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学

实验讲义

《生物学实验Ⅰ——微生物》

(2008级基地班)

任课教师:熊芳

教学时数:15学时

实验周数:4周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微生物实验目录(15学时)

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实验壹: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4学时)

实验二: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5学时)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和简单染色(3学时)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3学时)

第壹次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壹、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正确应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2.认识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有关试剂的基本知识;

3.掌握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室规则;

2.实验室安全守则;

3.实验室中意外事故处理;

4.常用器皿及用具;

5.显微镜及有关知识;

6.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实验壹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配置培养基的基本流程如下:

原料称量→溶解→调节pH值→过滤澄清→分装→塞硅胶塞和包扎→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壹、营养成分

1.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如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能够(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壹种有机物质。

碳源物质的功能:构成细胞物质;为机体提供整个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异养微生物)。氮源(nitrogensource)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氮源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少数自养细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机体生长的氮源和能源,某些厌氧细菌在厌氧和糖类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也能够利用氨基酸作为能源物质。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2.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配比

营养物的浓度:在壹般情况下,浓度合适的营养物质才对微生物表现出良好作用,浓度大时

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浓度小时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尤其是碳氮比(C/N)(碳氮比壹般指培养基中元素碳和元素氮的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仍原糖和粗蛋白俩种成分含量之比)的影响更为明显。二、控制培养基的PH值

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各不相同,细菌和放线菌生长的pH在7-7.5之间,酵母菌和霉菌生长的pH值在4-5之间。

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常会改变培养基的pH值,为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通常采用下列俩种方式:

内源调节:在培养基里加壹些缓冲剂或不溶性的碳酸盐;调节培养基的碳氮比。

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流加酸或碱液

三、渗透压

注意营养物质要有适合的浓度,不能太低满足不了生长的需要,太高则渗透压太大,也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四、氧化仍原电位

氧化仍原电位越高,培养基的氧化活动越强,在厌氧菌培养中,加入仍原剂,可降低自由氧的毒害。

培养基的种类

据组成成分可分为:

1.合成培养基:由各种纯化学物质按壹定比例配制而成。是壹类按微生物的营养要求精确设计后用多种高纯化学试剂配制成的培养基。如葡萄糖铵盐培养基、淀粉硝酸盐培养基等。

2.半合成培养基:有壹部分纯化学物质和另壹部分天然物质配制而成。例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

3.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来源的有机物配制而成。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等。

从培养基的物理状态可分为

1.液体培养基:不加凝固剂(常用凝固剂为琼脂)的液体状态培养基。

2.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2%左右的凝固剂的固体状态的培养基或农副产品培养基。

3.半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0.2—0.5%凝固剂而成的半固体状培养基。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其分为

1.加富培养基:加富培养基是指在普通培养基里加过血、血清、动物(或植物)组织液或其他营养物质(或生长因子)的壹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用以培养某种或某类营养要求苛刻的异养微生物。

2.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是根据某种或某壹类群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出来的壹类培养基。利用这种培养基能够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

3.鉴别培养基:普通培养基中加入能和某种代谢产物发生反应的指示剂或化学药品,从而产生某种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以区别不同的微生物。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

一、实验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壹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壹般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作微

生物生长繁殖之用。基础培养基含有牛肉膏、蛋白胨和NaCl.其中牛肉膏为微生物提供碳源、能源、磷酸盐和维生素,蛋白胨主要提供氮源和维生素,而NaCl提供无机盐。在配制固体培养基时仍要加入壹定量的琼脂作凝固剂,琼脂在常用浓度下96℃时溶化,实际应用时,壹般在沸水浴中或下面垫以石棉网煮沸溶化,以免琼脂烧焦。琼脂在40℃时凝固,通常不被微生物分解利用。固体培养基中琼脂的含量根据琼脂的质量和气温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由于这种培养基多用于培养细菌,因此要用稀酸或稀碱将其pH值调至中性或微碱性,以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牛肉膏3.0g

蛋白胨10.0g

NaCl5.0g

水1000ml

pH7.4~7.6。

二、实验器材

1、溶液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1mol/LnaOH,1mol/LHCl。

2、仪器或其他用具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

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皮筋,

纱布等。

三、操作步骤

1、称量: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l放入烧杯中。牛肉

膏常用玻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溶化后倒入烧杯。蛋白胨很

易吸湿,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

2、溶化: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

热,或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溶解。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所需要的总体积,如果配置固体培养基时,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最后补足所损失的水分。在制备用三角瓶盛固体培养基时,壹般也可先将壹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然后按1.5%~2.0%的量将琼脂直接分别加入各三角瓶中,不必加热溶化,而是灭菌和加热溶化同时进行,节省时间。在琼脂溶化过程中,应控制火力,以免培养基因沸腾而溢出容器。同时,需不断地搅拌,以防琼脂培糊底烧焦。配制培养基时,不可用铜或铁锅加热溶化,以免离子进入培养基中。

3、调pH

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值,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NaOH,边加边搅拌,且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7.6。反之,用1mol/LHCl进行调节。对于有些要求pH较精确的微生物,其pH的调节可用酸度计进行。pH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配置pH 低的琼脂培养基时,若预先调好pH且在高压蒸气下灭菌,则琼脂因水解而不能凝固。

4、过滤

趁热用滤纸或多层纱布过滤,以利某些实验结果的观察。壹般无特殊要求的情况下,这壹步能够省去。

5、分装

按实验要求,可将配置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烧瓶中。

(1)液体分装分装高度以试管高度的1/4左右为宜。分装三角瓶的量则根据需要而

定,壹般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壹半为宜,如果是用于振荡培养用,则根据通气量的要求酌情减少;有的液体培养基在灭菌后,需要补加壹定量的其他无菌成分,如抗生素等,则装量壹定要准确。

