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教育

材料分析题*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材料分析题*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终身学习、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关爱学生、爱岗敬业)材料阅读分析题*基本能力模块

一、教育观(提个创两全)

1、核心: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素质教育观

1、定义: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内涵:

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目标:①促进学生身体的发育。

②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③造就平等的公民。

④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⑤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⑥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⑦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4、基本要求:

①面向全体。

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对素质教育来说尤为重要。

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⑤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是开展素质教育的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学生观(两独一发)

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一)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基本内容:

①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②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与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视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

1、“以人为本”的教育内涵

教育活动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内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

②“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

“以人为本”思想贯彻在教育活动中,“就是以学生为本”。

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内涵

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①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需要树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作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独立性,不能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之上,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学会对学习、对生活、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学会承担

责任。]

②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作为发展的人,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顺序行:因此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应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阶段性: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互补性: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

个体差异性:根据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倡导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③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承认人的各个方面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各个方面的发展指标。]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原则,因时制宜,因人而异,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成长成才条件。]

3、中学生的发展特点

首先,中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中学生在生理上处在青春发育期,个体生长发育进入第二个高峰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中学生的心理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不够完全成熟,自控能力又比较差,中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特点是指中学生自我意识的进步与提升。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自我意识凸显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叛逆,最后,中学生在具体的德、智、体、美等教育内容方面也有着鲜明的发展特点。

4、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

①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对中学生身心发展提出具体要求是,中学生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中学生心理健康要求得到充分满足。中学生不仅处在生理发展的巨变时期,也处在心理发簪的关键时期。)

②中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要求

(中学生的主体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对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提出的要求是,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中学生主体性发展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

③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发展的要求

(全面发展是对中学生社会文化素养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的准备和支持,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

1、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都是均等的。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2、有差异的学生共同发展

①学生的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另一性别学生发展的劣势。)

(所谓不因性别而造成受教育者的发展差异,做到促进男生和女生的共同发展,就是要做到不要因性别而形成一种性别)

②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少数民族学生在接受教育中可能遇到困难,必须受到重视,使各个民族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③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正确地对待可能由于地域造成的学生发展差异,不能因学生所处地域的差异而歧视一些学生,要促进来自不同地域的中学生共同发展。)

④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的共同发展

(教育者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的种种差异,以及各种差异给学生发展带来的困难而歧视学生。)

⑤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最有可能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资源分配的因素,就是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特别要注意正确的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要给予身心发展状况不同的学生以同样的关注,以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

教师是履行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1、教师职业与专业

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

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多样化

①传道者的角色(教师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价值观念的使命,“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授业解惑者的角色

③示范者的角色(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世的态度对学生具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特点。)

④管理者的角色⑤朋友的角色⑥研究者的角色

3、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①复杂性

(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第二、教育任务的多样性。第三、劳动对象的差异性。)

②创造性(第一、因材施教。第二、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第三、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③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包括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

④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教师劳动时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间界限。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指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藏所,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是由于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

⑤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是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影响具有滞后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部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⑥个体性和群体性(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的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角色与行为的转变)

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

(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知道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启动了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人们习惯上称这次课程所设计实施的课程为“新课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下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养成规律性的认识。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性开放的教师。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

2、教师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教师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采取容错教育、赏识教育。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教师的本质就在于引导,即不直接把要教的内容告诉学生,而是采取一些方法使学生自己得出。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和做人。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师应在教学的进程中进行教学反思,这也是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程强调综合,这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应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专业发展内容:

1、专业理想的简历

2、专业人格的形成

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①教学技巧②教育教学能力)

5、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6、专业自我的形成

(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首先,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断强化自己的爱国意识及情操,激发爱国情感;其次,守法要求教师要依法执教,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必须要求教师成为守法的楷模,这样才有利于潜移默化的影响受教育者,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基础。

2.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要热爱自己所在的岗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的奉献,将个人成长与祖国繁荣紧密联系。因此,教师要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上课,不得敷衍赛责。

3.关爱学生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关心

和爱护全体学生,具有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关爱学生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

4.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作为一名教师的根本任务。教书是育人的主要

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因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遵循教育规律,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作为教师,我们要坚守高尚的情操,知荣

