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然地理学1

自然地理学1

自然地理学1
自然地理学1

绪论

1.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人类环境。地球表层: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这个表层内存在着人类社会及各种地理要素,具有独特的地理结构和形式。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2.自然环境的分类?

自然环境可分为两部分:1、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

2、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那些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如农村、工矿、城镇等地区。3.地球个圈层的组合分布特点?

组合分布具有两种特点:一是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的环状分布;二是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4.了解自然地理学的分科?

1、部门自然地理学:分别研究组成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各种自然要素与过程本身,强调以某个要素为核心的分析与综合,包括的学科主要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和生物地理学。与部门自然地理学相关联的基础自然科学包括:天文学,地质学,海洋学,气象学,水文学,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生态学,地球化学,大地测量学等。

2、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某个地域和地域组合的自然特征与过程,强调具体区域的个体性,如北美洲自然地理、中国自然地理、莱茵河流域自然地理等。

3、综合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物质系统的形成历史、现代过程、类型特征、地域分异和发展演变,它是自然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部分,强调综合性。随着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的发展,对地球表层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即研究地表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空间特征、时间动态,以及各种自然要素与过程之间、人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已成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

5.了解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植被和动物界等)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5、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和改造的途径及整治方法。

第一章地球

1、太阳系中行星的共同特征?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

4、除天王星外(17°10ˊ),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也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2、月球外部没有大气层造成哪些后果?

三种直接后果:1、月空永远黑暗,没有风云雷雨等天气现象;2、月面温度变幅巨大,在阳光照射下最高温度可达127℃,而夜间温度可降至-183℃;3、在缺乏大气层保护的情况下月面经常遭受陨石撞击。月球上也没有水,因而既无生物也不可能形成土壤。月球表面也有山脉、丘陵、平原和低地,由火山作用和陨石冲击形成的环形山尤其分布广泛。

3、地球的近日点:地球沿着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太阳处在椭圆的焦点之一上。每年1月初地球和太阳最接近,距离约为14710×104km。地球的这个位置称为近日点。

远日点:7月初离太阳最远,距离约为15210×104km,这个位置则称远日点。

天文单位:日地平均距离为14960×104km,此数字被确定为一个天文单位。

扁率:地球两极扁平的程度称为地球的扁率,第15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协会(1971) 半长轴6378160m半短轴6356755 m扁率1/298.25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是建立统一的地理坐标的基础。

2、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3、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4、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5、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6、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此外,当地球自转加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5、地球偏向力的特点?

1)地球偏向力只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2)地球偏向力的作用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3)地球偏向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线速度成正比;4)地球偏向力的大小与纬度的正弦成正比,在赤道为零,向两极地区逐渐增大。

6、恒星年: 地球连续两次通过太阳和另一恒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需要的时间为365d 6h 9min 9.5s,称为一恒星年。回归年: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d 5h 48min 46s,称为一回归年。纬度:该地铅垂线对赤道面的夹角。经度:该地所在经线与本初经线之间的角距,即这两个经线平面在地轴上的夹角。

7、地球分哪几个圈层?

地球的外部结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地核

8、地壳厚度的一般规律?

地壳厚度的一般规律是:大陆所在的地方较厚,地壳平均厚度35km,海洋所在的地方较薄,地壳平均厚度5-8km。

9、大陆岛:位于大陆附近并在地质构造上与相邻大陆有密切联系。大陆岛本来是陆地的一部分,由于大陆的某些部分发生破裂或沉陷而被海水所淹没,使之与大陆分离,形成了岛屿。但其基础仍固定在大陆架或大陆坡上。

海洋岛:面积比大陆岛小,与大陆在地质构造上没有直接联系,也不是大陆的一部分。

火山岛: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珊瑚岛:由珊瑚礁构成的岩岛。其分布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

10、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如生物、风化壳、土壤层、粘土沉积岩、各种地貌形态。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如水循环、地质循环、物质循环等,并且在交换和循环中伴随着信息的传输。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分异的结果是形成等级的自然综合体即自然区域。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尽管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第二章地壳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10种元素?

氧O硅Si铝Al 铁Fe 钙Ca 钠Na 钾K 镁Mg 钛Ti 氢H

2、什么是矿物?有哪些常见矿物?

矿物是单个元素或若干元素在一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常见矿物: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石英、钾长石、斜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石墨、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赤铁矿、磁铁矿、褐铁矿、萤石、方解石、白云石、孔雀石...

3、岩浆:是来自上地幔的高温熔融状物质,主要成分为硅酸盐、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部分挥发物。

岩浆岩:岩浆沿岩石圈破裂带上升侵入地壳时,冷凝结晶形成侵入岩,喷出地面则迅速冷却凝固形成火山岩或喷出岩。

4、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根据矿物组成差别(SiO2含量),对岩浆岩的划分:

SiO2<45% 超基性岩45—52%基性岩52—65%中性岩65—75%酸性岩>75% 超酸性岩(一般并入酸性岩类)

5、常见的岩浆岩?

黑曜石、浮石。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伟晶岩、细晶岩、煌斑岩。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辉岩。

6、沉积岩、层理、变质作用的概念,变质作用因素?

沉积岩: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层理:指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粒度、结构等表现的成层性。变质作用:固态原岩因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而导致矿物成分、化学结构与构造的变化,统称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即为变质岩。原岩变质作用因素:温度、压力、化学活动性流体。

7、沉积岩如何分类?常见的岩石?

1.沉积岩的种类繁多,按物质成分和成因,沉积岩可分为三大类:碎屑岩类、粘土岩类和生物化学岩类。

2.砾岩与角砾岩,具砾状结构;砂岩:具砂状结构;粉砂岩:粉砂状结构。泥岩:固结好、无层理;页岩:固结较好、有良好层理;粘土:固结差。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8、了解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

1915年,魏格纳(A.wegener)根据大西洋两岸陆地轮廓具有相似性,某些动物种属相同,非洲与南美发现同一种古生物化石等特征,提出,中生代地球表面存在一个统一大陆即联合古陆,侏罗纪以后联合古陆开始分裂并各自漂移,逐渐形成现今的海陆分布格局。

1961年,由美国地质学家迪茨(R.Dietz,1961)和赫斯(H.Hess,1962)

提出了海底扩张假说,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大洋地壳的新生和消亡现象及其证据。

海底扩张假说认为:在洋脊地带,地幔顶部软流层的高温基性物质,一次又一次地沿着洋脊的断裂上升并向两侧扩张,形成新生的大洋地壳。

板块学说的立论依据: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分割成许多板块,它们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是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

9、了解槽台说与地洼说

地槽—地台说简称槽台说,其基本论点是:地壳运动主要受垂直运动控制,地壳此升彼降造成震荡运动,而水平运动则是派生的或次要的。物质上升造成隆起,下降则造成凹陷。主要的构造单元有地槽和地台两类,地台是由地槽演化而来的。

地洼说认为,在地壳发展过程中,活动区和稳定区可以相互转化,不仅地槽区可以转化为地台区,地台区也可以转化为地洼区,这种转化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发展。地洼本身也不是地壳发展的最后形式和阶段,也可能转化为更新的构造单元。

10、地质年代的分类?

相对年代法或古生物地层法、绝对年代法、与地球演化有关的几种地质年龄。

11、变质作用的类型,常见的变质岩及其鉴定特征?A、区域变质作用;片麻岩、片岩是区域变质作用的常见岩石。B、接触变质作用:C、动力变质作用:常见的岩石有构造角砾岩、碎裂岩。D、混合岩化作用或超变质作用

12、构造运动的基本形式?

水平运动:是指平行于地表的运动。

垂直运动:是指垂直于地表的运动。

13、沉积建造的概念及类型?

沉积建造:彼此有共生关系的地层或岩相的组合,或岩性大致相同的沉积物组合,就是沉积建造。

基本建造类型有三: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14、沉积岩层之间有那些接触关系?

