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1)久视后有视物模糊、眼胀、头额痛、眼眶胀痛、睑沉重、眼干涩等症状,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

(2)可能有屈光不正或老视。

(3)眼压不高,视野正常。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轻度

患者用眼后自觉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眼部发干、烧灼感、压迫感、轻度钝痛、鼻根部或颞部酸胀感、畏光、流泪、视物双像等。

(2)重度

自觉眼痛、头痛,甚至胸部胀满、面色苍白、心动徐缓、肩部酸痛、恶心、眩晕或呕吐。常有精神萎靡、思睡、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精神症状。

(3)导致视疲劳的原因可能为:

①眼部因素:

屈光方面问题:如屈光不正(远视、散光)、屈光参差、未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等。

调节功能障碍:如老视眼、调节衰弱、调节痉挛等。

眼肌功能障碍:如外隐斜、内隐斜、集合无力、融合无力等。

眼病所致的视力不良:如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可以视疲劳为主要症状。

注视一个目标太久。

②全身因素:身体衰弱、久病恢复期、内分泌紊乱、哺乳期、更年期、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过度疲劳。

③环境因素:光线过强或过暗、阅读材料过于细小。字体与背景对比度低、视标不稳定。长期工作在显示器前(显示器终端综合症)。

(二)诊断要点

1.根据病史;

2.检查是由于屈光不正、调节和眼肌等原因引起的视疲劳;

3.眼部无其他器质性病变的情况。

(三)证候诊断

1.肝肾不足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楚。舌红,苔薄,脉细。

2.气血亏虚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酸肢冷。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3.肝郁气滞证:不耐久视,视久则眼胀昏花,怕光流泪,眼眶、眉棱骨痛;全身可见精神抑郁,头晕头痛,心烦欲吐,口苦胁胀痛。舌红苔黄,脉象弦细。

4.脾虚气弱证:喜垂闭,或病后体虚,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大便溏泄。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不足证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推荐方药:驻景丸加减。楮实子、枸杞子、五味子、制乳香、川椒、人参、熟地、肉苁蓉、菟丝子等。

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等。

2.气血亏虚证

治法:益气养血,补心宁神。

推荐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当归、川芎、白芍、熟地、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

中成药:十全大补丸等。

3.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等。

中成药:逍遥丸等。

4.脾虚气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和血。

推荐方药:助阳活血汤加减。黄芪、炙甘草、防风、当归、白芷、蔓荆子、升麻、柴胡等。

中成药:补中益气丸等。

(二)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

推荐穴位: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太阳、睛明、承泣、瞳子髎等。

气血亏虚证加足三里、关元;肝肾不足证加太冲、光明、太溪、照海、行间、肝俞、肾俞、三阴交;肝郁气滞证者加行间。

推荐3~5天为1疗程,可行2~3个疗程。患者可取坐位或卧位。眼部穴位,要注意一定的角度和深度,不宜大幅度提插和捻转。

2.推拿按摩

推荐穴位:攒竹、睛明、四白、鱼腰、太阳、百会、风池等,推荐以点按、指揉,5天为1疗程,可行2~3个疗程。

3.耳穴压豆

推荐以王不留行子贴敷耳廓穴位,双耳推荐穴位:眼、目1、目2、肝、肾、神门、太阳等。

推荐方法: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贴敷部位王不留行子2~3次,每次根据患者接受程度顺时针转10次和逆时针转10次,告知患者按压贴敷耳朵部位会感到酸、麻、胀或发热。每3~5天为一次疗程,根据患者情况停1~3天,再下一次疗程。