辱,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言传身教,以身立教。

6.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与时代与时俱进,甚至要走在时代发展的其前言,因此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潜心专研,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不断更新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素质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的理想构造和对生活方式的追求,同时也左右着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取向,大学生群体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人才队伍建设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下面是美文网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素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1 今天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日子,因为我们选在这个周六进行计划已久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我们的地址是在一个专门的素质拓展中心,叫素质拓展野战营地,里面有各种专业的设施。在55路车上,我们坐了十个多个站,终于,下车了,我们以为到了。谁知道赵老师说了一句,步行五公里就到。大家惊叹!然后我们还是开始了步行,在半小时后,真正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大家略作休整就开始了今天的活动。项目三个:一、穿“电网”; 二、跳马;三、蒙眼用绳结五角星。 我们被分成四组:长江一号,绝队,石头队,奔腾队。每队都有自己的口号和队歌。我们被告知,我们的活动是团队活动,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我们需要互相帮助和协调。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今天的重点之一。 团队项目不是靠一个人的能力就能很好地完成的,只有团队中的每一个个体相互团结,群策群力,才能共同完成目标。在拓展中,每个队员之间最关心的是如何组织,协调和配合好,。队名,队歌,口

号,造型使团队合作的精神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于本人目前在学生会或者以后出去工作而言,就必须有着很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因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可能成功的。 我们每一队的表现都非常好。我们都很团结。我们的五角星虽然没有得第一,但是我觉得我们队的五角星是编得最好的。 通过亲身体验拓展,我得到的收获远远超出了以往阅读书籍获取的。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更深地领悟了人生。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更重要的是懂得付出和信任,在付出和信任的同时,我们也正得到回报,也许得到的就是对方对你的信任。改变这个社会的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付出和信任,关爱和支持,鼓励和祝福。 所有的感动,也许会是让心灵的震撼,也许会是细小微弱得无法清晰的感觉,只有你在生活中用心聆听,才能顿悟那些生动的音符。 岁月的车轮不知不觉中已从我的生活隧道中碾过了20个春秋,留下的有不易察觉的痕迹,也有在心灵中深刻的回忆。 时光,往往在我们徘徊,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而悄悄溜走。我们会感慨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而得到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但我们不能总是沉浸在过去,前方是一段未知的旅程,你无法预测哪个转弯会成为你下一站的风景,要做的,就是足够真诚,勇敢地往前走。 让我感悟到的实在太多太多,感悟快乐,感悟生活,感悟幸福,感悟生命…所有的感悟,我将把它们化为一份动力,用心去做每件事,欣然地接受每一天,学会感恩和知足!

浅谈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素质教育

浅谈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素质教育 论文摘要:浅谈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素质教育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素质教育目前,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这一切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动力,也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加强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一、要有良好职业道德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它们是国家各级各类干部的后备军,也是国家管理人才的主要来源。教育出来人才的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要使高校的教学管理有效地进行,管理人员要有过硬的思想素质,要作风正派、廉洁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的侵扰。教务管理工作内容枯燥,事务繁琐,工作要求细致,工作中应坚持原则,平等待人,廉洁奉公,光明磊落,对考试、毕业审核等一些政策性较强的事务应严格把关。教务工作承担的任务决定了教务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政治品质,在工作上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立足平凡岗位、踏踏实实做事,明明白白做人,对师生热情服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二、加强业务学习,实行现代化管理1、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来源渠道不一,加之教务管理人员整天限于繁杂的管理事务而不能自拔,很难抽出时间进行自我充电和业务培训提高,代写本科论文导致大多数高校的教务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因此,必须通过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召开教学管理研讨会,编印学习资料,组织观摩交流,进行经常性的在职培训,加强对教务人员的知识更新特别是教育科学、管理科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另外,

还要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教学计划是培养人才的蓝图,而专业课程是组成教学的基本单元,各专业教学计划中每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都直接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作为教学管理者也必须熟悉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计划的制定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以利于更好地进行教学的组织和安排。2、每一个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都应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应做到言简意明、该断就断,以避免陷入被动境地。教务管理工作涉及各专业的教师、学生,情况复杂。管理人员必须能深入实际,对周围事物作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情况,善于获取与管理有关的各个方面的信息(如高等院校的办学动向、新的管理方法、社会对专业的需求、人才的要求等)。另外,现代科学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管理。随着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和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教务管理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务管理人员每天要接收和处理大量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务管理人员不断开拓进取,增强研究创新能力。要不断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力,重视加强对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原理和操作程序,熟悉有关管理软件性能和使用技巧,在分析和处理这些信息时,正确分析信息的性质和轻重缓急,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措施,努力当好院领导教学改革决策的好参谋。