1、整合接触关系: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接触,它们之间是连续沉积,没有沉积间断。

2、假整合(平行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彼此平行,但它们之间并不是连续沉积,曾有过或长或短的沉积间断,因此地层有缺失。

3、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或斜交不整合):新老两套地层有一定交角,其间有地层缺失,有明显的侵蚀面。

侵入岩体与围岩间,后期沉积岩与前期侵入体间也存在一定的接触关系,即:

4、侵入接触指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侵入体边缘有捕虏体,接触带界面不规则,围岩有变质现象,表明围岩形成在先,岩浆活动或构造运动在后,即围岩老而侵入体新。

5、侵入体的沉积接触:指后期沉积岩覆于前期侵入体所形成的剥蚀面之上的接触关系。

15、岩层产状的三要素?

走向、倾向、倾角。

16、地质构造:岩层或岩体经构造运动而发生的变形与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构造: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

褶曲:岩层在侧向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能直观反

映构造运动的性质和特征。

断裂构造:地壳中的岩石因所受应力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

断层: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位移。

17、有哪些大地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板块构造说、槽台说与地洼说。

18、掌握地质年代及地壳发展史?

Ah前震旦、Z震旦、寒武、O奥陶、S志留、D泥盆、C石炭、P

二叠、T三叠、J侏罗、K白垩、E古近(第二)、N新近(第三)、Q 第四。

太古宙、远古宙、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1、什么叫干洁空气?其主要成分是什么?

除水汽、液体和固体杂质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它是地球大气的主体,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此外还有少量氢、氖、臭氧等稀有气体。氮、氧、氩三种气体占干空气容积的99.97%,再加上二氧化碳,则剩下的次要成分所占容积还不到0.01%。

2、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分为哪几层?

对流层、平流层以及高空的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

3、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主要有哪几种形式?

吸收、散射、反射等作用。吸收作用主要削弱紫外和红外部分,对可见光影响较小。散射和反射作用受云层厚度、水汽含量、大气悬浮微粒粒径和含量的影响很大。晴空时,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空气分子,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使天空呈蔚蓝色;阴天或大气尘埃较多时,起散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悬浮微粒、散射光长短波混合,天空呈灰白色。

4、大气获得能量的具体结构?

对太阳辐射的直接吸收、对地面辐射的吸收、潜热输送、感热输送。

5、解释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日变化:大气主要因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地面辐射又取决于地表面吸收并储存的太阳辐射量。太阳辐射有日变化,气温也相应呈现日变化特征。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太阳辐射最强,但地面储存的热量传给大气须要一个过程,所以气温最高值不出现在正午,而是在午后2时前后。一日之内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除赤道地区外,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月平均气温存在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北半球大陆气温最高值一般出现在7月,海洋上多出现在8月;气温最低值分别出现在1月和2月。

气温年变化幅度称为年较差,是一年内最热月与最冷月平均气温之差。太阳辐射年变化与气温年较差均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6、全球气温水平分布的特点?

(1)由于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变化,等温线分布的总趋势大致与纬圈平行。

(2)同纬度夏季海面气温低于陆面,冬季海面气温高于陆地,等温线发生弯曲。

(3)洋流对海面气温的分布有很大影响。

(4)近赤道地区有一个高温带,月平均温度冬、夏均高于24℃,称为热赤道。热赤道平均位于5°-10°N。

(5)南半球无论冬、夏,最低气温都出现在南极(曾测得-90 ℃的温度);北半球最低温度夏季出现在极地,冬季出现在高纬大陆。

7、水汽压、饱和水汽压、绝对湿度、相对湿度、露点温度?

水汽压:(大气压力是大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大气中水汽所产生那部分压力,叫水汽压(e),也用百帕表示。

饱和水汽压:(空气中水汽含量与温度关系密切。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中容纳的水汽量有一定的度,达到这个限度,空气呈饱和状态,称为饱和空气。)饱和空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E),也叫最大水汽压,因为超过这个限度,水汽就开始凝结。

绝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cm3表示,称为绝对湿度(a)或水汽密度。

相对湿度:大气的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之比,称为相对湿度(f),用百分数表示。

露点温度:一定质量的湿空气,若气压保持不变,而令其冷却,则饱和水汽压E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当E=e时,空气达到饱和。湿空气等压降温达到饱和的温度就是露点温度Td,简称露点。

8、大气降温有哪几种类型?

绝热冷却、辐射冷却、平流冷却、混合冷却。

9、地表面和大气各有哪些凝结现象?

地表面:露与霜、雾凇和雨凇。大气:雾(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上坡雾、锋面雾)、云(积状云、层状云、波状云)。

10、云滴增长的主要过程:云滴凝结(凝华)增长、云滴的冲并增长。从雨滴到形成降水必须具备的条件:一是雨滴下降速度超过上升气流速度;二是雨滴从云中降落到地面前不致完全被蒸发。

11、大气降水有哪些基本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气旋)雨、台风雨。

全球可划分哪些降水带:赤道多雨带、南北纬15°~30°少雨带、中纬多雨带、高纬少雨带。

12、全球有哪些气压带?风带?环流?

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风带: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环流:信风环流圈、中纬度环流圈、极地环流圈。

13、沃克环流、厄尔尼诺、拉尼娜、ENSO?

沃克环流:在在赤道垂直剖面上,出现一种大气低层为偏东风,上层为偏西风的东西向热成闭合环流,称为沃克环流。

厄尔尼诺:可是每隔数年,东向信风减弱,西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平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

拉尼娜:当东向信风异常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水上翻异常强烈,降水异常偏少;而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这就是所说的拉尼娜事件。

ENSO: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之间,存在内在成因上的联系,因而又将两者合称为ENSO。

14、简述气候形成因子的作用。

(一)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太阳辐射是气候系统的能源,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受地理纬度制约,故气候形成的辐射因子是一种纬度因素。

1、地球辐射平衡温度

2、地球上的天文气候

(二)气候形成的环流因子:地表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是热量和水分的转移者,也是气团形成的基本原因。它促使不同性质气团发生移动,而气团的水平交换是不同地区气候形成及其变化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不同纬度的不同环流形势下形成的气候类型也不相同。

1、大气环流与热量输送和水分循环

2、大气环流与海温异常

(三)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地理因子通过对辐射因子与环流因子的影

响而作用于气候。任何气候都与一定的地区相联系,即气候现象是结合所在的地理环境而出现的。1、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2、洋流对气候的影响3、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5、全球分为那些气候带?简述气候变化的原因。

气候带:(一)低纬度气候1、赤道多雨气候2、热带海洋性气候3、热带干湿季气候4、热带季风气候5、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二)中纬度气候1、副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2、副热带季风气候

3、副热带湿润气候

4、副热带夏干气候(地中海气候)

5、温带海洋性气候

6、温带季风气候

7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8、温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三)高纬度气候1、副极地大陆性气候2、极地长寒气候(苔原气候) 3、极地冰原气候(四)高地气候

气候变化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外部因子(下垫面和环绕地球的太空);一类称为内部因子(系统内部各组分的物理状态)。

(一)天文学方面的原因

气候系统之所以发生变化,根本原因是系统的热量平衡受到破坏。太阳辐射是地球接受的唯一外界能源,太阳辐射强度、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和日地相对位置,这些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引起气候变化。1、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2、太阳活动的准周期变化3、地球轨道要素的变化(二)地文学方面的原因

地质时期中,下垫面的变化对气候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以地极移动(纬度变化)、大陆漂移、造山运动和火山活动影响最大。1、地极移动与大陆漂移2、造山运动3、火山活动

(三)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规模与人口有关。

第四章海洋和陆地水

1、解释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

大气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这种不间断运动和变化,称为自然界水的循环。按其循环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两类型:

(1)大循环:水在海洋和陆地之间,既整个地球范围内的循环。(2)小循环:水在海洋或陆地各自范围内的循环。

地球上的水通过运动和相变从一个地圈转向另一个地圈,或从一种空间转向另一种空间。水循环是一个复杂过程,海陆表面的水分因太阳辐射而蒸发进入大气,在适宜条件下水汽凝结发生降水,大气降水分三部分:

(1)一部分再度蒸发,回到大气中;(2)另一部分以地表迳流的形式汇入河流、湖泊,最后注入海洋;(3)还有一部分通过土壤或岩石空隙渗入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又以地下迳流或泉的形式汇入河流、湖泊或海洋。

2、世界大洋分为哪四部分?海划分哪四种类型?

