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研究

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研究

姓名:陈曦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指导教师:田恩舜

20080501

摘要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立足校园,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依照法律,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激发学生的自发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社会化,心理健康,素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精神文明建设,音乐教育,个性培养,创业能力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就大学生社团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社团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对策和建议分为五个方面。第一方面,发挥学校的领导作用。一学校应该对学生社团活动采取积极支持态度。社团活动是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倡导积极健康的社团文化精神。二学校应该为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提供必要条件。学校应该提供场地、经费等支持。三学校应该制定规范合理的规章制度。学校应该用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社团活动。四学校应该成立社团管理中心。社团管理中心应该由专人负责,科学管理社团活动。第二方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一老师应该将学生社团活动当作份内的事。老师应该消除份内、份外观念,以培养合格人才为己任。二老师的工作应该以专业指导为主。老师应该以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为主要任务。三老师应该启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活动应该是多种形式,包含多种内容的。第三方面,发挥学生会共青团的组织协调作用。一学生会共青团应该做好学生社团活动的组织工作。二学生会共青团应该做好学生社团活动的协调工作。三学生会共青团应该及时对学生社团组织提出调整意见。第四方面,发挥家长的影响作用。一家长要理解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二家长要支持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家长应该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支持。三家长要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加以引导。第五方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坚持自愿参加为主的原则。二学生应该根据兴趣和专业学习需要做出选择。三学生应该合理安排社团活动的时间。

关键词:社团活动;管理;作用;问题;对策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are the mass organization that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base on the campus, due to the same interest and hobby, according to law and regulation, spontaniously form the orgnization. The organization has fixed member and specific activities.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are the important body of the second class, are a kind of activities that stimulate students, are the tool that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ity and are the suppliment of the first class.

The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 socialization, mental health, quality education, political education, creativity,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usic teaching, character education and working ability education.

The author analysizes the situation and problem of the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and raises the solution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The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contain five aspects. First,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should be under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and college. 1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hould approve for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are the importtant way to exercised students' ability,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hould praise for the active and health spirit of mass organization culture. 2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hould supply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hould supply place, fee etc support. 3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hould make reasonable regulations.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hould regulariz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using regulation. 4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hould set up mas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enter. The mas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enter should be managed by specific teachers and managed scientifically. Second, it should actually act the guidance function of teacher. 1 Teacher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on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Teacher should be responsible for fostering the talent. 2 The task of teacher mainly is activity guidance. The task of teacher mainly is foster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3 Teacher should motivate students to do the colourful activities.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should be of diffenent forms and of different content. Third, the organizational and coordinate function of Students Union and League Member should be actually act. 1 Students Union and League Member should do the organizational work of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2 Students Union and League Member should do the coordinate

work of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3 Student Union and League Member should

timely suggest the mass organization about adjustmenr. Fourth, the influence function

of parent should be act. 1 Par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at student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2 Parents should be support that students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Parent should support students mentally and materially. 3 Parents should guide students about how to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Fifth,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 should be acted. 1

We insist the policy of volunteer. 2 Students should choose according to interest and profession study. 3 Students should reasonablly schedule the time to take part in the 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Key Words:Activities of mass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Problem;

Solution

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南民族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立足校园,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依照法律,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社团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自发活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是大学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活动也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是对高等学校第一课堂的补充。大学生社团活动在学生实现社会化、促进心理健康、专业素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精神文明建设、音乐教育、个性培养、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大多数学生对参加学生社团活动有较大兴趣。当他们走进大学之后,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学生社团,以充分彰显自己的特长和充分发掘自己的各种潜力,以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并希望借此开阔视野,学习新鲜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动机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有的出于培养个人兴趣、增长知识,有的为了扩大人际交往、在综合测评中加分,还有的仅仅是为了打发时间。

然而,由于缺乏规范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在学生社团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没有健全的制度体系,部分学生社团活动缺乏经常性,部分学生社团活动缺乏持续性,部分学生社团缺乏专业性等。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社团活动工作的发展,使学生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成为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必要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社团活动工作的特点,探讨学生社团活动的基本规律,找出目前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进一步促进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多种功能的对策。

