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什么是课例研究_由网上盛传的一则_课例研究_引发的思考

什么是课例研究_由网上盛传的一则_课例研究_引发的思考

什么是课例研究_由网上盛传的一则_课例研究_引发的思考
什么是课例研究_由网上盛传的一则_课例研究_引发的思考

2010年第2期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近日,笔者在网络上发现一篇名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课例研究”的文章,并被诸多网站转载,对此颇感兴趣。该研究大体如下〔1〕:

研究主题: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教学科目: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教材高二年级第二章

《化学平衡》。研究过程:化学组教师选取了本节课第二课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并在授课模式上进行探讨研究。为了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他们分别在三个教学班实施三种教学模式,经过执教教师说课、上课、研究教师听课、评课及个人反思和总结,逐步改进,三次重复,最后探索出了适宜化学理论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体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

一次课例:一次课例的内容是从表层讲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速率的影响。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是:通过大理石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学生对比生成气泡的快慢,得出浓度对速率的影响。演示双氧水与分解实验的对比,得出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关于压强和温度的影响,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抽象的过程,感受结论的得出,然后由教师从理论实质上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最后通过习题练习加以巩固。

课后反思……

二次课例:二次课例采用“自学引导”的教学模式,此模式分:自学达标→引导深化→练习巩固。二次课例讲浓度和压强的影响。对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是:通过教师做对比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学得出结论,重难点由教师进行分析,最后通过习题的练习加以巩固。

课后反思……

三次课例: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此过程分为:自学达标—实验探究—知识小结。三次课例只讲浓度、压强对反

应速率的影响。

对该节课的重点突破方法: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做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课后反思……

此课例研究认为,“探究式”教学模式更适合学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我们暂且不讨论此课例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要问的是,此课例研究是规范的课例研究吗?要回答此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课例研究。

一、课例研究及其基本步骤

课例研究并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认为,课例研究是教学共同体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引下,围绕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某一亟需解决的主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反复研究,提炼经验,改善教学,最终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2〕。课例研究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选取主题,设计教案初稿,教学、观课,集体反思,总结、分享。

1.从内容要素来看

课例一般包括四个要素:主题与背景,情境与描述,问题与讨论,诠释与研究〔2〕。此课例研究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研究主题,显得相当模糊。从“研究过程”内容中,我们可以做如下两种研究主题推断:一是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内容的不同教学效果影响;二是以

什么是课例研究

———由网上盛传的一则“课例研究”引发的思考

◇王星乔占小红滕瑛巧

管永祥梁德娟

摘要:课例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师进行课例研究,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打造研究共同体。

关键词:课例研究;教师;研究共同体

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3〕

选取主题

总结、

分享教学、观课

设计教案

集体反思

44

2010年第2期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内容载体,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因为课例研究是研究教学过程中感到困惑亟需解决的一个具体的教学问题,而不是对课堂的方方面面都要加以考虑,如果研究的主题不明确,必然对下面的研究产生影响。因此,课例研究的主题需要明确化,最好做到开门见山。另外,此案例对研究的背景并没有做一个明确的交代,没有对教学中的困惑做一个细致的描述,更没有对教师的自身素质、学生的整体情况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是不同的。

在教学内容已定的情况下,对教师和学生的情况做一交代是十分必要的。从情境与描述这一要素来看,该案例主要叙述了教学的程序,以凸显不同的教学模式,而对“人”这个因素未加刻画。笔者认为,课例研究效果的检验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身上,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以学生的学来评价其效果。问题与讨论要素中,此案例中的教学共同体相互交流与反思,不仅分析了课例的优缺点,而且也道出了其缘由,反映的是教学研究“背后的故事”,并且对课例的改进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2.从研究程序来看

课例研究作为一项规范性研究,必然有一套相对规范的研究程序。课例研究过程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如果研究程序不规范、不到位,就难以达到研究者预设的目的,研究也会浮于表面而难以深入,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从此案例来看,该课例研究并没有做周全的前期准备。笔者认为,在课例研究前期,除了选定研究主题之外,更重要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任务的分配。相关的理论学习能够使研究者克服以经验来支配研究的局限性,使得研究者能够以更广阔的视野,在一个更高的理论框架背景下来展开研究,从而有利于教学经验的凝练、升华。虽然课例研究选取的是一个主题,但是这个主题下却包含了一系列子问题,需要利用课堂中采集到的信息对这些子问题作出回应,从而把握研究主题的成效,信息的采集就必然落到研究主体教师身上。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之前,应该明确每位教师的观察任务。以本案例为例,如果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那么教师就要分配研究任务,对学优、学中、学困三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展开观察,通过观察他们的表情、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来判断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来判断学习的成效,等等。当然,也要对教师、课堂整体情况开展观察,具体要落实到人。研究前期准备好之后,按照预定方案,进入“选择课例→共同设计→教学行为→集体反思→新教学设计→新教学行为→新集体反思”这样一个多轮循环阶段,然后是全程总

结,撰写课例研究报告。从研究程序的后阶段来看,该课例研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规范。

