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赣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本_邓征宇

赣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本_邓征宇

赣州,又称赣南,是江西省南部的一个农业大市。说她大一是因为人口,二是因为辖区面积,这两项,赣州分别占江西省的1/5和1/4。另外,赣州还是客家文化和共和国的摇篮,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从这里出发的,红色故都瑞金、将军县兴国都是享誉遐迩。

自2004年9月份以来,这块红土地上开展的“建设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五新一好)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激发了该市

农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探索出了一套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赣州特色的建设模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05年8月,由国家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主持召开的“国家建设部村镇建设座谈会”在赣州召开,

赣州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得到了大会的肯定和好评。汪光焘部长说,在赣州我所到过的乡镇的农民都告诉我:满意。农民满意可不容易,因为只有他的利益得到了保证才能满意,只有看到了前途才能满意。群众生活的安居乐业是满意的最重要基础。我们贯彻落

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最终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看到希望。赣州市因地制宜、维持自

然等方式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创造出了“江西经验”,值得全国借鉴和推广。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

2004年9月11日,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他们以“三清三改”(清垃圾、

赣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本

编者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解决这一最艰巨、最繁重任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造性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战略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法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多次提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从“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到“两个趋向”论断,再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任务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2月18日至20日,本刊记者到江西省赣州市对他们提出的“五新一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记者感到,赣州市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符合赣南农村加快发展的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赣州市确实探索出了欠发达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切实可行的经验。

新农村建设

清淤泥、清路障,改水、改路、改厕)为切入点,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开展村庄整治、新村镇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培训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强化基层政权建设等方面入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为什么新农村建设能搞出一个“赣州模式”,他们提出的“五新一好”又与十六届五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内涵一致,赣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王萍说,2005年8月,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副司长叶兴庆和国家发改委的领导先后四批考察调研赣州新农村建设。中共中央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告诉记者,江西赣州新农村建设搞了一年多,尽管那里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2700多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他们的新农村建设却干了几件实事。赣州在农村工作中的创新,为今年在全国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江西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潘逸阳说,赣州新农村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初步成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站在对历史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做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我认为,赣州新农村建设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是赣州在全国率先作出新农村建设的决策,提出“五新一好”的操作内容;二是量力而行,一切从赣州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符合当地的经

济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

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和农民

负担,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愿望,

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

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

产业;三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

作用,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

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

作用。让农民自主决策、自主管

理、自主建设、自主监督,丰富了

农民民主管理的实践,使新农村

建设成为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和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又一深受

农民欢迎的又一重大举措。

在探索赣州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方面,潘逸阳认为,若想推进

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做到“三个整

合”,即整合农业、农村工作的领

导力量;整合资金、资源;整合机

制。也就是说,通过“三个整合”

来建立一套全新的农业和农村工

作的新机制。那么如何整合?赣

州市的做法就是把原来的市农委

改成农村工作部,并且由市委常

委担任部长,以农工部作为农村

工作的一个总的协调单位,领导

全市的“三农”工作。在资源整合

上,赣州市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办

公室,和农工部合并办公,而新农

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就是市

委书记潘逸阳。赣州下辖的18个

县市区也依照市里做法设置了

相应的机构。可以看出,这种

整合煞费了一番苦心,即在现

有的体制内,尽量用机制来协

调,这样可起到“四两拨千斤”

和形成整体合力的效应。

五新一好千家喜

三清三改万户春

2月18日,记者在赣州市

赣县枧田村采访时看到一户农

家小院的门上贴着这样一幅对

联“五新一好千家喜,三清三改万

户春”。据赣州市委农村工作部副

部长邱英祥介绍,在2004年,赣州

市提出“对接长珠闽,建设新赣州”