本文将就此开展比较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1.2 学生社团研究文献分析

1.2.1 关于社团活动现状的研究

石向实、陈晓慧发表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题为《当代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一文,客观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现状。他们自编了一个“大学生社团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当代大学生参加社团活

动的情况和活动动机。该问卷共设计了10个问题,每个问题有5个选项,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全部问题,每个问题必须选择1项。调查对象为本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本科在校大学生,发出问卷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450份。然后对有效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他们认为当代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第一,多数学生对参加社团活动有兴趣。第二,学生参加社团的动机多样化,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特点。

1.2.2 关于社团活动作用的研究

目前关于高等学校学生社团研究的成果较多,一般认为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开展,对大学生各个方面的成长都有主要的影响。

具体分析,高等学校的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影响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社团活动对学生政治素质的影响

王海涛在《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发表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学生社团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第一,大学生社团活动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第二,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第三,社团活动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第四,社团活动的发展历程为思想政o治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李维哲在《渭南师专学报》(社科版)1998年增刊发表了《大学生社团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社团活动对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作用。第一,社团活动是常规思想教育的有力补充,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二,社团活动的实践锻炼,有助于促进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第三,社团活动寓情于理,培养了学生集体观念和公德意识。

王显芳在《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发表的《浅谈学生社团活动对德育的促进作用》一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社团活动对学生德育的促进作用。第一,社团活动中的爱国主义与爱校情怀。第二,社团活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第三,社团活动可以促进某些优秀品格的养成。

孙菲在《大学时代》2006年4期发表的《论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一文也认为社团活动对学生有培养政治素质的作用。一,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二,社团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三,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二)社团活动对学生业务素质的影响

柏林发表在《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9期的《大学生社团活动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一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社团活动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作用。第一,大学生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宽松的学术环境。第二,大学生社

团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第三,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活动满足了大学生情商的开发。第四,社团活动满足实践的需要。

贾海宁在《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发表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文,论述了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一,社团活动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的依托。第二,社团活动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第三,社团活动的个性化色彩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孙菲在《大学时代》2006年4月发表的《论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一文也认为高等学校社团对大学生努力培养方面的作用。一,社团是大学生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的舞台。二,社团活动可以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三,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等。

(三)社团活动对学生其他特殊素质的影响

李佳在《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24期发表的《浅谈高职音乐教育中的学生社团活动》论述了社团活动对音乐教育的帮助以及如何发挥社团活动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第一,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需求。第二,学生社团活动对音乐教育也可以发挥积极的补充作用。第三,学生社团活动不但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也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郭涛、李涵在《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发表了《社团活动在大学生社会化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一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社团活动对学生社会化、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一,参加社团活动是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第二,学生社团活动对形成校园良好的学习气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三,社团活动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补充。

钱宏颖在《浙江体育科学》2005年4期发表的《高校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心理健康作用。第一,社团活动可以消除疲劳,疏导心理。体验乐趣,缓解压力。第二,社团活动可以增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第三,不同的体育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效应有不同影响。

陈小威在《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发表《社团活动与大学生个性培养》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社团活动对学生个性培养作用。第一,学生社团是作为非正式组织而存在的,可以对学校正式组织起补充作用,使大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和锻炼提高。第二,学生社团因共同的兴趣而产生,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就是一个个性培养的过程。第三,社团活动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等。

1.2.3 关于学生社团活动存在问题的研究

石向实、陈晓慧通过问卷调查,发表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题为《当代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认为,目前高等学校社团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参加社团的盲目性大,反映出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不能清楚地把握自己的发展。第二,社团活动质量参差不齐,反映出不少社团的组织和管理水平较低。第三,学生参与性不高,反映出社团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新颖。

郑小红发表在《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也分析了目前高等学校社团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学生社团活动的水平和活动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二,社团活动经费匮乏,场地不足。第三,社团人员流动性大,内部管理薄弱。第四,部分社团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管理失范,甚至导向偏误。第五,跨校社团和跨校社团活动管理难度大。

