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

一、人力资本存在问题

企业在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在实际的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总体来讲,人力资本存在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力资本转化率低。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众多的国家,最近的一次人口调查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突破了十三亿。我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但是人力资源的资本化程度却是很低的,远远地低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主要是由医疗、教育以及培训等方式进行的,但是我国教育培训机制不完善,教育培训发展不足,直接影响着我国人力资本的转化程度。这就给我国的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给我国企业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带来阻碍。

第二,人力资本投资比例低。资本,按照通俗的分类,主要是可以分为物质资本以及人力资本,企业物质资本主要包括设备、原材料、机器、厂房等物质。而人力资本则主要体现在人员本身上的投资,主要是通过对于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及医疗保健等形式进行的。但是,很多企业过于注重对于企业物质的投资,将物质看作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动力,但是在人力资源开发投资方面,却存在着忽视的现象,使得人力资本投资远远落后于物质投资,影响着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第三,人力资本运行机制不理想。对于人力资本的实际运行,主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比较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比较 传统的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传统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有10大不同. 1.管理的广度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只注重管好自有人员,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管好自有人员,而且还必须要对组织现今和未来各种人力资源的要求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规划。2.管理的类型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多为“被动反应型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则为“主动开发型管理”。 3.管理的重点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只强调入与事的配合,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着重共事人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协调,特别是劳资关系和专业技术人员间的协调。 4.管理的层次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一般都处于执行层,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一般都是进入决策层的,人事活动的功能多元化。 5.管理的焦点不同。传统人事管理的焦点是以事为中心,在管理系统中被迫落人从属的地位。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焦点则是以人为中心,真正体现了人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6.管理的视角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视人力为成本,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认为人是一种成本,而且视人力为4大资源中的第一资源,通过科学管理可以升值和增值。 7.管理的深度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只注重用好职工的显能,发挥人的固有能力,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注重开发职工的潜能,以不断激发其工作动机。 8.管理的形态不同。传统的人事管理一般都采用高度专业化的个体静态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采用灵活多样的整体动态管理,给职工创造施展自身才华的机会和环境。9.管理的方式不同。传统人事管理的方法机械单一,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则灵活多样,广泛引进了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理论,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有机结合的典范。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2011~ 2012学年第二学期《论文写作》期末试卷 答题纸 适用年级专业: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试卷说明:论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企业是人类社会组成的细胞,其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20世纪以来企业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在现代社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福利改善均依仗于企业。特别是在己经到来的21世纪中,企业将在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国际关系、参与国际竞争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中进一步发挥前所未有的作用。而企业的所有这些作用,都要依赖于企业中的处于各种岗位的员工来实现。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各个企业自身在追究其发展受阻的原因;而理论界也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以及管理方面做了很多研究。最终,两者都意识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21世纪,已不同于以往时代,企业要发展,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归根结底要拥有优秀的忠诚于企业的人才,这样才能拥有强有力的竞争“武器”,以立于不败之地。 根据著名的“二八原理”,我们引入了“核心员工”这一新名词,核心员工对企业起到关键的作用。那么,企业如何持续地拥有人才,拥有忠诚的核心员工?在众多的诸如加薪,升迁等对策失败的情况下,近年来兴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给所有企业指明了一条新出路,对员工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管理。同时,相对于大型企业,优势没有那么明显的中小企业,也可以扬长避短,选择经济有效的方式,对其核心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 (二)选题意义 基于对背景情况的系统思考,着眼于21世纪个人、企业、社会的发展,关