世界大洋分为四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海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内海2)边缘海3)外海4)岛间海

3、潮汐及相关的概念。(涨潮、落潮、高潮、低潮、大潮、小潮)

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海面周期性升降现象称为潮汐;海面升高,海水涌上海岸,称为涨潮;海面下降,海水从岸上后退,称为落潮;涨潮时海水面最高处称为高潮;落潮时海水面最低处称为低潮;高潮与低潮的高差即潮差,潮差最大时叫大潮;潮差最小时叫小潮。

4、如何解释港湾是船舶的庇护所?

波浪在港湾海岸也发生折射。港湾海岸附近海底等深线多少与海岸平行,港湾中海浪因水深而保持原速前进,在伸向海中的岬角上则因水浅,受到海底摩擦而逐渐降低速度。这样,海岸凸出处,波峰线凹进,海岸凹进处,波峰线凸出,即仍然与海岸线乎行。下图中波峰线上的AB与BC两段分别在ab与bc两段相遇,因而bc段既岬角部分所受的力比ab段即湾内部分强。岬角上波能集中而港湾内波能分散,故港湾成为船舶庇护所。波峰线在深水区与波浪前进方向相垂直的。但波浪前进方向常与海岸斜交,这样,同一波列两端的水深就可能有较大差异。近岸较浅一端因受摩擦而减速,离岸远而较深一端在深水处继续保持原速前进,最后波蜂线将发生转折而与海岸平行,这种现象就是海浪的折射。

5、什么叫海洋资源?有哪些海底矿产资源?

海洋资源:主要是指与海水本身有直接关系的物质和能量,例如,溶解于海水的化学元素,海洋助,海底矿藏,海水运动所产生的能量等。包括(一)海水化学资源(二)海底矿产资源(三)海洋动力资源(四)海洋生

物资源

海底矿产资源:1、石油天然气2、海滨砂矿3、锰结核

4、其它矿产资源

6、外流河、内陆河及流域的概念?水系的分类?

外流河:一些河流以海洋为最后的归宿;内流河:另一些河流注人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漏、蒸发而消于荒漠中

流域:是河流和水系在地面的集水区域。

水系通常分为三类:1、树枝状水系2、格状水系

3、长方形水系

7、河流纵断面的四种类型?

直线形纵断面、平滑下凹形纵断面、下落形纵断面

、折线形纵断面

8、河流划分那几段?

一条河流常常可以根据其地理—地质特征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

9、河流的补给特点?

特点:1、降水补给:雨水是全球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补给来源。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降水量及其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我国广大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的河流,降水补给占绝对优势。

2、融水补给: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的水量及其变化,与流域的积雪量和气温变化有关。这类河流在春季气温回升时,常因积雪融化而形成春汛。

3、地下水补给:河流从地下所获得的水量补给,称地下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和均匀两大特点。

4、湖泊与沼泽水补给:湖泊、沼泽水补给量的大小和变化,取决于湖泊和沼泽对水量的调节作用。

5、人工补给:从水量多的河流、湖泊中,引入水量缺乏的河流,向河流中排放废水等都属于人工补给范围。

10、湖泊的概念及分类?

湖泊:地面洼地积水形成较为宽广的水域称为湖泊。

湖泊分类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1)按照湖水来源,把湖泊分为海迹湖和陆面湖两大类。

2)依据湖水与径流的关系,把湖泊分为内陆湖和外流湖。

3)根据湖水的矿化程度,把湖泊分为淡水湖和咸水湖。

4)按湖水温度状况,把湖泊分为热带湖、温带湖和极地湖等。

5)以湖水存在的时间久暂,湖泊可分为间歇湖、常年湖。

1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水理性?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1、温度:地下水的温度与埋藏深度有关2、颜色:决定与地下水化学成分与所含悬浮物质,地下水无色,含有某些

化学成分或悬浮杂质时呈现不同的颜色。3、透明度:决定于固体和胶体悬浮物含量。4、相对密度:决定于水温和溶解盐度。5、导电性:取决于所含电解质的数量和性质。6、放射性:地下水多含放射性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所以大都有放射性。7、嗅感和味感:地下水含有不同气体成分和有机物,因而具有不同的嗅感。

㈡岩石的水理性1、容水性:岩石容纳水量的性能,用容水度表示。2、持水性:在自然条件下,岩石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3、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和岩石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4、透水性:岩石能使水透过本身的一种性能。表示岩石透水性能大下,用渗透系数(K)表示。

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含水层性质分类。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地下水按含水层性质分类:(一)孔隙水:赋存和运移在松散岩层中的底下水。(二)裂隙水:埋藏在基岩裂隙中的地下水。(三)岩溶水:赋存和运移在可溶性岩石中的地下水。

13、冰川的类型?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类型:1、山岳冰川(悬冰川、冰斗冰川、山谷冰川)2、大陆冰川3、高原冰川4、山麓冰川

影响: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在极地和中低纬高山冰川区,冰川本身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并形成独特的冰川景观。规模较小的冰川只对附近地区的气候发生影响,巨大的冰川则对广大地区甚至全球气候发生影响。在地球水圈的水分循环中,冰川也有重要的作用。冰川推进时,将毁灭它所覆盖地区的植被,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显著改变地表形态,形成特殊的冰川地貌。

第五章地貌

1、不同的构造运动能形成哪些相应的地貌类型?

大陆和海洋盆地应该是最高级地貌类型。

基本地貌类型:(一)山地:根据绝对高度,山地可分为极高山(绝对高度大于5000m)、高山(3500—5000m)、中山(1000—3500m)和低山(小于1000m)四类。(二)平原:依据海拔高度,可分为低平原(<200m)和高平原两类。

依据表面形态特征,平原又可分为平坦平原、倾斜平原、凹形平原和起伏平原等类型。依据外动力差别,平原还可分为熔岩平原、喀斯特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成平原等类型。

2、地貌的成因有哪些因素?

(一)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二)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

(三)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㈣生物对地貌形成的影响(五)人类活动对

地貌的影响

3、形成厚层风化壳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风化壳的基本特征、类型及分布。

风化壳尤其是厚层风化壳的形成必须具有的基本条件:一是有利于风化作用持续进行的气候、岩性和构造条件,如高温多雨,温度较差大,岩石多节理、裂隙,构造破裂显著等。二是有利于风化产物残原地的地貌、植被、水文与水文地质条件,如地势起伏和缓,地貌较稳定,植被覆盖度高等。

风化壳的基本特征:①风化壳空间分布上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②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③结构硫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④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以划分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

类型及分布: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风化作用可全年进行,矿物分解最彻底,风化壳厚度最大,代表性风化产物为铁锰氢氧化物、铝的氢氧化物和高岭土类新生粘土矿团,K、Na、Ca、Mg和SiO2淋失强烈。

温带风化壳较薄,含褐铁矿、颜色棕或黄,多属硅铝粘土型弱酸性风化壳类型。

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与草原带淋溶作用较弱,广泛发育碳酸盐型中性至微碱性风化壳,色浅、层薄,含钙质、硅铝铁氧化物、蒙脱石类粘土矿、黄土和少量岩屑。

干旱区化学风化更弱而物理风化增强,主要粘土矿物为伊利石与蒙脱石。风化壳色浅,层更薄,多碎屑,富类,呈碱性。

高寒区与极旱荒漠区物理风化占统治地位而化学风化极微弱,典型风化壳为残积粗岩屑型风化壳。

4、重力地貌的类型?发生崩落的必要条件?

重力地貌类型:崩落、滑落与蠕动

崩落的必要条件: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山坡坡度陡和相对差大,甚或具有外倾结构面,或处于断层破碎带,侵入岩体接触带,风化作用强,降水或地下水引起坡体变化,地表水冲刷坡麓等导致岩体、上体失稳和松散堆积物坡度超过休止角等是发生崩落的必要条件。

5、地表流水的类型?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方式?

地表流水包括坡面流水、沟谷流水和河流三类。

流水对泥沙的搬运有两种方式,一是推移即使沙砾沿沟底或河床滑动、滚动或跃动。二是细粒物质呈悬浮状态运动,即悬移。

6、泥石流形成的三个条件?泥石流地貌形成的地貌类型?

