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严重,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探索了该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浅谈

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己达1.14亿,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义务教育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1]。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变得日趋严峻,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义务教育新的难点和薄弱环节,是近年来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关注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保证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子女一样平等的享有受教育权,不仅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是我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有效的社会流动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中问题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近年来又出现了农民工举家进入城市生活的新局面。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农民工子女教育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教育部门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政策,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先后确立了流动儿童教育问题“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两为主”解决思路[2],并取消了公办学校的借读费,规定农民工子女在入学条件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策在执行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状况依旧令人担忧。

1.农民工子女的失学、辍学现象普遍存在

目前,存在一定数量的农民工子女被迫或主动放弃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根据中国九大城市的流动儿童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流动儿童当中没有上学的人数占6.85%,失学的人数占2.45%,失学率高达9.3%,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3]。目前,“生存”是大多数农民工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子女的教育则成为其“奢侈品”。

2.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受到当地学生不同的差别对待

农民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事实上难以被“一视同仁”,例如有的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单独编班。还存在少数教师常常对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父母社会地位低下的农民工子女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缺乏责任感的现象。

3.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堪忧

对于不能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只能选择让子女就读农民工子弟学校。这些学校虽然大多数都未取得合法地位,得不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各方面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无法得到保障,比如基础设施不全、缺乏师资力量。目前这些学校均处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城乡结合部,人口混杂、位置较为偏远,学校周围境较差,经费紧缺,师资不足,而且学生生源复杂,流动性大。另一方面,由于不在城市规划之列,农民工子弟学校经常被迫搬迁。政府对这类学校很少有支持其完善办学条件的政策,总是以“非法办学”为由予以取缔,这样就导致农民工子女重新失学。

4.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

一方面,由于生活习惯和成长背景等都与城市的孩子有差距,农民工子女较易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加之进城务工农民大多工作不稳定、流动性大,日常生活中缺乏对子女的有效监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结合,致使其子女孤僻内向。再者,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等级划分观念,致使部分城市人潜意识里戴着“有色眼镜”看农民工子女,使得农民工子女当地同伴孩子的交往中遭受到城市居民子女的歧视和排斥,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5.在幼儿园教育、高中教育方面,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面临巨大的难题

目前,农民工子女多数能在流入地接受六年义务教育,而学龄前在城市上幼儿园和小学毕业后继续在城市读初中的比例则很小。这主要是由于学龄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收费较高,而且按现行政策,农民工子女不能在流入地参加高考[4]。北京的有关案例显示,外来人员子女入读初中需等学校录取完本地学生后,若还有名额,考生成绩又高出录取线二三十分才有可能进入公办的初中就读,初中毕业后入读当地高中的条件也很苛刻,高中毕业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原因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这其中涉及了方方面面的因素,包括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

1.目前教育体制中的学籍制度存在缺陷

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一方面将我国的居民分为“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的户籍,另一方面将户籍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联系在一起,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目前,附加在户籍制度之上的社会福利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等多个领域。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二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拥有“非农业户口”的居民的适龄子女可以直接就近到户籍所在地的公办学校就读且费用相对便宜,而那些拥有“农业户口”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则无法在流入地享有就近入学的权利。

改革开放以后,尽管中央政府对人口流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农民工及其子女有了进城务工、上学的自由。中央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法规,如《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等等,但“城乡二元”的户籍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本地户口与外地户口之间仍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依户籍地就近入学”,因此即使农民工子女享有在流入地的居住权,却由于没有流入地的户口,实际上也就无法享有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 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制度不合理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这个体制指明发展义务教育的责任在于地方,落实到财政上,就是义务教育经费支出的责任由地方财政来承担。这样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减轻了中央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强了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积极性,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地方负责必然引起地区间教育经费的严重不平等,而地区间教育经费的不平等又必然引起地区间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把义务教育定位于地方事业并由地方政府负担主要义务教育经费势必造成各地教育资源、教育要素的彼此不流通,从而形成义务教育的“各地为政、条块分割”的局

面。这正是阻碍农民工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主要因素之一。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

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占据了大部分教育资源的公办学校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排他性,不愿意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设置各种繁琐标准限制农民工子女入学。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资金来源有限,没有政府的财政拨款,其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各个方面与公办学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由于经费紧张,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都无法达到教育部下达的办学标准,这类学校要想得到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承认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徘徊在法律的边缘地带,面临着随时被取缔的困境。另一方面,在政府对公办学校投资方面,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分配也很不均衡、合理,进城农民工主要集中居住在城郊结合区,而这些地方的许多学校规模小、条件差,农民工子女的大量导入造成校舍、师资等教育资源十分紧张,处于饱和状态,难以再接纳大量的农民工子女就读。从而减少了社会底层的受教育和培训机会。

三.解决方案探索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何应对这个问题,涉及公安、工商、税务、计生、教育等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探索新形势下中国教育的新特点、新任务、新模式,有效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必经之路。