需要指出的是,研究的前期准备是关键,它直接关系到整个研究的价值与质量,而此阶段往往是容易受到忽视的。

3.从研究方法来看

课例研究作为一项专业性的研究,它的主场所是课堂,课堂不仅是课程实施的场所,更是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研究的实验室,充满着多样化、动态化的信息,这些信息是课例研究中需要着重分析的素材〔4〕。因此,进行科学的课堂观察,捕获、记录课堂上的关键信息,对于课例研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研究方法,

在开展课堂观察时需要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从而扫描、搜集、描述和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这就需要在开展课堂观察之前进行详细的部署: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凭借何种工具来搜集、记录相关的信息;观察得来的信息又如何处理。从本案例来看,研究者们并没有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看待课堂观察,而是处于传统的“听评课”层面,显得有些随意。研究者们事前没有做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不知道该怎样去听课,听课的目的也不明确。因而在课后反思中,往往仍以自己的经验去判断,以演绎的思维去思辨,没有以质性的材料作为课后反思的对象,更没有课堂搜集的实证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4.从价值意义来看

课例研究的目的并不在于走过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而是为了揭示课例背后所蕴涵的各种因素、发展与变化,形成适合研究者

“教学实践的”、“活的”教育学、心理学规律。这就要求研究者在一个更高层次的架构下来检视课例研究。惟有如此,才能将课例研究的“成果”有效地迁移到相关的教学情境中去,使它具有更大的价值,跳出“就课论课”的局限性。从本案例的“课后反思”来看,仍然存在着“贴标签”、“就课论课”两种倾向〔5〕。它以“贴标签”的方式套用某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和时髦话语对课例进行解释和评价,但实践和理论还是两张皮,经验缺少理论含量,没有提升为实践性理论。另外,研究者仍以下位的姿态来看待自己的研究成果,得出的结论是“‘探究式’教学模式要优于其他两种教学模式”。我们暂且不讨论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从其结论可以看出,研究者并没有以课例内容为载体,站在理论高度来客观审视每一种教学模式。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因此,在授课内容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研究者应该着重研究比较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如何,每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该如何选择,从而对教学模式本身以及今后教学模式的选用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用于指导今后

45

2010年第2期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

的课堂教学。而案例中所显现的研究结论,教师收获的只是一节课或几节课的教学经验,这种没有经过理性反思和理论提升的经验,在帮助教师应对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教学情境方面作用相当有限。

三、推进课例研究的建议

课例研究起源于日本,发展至今已经相当完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日本的经验来看,课例研究并非自发而生,它需要外部力量的保障和推动〔6〕。鉴于课例研究在我国中学化学教研中的现状,笔者特提出如下几点推进建议:

1.加强相关理论学习是前提

课例研究在化学教研中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的水平层次较低,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课例研究没有清晰的认识,理论学习不够。对此,笔者认为,学习的内容要实用,不仅要学习与课例研究相关的知识性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对教师进行技能性培训,如课堂观察的技术、课堂记录的方法、

数据收集及处理的方法、课例分析的方法、课例研究的撰写等。学习的形式要多样,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采取专家讲座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实地考察交流的方式,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可以采取集体讨论研习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个体研习的方式,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相结合。

2.打造研究共同体是核心

打造研究共同体是日本课例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课例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一线教师虽然是研究的主体,但受限于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的匮乏,难免影响课例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我国大学研究者或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注重理论,有着丰富的理论素养,但缺乏实践经验。教研员则处于中间层次,能够起到桥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教育理论者、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应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天然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推动课例研究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使在课例研究中积累的经验不断得到升华和推广。

3.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是动力

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处于不同专业化发展阶段的教师对于课例研究有不同的需求,可以开展诊断型、研究型、示范型等不同层次的课例研究,提升课例研究的针对性。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可以采取多种课例研究形式,如经典品评、典型研讨、一人同课多轮研究、多人同课异构研究等,发挥课例研究的灵活性,增强其实效性。切忌内容和形式上的单一,否则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使学习研究的热情逐渐减弱。

4.促进学生的发展是归宿

在传统校本教研活动中,如听课、评课等,习惯于将评议的重点放在上课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讲授、如何提问等这些“怎样教”的行为上。课例研究并不主要对教师“怎样教”的行为进行评判,而在于教师行为的及时跟进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要从关注“教师怎样教”转移到关注“学生怎样学”。在课例研究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把精力放在学生学习过程和挖掘潜力的调查研究上,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具体行为,然后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探讨教师“怎样教”,进而改进教师的教学,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课例研究.〔EB/OL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9696619.html,/info/77839-1.htm ,2008/2009-07-25.〔2〕杨玉东.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08,

(8):72-75.

〔3〕李子健,丁道勇.课例研究及其对我国校本教研的启发〔J 〕.

全球教育展望,2009,(4):29-34.

〔4〕余文森,安桂清.对话课例研究〔J 〕.基础教育课程,2008,(10):26-29.〔5〕刘

华.课例研究:走向实践性理论的创生〔J 〕.教育发展研究,2008,(8):68-71.