注核心员工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本文确定以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为题,立意于一方面介绍引进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成果,为我国企业界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借鉴;另一方面旨在结合企业自身特征、打破局限、综合核心员工特征分析以及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现状为企业核心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实务提供操作性的参考。企业实施合理的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发展核心员工,有效地激励一般员工,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人才,最终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局面。 (三)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职业生涯管理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课题,大多数研究还处在导入和介绍国外先进的理论阶段。中国真正将职业生涯管理运用于实践的还很少,大多数企业把详细的培训计划等同于正式的职业生涯管理。学术界近年来对职业生涯管理研究开始予以关注。 台湾最著名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黄英忠在1997年2月出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著中用一章的篇幅论述了职业生涯开发的意义、职业生涯开发与人性需求的关系、开发的阶段、影响职业抉择的因素、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管理等内容。可以说黄英忠教授是中国学者中对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研究的开创者。 复旦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胡君辰、郑绍镰主编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专门设了一章讲述职业生涯管理问题。由此可见,国内撰写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著作和教科书,也开始出现了关于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章节。 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戴良铁、刘颖对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做了总结整理和介绍,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①职业生涯管理的背景、特征与内容;②职业生涯管理的有关理论;③职业生涯管理的具体内容;④企业如何导入职业生涯管理;⑤企业职业生涯管理开展的方法与步骤。 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暨南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的龙立荣、方俐洛和凌文辁在《组织职业生涯管理及效果的实证研究》中,对于我国的职业生涯管理和其实际的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这对于提高我国职业生涯管理研究的应用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尽管我国理论界在职业生涯管理领域取得了不少令人欣慰的成就,但是仍不可忽视现阶段研究的缺陷,即重复研究太多,缺乏创新和变革精神,总是跳不出西方理论界的框架;理论研究与实践相脱节,无视中国国情等。 (四)研究课题的启发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国家要发展,经济要繁荣,企业的发展必须跟上节奏。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企业的重大作用的发挥要靠员工来实现,因此如何保证企业能持续拥有核心人才,培养和发展忠诚于企业的核心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基于上述对研究背景、意义的阐述和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以及近年来兴起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论—职业生涯管理。本文以企业核心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研究为题,展开研究。针对企业的管理现状,另辟蹊径地有所选择地对既定的员工群体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用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效用。员工在企业得到自身最有利的发展;企业得到人才的保障,最终达到两者的共赢局面。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 总体框架: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的总称,它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 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的任务、内容、流程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任务: 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评价、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地积极性,发挥员工地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 降级、辞退)依据。流程图如下:

第二部分:X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步骤及具体内容: 一、X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步骤 具体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99年3月15日——3月27日 1.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整体框架(3月27日前完成) 2.建立健全公司的人事管理制度(3月27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99年3月27日——4月15日 根据现有的组织机构、岗位的设立,各部门进行职务调查和分析,编制每个岗位的职务说明书。 第三阶段:99年4月15日——5月5日 1.编制公司薪资方案。(4月20日完成) 根据职务说明书,一方面进行岗位评估,确定各岗位的等级,由此确定工资

等级,编制薪资方案(基础工资)部分。 2.编制绩效考核方案(5月5日完成) 根据植物说明书,设定各岗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管理,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编制员工考核办法,以此决定奖金的发放、晋升的标准。 第四阶段:99年5月5日——6月30日 建立和完善公司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招聘录用程序、培训与开发规划、员工的激励措施、人事调整制度、员工的福利计划、劳动合同等人力资源的其他内容。 二、X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各阶段的具体内容 1.第一阶段: (1)X X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建设框架图的建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一轮的企业竞争中,人才成为企业中唯一不断增值的资源,只有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会使企业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也是企业成功发展的根本。 建立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它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系统工程学、信息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咨询需要有与解决各方面问题有关学科的知识准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工资、奖励管理工作,政策性很强。在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着的。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注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调动、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没有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与其它部门相比应处于中心的地位,像一个机器中的轴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它应该是每个部门经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已有不少大中型企业在组织结构中设立副总裁级的人力资源总监职务,并在其它部门建立人力资源岗位。 实现积极的人力资源战略,应成为三种不同层次上的战略:企业、跨部门及部门。在企业层次上的人力资源管理需“一把手”的亲自参与。尤其对于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的利益能与员工分享。企业必须注重和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帮助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高薪招聘最优秀的人,并倡导活力、互动的、灵感激发式的企业文化。 在学习和管理创新中不断开发人力资源 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就要构建学习型组织。一个组织必须拥有如何学习的能力,并且比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开发规划,推动企业知识技能的资本化。 在学习的同时,当今企业必须用全新的视野来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已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满足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要求将成为21世纪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核心目标之一。员工不仅要得到公平合理的充足报酬,不仅要得到发展自我的机会和条件,而且还要得到 职业安全保障。企业终将意识到员工需要的不是工作,而是职业。要改变传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作业性的内容,如考勤、绩效考评、薪资福利等行政性和总务性的工作。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oc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占据不可替代地位,将知识创新这一全新思想引入其中,可以使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更丰富,全面优化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以知识创新为基础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为自主创新战略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竞争中不断拓展自身规模,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将知识创新作为研究背景,阐述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相关的内容,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知识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通过对科学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应用,在知识创新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完善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正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必须要借助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才能够增强预期管理的效果。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知识创新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知识创新理论研究 对知识创新理论的定义为,科学家与工程师基于跨地域、跨学科的合作,针对某一问题展开相关性研究与探讨形成研究结果,构建全新思想并创造全新文化,以保证新思想被应用在产品与服务中,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1]。在知识创新理论中,将企业知识创新模型细化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即知识创新的过程、知识库与知识场。其中,知识库所指的就是知识运行形成结果,而知识场则是基于知识创新模式而实现运行的基本场所。以知识创新模型为基础,企业创造与创新的过程就是通过外部获得知识,