(2)固体分装分装试管,其装量不超过管高的1/5,灭菌后制成斜面。分装三角瓶的量以不超过三角瓶容积的壹半为宜。

(3)半固体分装试管壹般以试管高度的1/3为宜,灭菌后垂直待凝。

分装过程中,注意不要使培养基沾在管(瓶)口上,以免沾污棉塞而引起污染。

6、加塞

a)包扎: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皮筋捆好,再外包壹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塞,其外再用壹道麻绳/皮筋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置日期。三角烧瓶加塞后,外包牛皮纸,用麻绳以活结形式扎好,使用时容易解开,同样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置日期。(有条件的实验室,可用市售的铝箔代替牛皮纸,省去用绳扎,而且效果好。)

b)灭菌:将上述培养基以0.103Mpa,121℃,20min高压蒸气灭菌。

c)搁置斜面:将灭菌的试管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以防斜面上冷凝水太多),将试管口端搁在玻棒或其他合适高度的器具上,搁置的斜面长度以不超过试管总长的壹半为宜。

d)无菌检查:将灭菌培养基放入37℃的温室中培养24~28h,以检查灭菌是否彻底。

阿斯毕无氮培养基

甘露醇(或蔗糖、葡萄糖)10g

KH2PO40.2g

MgSO4.7H2O0.2g

NaCl0.2g

CaSO4.2H2O0.1g

CaCO35g

琼脂20g

水1000ml

PH7.0~7.2

121℃灭菌30分钟

高压蒸汽灭菌

壹、目的要求

1.了解高压蒸汽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2.学习高压蒸汽灭菌的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是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在壹个密闭的加压灭菌锅内,通过加热,使灭菌锅隔套间的水沸腾而产生蒸汽。待水蒸汽急剧地将锅内的冷空气从排气阀中驱尽,然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此时由于蒸汽不能溢出,而增加了灭菌器内的压力,从而使沸点增高,得到高于100℃的温度。导致菌体蛋白质凝固变性而达到灭菌的目的。

在同壹温度下,湿热的杀菌效力比干热大,其原因有三:壹是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二是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三

是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

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汽中含有空气时,在同壹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

实验室中常用的高压蒸汽灭菌锅有立式、卧式和手提式等几种,其构造如图。本实验介绍手提式和立式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三、器材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阿斯毕无氮培养基,培养皿,立式高压蒸汽菌锅等。

四、操作步骤

1.首先将内层灭菌桶取出,再向外层锅内加入适量的水,使水面和三角搁架相平为宜。2.放回灭菌桶,且装入待灭菌物品。注意不要装得太挤,以免防碍蒸汽流通而影响灭菌效果。三角烧瓶和试管口端均不要和桶壁接触,以免冷凝水淋湿包口的纸而透入棉塞。3.加盖,且将盖上的排气软管插入内层灭菌桶的排气槽内。再以俩俩对称的方式同时旋紧相对的俩个螺栓,使螺栓松紧壹致,勿使漏气。

4.用电炉或煤气加热,且同时打开排气阀,使水沸腾以排除锅内的冷空气。待冷空气完全排尽后,关上排气阀,让锅内的温度随蒸汽压力增加而逐渐上升。当锅内压力升到所需压力时,控制热源,维持压力至所需时间。本实验用1.05kg/cm2,121.3℃,20分钟灭菌。5.灭菌所需时间到后,切断电源或关闭煤气,让灭菌锅内温度自然下降,当压力表的压力降至0时,打开排气阀,旋松螺栓,打开盖子,取出灭菌物品。如果压力未降到0时,打开

排气阀,就会因锅内压力突然下降,使容器内的培养基由于内外压力不平衡而冲出烧瓶口或试管口,造成棉塞沾染培养基而发生污染。

6.将取出的灭菌培养基放入37℃温箱培养24小时,经检查若无杂菌生长,即可待用。五、实验报告

1.结果

检查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2.思考题

(1)高压蒸汽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要待压力降到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

(2)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时,怎样杜绝壹切不安全的因素?

第二次实验:

实验二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和纯化

壹、实验目的:

1、学习微生物的纯系分离、培养方法;

2、掌握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涂抹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

为了生产和科学的需要,往往需要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群中分离单壹的菌种,这种获得单壹菌株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分离。

为了获得某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可采用下列俩种方法:壹种是提供有利于该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最适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如要从土壤中分离自生固氮菌,则培养基中是不能含有N源,

这种培养基就比较适合能利用空气中N2的微生物。另壹种方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人们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分离土壤中的真菌,往往在分离真菌的马丁培养基中加入适当的孟加拉红、链霉素和金霉素等化学药品,目的在于抑制细菌的生长,这样更有利于获得纯培养。

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众多,在肥沃土壤中固氮菌数量也很多,自然界中多数氮素养料是有微生物固氮的结果,固氮菌壹般可分为自生固氮菌和共生固氮菌俩类。

要分离自生固氮菌,常用阿斯毕无氮培养基这种选择性培养基,控制其适宜的环境条件,使它在培养基上大量繁殖,然后通过稀释法或划线分离法,使它在培养基上形成单菌落,若分离得不纯,需要进壹步纯化,直到得到纯种。

三、实验材料

1、培养基:阿斯毕(Ashby)无氮培养基

2、菜园土

3、灭菌培养皿、镊子、剪刀、接种针、酒精灯等。

四、方法和步骤:

(一)富集培养:(第二次实验做)

1、用已灭菌后冷却至50℃左右的阿斯毕培养基倒平板。

2、用已灭菌的镊子将黄豆粒大的菜园土摆入已冷凝的平板培养基上。

3、正面放置培养箱中培养,28℃培养3-4天后,在土粒周围有浑浊半透明的胶状菌落出现,

有的在后期会产生褐色的色素。

(二)划线分离纯化:(第三次实验做)

1、用已溶化至50℃的阿斯毕培养基倒平板;

2、用接种环挑取上述菌落少许,在冷凝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而后置于28℃培养4天。划线方法如图:

A:交叉划线法(1、2、3、4为依次划线的起点)

B:连续划线法(1、2为依次划线的起点)

(三)纯化、镜检,得到纯种培养(第四次实验做)

1、平板上出现单菌落,按无菌操作移入阿斯毕培养基斜面试管中,28℃培养4天,即获得纯培养菌,可冷冻保存,备用;(要求每人至少保存自生固氮菌的壹支斜面试管,且贴好标签。)

2、镜检:将斜面菌株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如是粗短杆状或球状的单壹形态的菌体细胞较大,常呈单个或“8”字排列,在细胞表面有较厚的荚膜者,即为自生固氮菌。若有杂菌,需要进壹步划线纯化。

注意事项:

1)微生物分离、纯化这壹操作环节,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

2)平板划线时,划线部位不可重叠;

3)划线时,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菌体烧掉。

第四次实验: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详见细胞生物实验指导)和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壹、目的和要求:

1学习微生物涂片、染色的基本技术。

2掌握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初步认识细菌的形态特征,巩固学习油镜的使用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原理:

细菌的涂片和染色是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壹项基本技术。微生物的细胞小而透明,在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识别,必须对它们进行染色。利用单壹染料对细菌进行染色,使经染色后的菌体和背景形成明显的色差,从而能更清楚地观察到其形态和结构。此法操作简便,适用于菌体壹般形状和细菌排列的观察。

