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机电磁线圈设计程序..

电机电磁线圈设计程序..

电机电磁线圈设计程序..
电机电磁线圈设计程序..

线圈设计程序

目录

一、定子硬绕组 (1)

二、定子软绕组 (2)

三、转子插入式绕组 (3)

四、转子散下线绕组 (4)

五、简化公式 (5)

六、编制说明 (6)

定子硬线圈(成型)

一、需要数据

定子外径Da ;定子内径D ; 铁心总长L ;定子槽数Zi ;极数2P ;线圈节距Y (以槽数计);每圈匝数n ,每极每相槽数q ; 未绝缘绕组的高度和宽度a ′×b ′, 绝缘后绕组直线部分的高度和宽度a ″×b ″ 绝缘后绕组端部的高度和宽度a l ″×b l ″ 导线规格; 绝缘规范;槽形尺寸 二、线圈尺寸计算

1.线圈两边在定子圆周上所垮的角度: α=

1

360Z Y ?

? 11802Z Y ??=α

2.相邻二线圈端部之距离: L cb = b l ″+△

△ ——两线圈端部的间隙见表1(电压≤660)

表1

3.上层线圈斜边所张开的角度(图一) Φ=sin -1121R Lcb

Z π R1=D/2+G

4.

G=h

h K

δ——线圈槽部高度单边绝缘厚度;

δ′——槽下垫条厚度;

ho——齿尖高。

5.未包绝缘的下层线关到槽口的距离:

H=G+a″+δ″(图三)δ″——层间垫条厚。

6.线圈鼻端到定子内圆的垂直距离j其值的大小以使线圈端部抬高6°~8°一般可选用表2数值(铁心外径大者选用大值)。

表2

7.拉轴直径

d e——一般采用12或16见表2。

(2)通过圆心O点作任意直线OX,使其与gi相交于V点。

(3)作OX1及OX2两直线,使各与OX,成α/2角度,并分别与gi交于Q 和S点。

(4)在OX取QB=G,取BB1=a′,在OX2上取SE=H,取EE1= a′,再在OX上取VK=j。

(5) 连接BK ,并作B1K1∥BK

(6) 在OX 上取KY=YF=de/2,再连接EF 并作E 1F 1∥EF 。 (7) 作YX ′,使用权YX ′与YX 成10°角,得YX ′与F 1E 1交点L 。 (8) 连接BE 、B1E 、EY 并作LL 1⊥BE ,连接LO 交gi 上一点L2。 (9) 由作图量得BK 、EY 、B 1E 、LL 1、LL 2。 (10)修正BK 与EY 成弧长(只对2、4极)

以OK 为半径分别以B 、K 点为圆心划弧,交于一点O 1,再以O 1为圆心,O 1K 为半径为BK BO 1K 。

以OY 为半径分别以Y 、E 点为圆心划弧,交于一点O 2,再以O 2为圆心,O 2Y 为半径为EY ,并量夹角∠YO 2E 。

BK=180π

O 1K α1=1.745×O 1K α1×10-2 EY=180πO 2Y α21=1.745×O 2Y α2×10-2

四、确定中部分尺寸

9.斜边部分的伸出长(图二)

Ld 1=tg Φ×BK

10.斜边假想弧长(图二) (图二)

T=212Ld EY + 11.斜边与直线部分弯曲之半径伸出长M 及弧长PQ (图二) 弯曲半径r B =r+

2

1

b ''

r ——见表3 M=r B tg 2

80Φ-

360

2B r π(90-Φ)=180B

r

π(90-Φ)

表3

12.线圈端部总伸长

Ld=A+M+Ld1+

2

de +a e ″

A ——线圈端部伸出直线部分长见表4

表4

13.平均每匝导线长(不计引线)

Lcp=2[L+2A+2PQ+2T-2M+2

a de '+π]

14.两线圈间引线长

L1=

1

2)

2(2Z LL D +π+(20~30)

15.极间引线长

L2=

P

LL D 22)

2(2?+π+20

16.加引线长后的每个线圈平均长: L=n (Lcp+

nq l n

l 2212+)=nLcp+2L1+q l 22

17.每台绝缘导线总重: G=8.9×k ×S ×L ×Z1×10-6公斤 S ——导线截面积(包括并绕导线)

k ——导线绝缘系数(双纱包线1.08;双玻璃丝包线1.2)。

转子插入式线圈

一、 需要数据:

转子外径D2;极数2P ;铁心长L ;转子槽数Z2;相数M ;线圈跨距Y2(以槽数计);接法; 铜线规格a ×b ;绝缘规范;

(长度单位:毫米) 二、 计算

(一)槽尺寸校核:(参见绝缘规范)

线圈宽度=b ×并列排数+线圈绝缘厚度+匝间绝缘厚。

线圈高度=a+线圈绝缘厚度 (图一) 则槽宽应≥线圈宽+槽绝缘厚度+铜线线圈槽宽的公差+装配间隙。 槽深应≥2×线圈高+槽绝缘厚度+铜线线圈及槽高的公差+装配间隙+槽口到楔底部的距离+垫条总厚度。 (二)线圈计算

1.半线圈沿转子槽间所跨之角度:(见图四α)

图二整节距时α1=2

2180Z y 式中y2——整节距时的跨距 图二短节距时α2=22180Z y '

式中y2′——短节距时的跨距 图三长端部时α3=2

2180Z y '

' 式中y2″= y2(或y2′)+0.5 图三短端部时α4=2

2180Z y '

'' 式中2'''y = y2(或y2′)-0.5

2.相邻二槽两线圈端部斜边之距离: E 1F 1=W S +△

式中:W S ——端线部分绝缘后之宽度;

△ ——相邻两线圈斜边间隙,选用1.0~2.0(极数少者,功率大者选用较

5.由中心至上层线圈端部导线之平均半径:

R 1=

2

2

D -(G+

2

a

线圈铜线高度)

6.由中心至下层线圈端部导线之平均半径:

R 2=

2

2D -(H+

2

a

线圈铜线高度)

7.上层线圈端部射线之弧长: 图二整节距时L 1=2

2

1Z y R π 图二短节距时L 1′=2

2

1Z y R 'π

图三长端部时L 1″=221Z y R ''π-(2b

+槽内匝间绝缘) 图三短端部时1L '''=

2

21Z y R '''π-(2b +槽内匝间绝缘)

8.下层线圈端部射线之弧长: 图二整节距时L 2=2

2

2Z y R π 图二短节距时L 2′=

2

2

2Z y R 'π

图三长端部时L 2″=

2

21y R ''π-(2b

+槽内匝间绝缘) 图三短端部时2

L '''=2

22Z y R '''π-(2b

+槽内匝间绝缘)

sin α=

11

11F D F E ''''=

1

211

2R Z F E π'''=0.1593

2

211R Z F E '''