计算机一级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考试大纲.doc

2019年计算机一级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考试 大纲 一级网络安全素质教育将于2019年9月首次开考;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网络安全素质教育考试大纲(2019年版) 基本要求 1.具有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 2.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规标准 了解网络攻击的目的、步骤和安全模型 4.掌握Windows系统安全防护的措施 5.掌握移动和智能系统安全防护的措施 6.掌握网络应用安全防护的措施 7.掌握常见安全威胁的应对措施 8.掌握病毒、蠕虫和木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 9.掌握典型网络安全工具的配置和使用 10.具有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行为安全规范 考试內容

净一、网络安全概述 1.计算机网络定义与分类。 2.网络安全定义、属性和发展阶段。 3.络安全与保密法律法规和标准 二、网络攻击与安全模型 1.网络攻击目标、步骤、趋势与分类。 2.典型网络安全模型 三、计算机系统安全 1.账户设置与管理的方法。 2.通过各种设置实现注册表安全的方法 3.策略安全设置方法。 4.三层安全密码的设置方法 5.系统补丁和更新的方法。 6.文件加密与共享设置。 7.端口概念与开放、关闭端口设置方法。 8.对系统和文件进行备份与恢复的方法。 四、移动和智能系统安全

1.Android安全威胁与措施。 2.iOS安全威胁与措施。 3.智能硬件安全威胁与防护措施。 4.认证安全。 5.权限管理与隐私保护。 6.数据安全。 五、网络应用安全 1.浏览网页及网上各种应用的安全措施 (1)浏览器安全设置 (2)安全浏览网 (3)安全收发电子邮件。 (4)安全使用IM软件 (5)安全扫描二维码。 2.电子支付安全措施。 (1)网上购物安全。 (2)防范电信诈骗。 (3)防范仿冒页面。

高校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2012年4月11日学工会议发言稿 素质教育,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人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能力和道德为内容,以激发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手段,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文件《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将未来南开大学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核心观点定义为“公能”。“公能”一词最早见于晋代袁宏所著《后汉纪·顺帝纪》:“峻(任峻)以公能,召拜选。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剔奸盗,不得旋踵,民间皆畏之。” 结合目前我院现状,所谓“公能”,即“公正能干”。“公正”是指要培养“明事理,辨是非,懂大体,晓全局”的学生,而“能干”则是指要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学生,这也将是我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文件中提到了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的三个转变: ——在办学观念上,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即真正实现“一切以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是集教学、科研、队伍、基地等于一体的育人综合平台,学科建设要为“育人”服务。 ——在教育内容上,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即要超越知识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知识是提升素质的必要内涵和重要载体,既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努力形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生动局面。既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学互动。 在这三个转变的思想指导下,本系同仁经讨论,对于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有一些想法,愿与诸位分享。 大学生的基础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即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四者是相互促进。美国各高校相当重视“通识”教育,创立了一整套明确的通识教育目标。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领导的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即能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确地判断和正确地辨别普遍性价值的人。20世纪50——70年代,哈佛校长德理克·博克指定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主持改革通识教育,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教养的人。在以后的时间里哥伦比亚、哈佛、迪堡等许多大学都创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他们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具体职业做准备,而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和“公民”。一个大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他们首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学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应该将视角放在学生的“通识”教育上。并且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不应该仅仅限于通过学生工作,学生活动以及有限的几门思想政治教育课,而应该在课堂授课领域内增加比重,强