1.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改革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户籍制度,打破将户籍与社会公共福利挂钩,实现城市人与农村人在法律上的平等。教育体制也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作相应变化,应当规定流入地政府对于流入当地的农民工子女负有教育的义务,在入学和升学制度方面,取消各种身份的限制。

规范学籍管理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完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信息的全面管理。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中小学学校的基本信息管理、学生信息管理、学籍管理、学业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它能够通过电子跟踪系统掌握每一个学生入学、就学、转学、失学、辍学现状。从而可以加强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情况的监管和为农民工子女提供便利的就学条件创造了条件。

2.加大教育经费投资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经费无法得到保障是当前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中之重。只有把教育经费的问题具体落到实处,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明确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投资的责任分配,加大省一级政府的责任,并且明确相关的问责机制。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财政投入,同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考虑引入各方面社会资源。

中央政府要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改变过去以户籍为依据的向流出地的转移,而是要向城市流入地转移。同时建立财政监督制度,保证这部分的专款专用。中央政府也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改变目前重高等教育,轻基础教育,重精英教育,轻平民教育的情况。要提高教育在公共财政中的支出比例,教育投资的增加要面向农村。流入地城市必须给予农民工以城市居民的身份,同时赋予相应的福利待遇,包括获得教育的权利,来保障人才的稳定供给。流出地教育部门应当引导流动人口的集中分布,并予以教学指导,保证他们接受的教育和户籍地教育的统一协调。同时,应该致力于发展本地教育,真正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

3.合理整合教育资源配置

谋求公办学校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均衡发展。将公办学校的教育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优化配置,以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同时大力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必须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尽可能的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引导和扶持,赋予农民工子弟学校合法性,并设置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工子弟学校。另一方面,需要促进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间教育资源的差距。

参考文献

[1]. 欧阳国庆,黄玉怡.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初探[J]. 上海农村经济, 2006, (4), 27-29.

[2]. 汪明. 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与对策[J]. 教育研究, 2004, (25), 75-79.

[3]. 邹泓,屈智勇,张秋凌. 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发展与需求调查[J]. 青年研究, 2005, (2), 1-7.

[4]. 吴霓.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参加中高考的问题[J]. 求是, 2012, (4), 20.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_1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篇一: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实际现状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cn 浅谈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实际现状及对策作者:黄敏 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从和谐社会的角度阐述了当今社会农民工群体的子女受教育情况,浅析目前存在的隐患及其对社会和谐稳步发展产生的影响,呼吁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类大群体的子女教育问题。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describes the situation of children of migrant workers in today's society groups,education,risk analysis and its impact on social harmony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generation,called on the community to focus on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of such a large group.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机会;社会隐患;制度壁垒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化的发展进程速度随着经济的发展猛增。然而城市发展的背后离不开这样一类群体,人们称之为农民工。所谓农民工,就是我们所说农村户口出身的人员进城务工这样的角色。然而作为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的待遇是不容乐观的。其中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一、农民工子女就学的实际现状 1.不平等受教育机会 第1 页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稳步推进,民工的身影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城市的繁荣和乡村的滞塞造就了大批的城市候鸟,并因着其特殊的工作和生存环境而体味着别样的喜怒哀乐。 城市的第二代移民民工的孩子则因为义务教育体制、户藉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法规尚未完善等原因,求学的问题受到种种障碍和限制。 一、昂贵的借读费让民工的子女望而怯步。 在北京,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在民工子女教育方面措施比较到位,但由于费用等问题,民工子女在入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取消借读费后,因财政没有补助资金,这一矛盾更显突出。城市学校多以非学区户口和学生容量已满为由拒收农民工子女,而民办学校较高的收费又使农民工家庭难以承受,致使一些农民工子女失学。 北京市教委和民政局规定,需要父母中有一方持有北京市的正式常住户口,其子女开具《子女关系证明信》后就可免费借读本市中小学,按有本市正式常住户口的学生对待。这样的情况下,外地来京的民工子女要想在北京进入城市学校就读,必需交纳昂贵的借读费。

从秦皇岛来京务工的小张夫妇,七岁的女儿正是入学年龄,按照北京小学生就读的相关政策,夫妻俩既没有北京户口又没有房产证明,不符合北京入学规定的几种情况,被答复为应回户籍所在地就读。夫妇俩求熟人帮忙,再三申请为了不让孩子作留守儿童,给孩子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希望进入所在暂住地相近的小学入学。最后接到答复为可按暂居地相对就近入学,具体向暂居地附近小学或所在区教育局申请,必须交纳借读费一万两千元,即每年两千,一次交清六年费用。 小张夫妇在北京打工,丈夫开车给一家餐馆送货,每月五千元的收入,妻子没有工作,只负责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和日常家务。月工资五千元除掉房租每月一千元、生活费及其它各种费用两千多元,实在所剩无几。一万两千元对夫妻俩来说实在不是小数目,而且还是最低的借读费,按学校质量条件等,多的可达三万六千元。 夫妇俩反复合计,为了女儿有个更好的未来,不像父母这样四处漂泊着谋生存,首先要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是有句话这样说吗:如果嫌受教育太花钱,那么就尝尝无知的滋味。小张夫妇皆为初中毕业,只能靠简单的技术活和繁重的体力活赚取低廉的生活费,对女儿未来的希望是能像城里人一样,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写写算算,既轻松又体面,别像父母一辈子给人打工,累死累活不说,还要受到种种不公正的待遇。