发展战略,当时潘逸阳书记特别强

调,赣州的新农村建设要有别于以

往的路径和模式。不仅仅是直观上

的新,还要在机制、体制、模式上

创新,要把改革创新放在首位。

然而,农业和农村工作千头万

绪,新农村建设到底选择哪些内

容?经过一番调研和讨论,“五新

一好”浮出水面:以村镇规划为龙

头,建设新村镇;以农民增收为目

标,发展新产业;以实施“农民知

识化”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

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组建新经

济组织;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先导,

塑造新风貌;以“三民”(亲民、为

民、富民)活动为抓手,强化基层政

权建设,创建好班子。在“五新一

好”中,赣州又区分了每一项工作

的重点。譬如建设新村镇,之所以

强调以规划为龙头,是因为农村

的规划杂乱无章,据测算,农民宅

基地滥用乱占的耕地远远大于开

发区所占用的耕地;以农民增收

为目标来发展新产业,是新农村

建设的重点,只有发展富民产业,

农民增收致富有了保障,才可以

支撑起真正意义的新农村;要让

农民走向现代化,就要抓农民素

江西赣州新农村建设的精髓“五新一好”、“三清三改”

质的提高,以农民知识化工程为载体培育新农民;要发展农业新产业,没有合作社、各种协会等作为载体的新经济组织,农业组织化程度难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三个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统一,因此,必须塑造新风貌;而要实现“五新”,归根到底是创建一个好班子,否则“五新”就成了一句空话。

据记者了解,2005年,赣州市共启动了4025个村庄进行整治试点;完成了264个圩镇总体规划、1046个行政村共计16794个村庄规划的规划编制;“空心房”改造面积达410万平方米,整理置换土地540.3万平方米,按规划重新安排农民建房4800户,面积72万平方米,节约土地7020亩;清除了大量的垃圾、污泥和路障,拆除废弃牛栏、猪圈、茅厕7.9万间,完成了6718个村庄的改水,改厕10.3万座,完成通村公路3590公里。目前赣州已完成了农业四大主导产业和六个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建立各级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3049个,联结农户56.2万户,通过‘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农民57万人,考选了190名大学生充实到乡镇干部中。

土厕所消失了,人畜不再混居了,老表颂称“苏区的干部又回来了”。一些一些的变化都来自于赣州市因地制宜的“三清三改”。赣

州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

入手,将“三清三改”作为新农村

建设的突破口。现在,赣州许多村

庄发生了巨大变化:乱搭乱建的

房子和土厕所消失了;牛栏、猪栏

被统一易地重建,人畜不再混居;

新修了环村水泥路、排水沟,昔日

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不见

了;有的村庄配备了农民健身器

材,有的则修建了农民休闲绿地。

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初步得到改

善,农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较大

变化。赣州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

记王萍说,正是因为赣州市坚持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赣州的的新

农村建设才越来越显示出生命力。

为了将这一新农村建设思路

落到实处,王萍告诉记者,他们主

要解决了两个问题,一是事由谁

来干,二是钱从哪里出。围绕这两

个问题,他们采取了多项措施。一

是政府主导。一方面是大力宣传

发动,另一方面是集中财力物力

支持。市、县两级设立了新农村建

设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建

立了“财政投一点、受益群众出一

点、社会各界捐一点、政策优惠减

一点”的投入机制。改变过去资金

撒胡椒面的做法,在政策允许的

范围内对涉农资金实行统筹安排

和集约投放。实行“以物代资”、

“以奖代补”,把政府资金与农户

的积极性挂钩。这些措施起到了

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民间资金一

下就被撬动了。到目前为止,该市

已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近5亿元,

其中农户自有资金占绝大部分;

二是农民参与。吸收村民代表参

与村镇规划,鼓励农户自主申报

改造项目,鼓励农民投资投劳;三

是理事会运作。过去农村干群之

间没有缓冲区,稍有不慎就会引

发矛盾。赣州的创新之处是,引导

村民选举产生新农村建设理事会,

由村里有威望的老者担任理事会

成员,由理事会来主持新农村建

设和调解农民之间的纠纷;四是

全社会支持。比如,要求城镇教师

和医生轮流到农村支教支医,邀

请高校专业技术人员帮助编制村

镇规划等等。

一年多来,赣州市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初见成效,全市农业总

产值达到了199.9亿元,农业增加

值129.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7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4%、4.