加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2012年第09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9,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285期) Total No .285 收稿日期:2012—05—12 作者简介:张虹然(1980—),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教学法。 王昕(1976—),女,河北承德人,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翻译研究。 项目简介:本文为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等院校创新型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相关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03318。 加强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 张虹然,王昕 (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河北石家庄050017) 摘要:大学,自诞生以来就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为了适应21世纪对于科技人才发展的需要,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效果不尽如人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出现了许多与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不容忽视。 关键词:高等院校;文化素质教育;问题;共识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006—03 现代大学生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就必须 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做人的根本, 文化素质是大学生的基础,业务素质是全面发展的关键,身心素质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要前提。随着世界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高等教育重视专业人才培养,人文教育受到冷落,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素质低下,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全球化的社会问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全球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是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文化素 质教育的内涵, 理解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实质,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关键。1999年,原 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指出,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 和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至此,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的框架基本形成。弄清楚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的前提是要把握好文化素质的内涵,长久以来,由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者对于文化素质理解有偏差,致使文化素质的概念理解也比较混乱。关于文 化素质的内涵,原西北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张岂 之老先生把“文化素质”看做知识和能力的汇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较广泛的知识;2. 能力:较强的分析能力;3.方法:分析和观察问题的方法;4.仪态:有文质彬彬的仪态,语言举止文明优美;5.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我们可以把文化素质的含义总体归纳为:文化素质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整合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的一般体现。归结起来,有关文化素质教育内涵理解方面学术界普遍认为文化素质教育包括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两方面内容。学者们对人文知识、人文教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有着广泛的讨论和深刻的研究。学术界一致认为,人文知识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人文知识必须经过内化和升华才能形成稳定的内在品质,才能形成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人文教育不能只注重人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素质的提高,恰恰相反,人文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把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然而,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内涵上,教育界主要存在着两种分歧。其中,主流观点认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核心是“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就是要改善其人文素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教育专 6

素质教育理论

编者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为创造性的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特编辑整理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借鉴。 一、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兴起之初并不是“至上而下”进行的。这既是说,素质教育实践的起因来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内含着基础教育素质化的本质要求的结果。因此,应该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问题作深入探讨,并首先找到其站住脚、深入下去并使之走向科学化,以作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指导。一般认为素质教育立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素质教育的科学指导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其次,马克 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研究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系统科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设计与功能的整体优化。 3、心理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心理保证。 4、人才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的具体化。首先,人才学中关于合格人才、专门人才、杰出人才三类人才的划分以及人 才的成才规律的揭示,给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启示。其次,人才学中关于人尽其才的研究表明,所谓人尽其才,并不是仅仅尽其现有之才,还必须不断提高其潜在的才能。 5、未来学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因此应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有传统教育相现代教育转化,既有注重经验的传统教育,向注重信息知识的未来化教育转变。第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培养内向型、书斋型人才的局面,转向培养既关心现实,又关心未来,有深谋远虑,为未来铺路,为后人造福的外向型开拓性人才,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具有极强应变能力的人才。第三,素质教育必须开放,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有关教育的方面发展。 6、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依据。 7、社会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的现实要求。首先,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我国的国情是其实施的广阔背景。其次,无 论是当代教育还是未来教育都应是一种全面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活动。第三,素质教育应是一个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指学校教育本身,而应包含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惟其如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及平日的修养。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发展的状态、水平。可见,素质概念既可以从生理又可以从心理方面去解释;既可以说是人的“原始的状态”、“本来的性质”,即先天的素质,其中如遗传素质,又可以说是人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水平,即通过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素养,如现有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等等。 2、什么是素质教育? 简言之,它是全面发展或提高受教育者素质所进行的教育。 三、素质教育的特点 1、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中小学教育紧紧围绕升学有望的少数学生来进行,大多数学生处于被冷落的“陪读”地位。这种教育实质上是一种“选拔”和“淘汰”教育。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曾经指出,教 育者的基本态度应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他批评只为少数可能达到最高层次教育的学生准备阶梯的教育是最大的浪费。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的“选择性”和“淘汰性”相对立的。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作为新一代合格公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就从教育对象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性质。 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盛常青1,李红艳2 (1.湖南商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长沙410205;2.湖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湘潭411100) 摘要:强调人文素质教育无疑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在高校全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接着从实际出发,揭示了目前在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10)11-0285-02 1在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是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设和谐校园是现代高校教育追求的目标,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是形成和谐校园的一种重要途径。在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人文素质教育通过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内在品质,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对世界、民族、社会和人生的正确认识和理性判断,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成为建设我们和谐社会的一股强大力量。 建设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把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大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达到使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相得益彰的教育效果,培养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2)是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学生,以人为本的指在教育过程中以教育学生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地展开各项教学活动,设计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会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在高校开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巩固学生的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境界,升华人格,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激发创新点,调动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全面发展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代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3)是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在当今世界上就普遍存在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各种专业技能教育受到各高校相当的重视。因此,开展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欣赏力,丰富大学生的人文底蕴,形成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大学生内在情感的提升。这样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和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的倾向,使得21世纪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有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人文素质。 同时,通开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素质教育,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在提高学习效率。如开设不同的人文素质类课程,以课外实践活动,营造校园文化等多种形式开展,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改变专业课程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4)是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的需要 一个专业下所设置的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各有侧重,又互相补充,通过不同的课程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现在一般的高校课程体系主要由公共基础课、学科必修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人文素质课等类别组成。每一个类别下又设置多门课程。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一定学分的人文素质类课程,如《中国文化概论》、《大学美育》、《音乐鉴赏》、《影视鉴赏》、《大学语文》、《唐宋诗词鉴赏》等。这样的课程体系才算是完善的。 2目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1)过分注重专业教育,忽视人文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越来越多的方便。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技都受到极高的青睐,各高校教育都把目光投向科研成果,在课程的设置上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开设大量的科学技术类的课程,加大专业技术教育力度,强调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唯专业技能是瞻,而忽视人文教育,缺乏或漠视一定的人文素质的培养。最终培养出来的“高素质”知识人才,只会做事,不会做人。 (2)开设了一定的科学人文素质课程,但目标不明确,精品课程少 目前,各高校都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在培养方案的制定中,都增设了人文素质类课程。然而,通过研究各高校的培养方案就可以发现,课程设置过分注重专业教育,重点放在专业课程建设上,人文素质教育课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基本上是全校任选课,一般是6个学分左右,而总学分一般都是165分左右。学校每年真正能开出来的人文类课程的开设较少,学生很少选到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的课程。而且,课程开设随意性较大,课“因人而设”和“人走课停”的现象比较严重。教学目标不明确,精品课程少之又少。课堂管理松散,考核要求不严,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强化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3)学生人文知识面窄,缺乏人文底蕴 在对大学生的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除教材上老师讲授的专业理论知识外,现代大学生对中外历史、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科学技术史等领域的知识知之甚少。当代大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普遍较差,语言、文字不规范,错字连篇,文理不通,相关的语文理论知识缺乏;艺术修养较差,文学功底浅,欣赏品位偏低,不会欣赏艺术作品,更听不懂交响乐等高雅音乐;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写请假条、申请书以及各类总结、调查报告、实习报告等常用材料,写出来也是语句不通,错字连篇,字体不整。这些现象充 文学界·理论新探 285 ·· 文学界