常用碱性染料进行简单染色,这是因为在中性、碱性或弱酸性溶液中,细菌细胞通常带负电荷,而碱性染料在电离时,其分子的染色部分带正电荷,因此碱性染料的染色部分很容易和细菌结合使细菌着色。经染色后的细菌细胞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显微镜下更易于识别。常用作简单染色的染料有美蓝、结晶紫、碱性复红等。

当细菌分解糖类产酸使培养基pH下降时,细菌所带正电荷增加,此时可用伊红、酸性复红或刚果红等酸性染料染色。

染色前必须固定细菌。其目的有二:壹是杀死细菌且使菌体粘附于玻片上;二是增加其对染料的亲和力。常用的有加热和化学固定俩种方法。固定时尽量维持细胞原有的形态。

三、材料

1菌种:大肠杆菌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金黄色葡萄球菌约24h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物。

2染色剂:石炭酸复红染液或草酸铵结晶紫染液。

3仪器或其他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接种环,玻片搁架、双层瓶(内装香柏油和二甲苯),擦镜纸,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等。

四、流程

涂片→干燥→固定→染色→水洗→干燥→镜检。

五、步骤

1涂片:取俩块洁净无油的载玻片,在无菌的条件下各滴壹小滴生理盐水(或蒸溜水)于玻片中央,用接种环以无菌操作,分别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斜面上挑取少许菌苔于水滴中,混匀且涂成薄膜。若用菌悬液(或液体培养物)涂片,可用接种环挑取2~3环直接涂于载玻片上。注意滴生理盐水(蒸馏水)和取菌时不宜过多且涂抹要均匀,不宜过厚。2干燥:室温自然干燥。也能够将涂面朝上在酒精灯上方稍微加热,使其干燥。但切勿离火焰太近,因温度太高会破坏菌体形态。

3固定:如用加热干燥,固定和干燥合为壹步,方法同干燥。涂片、干燥和热固定。

4染色:将玻片平放于玻片搁架上,滴加染液1~2滴于涂片上(染液刚好覆盖涂片薄膜为宜)。吕氏碱性美蓝染色1~2min,石炭酸复红(或草酸铵结晶紫)染色约1min。

5水洗:倾去染液,用自来水从载玻片壹端轻轻冲洗,直至从涂片上流下的水无色为止。水洗时,不要水流直接冲洗涂面。水流不宜过急、过大,以免涂片薄膜脱落。

6干燥:甩去玻片上的水珠自然干燥、电吹风吹干或用吸水纸吸干均能够(注意勿擦去菌体)。

7镜检:涂片干后镜检。涂片必须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

六结果:绘制单染色后观察到的大肠杆菌和藤黄微球菌的形态图。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

革兰氏(Gram,s)染色法

壹、实验原理

革兰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上壹种重要的鉴别染色法。用这种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俩大类,即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该法所用的染料是用俩种不同性质的染料——草酸铵结晶紫和番红染液。细菌先用草酸铵结晶紫进行初染,经碘液媒染后,再用95%乙醇(或丙酮乙醇)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如细菌保持草酸铵结晶紫和碘复合物的颜色而不被乙醇脱色,则细菌呈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该反应称为革兰氏阳性或正反应(用G+表示);如细菌能被乙醇脱色而又能被番红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其反应则称为革兰氏阴性或负反应(G-表示)。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机理,初染时,在细胞膜内形成草酸铵结晶紫和碘复合物,G+细胞壁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95%乙醇(或丙酮乙醇)处理时,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后复合物不会溶出缝隙.反之,G-细胞壁薄,外膜层的类脂含量高,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差,以类脂为主的外膜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复合物的溶出.

主要是由于俩类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和结构不同,因而对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渗透性不同,导致了不同染色反应。芽孢杆菌和绝大多数球菌(以及所有的放线菌和酵母菌)都呈革兰氏阳性反应,而大多数无芽孢杆菌﹑弧菌﹑螺旋菌和某些球菌则呈革兰氏阴性反应。因此,革兰氏染色法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生产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有些特殊的细菌,革兰氏染色反应不稳定,称为革兰氏不定细菌(Gramvariablebacteria)。

二、实验材料

1﹑第二周分离得到的微生物;

2﹑培养24小时的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

3﹑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及火柴﹑赫克尔(Hucker)氏结晶紫染色液﹑路戈(Lugol)氏碘液﹑95%乙醇﹑番红染色液﹑吸水纸﹑显微镜。

三、操作步骤

(壹)﹑涂片

1﹑混合涂片法:取壹洁净载玻片,滴壹小滴蒸馏水于玻片中央。按无菌操作要求,先用接种环挑取少量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物于玻片中央水滴中,涂布均匀。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冷却后,再挑取少量大肠杆菌培养物,混涂于玻片中央枯草芽孢杆菌菌液中,制成混合涂片。要求涂片薄而均匀。

2﹑三区涂片法:在壹洁净载玻片近俩端各滴壹小滴蒸馏水,按无菌操作要求,先用接种环取少量枯草芽孢杆菌培养物于玻片左侧水滴中,涂匀后用接种环顺势向玻片中央拉移(注意不要接触右侧水滴)。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冷却后,再取少量大肠杆菌培养物混于玻片右侧水滴中涂布,涂匀后用接种环再顺势拉向玻片中央,和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混合。然后,在玻片中央用接种环再进行涂布,使俩种菌互相混合。

(二)﹑干燥﹑固定

涂片干燥后,快速通过火焰2~3次,进行固定。固定时不可过热,以载玻片不烫手为宜。(三)﹑染色

1﹑初染:滴加结晶紫染色液覆盖玻片涂布区,染色1分钟,用水冲洗。

2﹑媒染:滴加路戈氏碘液冲去残水,且覆盖1分钟,水洗。

3﹑脱色:甩净载玻片上水分,倾斜玻片,且衬以白纸,用95%乙醇滴洗至无紫色褪下为止,时间20~30秒钟。立即用水缓缓冲洗。注意脱色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呈现假阴性。

4﹑复染:滴加番红染色液,染色3~5分钟,水洗。

(四)﹑镜检

干燥后,置油镜观察。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观察时以分散开的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为准,过于密集的细菌常常呈假阳性。

荚膜染色

壹、实验目的:学习细菌的荚膜染色法。

二、实验原理:某些细菌生长到壹定阶段,在壹定条件下会向细胞壁外分泌壹层粘液性的多糖类(或多肽类)物质——荚膜。荚膜含水份多、疏松、且较薄。它受热易失水变形。所以,壹般不加热固定。荚膜不易染色,故常用负染法,即将菌体和背景着色,把不易着色的透明的荚膜衬托出来。