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

B7-26 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 大佘太学校 2014年3月1日

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制度 随着我镇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市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流动人口子女和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入学问题,严格按照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做好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 一、坚持政策,确保做好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 将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纳入我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范畴和重要工作内容,坚持“由流入地政府负责、公办学校接纳为主”的原则,对所有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采取就近入学的制度,农民工子女到我校就读,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教育行政部门安排就读我校后,按照学籍管理规定办理入学手续。我校实行农民工子女登记制度和就学跟踪检查制度(农民工领就业登记证时登记有无适龄子女读书情况),协同劳动就业保障部门、公安部门,建立衔接管理和联系制度,确保农民工子女外来有书读。 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农民工子女教育资源。 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样就读的,要合理安排就读班级,与本地学生同等享受随机分班。

三、爱心帮扶,农民工子女入学享受同等待遇。 为帮助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就读,凡满足三个条件(有暂住证、法定监护人的劳动关系证明、计划生育证明),其入学的缴费项目和标准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一律不得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更不得摊派其他费用。对不完全满足三个条件的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子女,我校尽可能地满足其入学要求,实事求是地减免相关费用,通过寄宿生生活补贴等方式,切实帮助他们就学。在评优奖励、入队、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我们将加强对农民工小中学的学生安置工作,确保所有学生在秋学期能顺利入学,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确保所有外来务工子女能享受良好的教育。 大佘太学校 2014年3月1日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能多参加学生们组织的一些活动。在参与中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对学生的组织成果给予肯定,这样能和学生 更好地融合。多主动同学生谈心,做学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师和学生之间的鸿沟,促进教育、教学更好地展开。 调查时间:2020年1月 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木耳镇位于卓尼县东南部,全镇辖11个行政村,总人口8941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7%以上。目前,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六年制完全小学3所,村级教学点2所,中心小学现 有在校学生586人。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了限制五花八门的幼儿园搞乱幼教圣地,教育主管部门要 尽快把幼儿园统管起来。首先,要明确幼儿园由教育部门来管理;其次,对每一所幼儿园 重新进行清理,凡是不够条件的进行压缩,对条件具备的进行注册登记。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 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数学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 与中意识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 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知识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 趣更进一步。 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 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 走访对象。关世成,12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10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 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 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 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1200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 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

农民工安全教育

关于加强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的通知 各区、县建委,各施工企业,各有关单位: 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关系到农民工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关系到建筑企业的“安全、质量、工期、效益”,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提高农民工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保障农民工合法权利和切身利益,市建委将加强对全市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工作,逐步完善农民工培训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农民工入场安全教育及考核管理 施工单位要对新入场农民工进行三级教育,即公司级、项目部级、班组级安全教育。 公司级岗前安全教育内容应当包括: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制订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情况及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和义务;有关事故案例等。培训时间不少于15小时。 项目级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的安全生产状况;本项目工作环境、工程特点及危险因素;所从事工种可能遭受的职业伤害和伤亡事故;所从事工种的安全职责、操作技能及强制性标准;自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安全设备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措施及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有关事故案例;《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手册》;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时间不少于15小时。 班组级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之间工作衔接配合的安全与职业卫生事项;本工种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劳动纪律、岗位责任、主要工作内容、本工种发生过的案例分析;《北京市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考核试卷》;其他需要培训的内容。培训时间不少于20小时。 三级教育结束后,施工单位(项目部)选好考试地点并向属地区、县建委提出考试申请,由属地区、县建委监督员或协管员从五套《北京市建筑施工作业人员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考核试卷》中选取一套考卷进行考试、监考、阅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得分60分(含)以上的为合格。考试结束后,各区、县建委将考试合格人员有关情况(姓名、身份证号、考试得分)整理汇总,将电子版和文本资料(加盖安全科、站的公章)报至市建委施工安全管理处,由施工安全管理处审核后转市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由其将培训考试信息记入实名制卡。市建委施工安全管理处邮箱:shigongchu211@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10346170.html,. 二、加强农民工夜校教育培训管理 各施工总承包单位和专业承包单位要通过“农民工夜校”,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对每一位农民工培训的时间为每月、每人不少于2次(4个学时)。教育的内容和人员签到记录应存放项目部备查。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制订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相关标准规范、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相关文件;安全生产管理、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范文最新推荐------------------------------------------------------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时间:20XX年XX月 调查地点:鞍山市 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 调查方式:走访调查 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走访对象。关世成,12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10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1200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话期间,世成一直低头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临走时他告诉我们,他会帮妈妈卖水果,还想学会更多的本事,帮妈妈多做点事。 走进第二家时,在外面玩了半天,刚被姥姥找回来的13岁关怀正趴 1 / 19