条件:形成泥石流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固体松散物质储备丰富;②坡面坡度与沟谷纵比降较大;③可从高强度降水或冰雪融水获得充足的水源供给。

地貌类型:泥石流沟谷与泥石流扇是泥石流作用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7、用剖面图表示河谷的结构、河流阶地。

河谷的结构:

河流阶地:

8、根据河谷发育和地质构造的关系,河谷可划分为哪些类型?

分类:(1)顺向河(谷)(2)次成河(谷)(3)逆向河(谷)

(4)先成河(谷)(5)叠置河(谷)

9、河流劫夺?引起溯源侵蚀差异和分水岭移动的因素?

河流劫夺:一条河流溯源侵蚀导致分水岭外移,从而占据相邻河流流域的过程称为河流劫夺。

侵蚀基面高低差异及分水岭距局部基面远近不同,分水岭两侧岩性、构造与地貌特征不一致,都可引起溯源侵蚀差异和分水岭移动。

10、用剖面图表示岩溶的垂直分带性,并解释其原因。

岩溶地区岩溶水的运动和岩溶溶洞的发育、分布,具有垂直分带性:

1、包气带(I):位于最高地下水位以上。

2、水位季节变动带(Ⅱ):位于高水位和低水位之间

3、包水带(Ⅲ):处于地下水面以下。

4、深部循环带(Ⅳ):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

水的溶蚀能力、岩石化学性质及透水性对岩溶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湿热气候区地表水与下水流量大且活动性强,故岩溶作用强,反之干旱高寒区岩溶作用很弱

11、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类型?

1、石芽与溶沟

2、喀斯特漏斗

3、落水洞

4、溶蚀洼地

5、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

6、峰丛、峰林与孤峰

12、冰蚀地貌有哪些类型?冻土的概念?冻土地貌的类型?

冰蚀地貌类型:(1)冰斗(2)槽谷;冻土的概念:凡处于零温或负温,并含有冰的各种土体或岩体,称为冻土。冻土地貌的类型:1、石海与石河2、构造土3、冻胀丘和冰椎4、热融地貌

13、风蚀、风积地貌的类型?

风蚀地貌的类型:1、风棱石与石窝2、风蚀柱与风蚀蘑菇3、风蚀洼地与风蚀盆地4、风蚀残丘与雅丹地貌

风积地貌的类型:(1)横向沙丘(2)纵向沙丘(3)多风向沙丘

14、黄土地貌类型及相关概念?

1、黄土沟谷地貌:黄土沟谷按形态特征可分为细沟、浅沟、切沟、冲沟与河沟几类。细沟由坡面细流冲刷而成,浅沟深不及1m,横剖面呈宽V形,由较大的坡面股流冲刷而成。切沟深数米,横剖面呈尖锐v 形,纵剖面起伏较大。冲沟由切沟进一步发展而成。河沟纵剖面较平缓、横剖面略呈梯形,侧蚀作用较强,有常年性流水。

2、黄土沟间地地貌:典型沟间地地貌类型为塬、梁、茆、坪。

塬:是被沟谷、河谷环绕的平坦高地,边缘极为曲折,常因沟谷溯源侵蚀而被肢解。面积极小,只有1-10km2的塬,称为残塬。

梁:是长条形黄土丘陵地貌类型之一,其顶面为残塬的称为塬梁;顶部较平的称为平顶梁。

茆:形似馒头,顶部浑圆上凸,边坡可发育大量辐散状沟谷。

坪:沟谷底部黄土覆盖的阶地或平台。

15、海蚀、海积地貌的类型?海洋岩岸、沙岸的分类?

海蚀地貌的类型:1、海蚀穴2、海蚀崖3、海蚀拱桥与海蚀柱4、海蚀台海积地貌的类型:1、横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2、纵向移动为主的海积地貌海洋岩岸的分类:里亚式海岸、达尔马提亚式海岸

、峡湾海岸、断层海岸、岩溶海岸.海洋沙岸的分类:沙岸大部分属平原海岸,还可以分为:1)三角洲海岸,分布于河流入海三角洲沿岸。如: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河口。2)淤泥堆积平原海岸,例如苏北海岸。如:渤海湾和莱州湾。3)泻湖岸,沿岸有泻湖分布。4)海水淹没平原河口,形成溺谷海岸,又称江湾海岸。这种溺谷常在河口形成横向沙嘴,至封闭河口成为泻湖。秦皇岛两侧即有不少未封闭的溺谷。

5)溺谷经潮流和波浪的强烈冲刷扩展成喇叭形,便成为三角湾海岸。如:钱塘江口。

第六章土壤圈

1、概念:土壤、土壤肥力。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或发育于陆地表面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2、土壤圈与其他圈层的关系?土壤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土壤圈与其它圈层间的关系:

1、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提供养分、分水,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2、土壤圈与水圈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迁移、分布,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3、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气体交换,影响大气卧的化学组成;水分与热量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02,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4、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壤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土壤圈对地理环境的作用:1、土壤圈与地球生命作用,包括土壤圈物质循环的能量变化,生物转化,水循环,碳、氮、硫、磷循环及环境效应。2、土壤团与人类生存条件,包括土壤资源区域性开发与管理,综合农业中的动态变化,土壤对农林牧业适宜性评价,营养元素的空间调控。3、土壤圈与自然环境,包括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圈中的空间分布、迁移、转化及生存效应;土壤污染物质的来源、分布、变化、迁移、浓集对生物环境的影响及调控。4、土壤圈与全球土壤变化,包括自然与人为条件下土壤圈内不同土壤类型的历史演变,现代成土过程基本特性变化预测;土地退化等。

5、土壤圈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包括土壤胶体表面的性质,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化学行为,土壤水分性质,植物营养元素的化学性质。

3、自然土壤剖面可分为哪六个主要发生层次?耕作土壤剖面可分为哪六个主要发生层次?

1、自然土壤剖面:(1)有机层(O)(2)腐殖质层(A)(3)淋溶层(K) (4)淀积层(B) (5)母质层(C)(6)基岩(R)

2、耕作土壤剖面:(1)耕作层(表土层)(2)犁底层(亚表土层)(3)心土层(生土层)(4)底土层(死土层) 4、土壤的形态除剖面构造外,还包括哪些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1、土壤颜色2、土壤质地3、土壤结构4、松紧度5、孔隙6、土壤干湿度7、新生体8、侵入体

5、简述土壤的物质组成?

(一)土壤矿物质1、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3、土壤矿物主要元素组成(二)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2、土壤微生物对有机质转化的作用3、有机物质的转化4、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三)土壤水分1、土壤水分的来源及损耗2、土壤水分平衡3、土壤水分类型(四)土壤空气土壤空气是指土壤孔隙中存在的各种气体混合物。

6、简述土壤组成物间的相互作用?

土壤组成物质之间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其结果形成一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综合体,如土壤腐殖质,土壤溶液,土壤胶体等,使土壤以新的特性。

(一)土壤机械组成: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的,这些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表现出的土壤粗细状况,称土壤机械组成或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影响土壤结构类型,含粘粒高的土壤易形成水稳性团聚体和裂隙;细砂或极细砂比IA的土壤只能形成不稳定的结构;粗砂无法团聚。

砂质土壤通气透水性能良好,作物根系易于深入和发展,土温增高和有机质矿质化都比较快,但保水供水性能差,易旱。

粘质土壤通气透水性,作物根系不易伸展,土温上升慢,土壤中有机质矿化作用也慢,保水保肥供肥能力较强。

壤质有大孔隙也有相当的毛管孔隙,通气透水性能良好,保水保肥性强,土温比较稳定,土粒比表职小,粘性不大,耕性良好,适耕期长,宜于多种作物生长。可见,土壤质地是一种评定土壤性能的重要参数。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土壤胶体,是指土壤中高度分散粒径在1~100nm

(毫微米)之间物质。土壤中许多物理化学现象,如土粒的分散和凝聚,离子的吸附与交换,酸碱性,缓冲性,粘结性和可塑性等,都与胶体有直接关系。

1、土壤胶体的种类

2、土壤胶体的性质

3、土壤的离子交换

(三)土壤溶液:土壤溶液是土壤中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

1、土壤的酸碱反应

2、土壤的氧化还原作用

3、土壤的缓冲性

7、土壤因素形成学说的基本观点?