10.下层线圈端部展开时与直线部分所成的平面角度:

sinβ=0.1593

22

2 2

R Z

F

E'

'

11.上层线圈斜边部分射线之弧长

K11-(m1+1m')=L1-2(r1+b s/2)(1-sinα)

设r1=r2=6~10 m1+1m'b s——绝缘后线圈宽

r1——从直线部分转向斜边部分的弯曲半径;

r2——从斜边部分转向线圈端部的弯曲半径;

式中L1及下式L2分别以项7、8中的值计算之。12.下层线圈斜边部分射线之弧长

K22-(m2+2m')=L2-2(r1+b s/2)(1-sinβ)

13.弯曲部分之伸出长a1、c1、a2、c2

a1值系由三角形D1N1C1求得

a1=D2N=(r1+ b s/2)cosα取r2=r1

C1=a1=(r1+ b s/2)cosα

a2=(r1+ b s/2)cosβ

同理C2=a2=(r1+ b s/2)cosβ

14.斜边部分伸出长Cx

图四时:Cx=1/2(Cx1+Cx2)=1/2(K1tanα+K2tanβ)图五长端部时:x C''=1/2(K1tanα+K2tanβ)

图五短端部时:x C'''=1/2(K1tanα+K2tanβ)

15.线圈端部伸出总长

图四时:Ld=A+a1+Cx1+C1+d

图五时:Ld=A+a 1+x C '' +C 1+d=(A+2)+a 1+x C '''C 2+(d+2) 式中A ——直线部分伸出铁心长,其值见表1

d ——尖端部分伸出长=并头套宽度+10mm (一般取25~35)

表1

16.上层线圈端部斜边弦长T 1 图四时:T 1=αsin Cx

图五长端时:1T ' =αsin x

C '' 图五短端时:1T ''' =αsin x

C ''' 17.下层线圈端部斜边弦长T 2 图四时:T 2=βsin Cx

图五长端时:2T '' =βsin x

C '' 图五短端时:2T ''' =

β

sin x C '''

18.端部斜边的弯曲半径ρ(从图六求得)K

所对的弦长K K 1=2R 1sin(π18021

1?R K )

K 2=2R 2sin(

π18022

2?R K )

MN 1=R 1-2221)(1

K R - MN 2=R 2-2222)(2

K R -

ρ1=1

21182

MN T MN +

ρ2=

2

22282

MN T MN +

(也可以用作图法求出弯曲半径ρ)

19.斜边T 1T 2所对的弧长1T 2T

1T 2T =180π

2Raicsin R T 22~1

20.上层线圈由于r 1r 2所接之曲弧长 L 1=(r 1+

2

S b )(90°-α)180π

21.下层线圈由于r 1r 2所接之曲弧长

L 2=(r 1+

S b )(90°-β)180π

22.上层线圈半匝平均长

图四时Lcp 1=L+2(A+1T

+2L 1+d )

图五时Lcp 1=L+2A+1T '' +1T

'''+4L 1+2d+4

23.下层线圈半匝平均长

图四时Lcp 2=L+2(A+2T

+2L 2+d )

图五时Lcp 2=L+2A+2T '' +2T

'''+4L 2+2d+4

24.每台线圈未绝缘导线的总重 Gcu=r(Lcp 1+Lcp 2)Z 2S×10-6 (公斤)

式中r ——导线比重,铜线r=8.9,铝线r=2.7 s ——导线截面积(包括并绕导线的截面)

注:短节路与整节路线线圈计算方法一样,分别以短节距2

y '或整节距y 2计算即可。

注:端部斜边的弯曲半径的求法: 1.计算法: ρ=

MN

T MN 8)(42

2+

∵)2(N M N M N N a ''-''='?''ρρ (22)(2)(N M N M N a ''-''?=''ρ ∴ρ=

N M N M N a '

'''+''2)()(2

2=

MN

MN T 8)

(42+

2.作图法:

如图,先画R1(R2)和斜边伸出长Cx 作一假想圆柱。

连a a '和p a '使其分别等于K 、T 。 作p a '的垂直平分线z z ',交p a '于N '。

在z o '上取N M ''=MN ,过P M a ''三点作圆即得弯曲半径ρ=p o 1

转子软线图(散下线)

一、已知数据:

转子外径D2;铁心长L ;转子槽数Z2;极数2P ;节距y2(以槽数计);每圈匝数n ;导线规格;转子槽形(平均槽宽b ,槽高h );绝缘规范;长度单位:毫米。

二、线圈基本尺寸 1.

线圈平均跨距:

2)

(2

y Z

n D -=πτ 2. 线模宽度:

96.0)(?-=b m ττ

三、计算:

(一)单层链形线圈(图一) (图一)

3.弯曲半径的确定:R ——一般采用20。 4.线圈端部伸出长:Ld=A+b+R

A ——线圈端部伸出铁心直线长(一般为10~20,跨距大者选大值),见表1。

表1

5.线圈平均匝长:

Lcp=2[L+2A+)(2b R +π+)2(R m -τ]

6.弯曲半径的确定:

R ——一般采用20或25,τ大者用大值。 r ——一般采用5。 7.线圈端部伸出长: Ld=A+b+m k τ1 k 1见表2。

表2

8.作图量出L1、α1α2。 9.线圈平均匝长:

Lcp=2{}])(2)[(01745.022211ααb

b r R L A L ++++++

10.引线长:L=P

h D 4)

(-π+20

二、

每台线圈的重量:

G=??????22

Z n Lcp S k ρ10-6 公斤

ρ——导线比重,铜线ρ=8.9,铝线ρ=2.7

k——导线绝缘及引线系数见表3(转准确计算可参数0EE.208.001-2表3)

表3

S——导线截面(包括并线导线的截面)

一、 定子硬绕组(成型)

Lcp=2[L+2A+k τ/cos ?+2

de π]

式中:L ——定子铁心长;

A ——线圈端部伸出直线部分长; τ——平均跨距=

1

11)

(Z h D +πy 1

D 1——定子内径 h 1——定子槽高 Z 1——定子槽数 y 1——定子节距

?

——端部斜边所张开的角度=sin -111)

2(D b Z π+

b 1——定子槽宽

d e ——拉轴半径{=12(2、4P );=16(≥6P )}

端部伸出长:Ld=A+k τtan ?+212

h de +

二、 定子散下线圈 Lcp=2(L+2A+

?