三、实验材料:

1、活体材料:土壤分离得到的固氮菌(钾细菌),该菌在甘露醇作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时,荚膜丰厚。

2、染色液和试剂:1%结晶紫、冰醋酸、20%CuSO4

3.器材:载玻片、接种环、玻片搁架,擦镜纸、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⑴涂片:按常规法涂片,可挑2~3环菌体和水充分混合,且将黏稠的菌液尽量涂开,但涂布的面积不宜过大。

⑵干燥:在空气中自然干燥。

⑶染色:用结晶紫冰醋酸染色液(Tyler染色液)染5~7min。

⑷脱色:用20%C U CO4水溶液洗去结晶紫,脱色要适度,冲洗2遍即可。用吸水纸吸干,且立即加1~2滴香柏油于涂片处,以防止C U CO4结晶的形成。

⑸镜检:先用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观察完毕后注意用二甲苯擦去镜头上的香柏油。

结果:背景蓝紫色,菌体紫色,荚膜无色或浅紫色。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

实验一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微生物形态的观察、 大小的测定和计数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学习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和保养 2、观察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的标本装片,学会绘制生物图 3、掌握使用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的方法 4、了解血球计数板的结构,掌握使用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 2、微生物标本装片 3、目、物镜测微尺 4、血球计数板 5、酵母菌液或霉菌孢子液 6、载波片、盖波片、烧杯、滴管、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等 三、显微镜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1、构造 现代普通光学显微镜利用目镜和物镜两组透镜系统来放大成像,故又常被称为复式显微镜,由机械装置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机械装置包括镜筒、转换器、载物台、镜臂、镜座、调节器;光学系统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电光源。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操作 在目镜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所能达到的分辨率及放大率都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特别是初学者,进行显微观察时应遵循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再到油镜的观察程序,因为低倍数物镜视野相对大,易发现目标及确定检查的位置。 四、微生物大小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微生物细胞的大小是微生物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由于菌体很小,只能在显微镜下来测量。用于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的工具有目镜测微尺和物镜测微尺。 1、目镜测微尺(图1-1)是一块圆形玻片,在玻片中央把5mm长度刻成50等分,或把10mm长度刻成100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此处正好与物镜放大的中 --

-- 间像重叠)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不同目镜、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不相同,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也不一样,因此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大小时须先用物镜测微尺校正,以求出在一定放大倍数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 2、物镜测微尺(图1-2)是中央部分刻有精确等分线的载 玻片,一般将lmm 等分为100格,每格长l0μm (即0.0lmm), 是专门用来校正目镜测微尺的。校正时,将物镜测微尺放在载 物台上,由于物镜测微尺与细胞标本是处于同一位置,都要经 过物镜和目镜的两次放大成象进入视野,即物镜测微尺随着显 微镜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因此从物镜测微尺上得到的读数就是细胞的真实大小,所以用物镜测微尺的已知长度在一定放大倍数下校正目镜测微尺,即可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然后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标本片,用校正好的目镜测微尺在同样放大倍数下测量微生物大小。 3、目镜测微尺的校正 把目镜的上透镜旋下,将目镜测微尺的刻度朝下轻轻地装入目镜的隔板上,把物镜测微尺置于载物台上,刻度朝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对准焦距,视野中看清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后,转动目镜,使目镜测微尺与物镜测微尺的刻度平行,移动推动器,使两尺重叠,再使两尺的“0”刻度完全重合,定位后,仔细寻找两尺第二个完全重合的刻度(图1-3),计数两重合刻度之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和物镜测微尺的格数。因为物镜测微尺的刻度每格长l0μm,所以由下列公式可以算出目镜测微尺每格所代表的长度。 例如目镜测微尺5小格正好与物镜测微尺5小格重叠,已知物镜测微尺每小格为l0μm ,则目镜测微尺上每小格长度为=5×10μm/5=10μm 用同法分别校正在高倍镜下和油镜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 由于不同显微镜及附件的放大倍数不同,因此校正目镜测微尺必须针对特定的显微镜和附件(特定的物镜、目镜、镜筒长度)进行,而且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重复使用,当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重新校正目镜测微尺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4、细胞大小的测定 移去物镜测微尺,换上待测菌体的装片,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的物,然后在高倍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菌体的长,宽各占几格(不足一格的部分估计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测出的格数乘上目镜测微尺每格的校正值,即等于该菌的长和宽。 结果计算: 长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宽μm=平均格数×校正值 大小表示: 宽μm ×长μm 五、微生物细胞数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1、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1-4),计数区 图1-1 目镜测微尺 图1-2 物镜测微尺 图1-3 目、物镜测微尺的校正 图1-4 血球计数板

1330082畜牧微生物教学大纲

GDOU-B-11-213 《畜牧微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畜牧微生物学主要以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研究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自然界中与动物相关的微生物及其作用;与饲料有关的微生物,饲料的加工调制与微生物学检验;与畜产品有关的微生物,畜产品的加工、贮藏与微生物学检验;引起畜禽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畜牧微生物学(animal husbandry microbiology)是微生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专业性强, 研究内容广泛的应用学科。 畜牧微生物学的任务是将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综合应用到畜牧业生产中,充分发挥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保障畜禽健康生长,提高畜禽产品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促进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细菌、病毒、真菌的形态、构造、生理、生态以及微生物在动物疾病的发生与防制、畜牧业生产、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作用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理解自然界中微生物的分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等知识,了解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微生物的变异及肉、乳、蛋等动物性食品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及作用等知识。 三、面向专业: 动物科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 四、先修课程: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等作为本课程的先修

课程,为学习本课程提供了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 本课程又为《家畜生产学》、《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学》、《饲料添加剂学》、《兽医学》等后续课程提供有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是许多后续课程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 (1.0学时) 微生物的类型与基本特征(B) 微生物与人类、动物、植物的关系(B)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概念(A);微生物学发展阶段(C) 畜牧微生物学概念(A) 要求:1.掌握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2.了解畜牧微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作业:1.微生物、微生物学、畜牧微生物学概念。 第一章:原核细胞微生物 (4.0学时) 第一节细菌 1.细菌的大小、形态与排列(A) 2.细菌的构造(A) 3.细菌的观察方法(B) 4.细菌的生长代谢与繁殖(A) 5.细菌的人工培养(B) 6.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 第二节其他原核微生物 螺旋体(C)霉形体(B)立克次氏体(C)衣原体(C) 要求: 1.掌握细菌的形态、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的类型、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 2.理解细菌的营养类型、酶、细菌的繁殖速度与生长曲线 3.了解细菌的观察方法、培养生长性状、对营养物质的摄取、细菌的代谢产物、分类与命名。 作业: 1.细菌基本构造有哪些功能? 2.细菌的特殊构造、化学组成、营养需要、呼吸类型、营养类型有哪些? 3.细菌对营养物质摄取的途径有哪些? 4.细菌生长和繁殖的条件、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哪些? 5.细菌的代谢产物有哪些? 第二章真核细胞微生物 (1.0学时) 第一节酵母菌(B) 第二节霉菌(A) 第三节真菌的培养(A) 要求: 1.掌握真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水产微生物学汇总