土壤形成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

1)土壤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有的成土因素始终是同时存在,并同等重要且相互不可替代。3)土壤永远受制于成土因素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形成和演化;土壤是一个运动着的和有生有灭或有进有退的自然体。

4)土壤形成因素存在着地理分布规律,因此,研究土壤时一定要注意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性。

8、简述成土因素的作用?

(一)土壤发育的母质因素(二)土壤发育的气候因素

(三)土壤发育的生物因素(四)土壤发育的地形因素

(五)土壤发育的时间因素(六)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9、简述主要的成土过程?

1、原始成土过程

2、灰化过程

3、粘化过程

4、富铝化过程

5、钙化过程

6、盐渍化过程

7、碱化过程

8、潜育化过程

9、潴育化过程10、白浆化过程11、腐殖化过程12、泥炭化过程。13、土壤的人为熟化过程。

10、土壤有哪些水平分布规律?垂直分布规律?地域分布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1、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2、干湿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山地土壤各类型的垂直排列顺序结构型式,称土壤垂直带谱。位于山地基部与当地的地带生相一致的土壤带,称为基带。除基带外,垂直带谱中的主要土壤带称建谱土带,其土类称建谱土类。地域分布规律:(一)土壤的中域性分布规律(二)土壤的微域分布规律

11、了解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一、有机土二、人为土三、灰土四、火山灰土五、铁铝土

六、变性土七、干旱土八、盐成土九、潜育土十、均腐土

十一、富铁土十二、淋溶土十三、雏形土十四、新成土

12、土壤资源的概念?土壤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因素?

土壤资源是指具有农林牧业生产性能土壤类型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属于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素:(一)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二)土壤侵蚀的危害(三)土壤退化,生产力下降(四)土壤盐碱化(五)土地沙化(六)土壤污染

13、如何对土壤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

(一)扩大耕地面积、盘活土地存量(二)综台整治,合理布局

(三)改造土壤资源的障碍因素1、防治土壤侵蚀2、改良盐碱土3、改良沙土地4、防治土壤污染5、培肥土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第七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地球上有生物生存并受其生命活动影响的区域,它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约达20km。

2、生物划分哪五界?各主要特征?

原核生物、原生生物、植物、真菌和动物5个界。

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一类起源古老、细胞结构简单、不具备核膜,没有明显细胞核的原始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

原生生物:原生生物是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的另一类微生物,有机体以单细胞的为主,也有一些群体。细胞内都具有由核膜包围起来的真正的细胞核,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主要生活于水中和湿润的陆地环境中。

植物:这是一类真核多细胞生物;单细胞者很少。绝大多数植物的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其他色素,是能够利用太阳能制造有机物质的自养生物,极少数为非绿色的寄生物。包括藻类和高等植物。

真菌:真菌也属于真核生物,在二界分类系统中划归植物界。但是由于体内不含可行光合作用的任何色素而为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有机体大都是由多细胞的菌丝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菌丝体。

动物:动物界的种类非常繁多,形体构造与进化程度差异也很大,因此又被划分成许多类群。其中主要有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脊索动物和各种哺乳动物等。

3、生态因子、生存条件、生态幅概念。

生态因子:环境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其中对生物的生命活动起直接作用的环境要素叫做生态因子。

生存条件:生物生存不可或缺的那些因子称作生存条件。

生态幅: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的耐受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的耐受范围,或称作生态幅。

4、不同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

(一)光与生物1、光质2、光强3、光照时间

(二)温度与生物1、温度对生物发育的影响2、极端温度

3、温度对生物分布、物候的生态作用(三)水与生物1、水对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2、以水为主导因子的生物生态类型3、不同形态水的生态作用(四)空气与生物1、空气成分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风对生物的生态作用(五)土壤与生物1、土壤物理性质对生物的生态作用2、土壤化学性质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六)生物之间的关系1、竞争2、寄生作用3、捕食作用

4、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

5、什么是贝格曼定律、阿伦定律?

同类恒温动物在寒冷地区的个体通常比在温热地区的个体大的现象,称为贝格曼定律。哺乳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四肢、尾、耳等)在寒冷地带的通常要比温暖地区的有明显的缩短现象称为阿伦定律。

6、生物种间关系的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类型:1、竞争2、寄生作用3、捕食作用4、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

7、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种群:占据着一定空间或地区的同一种生物的个体群。

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但不是种群的简单集合,它是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相互适应而形成的有规律的组合,是一个比种群更复杂更高一级的生命组建层次。

8、种群个体的水平分布基本类型有哪几种?

随机分布、成群分布和均匀分布。

9、生活型的概念。

生活型是植物长期受个定环境综合影响所表现出的生长形态。

10、解释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物群落在形成的过程中,由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定居和内部环境的逐渐分化,便发生了生活型不同,对环境有不同需求的植物,分别出现于地面以上不同的高度和其根系分布于地面以下不同的深度,从而使整个群落在垂直空间有了上下不同层次的分化,即成层现象。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指成层现象。以陆生群落为例,成层结构包括地面以上的层次和地面以下的分层。

11、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

A、按群落所在地的基质状况(物理环境)可分为两类: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

B、按其发展方向不同划分:a、进展演替:b、逆行演替:

自然地理学

1. 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 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 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 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2.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 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导致空气污染;产生酸雨; 人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氧层曹受破坏。 3.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 (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4. 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 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5.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3) 地球下垫面的不均。 6.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 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下列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升华)和凝结(凝华) 7.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既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受东南信风转向成西南季 风的影响 特征 由于温度梯度及气压梯度都很大,故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比较强盛。冬季由于北部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比较弱,而夏季由于叠加了转向的西南季风,故风的势力很强 8.研究水量平衡有何重要性? (1) 通过水量平衡研究,可以对研究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做出评价。 (2) 水量平衡分析是水资源研究的基础。 (3) 水量平衡法是现代水文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 (4) 水量平衡法是揭示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的方法之一。 9、简述三角洲形成条件 (1)河流动力减弱; (2) 泥沙来源丰富; (3) 海洋动力较弱; (4) 口外海滨区水浅。 10.崩塌的防治有那几种?

华南师范大学 自然地理学

华南师范大学02 -05 华南师 2002 自然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半球原因 03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1 名词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04年华南师大自然地理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3,露点温度越低,表示空气中是水汽的含量越高 4,火山岛属于海洋岛,珊瑚岛属于大陆岛 5,岛屿上的生物种类越多,说明与大陆的分离时间越久 6,第四纪可以称是腐乳动物的时代 7,v型河谷中通常没有河漫滩发育 8,红心洲较尖端的方向通常指示的是河流的下游方向

综合自然地理学笔记

第一章 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自然环境是由地球表层各种物质和能量所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的地理环境部分。 经济环境是在自然基础上由人类社会形成是地理环境部分,主要指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的地域综合体。 自然地理学是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及空间分异汇率的学科。 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是自然环境环境的整体性、分异性、结构和功能,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制定等级系统划分各级自然地理综合体并研究其动态、发展史、预测其未来发展变化,以及人类与整体自然环境的关系等。 天然环境指那些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的、而原有自然面貌基本上未发生明显变化的原生自然环境,如极地、高山、大荒漠、大沼泽、热带雨林、某些自然保护区以及人类活动较少的海域等。 人为环境指那些自然条件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次生自然环境,如放牧的草场,经过采伐的森林、农田、鱼塘、水库、运河等。认为环境的成因及其形式,主要取决于人类干预的方式和强度。不过它自身的演变和作用过程仍受自然规律制约。 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整体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自然地理学可分为部门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和区域自然地理学。 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以部门自然地理学为基础,综合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阐明环境整体的组成与结构特点、功能效应、发展动态、地域差异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基本问题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任务:①研究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的本质联系和作用效应;②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动态,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预测其演替趋势;③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划分不同等级的自然综合体;④确定自然综合体的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的方向,参与经济建设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以及自然灾害防治的研究;⑤协调环境、资源、人口和发展的关