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

附1: 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认证条例 一、综合素质A级证书 第一条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由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学联共同设立。 第二条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认证制度旨在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有效评价,在青年学生中树立先进典型,建立正确的导向激励机制,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奋发成才,同时向社会推荐优秀人才,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认证对象 第三条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的认证范围为:我省全日制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含本科生、专科生)。 第四条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认证对象无名额限制,凡符合本认证条例规定的,均可认证“综合素质A级证书”。 三、认证条件及认证办法 第五条认证基准 学业成绩总评优良,身心健康,无处分记录,曾获校级三好、优秀学生(校级优秀学生干部或奖学金)一次及以上。 第六条认证条件 (一)参加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活动并受校级及以上表彰。 (二)获“挑战杯”等全国性科技竞赛鼓励奖或省级三等奖及以上奖励。 (三)在市(州)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或校级

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篇以上;在省级或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他类文章1篇及以上。 (四)文体活动中,获市(州)及以上奖励或校级一等奖。 (五)获国家级英语证书或国家大学英语四级425分以上(含425分)或计算机二级证书或普通话二级甲等及以上证书。 (六)取得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学习并毕业。 (七)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获校级以上表彰,如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 (八)取得会计、秘书、程序员、运动员等国家级证书(不包括英语和计算机)。 (九)担任班长、团支书或校院(系)团学组织部长及以上职务或担任校级学生社团负责人(含副职)职务。 (十)在其它方面(不含一至九项)有突出事迹或专长受到省级及以上奖励的,请单列申请,附有关证明材料,最多可算两项计入。 第七条认证办法 “综合素质A级证书”每年认证一次。授予符合本认证条例第五条之认证基准,同时在第六条所列认证项目中满足5项(含5项)以上的大学本科在校学生和满足4项(含4项)以上的大学专科在校学生。 四、组织机构 第八条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认证组织机构为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学生联合会。 第九条共青团四川省委、四川省学生联合会负责“综合素质A级证书”认证制度实施中的领导、组织评审和协调工作,是认证活动的最高机构,具有最终裁决权。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期总结