4.梅花针

推荐穴位:正光1、正光2、风池、内关、大椎等。

推荐在以上各穴表皮上1.2cm直径内均匀扣击,以病人耐受为宜。针头专人专用,避免出血感染。推荐治疗时间:每疗程3~5天,每日1次,两疗程间休息5天。

5.雷火灸

推荐穴位:印堂、鱼腰、瞳子髎、四白、睛明穴,可加灸耳门、耳垂及翳风等耳部穴位及合谷、足三里等。

推荐方法:将艾柱点燃后置入竹筒内,然后对眼部及周边穴位进行熏蒸。先熏额头,再熏双眼眶周围。可以平行移动,也可以围绕眼部穴位转圈或点灸。距离以患者可以忍受为度。每天1次,3~5次为1疗程。

6.中药眼部敷贴

敷贴眼周穴位攒竹、鱼腰、阳白、丝竹空、太阳、睛明、承泣,每日或隔日一次,3~5次为1个疗程。

7.中药滴眼液。

(三)其他疗法

医学验光,科学配镜。

(四)健康指导

1.尽量找出引起视疲劳的原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2.注意眼睛的保健,应合理用眼,阅读或工作时间不宜过长。每次连续用眼半个小时,最好休息5分钟,轻轻闭上眼睛,做眼保健操或向远处眺望,视疲劳会明显缓解。

3.改善工作环境和生活节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在震荡、晃动的条件下如坐车时阅读,不在黄昏时阅读;阅读时光线不要过暗或过强;电视屏幕亮度与色调选择要适中,图像不清时应及时调整;在光线暗的环境中停留时间不要过长。

4.保证充足睡眠,慎适寒温,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文体活动,增强体质,消除精神紧张和忧郁。

5.平衡饮食:多吃谷类、豆类、水果、蔬菜,戒烟戒酒,遵循生活规律,居室环境舒宜。

6.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眼镜。佩戴适合自己的矫正眼镜,眼睛和书本及电脑屏幕的距离最好在一尺(即33厘米)左右。看书的姿势要正确,注意调整桌子和椅子的高度。

7.每日做眼保健操2~4次。

8.有眼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时应及时诊治。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目前尚无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由肝劳(视疲劳)协作组自行拟定。

治愈:能坚持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1小时以上,眼痛、眼眶疼痛、畏光、羞明和头痛症状消失;

显效:能坚持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30~60分钟,眼痛、眼眶疼痛、畏光、羞明和头痛症状明显改善;

有效: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较治疗前延长10分钟以上,眼痛、眼眶疼痛、畏光、羞明和头痛症状减轻;

无效:治疗前后眼部及全身症状均无改善。

(二)评价方法

1.进入路径时,对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持续时间,眼痛、眼眶疼痛、畏光、羞明和头痛症状进行评判。

2.在治疗的中期及完成路径时,对阅读、工作或睁眼生活持续时间,眼痛、眼眶疼痛、畏光、羞明和头痛症状进行评价。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 一、基本情况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就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17、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2、3%,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46、2%),静脉滴注

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92、3%),紫外光照射13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与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与其她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就是急性期还就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白疕静止期与缓解期,鳞屑较厚的患者;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她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