τ

cos 1k )

1

11

)

(Z

h D +=πτy 1 =tan

-1

τ

τ22k =tan -12k 2

LcP=L+1.4τ(仅适用于5#以下,2极单层,鼓形线圈)

端部伸出长

Ld=A+k 2τ

=A+k 3τ(仅适用于单层鼓形线圈)

三、转子插入式线圈平均半匝长

Lcp=L+2[A+0.575τ/cos ?+(25~35)]

式中:L ——转子铁心长

A ——端部直线伸出部分长

τ——半均跨距=2

22

)(Z h D -πy 2

D 2——转子外径 h 2——转子槽高 y 2——转子线圈节距 Z 2——转子槽数

?

——sin -122

2D b Z π

b 2——转子槽宽

直流电机设计开发培训资料

一、馬達型號介紹 二、微型DC馬達之應用 一般地,微型DC馬達的使用範圍相當之廣泛.根據其使用用途,大致可分為以下幾方面: 三、成品編號系統 四、DC馬達性能曲線圖之理解方法 4.1 從DC馬達之性能曲線圖,可確定在不同工作點上之馬達性能,現簡述其專用符號: No:空載轉速(rpm) Ts:堵轉力矩(g.cm)

Io:空載電流(A) Is:堵轉電流(A)

輸出功率曲線理論上是 2 Ts 為功率最大,並中心對稱. 任意一點輸出功率方程為:97500 ) .()()(cm g T rpm N W P ?= 4.2.3效率曲線: 100%I(輸入功率/W) V P(輸出功率/W) η(%)??= 4.3 性能曲線圖判定其工作點性能方法 a) 當力矩已知時,在橫軸力矩點上劃作垂直線,在與N,I,η相交點取各數值. b) 當力矩為未知值時,先用電流表量出馬達動作時之工作電流,並將該值點上電流線上,以該點劃出垂直線和力矩刻度為其工作點力矩,其餘數值同a)方法找出. 五、直流馬達的性能調節 V →端子電壓;R →馬達電阻; 5.1 改變馬達端子電壓調節性能 5.2 改變馬達電阻調節性能 5.3 改變馬達磁力強度調節性能 下面就此三種方式對馬達性能的影響進行簡要的分析: 5.1 改變馬達端子電壓調節性能 5.1.1 如果供電電源是恆壓電源,那麼改變馬達端子電壓,則馬達機械特性曲線(即速度曲線)將平行移動.改變電壓前後的馬達空載轉速比,堵轉扭力比,堵轉電流比均與電壓比成正比,而空載電流可近視認為相等。 Io o I ≈' V V Is s I '? =' V V Ts s T '? =' 最高效率max max ηη?' 注以上電壓的改變量須在馬達性能的承受的範圍內. 5.1.2 No o N ='V V No o N '? ='V Io I ='

直流电机设计程序

直流电机设计程序 3.1 主要指标 1. 额定电压 2. 额定功率 3. 额定转速 4. 额定效率 3.2 主要尺寸的确定 5. 结构型式的选择 6. 永磁材料的选择 选用烧结钕铁硼 7. 极弧系数 8. 电负荷 9. 长径比 10. 计算功率 11. 电枢直径 12. 极数 p=4 13. 极距 14. 电枢长度 cm D L a a 5.10157.0=?==λW P p N N N 76678.0378.021321'=??+=+=ηηcm D cm n B A p D a N i a 151.157.06006.0906.0766101.6'''101.63333==??????=??=取 λαδcm p D 89.54 21514.32=??==πτ

15. 气隙 δ=0.06cm 16. 电枢计算长度 3.3 绕组设计 17. 绕组形式 选用单叠绕组 18. 绕组并联支路对数 a=p=4 19. 槽数 20. 槽距 21. 预计气隙磁通 22. 电枢电动势 23. 预计导体总数 24. 每槽导体数 25. 每槽元件匝数 式中 每槽元件数 u=2 26. 实际每槽导体数 cm L L a ef 62.1006.025.102=?+=+=δ45 1533=?==a D Q cm Q D t a 05.145 1514.32=?==πwb B L ef i 34 4 1025.2106.062.1089.56.010''-?=????=?=ΦδταδV U E N N a 48.203 78 .021321=?+=+=η910 600 1025.2448 .20460'60'3=?????=Φ= -N a n p aE N δ2 .2045 910''===Q N N s 5 05.52 22.202''==?== s s W u N W 取20 5222=??==s s uW N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XX大学 课程设计 (论文) 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 2012年7 月9 日至2012年7 月20 日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内容 利用51单片机开发板设计并制作一个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实时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启动、停止、加速、减速等。 2.要求 (1)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掌握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3)制定设计方案,绘制系统工作框图,给出系统电路原理图。 (4)用汇编或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与调试。 (5)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6)撰写一篇7000字左右的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年月日 负责教师年月日

学生签字年月日 目录 0 前言 (1) 1 总体方案设计 (2) 1.1 系统方案 (2) 1.2 系统构成 (2) 1.3 电路工作原理 (2) 1.4 方案选择 (3) 2 硬件电路设计 (3) 2.1 系统分析与硬件设计 (3) 2.2 单片机AT89C52 (3) 2.3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4) 2.4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4) 2.5 键盘电路设计 (4) 3软件设计 (5) 3.1 应用软件的编制和调试 (5) 3.2 程序总体设计 (5) 3.3 仿真图形 (7) 4 调试分析 (9) 5 结论及进一步设想 (9) 参考文献 (10) 课设体会 (11) 附录1 电路原理图 (12) 附录2 程序清单 (13)

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设计流程和实例

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设计实例 .主要技术指标 1. 额定功率:P N=30W 2. 额定电压:U N =48V,直流 3. 额定电流:l N:::1A 3. 额定转速:n N =10000r/min 4. 工作状态:短期运行 5. 设计方式:按方波设计 6. 外形尺寸:0.036 0.065m ?主要尺寸的确定 1. 预取效率—-0.63、 2. 计算功率p 直流电动机P' - =0.85 30-40.48W ,按陈世坤书 n N 0.63 长期运行P u丄丄P N 3叩 短期运行P -?丄P N 4们 3. 预取线负荷A =11000A/m 4?预取气隙磁感应强度B§=0.55T 5. 预取计算极弧系数:-=0.8 6. 预取长径比(L/D)入’=2