《水产微生物学》 课程论文 系部:水产系 专业:水族科学与技术 班级:2011级二班 姓名:陈娟 学号:222011602093065 2013年1月4日

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陈娟 西南大学水产系重庆市荣昌402460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对象逐渐多样化,养殖规模日益扩大,集约化程度也 不断提高。然而养殖区水质却不断恶化,养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导致细菌性、病毒性等病害的感染机率也随之增大,使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微生物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于水产养殖业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这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的深入并应用到实践当中。本文将从五个方面系统阐明《水产微生物》这门学科在水产行业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水产养殖; 微生物; 应用 1利用微生态制剂代替抗生素防治疾病 目前养殖业中主要使用广谱抗生素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但由此产生的副作用以及引起病原菌产生抗药性、毒性、“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等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随着动物微生态制剂在畜牧等方面上的广泛应用,在水产业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良好的效果也已被大量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微生态制剂具有多功能性、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安全性等特点。实际应用的微生态制品应包括活菌体、灭活菌体、菌体成分、代谢产物及活性生长促进物质[1]。 1986年,Kozasa[2]首次将益生菌应用于水产养殖,用1 株从土壤中分离的芽孢杆菌( B aci l l us toy2oi )处理日本鳗鲡( A n g ui l l a j a ponical ) ,降低了由爱德华氏菌( Edw ardsiel l a)引起的死亡率。此后,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迅速发展。据国外的研究报道,一些微生物制剂有抗病毒的作用。Direkbusarakom 等[3]由一种黑色虎虾( Ti gerp raw ns)卵中分离出 2 个溶血性弧菌(V ibrio) NI2CA1030 和NICA1031 ,这些菌株对IHNV 和大马哈鱼表皮病毒有着抗病毒活性抑制作用; Austin等[4]用分离的溶藻弧菌(V . al gi nol y t icus)注射或浸浴大西洋鲑( S almo sals r)时,可抵抗致病性杀鲑气单胞菌( A eromonas salmonici da ) 、鳗弧菌(V .ang ui l l arum)和病毒鱼弧菌(V . pisci um) 等的感染;Bogut 等[5],用微生态制剂溶藻胶弧菌的去细胞上清液冷冻干燥粉能有效抑制病原菌杀鲑气单胞菌、鳗弧菌和病毒鱼弧菌; Gatesoupe[6]研究表明,使用1 株产生铁载体( Siderop hore)的弧菌强化的轮虫可增加大菱鲆( S cop ht hatmus max imus )仔鱼被一致病弧菌感染后的成活率;Ol sson[7]从大菱鲆幼鱼排泄物中提取的肉杆菌( Carnobacteri um)细胞可抑制鳗弧菌的生长,研究认为,大菱鲆肠道和粪便为鳗弧菌生长提供了丰富场所,使用肠道菌的抑制活性可能会降低大菱鲆育苗场鱼类致病性弧菌的生长; Gullian[8]从虾( Penaeus v annamei )的肝胰脏中分离到3 株细菌,分别确认为副溶血性弧菌(V . p arahemol y t icus) p62、p63 和芽孢杆菌p64 ,它们可抑制虾体内的哈维氏弧菌(V . harev y i) S2 ,其死亡率分别可达83 %、60 %和58 % ,而对宿主无致病作用。国内方面,对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桂远明等[9-10 ]用从健康鲤鱼( Cy p ri nus carpio)的肠道中分离出的无毒正常菌群J Y10、J Y31 制成的微生态制品喂饲鲤鱼,其质量增长率、能量同化率、生态生长效率、组织生长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后来再将它们制成益生素并添加到饲料中,以该饲料投喂鲤鱼,增加了抗病能力;杨思芹等[11]在人工养殖中国明对虾( Fenneropenaeuschi nensis)时,摄取益生剂组的对虾的活力及抗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二实验器具的灭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和各种实验器具的包扎及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 2.了解其他灭菌方法。 二、基本原理 高压蒸汽灭菌法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密闭的蒸锅内,其中的蒸汽不能外溢,压力不断上升,使水的沸点不断提高,从而锅内温度也随之增加,在0.1MPa的压力下,锅内温度达121℃,在此温度下,可以很快杀死各种细菌及其高度耐热的芽孢。 三、器材 1、高压蒸汽灭菌锅 2、牛皮纸 3、棉绳 4、仪器和其他用具 四、操作步骤 1、包扎 将各种实验器具进行合理规范包扎后,要用牛皮纸覆盖,最后用棉绳系紧。 2、加热烧开 待高压锅内的水烧开,将包扎好的器具放入锅内的桶内,最后放入高压锅。 3、升压 完全排除锅内空气后,关闭放弃阀,待压力上升到0.1MPa时,开始计时,维持压力0.1~0.15MPa 20分钟。 4、减压,取出器具 到达保压时间后,即可切断电源,压力降到0.5MPa时,可缓慢放出蒸汽,注意不要使压力降低太快,以致引起激烈的减压沸腾,使容器中的液体四溢。当压力降到零后,才能开盖。 五、思考题 (1)、你认为那些环节会影响高压灭菌的效果?如果影响,请简述其中最关节的环节是什麽?