〔6〕赵红霞,孔企平.日本课例研究及启示〔J 〕.教育理论与实

践,

2009,(4):43-44.(作者单位:王星乔,占小红,滕瑛巧华东师

范大学化学系/管永祥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

/梁德娟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46

信息技术课例研修报告

课例研修报告 ? ? 在这次2012年暑期的“远程培训”学习中。我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能听到这么多专家名师的讲座和课例,我感到非常荣幸。这次学习不但加强了理论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而且对我在教学有极大的帮助,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是一个从教8年的中学教师,在以前的教学中有很多问题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困惑,听了讲座后,让我懂得了课例研修就是聚焦课堂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重视教师的行为跟进、理论提升、能力提高以及个体的自我反思以促进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也让我知道听课评课不仅仅是对一个教师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来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在本次的国培中,使我懂得了关注新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行为,寻找自身的差异不断改进已有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老师、社会三大课堂的综合性融合。 课例研究通常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学会怎样去做,达到提高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目的,引导更多教师掌握并运用这种方法改进常态教学的质量。 在常规教学中课例研究就成为了教师学习的认知支架,是我们教师直面教学共同分享的平台,课例研究起到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中介作用,它能够增长我们的实践智慧,使每一位参与的教师都成为有研究能力的实践者。 我也深深感受到,课例研修与我们的平常的教研活动是有区别的,平常我们往往只关心课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哪些问题等,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加以分析与思考,因而就不能从整体把握教学设计。进行课例研修可以让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和理论,丰富自己的认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课例研修是一种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提升。 总之,在研修学习活动中,我们教师要积极参与,向名师学习,向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课堂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激励着、服务者,做个“专业型的教师”,教出自己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 教学设计示例 中学七年级信息技术 与新朋友初接触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鼠标,了解鼠标的结构和种类。初步感受用鼠标进行操作,即单击和指向操作。了解桌面的组成。 2. 技能目标:会正确使用开启和关闭电脑。提高学生操作电脑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电脑操作习惯。 二、学情分析:中学的孩子,大部分都接触过电脑,即使有也只知道一些皮毛,所以本节课要求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简单了解和开机关机的方法,跃然简单但对未接触过电脑的农村孩子来说,也是一件难事,所以要耐心的来教他们,要他们掌握正确良好的操作习惯。 三. 教学重点: 开机和关机的方法。鼠标的指向和单击操作。认识桌面。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课例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 ——“射线、直线和角”课例 【背景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成为必然的趋势。《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需要坚持的一个理念,也为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学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应结合小学数学本身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要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数学实验”,而不仅仅当作演示功能。要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建构知识的认知工具。 那么现行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有机选择和利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整合?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努力做到“化信息为知识、化知识为智慧、化智慧为素质。”下面以“射线、直线和角”的教学为例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课例描述】 一、认识射线和直线 1、(课件显示)一条线段,师:认识它吗?关于线段,你知道些什么? 2、认识射线。 (1)由线段引出射线。 (课件演示)如果去掉线段的一个端点,把线段的一端进行延长,请你想象一下,可以延长到哪里?用手比划一下。能再延长吗? 如果一直这样笔直的延长下去会延长到哪里?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 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2)说特点。 射线很特殊,它和线段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师小结: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课件显示点与线) (3)找射线 师:那么生活中哪些现象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射线?(电脑列举各种光线实例) (4)画射线。(课件演示) 3、认识直线。 我们已经认识射线了,那你心目中的直线是怎样的?请你把它画出来!同桌互相看看,你们画的直线一样吗?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你画的直线?

论文:对于翻转课堂思考

论文:对于翻转课堂思考 关于翻转课堂的思考 [本文摘要]: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的形式下,“翻转课堂”脱颖而出,众多的学校和老师都在尝试使用,也收到了不小的效果,作为一名农村的一线老师我们也应努力推进它的发展。翻转课堂是一种结合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新模式,它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网络技术的支持,目前对于各种条件都比较薄弱的农村的师生来说这是一个挑战,而且许多老师对翻转课堂不熟悉,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大家去认识“翻转课堂”。 关键词:翻转课堂 优势 意义 实现 思考 我是一名农村的一线教师,说句心里话,我们的部分教师,或是因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或是因为熟练于陈旧的一套,不愿改变,他们依然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通过讲授、板书的方式进行“

传道授业解惑”,即便是应用了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辅助,也一样是将内容简单地传递或是灌输给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宰,掌控着一切,学生则处在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过程也是高耗低效。 其实一开始对于“翻转课堂”这个词时,我也是一头雾水,因为对翻转课堂可以说一无所知,对于微课更是懵懵懂懂,但是对于新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作为一线教师,不应该不学习,不了解,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关于什么是翻转课堂的解释:举一个例子,打比方你是清华大学的一名物理系的大一新生,有机会听杨振宁教授的普通物理课,很精彩,但是也许没有过几天,你都忘记了,然而有一天清华决定换一种方式,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课下看杨老师的视频,并在视频中穿插着做习题,证明你确实学懂了这些内容,课上杨老师会走下讲台和你亲自交流一下你关心的物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式更有意思,更有效果呢?答案一目了然就是第二种,而第二种就是翻转课堂的方式,于是带着这种好奇的心理我认认真真地看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仔细地读着每一页,体会着每一个故事,总结着一个又一个地经验教训,读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之