自然地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一、概念题 1、环境——是相对主体而言的。那些围绕着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诸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就是该主体事物的环境。 2、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3、地理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相互重叠、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整体。 4、外圈(或大气圈)——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集聚在地球周围所形成的包层,自上而下分为散逸层(扩散层)、电离层(暖层)、中间层(高空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6、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交错重叠、互相渗透的复杂综合体。 7、不连续面——地震学家把对地球深处地震波传波速度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 8、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物质系统。其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物质以及在能量支配下物质运动所构成的各种动态体系,即自然地理要素。

9、部门自然地理学——研究组成自然地理环境某一要素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0、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自然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11、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一定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某个组成要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综合特征。 二、填空题 1、自然地理环境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许多自然地理学家对这个新物质体系,曾使用不同术语

三、简答题 (一)简述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中“环境”含义的差别。 答:在环境学、生态学、地理学中因研究的主体不同,主要矛盾不同,各自“环境”的含义也各有差别: 1、环境学领域的“环境”主要研究人体与环境的矛盾,是以人体为主体的污染环境。 2、生态环境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矛盾,以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为主体的“环境”。 3、地理环境主要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矛盾,是以人类社会为主体的“环境”。

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

)))))))) 自然地理学 绪论 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自然地理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的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地理学“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天然自然地理环境,人为自然地理环境。 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要素: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界。第一章地球 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即一个光年,作为量度天体距离的单位。小 行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绕太阳运动的众多小天体的总称。 彗星:定义: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绕太阳运动的一类质量很小的天体,是太阳系的成员之一。组成部分:彗核、彗发、彗云和彗尾。 日食: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月影落在地表, 月影中的人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被月光遮住。 月食: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接近一条直线,地影落在月球上,

处于地影区的人们看到月亮全部或部分失去光辉。 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受到太阳磁场和稠密气体对流区扰动的影响而处于剧烈运动当中。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太阳结构:1. 内部气体:核反应区、对流区、辐射区。 2. 外部气体:光球、色球、日冕。 类地行星:【体积小,密度大】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体积大,密度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海王星。 )))))). )))))))) 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共同特征: 各行星轨道面2. 1. 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所3. 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有的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4. 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5. 的倾斜都比较小;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6. 道面也较接近;转方向相同。 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的形状就是指大地水准面的形状。 。当太阳平行光线照射到扁球状的地球表:形状效应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面时,同一时刻不同纬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就不同,总体上是从南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太阳高度角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大,反之则小。因此,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的程度也是也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华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学历年考研真题

自然地理学(2002) 1 概念 平推断层地面净辐射径流模数丰水年组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草甸与草原长日照植物包气带生物阻限 2 填空 逆温根据成因不同可以分为那三种----- ----- -------- 气象学中 A表示--------------气团 E-----------气团在气候类型中 A代表什么气候E 代表----------气候 距今约6亿年古生代的--------------------纪认为是地球--------大爆发的时代 新月型沙丘属于-----------向沙丘,沙丘走向一般与风向----------. 在多风向作用下往往形成--------------沙丘 黄土虽然缺乏水平-----------理但是垂直--------理却极为发育 生物海岸有------------和-----------------两种 植物群落的演替按发展方向分为---------------演替和--------------- 3 简答 发现中间凹陷周围隆起的环状地貌形态是否可以判断为火山口地貌? 流水对物质搬运有那些形式 动物扩散的3种途径 水位过程线和水位立时曲线的不同 4论述 论全球气温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全球降水量年内变化的4种基本类型 土壤资源损失和破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南半球雪线低于北原因 自然地理(2003) 1 名词 假整合地堑大陆岛和海洋岛河漫滩二元结构峰丛逆温层土壤田间持水量指示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辐射适应 2 简答

A 地质年代中第四纪分为哪几个世 B 根据成因和沉积结构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哪四种类型 C 大气对流层的三个主要特点是 D 为什么热带气旋 73%以上发生在北半求 E 柯本的温暖多雨气候带包括哪三气候类型 F 流水的线状侵蚀作用有哪三种形式 G 植物群落中种群个数的水平分布方式有那些? H 海洋动物群落划分有哪几个生态带 I 土壤资源丧失和退化的主要途径 J 以知某流域的径流模数是100000M/KM.年问该流域的年平均径流深度是多少毫米? 论述 1 看图说明该河流水量补给可能有那些类型? 2北半球山地南坡雪线一般高于北坡但西拉吗呀山却相反原因何在? 3简述地球板快边界类型和特点 4分析城市气候的各种岛效应 自然地理(2004) 一,名词解释 1,单斜山与方山 2,地面有效辐射 3,喀斯特漏斗 4,先锋群落(植被) 5,多度与盖度(植被) 6,径流系数(水文) 7,变差系数(水文) 8,凋萎系数(土壤) 9,淀积层(土壤) 10,孔道 二,判断 1,片岩是沉淀岩中的一种类型 2,花岗岩属于中性的岩浆岩

(完整版)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非地理学专业用)

自然地理学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 2. 地理环境组成是: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3. 自然地理学研究对象:天然环境、人为环境。它们都具有圈层性。 4. 四大物质组成是:岩石、水、空气、有机体 5. 地理上的六大要素是:气候、水文、地貌、土壤、植物、动物 第二章地壳 1. 地球内部的组成是:地壳一一地幔一一地核 2. 地球外部有三大圈,分别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 岩石的分类有: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变质岩。其中,分布面积最 广的是沉积岩,重量占份最多的是岩浆岩。而施工中多用岩浆 _ 4. 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喷出岩。主要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流线 构造。 5. 沉积岩的主要构造有:层理构造 6. 8. 岩石的意义: 是物质世界的重要载体 为我们提供资源 形成了地貌景观是探索研究宇宙的窗口和研究对象 9. 典型岩石景观如张家界,属于砂瑛沉积岩,其特点是层理清晰,纹理均匀。 10. 园林常用石材如:太湖石(岩浆岩),黄石青石(岩浆岩),钟乳石(沉积岩)等。 11. 褶皱构造有背斜和向斜两种。背斜是指岩层向下凸曲,但不一定凸起。向斜是指岩层向 下凹曲,但不一定凹陷。 12. 断层构造的类型有: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枢纽断层。 13. 火山类型分为: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14. 全球火山带主要有:环太平洋带,地中海火山带,大西洋海地带,东非火山带。 15. 火山的地理意义:

A. 引起污染 B. 释放有害物质 C. 引起全球气温变化 D. 引发毁灭性灾害 E. 形成风景名胜 F. 提供资源 16. 地震的几个基本概念:震源,震级,震中,震源深度。(裂度:毁坏性大小) 17. 地震的类型:浅源地震(71%,震源深度0~70km),中源地震(25%,震源深度 70~100km),深源地震(4%,震源深度超过300km)。 18. 地震的破坏性与许多因素有关。 19. 地震按照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冲击地震,水库地震。 20. 全球主要地震带有: A. 环太平洋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带 C. 大西洋中脊海陵带 D. 大陆裂谷地震带 21.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南沿海,西北,西南。 第三章气候 1. 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外层)。其中,对流 层形成各种天气;平流层富含臭氧,气流水平运动,适合飞机飞行;中间 ________ 气流垂直对流;暖层可反射无线电波。 2. 全球7个纬向气压带是:2个极地高压带,2个副极地低压带,2个副热带高压带,1个 赤道低压带。其中,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属于少雨段,副极地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属于多雨带。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3. 三个盛行风风带是:信风带,西风带,极地东风带。 4. 三圈环流是指:信风环流圈,中纬环流圈,极地环流圈。 5. 季风环流是指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着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冬季由 大陆吹向海洋,属性干冷;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性暖湿。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自然地理学(一)