实验三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目的要求 1、明确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通过对基础培养基的配制,掌握培植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基本原理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方如下: 牛肉膏 3.0g 蛋白胨10.0g NaCI 5.0g 水1000mI pH 7.4~7.6 三、器材 1、溶液和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I,琼脂,1 moI/L NaOH, 1 moI/L HCI。 2、仪器和其他用品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破棒,培养基分装器,天平,牛角匙,高压蒸气灭菌锅,pH试纸(pH5.5~9.0),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等。 四、操作步骤 1、称量 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准确地称取牛肉膏、蛋白胨,NaCI放入烧杯中。牛肉膏常用破棒挑取,放在小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用热水融化后倒入烧杯。也可放在称量纸上,称量后直接放入水中,这时,如稍微加热,牛肉膏便会与称量纸分离,然后立即取出纸片。 (蛋白质很易吸湿,在称取时动作要迅速,另外,称药品时严防药品混杂,一把牛角匙用于一种药品,或称取一种药品后,洗净,擦干,再称取另一药品。瓶盖也不要盖错。) 2、溶化 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棒搅匀,然后,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溶解,或在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溶解。将药品完全溶解后,补充水到所需的总体积,如果配制固体培养基时,将称好的琼脂放入已溶的药品中,再加热溶化,最后补足所损失的水分。在制备用三角瓶盛固体培养基时,一般也可先将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三角瓶中,然后按1.5%~2.0%的量将琼脂直接分别加入各三角瓶中,不必加热溶化,而是灭菌和加热溶化同步进行,节省时间。 3、调pH 在未调pH前,先用精密pH试纸测量培养基的原始pH,如果偏酸,用滴管向培养基中逐滴加入1mol/LnaOH,边加边搅拌,并随时用pH试纸测其pH,直至pH达7.6。反之,用1mol/LHCl进行调节。 4、分装 按照实验要求,可将配制的培养基分装入试管内或三角瓶内。 5、加塞 培养基分装完毕后,在试管口或三角瓶口上塞上棉塞(或泡沫塑料塞),以阻止外界微生物进入培养基内而造成污染,并保证有良好的通气性能。 6、包扎 加塞后,将全部试管用麻绳捆好,再在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以防止灭菌时冷凝水润湿棉塞,其外再用一道麻绳扎好。用记号笔注明培养基名称、组别、配制日期。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微生物学》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畜牧微生物学A 姓名: 学年学期:2004-2005-1 学号: 考试时间:2004-01-18 班级:动物科技学院2002级1-4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一. 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 共10分) 1.创造了低温消毒法的是____。标准答案:B A. 荷兰人吕文虎克 B. 法国学者巴斯德 C. 德国学者柯赫 D. 德国学者贝哲林克 2.酵母菌属____。标准答案:B A. 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C. 多细胞原核微生物 D. 多细胞真核微生物 3.对乙醇这个药剂来说,其消毒效果最好的浓度是____。标准答案:C A. 25% B. 55% C. 70% D. 95% 4.____含量越高,青贮饲料的品质越差。标准答案:B A. 乳酸 B. 丁酸 C. 酒精 D. 醋酸 5.类毒素具有____。标准答案:C A. 免疫原性和毒性 B. 非免疫原性和毒性 C. 免疫原性和非毒性 D. 非抗原性和非毒性 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拉丁文命名正确的为____。标准答案:C A. staphylococcus aureus B. Staphylococcus Aureus C. Staphylococcus aureus D. staphylococcus Aureus 7.担子菌是以产生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标准答案:C A. 节孢子 B. 分生孢子 C. 担孢子 D. 孢子囊孢子 8.沙门氏菌的吲哚试验为阴性,说明该菌不能分解____。标准答案:D A. 葡萄糖 B. 胱氨酸 C. 吲哚 D. 色氨酸 9.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产生____菌落,据此可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相区别。标准答案:C A. 白色 B. 黄色 C. 红色 D. 无色 10.下面有关黄曲霉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标准答案:A A. 不耐热 B. 难溶于水 C. 具有荧光性 D. 没有免疫原性 二.多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所有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全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担子菌的三大特点是____。标准答案:ABC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辅导资料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环境、水生动物疾病、水产品的关系,旨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的类型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主要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和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简)答题 1.微生物有那些特性 答: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3群居混杂,相生相克。 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有哪些作用 答:(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生物工程。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有害方面: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原始核质,无 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生物学实验Ⅰ——微生物》 (2008级基地班) 任课教师:熊芳 教学时数: 15学时 实验周数: 4周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微生物实验目录(15学时) 微生物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4学时) 实验二:土壤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5学时) 实验三:显微镜的使用和简单染色(3学时) 实验四:革兰氏染色和荚膜染色(3学时) 第一次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基础知识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实验室规则和安全守则,正确应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事故; 2.认识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和有关试剂的基本知识; 3.掌握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室规则; 2.实验室安全守则; 3.实验室中意外事故处理; 4.常用器皿及用具; 5.显微镜及有关知识;

6.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配置培养基的基本流程如下: 原料称量→溶解→调节pH值→过滤澄清→分装→塞硅胶塞和包扎→灭菌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一、营养成分 1. 根据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要配制不同的培养基,如自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完全可以(或应该)由简单的无机物质组成。异养微生物的培养基至少需要含有一种有机物质。 碳源物质的功能:构成细胞物质;为机体提供整个生理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异养微生物)。 氮源(nitrogen source) 凡是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的氮元素的营养源,称为氮源。氮源物质的主要作用是合成细胞物质中含氮物质,少数自养细菌能利用铵盐、硝酸盐作为机体生长的氮源与能源,某些厌氧细菌在厌氧与糖类物质缺乏的条件下,也可以利用氨基酸作为能源物质。 能源指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2. 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与配比 营养物的浓度:在一般情况下,浓度合适的营养物质才对微生物表现出良好作用,浓度大时对微生物生长起抑制作用,浓度小时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 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和(或)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尤其是碳氮比(C/N)(碳氮比一般指培养基中元素碳与元素氮的比值,有时也指培养基中还原糖与粗蛋白两种成分含量之比)的影响更为明显。 二、控制培养基的PH值 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各不相同,细菌与放线菌生长的pH在之间,酵母菌与霉菌生长的pH值在4-5之间。 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形成与积累,常会改变培养基的pH值,为了维持培养基pH值的相对恒定,通常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内源调节:在培养基里加一些缓冲剂或不溶性的碳酸盐;调节培养基的碳氮比。 外源调节:按实际需要流加酸或碱液 三、渗透压