在科学化筛选和融合外部知识的情况下,创造知识的全部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2.1综合激励理论 美国行为科学家在综合激励理论方面提出,要想满足企业员工需求并获得理想的综合激励效果,最关键的就是贯彻落实绩效管理工作,对员工激励结果加以合理化地安排。究其原因,只有企业员工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才能够确定各岗位的具体职责。 2.2需要层次理论 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讲,所指的就是针对人类需求加以细化并形成多个层次,针对诸多需求实施系统化的分析。简单地讲,指的就是在企业内部员工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员工会追求更高层次满足。 2.3人本管理理论 所谓的人本管理理论,具体指的就是人类管理理念逐渐由物本管理转变成以人为中心。在人本管理理论当中,员工作为企业内部价值虽高且最不可或缺的资源。其中,根据员工自身的工作能力、特长、兴趣以及心理素质等多个方面,将其安排至最佳岗位,确保在岗位中将自身特长充分发挥出来,保证职业价值和自身修养水平得以提升[2]。 3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中的知识创新作用 近年来,市场经济竞争愈加激烈,现代企业在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为更好的实现战略目标,会借助知识创新的方式不断优化竞争实力。在这一社会背景下,企业的竞争并不仅仅体现在硬件竞争方面,同样也必须要全面增强内部的软实力。目前阶段,原有以个体能力参与竞争的方式已经被摒弃,所以必须要借助科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部是干部部(处)的业务主管部门,公司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由人力资源部制订后,各干部部(处)负责制度的细化,在公司的统一框架内,把各项政策、制度转化为与本部门业务特点紧密结合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制度。 如:人力资源部制订公司的《中基层职员绩效考核方法》后,各干部部(处)在此方法的范畴内,结合研发、市场、生产、技术支援、财经等不同业务的特点,将其细化为可操作性的各部门绩效考核规范。各干部部(处)细化后的政策、制度须报人力资源部审批和备案,在人力资源部的监控和指导下实施。 第二章治理者的人力资源治理职责 各级治理者是公司人、财、物、信息等各项资源的具体掌管者。在这些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也最具有制造性的要素。财、物、信息等资源也只有通过人对其的合理使用与组合,才能使它们发挥更大的价值。各级治理者作为公司各项资源的掌管者,负有使这些资源为公司制造更大价值的直截了当使命。故各级治理者要使用好这些资源,第一要使用好人。正如公司在干部治理中所强调的"各级治理者第一是一个人力资源治理者"。 ■人力资源治理不只是人力资源治理部门的工作,而是全体治理者的职责。 ■各部门治理者有责任记录、指导、支持、鼓舞与合理评判下属人员的工作,负有关心下属人员成长的责任。 ■下属人员才能的发挥与对优秀人才的举荐,是决定治理者的晋升与人事待遇的重要因素。 图:治理者的人力资源治理职责 第三章职位与任职资格 一、职位治理 1、什么是职位 每个组织都有其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组织采纳了某种战略,战略决定了它的组织架构。组织架构确定了组织必须进行的所有工作。职位之因此存在,是因为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关心组织架构达到其目的。职位是组织架构的差不多单位。所有职位的组合应该完成组织机构的目的。职位是连接职员与需要完成的工作的桥梁。 职位属于组织;以结果为导向;职位是动态的。 2、职位分析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比较 会计0803 王芳 08721326 内容摘要:21世纪的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成为经济发展、社会前进的最关键的资源,人事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传统人事管理随着时代发展、企业优化日渐显露出了弊端,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管理领域正在国内崛起并迅速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起源于传统人事管理,却拥有传统人事所不具备的、适应时代进步的优越之处。本文比较了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之间的相同点和主要区别。 关键字:传统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一、传统人力资源与现代人力资源的内涵 (一)传统的人事管理 传统人事管理是指运用某种原理、原则、制度和方法,对人事工作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它以事为重心,为人找位,为事配人。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重拥有不重开发,员工被动接受工作安排。传统人事管理是战术性管理,着眼于当前,就事论事。它照章办事,按计划办事,无科学性、创新性,只重视数量不重视质量。管理主体是行政部门,管理制度受领导人意志左右,个人和组织均是被动的接受者。人事的重大决策集中在政府行政部门,企业在机构设置、干部任免、职工进出、工资标准等方面无自主权。 (二)现在人力资源管理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 是指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利用和保持等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 使人力、物力保持最佳比例, 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重心,既重视以事择人,也重视为人设事,让员工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人力资源被提高到了战略地位上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发挥个人特长、才能,体现个人价值,追求创新性的科学方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主体是市场运行的主体,多为主动开发型,根据组织现状和目标,有计划地展开工作。 二、传统人力资源与现代人力资源的相同点 严格来讲,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在传统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新形势下对传统人事管理的发展和完善,因此,两者有一些共同之处。 (一)管理对象有相同性 不管是传统人事管理还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它们的管理对象都是人, 都是处理“人与人”及“人与事”的关系。在实施管理中, 按需设岗,对人员进行合理配置, 使人与岗位的匹配达到最优, 以利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决、协调管理中“人与人”、“人与事”之间发生的各种矛盾、冲突, 以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 (二)管理任务有相同性 人员的招聘录用、考核奖惩、职务升降、考勤、工资福利、档案管理、培训等等, 这些工作既是传统人事管理的基本任务, 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引入了电脑化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三)管理目的有相同性 尽管两者管理方式和具体内容不同,但都以完善单位管理和保证单位目标的实现为最终目的,力求在不断变化的经济条件下,充分利用“人”这一能动资源,实现人、财、物的最佳配合,提高效率,使员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单位、社会创造最大的财富。 