期末作业考核 《自然地理学(一)》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气压梯度 答:气压梯度是一个向量,它垂直于等压面,由高压指向低压,数值等于两等压面间的气压差(△P)除以其间的垂直距离(△N)。 2.季风 答: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显著改变的现象。雨热同季是季风气候的特征,主要分布在东亚和南亚地区。温带季风气候是亚洲特有的气候类型。 3.天文气候 答:天文辐射所决定的地球气候带。 4.牛轭湖 答:如果河床弯曲度愈来愈大,同一河床的上下游河曲彼此非常接近,形成了很狭窄的曲流颈,遇到特大洪水时,河道自然裁弯取直,裁弯取直后形成新的直河道,使老河道断流。被淤塞的老河道形成一个新月形的湖泊,称为牛轭湖。深切曲流的截变取直后,被废弃河曲环绕的基岩孤山称离堆山。 5.逆地形 答:在褶曲构造地貌类型中,与构造形态一致的地貌,如向斜谷、背斜山,称为顺地形,而与构造形态相反的地貌,如向斜山和背斜谷,称为逆地形。 6.冰劈作用 答:脉冰一经形成,便会由于冰体冻张对围岩的巨大压力,使裂隙不断扩大,这种作用亦称冰劈作用。 二、图表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从温压场配置的垂直剖面图,分析该气压系统的垂直结构特点、成因及类型。 等压面等温面 答:该图是冷低压。其特点是温度场的冷中心与气压场上的低压中心对称配置,中心气压阶小,周围大,愈高系统愈强。从地面到 500 百帕高度,气压的性质保待不变,因为冷低压中心的温度低,所以低压中心的气压随高度降低较四周更快,愈到高空低压愈强。

2.标出下图河流阶地的级数和成因类型。 答: 答:A:分水岭;B:侵蚀阶地,是以河流侵蚀作用为主形成的阶地;C:基座阶地,是在河床下切深度超过了原来的冲积物厚度的情况下形成的;D:内叠阶地,是在新阶地形成时,河流恰好下切到该阶地冲积物的基底,而侧蚀范围较前期的侵蚀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形成的;E:上叠阶地,河流下切的深度小于该阶地冲积物的厚度,河流侧蚀范围比前期侵蚀范围较小的情况下形成的;F:河漫滩。 其中E(上叠阶地)和D(内叠阶地)都是堆积阶地。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绘图说明山谷风的形成。 答:山谷风的形成原因及风向如下图所示: 山谷风是在大范围水平气压场比较微弱时,由于山地热力因子而形成的。白天,山坡上获得太阳辐射能多,气温比同高度自由大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山坡上升,谷地上空的空气则下沉,形成一个热力环流。由谷底沿山坡上吹的风,称为谷风(见图a);夜间,山坡辐射冷却,使近坡面的空气迅速降温,冷空气从山顶顺山坡流人谷地,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上升,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顺山坡流入谷地的风,称为山风(见图a)。 2.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 答:由于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度大陆西岸,终年下雨均衡,气温温和。 3.简述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基本条件。 答:水:溶蚀力,流动性;岩石:可溶性、透水性。

华东师范大学_自然地理学_名词解释答案整理

Year 2001 1.xx: 侧重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关系的一种历法,简称阴历。以朔望月为基础,其首要成分是历月,大月30日,小月29日,通过大、小月的适当安排,使其平均历月接近朔望月。 2.水分循环: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重力等作用下,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以及径流等环节,不断地发生相态转换和周而复始运动的过程,成为水循环。 3.枯水径流: (将月平均水量小于或等于全年水量5%的月份算作枯水期,则枯水期内的河流径流又称为枯水径流。) 4.土壤: 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5.河漫滩: 河谷底部河床两侧,大汛时常被洪水淹没的平坦低地,由河流自身带来的泥沙堆积而成。 6.岩石圈: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固体圈层。 7.季风: 大范围区域冬、夏盛行风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现象。如中国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

8.反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大气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高气压。 9.风化壳: 地球表层岩石圈被风化后形成的残积层。是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10.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和与之相互作用的自然环境以及其中的能量流过程构成的系统。 (在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Year 2002 1.分水岭: 相邻两个流域之间的山岭或高地。降落在分水岭两边的降水沿着两侧的斜坡汇入不同的河流。 2.大气环流: 大范围大气运动的状态。(大范围内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各种气流运行的综合现象。其水平范围可达数千千米,垂直尺度在10千米以上。) 3.气旋: 在北(南)半球呈逆(顺)时针方向旋转的大型气流漩涡,在气压场上表现为低压。 (注:

伍光和自然地理学笔记整理笔记

自然地理学笔记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多方面的 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 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4:天体引力产生潮汐,由于自转,相反的潮汐又阻碍它的运动。 5:地球整体的自转,同它的局部运动也有密切的关系。 可以影响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 此外,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也是影响地球形状的原因。 (二):地球公转的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的多少。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 3:四季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季节变化是半球性的现象,南北两个半球没有同事来临的同一季节,而总是彼此相反。这是因为影响季节变化的两个主要的因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半球性的。这两个因素影响地球所得太阳热量在南北两个半球之间的分配。 (三)、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 1.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 2.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三相物质相互转化,形成多种多样的物质系统。 3.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 4.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在人类的参与下,使其变得更加复杂。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有可能潜入深海或上升至宇宙空间,但地表仍然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二:大气环流 (一):全球环流 1:全球气压带当空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时,开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很小,基本上按气压梯度力方向沿经圈运动。往后,随纬度增高偏转力加大,气流逐渐具有西风的成分,至纬度20°—30°,地转偏向力与气压梯度力大致平衡,气流运动方向大致与纬圈平行,不可能向极地运动。但是,上空不断有空气来补充,在此堆积的空气必然作下沉运动,以致近地面层空气密度增大,形成动力高压带,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与极地高压区之间是一相对的低压带,称为副极地低压带。这样,全球近地面气层就形成了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区。 2:行星风系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的全球型式称为行星风系。P126. 3:经向环流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均匀。这样形成一个直接热力环流圈。P127.

中国海洋大学自然地理学考试要点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环流: 是指大气圈内空气作不同规模运行的总称。 是形成各种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因素。 由于纬度高低、海陆分布及地表状态所受太阳热量不均和地球转动的不同影响,形成各种类型的环流。 大型的有行星风系、季风等;小型的有海陆风、山谷风等。 2.季风: 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而且方向的变化至少在120°以上。 3.局地环流: 行星风系、季风风系都是在大范围气压场控制下的大气环流。 由于局部环境影响,如地形起伏、地表受热不均等等引起的小范围气流,称局地环流。局地环流虽然不能改变大范围气流的总趋势,但对小范围的气候却有很大的影响。 4.大气湿度: 表示大气湿润程度的物理量,称大气湿度。 水汽压e: 水汽是大气的组成部分,具有压力,称为水汽压。 当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时,水汽压也相应增大;反之,水汽压减小。 因此,水汽压可以用来表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 绝对湿度: 单位容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通常以g/m3 表示),称为绝对湿度。 相对湿度f: 大气中实际水汽含量与饱和时水汽含量的比数,即实际水汽压e 与同温度条件下饱和水汽压E 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饱和差d: 在某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称为饱和差(或湿度差)。 单位为毫米或毫巴。 d=E-e 饱和差愈大,说明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少,空气愈干燥;饱和差愈小,空气中水汽含量愈多,空气愈潮湿。 露点温度td: 当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到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简称露点。 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露点温度经常低于气温。 5.对流雨: 近地面气层强烈受热,造成不稳定的对流运动,气块强烈上升,气温急剧下降,水汽迅速达到饱和而产生对流雨。 这类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并伴随雷电现象,所以又称热雷雨。 其形成的条件是:空气湿度很高,热力对流运动强烈。 从全球范围来说,赤道带全年以对流雨为主。 我国西南季风控制的地区,也以热雷雨为主,通常只见于夏季。 地形雨: 暖湿气流在前进中,遇到较高的山地阻碍被迫抬升,因高度上升,绝热冷却,在达到凝结