1.2.4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团工作的对策研究

石向实、陈晓慧发表在《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题为《当代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一文,分析了加强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对策。第一,社团活动要加强计划与组织,提升活动的质量与水平。第二,社团活动应联系社会实践,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第三,要加强和坚持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第四,社团活动应与学业紧密结合。

郑小红发表在《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的《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提出了加强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对策。第一,规范管理,加强领导。第二,整合资源,和谐发展。第三,大力扶持,打造精品。第四,巩固发展,继承创新。第五,积极探索,扩展空间。

梁春伟在北京高教保卫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发表的《探讨对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管理》一文从总体上分析了社团活动的管理。第一,对学生社团管理应有两个原则:有序管理原则,服务促管理原则。第二,具体管理立足于三个环节:事前申报,事中审查,事后追究。

伍德勤、高宝立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1期上的《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现状及优化策略》一文,详细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现状和优化对策。第一,提高社团活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第二,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合理的类型结构,应要求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至少要参加一个综合素质类的社团和一个专业技能类的社团。第三,为社团指派专业的指导教师。第四,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

1.2.5 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从上面我们对高等学校社团研究成果的回顾和归纳,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

对高等学校社团的研究比较重视,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但仔细分析后发现,目前关于高等学校社团问题的研究成果,更主要的集中在对高等学校概念、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明显存在着研究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第一,研究还比较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虽然在此前不少学者都围绕着高等学校社团相关领域开展了一些研究,也产生了为数不少的研究成果。但具体分析后发现,在此前的研究成果中,缺乏系统性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在我们所见到的研究成果中,更多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高等学校社团进行的研究,由于各自所站的立场不同,所研究的视角不同,使研究成果过于零星和分散,有必要提出系统性更强的高等学校社团研究理论。

第二,对策性研究还有待深化。虽然很多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也提出了一些颇具建设性的意见,试图找到进一步促进高等学校社团工作开展的对策系统。但从目前研究成果的内容来看,还明显存在着研究成果针对性偏弱、可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使此项研究得到深化,提出更具可操作性的对策体系,增强对高等学校社团工作的指导性。

1.3 学生社团活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从目前高等学校社团研究的现状出发,力图解决高等学校社团研究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以弥补目前高等学校社团研究的不足。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为导论部分。主要包括学生社团活动研究问题的提出、学生社团研究文献的分析、学生社团活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生社团活动研究的意义等内容;第二章为社团活动的概念及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的研究部分。主要内容包括社团活动的概念、社团活动的作用等;第三章为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现状与问题研究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现状、高等学校校社团活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第四章为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对策研究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切实发挥学校的领导作用、切实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切实发挥学生会共青团的组织协调作用、切实发挥家长的影响作用、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笔者在研究过程将采用以下几种主要研究方法:

第一,理论研究方法: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的知识,对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相关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研究,使此项研究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

第二,文献研究方法:本文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教育刊物和著作及互联网上的文章,在此基础上获得了大量的基本资料和观点依据,目的是对国内外此前的研究成果作系统的梳理,了解前期研究成果的研究现状,找准前期研究成果研究的不足,并以此作为此项研究的出发点,以期得到具有创新型的研究成果。

第三,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结合方法:宏观分析主要是在总体上研究我国高等学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状况,积极影响和主要问题等。微观分析主要是从学校管理层面上分析如何促进高等学校社团活动发展的主要措施。

第四,教育观察法。观察法的使用对此项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项目研究过程中,将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活动作为观察的对象。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社团活动的基本情况,发现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和进行组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增加学生社团的感性认识入手,达到揭示学生社团本质属性的目的。

1.4 研究的意义

开展对高等学校学生社团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社团活动是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此项工作开展的好与坏,对学生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其他特殊素质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高等学校学生社团问题,对于了解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现状,探索高等学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学生社团理论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此项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加强高等学校学生社团问题的研究,对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社团工作的引导,提高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有效性,使高等学校的学生社团真正发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生活、锻炼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等方面作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二章社团活动的概念、理论依据及在人才

培养中的作用

2.1 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概念

我们要研究高等学校学生社团问题,首先必须对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的概念进行规范,这是搞好此项研究的前提。