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区别 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 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更深人和更全面的新型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走过了漫长坎坷的发展道路,相应的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与企业战略脱节,并未作为一种稀缺的、难以模仿的独特资源而形成一种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其中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众所周知,在知识经济时代,拉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不再是物质资源,而是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愈益显现。相应地,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其实践活动广泛盛行开来。然而,在我国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至今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力资源很少被认为是企业经营战略所依据的能力,人力资源管理并不是企业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而仅仅被当作确定或选择战略目标的一种手段,人力资源管理与经营战略只是单向的关系,而没有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这些都将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善,甚至成为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一大瓶颈。 一、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目标,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这些资源基本上可以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是创造社会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其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财、物、信息与时间的利用必须通过与人力资源结合才能实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大动力,具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殊功能,其他资源的组合运用都是靠人力资源来推动的,效能的发挥也都是以人力配置的优化和人才效益的发挥为前提的。失去人的能动作用,企业的其他资源都无法发挥作用;失去人的本源作用,企业生存和发展都无从谈起。企业作为资源配置的主体,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和手段,不断整合各种资源,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使企业得以生存并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恰恰是其中的关键。 2.人力资源管理可使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可以使中小企业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劳伦斯·S·克雷曼的观点“:为了成功,企业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通过两个途径达到: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而这两条途径的实现均得益于人力资源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可以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提升企业竞争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研究企业管理发生演变历史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对人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因此,只有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使企业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氛围的一系列科学管理,才能完善和加强企业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最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从国内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出发,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的企业发展命运,并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 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任何领导者,在对人实施任何管理措施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些假设、看法。通常是根据这些对人的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为了探索中国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必要首先探索一下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管理人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假设。 一个人关于周围人、事的各种观念,是在历史传统和现时代环境的交汇中形成的。实际上,一个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形成亦不例外。大到国有企业领导集体,小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的公司。 根据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身体验,发现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员工是一种附属物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员工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员工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企业里的所有领导层人员都采用一种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关于员工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将员工视为公司一种附属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通常与公司的"英雄"人物,如公司创始人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处世行事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员工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员工是积极的,主动的,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开发。企