在桌上无所事事。去年9月刚上初中不到两个星期,就因为交不起学费、校服费及其他费用,被迫退学。关怀全家从凤城过来有好多年了。母亲患有肺结核,姥姥有严重的风湿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亲去劳务市场找点零活及姥姥和妈妈捡点破烂勉强度日,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关怀的妈妈说起孩子辍学的事,眼圈就红了。关怀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泪:这孩子天天想学校,总到学校去…… 田皓元(团市委希望办工作人员):王丽丽的家在立山桥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我们觉得仿佛到了农村。丽丽和弟弟在家,10多平的小屋里就是全家五口人的安身之地。窗户很小,光线很暗,炕上的小桌上摊着书本,看得出姐弟俩正在学习。他们的爸爸妈妈都出去做活了。这姐弟俩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情况。他们的父母是从浙江过来的,主要靠纤裤角维持生活,家里有三个孩子。王丽丽,13岁,排行老大,她和妹妹(王丽阳,12岁)都读四年级。(妈妈为了方便,就让丽丽晚一年和小妹一起上学。)弟弟王世杰今年10岁,排行老三,读二年级。丽丽虽然只有13岁,却非常懂事。有空就帮爸爸妈妈做些家务,照顾弟弟妹妹。她的学习成绩不错,曾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她喜欢演讲,说起话来口齿清楚,表达流利。问及家里的情况,她说爸爸妈妈挺不容易的。我们三个这学期的学费就是爸爸妈妈从外面借的。 唐堂,一个甜美的名字,是孟泰小学二年级的学生。10岁的她,个头不高,一双聪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嘴角永远挂着一丝笑意,甜甜的很讨人喜欢。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在和哥哥、妹妹一起玩耍。她

塔西河学校农民工子女平等就学制度

塔西河学校流动人员(含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平等就学制度 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是党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农民工同样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和受益者,坚持城乡劳动者子女平等入学,坚持公平对待农民工子女,加快推动九年义务教育均等化,平等享受教育;坚持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平等对待农民工子女,是彻底改善农民工子女接受平等教育的根本措施。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引导,改善条件,提高质量,强化服务,规范管理”的发展思路,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推进全市教育公平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根据法律规定,我国适龄儿童均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校及全体员工(包括学校食堂员工)要切实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向流动人员子女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严禁对流动人员子女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 3.为保障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根据规定,学生因户籍变更或其他原因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需要转学的,转出和转入的,学校应当及时予以办理有关手续,不得拒转、拒收或者附设其他条件。学校对符合条件需要转出和转入的全部在第一时间进行办理,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 4.我校根据本地务工农民工的实际情况,保证无条件接受我校入学就读。一律按当地政府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费,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杂

费,不得用各种理由收额外费用,并在教育管理、评优奖励、入队等方面做到与本校学生一视同仁。 5.针对农民工子女流动性大的特征,对在流入地入学或完成义务教育并达到结业、毕业标准的,学校建立义务教育学籍或发放相应的毕业、结业证书。 6.中途转学或借读的,及时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安排就读,并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情况进行详细登记,每学期开学后定期统计,及时掌握流入就学情况,从而促进农民工子女顺利就学,学籍管理按照学校的规定来走。 7.对因受灾、疾病等原因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予以缓收、减收或免收课本费、作业本费;充分发挥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各界作用,积极开展助学活动。 8.加强师资培训。继续抓好随班就读,加强师资培训,增强教师对流动人员子女的关爱意识,不歧视流动人员子女,增强对流动人员子女的关怀,及时为他们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上遇到的各种困难。严禁对流动人员子女体罚,或者各种变异惩罚。 玛纳斯县塔西河乡学校 巴合提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和东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成为城市里的“农民工”。许多年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工子女,也随其父母进入城市沿海和地区。城市中广大农民工子女如何接受义务教育,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分析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教育弱势群体