课例研究方案

课例研究方案 导读:一、提炼问题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二、课例设计 “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学习也一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学习才有兴趣,才会主动,因为有了问题才会产生求知欲望。如果一个学生乃至全班学生从来不提问题,正反映他们不善于思考,不勤于动脑。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中问题自己先设计好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思考,去解答,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形成懒于质疑的习惯。值得深思。我觉得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诱发出疑难问题,进而解决疑难,使学生取得进步,启发心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你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事情就办成了一半。”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对新事物敏感,积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释疑,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一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觉得可从以下方面探究: (一)教师的态度 1、提倡 2、鼓励 3、引导:培养学生“善于”提问

(二)如何对待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与课文无关的――不宜一一作答,留作课后处理 2、不在要点上的――有选择地加以解答、引导 3、问在要点上的――及时组织讨论、思考 (三)如何配合教材,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1、抓课题入手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对文章题目质疑问难,常常是打开分析文章的“窗户”。 课题:老师启发学生针对这个课题提出一些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为学习新课铺垫作用。 课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 2、抓关键词语质疑、释疑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时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行质疑问难,深入探讨,常常会成为理解一篇文章的突破口。 如抓人物动作、感情的关键词,有关课文中心思想的关键词。 3、抓难句质疑、释疑 句子教学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讲解句子是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思想性和语文艺术性。突出重点,抓住难句质疑问难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课例:根据《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诱发学生提问为何用“千斤巨石”来比作邱少云。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一) 第一部分前言 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及要求 (一)目的、意义 1.教育科研素质已成为学校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 从国家要求来看: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其中之一就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在教育系统内,就要以崇尚教育科学为荣,以不懂教育科学为耻。因此,领导干部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是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 从所承担的工作来看:领导负有学校决策、管理和评价的工作职能,而教育科学研究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懂教育科学研究就难以对学校工作进行决策、管理和评价。 2.教育科研已成为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 作为领导是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和评价者。要构建学校文化,形成办学特色,要进行探索,进行实践,进行提炼,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没有教育科研的支撑,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就是一句空话。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具有本校特色的,遵循教育规律的,体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促进学校发展的个性办学模式。而教育科研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科研可提供科学的教育评价的有效方法。 教育评价已成为学校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育工作当中的一项难题。至今解决的也不是很好,这与大环境有关,也与我们的科学评价方法匮乏有关。 如何对教师、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如何体现其科学性,这靠教育科研工作的实践探索来回答。 4教育科研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领导决策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关系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 领导决策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以国家大政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的现状、学校的发展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本依据的,这其中学校的现状,学校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基本定位和内涵,要靠科学的探索来得到。另外,这些问题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以动态的研究,寻求动态的科学依据,因此,可以说,教育科研伴随着学校的教育发展而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基本要求 1.教材安排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新版】

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结题报告书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结题报告书 课题编号: 课题类别:一般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课题名称:《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 科能力发展研究》 课题负责人:张xx 负责人所在单位:xx市xx小学 联系电话: 8725xxx 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 xx年11月24日 一、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 课题负责人 姓名 张锦庭 性别 性别

42 专业职称 中高 课题组主要成员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职务 工作单位 课题研究分工 冯xx 女 39 小高 xx小学 参与 张xx 女

小一 xx小学参与 谢xx 女 35 小高 xx小学参与 曾xx 女 32 小高 xx小学参与 黄xx 女 37

xx小学 参与 二、阶段性成果一览表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出版或发表单位 发表时间 谢xx 关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分析 分析报告 xx区xx小学 xx.12. 徐xx 点燃激情相聚五环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步步高 课例 xx市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戴xx 分数大小的比较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二等奖 xx 蔡xx shapes-英语课 课例 xx区教师多媒体教育软件评奖三等奖 xx 三、最终成果 作者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字数(万字) 张锦庭 《基于网络学习社区的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0.6 四、最终成果简介 1、“最终成果简介”是结题的必需材料,供课题成果的介绍、宣传、推广、转化使用。 2、主要内容应包括: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成果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有何特色、有何突破、有何建树。字数要求3000字左右。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发展小学生的学科能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充分使用网络学习社区,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服务,通过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网络学习社区进行跨时空的学习与交流,进而培养小学生的学科能力。 二、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重要观点或对策建议: 课题研究的内容关系到一线教师的具体利用网络学习社区教学方式方法,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对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实用价值。在工作方法、思路等方面,我们正在探索可操作性较强的系统化的经验。 成果(一)、提高了全体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课例

信息技术课例分析 教学片段:《放映幻灯片》 教师:展示一份电子演示文稿的实例。(向学生展示一组介绍学校操场的电子幻灯片,图文并茂,展示的是大家熟悉的内容,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实例中,有几张给人的印象很深刻(每次展示时都先展示一张空白的页面,却又有动画效果)。 学生:(表情)一脸惊喜,却带着几分疑惑(我们学过的幻灯片中自定义动画,不是要有对象吗?怎么空白的幻灯片也能设置动画?) 教师:(看出学生的心思,微笑)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制作的幻灯片怎么样?我们已经学过包含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你能对老师制作的演示文稿提几点意见吗?表扬或者批评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说实话! 学生A:老师,您制作的很漂亮! 学生B:老师,您制作的比我的好! 学生C:老师,您制作的版面很整洁! …… 学生G:老师,您为什么有几张幻灯片放出来是空白的,却还有动画效果呢? 教师:(微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表扬,大家发现了老师的许多优点,当然,李茂然同学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好,他观察得很仔细,