大学生素质教育学期总结 转眼间就到六月了,这个学期又要到一个段落了。这个学期我收获了许多,其中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让我深受启发同时也收获颇多。 当刚拿到这本书时,我第一感觉这一定是门心理教育课,上课时必定会如专业课一样无聊和枯燥。说实话我第一次上课是抱着睡觉的心态去的,但当我踏进教室才发现教我们的原来的一位年轻的美女老师。我心想是位年轻的老师讲课应该不会太枯燥吧。就这样我做了次认真听课的好学生。 但通过老师的介绍,我开始了解原来这并不是心理教育课,而是一门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的课程。当听说课堂上会有很多机会留个我们锻炼自己。其实那个时候我很抵触的,因为我的性格很内向。在人多的时候我会很紧张,特别是万众瞩目的时候。所以当时我很希望这门课程快点结束。 直到第一次户外课,到长江边呐喊,我觉得在所以同学面前喊,是需要勇气的。而我战胜了自己,拿出了自己的勇气。我喊出来了。当我喊完我觉得这个世界仿佛只属于我一个人,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能成真,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富二代他爹的。这次呐喊让我锻炼了勇气,提高了我的自信心。让我感觉到我也可以,可以在万众瞩目尽情的呐喊。 通过此次呐喊训练,我对这门课程不在有抵触情绪。我发现我开始渐渐的喜欢上了这门课程。所以每当有什么锻炼的机会我都会积极的参加的。 后来,老师说要组织一个服装展示,需要我们自己设计服装和走秀。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锻炼的机会。所以我就报名参加了。说实话当我报了名后我就有点胆怯了,紧张了。但我还是努力的暗示自己‘上台一点都不可怕,还有很多人和我一起,我可以的’。可是直到开始走秀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那么的紧张。当时我真的想退出,可是我想了下,就这样退出,也太对不起自己了。我暗示自己能行,就这样我厚着脸皮上了台。在台上我的心终于得到了平复,就这样我当着全班同学走完了这次服装展示。当服装展示结束后我的心情激动了很久。这次的服装展示我发现我也可以在一个华丽舞台尽情的展示自己。同时这次服装展示让我获得了更多的勇气和自信。我相信这种勇气和自信将会激励自己和伴随自己一辈子。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程中,我不但学会了自信,同时也让我了解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通过双人推球,这个游戏让我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将会对我以后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能起到重大的作用。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课堂里,诸如此类的活动还有很多,比如爱心活动、个人魅力展示、博物馆之旅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所学的知识将会成为我一辈子的财富。 转眼间这学期就要结束了,我从原来的抵触情绪变成了现在的不舍情绪。也不知道下学期还会不会有这门课程。我觉得专业课教会了我们技术知识,那么《大学生素质教育》则教会了我们不断认识自我,锻炼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这门课程里,我真的收获了很多,我现在发现我的勇气和自信都在不断的提升。也让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会抓住每个机会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升,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是指在素质教育施教过程中应高速度、高质量和高效益地进行知 (A) 高效快递 (B) 质量传递 (C) (D) 高质效传递 [分值:] 2. ()概念一旦转化成为普遍的教育行为,一个全新教育时代就将开启, (A) 应试教育 (B) 素质教育 (C) 高等教育 (D) 初等教育 [分值:]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 (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 4. 在国家、民族、阶级和政党都存在的社会,影响人们正确行动的首先

是()。 (A) 政治思想 (B) 思想素质 (C) 个人行为 (D) 社会行为 [分值:] 5. 在素质教育具体方法体系中,教育者的首项任务是如何对()进行科 学取舍和深刻加工。 (A) 教学经验 (B) 素质教育 (C) 教育内容 (D) 教学方法 [分值:] 6. ()是对教育者的基本职业要求,献身教育是对这种基本职业要求的 进一步提升。 (A) 深爱学生 (B) 忠诚职位 (C) 严于律己 (D) 铸造忠诚 [分值:] 7. 素质教育的()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适应社会教育化、教育 社会化的需要的新观念。 (A) 传统课程观