2.1.1 学生社团

社团是社会体系中的一种组织形态、社会结构方式和社会成员集体活动载体。按现在的定义,社团是社会公民资源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根据对社团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所谓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是指大学生为了满足心理、文化、生活、社会需要而自发筹备并经学校有关部门批准成立的具有一定目标和活动规范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

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按其活动内容可以分为公益类、实践类、理论学习类、艺术类、体育类、语言文化类和和科技类七大类。“公益类”如环保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自助协会、动物保护协会等;“实践类”如就业与创业协会、成才协会、市场营销协会等;“理论学习类”如思想政治理论读书会、教育研究会、心理协会等;“艺术类”如书画协会、表演艺术协会、古筝协会、古琴社、BOBO街舞俱乐部、戏曲协会、武术协会等;“体育类”如网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台球俱乐部、羽毛球俱乐部、排球俱乐部、棋类协会、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英语协会等;“语言文化类”如文学联合会、摄影协会、电视传媒协会、广告协会等;“科技类”如天文协会、电脑协会、无线电俱乐部、数字娱乐与电子竞技协会等。

学生社团一般分为校、院两级。校级学生社团由校团委、学工部负责注册登记、监督、考核等具体管理工作;院级学生社团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党委副书记负有直接领导责任,学院分团委负责社团活动开展指导工作。院级学生社团一般与本学科联系紧密,原则上只针对本学院同学招收成员和开展活动,不面向校内其他学院招收成员和开展活动。

2.1.2 学生社团活动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依据自己的需要而自由拓宽的天地,是大学生培养能力、增长知识、提高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校园生活与课堂教学共同组成了大

学生活的整体,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它属于一种隐形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低估的潜移默化作用。当代大学教育变化的一个重要趋向,除了改进正规教育、强化课堂教育外,还特别注重发挥非正规教育作用,加强课外活动,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发挥大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质。

学生社团活动一般都丰富多彩。以学习型社团围例:一般开展学习活动之初,要有一定的计划。在争得有关部门(如团委、学会、协会、学生会、学院、系)领导、学者、教师的支持下,开展与有关学术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习、观摩、参与一些学习竞赛活动、开展模拟“实战”活动等。有的还走出去,和兄弟单位、兄弟院校、兄弟社团交流、切磋、辩论等。

2.2 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研究的理论依据

无论从事对教育何种现象的研究,必须要解决研究的理论依据问题。一般而言,使用不同的理论作为研究工作指导,会得到研究内容,甚至是研究结论不同的研究成果。理论依据的选择,在相当大地程度上决定着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因而对研究工作至关重要。此项研究依据的是组织管理理论。

2.2.1 组织管理理论的内涵

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的系统性安排。组织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1组织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组织的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各部分的排列组合,是组织参与者类型化了的相互作用。组织结构具有地位、角色、权力三个构成要素。在组织中,权力支撑着地位和角色,并把组织内的各种角色和地位粘合在组织中。因此,权力起着在组织成员之间形成一定关系的媒介作用。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有官僚制、等级制、委员会制、临时制等四种。

第二,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一定的组织所要达到的未来状态。目标虽然是未来的,但它对现在的组织活动发挥重大的影响。但是,组织目标的产生和存在是有条件的,也是可以变化的。组织目标在复杂的各种内外因素和势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并发生变化。促使目标变化的组织内因素有:组织领导人的态度发生变化,权力结构发生变化,组织成员的倾向发生变化,目标形成过程中的缺陷,目标过分测量等。引起组织目标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有:特定的外部势力与组织内各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外部参与,顾客的倾向,一般环境变化的影响。目前组织较多的实施目标管理,是指通过参与过程,为组织各部门和组织成员设定系统而明确的目标,使

1张德:《组织行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他们根据这种目标进行组织活动,并根据它来评价组织活动和反馈的管理体系。构成目标管理的基本因素是以结果为定向设定目标,目标管理强调组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强调参与管理,强调反馈。目标管理的基本阶段为:目标管理开始于设置特定的组织单位在一定时间内要完成的具体目标,并根据这种具体目标制定行动计划;通过目标分解过程设定了具体目标之后,要完成这一目标的人根据一定的裁量权和实施计划进行实现目标的活动,到了目标的预定期限,进行最终评价。