目录 1.引言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引言: 农民工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同时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生力量。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所构建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是指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公平;人际关系环境和谐,社会稳定。但是如果没有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和谐,甚至连子女受教育这样的基本人权都不能保障,那么我们的和谐社会就只能是少数人的和谐。本文拟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为背景,探讨当前农民工子女平等受教育的问题。 2.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随着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农村和农业,走向城镇,逐渐产生了“农民工”现象和问题。大批的农民进入城市,形成了一轮又一轮的“民工潮”,随之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然而,这些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儿童的生活状况却不容乐观,他们始终和父母一样生活在城市的边缘。 1、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曾以“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形式把中国公民分成身份不同的两大类别,蜂拥入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城市,户籍却仍是在农村。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应由户籍所在地负责。农民工子女在流动的同时,教育资金并没有随之流转,从而致使处于流入地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不了流出地政府的教育财政补贴,也没有资格享受流入地政府的优待。 2、义务教育制度的过度分权 。《义务教育法》第八条规定: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第十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这个教育法则明确了流入地政府对流动人口学龄儿童的入学并没有法律上的责任,作为城市边缘人口,农民工子女无法享受流出地政府带给他们的教育补助。因此,义务教育的过度分权是造成农民工子女上学难的主要原因。 3、农民工经济收入低 在我国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运输业以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工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人数超过一亿。作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经济社

最新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民工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分两大部分:人身安全、行车安全。 一、胶济客运专线(电气化区段)施工作业现场与其它线路施工作业的 不同有三点: 1、高电压。接触网带有25000伏的高压电。接触网支柱周围金属都有 可能带有高压电,这在其他铁路线是没有的。防止触电伤害是防护人身伤害的又一重点。 2、高速度。其他铁路线路上运行的列车最高时速140公里,而胶济线 运行200-250公里/小时的动车组,55-65米/秒。如此高的速度在以前是没有的,给安全躲避列车,防止人员、机车、车辆伤害带来极大的威胁。 3、严要求。胶济客运专线建设时间紧,任务重,与工程电缆零创伤、 人员零伤害的要求形成极大的矛盾,为此,每一名施工人员必须有一个十分清醒的认识。 二、施工安全措施 1、统一指挥原则。民工必须绝对听从安全防护人员及带工人员的统一 指挥,不得擅自行事,自作主张进行施工作业。否则劝其离开施工队伍。 2、安全交代原则。施工前,必须进行安全交代。安全交代必须由作业 队长、工班长或安全防护人员。交代施工地点、内容、要求、安全注意事项等;施工中,应听从执行防护人员根据施工情况及时提醒和交待的施工方法;施工完毕,防护人员应检查确认现场无影响行

车安全的隐患。 3、躲避列车地点确认原则。到达现场后,安全防护员会同民工负责人 了解施工地点环境,确定躲避列车位置、方法、路径,使每名施工人员都要明确。 4、现场过程控制原则 4、1横越线路的规定。横越线路时必须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制度,应注意左右机车,车辆的动态及脚下有无障碍物。严禁从车辆下部或车钩处通过,在停留列车、车辆前部或尾部通过时,应保持5米以上距离,严禁在行驶中的机车车辆前面抢越。 4、2线路行走的规定。顺线路行走时,应走路肩,并注意本线、邻线的机车、车辆和货物装载状态,严禁在道心枕木头上行走,不准脚踏钢轨面,道岔连接杆及尖轨等处。放置工具材料不准侵入建筑接近限界。 4、3区间行走规定。在区间行走时应走路肩,并不断前后瞭望,在双线区间应逆列车运行方向行走,严禁在道心枕木头上行走,禁止在邻线和两线中间躲避列车。 4、4躲避列车的规定。在提速区段作业时,在遵守上述规定的条件下,还必须遵守下列规定:现场作业人员接到安全防护人员命令后,应立即停止作业,确认无料具侵线,下道躲避列车时,应距线路3米以上距离,并蹲下身体,特快旅客列车到达前10分钟停止在列车通过的线路上和相邻线作业。动车组通过前,作业人员躲避列车距钢轨外侧5米以上蹲下身体,在确定的安全地带躲避列车。 4、5不能随地休息的规定。禁止在钢轨上,车底下、枕木头、道心里坐、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1.教育机会不公平,异地入学困难。由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民工子女,尽管国家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但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仍不能有效的解决,城市中的公办中小学仍以各种理由拒收农民工子女。 2.教育资源有限,教学质量堪忧。尽管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要求公办学校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但是由于名额限制,费用较高等原因大部分农民工为其子女选择学费低廉,对籍、户口要求不严的民工子弟学校就读,和普通的公立学校相比,子弟学校大多受办学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较差,校园设备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式、方法落后,教师专业化和经验略显不足,教学质量普遍不高,严重影响了学龄儿童的义务教育水平。 3.家庭教育缺失,失学问题严重。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分析, 在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上过学者所占比例为 4.0%,上过学后又辍学的比例为 0.8%。二者相加,全国适龄流动儿童中未按要求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为 4.8%,高于全国儿童的相应比例(3.3% )。另据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中国儿童中心单位对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九个大城市流动儿童教育情况的调查;流动儿童失学率仍然较高,达到 9.3%,近 200万游荡在城市街头;还有近 50%的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已经入学儿童有

