高于水的温度,地面气压低于海面气压形成的 D、海陆风的形成的原因,归根结底是由于沙石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的缘故 3、在我国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奇特现象,而著名泉城济南却给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的感觉,这表明水对气候有显著影响,是因为( B ) A、水的透明度高,容易吸收太阳能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大 C、水在蒸发时有致冷作用 D、水的流动性能好 4、我们平常所使用的铅笔芯是用石墨和黏土混合烧制而成。选用2B和HB的铅笔芯主要是考虑它们的( D ) A、弹性不同 B、密度不同 C、比热容不同 D、硬度不同 5、冬天里,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外包了一层草或软泡沫,可以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原因是( D ) A、水管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B、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质量变大 C、水管里的水结成冰以后,密度变大 D、水管里水结成冰以后,体积变大 6、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C) 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 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 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7、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与他的距离是( C ) A、3m B、4m C、5m D、6m 8、下列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C )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重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2019年初中物理研修总结精选

初中物理研修总结精选 研修学习开阔了广大教师的视野,净化了广大教师的心灵,为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的机会,一个充实自我的机会,同时研修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今天出国给大家了初中物理研修总结精选,供大家参考借鉴。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一、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在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刻批判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教师必须是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促进者”,而非传统的只“教”的教师。这个“促进者”的角色特别适用于新课程中的教师。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灌输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掌握课堂的主宰权,严格控制和监督学生进行学习,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不太受教师的关注。然而,新课改要求教师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播者,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较高

的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要真正担当起促进者的角色,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是: 1、做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的“教练”。 2、做学生心理的支持者。 3、做课堂上的促进者。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二、用全新的课程理念开创教育的新境界新世纪课程改革之风,吹开了课堂教学模式革新之幕,使课堂教学模式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而在这场革命中,教育教学理念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只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才能催生先进的教育教学行为。 1、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程观。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各种素养,新课改特别强调各地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落实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并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应编写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相关教材。从某种程度上说,课程问题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那么,我们所需要的新课程观是什么呢??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聚会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及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及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及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初中物理校本研修总结

初中物理校本研修总结 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 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物理组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我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一节课之后,会与同组的老师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使自己不断走向成熟,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2、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的备课;反思上课时遇到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材料及时上交。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1、积极参与网络培训活动,认真聆听专家的指导,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 2、自主学习模式。我学习教学理论、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1、加强师德培养。教书育人,师德为本,我能够做到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自尊自律,廉洁从教,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尽量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好教师。 2、新课程理念研修。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的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学习。课堂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 总之,在工作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困惑的苦恼。路漫漫兮我将上下求索,为教育事业奉献着无悔的人生。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中考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 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 c =3×108m/s =3×105 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 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

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 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 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 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初中物理研修学习总结报告

初中物理研修学习总结报告 本期我通过网上研修学习和外出学习,使我的教学观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中我接触到了专家教授们的教育新理念,学习了不少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同时还面对面的与指导教师和一线教师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受益匪浅。可以说本次研修对我今后的物理教学工作将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作为一个一线的中学教师,我深深感到学习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立足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为做一名名师而努力奋斗。下面,我就谈谈在本次研修学习活动中取得的一些收获:第一、以课堂为自己的主阵地,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绝不盲目的照搬硬套,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 第二、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物理知识从生活中来,应用到生活中去。在学习方法上要求学生重在理解,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要能够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在学生取得点滴成绩时予以表扬,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有了自信心,他们对难题就有了挑战性,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为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堂上我总是举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用物理知识解释。比如,在学习了摩擦力之后,我让学生亲眼观察了一遍自行车的结构,然后让学生回答自行车的结构中哪些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是为了减小摩擦。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信任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和学生友好相处是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稳定,持续的关系,不仅是在知识、能力上的交往,也是情感心灵上的沟通、交流,首要的是教师要对学生关心、信任、尊重。 第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充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无形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完善自己,才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