畜牧兽医实验室功能简介

畜牧兽医系部分实验室简介 家畜病理学实验室简介 家畜病理学实验室是畜牧兽医系直属统一建立的实验室,2002年以来,根据专业与课程设置、学科建设等发展方向进行了改造建设。实验室现设1个实验室,总面积为54m i,实验器材和设备总额约10万元人民币。实验所用大体标本和病理组织切片都是学生实验自制。 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专职教师兼主管1人、理论及实验教师4 人、管理人员1人。实验室工作人员名单:陶艳芳副教授、郑锦玲讲师、黄光红助讲、王荣琼助讲、施忠芬助讲、王昌梅中技工。 实验室现承担畜牧兽医系5个专业的家畜病理学和兽医基础(病理)2门实验课程,以及畜牧兽医系的动物防疫与检疫员和动物防疫治疗员的技能鉴定。 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科学思维,以及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课采取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实验基本理论和技能的训练,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室简介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室是畜牧兽医系于1996年建立的独立实验室。该实验的主要设备有:高速离心机、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酸度计、层析系统、电子天平、稳压稳流电泳仪、恒温水浴锅、组织捣碎机、台式PH测试仪;设备价值约 为65088元;实验室面积为75.6 m 2左右;管理指导教师有3名(中级职称2人,管理人员1人)。2006学年约接纳13960人时完成实验,使用率达99% ;实验能同时容纳40多名学生进行实验。主要开设实验项目有:生物化学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仪器使用方法;血液生化样品的采集及组织 匀浆的制备;牛乳中酪蛋白的提取与鉴定;蛋白质等电点的测定;双缩脲测定蛋白质含量;酶的特性一底物专一性;pH对唾液淀粉活性影响;维生素C的提取与含量测定;血清胆固醇的测定一一磷硫铁法等。动物生物化学实验室作用主要是巩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锻炼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原始创新能力。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辅导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镜或电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环境、水生动物疾病、水产品的关系,旨在改善养殖环境、防治水产动物疾病和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的类型分为三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主要是: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和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简)答题 1.微生物有那些特性? 答: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3群居混杂,相生相克。 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有哪些作用? 答:(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生物工程。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 程。 (2)有害方面: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 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2.菌落:一般经过18-24小时的培养后,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或内部生长分裂繁殖成一

水处理微生物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水中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菌落总数的测定 1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 【目的要求】 1.了解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用途 2.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及其常规配制程序 3.学习和掌握细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基本原理】 培养基是指利用人工方法将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各种营养物质混合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菌种保藏等方面。自然界中微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类型多样,加之实验和研究的目的不同,所以培养基种类很多。不同培养基一般都应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水等营养成分。此外,为了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要求,还必须控制培养基的pH值。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属于半合成培养基。 【材料与用品】 1.材料与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NaCl、NaOH溶液(1mol/L)、pH试纸。 一、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成分 牛肉膏0. 3g 蛋白胨1g NaCl 0.5g 琼脂 1.5g 水100mL pH 7.2~7.4 2.配制方法 (1)称量及溶化:分别称取蛋白胨和NaCl的所需量,置于烧杯中,加入所需水量的2/3左右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挑取牛肉膏置于另一小烧杯中,进行称量。然后加入少量蒸馏水于小烧杯中,加热融化,倒入上述烧杯中。 (2)定容:将溶液倒入量筒中,补充水量至所需体积。 (3)加琼脂:将所需量的琼脂先放到三角瓶中,再将定容后的培养基倒入三角瓶中。 (4)调pH:待溶液冷至室温时,用1mol/L NaOH溶液调pH至7.2~7.4。 (5)分装、加塞、包扎。 (6)高压蒸汽灭菌20分钟。 待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倒入已灭菌的培养皿中,等到培养基完全凝固后,放入冰箱中保存。 【思考题】 1.制作平板培养基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马上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如不能及时灭菌时,应将培养基暂时放置何处? 3.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 2 细菌的分离和培养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稀释分离技术。

畜牧微生物复习题

畜牧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荚膜;一些种类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可以在细胞壁外面产生一种黏液样的物质包围整个菌体 2、菌胶团;一团荚膜内含多个细菌时则称为菌胶体 3、芽孢;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可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和卵圆形休眠体,称为芽孢 4、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基质,含有细菌等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常用于分离培养鉴定和研究细菌等微生物 5、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群体 6、菌苔;菌落互相连接成片,称为菌苔 7、灭菌;杀死物体中所有微生物,称为灭菌 8、消毒;杀死物体中的病原微生物,称为消毒 9、防腐;组织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10、正常菌群;正常条件下,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经常存在着对人体无损害的各种细菌 11、菌群失调;宿主受到日粮突变、环境恶化、患病手术等应激性或是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正常菌群中的微生物种类数量发生改变,菌群平衡受到破坏 12、SPF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不存在某些特定的具有病原性或潜在病原性的微生物及其抗体或寄生虫的动物 13、无菌动物(GF动物);体内外不携带任何微生物或寄生虫的动物 14、类毒素;外毒素经过0.3%-0.5%的甲醛处理脱去毒性,仍保留良好抗原性的制品 15、感染;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从而引起集体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 16、病原微生物;微生物中对人和动植物机体具有的感染致病作用,可引起传染病的各类微生物 17、条件性病原微生物;内外环境下才致病的病原微生物 18、转化;受体细菌直接由外界环境中摄取供体细菌的游离DNA整合于自身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改供体菌部分遗传信息的过程 19、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细菌的部分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细菌,从而改变了受体细菌的遗传性状 20、接合;供体细菌与受体细菌通过性菌毛直接接触将供体细菌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受体细胞

水产微生物学

水产微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清楚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 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 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和水产品保鲜、贮藏的关系,充分发挥微生物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抗病力和健康水平、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以及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中的作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有三种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口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有: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些特性?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③群居混杂,相生相克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1 )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 制造加工食品和工农业产品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 )有害方面:①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 ②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 、细菌: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2、菌落: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多

微生物学实验教案

微生物实验教案 实验一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的观察 一、实验目的 以染色玻片为例,熟练掌握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油镜使用的原理 (1)光学部分 : 接目镜、接物镜、照明装置 ( 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 ) 。它使检视物放大 , 造成物象。( 2)机械部分 :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 移器、粗调节器、细调节器等部件。它起着支持、调节、固定等作用。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 率( 1)放大倍数 =接物镜放大倍数×接目镜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分辨率:表示显微镜辨析物体(两端)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 式表示为: D=λ /2n ·sin(α/2 ) 式中 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λ:可见光的波长(平均0.55 μ m) n: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a:镜口角(即入射角)。 3 油镜使用的原理 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三、实验材料1显微镜、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酒 精灯、火柴、玻璃铅笔、蒸馏水等。 2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玻片染色标本。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用前检查:零件是否齐全,镜头是否清洁。 ( 2)调节光亮度。 ( 3)低倍镜观察:先粗调再微调至物象清晰。 ( 4)转入中倍、高倍观察,每一不只需调微调旋纽即可看到清晰的物象。 ( 5)油镜观察:高倍镜下找到清晰的物象后,旋转转换器,在标本中央滴一滴香柏油, 使油镜镜头浸入香柏油中,细调至看清物象为止。 ( 6)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图像。 ( 7)、换片:另换新片观察,必须从(3)步开始操作。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10.10)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及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和内容 (一)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2.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 (二)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3.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4.用油镜观察大肠杆菌和苏云金杆菌染色装片。 二、实验原理 (一)油镜的基本原理 普通光学显微镜包括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油镜是一种高倍放大的物镜,一般都刻有放大倍数,如95×、100×等。油镜头上常刻有OI(Oil,Immersion)或HI(Homogeneous immersion)字样,有的还刻有一圈红线或黑线标记,而且油镜的镜身较高倍镜和低倍镜为长。在低倍物镜、高倍物镜和油镜3种物镜中,油镜的放大倍数和数值孔径(numberal aperture)最大,而工作距离最短(图3-1)。 图1-1 显微镜物镜参数图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分辨出物体两点间最小距离(D)的能力。D值愈小表明分辨率愈高。D值与光线的波长(λ)成正比,与物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