20%因家庭经济困难,难以维持学业。同时,由于父母自身文化的局限性对子女的教育不够重视,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子女学习散漫,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较差。 4.缺乏交流,心理问题日益严重。由于生活方式、心理感知、话语体系等方面的城乡差别,使农民工子女极易受到城市孩子的排斥,同时他们缺乏跟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很容易产生孤独、封闭、心理不平衡、戒备心较强、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此外,由于其父母的工作流动性大,导致他们经常缺课,因此大多成绩不理想,使他们普遍感到自卑、自闭、对自我的评价偏低。 二、建议 教育是民生之基。未来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现阶段对教育的投资上,教育是支撑未来发展的保障。如果不能保证农民工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未来必将产生大批低技能劳动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及制约经济的发展。 1.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制体系。国家应从法律的角度,尽快明确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明确规定他们的平等教育权。使各级政府、教育等机构在处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时,可以有法可依;农民工家庭和子女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也可以有明确的法律凭证。 2.建立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加大对子弟学校的投资力度,为农民工子女提供良好的公共教育环境。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如何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 政府重视例如 谋市政府出台新规,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来京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他们享有与首都儿童少年同等的受教育条件和机会。近日,有近20万流动儿童走进了公立学校或经政府批准的民办中小学,其中80%以上为农民工子女。 读罢这条消息,笔者在为谋市农民工子女终于能与本地的城里孩子平等地入学读书感到高兴之余,同时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 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在全国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遇到的一个社会课题。这个问题已经存在多年,舆论长期呼吁,人大代表也出谋划策,但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观。原因出在哪里?其实,并非教育部门将农民工子女一概拒之门外。相反,在很多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反复要求辖区内的中小学校,要对外地农民工子女“敞开大门”。门开了,按理农民工子女上学不成问题了。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目前,我国城市中小学都是由所属市、区政府财政支撑,且大多数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对学生的接纳能力没有太多的富余。外地学生进入,必然要占用学校资源,增加学校的开资。这笔资金从何而来?当前学校普遍的做法是:向外来生收取“择校费”和“赞助费”。这些费用即使是本市学生从户口地的学校迁到市区其他学校读书,都必不可少,更何况户口在外地农村的农民工子女。 农民工子女要上学,“择校费”、“赞助费”不仅必不可少,而且动辄成千上万,高得令农民工望而生畏。外出谋生的农民工从事的本来就是城里人不愿意干的“低等活”,收入低不说,还常常被拖欠,哪里交得起这个费那个费呢?而学校有自己的难处,增加了教学任务和成本,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此却没有更多的作为,学校不找学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对长沙市马王堆等中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学生年龄段为13—16岁。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

农民工培训之安全教育规定

农民工培训之安全教育 的一般规定 一、事故形成机理: “隐患”多由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共同偶合形成的,客观上一经出现事故隐患,人主观上表现不安全行为,就会立即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个直接原因的原因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后者虽然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而且是事故发生的本质原因。(摘自“建筑安全”) 从事故形成机理看,我们要保证安全生产,把伤亡事故降下来,除必须依靠科学的安全管理和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外,尚应广泛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群众,真正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必要性,懂得安全生产、文明生产的科学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地遵守国家和企业各项安全生产法令、规程和规章制度。下面专讲建筑工人在施工生产中应注意事项和一些安全操作规程。 二、一般规定:

工人入场安全教育主要根据建设部“(JGJ59-99)三规范和国家建工总局(80)建工劳字第24号文印发的“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司一些实际情况进行的。 ⒈参加本企业生产的职工要热爱本职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文化、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积极参加安全生产的各项活动,提出改进安全工作的意见,搞好安全生产。 ⒉遵守劳动纪律,服从领导和安全检查人员的指挥,工作思想集中,坚守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非本工种作业;严禁酒后上班。 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包括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的操作规程等),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指挥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⒋听从班组和现场施工员的指挥,服从分配,团结一致,共同完成好生产任务。 ⒌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不得穿拖鞋,高跟鞋或光脚上班;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鞋上高空。 ⒍施工现场的种种设施,“四口”防护,安全标志,警示牌、安全操作规程牌等,不得任意拆除或挪动,要移动必须经现场施工负责人同意方可。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作文园地 求职简历 党团工会 演讲致辞 领导讲话 总结报告 文秘知识 合同范本 法律文书 节日庆典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个人简历 入团申请 入党申请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文书写作总结报告调查报告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情况调查报告是比较系统地反映本地区、本单位基本情况的一种调查报告。这种调查报告平方根是为了弄清情况,供决策者使用。查字典范文大全特意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调查报告范文的相关材料,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帮助。调查时间:20XX年XX月调查地点:鞍山市调查内容:关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的调查调查方式:走访调查潘友竹(团市委希望办主任):在双山某街道的楼群里,一片低矮的小房,推开已快散落的门,在阴暗的小屋里见到了关世成母子。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摆设显示出他们家的光景不是很好。这是我们第一个走访对象。关世成,12岁,五年级,他还有一个上初二的姐姐。世成的父母从台安农村过来已经10多年了。平时,他的父母主要以卖水果为生,去年父亲因肺癌去世后,全家生活就靠母亲卖水果维持。当我们寻问其家里的情况时,她母亲忍不住落了泪:“唉!原来我们两个人一起忙活,日子还可以。自从孩子他爹去世以后,这日子就紧巴巴的。我们没有特困证,学费也不能少交。老大上初中时,还要交1200元的借读费,后来学校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就给免了。一到交学费时,我就愁。可也不能不让孩子上学啊。”他妈妈说话期间,世成一直低头沉默不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临走时他告诉我们,他会帮妈妈卖水果,还想学会更多的本事,帮妈妈多做点事。走进第二家时,在外面玩了半天,刚被姥姥找回来的13岁关怀正趴在桌上无所事事。去年9月刚上初中不到两个星期,就因为交不起学费、校服费及其他费用,被迫退学。关怀全家从凤城过来有好多年了。母亲患有肺结核,姥姥有严重的风湿病。全家的生活就靠父亲去劳务市场找点零活及姥姥和妈妈捡点破烂勉强度日,有时吃饭都成问题。关怀的妈妈说起孩子辍学的事,眼圈就红了。关怀的姥姥在一旁也落了泪:“这孩子天天想学校,总到学校去……” 田皓元(团市委希望办工作人员):王丽丽的家在立山桥洞子附近。成片的小房,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我们觉得仿佛到了农村。丽丽和弟弟在家,10多平的小屋里就是全家五口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调查报告 摘要 近年来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由于缺失正常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心理问题增多,学习成绩下降等方面。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品德,心理健康成长发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的一个教育管理难题,极待引起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农民工留守子女教育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意见看法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字 农村农民工留守子女家庭教育弱势群体 引言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

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对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以了解农民工自己怎样看待这些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随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日渐积累的过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加速发展,农民工的规模更加壮大,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xx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823万人,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至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达到700万人,留守在家的儿童2200多万。于是,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中的热点社会问题,市民也高度关注。 我们的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几个问题: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情况;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中的受教育情况;留守子女的教育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家长对学校和社会的期待等。 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对于其中几个问题的回答基本一致。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农民工子女应该和本地孩子一起上公立学校;农民工子女相对于本地孩子存在不够自信的心理态势;当家长无力支付子女学费的时候学校或政府应给予帮助。另外,有接近90%的被调查者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关注,他们了解这些问题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报道,以及与

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

提要]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流动儿童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让所有的流动儿童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找到人生的真正航向。流动儿童教育这一问题具…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流动儿童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流动儿童的教育,让所有的流动儿童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找到人生的真正航向。流动儿童教育这一问题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和地区特殊性等特点。解决好这一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不仅有利于“普九”的巩固和提高,实现教育公平,也有利于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一、健全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保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国际公认的义务教育有三个必要条件,即免费、义务和强制。多年来,我国实施的义务教育一直是只免学费,学校每学期向每位学生收取一定的杂费和课本费。这一情况在2006 年春季得到了改变,中国政府率先在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即义务教育阶段不再收取课本费和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现在,这一政策已在全国农村地区推行。“免除学杂费,农民得实惠”成为新的流行语,孩子上学的负担明显减轻。 为了保障经费来源,新《义务教育法》第44 条规定:“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这次重大的制度改革,改变了过去以薄弱的县级财政为主的状况,使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得到了切实保障[1]。 相关政策的制定必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政策实施过程的效果则以能否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因此,还需要制定一个农民工权益保障法,保证农民进城以后,在为当地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当地政府把农民工子女纳入到他们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去,使农民工子弟和当地居民职工子弟一样接受义务教育[2]。 除了义务教育制度,中央应开始同时着手进行户籍制度和财政制度的改革,使之适应民工子女教育的需要。首先,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推行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施行,在减免其杂费的同时,采用强制性手段停止借读费用的收取,若无特殊情况,学龄儿童在监护人的督促下必须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其次,淡化户籍意识和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全国联网的电子户籍登记系统,实现城乡互通,使个人户籍成为确认公民基本身份的凭证,而不是民工子女接受城市教育的“绊脚石”。 二、“两条腿走路” 实行公办民办“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充分挖掘公立学校潜力,使其成为流动儿童就学的主渠道。这是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 年)已明确规定的。因此,公办中小学应尽可能地扩大招生容量,同时要加强收费管理,降低收费标准,减少收费项目,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另一方面,鼓励扶持民工子弟校的发展。2003 年开始实施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民办教育的地位,支持和促进民办教育的地位,鼓励社会捐资办学,设立教育基金会等,解决弱势群体子女的上学问题。 1. 以公办学校作为解决问题主力的可能性 公办学校师资力量较雄厚,有舒适的校舍、完备的教学设施、强有力的教师队伍。对流动儿童的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公办学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流动儿童流动性大的特点,制定分期收费的办法。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就学[3]。 但一个需要说明的问题是,公办学校也是被市场包围着的,基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学校会倾向录取更多优秀的学生,以保证教育有好的产出;同时为了使资源有最大的产出,