胸痹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胸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 路径 ( 2012年)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 一、适应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一10编码:工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III 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 (一)中医诊断依据:(《中医内科学》第六版教材) 1、左侧胸部或胸骨中段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以上,含硝酸甘油片难以缓解,可见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甚至夕发旦死,旦发夕死,常合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及休克,多为真心痛表现。 2、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 3、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侯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绣发。亦有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者。 4、心电图应列为必备的常规检查,及白细胞总数、血沉、血清酶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西医诊断依据(《内科学》第六版) 1、临床表现: (1)症状: ①部位:主要在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可波及心前区,有手掌大小范围,甚至横贯前胸,界限不很清楚。常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或至颈、咽或下颌部。 ②性质:胸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 ③诱因: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如愤怒、焦虑、过度兴奋等)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功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发生于劳力或激动的当时,而不是在一天劳累之后。典型的心绞痛常在相似的条件下发生,但有时同样的劳力只在早晨而不在下午引起心绞痛,提示与晨间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诊疗方 案(2013年) 本病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木论》称之为圆翳内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相当于西医学之老年性白内障。 [病因病机] 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自如,昏朦日进,则渐至不辨人物,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 一.诊断 (1)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渐降。 2.眼不红不痛,瞳神展缩如常。 3.晶珠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甚至晶珠全混;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展缓慢。 西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减退。 2.结膜无充血,角膜清,瞳孔圆、大小正常,对光反射正常。 3.晶状体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 (2)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飞蚊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样 漂浮物的眼病。 2.西医鉴别诊断:外伤性白内障:明确外伤史,查体可见晶体前囊破裂, 晶体混浊。 (3)分期: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分为四期 1.初发期:周边部可见楔状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 2.膨胀期:晶珠混浊加重,胀满,前房变浅。 3.成熟期:晶珠全部混浊,黄仁投影阴性,前房恢复正常。 4.过熟期:晶珠皮质混浊呈液化状乳白色,核下沉,前房加深。 (4)证候诊断: 1. 肝肾两亏 [主证]视物模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 [证候分析]肝肾精血不足,目窍失养,晶珠渐混则视物模糊。脑髓、骨骼失养,故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血虚不充脉络,则舌淡脉细。若见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又属肾阳偏虚之象。 2.脾虚气弱 [主证]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证候分析]脾虚不运,脏腑精气不足,不能上贯于目,晶珠失养,渐变混浊,故视物昏花。脏腑精气不足以生神及充养周身,因而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肢体乏力。脾虚运化不力,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皆脾虚气弱之征。 3.肝热上扰 [主证]头痛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 [证候分析]眨躁,指目昏不爽之状。肝热循经上攻头目,故头痛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亦由肝热所致。 4阴虚挟湿热 [主证]目涩视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眼科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试行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4-2007)。 (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 2002年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项目组(the Global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ject Grou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Wisconsi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两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制订了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标准(表1、表2)。 (三)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视力稍减退或正常,目睛干涩,或眼前少许黑花飘舞,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舌胖嫩、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无力。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脉细涩。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视物模糊或不见,或暴盲,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阳痿早泄,下肢浮肿,大便溏结交替;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表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级

食管癌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食道癌 食道癌(carcinomaofe sophagus)是食管鳞状上皮的恶性肿瘤,进行性咽下困难为其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属中医“噎膈”病证范畴 —、诊断要点 1、病史、症状和体征: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食管癌家族史,年龄在40岁以上。有咽喉部不适、咽下不利、梗噎感、食管内异物感、胸骨后疼痛不适,或有典型的进行性吞咽困难。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及声音嘶哑等。 2、辅助检查 1)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及贲门部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为研究早期食道癌提供可靠资料,结合细胞学和食管内镜检查,可以提高食道癌诊断的准确性。食道癌X线钡餐检查不但要确定病灶部位、长度及梗阻程度,还需判断食管病灶有无外侵及外侵范围。 2)CT检查: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但难以发现早期食道癌。将CT与X线检查相结合,有助于食道癌的诊断和分期水平的提高。 ﹙3﹚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 ;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操作方便、安全,病人痛苦小,准确率在90%以上,是食道癌大规模普查的重要方法。但对食道癌有出血及出血倾向者,或伴有食管静脉曲张者应禁忌作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对食道癌X片上见食管有深溃疡或合并高血压、心脏病及晚期妊娠者,应慎行食管拉网脱落细胞检查;对全身状况差,过于衰弱的患者应先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后再作检查;合并上呼吸道及上消化道急性炎症者,应先控制感染再行检查。结合X线钡餐检查可作为食道癌的诊断依据,使大多数患者免受食管镜检查痛苦。但食管狭窄有梗阻时,不能使用此法,应进行食管镜检查。 ﹙4﹚食管镜检查: 纤维食管镜已经广泛用于食道癌的诊断。食管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和部位,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的依据,同时也可在病变部位作活检或镜刷检查。食管镜检查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相结合,是食道癌理想的诊断方法。 二、鉴别诊断 食道癌的鉴别诊断除病史、症状和体征外,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X线和内镜检查,而最后诊断需经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食道癌需与食管良性及其他恶性肿瘤作鉴别。 食道癌鉴别诊断与下列疾病鉴别: 1、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多见于年轻女性,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