而我们今天要学的也就是这方面的知识(出示课题《放映幻灯片》)。(接下来教师做必要的说明,并强调要设置华灯片的放映必须先要作好一个包含多张幻灯片的样式文稿)。 学生:(表情)同意老师的说法,准备快速作出一个包含多张幻灯片的演示文稿。 学生:积极上机操作,努力用所学知识制作最完美的演示文稿。 〖评析〗 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从一开始上课到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且积极主动地上机操作练习,一直被老师吸引着。 古人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益。”由此可见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创设出一种欢快、愉悦的情境,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教师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学生思想上变得轻松,这样,学生学起来也会变得轻松,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总之,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会达到最佳,学生才真正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

由翻转课堂引发的思考

由翻转课堂引发的思考 摘要: " 翻转课堂 "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形式,已受到 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实施 " 翻转课堂 " 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对 教师和学生的培训,前提是教学视频学习,关键环节是建立平台。本文基于 " 翻转课堂 "的定义,根据教学实践,具体阐述了" 翻转课堂 " 在中职语文教学应用中带给老师的思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中职语文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5)05-0437-02 2015 年 1 月 5 日至 11 日,我校近 50 名教师在清华大学 举办的中专职教师资综合能力提升一期研修班培训学习。听 了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朱桂平的"基于 MOOC 的翻转课堂教 学" 讲座, " 翻转课堂 "这个名词,虽不是第一次听说,但其 意义和价值却是初次领略,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 翻转课堂( The Flipped Classroom ),又翻译为 "反转课堂" 或" 颠倒教室 ",一般被称为 " 反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 。 "翻转课堂 " 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以 "教师讲课 "为主的课上教学活动和以 " 学生作业 " 为主的课下学习活动互换。传统的教学 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 "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 下,

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 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 育领域的应用,使" 翻转课堂式 "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 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 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 识。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 探究能力。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带给我强烈震撼的同时,也 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1.中职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 " 是否适用?实施" 课堂翻转" 对老师的要求是什么? 在听课中,我注意到:朱教授提到 " 翻转课堂 "时举的大多是大学工科教学中运用该教学模式的例子,那么,在语文 学科,尤其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翻转课堂 "是否适用? 我是教语文的,如果这么先进的理念不适合语文教学, 那多可惜!在讲座中,朱教授展示了很多" 翻转课堂" 微视频,但没有语文的,可见,语文学科实施"翻转课堂"确实有难度。我想,朱教授肯定不是教语文的,所以他没有深究这个问题。站在朱教授的角度,确实可以理解,但对于语文老师就不一 样了,自己的问题不能指望别的学科帮你解决,必须要找出 原因,且要去解决这个问题。其实说白了,就一句话,语文

课例研究的方法

课例研究的方法 浙江省宁波中学纪勇 【摘要】本文讨论课例研究的在一定方法论思想的观照下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包括课例获取的方法(如实践记载法、文献查阅法、学术交流法等)、课例处理的方法(如分析法、概括法、比较法等)、成果呈现的方法(如书评法、对话法、综评法等)。 【关键词】课例研究方法教师专业 (载《中小学校长》2011年第7期) 课例研究作为研究活动,必然需要选用一定的方法。而作为研究方法,本身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存在。在一般的教育研究著作里面,对研究方法都做过许多的分类介绍,比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预测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等(见杨小微主编《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还有人提出案例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见张红霞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出版社),我们发现这些分类,都不是绝对从逻辑层面进行的分类,而一般多是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研究形式等等的一个或几个角度思考,按特点突出的思路做的划分。就上述所列方法而言,有一些方法相互之间是具有包容性的,如行动研究法就是一个上位概念,里面包含有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等的因素,并且,就做任何一个项研究而言,所使用的方法也是具有复杂性的。所以,老师们在写课题方案时,往往就选取什么研究方法,感到难以定夺;而评价研究方案的人,又常常很容易找出许多的瑕疵,加以指点。因此研究者困惑多多。 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专家们对“研究方法”的表述,发现往往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思考问题多,其中又结合着具体操作性的思考。我们把这些方法从专家那里“拿来”,就不可不作一些理性的分析,也就是需要分清方法论“方法”和操作性“方法”。方法论,是理论的宏观观照;操作性方法,是具体地落到实践层面的程序性知识。就课例研究而言,宜在一定方法论思想的观照下,掌握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实力、研究类型、研究目的、研究规模等,从实用的角度,在研究的相关阶段选取一些相应的具体操作方法。 那么,究竟课例研究需要用到哪些方法呢?又怎样在具体研究中选用合适的方法呢?我从研究的进展顺序角度来做一些探讨,以供批判或抛砖引玉之用。 一、课例获取的方法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报告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图文混排制作贺卡》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三章第2节所涉及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Word201X 的基本操作技能: 文稿的编辑、文字与段落的设计等。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没有真正地理解运用ord,故组织该项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文稿设计的过程中去发现Word提供了美化文档的方法;同时,能够利用所学去美化文档,做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知识的整合。 二、教学内容 本节所学的内容是利用ord修饰美化文档。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技能,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本节课拟达到的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利用Word操作修饰美化文档的意义; (2)让学生熟练掌握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方法; (3)丰富学生的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 协作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插入艺术字和设置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技能 难点: 利用修饰美化文档的各种操作进行实际应用 四、课时分配:

1课时 五、教学策略(解决方法) 1、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从第一学期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学习内容。 围绕制作贺卡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情况 (1) 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完成贺卡的设计和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框架设计、操作上的制作困难进行巡视指导; (2)教师计划使用的设备和资源: 计划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教学指导,结合实例介绍制作贺卡的基本构成要素、素材的获取方法以及设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六、教学准备 1、本地(局域网)资源: 教师事先从因特网中收集有关贺卡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存放在服务器上供学生使用; 2、远程资源: 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学 案例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 作者:郑立娟(高中信息技术赤峰信息技术二班)评论数/浏览数:1/437发表日期:2011-07-0811:30:49 壹、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壹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于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壹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和价值: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关联内容,且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到”。 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的第二章第壹节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本节内容的重点于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且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计划授课课时为1学时。 三、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壹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于上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信息技术基础》,且且很多同学家里也均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仍是能够的。且且本书的第壹章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关联知识,

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壹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于授课过程中能够按照计划进行。 四、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五、教学难点:分析信息获取的壹般过程。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壹)情景引入,引发思考------杨叔子打猪草的故事。 教师活动:讲述“扬叔子年轻于咸宁‘劳动锻炼’插队劳动时,有壹天师傅要他去打猪菜,可他又不认识猪菜,那他又是如何识别猪菜从而出色、超额地完成了任务的呢?如果是需要你去完成这个任务,你又会怎么做?请俩名同桌同学组合成探究小组,于2分钟内给出壹个可能的答案”。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答案分别为:(1)直接赶猪去吃猪菜通过现场观察。(2)从别人的口中得知。(3)从书本中认识猪菜。 教师活动:提问如果猪圈离猪菜地太远你会怎么调整?继续提问。 学生活动:回答无法采用第壹种方式,但可采用第2、3种方式。

教师资格考试讲座资料

2010年上半年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考试通知 一、考试时间: 2010年上半年我省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定于3月20日进行。 二、报考对象 1.拟申请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的非师范专业毕业人员; 2.拟申请高校教师资格的高校在职或拟聘任人员; 3.在职教师中已取得低一级教师资格,拟申请高一级教师资格的人员。 三、报名工作 1.2010年上半年申请教师资格人员教育学、心理学考试的报名截止时间为1月26日。 2.报名点由市、州教育考试机构确定,报名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报名时间及地点须向社会公布。详细情况请咨询:黄冈市教育局考试院8811882 3.报名时须由申请人持身份证到所在市、州、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4.考生图像信息采集方式为现场摄像。报名时,考生须填写《2010年上半年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考试报名登记表》(见附件1),报名登记表上要粘贴考生身份证复印件,复印件的图像和身份证号码必须清楚,容易辨认。登记表由报名点留存备查。报名点要指派专人负责现场报名图像信息的摄取工作(以报名号命名图像文件),要根据考生报名登记表采集考生文字信息并生成数据库文件(见附件2),应准确录入考生信息,打印报名信息校对文本,经考生确认相关内容无误后签字确认。 四、考试内容 以《湖北省申请教师资格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为依据。

第一章绪论 【考试内容】 教育学概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在教育学产生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主要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 【重点内容】 教育学概念;在教育学产生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主要教育研究方法的概念及其运用; 【考核要求】 1、识记:在教育学产生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和主要观点、;教育学的产生 2、理解:教育学的概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3、应用: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第二章教育概述 【考试内容】 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各个不同历史形态教育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主要特点;教会教育与骑士教育的特点;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起源;教育的功能;素质教育概念及特点 【重点内容】 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的概念;教育的起源;素质教育概念及特点;素质教育概念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网络化也必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在其一项调查报告中指出: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有不同程度存在教育滞后于现实需要的问题。而信息技术不仅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而且将成为革新传统教育模式的重要动力。因而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已成为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适合教学需求的教学模式,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主题。通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体系,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完全打破时空和地域的限制,使学生学习活动形式和内容更加灵活多样,从而引领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新时代价值观念,符合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求。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信息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所具有的形象直观、感染力强、交互性好的特

点,重点研究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新型的课堂教学结构的模式,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的统一关系,重视学生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确保学科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协调性,按照信息加工模型来组织教学活动。使优化后的教学过程更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学生参与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努力追求信息技术应用过程的科学、高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课题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法:结合具体理论学说,论证本实验课题的可行性与实验意义。 (2)问卷调查法:利用问卷调查法,搞好阶段性的评估,定期开展学生问卷评测活动,对课堂教学的感受、对学习效果的主观评价等。(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补充。 (4)调查研究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 四、研究管理 (一)研究前期——找问题做准备 1、课题前期找准问题。 实验前期我们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大量的调查中我们找准了真实的问题,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事实依据。 2、梳理问题找出原因。 我们从梳理中找出一些问题,一是教师应用理念的问题,二是应