(B) 综合课程观 (C) 小课程观 (D) 大课程观 [分值:] 8.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 (A) 揭示事物本质 (B) 反映内在规律 (C) 符合客观实际 (D) 以上都是 [分值:] 9. 素质的形成过程表明,()是素质形成的关键环节。 (A) 知识内化 (B) 知识外化 (C) 知识爆炸 (D) 知识传承 [分值:] 10. ()是为实现教育目的采取的教育方式、途径的总和,具体指教育 者的施教方法和在此基础上受教育者的自教方法等。 (A) 教学经验 (B) 培训经验 (C) 教育方法 (D) 课改方法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高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坚持“人文为魂”的教育理念。 标签:高校;教育;人文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亡,人才为基。国际上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高等教育是教育的龙头,高等学校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基地。 大学不仅应该教给学生必要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以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的能力,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维。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而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其突破口之一。培养什么样的人,始终是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教育有其特殊作用。 一、什么是人文素质教育 从生理学、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素质是身来所固有的特征。后来素质的概念被泛化了,讲“素质”是指一贯具有的基本品质,或者说是潜能。素质是长期起作用的,要特别重视人文素质。汉语“人文”与“天文”相对,人文是指区别于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人与社会的事务,其核心是贯穿在人们的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审美趣味,即人文精神。[1]“人文”一词,在词典上界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以来有重视人文教育的传统。只有那些优秀的,能够升华人的精神,提高人的价值的文化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内涵。人心必须经过陶冶,才能不流于粗鄙。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2]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人文的信仰基本上包括价值观、生命意义等,像人们对真、善、美、正义、自由、平等、无私等价值的追求,使人觉得人生有价值、有意义。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过弱的文化陶冶,使学生人文素质不高;过窄的专业教育,使学生的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基础不牢;过重的功利主义导向,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基础训练不够;过强的共性制约,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足。”[3]知识的获得并不等同于心灵的升华。失去生命的价值,失去人文的思考,这就是一种危机。