自然地理学考试笔记

自然地理学考试笔记 绪论: 1、地理学 (1)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2)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这一“表层”是具有独特物质结构形状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地球具有圈层构造: 外部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内部有地壳、地幔、地核。 (3)自然地理学的任务 1、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形成机制和发展规律。 2、研究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彼此之间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动态过程,从整体上阐明它的变化发展规律。 3、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自然地理分区和土地类型划分,阐明各级自然区和各种土地类型的特征和开发、利用方向。 4、参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评价。 5、研究人为环境的变化特点、发展动向和存在问题。 第一章: 1、太阳系中,行星及其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共同特征 ①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接近圆形。②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的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③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即与公转方向相同。④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⑤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赤道面比较接近。⑥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在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 (2)产生自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3)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自然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 地球 1. 宇宙的天体分为哪几种?P5 答: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 2. 太阳系包含哪八大行星?可分为哪两组?P6 答:地组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小,密度大,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少) 木组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体积大,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多) 3. 度量天体距离的单位?P9 答:天文单位:14960×410千米,光年:94600×8 10千米。 4. 行星的运动特征。P6 (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近乎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也自西向东 (4)除天王星外其余行星的赤道面对轨道面的倾斜都比较小 (5)绝大多数卫星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其轨道面与母星轨道面也比较接近 (6)绝大多数卫星包括土星环内,公转方向均与母星公转方向相同 5. 简述地球自转的意义。P15-16 答: ①地球自转决定了昼夜的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一昼夜的节奏;(节奏) ②由于地球自转的结果,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偏移) ③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时差) ④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而地球自转又使潮汐变为方向与之相反的潮汐波,并反过来对它起阻碍作用;(潮汐) ⑤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大陆漂移、地震、潮汐摩擦、洋流等现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流体运动) ⑥当地球自转加快时,离心力把海水抛向赤道,可以造成赤道和低纬区的海面上升,而中高纬度区海面则相应下降。 6.什么是黄赤交角?其地理意义?P17 答:地球自转产生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产生的黄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为23度27分。 地理意义:(1)产生四季更替;(2)产生五带 7.简述地球圈层构造,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P21-24 答:地球圈层构造:地球内部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外部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外部构造) 外圈层对自然环境的意义: ① 大气圈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基本特征水文特点 、地貌类型、土壤发育、生物类型。 ② 水圈参与和改变地球发展和自然地理环境 ③ 生物圈改变大气和地壳的物质成分;参与岩石的破坏和建设作用; ④ 参加土壤的形成发育。推动地球和自然地理环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8.简述地球表面的基本特征。P27 ① 太阳辐射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的转化亦主要在地表进行。(太阳辐射) ② .固态、液态、气态物质同时并存于地表,使海洋表面成为液+气界面,海底成为液+固界面,陆地表面成为气- 固界面,而沿岸地带成为三相界面。(相态) ③ 地球表面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地貌) ④ 相互渗透的地表各圈层之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能量流动) ⑤ 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异质性) ⑥ 地球表面是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人类场所)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知识整理 题型: 填空题1分*16=16分名词解释3分*7=21分作图题6分*3=18分简答题6分*6=36分论述题9分*1=9分 二○一○年十二月

绪论 ★1·地球表层的空间界限: 大多数学者:上界为对流层顶,下界为沉积岩底部,包括大气圈的对流层,岩石圈的沉积岩部分,整个水圈和生物圈,共十几千米。 ★2·地球表层的特征:P40-41 1 太阳能集中分布于地表,太阳能转化主要发生在地表。 2 固液气三态并存于地表,且相互转化。 3 具有其特有的,由其本身发展形成的物质和现象。(生物,土壤层)--这是 负熵增长的表现。 4,圈层间,进行着复杂的物质能量交换和循环。 5,地球表面存在着复杂的内部分异。 6,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 ★3·环境:是指主体或研究对象以外的,围绕主体占据一定空间,构成主体生存条件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环境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第一章地球 1·天体的概念 广义的天体 宇宙间各种物质客体通称天体,表现为多种存在形式:一部分物质以电磁波、星际物质等形式弥散在空间;另一部分则积聚、堆积成团,表现为各种堆积形态的积聚实体,如恒星、行星、彗星、星云等,称为积聚态天体。通常将包括星际物质和各种积聚态天体在内的宇宙物质,统称为天体,而不包括电磁波。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序、运动特征、显著特点 3·日地距离:1.496×108 km,一个天文单位。 ★4·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球形形状使得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并由此形成地球上的温度带。这是地域分异规律得以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也是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出发点和立脚点。 ★5·地球大小的地理意义 版本一: 地球的大小适中。如果太大,超过太阳质量的0.07,则产生热核反应,演变为恒星;如果质量太小,则无法吸引大气,不会产生大气圈,地球就会像月球一样,不会孕育出生命,而且将会被小行星、流星和彗星撞击得千疮百孔。 版本二:地球的巨大质量,可以吸引周围的气体,保持一个具有一定质量和厚度的大气圈,有了大气圈,才能保住水圈,形成生物圈。

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考研复习资料 自然地理学笔记 第一章地球 1、掌握太阳系行星运动特点及地球运动的意义 2、掌握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A、掌握太阳系行星运动特点及地球运动的意义 一:太阳系行星运动规律 很早的时候,人们根据自己的直观感觉,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也符合宗教的教义。但是这样的地球中心说和观测的现象存在着矛盾,使得一些现象无法解释。当哥白尼提出“日心说”把地球排除出宇宙的中心,以太阳取而代之以后,看起来好像杂乱无章的星星世界,显现出惊人的统一性。受时代的局限,哥白尼的体系也存在缺陷。比如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等。揭示太阳系行星运动真实规律的,是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他经过对前人观测记录的严密分析,提出著名的行星运动三定律: 1:所有行星分别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太阳位于行星轨道椭圆的二个焦点之一。这是行星运动第一定律,也叫轨道定律。 2:在同样的时间内,行星向径在其轨道平面上扫过的面积相等。这是行星运动第二定律,也叫面积定律。 3:任何两个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的立方之比。为行星运动第三定律,也叫周期定律。设 T1和T2分别表示两行星的公转周期,a1和a2分别表示它们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即各自轨道的半长轴),得公式: 二:掌握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与公转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地球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多方面的 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并使地表个中国成具有一昼夜的节奏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之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这样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节律性。 2:由于自转,产生了地球自转偏向力公式: 角速度与纬度正弦的积,只影响方向,不影响速度。而运动物体的速度影响偏转力的大小。物体静止不动,偏转力也就为零。影响气团、洋流、流水等。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造成地球上同一时刻,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 一个地方正当午时,距它180度的地方,正当午夜。说明每隔15度精度,时差相差一个小时。为此人们划定了地球的时区。共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东西7度30分为中时区。东西各加15度为东一区、西一区。自西向东,每过一个时区,要加一个小时,过了国际日期变更线要减去一日。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自然地理学》考试大纲 . 考试性质与试题命制的原则 一、考试性质 《自然地理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或相邻专业(环境类、农林生态类、化学化工类)本科插班生专业课考试科目,是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地球与地质基础、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基础与土壤地理、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综合自然地理研究。《自然地理学》课程考试目的是:准确、简明地考核考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要素、分析方法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地理的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命制的原则 、根据《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命题具有一定的覆盖面且重点突出,侧重考核考生对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插班生《自然地理学》考试试题在设计上具有必要的区分度和合理的难度系数。 、考试主要参考书为《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一版),王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月第版。 n.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分钟,试卷满分为分。 、试卷能力层次结构的分数比例为:识记占,理解占,应用占。 、试卷的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其分数比例为,易约占,较易约占,较难约占,难约占。 、试卷的题型结构:名词解释()、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五种题型。(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参见题型示例) 皿.考核内容和要求 下面分章节列出《自然地理学》的考核内容及要求,其考试目标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类:识记是要求记住有关基本知识;理解是要求能够领会知识要点,掌握其内在联系;应用是指能够运用有关知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

国内哪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这三个专业且比较容易考上? (0705) 地理学(共10个一级学科招生单位,有一级学科博士点) 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 (070501) 自然地理学(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B)、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河南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B)、广州大学、西南师范大学(B)、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新疆大学(B)、新疆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重庆交通学院、重庆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聊城大学、长安大学、湖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海南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师范大学、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070502) 人文地理学(共50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B)、哈尔滨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B)、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B)、西安外国语学院、西北师范大学(B)、青海师范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延边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宁波大学、华侨大学、南昌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河南财经学院、广州大学 (07050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共49个二级学科招生单位)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河北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B)、安徽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B)、山东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武汉大学(B)、长江大学、中南大学、广西师范学院、西南师范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兰州交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云南大学、西南林学院、青海师范大学 注:B是指有博士点的 数学不好不碍事,只要不是太差就行,好好努力,是在不行就考自然地理学或人文地理学,不过个人还是建议考地理信息系统,就业前景要比那两个好一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