第三,组织环境。组织环境是指组织外的一切。组织与环境之间有一定的境界,组织就是通过这种境界与环境发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影响。实际上,组织环境是同组织通过组织境界发生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事物和社会现象。组织和环境的关系,既有组织做出选择的一面,也有组织受环境影响的一面。对环境的影响,组织一般做出两种反应,即适应和控制。组织要更好的适应环境,一般应该具备如下条件:组织要具备能够获取和传达高可信度信息的能力;组织要具备能够实现变化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为了具备上述能力,组织要形成和维持自由而民主的气氛,还要具备根据组织目标的需要而整合组织的能力。

第四,组织中的人。个体参与者从来都不只是“被雇佣的劳力”,他们投入的是他们的智慧和情感。他们加入组织时带着个人的观念、抱负和计划,他们带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兴趣和能力。从相互作用来看,所有这些因素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结构。自然系统视角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就是,组织的社会结构并不只是正式结构加上个体参与者的独特信仰和行为,而是包含了正式的和非正式的结构,因为非正式生活本身就是有序的建构起来的。2组织是由人构成的社会有机体,因此,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只有在明确“人是什么样的”前提下,才能决定应该如何在结构上设计组织的问题。需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基本动力,组织行为也不例外。

第五,规范化管理。所谓规范化,是指在进行作业或履行业务上的标准化。而规范化管理,就是组织根据这种在进行作业和履行业务上的标准化而进行的组织管理。规范化所关注的方面大体上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二是程序设计。三是组织文化建设。所谓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所共有的信念、价值、惯例、生活方式等的总和,也就是组织的精神基础。要有规范化的行为,就是首先在目标上统一认识,价值观上找到认同,才能保证规范化的顺利推行。

2.2.2 组织管理理论的启示

组织管理理论对此项研究以重要启示:

2理查德. 斯格特: 《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华夏出版社2001年版.

第一,学生社团要构建合理的组织结构。学生社团按组织管理理论来讲也是一种组织机构,也具有地位、角色、权力三个构成要素。需要说明的是,学生社团组织有一定的专业性,应当实行委员会制。这样做,能够避免社团长官一个人作决策所带来的某些负面影响。委员会制一般比较适合于群众组织。这种组织结构,有利于充分调动了人的主动积极性和责任心,更有效地发挥组织成员的作用。也有利于使组织成员产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以及自我价值感等。

第二,学生社团要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要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心,还需要明确学生社团的组织目标。首先要目标明确。要对学生社团的活动指明方向,积极推动学生社团工作的开展,同时疏通社团效果反馈通道。其次是进行目标管理。学生社团通过设定明确的分工——合作的参与过程,为学生社团各部门和成员设定系统而明确的目标,使他们根据这种目标进行组织活动,并根据它来评价各部门和各成员的活动。这样能够激励成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更好地发挥社团的功能作用。

第三,学生社团要营造良好的组织环境。组织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组织的产出、服务为环境所接受的程度是限制组织活动的边界条件。组织活动的效率受制于环境条件的优劣。学生社团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即依赖一定的组织环境。学生社团组织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所在高等学校和所依赖的学科。因此,学生社团要不断从这两个大层面中获取信息,建立良好的经常性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调整适应或控制行为。

第四,学生社团要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方法。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规章制度。有必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以便使学生社团的目标行为有章可循,使行为规范化,避免随意性。二是要进行合作与分工的合理设计。规范化的主要特点就是,每项工作都要明确该由谁来做,怎么做,按照什么顺序来做。这样的话,各成员分工、合作就会明确,减少混乱,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负责,切实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三是要切实加强组织文化建设。组织结构的设计为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提供的是物质基础条件,而组织文化的建设为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提供的是则是精神基础条件。正所谓人和万事兴,学生社团成员要切实做到目标上认同,价值观上认可,行动上协调有序。

2.3 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

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一般来讲,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的积极作用可以有以下七个方面。

