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大军事原则

十大军事原则


毛泽东与游击战术“十六字诀” 是毛泽东总结和运用/推广此战术.

1928年1月,毛泽东同志曾召集并主持遂川、万安两县党的联系会议,当听取张世熙(江西万安人,曾任中共万安县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30年牺牲于南昌)在他的报告中说到当时"与敌人搏战的策略是'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因此相持半月,敌军无可奈何"时,毛泽东同志指示说:"希望万安同志很好运用'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少我攻,敌退我追'十六字诀。准备与反动派作战。"1928年7月12日,张世熙在苏联列宁格勒向共产国际所作的关于万安暴动的报告中也将"十六字诀"写了进去。后来毛泽东同志将万安经验和井冈山斗争经验融合在一起,完全赞同万安同志提出的十六字诀,经常讲述它(朱德上井冈山以后也是这样),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同志起草的井冈山前委给中央的信中也曾把"十六字诀"写了进去,并将它们写进井冈山斗争的总结报告中。其中,"敌来"改为了"敌进","敌走"改为了"敌退","敌少我攻"改为了"敌疲我打",易字而不易义。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一开始是朱德提出来的,本来只有前面十六个字,简称十六字方针。那是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游击战争的作战指导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简称“十六字诀”。“十六字诀”包举了反“围剿”作战的基本原则,包举了战略防御和战略进攻两个阶段,在战略防御时又包举了战略退却和战略反攻的两个阶段。“十六字诀”的基本精神是,从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基本特点出发,利用根据地创造的有利形势,灵活地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法,趋利避害,扬长击短,在战争中务求保存和发展自己,以多打胜仗、消灭敌人的办法,逐步改变敌强我弱的形势,夺取战争的胜利。
关于这副对联的出处是这样的。反围剿期间,红军原计划设伏打谭道源的第五十师,因先闻得谭师的源头拉夫,准备在12月25日向小布前进。这样,谭师脱离后方,深入地形有利于我军设伏的小布地区,是我军运动歼敌的绝好机会。为此,毛泽东还亲撰一副对联:"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战人",并在战前誓师会上用这副对联向指战员说明红军在此战中的战略战术。






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1947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会议上所作《目前形势

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原则。

①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②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③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
④ 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
⑤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⑥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⑦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⑧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⑨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⑩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