信息技术案例分析

案例1 用计算机创作多媒体作品──音乐和声音 【教学目标】 1.学会在PowerPoint中插入声音及声音的播放控制。(新授内容) 2.实践应用插入图片、背景、设计版式、艺术字、自定义动画(已有知识),制作声形并茂的配乐古诗演示幻灯片。 【教学设计】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课所教授的是六年级学生,这些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PowerPoint的制作技巧,所以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利用“对抗赛”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会发现配有音画效果的朗诵显得更好一些,从而产生制作这样的作品的欲望。 二、确定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复习制作配乐古诗所需的工作,明确本课所学内容——插入音乐与动画的设置——在其中的位置,并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自主学习。 三、学生自主学习后,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解决,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在解决问题中加深理解和印象。 四、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五、作品展示(互相点评)。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想和同学们进行一次对抗赛,行不行? 生:行。 师:比什么呢?比朗诵古诗! 谁愿意接受我的挑战?(请两位同学来朗诵古诗。) 师:该轮到我了,我可有绝招。(教师配合制作好了的《望天门山》课件来朗诵。)怎么样,我和他们谁朗诵得更好? 生:老师的好,因为老师的朗诵有音乐、有配画。(可能有的同学会指出比赛不公平,如果他们也有这样的作品来配合,他们就可以超过老师。) 师:那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个这样的作品,然后我们再来一次对抗赛,看同学们能不能超过老师? 生:想! 师:好,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配乐古诗的制作。 师:同学们想一想,要制作这样的作品,需要做哪些工作呢? 生:(自由发表意见)选好古诗;理解意境;配好画面;选好音乐;设置动画;分工合作等。师:选古诗、理解意境、插入图片我们已经在前几节课学会了,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插入音乐与动画的设置好吗? 生:好! 师:同学们这部分知识想怎么学呢?是想自己学还是由我来教? 生:自己学。 师:你们想怎么学呢? 生:我们小组研究学习;我们看书来学习;我们上网看看网上有没有资料…… 师: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快地掌握这些知识,老师还在古诗网在线学习栏目中为同学们准备了“在线学习”栏目,有信心的同学可以下载网上的实例分析来学习,也可以看网上的电子图书来学习,还可以看“跟我做”中的教学录像片来学习。下面请同学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5-08-19T11:52:38.71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2期供稿作者:卢娟 [导读] 兴山县实验中学对于在城镇中学执教的我来说,拿到这个题材,我很迷惑,这是一种什么课堂。 兴山县实验中学卢娟 对于在城镇中学执教的我来说,拿到这个题材,我很迷惑,这是一种什么课堂?打开电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翻转课堂模式表现为:教师们为每天教学课准备了7到12分钟的在线视频,学生需先在家看完这些视频教学;然后回到课堂上,学生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完成作业和开展讨论。作为数学老师,我认为这种模式对于数学的教学有它的优势: 1.翻转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都不同。虽然我们早认识到这一点,但传统教学统一的课堂却无法真正分层教学。翻转课堂承认了学生的不同,并能真正实现分层教学,每个学生可以按自己的速度来学习。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可以掌握更难的课程内容,速度慢的学生则可以反复学习,并寻求教师的帮助。 2.翻转增加课堂互动 许多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强调,最大的好处是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翻转后,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也可以把有相当疑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给以小型讲座或演示。显然,教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时间与学生互动,而不是在讲台上表演。与此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比以前更多了。在教师忙于与某部分同学对话时,学生们发展自己的合作小组。学生间互相帮助学习,而不是依靠老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无形中翻转课堂帮助我们形成了一种学习文化。那就是学生们不再把学习当作完成任务,而是一件自我需求且有意义的活动。 3.翻转可以帮助掉课的学生 今天的学生都很忙,学生会工作、训练、比赛、演出等常常让一部分学生没办法安静的坐着听老师讲课。但是又不可能放弃这些课外活动,还有的学生因为其他的原因掉课了。因此,这些学生非常需要能快速传递的课程内容,以不至于错过学习。显然,翻转课堂能提供很棒的机会。其巨大的灵活性让他们自主安排时间——可以提前学习或事后补课,做到课程和活动两不误。也不再让老师但心,要找时间为他们补课。 4.翻转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中,往往最受教师关注的是最好和最聪明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响应或提出很棒的问题。而与此同时,其他学生则是被动的在听,甚至跟不上教师讲解的进度。翻转课堂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切。最让学生们兴奋的是能够暂停、倒带、重放讲座视频,直到听懂为止。而课堂上,教师的时间被释放,可辅导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而往往大部分时间围绕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5.翻转让教师更了解学生 一个好的教师总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翻转课堂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与学生在一起,因此我们能更好的了解学生,更清楚的知道谁学习有困难,谁能迅速的掌握学习内容。并有机会确认他们需要帮助的点在哪里,或者识别和跟踪他们潜在的问题。 6.翻转改变了课堂管理 在传统教学课堂上,我们必须始终密切注意课堂上的学生动向。因为一些学生稍有分心就会跟不上进度或者影响其他人的学习。他们通常要么是无聊或者只是简单地不守规矩。当我们翻转课堂后,我们发现许多课堂管理问题消失了。捣乱课堂的学生的表演失去了观众,因为其他同学都在忙于活动或小组协作。无聊的学生也没时间无聊,因为太忙了。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虽然有这么多优势,但我也感到很不安,在我这样的学校实施起来也有很多面临的困难,比如: 首先,我认为家长的素质要能跟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还是需要家长一定的辅导,我们这里的家长朋友一部分还是打工族,为了生计在奔波,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学习。 其次,孩子从小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否则到了他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时候却不能静下心来学习,也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说让他自主学习,他就一下子能做好。 再次,由于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家庭没能力买电脑,有的家庭是租住的简陋房子,这种教学模式根本没办法实施。 新的教育模式孕育着新的希望,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新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打造更完美的课堂。