初中物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研修总结

初中物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研修总结 通过这次培训听讲座、看视频、研讨等这样的形式使我们知道了新的教学思路、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通过这次培训会不仅提高了自己理论水平,了解了当今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而且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应彻底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物理新课程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要针对物理学科的特点——观察和实验,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认真观察实验中玩物理现象,注意观察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新大纲规定的“必学”知识是物流学的核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是物理学本身的基础,而且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狠抓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对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理解和应用。对“必学”知识提出的教学要求是用国家教育部对我们教学提出最基本的要求,这是在教学中所必须让学生掌握的。当然,我们在完成必学知识教学后,还可根据需要完成选学知识教学,让学生阅读“阅读教材”,动手做“小实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思维。同时,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高于新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要求,既可在规定的内容的知识广度上做文

章,也可以在知识的深度上下功夫。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学理念。新教材对物理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更高,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培养不出高素质的学生:一:要改变只灌输知识,只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把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的课堂是要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课堂该是鼓舞人心的: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清晰的尊严感,能使学生找到自信。要使每个学生都感到非常轻松,感受学生的活力,达到人人参与。课堂要体现自主性,也就是学生自愿学习,要想让学生自愿学习,就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集体感,也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共享合作的乐趣。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二:探究式学习涉及到一个过程的要求。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问题的提出是一个必要的也是重要的环节。这个问题可以由老师提出。但是,如果说真正要让学生去进行深入探究的话,我们可以由老师启发引导学生去建构自己的问题。这就比由我们老师自己提出问题来更有意义。然后是探究过程,探究的过程其实是学生形成研究能力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老师要善于去引导、组织学生,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他们的主体性。三:教学中,我们要保证课堂的和谐,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要做到这一点,当然老师的心态很重要,要把学生当成朋友,当成平等的人来看待,学生就会跟你越来越亲近,你的教学效果也会越来越好。四:

中考总复习: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总结填空(带答案)

初中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 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声源方向的现象(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20190 Hz, 高于 20190 Hz叫超声波;低于 20 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填空题.

初中物理知识点大全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长度的主单位 是 ,用符号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米 . 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km= m; 1dm= m, 1cm= m; 1mm= m。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地球的半径:6400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 (4. 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 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 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 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 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它的常用单位有 , 。 1h= min= s. 1.2 机械运动 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的物体 (或者说被假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速度不变 4.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 速度等于物体在内 通过的。公式: 速度的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 1米 /秒 = 千米 /小时 5.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除以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 这就是平 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9. 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1.3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而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传播。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传来的。 3. 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 vt S s 2 121== 4. 乐音的三个特征: 、、。 (1音调 :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 有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点整理复习过程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 2.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它们关系是: 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um=10-6m;1nm=10-9m。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 ..的零刻度线); (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在实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 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3篇)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精选3篇) 【第1篇】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本组积极响应学校倡导的“任务驱动,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改程改革的要求组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将“教师的教”为主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学”为主,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在所承接的校本课程方面,我组教师精心准备,细心指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现将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研组平台,提高物理老师专业素养 1、组织全组老师,积极参加市教育局和学校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明确当前的教学改革方向,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分析学生的相异构想,提高物理组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一学期来,物理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从中学习到当前教学研究的方面和教学形式与手段的更新;也得到了市、区级的教研员和专家的来校指导,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和调整。 2、开展组内讲座,为相互学习经验和交流思想提供平台。 本学期中,组织了几位老师在组内开设讲座,讲座涉及了“计算机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制作”、教科研成果介绍等多

个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老师们可以学习到组内其他成员的特长,了解彼此的技能和理想理论,达到了增进团队意识和情感的目的。 3、以组内研讨课的形式,提供教师间相互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和思想的平台。 本学期中,在教研组内开设了3次公开课。通过这种形式,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习惯,也使各同事间相互学习彼些的长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理念。每次开课后都开展组内评课活动,进而进行二次备课与二次上课,在“磨课”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取得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发挥教学“五认真”的督促作用。 为了督促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备课、上课和作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力求做到教学低负担高效率。教研组长和各备课组长配合校长室、教务处组织的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及时了解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帮助组内老师规范教学行为,使得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学期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任教班级学生的认可与好评。 三、加强了与外部学校和教师的交流,了解当前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走出去,请进来,是我校一直推行的作法。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教师们才能及时把握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学期,我组接授学校相关部门的安排,选派部分老师外出观摩了“xx区初级中学开放日”、“xx中学开放日活动”;我组的戴颖昱老师外出参加青海省教学交流活动。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教师们得到很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