2.3.1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学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积极作用首先体现在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方面。通过社团活动,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应当看到,大学生社团活动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载体。大家知道,思想政治工作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才能实行,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必须要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这些信息可以被思想政治工作者所使用;第二个条件是必须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形式,主体与客体可以借助这样一种形式发生互动。高等学校社团活动是继党团活动和政治学习活动之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形式。

高等学校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高等学校社团活动是大学生思想状况重要而真实的窗口,在学生社团开展工作,有利于高等学校真实正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开展深入细致地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样做,工作更贴近学生实际,可以有效地防止思想工作“说教”方式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高等学校社团活动还可以有效地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改革与创新。如我们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增加爱国主义与爱校情怀内容,使学生不断地提升自己对祖国和母校的爱。我们还可以在社团活动中贯彻集体主义精神。学生社团组织本身就是一个集体,聚拢了有着共同的兴趣和爱好的同学,要通过共同努力即开展社团活动来使共同关注的东西焕发出有意义的光彩。在某种意义上,社团本身的存在就意味着集体主义精神的存在,而社团活动更使这种存在不断地延伸。每个成员都为着这个集体不断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地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所在的社团发展和壮大。这恰恰体现了学生活动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组织维系功能。这种功能使个人和集体水乳相融,集体因为个人的存在而成为出色的集体,而个人因自己对集体的贡献而成为出色的个人。学生通过参与社团的管理和活动而培养和强化了自己对集体的热爱或者感情,通过自己对社团存在的感知而不断强化了自己心中的集体意识。另一方面,宣传或者体现集体主义精神的社团活动在校园里广泛开展,其良好的辐射效应更使更广大的同学感受到了集体主义精神的魅力并不断的认同和接受。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促进学生某些优秀品格的养成。如义务支教与奉献之心。这样做思想政治教育,其内涵会大大丰富,可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适应大学生的需要。

2.3.2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高等学校社团活动发生影响的最重要的方面。几乎每一所高等学校都有学生组织心理协会。据调查,目前高等学校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已成为高等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生社团活动,可以使学生消除疲劳,疏导心理。如体育社团活动能使学生的机体得到调整和休息,从而消除疲劳,减轻心理压力,消除心理障碍;可以使学生体验乐趣,缓解压力。如体育社团活动没有应试的压力,学生更容易体验到快乐,从而使自己的性格健全,个性得到发展;可以使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得到锻炼。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可以认识新同学,扩大了视野,学会了与人交往,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公平竞争,学会了如何做人,这些对学生以后的事业发展有帮助;还可以使学生不同的体育社团活动得到不同的心理体验。再如体育舞蹈项目可以加强学生交流的能力,克服心理障碍,增加审美情趣,愉悦身心,提高工作效率;球类项目可以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反映灵活的应变能力。

2.3.3 有利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一切工作都要为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

高等学校社团活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社团活动更多地表现为自我教育的形式,深得学生的喜爱,能够激发大学生加强理论修养的自觉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社团活动强调实践锻炼内容,通过自我实践的过程,有助于促进学生价值观的转变。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在价值观上发生了重要变化:他们更加强调物质利益,讲求实惠,重义轻利观念日益淡化;他们追求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注重实际生活,思考问题趋于实际化。甚至个别学生还存在着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因此,对当代大学生来讲,社会实践是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奉献活动,使他们真正树立起无私奉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社团活动寓情于理,可以培养了学生集体观念和公德意识。学生思想活跃,接受信息快,可塑性强。社团活动容易被他们接受。通过社团活动内部制度约束学生的公德行为,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形成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等。

2.3.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理论者和教育实践者的关注。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略。其中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

高等学校社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十分宽松的学术环境、自主学习环境。高等学校所拥有的是一种科学文化氛围,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事创新活动。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广泛的阅读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发展自身的文化和技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水平,社团活动满足了大学生情商开发的需要。此外,高等学校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社团活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够

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实践出真知,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敬业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而实践的结果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们过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强调是学生知识的掌握。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生的急剧变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已经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