3%、8.1%。

五种村庄整治模式

带动和谐村镇建设

新农村建设涉及农民千家万

户,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调

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赣州

实行村民自治的方针,把宣传发

动群众放到首位,引导群众广泛

认同新农村建设。拆旧建新、改

水、改路、改厕等都由村民理事会

找群众商量,公益事业需要集资村社社区服务中心农庄里幸福的孩子赣县石院村村民活动室

新农村建设

由理事会召开村民大会以投票的形式通过。建新房,有条件的农户先建,没有条件的可以暂缓。“门前三包”等乡规民约,“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办法等长效管理机制由村民自己制订。安远县版石镇镇郊公路扩建资金缺口较大,该镇理发师傅唐福全一下捐出了1100元钱,他感慨地说:“我第一次舍得一下捐这么多钱,就是看到新农村建设是真正造福农民的。”

在赣县南塘镇石院村,记者看到泉水潺潺地从村庄中流过、桃

花掩映下的生态农庄依山而建,一条条新修的水泥路宽敞平坦,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的画卷映入眼帘。孩子们在“村落社区服务中心”里看电视、下象棋,村民们这里打乒乓球、读书,嬉戏的孩子们在给整个村庄带来无限的生气。

许多农村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遗存和深厚的积淀。如何注重彰显农村的特色,注重保护山体、河流、水塘,保持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建设田园风光型的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中,这是一个不得不注意的问题。赣州市提出的“一个保留、两个坚持、三个不”的思路值得借鉴,即保留农村的历史文脉,注意传承建筑文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不搞千篇一律;在村

庄整治和建设中力求做到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提升了农村建设的整体水平。现在,赣州探索出了一批适合该市农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村庄整治和建设中,他们实行“统一扶助标准,群众自

主申报,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物

代资(以奖代补),村民自主建设,坚持技术标准,实行动态管理”的基本模式。比如,修建村道水泥路,4.5米宽的道路硬化政府每公理补助13万元,3.5米宽的每公里

补助9万元,集中改建自来水的,政府补助打井和公用设备,通户设施和费用由村民自理;改厕每

户补助一定数量的现金或物资。对某些不方便补助实物的,则以奖励的方式扶助村民,如修建沼气,村民建成后经验收再领取政府补助资金800元奖励资金。目前赣州村庄整治改造已形成,“空心房”整治型、村庄整治改造型、村

庄整体改造型、农民社区新村型、自然生态农庄型5种建设模式。在兴国县文院村80岁的胡荣东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没修路前,村里养的生猪很少有人去

收购,只能以低于其他村0.2元的价格才能找到买主。如今通路后,价格可以和别人一样,按去年生猪出栏5000头算,今年每户将多收入200多元。大余县新城镇的村民告诉记者,他们筹资建了一个压泵式自来水厂,每户只需交350

元,比自己挖井需1200多元少了

800元。全村800多户农民就可减少支出64万元。

记者手记

赣州新农村建设的经验表明,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就要

把重点放在对农民积极性和创造

性的调动上,相信农民,依靠农民,以农民为中心安排新农村建设工作。要从解决农民最急迫、最直接、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入手,让

农民得到实惠。譬如,赣州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一些农民一听说要投入资金,又认为政

府在搞政绩工程。但当地政府本着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原则,不急躁冒进,不搞强迫命令,先从看得见摸得着的“三清三改”入手,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派出大批新农村建设指导组下到乡村免费为村庄和农户搞规划,然后

选定示范点以典型引路,从而使农民由最初的不理解到等待观望

再到积极参与,最后水到渠成。因此,新农村建设切不可脱离实际,违背农民意愿,盲目攀比,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示范引路。责编/牧歌

LT

江西省赣州南康市龙山岭镇下棚村改水工程出工去

赣县南塘石院新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赴赣州采访组成员邓征宇、孙池广、张利椿、刘成)鸣谢:中共赣州市委、市人民政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