7 ?计算电枢内径 根据计算电枢内径取电枢内径值 。衬=1.4 10 ° m 8. 气隙长度:=0.7 10 "m 9. 电枢外径 D j =2.95 10,m 10. 极对数p=1 11. 计算电枢铁芯长 L 、,D i1=2 1.4 10^ =2.8 10^m 根据计算电枢铁芯长取电枢铁芯长 L= 2.8 10^m 2 ■ Di1 3.14 1.4 10 T = ---------------------------------- = 2p 2 13.输入永磁体轴向长Lm =L =2.8 10,m ?定子结构 1. 齿数 Z=6 2. 齿距 3 "「 4 10 J .733 10% 3. 槽形选择 梯形口扇形槽, 见下 图。 4. 预估齿宽:b t = d 』 733 汩 °. 55 7294 10讣,B t 可由 1.43 0.96 BZ 5. 设计者经验得 1.43T , b t 由工艺取 0.295 10'm 预估轭高:h j1 礙 22 0.8 O. 55 = O .323 10,m 2IB j1K Fe 2K Fe B j1 2 0.96 1.56 B j1可由设计者经验得1.53T , h j1由工艺取0.325 10'm 根据齿宽和轭高作出下图,得到具体槽形尺寸 6.1P 「 6.1 40.48 ‘■: ?工 i A s B/ n N 3 10.8 11000 0.55 2 10000 = 1.37 10-m 12.极距 __2 = 2.2 10 m 3

无刷直流电机软件的设计

4.3 控制器软件设计 软件设计是控制系统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软件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控制系统性能的优良,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一定要具备实时性、可靠性和易维护性,对此,选择一款简单、方便的开发环境对于系统软件的整体优化以及提高整个系统的开发效率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支持STM 32系列控制芯片且应用比较广泛的主要有IAR EWARM和KEIL MDK这两个集成开发环境,本文采用的开发环境是KEIL MDK,它是ARM 公司推出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开发软件,集成了业界领先的Vision 4开发平台,具有良好的性能,是ARM开发工具中的最好的选择,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开发人员使用,尤其是它与我们经常使用的51单片机开发环境Keil C51的整体布局和使用方法类似,只有一些地方不同,操作起来比较熟练,很容易上手,极大的减小了开发人员的使用难度,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开发效率,因此这款KEIL MDK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STM 32的软件开发主要开发方式有2种,就是基于寄存器的开发和基于库函数的开发,其中基于寄存器的开发方式就更51单片机的开发差不多,它是通过直接操作芯片内部的各个寄存器来达到控制芯片的目地,这种方式较直观,程序运行占用的资源少,但对于STM 32这种寄存器数目非常多的芯片来说,采用寄存器的开发方式会减慢开发速度,还让程序可读性降低。而基于库函数的开发方式则是对寄存器的封装,它向下处理与寄存器直接相关的配置,向上为用户提供配置寄存器的接口,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使用STM 32的条件,不仅提高了开发效率,而且程序还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和移植性,因此本文采用的是基于库函数的开发方式,编程语言全采用 C 语言。

直流电机控制原理及C程序

项目八键盘控制电机方向和转速 【教学目标】 终极目标 能利用AT89S52单片机及独立键盘,通过C语言程序实现键盘控制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的速度和方向,完成单片机输入输出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及调试。 促成目标 1. 了解单片机产品开发的流程; 2. 了解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3. 掌握步进电机和直流电机速度、方向控制关键技术; 4. 掌握头文件的编写方法; 5. 掌握电机速度、方向控制的电路设计和编程的方法; 6. 会利用单片机I/O口实现电机速度、方向控制。 8.1 单片机产品开发 单片机产品开发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研制开发的单片机应用系统,是以单片机为核心,配以外围电路和软件,能实现确定任务、功能的实际应用系统。根据不同的用途和要求,单片机产品的系统配置及软件也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开发流程和方法大致相同。 8.1.1 单片机产品的结构 单片机产品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是指单片机、扩展的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部件组成的,软件是各种工作程序的总称。一个典型单片机产品结构如图8-1所示。 图8-1典型单片机产品结构

从图8-1不难看出单片机产品所需要的一般配置: (1)单片机。如AT89C51、AT89C52、AT89S51以及AT89S52等单片机。 (2)人机交流设备。输入设备有键盘和按键,输出设备有数码管、液晶显示模块和指示灯等。 (3)信号采集的输入通道。如出租车的测距、测速装置,温控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洗衣机的水位测量等设备。 (4)向操作对象发出各种控制信号的输出通道。如空调启动压缩机的开关电路,控制彩电的频道切换、颜色、音量等的接口电路。 (5)与其他计算机系统或智能设备实现信息交换,还需配置通信接口电路。如RS-232、RS-485等。 (6)有时还需扩展外部RAM、EEPROM用于存放数据。如彩电遥控系统中存放系统数据的存储器。 8.1.2 单片机产品开发流程 1.确定功能技术指标 单片机产品开发流程是以确定产品的功能和技术指标开始的。 首先要细致分析、研究实际问题,明确各项任务与要求,综合考虑系统的先进性、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成本、经济效益,拟订出合理可行的技术性能指标。 2.单片机产品总体设计 在对单片机产品进行总体设计时,应根据单片机产品提出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拟订出性价比最高的一套方案。 首先,应根据任务的繁杂程度和技术指标要求选择机型。选定机型后,再选择产品中要用到的其它外围元器件,如传感器、执行器件等。 在总体方案设计过程中,对软件和硬件进行分工是一个首要的环节。原则上,能够由软件来完成的任务就尽可能用软件来实现,以降低硬件成本,简化硬件结构。同时,还要求大致规定各接口电路的地址、软件的结构和功能、上下位机的通信协议、程序的驻留区域及工作缓冲区等。总体方案一旦确定,系统的大致规模及软件的基本框架就确定了。 3.硬件设计 硬件设计是指应用系统的电路设计,包括主机、控制电路、存储器、I/O接口、A/D和D/A转换电路等。硬件设计时,应考虑留有充分余量,电路设计力求正确无误,因为在系统调试中不易修改硬件结构。硬件电路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程序存储器 一般可选用容量较大的EPROM芯片,如27128(16 KB)、27256(32 KB)或27512(64 KB)等。尽量避免用小容量的芯片组合扩充成大容量的存储器,程序存储器容量大些,则编程空间宽裕些,价格相差也不会太多。 (2)数据存储器和I/O接口 根据系统功能的要求,如果需要扩展外部RAM或I/O口,那么RAM芯片可选用6116(2 KB)、6264(8 KB)或62256(32 KB),原则上应尽量减少芯片数量,使译码电路简单。 I/O接口芯片一般选用8155(带有256 KB静态RAM)或8255。这类芯片具有口线多、硬件逻辑简单等特点。若口线要求很少,且仅需要简单的输入或输出功能,则可用不可编程的TTL电路或CMOS电路。