如何解决当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社会管理学期中作业 姓名:徐飞翔班级:12公共管理类(1)班学号:20 问题:如何解决当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城镇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工,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他们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农民工的心头之痛,更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现状分析: 农民工子女教育,包括两部分:一是随父母进城的子女,即流动子女的教育,二是留在家乡的子女,即留守子女的教育。 (一)流动子女教育的现状 1、就学渠道不便。目前,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渠道大概有五种类型:公立学校、简易民工子弟学校、民办贵族子弟学校、流入地政府专门为流动人口子女举办的学校、流出地政府在流入地办学。其中城市里的正规学校高昂的学习费用令农民工家长们难以承受。 2、教育设施及师资力量欠缺。现实中大量的农民工子女被拒之于公办学校之外,只有选择处于城乡接合部,教学设施较为简陋,通常没有住宿条件,师资无保证。有关部门对于这一类学校非常担心,一是怕在没有严格监管的状况下,学校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二是怕在没有严格教育管理的情况下,学校教育达不到标准,误人子弟。 3、教学内容差异过大。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偏远农村,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而城市里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居住环境恶劣影响其成长。我们知道,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由于城市房价昂贵,农民工多数在城乡边缘合租廉价房居住,或者住临时工棚。而农民工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农民工子女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很好的学习环境,直接影响其成长。 5、农民工子女心理压力大。对他们来说,从家乡突然来到一个如此陌生和冷漠的地方,心理落差极大,加上农民工聚居区相对滞后的卫生及治安状况,使其内心变得十分敏感。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不懂事,受影响较小,而年龄稍大的孩子与城市同龄人相比,显得早熟、自卑和失落。 (二)留守子女教育的现状 1、家庭教育力量不足。由于留守子女与父母长期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这一群体存在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变得较为孤僻,而学校难和家长沟通,教育脱节严重,学习成绩下降。 2、监护问题突出,安全保障不足。祖辈作为临时监护人,一般责任不会明

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

附件一: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

对农民工就业、工资、劳动保障及其子女教育状况调查 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他们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工 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差,各方面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他们的切身利 益,关系到用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市民的利益,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 问题,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社会各 方面共同努力。 一、农民工就业问题 (一)就业渠道不规范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是通过老乡、亲友介绍等方式就业,无论是乡(处)的劳务输出,还是用人单位的输入,在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反映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合法机构少,从业的选择余地小,农民工需求的市场信息不畅,政府引导就业工作不力,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合法职介机构作用发挥不够。(二)劳动技能匮乏 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劳动技能,服务形式单一,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妇女还不会说汉话,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给用人单位的管理带来困难。调查表明,农民工法律观念淡薄,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够有效地自我保护。 (三)不稳定性 “流动大、不稳定”是农民工的共性。调查中发现,餐饮服务业的农民工年纪轻、自主性强,大部份打工者认为工资低,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来讲,工厂、企业的农民工较为稳定,他们的工资相对要高一点,并且均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有的单位还为他们购买工伤保险和意外伤亡保险,但大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着季节性用工,农民工的工作仍然不稳定。 二、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 实例一: 渠县贵福镇洞子村庞佑清,夫妇外出务工已有多年了,2004年经亲友介绍,夫妇同到福州某建筑工地干活,一年下来不但没有拿到应得的近20000元的工资,还在亲友处借了近3000元的生活费。每次问老板要钱时,老板都以工程未结束不给。当我们问他为什么不签劳动合同时他说,别人都没有签,我也没办法。 实例二: 渠县涌兴镇勤俭村三组30岁的刘小琴在老乡的介绍下,到福州一制衣厂干活。刘小琴同公司的老板谈妥,做记件工资,多干多得,结工资的方式是一月押一个月,即第一个月进厂干活的工资为压金。入厂前几个月工厂效益好还能按双方约定领取工资,可是后来几个月厂里没活干,她拖不起就于2004年10月份到另一厂家去打工了,到现在她还有700元的工资未领,而她去要工资要了几次都没要着,她说看来是要不着了。当我们问她为什么不签劳动合同时,她说:“我在外边打了这么多年的工,我很想签个劳动合同,可就是从来没有签过什么合同,因为如果签合同就进不了厂”。 实例三: 渠县贵福镇洞子村李旭明在山西煤厂打工,今年本应收11000元的务工款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