依托网络-注重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依托网络-注重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依托网络,注重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高泽镇初级中学 随着办学条件现代化的日益实现,一年来,我校把握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势,通过观念更新、方法创新,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加大对网络建设的投入,为网络的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校定章立制,活动推进,促进了网络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全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珍惜现有条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的网络应用中来,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一、加强校园网建设,为实施网络教育夯实基础 教育要现代化,设备是关键,经过连续三年大投入,我校在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光去年一年,我校就新建多媒体教室5个,多媒体实验室一个,总计投入10万多元。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实现了15个班级连通网络,占全部班级的60%,全校共有14个多媒体教室、2个微机室,拥有微机200多台;专任教师全部实现人手一机,实现了全部办公室、特室的网络连接。非多媒体教室也都配备了29寸电视。这些硬件设施,基本上满足了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我校教育教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二、强化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实现学校资源共享 我们非常重视校本网络资源建设,为使教育教学资源做到丰富优质,够用好用,我们将散布在学校各个角落的计算机联在一起,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办公、信息交流等提供了综合的网络应用环境。学校各个年级办公室及各处室、班级之间实现资源高度共享,每个教师都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办公、上课和获取校内外信息,提高了办公效率。我们还坚持把一线教师,特别是专任教师的信息资源的搜集纳入到学年考核当中。要求教师,要主动创造上网学习的机会,鼓励教师挖掘互联网上的教育资源。通过对网上主媒体和辅助教学资源的学习利用,有针对性地寻找个人需求的网上教学资源,整理下载,形成自己有用的教学资源;学校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背景、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背景、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 摘要:21世纪是大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走向和谐统一的新时代。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现实任务。分析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和现状,提出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对策,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很有意义。 关键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背景;现状;对策 一、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社会背景 1.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复兴是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从社会历史背景方面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类文明带来了丰硕的物质财富和多彩的生活。但如何实现科技、社会、人生的高度和谐统一,是当今时代向教育界提出的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落至科技带来的文化黑暗与社会灭亡的深渊”。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在呼唤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呼唤着人文素质的提高。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推行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就是要把一种和谐的人文原则以及对人类进行长远关怀的人文精神贯彻到现代化建设中去。教育更需关注人的生存和人的价值,关注人的情感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自觉承担起培养一代新人的时代使命。 从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看,知识经济已经进入我们的现实生活。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教育作为新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事业,其根本的价值就在于它能为经济发展培养智能型和复合型的、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具有团队精神的人才;能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起来,并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出善于学习并有能力进行终身学习的人才。对过去那种过分强调教育的“工具意识”而忽视教育的“教化意识”,过度注重科学教育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人才的知识面窄、人文底蕴薄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必须来一个彻底的变革,唯有这样,大学教育才能真正担当起“科教兴国”的时代重任。 从社会文化发展方面看,首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文化思潮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分野和抗衡之后,终于在20世纪后期走上了相互兼容的道路,孕育诞生了新的文化思潮,即科学人文主义。这种文化观认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不是对立的,科学精神就是一种人文精神,人文并不排斥科学。教育应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互兼容与和谐的理念指导下,培养现代人的完备的人格,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发展之需要。所谓现代人的完备的人格是崇高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格。其次,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不仅会影响到我国的经济,也会影响到我国的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教育寄予了希望。高校承担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与培养人才的重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正是全球化进程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对策。 2.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回归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互联网+”校园理念下的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互联网+”校园理念下的大学生公民素质 教育 摘要:公民素质教育一直秉承着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目标,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更是风向标。而在当下”互联网+”时代,建构新型校园理念成为新趋势。在”互联网+”校园理念下,分析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新对策,并对其具体实施过程展开深入探讨,对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校园;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11-01 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经受着时代的洗礼,变化着新的形式。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自此,”互联网+”作为一项国家战略,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在高等学校中,此项战略也成为构建”互联网+”校园新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和进行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新方向。 1.“互联网+”校园与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理念建构 自21世纪以来,智慧校园成为教育发展的高级形式。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行动计划。”互联网+”顾名思义,指的是互联网化,是对信息技术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种新的称谓。”互联网+”带来的是数据的共享、联接,并且通过建立联接产生互动、反馈,出现前所未有的融合、创新。因此,”互联网+”校园理念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成为智慧校园发展的高级阶段。”互联网+”校园以校园根本职责为中心,进行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同时介入互联网管理,以互联网为基础,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学习与科研氛围,真正达到与传统校园教学形式、管理模式相互融合,但又更胜一筹的效果。首先,”互联网+”校园以数据为核心,真正做到数字信息化,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科研人员都在”互联网+”校园中生成个人数据,形成信息化管理。其次,”互联网+”校园以大数据为平台,为”互联网+”扩展数据存储空间,同时提供云计算功能,拓展和延伸互联网与大数据之间的渠道。最后,这些信息将及时传送至各种终端,包括电脑、移动手机终端和各种APP终端,使教师、学生在各自终端都能够得到自己需要信息,真正实现大数据、互联网和各类终端的三位一体化联接和融合。这种”互联网+”校园模式一旦形成,数据和信息不再仅仅以网络形式联接,而是在云端自由交换,打破传统边界,使教育资源在云端共享。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公民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生公民

综合素质之教育观

综合素质之教育观 在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的考试中,主要考查单选题,材料题和写作,分值是150分。考查的内容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法律法规、文化素养和写作五个模块。这一块的内容看似比较多,但是在学习起来是十分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职业理念中的教育观。 1.素质教育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发展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都能接受教育,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发展。比如小明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非常好,每次开班会班主任都让小明主持,该班主任违背了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比如一个老师在教授学生美术知识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变旧为新”等各项课余活动,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其他领域的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一个老师组织了“变旧为新”创意大赛,号召大家收集家里无用的旧衣物,将其进行改造。每个学生把旧衣物改造成自己喜欢的物品,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比如老师让学生自己改造旧衣物,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想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以前老师重视知识的传授,现在更加重视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我们都听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不仅重视我们的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比如一个老师在讲“杠杆原理”知识点时,不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掌握其中的原理,说明这个老师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以前的教学更加关注每一门学科,现在的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人格。比如班级小红同学比较自卑,老师发现后总是夸赞小红,不断的给小红鼓励,让她变得越来越自信。说明这名老师没有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教资考试中,职业理念这一部分经常以单选、材料的形式进行考察,下面结合例题,带大家强化一下知识点: 巩固提高: 1.【单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B.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C.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D.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