高等学校社团活动所具有的广泛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社团活动在其内容上的广泛性为每个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实践舞台,无疑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团活动广泛性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一个社团内部成员的不同专业上。尽管在某一领域上的共同的爱好和兴趣使社团成员们走在一起,但他们的专业不一定相同。文学社里不乏理科学生的身影,科技创新也有文科学生在出谋划策。因为社团的这个特点,使得不同专业的具有不同知识结构乃至思维方式的学生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影响、互相熏陶,在一个人身上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渗透。而一个人的创造力与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校规校纪允许的范围内,社团活动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从策划到实施都不会受到过多的限制和束缚,没有固定的模式。社团负责人及其活动骨干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组织设计活动,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比较容易得到充分发挥。这种在活动的开展上具有较强的自主性的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主动性、能动性。而主动性、能动性的开发与调动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高等学校社团活动的个性化色彩也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的养成不仅要求人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社团是大学生发挥特长,展现自我的舞台,成为了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2.3.5 积极塑造学生的个性

个性培养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追求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一定意义上讲,人才培养的成功与否,在更大的程度上应当体现在人才个性的塑造上。

从高等学校学生社团的性质看,它是作为非正式组织而存在的,可以对学校正式组织起补充作用,使大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和锻炼。在第一课堂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这种非正式组织得到满足。因为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找到适合发展自己业余爱好和兴趣特长的空间。

兴趣在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兴趣,是人的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有兴趣的事物心驰神往,给予特别注意,并且舍得为之花时间精力,

是人的一种显著的特点。学生社团因共同的兴趣而产生,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个人的兴趣可能受到集体活动所形成的氛围激发而变得越来越强烈,相应地,发展这种兴趣爱好的动力也会进一步得到强化。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个性培养的过程。从学生社团的形成过程看,每个社团都首先有人发起,然后设计活动目标、制订章程,选出组织机构和领导人、讨论制定活动方式、对不同阶段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做出安排,等等。整个过程,实际上为部分具有特殊兴趣爱好、具有一定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或者希望在这方面得到锻炼的人提供了实践机会,社团形成过程顺利,则使他们信心增加,以后更加努力;如果整个过程不够顺利,则可以从中发现自己能力上的弱点,及时做出弥补;即使活动过程失败,也至少可以使他们认识到,要办好一件事,绝不可以随随便便,轻而易举,在以后的活动中,应该吸取教训,加强调查研究,脚踏实地去努力。

高等学校学生社团活动可以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由于社团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乃至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年龄层次、风俗习惯,在活动中这些因素会互相交叉渗透,使其成员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视野更加宽阔,这对提高大学生素质、培养和造就复合型人才有着积极作用。学生社团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平等交往和民主参与的意识。学生社团内部各成员之所以走到一起,凭的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每个人在社团活动中如果感觉对自己不合适,可以自由退出,不存在等级差别和利害冲突,在活动过程中,容易形成平等和谐的气氛,对大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社团通过社团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提高的能力。学生社团都是在业余时间围绕业余兴趣爱好进行的,在活动过程中,大家都要亮出自己的“绝活”,由于成员的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对社团中其他成员的评价往往一语中的。因此,每个人在这些方面的能力水平如何,通过大家共同品评,容易正确做出定位。此外,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以帮助每个人找到各自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如果再加上彼此互相鼓励,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就可以促使成员们努力争取进步。学生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可以使成员之间互相找到归属感。学生社团的活动恰好可以满足他们的要求,社团成员之间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拥有广泛的共同语言,使彼此感到终于找到了“知音”,社团使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从而热心参与活动,形成主人翁式的归属感。

通过以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起来的各种学生社团,在“一个书包一只碗,宿舍、饭堂、图书馆”这“三点一线”生活以外,把业余时间灵活地做出安排,使大学生活有张有驰丰富多彩,有利于大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性情,锻炼体魄,培养技能,掌握本领。

2.3.6 有助于学生的特殊才能

高等学校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也是一个各类人才辈出的地方,注意学生特殊能力的开发,是高等学校个性化培养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社团活动在学生音乐素质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高等学校,正式的音乐教育课程是非常有限的,在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在这方面有特殊才能学生求知的需要。而诸如合唱团、舞蹈队等学生社团,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对于爱好者较少的戏曲、乐器等不适宜在课堂上大量引进的音乐形式,学生社团活动也可以发挥积极的补充作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