从上式可看出,缩短光波长和增大数值孔径都可提高分辨率。数值孔径指光线投射到物镜上的最大角度(称镜口角,α)的一半正弦与介质折射率(n)的乘积。影响数值孔径大小的因数,一是镜口角,二是介质的折射率。 当镜与装片之间的介质为空气时,由于空气(n=1.0)与玻璃(n=1.52)的折射率不同,光线会发生折射,不仅使进入物镜的光线减少,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而且会减少镜口角。当以香柏油(n=1.515)为介质时,由于它的折射率与玻璃相近,光线经过载玻片后可直接通过香柏油进入物镜而不发生折射,不仅增加了视野的照明废,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加数值孔径提高分辨率,因而可以使物像明亮清晰。 (二)革兰氏染色 革兰氏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n Gram创立的,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其原理是利用细菌的细胞壁组成成分和结构的不同。

兽医微生物学(详)

兽医微生物学 绪论及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的种类:三型八大类(三菌四体一病毒) ①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如真菌。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DNA和RNA同时存在。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③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 或RNA。病毒属之。 3、微生物的特点 ·体积小、面积大; ·代谢能力强,代谢类型多; ·生长繁殖快,容易培养; ·易变异,适应强; ·种类多,分布广。 4、细菌的基本形态 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旋状菌。 ①球菌 菌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根据细胞分裂的方向及分裂后的各子细胞的空间排列状态不同,可将球菌分为以下几种: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等。 ②杆菌 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类型,因菌种不同,菌体细胞的长短、粗细等都有所差异。 杆菌的形态:短杆状、长杆状、棒杆状、梭状杆状、月亮状、竹节状等;按杆菌细胞繁殖后的排列方式则有链状、栅状、“八”字状等。 ③螺旋菌:弧菌、螺菌。 5、科赫法则 ·特殊病原菌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健康者中不存在; ·该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 ·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 ·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 6、细菌的衰老型或退化型:指在不良环境或老龄期时,细菌会出现与正常形状不一样的个体。若将其重新置于正常培养环境时可恢复正常状态。 7、细菌的多形性:指处于衰老型或退化型状态的细菌即使置于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其形状也与正常的不一致,如嗜血杆菌。 8、菌落:单个细菌在适当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后,生长繁殖出数量巨大的菌体,形成肉眼可见、有一定形态的群体。可用于细菌的分离、纯化、计数和鉴定。 9、菌苔:各“菌落”相互连接形成一片。 10、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指细菌处于不良环境条件下,细胞缩成球形,用常规方法培养不能生长繁殖,但仍是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复苏,并仍具毒性。 11、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体。 ·特殊结构:荚膜、S层、鞭毛、菌毛、芽胞。 12、磷壁酸的功能 ·形成表面抗原决定簇的成分; ·提高膜结合酶的能力(使细胞壁形成负电荷环境,以利于吸附镁离子,维持酶活); ·保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如A族链球菌)与其寄主间的黏连; ·构成噬菌体的吸附位点。

水产微生物学复习进程

水产微生物学

水产微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清楚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和水产品保鲜、贮藏的关系,充分发挥微生物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抗病力和健康水平、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以及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中的作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有三种类型: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 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有: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些特性?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③群居混杂,相生相克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1)有益方面:①推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工农业产品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有害方面:①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 ②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格式标准) (生命科学专业) 教师:黎勇 目录索引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与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3 实验二细菌的革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5 实验三常用培养基的配制7 实验四酵母菌霉菌的形态结构观察及酵母死活细胞的鉴别8 实验五、微生物大小的测定与显微计数10 实验六环境中微生物的检测与分离纯化11 实验七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反应12 实验八(综合实验)化能异养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13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实验班级:化生系生命科学本科 实验日期: 指导教师:黎勇 实验一油镜的使用与细菌的简单染色法 〔目的要求〕学习并熟练掌握油镜的使用技术;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学习观察细菌的运动性的基本方法。 〔基本原理〕 1、 N·A=n·sinα 2、 D=λ/2N、A 3、目镜可提高放大倍数,但有效放大率取决于镜口率。已经分辨的物体不放大瞧不清,未分辨物放得再大也瞧不清。 4、用悬滴法或凹玻片法观察细菌的运动性时,可以通过真运动能定向地由一处快速运动来区别于颗粒的布朗运动。 〔器材用具〕显微镜、载玻片、凹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香柏油、二甲苯、凡士林、吸水纸、擦镜纸;细菌、放线菌等固定装片;培养18小时左右的B、subtilis、 S、arueus 菌斜面培养物;无菌水、生理盐水。 〔方法步骤〕: (一) 油镜的使用 镜检装片在中倍(或高倍镜)下找到目的物,并使位于视野正中聚光镜上升到最高位置,虹彩光圈开到最大,镜头转开成八字形在玻片的镜检部位(光斑处)滴一滴香柏油油镜转入正下方侧视小心上升载物台(缩短镜头与装片距离,镜头浸入油中,至油圈不扩大为止镜头几与装片接触) 粗调器徐徐下降载物台(密切注视视野,当捕捉到物像时,立即用细调器校正) 仔细观察并绘图 取出装片,清洗油镜:擦镜纸拭去镜头上的香柏油擦镜纸沾少许二甲苯擦去残留(用手指辅助,迅速拭擦一、二次) 用清洁擦镜纸仔细擦干二甲苯(2-3次)。 (二) 细菌的简单染色法:涂片干燥火焰固定染色水洗干燥油镜观察 (三) 细菌运动性的观察取洁净盖玻片,四周涂上凡士林滴加一小滴菌悬液凹玻片的凹窝向下盖于盖玻片上翻转观察 〔结果分析〕 1、画一圆圈表示视野,选取所观察的微生物绘图,注意特殊结构、形状与排列。(描绘时按视野实际大小5-10倍绘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