浅谈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

论文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带有战略性、动态性、社会性和开放性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只有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改革用人机制,转变管理职能,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无疑是我国企业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建国以后的前三十多年,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资源配置是以指令性计划为主要形式和直接行政命令为主要手段,高度排斥市场的作用,平均主义弊端丛生,导致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建立以市场作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方式,与政府间接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代国际经济发展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途径,是高效率的资源配置形式,大力发展市场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自主用人,人员自由择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静态的管理,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管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仍然薄弱,其主要方面表现在:1、管理观念落后。2、未能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3、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定位不准。 4、未能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二、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市场经济是一个竞争的经济。它打破了地区和部门的封锁,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市场。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和要求:1、人力资源配置受市场供求的制约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一切生产要素进入市场,人力资源作为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要素,通过市场供求力量来实现合理的流动,使人力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2、人力资源更注重战略性、适应性的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发展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只有建立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时分析内部人力资源需求的情况、市场供求状况、来自企业外部机遇和威胁等重要信息,制定出合理的人力资源规划,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才能使企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3、转变管理职能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必须深化内部改革,特别是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的改革,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职能,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发展机制以及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机制,才能进一步增强企业活力。4、建立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要保证。企业只有建立起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使员工彻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增强市场风险意识、竞争意识,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empirenews.page--][1][2]下一页三、新形势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思路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呈现出全球性、战略性、服务性、指导性的特点,人力资源管理只有面向市场,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不断转变管理职能,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加强员工培训,才能最终达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1、进一步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树立人力资源管理新观念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竞争的观念、战略的观念和全球的观念。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现代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着眼未来,以支持为主,更多地考虑如何开发人的潜在能力,采用战略的眼光和方法去进行组织、实施、和控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竞争呈出现市场化、国际化的格局,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的全球化。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转变管理职能传统的人事管理多属于一些行政性的日常工作。企业从传统的人事部门转变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要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人力资源

Q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

——Q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 关键词:制造行业、职位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国有企业 1、客户基本情况 Q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摩托车制造企业,且在改革开放初期引进日本技术一直引领着中国摩托车的发展,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摩托车发动机动力、整车制造及其他动力部品等方面有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公司凭借技术、制造优势,在汽车部件、船艇动力部件等产业上也取得优异成绩,现已成为国内外著名汽车公司供应商。 2、提出咨询项目的原因和希望达到的目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国外同行和国内民营企业在市场占有率的提升,Q公司面临着市场份额缩小的压力,加之多年国有企业管理体制的弊端,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足、机构雍肿、人浮于事、成本难以控制、企业缺乏活力等问题凸显出来。 公司认识到只有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出发,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竞争力,面对市场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决定启动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项目,以通过提升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来促进经营效益的增长。 经过前期调研和诊断,发现客户在组织、职位、薪酬、绩效管理体系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组织及管控现状及问题 从集团层面上看,部门之间缺乏横向的管理和沟通,部门间的协调存在问题; 从集团职能部门和子公司的层面上,管控力度不足,有部分职能部门和子公司的业务关系没有理顺; 从纵向上,权利下放不够,管理层级较多,信息传递过程较慢; Q公司已经初步建立了财务管控模式,集团向其子公司派驻了财务总监,在人员、资金、信息三方面进行管理,并通过预算及每月经济运行分析的方式对财务进行管控; 在人力资源管控方面,Q公司在绩效管理、培训、招聘等方面都有较为明确的权利划分,但是职位层级和薪酬体系方面仍较为混乱。 2、薪酬管理现状及问题 缺乏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系统的、动态的薪酬激励体系; 薪酬体系没有基于职位价值而设定,而是以行政级别来作为参照标准进行发放; 薪酬结构不尽合理,其中变动收入比例较大,某些岗位甚至达到了100%。这样的薪酬结构在特殊情况下虽然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但是会给员工造成不安全感和不稳定感,不利于员工的保留和激励; 薪酬内部分配不公平,如集团总部与子公司同样岗位薪酬差异较大。 3、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 尚未建立统一的绩效管理平台,总部、及子公司的绩效考核方式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浅析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浅析论文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在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战略、所有权、生命周期、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要程度等六种因素,并且分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如何与这些因素相匹配的。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决定因素;权变随着资源基础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等理论的不断演进,人们已经意识到,与单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相比,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由一整套相互补充和相互依赖的活动构成,模仿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而,目前理论界基本上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目前的研究对于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尚未取得一致的共识。同时,国内许多研究主要解决企业应该怎样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而忽视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既受到这些方面因素的制约,同时又需要与这些因素保持匹配。鉴于此,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探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主要决定因素。 近年来,随着对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日益认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逐渐成为研究的新兴热点之一,但