永磁直流电机设计

永磁直流電機設計 1.電機主要尺寸與功率,轉速的關系: 與異步電機相似,直流電機的功率,轉速之間的關系是: D22*Lg=6.1*108*p’/(αP*A*Bg*Ky*n) (1) D2 電樞直徑(cm) 電机初設計時的主要尺寸 Lg 電樞計算長度(cm) 根據電机功率和實際需要確定 p’計算功率(w) p’=E*Ia=(1+2η)*P N/3η E=Ce*Φ*n*Ky=(P*N/60*a)*Φ2*n*Ky*10-8 Ce 電勢系數 a 支路數在小功率電機中取a=2 p 极數在小功率電機中取p=2 N 電樞總導体數 n 電机額定轉速 Ky 電樞繞組短矩系數小功率永磁電机p=2時,采用單疊繞組Ky=Sin[(y1/τ)*π/2] y1繞組第一節矩 αP 極弧系數一般取αP=0.6~0.75 正弦分布時αP=0.637 Φ每極磁通Φ=αP*τ*Lg*Bg τ極矩(cm) τ=π*D2/P Bg 氣隙磁密(Gs) 又稱磁負荷對鋁鎳Bg=(0.5~0.7) Br 對鐵氧体Bg=(0.7~0.85) Br, Br為剩磁密度 A 電樞線負荷 A=Ia*N/(a*π*D2)Ia電樞額定電流對連續運行的永磁電動机,一般取A=(30~80)A/cm另外電機負荷Δ= Ia/(a*Sd),其中Sd=π*d2/4 d為導線直徑.為了保証發熱因子A*Δ≦1400 (A/cm*A/mm2 )通常以電樞直徑D2和電樞外徑La作為電机主要尺寸,而把電動機的輸出功率和轉睦為電机的主要性能,在主要尺寸和主要性能的基礎上,我們就可以設計電機了. 在(1)式的基礎上經過變換可為:

D22*Lg*n/P’=(6.1*108/π2)*1/(αP*Bg*A)=C A 由上式可以看, C A的值並不取決於電機的容量和轉速,也不直接與電樞直徑和長度有關,它 僅取決於氣隙的平均磁密及電樞線負荷,而Bg和A的變化很小,它近似為常數,通常稱為電機 常數,它的導數K A=1/C A=(p’/n)/(D22* Lg)∞αP*Bg*A 稱為電機利用系數,它是正比於單位電 樞有效体積產生的電磁轉矩的一個比例常數. 2.直流電機定子的確定 2.1磁鋼內徑 根據電機電樞外徑D2確定磁鋼內徑 Dmi=D2+2g+2Hp 其中g為氣隙長度,小功率直流電機g=0.02-0.06cm ,鐵氧體時g可取得大些,鋁鎳鈷磁 鋼電機可取得較小,因鐵氧體H C較大.氣隙對電機的性能有很大的影響,較小的g可以使電樞 反應引起的氣隙磁場畸變加劇,使電機的換向不良加劇,及電機運行不穩定,主極表面損耗和 噪音加劇,以及電樞撓度加大,較大的氣隙,使電機效率下降,溫升提高. 有時電機磁鋼采用極靴,這樣可以起聚磁作用,提高氣隙磁密,還可稠節極靴 形狀以改善空載氣隙磁場波形,負載時交軸電樞反應磁通經極靴閉,合對永磁磁 極的影響較小.但這樣會使磁鋼結構复雜,制造成本增加,漏磁系數較大,外形尺 寸增加,負載時氣隙磁場的畸變較大.而無極靴時永磁體直接面向氣隙,漏磁系數小,能產生較多的磁通,材料利用率高,氣隙磁場畸變,而且結構簡單,便於生產. 其缺點是容易引起不可逆退磁現象. Hp 極靴高(cm) 無極靴結構時Hp=0 2.2磁鋼外徑 Dm0=Dmi+2Hm (瓦片形結構) Hm 永磁體磁路長度,它的尺寸應從滿足(1)有足夠的氣隙磁密(產生不可逆退磁),(2)在要求的任何情運行狀態下會形成永久性退磁等方面來確定,一般Hm=(5~15)g Hm越大,則氣隙磁密也越大,否則,則氣隙磁密也越小. 2.3磁鋼截面積Sm 對于鐵氧體由于Br小,則Sm取較大值,而對于鋁鎳鈷來說, Br較大,則Sm取小值. 環形鐵氧體磁鋼截面積: Sm=αP*π*(Dmi+Hm)Lg/P (cm)

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设计流程和实例

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设计实例 一. 主要技术指标 1. 额定功率:W 30P N = 2. 额定电压:V U N 48=,直流 3. 额定电流:A I N 1< 3. 额定转速:m in /10000r n N = 4. 工作状态:短期运行 5. 设计方式:按方波设计 6. 外形尺寸:m 065.0036.0?φ 二. 主要尺寸的确定 1. 预取效率63.0='η、 2. 计算功率i P ' 直流电动机 W P K P N N m i 48.4063 .030 85.0'=?= = η,按陈世坤书。 长期运行 N i P P ?'' += 'ηη321 短期运行 N i P P ?'' += 'η η431 3. 预取线负荷m A A s /11000'= 4. 预取气隙磁感应强度T B 55.0'=δ 5. 预取计算极弧系数8.0=i α 6. 预取长径比(L/D )λ′=2

7.计算电枢内径 m n B A P D N s i i i 233 11037.110000 255.0110008.048 .401.61.6-?=?????=''''='λαδ 根据计算电枢内径取电枢内径值m D i 21104.1-?= 8. 气隙长度m 3107.0-?=δ 9. 电枢外径m D 211095.2-?= 10. 极对数p=1 11. 计算电枢铁芯长 m D L i 221108.2104.12--?=??='='λ 根据计算电枢铁芯长取电枢铁芯长L= m 2108.2-? 12. 极距 m p D i 22 1 102.22 104.114.32--?=??==πτ 13. 输入永磁体轴向长m L L m 2108.2-?== 三.定子结构 1. 齿数 Z=6 2. 齿距 m z D t i 22 1 10733.06 104.114.3--?=??==π 3. 槽形选择 梯形口扇形槽,见下图。 4. 预估齿宽: m K B tB b Fe t t 2210294.096 .043.155 .010733.0--?=???==δ ,t B 可由 设计者经验得1.43T ,t b 由工艺取m 210295.0-? 5. 预估轭高: m B K B a K lB h j Fe i Fe j j 211110323.056 .196.0255 .08.02.222-?=????=≈Φ= δδτ