课堂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各有哪些特点

课堂常用的三种教学方法各有哪些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直观形式获得接经验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等。这些教学方法之所以经常被采用,主要是因为它们都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特定的功效。但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教者必须切实把握各种常用教学方法的特点、作用,适用范围和条件,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使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一)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通过都师和学生口头语言活动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一中教学方法。 2 谈话法 谈话法,又称回答法。它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3 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4 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直接接触实际事物并通过感知觉获得感性认识,领会所学的知识的方法。它主要包括演示法和参观法。 1 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把实物或实物的模象展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2 参观法 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到一定的校外场所——自然界、生产现场和其他社会生活场所,使学生通过对实际事物和现象的观察、研究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三)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 这类教学方法是以形成学生的技能、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主要包括练习、实验和实习作业等方法。 1 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垢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2 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伯的操作,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并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也是自然科学学科常用的一种方法。 3 实习法(或称实习作业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纽上,利用一定实习场所,参加一定实习工作,以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有关的直接知识,或验证间接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一)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讲座(一) 时间:2013.9.16 地点:教师办公室 主讲人:覃太茂 第一部分前言 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及要求 (一)目的、意义 1.教育科研素质已成为学校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 从国家要求来看: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其中之一就有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在教育系统内,就要以崇尚教育科学为荣,以不懂教育科学为耻。因此,领导干部学会教育科学研究是对领导干部的起码要求。 从所承担的工作来看:领导负有学校决策、管理和评价的工作职能,而教育科学研究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不懂教育科学研究就难以对学校工作进行决策、管理和评价。 2.教育科研已成为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 作为领导是学校的决策者、管理者和评价者。要构建学校文化,形成办学特色,要进行探索,进行实践,进行提炼,这个过程就是研究的过程,没有教育科研的支撑,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就是一句空话。 所谓办学特色,就是具有本校特色的,遵循教育规律的,体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促进学校发展的个性办学模式。而教育科研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科研可提供科学的教育评价的有效方法。 教育评价已成为学校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教育工作当中的一项难题。至今解决的也不是很好,这与大环境有关,也与我们的科学评价方法匮乏有关。 如何对教师、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如何体现其科学性,这靠教育科研工作的实践探索来回答。

4教育科研可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领导决策关系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学校的管理水平,关系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高低。 领导决策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以国家大政方针、教育政策法规、学校的现状、学校的发展要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基本依据的,这其中学校的现状,学校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基本定位和内涵,要靠科学的探索来得到。另外,这些问题是动态的,不是一劳永逸的,以动态的研究,寻求动态的科学依据,因此,可以说,教育科研伴随着学校的教育发展而发展,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基本要求 1.教材安排 教材选用李秉德主编的教材,偏重于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而我们是学校领导,工作任务的不同,角色的不同,决定了学习本课不能原本照搬,必须借鉴其有关内容结合教育实践来讲,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对待教育科研工作,如何管理教育科研工作,如何实施教育科研工作和如何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效益。目的是使我们这些领导,知道教育科研是什么?其作用是什么?具有怎样的地位?其过程是什么?作为领导,应该如何统筹教育科研与学校工作的关系?如何主持和承担有关课题?等等,都是要通过本次学习,解决其中一些问题。具有启蒙、促进、提高的性质。本教材的使用我们本着借鉴、选用、开展的原则进行处理。 教材主要是讲方法的,这个体例与我们的具体的教育科研是有区别的: 其一,缺少教育科研总的过程描述,这在我们的实践中是最重要的。 其二,教育科研方法叙述得较全面,但在我们的实践中不是都能用得上,我们全面了解后,要有所侧重。 其三,教育科研成果的形成,太狭窄,而我的具体的研究工作中是相当丰富的,而形成过程又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必须加以补充和完善。 其四,本书缺少教育科研管理的内容,而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管理又是重中之重,有必要加以补充。 2.学习要求 认真听课:做好笔记,把要点、重点、程序记好,结合教材划好相应部分。 认真思考:结合自己的工作,认真思考所讲的内容,逐步吸收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思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