各种研究者都没有对其下一个较为完整和精确的定义。在英文中,学者运用不同的词汇,如“human resource bundles”、“human resource system”、“human resource practices”、“human resource strategy”、“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human resource model”、“employment mode”等来表达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含义,在许多情况下,它们是混用的,通常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形成一个一致的定义,或者在没有辨析其定义的情况下就直接进行理论探讨。为此,有必要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以便为本研究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奠定基础。一些学者从自身研究的目的、分析视角出发,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给出了不同的定义。Lado&Wilson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指吸引、培养和维护人力资源的独特的,而且相互联系的一系列活动、职能和过程。这一定义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由多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职能和过程而组成的。Huselid,Jackson & Schuler则侧重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战略的支持作用,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公司内部高度一致的确保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的一系列政策和活动”。 结合上述两个定义的优点,我们的定义是: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指以提高组织绩效为目的所采取的有共同的价值导向和指导思想的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该定义首先强调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一系列人力资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下面从国内企业最高领导层的人性观(关于人的看法)出发,结合国内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剖析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员工在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的心理、行为表现,以及不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导致的企业发展命运,并探索适合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参见林泽炎:两种企业,两种命运——中国两种典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9年第2期)。一、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人的看法 任何领导者,在对人实施任何管理措施的时候,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人的本性、本质有些假设、看法。通常是根据这些对人的看法、假设,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因此,我们为了探索中国企业中实施的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必要首先探索一下国内企业领导层关于被管理人员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假设。 一个人关于周围人、事的各种观念,是在历史传统和现时代环境的交汇中形成的。实际上,一个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形成亦不例外。大到国有企业领导集体,小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办的公司。 根据笔者对几十家企业的调查分析及亲身体验,发现国内企业领导集体关于被管理人员的看法不外乎两种类型: 1.员工是一种附属物

在这种企业中,领导集体以自我为中心,将企业员工视为依附于公司的一种廉价的劳动力。员工是被动的,没有思想,没有主张,是为公司赚得利润的工具,一切听从领导集体的指挥就行,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企业里的所有领导层人员都采用一种自我投射式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现。关于员工的这种认识观念大多在民营企业、私人企业表现较为明显。 将员工视为公司一种附属物这种观念的形成,通常与公司的“英雄”人物,如公司创始人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处世行事的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2.员工是活动主体 在这种公司中,员工是积极的,主动的,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极为充分的认可和尊重。员工是公司的主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和开发。企业领导集体,首先是把员工作为一个人,一个社会的人来看待,员工有思想,有追求,有七情六欲,他们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将员工视为公司主人、活动主体这种观念,大多在领导比较开明、 民主,并且公司目标比较明确、所有员工都能认同的公司较为常见。这种观念的形成大多是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公司领导集体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明确要求,强制公司所有员工认同的结果。 二、国内企业几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在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中,认识人和管理人都是相互相成的。就是说,对人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管理人的措施。这在人力资源管

【完整版毕业论文】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成人高等教育2012届毕业论文题目: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号: 姓名: 学历层次:本科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级:2011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日期:2012年月日