串激电机电设计程序

串激电机电磁设计程序 一、程序简介 1.本程序适用于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等以输入功率或输入电流作为额定指标的串激电机设计,也可以作为机车牵引串激电机的设计参考。 2.本程序适用于初学者手工设计的初步计算,设计时需要一定经验数据做参考,请结合最后所列参考资料同时使用。 3.本程序追求的计算精度为10%,需要提高计算精度,则应采用计算机软件计算。 4.对本程序有任何疑问,请在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13071676.html,论坛公开交流。突破个人经验的局限,播撒文明传承的火种,完成从“钻木取火”到“气体打火机”的跨越,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二、电磁设计程序 (一)额定参数和工作条件(核算时只要前面1.2.4项即可) 1额定电压 (V) 2额定频率 (H Z) (直流串激电动机可按频率为0Hz计算) 3额定输入功率 (W) 4额定电流 (A)(其中Cos直流为1,交流取0.9) 5额定转速 (r/min)(应按要求的转速提高10%来设计)

6额定输出功率 (W) 7额定输出转矩 (N.m) (输出功率和转矩为最重要工作条件,有条件时应对负载特性进行实际测试,作出曲线,负载特性曲线和电机特性曲线的交点,即为工作点。) 8绝缘等级,工作制,使用环境等 (此相关项目与发热温升有关,非常重要,但对核算性能无影响。)

(二)定子冲片尺寸及计算 (设计新电机应尽可能的选择现有冲片,便于自动化生产;一般冲片一致工装模具可以通用。) 1定子外径 (cm) 2定子外形X方向 (cm) 3定子外形Y方向 (cm) 4定子轭高 (cm) 5定子内圆半径 (cm) 6定子内圆半径偏心距 (cm) 7定子极弧宽度 (cm) 8定子极身宽度 (cm) 9线槽半径 (cm) 计算: 10定子轭磁路长度(cm) (为轭部中心之长度,此公式应按照实际适当修正。) 11定子极身高度(cm)12定子线槽有效面积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范本

直流电机控制系统 设计

XX大学 课程设计 (论文)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专业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直流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时间: 7 月 9 日至 7 月 20 日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内容 利用51单片机开发板设计并制作一个直流电机控制系统。系统能够实时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启动、停止、加速、减速等。 2.要求 (1)掌握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掌握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方法。 (3)制定设计方案,绘制系统工作框图,给出系统电路原理图。 (4)用汇编或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与调试。 (5)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 (6)撰写一篇7000字左右的课程设计报告。

指导教师年月日 负责教师年月日 学生签字年月日 目录 0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体方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系统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系统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电路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方案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硬件电路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系统分析与硬件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单片机AT89C52............................................................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键盘电路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软件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应用软件的编制和调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程序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仿真图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调试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小型永磁直流电机设计

小型永磁直流电机设计(部分) Ap1008331谢志恒 1.电机主要尺寸与功率,转速的关系: 与异步电机相似,直流电机的功率,转速之间的关系是: D22*Lg=6.1*108*p’/(αP*A*Bg*Ky*n) (1) D2 电枢直径(cm) 电机初设计时的主要尺寸 Lg 电枢计算长度(cm) 根据电机功率和实际需要确定 p’计算功率(w) p’=E*Ia=(1+2η)*P N/3η E=Ce*Φ*n*Ky=(P*N/60*a)*Φ2*n*Ky*10-8 Ce 电势系数 a 支路数在小功率电机中取a=2 p 极数在小功率电机中取p=2 N 电枢总导体数 n 电机额定转速 Ky 电枢绕组短矩系数小功率永磁电机p=2时,采用单叠绕组Ky=Sin[(y1/τ)*π/2] y1绕组第一节矩 P 极弧系数一般取αP=0.6~0.75 正弦分布時αP=0.637 Φ每极磁通Φ=αP*τ*Lg*Bg τ极矩(cm) τ=π*D2/P Bg气隙磁密(Gs) 又称磁负荷,对铝镍Bg=(0.5~0.7) Br,对铁氧体Bg=(0.7~0.85) Br, Br为剩磁密度 A 电枢线负荷A=Ia*N/(a*π*D2)Ia电枢额定电流对连续运行的永磁电动机,一般取A=(30~80)A/cm另外电机负荷Δ= Ia/(a*Sd),其中Sd=π*d2/4,d为导线直径。为了保证发热因子A*Δ≦1400 (A/cm*A/mm2 )通常以电枢直径D2和电枢外径La作为电机主要尺寸,而把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和转速为电机的主要性能,在主要尺寸和主要性能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设计电机了。

在(1)式的基础上经过变换可为: D22*Lg*n/P’=(6.1*108/π2)*1/(αP*Bg*A)=C A 由上式可以看, CA的值并不取决於电机的容量和转速,也不直接与电枢直径和长度有关,它仅取决於气隙的平均磁密及电枢线负荷,而Bg和A的变化很小,它近似为常数,通常称为电机常数,它的导数K A=1/C A=(p’/n)/(D22* Lg)∞αP*Bg*A称为电机利用系数,它是正比於单位电枢有效体积产生的电磁转矩的一个比例常数。 2.磁钢的选择: 2.1磁钢的材质 在永磁直流电机中,磁钢相当于串激电中的定子线圈中,它在定子铁壳中产生磁场,它和其它电机一样,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磁场媒质中进行能量转换的,磁场在能量转换过程中起媒介作用,在永磁直流电机中产生磁场的磁源是充过磁的永磁体,也叫磁钢,充过磁的磁石性能对电机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在现代电机制造中,磁钢的材料有下列几种:铁氧体.铝镍鈷合金,稀士合金,釹铁硼等.由于各种材料自身特点和本公司的实际,一般选用铁氧体作为永磁材料。 2.2永磁材料的磁性能 磁钢的退磁曲线如下: 永磁材料的磁性能可以用磁滞回线来反映和描述.即用B=f(H)曲线来反映永磁体的磁感应强度随磁场强度来降改变的特性,该回线包含的面积随最大充磁磁场强度HMAX增大而增大,当HMAX达到HS时回线面积渐近地达到一个最大值,而且这时磁性能也较稳定,面积最大的回线被称为磁滞回线. 磁滞回线在第二象限的部分称为退磁曲线,它是永磁材料的基本特性曲线,退磁曲线中磁感应强度Bm 为正值而磁场强度Hm为负值,在退磁曲线过程中,永磁体相当于一个磁源.退磁

KW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设计程序文件

11KW 变频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设计程序 及电磁仿真 1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设计程序 1.1额定数据和技术要求 除特殊注明外,电磁计算程序中的单位均按目前电机行业电磁计算时习惯使用的单位,尺寸以cm(厘米)、面积以cm 2(平方厘米)、电压以V (伏)、电流以A (安)、功率和损耗以(瓦)、电阻和电抗以Ω(欧姆)、磁通以Wb(韦伯)、磁密以T(特斯拉)、磁场强度以A/cm(安培/厘米)、转矩以N (牛顿)为单位。 1额定功率kw P n 11= 2相数 31=m 3额定线电压V U N 3801= 额定相电压Y 接法V U U N N 39.2193/1== 4额定频率50f HZ = 5电动机的极对数P =2 6额定效率87.0, =N η 7额定功率因数78.0cos , =N ? 8失步转矩倍数2.2* =poN T 9起动转矩倍数2.2* =stN T 10起动电流倍数2.2* =stN I 11额定相电流62.2478.087.039.21931011cos 105 , ,15=????=?=A U m P I N N N N N ?η 12额定转速1000=N n r/min 13额定转矩m N n P T N N N .039.1051000 11 55.91055.93=?=?=

14绝缘等级:B 级 15绕组形式:双层叠绕Y 接法 1.2主要尺寸 16铁心材料DW540-50硅钢片 17转子磁路结构形式:表贴式 18气隙长度cm 07.0=δ 19定子外径cm D 261= 20定子内径cm D i 181= 21转子外径86.17)07.0218(212=?-=-=cm D D i δ 22转子内径cm D i 62= 23定,转子铁心长度cm l l 1521== 24铁心计算长度cm l l a 152== 铁心有效长度cm cm l l a ef 14.15)07.0215(2=?+=+=δ 25定子槽数136Q = 26定子每极每相槽数332/362/11??==p m Q q =2 27极距cm P D i p 728.932/1814.32/1=??==πτ 28定子槽形:梨形槽 定子槽尺寸 cm h cm r cm b cm b cm h 72.153.078.038.008.002110101===== 29定子齿距cm Q D t i 5708.136 181 1 1== = π π

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设计流程和实例

无刷直流永磁电动机设计实例 . 主要技术指标 1. 额定功率: P N 30W 2. 额定电压: U N 48V ,直流 3. 额定电流: I N 1A 3. 额定转速: n N 10000r /min 4. 工作状态:短期运行 5. 设计方式:按方波设计 6. 外形尺寸: 0.036 0.065m . 主要尺寸的确定 1. 预取效率 0.63 、 2. 计算功率 P i 直流电动机 Pi ' K m P N 0.85 30 40.48W ,按陈世坤书 i N 0.63 12 长期运行 P i 132 P N 13 短期运行 P i 1 3 P N 4 3. 预取线负荷 A s ' 11000 A / m 4. 预取气隙磁感应强度 B ' 0.55T 5. 预取计算极弧系数 i 0.8 6. 预取长径比( L/D )λ′=2

7.计算电枢内径 根据计算电枢内径取电枢内径值 D i1 1.4 10 2 m 8. 气隙长度 0.7 10 3 4 m 9. 电枢外径 D 1 2.95 10 2 m 10. 极对数 p=1 11. 计算电枢铁芯长 L D i1 2 1.4 10 2 2.8 10 2 m 根据计算电枢铁芯长取电枢铁芯长 L= 2.8 10 2 m 13. 输入永磁体轴向长 L m L 2.8 10 2 m 定子结构 1. 齿数 Z=6 设计者经验得 1.43T , b t 由工艺取 0.295 10 2 m 3 槽形选择 梯形口扇形槽,见下图 D i1 3 i A 6s . B 1P i n N 6.1 40.48 0.8 11000 0.55 2 10000 1.37 10 2 m 4. 预估齿宽 : b t tB B t K Fe 0.733 10 2 0.55 1.43 0.96 0.294 10 2m , B t 可由 12. 极距 D i1 2p 3.14 1.4 10 2 2 2.2 10 2 m 2. 齿距 i1 3.14 1.4 10 2 0.733 10 2m 5. 预 估 轭 高 : h j1 a i B 2lB j1K Fe 2K Fe B j1 2.2 0.8 0.55 0.323 10 2m

(各电机设计软件对比)电磁场软件对比优势

Infolytica软件与同类软件的区别 Infolytica与Ansys、Ansoft、Flux软件对比如下:

●这里主要介绍下Infolytica与Ansoft、Flux对比中的优势: ?建模方面:Infolytica应用于任何二维、三维结构建模,可导入、导出其他格 式,如SAT、Pro/E、Catia、STEP、IGES、Investor等,模型识别能力较强。 Ansoft Maxwell、Flux模型识别能力方面不好,导出的cad模型dxf图纸不能直接标注。 ?剖分功能:Infolytica具有网格自适应剖分功能和求解阶次自适应功能,具备 市场唯一的二维1~4阶和三维1~3阶求解能力,可以在保证精度的情况下,快速求解2D/3D问题。而Ansoft网格剖分技术只适合于低端或二维领域,也只有在二维领域才能跟Infolytica相提并论,在处理三维大型复杂问题时则明显不足。 ?3D电磁分析中:速度和精度上Infolytica软件高于Ansoft和Flux软件。 ?二次开发方面:Infolytica具有丰富的脚本和操作过程详细而简洁的函数记 录,非常方便使用者二次开发。而Ansoft、Flux 操作记录非常复杂, 给二次开发带来困难。Ansoft通过宏来实现,对用户的编程能力要求太高。 ?不同之处:Infolytica具有市场上唯一支持六自由度和多运动部件瞬态运动求 解器,而Ansoft、Flux不具备这两种功能。 ?多参数和多目标优化:Infolytica强大的参数化功能,结合优化模块OptiNet 可以进行多参数和多目标的优化,Flux这个功能较好,Ansoft有这个功能,但没有温度功能,更不能对磁热耦合结果进行优化。 ?全球5大领先优势:磁场MagNet和电场ElecNet的耦合,应用粒子加速、 CRT电子轨迹和电弧研究;磁场MagNet和温度场ThermNet双向耦合分析; 电场ElecNet和温度场ThermNet双向耦合分析;优化模块OptiNet可以优化磁场MagNet 和温度场ThermNet耦合结果、电场ElecNet和温度场ThermNet 耦合结果;电磁场的六自由度、多运动体的独家分析能力。 一:计算的全面性

直流电机PWM调速与控制设计报告

综合设计报告 单位:自动化学院 学生姓名: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0820801 学号: 指导老师: 成绩: 设计时间:2011 年12 月 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制