广西工学院成人高等教育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一、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徐工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关的对策研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发展的不断腾飞,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着市场上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把人才作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市场上保持不败之地。当前,人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往往面临着人才流失的困境。虽然有很多优秀的员工,但是企业却留不住他们,并且培养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越来越困难。如果企业流失了一名员工,那么想要寻找一名合适的替代员工是十分困难的,就是寻找到了,那么其间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培训费用等等,也是企业难以支付的。因此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提高效率、保证自身竞争优势的强有力的武器。 本文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通过分析公司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和选拔、员工培训和开发等方面,来实现企业的效用最大化。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将促进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经营,并把它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达到企业与员工“双赢”状态,使得企业蓬勃发展。 基本要求: 1. 收集大量资料。 2. 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经常向指导老师汇报情况,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 3. 严格遵循科学研究规律、遵守科研道德。 4. 认真完成论文撰写,根据收集的资料加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完成论文的叙述和论证。 二、进度计划与应完成的工作 本课题的毕业论文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2年9月底至10月中。选题工作,通过导师指导,查阅在中国大小企业中人力资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选定论文方向,查阅、收集资料及参考文献,并着手调查研究所在工作企业中关于人力资源的发展历史、背景和特点,并拟定论文提纲; 第二阶段: 2012年10月中至11月初,撰写论文,完成初稿;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按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可分为因果模式、观念模式、高绩效模式、战略模式和胜任力模式。 (1)因果模式:包括哈佛模式、哥斯特模式和斯托瑞,其特点是关注人力资源政策的影响因素及政策产生的后果。 哈佛模式最先涉及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论,1981 年哈佛商学院的五位学者迈克尔·比尔、伯特·斯佩克特、保罗·劳伦斯、奎因·米尔斯和理查德·沃尔顿,首次开创了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并合作出版了《人本管理》,在书中提出了哈佛模式。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大型企业的管理者,解决所面临的复杂的战略性问题。哈佛模式是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对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决定性要素进行分析,对管理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哪些因素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模式主要由情景因素、利益相关者、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效果、长期影响与反馈圈6个基本部分组成。哈佛模式作为一种分析型模式,将利益相关者加入到人力资源 管理模式的研究中,充分考虑了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在哈佛模式中,人力资源管理的结果会直接影响组织和股东的利益,而这些因素也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及策略的选择产生影响。这种模式假设员工都具有较高的才能,企业的领先也是整体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应该是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哈佛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模式是通过一个反馈圈进行不断的调整,由此来推动模式的运转,哈佛模式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哥斯特模式是由哥斯特(1987)提出的,它是对管理模式研究的补充,该模式主要强调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的差异性,并指出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管理模式的差异,哥斯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结果、组织结果和系统整合四部分。哥斯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战略相结合方面,与哈佛模式相类似,但在该模式在理论的构建和模式的表述方面优于哈佛模式。 诊断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由迈尔科维奇和威廉·格鲁克(1985)提出,该模式是受到医生看病的启发,提出用诊断性的眼光看待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问题。他们认为该种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主要有外部环境、人力资源管理目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组织条件四个部分。约翰·伊万瑟维奇(1998)提出了包含诊断、“开药方”、运用、评估四步骤的另一种模式。 (2)观念模式:主要有斯托瑞模式,其特点是采用“描述的”、“分析的”、“规范的”等术语区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斯托瑞模式是由斯托(1992)提出,其主要有信念和假设、战略方面、直线管理和关键杠杆四部分组成。还总结出了25 个关键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量,帮助企业对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作出评价。该模式注重实践,提出在人力资源管理范式下研究模式的构成因素。该模式是通过对比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来构建的,并证明了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 (3)高绩效模式:该模式假设存在高绩效工作系统,主要分为四类型模式和两类型模式。四类型模式:Mark Huslied 等人从1992 年开始,每两年对美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调查,按照高绩效工作系统指针和执行的一致性得出4 个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即人事模式、报酬模式、一致性模式和高绩效模式。 两类型模式:M.Youndt 等学者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为人力资本提升模式和成本缩减模式。 (4)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学者罗纳德舒勒(1992)提出了战略型人力资源模式,该模式又被称为5P 模式。5P 模式将人力资源理念、政策、项目、实践和过程等五项人力资源活动与战略需要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制度的完善。该模式认为企业在制定企业战略时,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强调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制定企业战略时的参与性。 (5)胜任力模式:Riehard Boyatzis(1982)对基于胜任力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进行的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一轮的企业竞争中,人才成为企业中唯一不断增值的资源,只有合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会使企业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也是企业成功发展的根本。 建立积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它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涉及到管理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系统工程学、信息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因此,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咨询需要有与解决各方面问题有关学科的知识准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特别是工资、奖励管理工作,政策性很强。在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也必须是动态的,变化着的。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往往注重于招聘、员工合同管理、考勤、绩效评估、薪金制度、调动、培训等与公司内部员工有关的事项,却忽略了与顾客的联系,没有关注顾客需求和市场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与其它部门相比应处于中心的地位,像一个机器中的轴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它应该是每个部门经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已有不少大中型企业在组织结构中设立副总裁级的人力资源总监职务,并在其它部门建立人力资源岗位。 实现积极的人力资源战略,应成为三种不同层次上的战略:企业、跨部门及部门。在企业层次上的人力资源管理需“一把手”的亲自参与。尤其对于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开发,企业的利益能与员工分享。企业必须注重和不断提高员工满意度,帮助员工做职业生涯规划。高薪招聘最优秀的人,并倡导活力、互动的、灵感激发式的企业文化。 在学习和管理创新中不断开发人力资源 要实现企业人力资本的不断增值就要构建学习型组织。一个组织必须拥有如何学习的能力,并且比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将成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学习型组织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训开发规划,推动企业知识技能的资本化。 在学习的同时,当今企业必须用全新的视野来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已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满足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