一、题目 直流电机调速与控制系统设计。 二、技术要求 设计直流电机调速与控制系统,要求如下: 1、学习直流电机调速与控制的基本原理; 2、了解直流电机速度脉冲检测原理; 3、利用51单片机和合适的电机驱动芯片设计控制器及速度检测电路; 4、使用C语言编写控制程序,通过实时串口能够完成和上位机的通信; 5、选择合适控制平台,绘制系统的组建结构图,给出完整的设计流程图。 6、要求电机能实现正反转控制; 7、系统具有实时显示电机速度功能; 8、电机的设定速度由电位器输入; 9、电机的速度调节误差应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 三、给定条件 1、《直流电机驱动原理》,《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等参考资料; 2、电阻、电容等各种分离元件、IC、直流电机、电源等; 3、STC12C5A60S2单片机、LM298以及PC机; 四、设计 1. 确定总体方案; 2. 画出系统结构图; 3. 选择以电机控制芯片和单片机及速度检测电路,设计硬件电路; 4. 设计串口及通信程序,完成和上位机的通信; 5. 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调试代码,完成报告;

直流电机调速与控制 摘要:当今社会,电动机作为最主要的机电能量转换装置,其应用范围已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国防,航空航天,医疗卫生,商务和办公设备中,还是在日常生活的家用电器和消费电子产品(如电冰箱,空调,DVD等)中,都大量使用着各种各样的电动机。据资料显示,在所有动力资源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电动机。同样,我国生产的电能中有百分之六十是用于电动机的。电动机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电气时代,电动机的调速控制一般采用模拟法、PID控制等,对电动机的简单控制应用比较多。简单控制是指对电动机进行启动,制动,正反转控制和顺序控制。这类控制可通过继电器,光耦、可编程控制器和开关元件来实现。还有一类控制叫复杂控制,是指对电动机的转速,转角,转矩,电压,电流,功率等物理量进行控制。 本电机控制系统基于51内核的单片机设计,采用LM298直流电机驱动器,利用PWM 脉宽调制控制电机,并通过光耦管测速,经单片机I/O口定时采样,最后通过闭环反馈控制系统实现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其中电机的设定速度由电位器经A/D通过输入,系统的状显示与控制由上位机实现。经过设计和调试,本控制系统能实现电机转速较小误差的控制,系统具有上位机显示转速和控制电机开启、停止和正反转等功能。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意义。关键字:直流电机、反馈控制、51内核、PWM脉宽调制、LM298 一、系统原理及功能概述 1、系统设计原理 本电机控制系统采用基于51内核的单片机设计,主要用于电机的测速与转速控制,硬件方面设计有可调电源模块,串口电路模块、电机测速模块、速度脉冲信号调理电路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等电路;软件方面采用基于C语言的编程语言,能实现系统与上位机的通信,并实时显示电机的转速和控制电机的运行状态,如开启、停止、正反转等。 单片机选用了51升级系列的STC12c5a60s2作为主控制器,该芯片完全兼容之前较低版本的所有51指令,同时它还自带2路PWM控制器、2个定时器、2个串行口支持独立的波特率发生器、3路可编程时钟输出、8路10位AD转换器、一个SPI接口等,

直流电机设计程序文件

直流电机设计程序 3.1 主要指标 1. 额定电压 2. 额定功率 3. 额定转速 4. 额定效率 3.2 主要尺寸的确定 5. 结构型式的选择 6. 永磁材料的选择 选用烧结钕铁硼 7. 极弧系数 8. 电负荷 9. 长径比 10. 计算功率 11. 电枢直径 12. 极数 p=4 13. 极距 14. 电枢长度 cm D L a a 5.10157.0=?==λW P p N N N 76678.0378.021321'=??+=+=ηηcm D cm n B A p D a N i a 151.157.06006.0906.0766101.6'''101.63333==??????=??=取 λαδcm p D 89.5421514.32=??==πτ

15. 气隙 δ=0.06cm 16. 电枢计算长度 3.3 绕组设计 17. 绕组形式 选用单叠绕组 18. 绕组并联支路对数 a=p=4 19. 槽数 20. 槽距 21. 预计气隙磁通 22. 电枢电动势 23. 预计导体总数 24. 每槽导体数 25. 每槽元件匝数 式中 每槽元件数 u=2 26. 实际每槽导体数 cm L L a ef 62.1006.025.102=?+=+=δ45 1533=?==a D Q cm Q D t a 05.1451514.32=?==πwb B L ef i 34 4 1025.2106.062.1089.56.010''-?=????=?=ΦδταδV U E N N a 48.203 78 .021321=?+=+=η910 600 1025.2448 .20460'60'3=?????=Φ= -N a n p aE N δ2 .2045910''===Q N N s 505.52 22.202''==?== s s W u N W 取20 5222=??==s s uW N

11KW调速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设计程序2

11KW变频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设计程序 及电磁仿真 1永磁同步电动机电磁设计程序 1.1额定数据和技术要求 除特殊注明外,电磁计算程序中的单位均按目前电机行业电磁计算时习惯使用的单位,尺寸以cm(厘米)、面积以cm2(平方厘米)、电压以V (伏)、电流以A (安八功率和损耗以(瓦)、电阻和电抗以门(欧姆)、磁通以Wb(韦伯)、磁密以T(特斯拉)、磁场强度以A/cm(安培/厘米)、转矩以N (牛顿)为单位。 1额定功率P n =11kW 2相数叶=3 3额定线电压U N1 =380V 额定相电压丫接法U N =U N1 / 3 = 219.39V 4额定频率f =50HZ 5电动机的极对数P=2 6额定效率N =0.87 7额定功率因数cos N =0.78 8失步转矩倍数T;°N =22 9起动转矩倍数T;N =22 10起动电流倍数I;N =2.2 12 额定转速n N =1000r/min 13额定转矩T N二9.55P N 103二 9.55 11 二105.039N.m n N 11额定相电流I N P N X105 0U N N COS N 11 105 3 219.39 0.87 0.78 A-24.62

14绝缘等级:B级 15绕组形式:双层叠绕Y接法 1.2主要尺寸 16铁心材料DW540-50硅钢片 17转子磁路结构形式:表贴式 18气隙长度:=0.07cm 19定子外径D1 =26cm 20定子内径D i1 =18cm 21 转子外径D2二D H—2、=(18 -2 0.07)cm =17.86 22转子内径D i2 =6cm 23定,转子铁心长度h日2 =15cm 24铁心计算长度l a J =15cm 铁心有效长度l ef =la 2、=(15 2 0.07)cm = 15.14cm 25定子槽数Q1 = 36 26定子每极每相槽数q =Q1 /2gp =36/2 3 3=2 27极距巨p =蔥D i1/2P =3.14 18/2 9.728cm 28定子槽形:梨形槽定子槽尺寸 h01= 0.08cm b01= 0.38cm bi = 0.78cm r1 二 0.53cm h o2 = 1.72cm 巧“18^ 29定子齿距t1卩 1.5708cm Q136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