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开始发送

2012年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行为,不断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质量,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 在首批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范围内开展第二批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工作模式、运行机制以及质量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并提供实践依据,对已颁布实施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和进一步完善,使之能够更好地推广并为临床工作服务。 三、工作任务 (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负责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包括确定试点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确定试点单位和试点病种,并组织对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评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具体负责审定各试点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对各试点医院工作进行专业指导。

(二)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 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工作组,负责组织本辖区试点医院开展试点工作,对各试点医院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和指导。 (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病种协作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本协作组内各病种协作组工作的总体协调、督促工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病种协作组牵头单位负责组织各病种临床路径的具体试点工作,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要求制定各病种中医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对各试点单位进行培训,指导各试点单位开展试点工作,定期组织各试点单位进行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分别于2012年4月底、7月底之前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报送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相关信息等。 (四)试点医院、试点科室 各试点医院应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各试点专业科室、医务管理、护理管理、药学管理、信息统计、病案管理、经济管理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制订本院具体试点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研究制定试点工作相关管理制度,完善试点工作机制,组织对相关试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并监督各试点科室开展工作。 各试点医院试点科室成立中医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小组,由科室主任任组长,医疗、护理、临床药学人员和相关科室的负责人任成员。实施小组具体负责本专业相关病种中医临床

眼科 弱视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弱视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眼科学》(彭清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6月第9版)。 (1)矫正视力:3岁以下儿童低于0.5;4~5岁儿童低于0.6;6~7岁儿童低于0.7;或8以上岁儿童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检查中,对单个字体的辨认能力比对同样大小排列成行字体的辨认能力高(拥挤现象),对比敏感度降低,立体视功能障碍,或眼底检查常有异常固视。 (2)常规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第2版)。 (1)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或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或更多,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弱视诊断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矫正视力3岁以下儿童低于0.5;4~5岁儿童低于0.6;6~7岁儿童低于0.7;或8以上岁儿童低于0.8;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 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形成的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配戴屈光不正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 (二)证候诊断 1.禀赋不足证:先天远视、近视等致视物不清;或有身体瘦弱,头晕耳鸣,盗汗,多动易躁,偏食或厌食。舌淡,脉弱。 2.脾胃虚弱证:视物不清,或胞睑浮肿,或兼见小儿偏食,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便溏。舌淡边有齿痕,脉细弱。 3.气血亏虚证:视物不清,全身兼见面色少华,头晕失眠,气短身疲,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针刺治疗

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中医诊疗方案

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段俊国、毕宏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中医眼科学》(段俊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眼前黑影飘动;视力突然减退甚至仅有光感;玻璃体内点状、絮状、团块状或者条带状混浊,视网膜有出血灶;出血多者眼底红光反射消失,眼底不能窥见。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教材《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段俊国、毕宏生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教材《眼科学》(葛坚,王宁利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年)。 (1)有引起玻璃体出血的原发病表现。 (2)自觉眼前黑影飘动:病情轻者,眼前黑影飘动,如飞蚊症;重者,眼前黑影突然增多,视力急骤减退,甚至仅有光感。 (3)玻璃体内细小点状、片状、絮状、团块状以及条带状混浊,视网膜有出血灶;出血多者眼底检查无红光发射,眼底不能窥及。 (二)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协作组拟订的“血灌瞳神(玻璃体积血)中医诊疗方案。 1.络损出血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混浊,色鲜红。伴心烦胁痛、或头晕腰酸、或少气懒言、或肢倦乏力。口干便秘;舌红少苔,脉数或脉细。 2.气滞血瘀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积血。头痛兼情志不舒,烦躁易怒,或眼底出血日久不散。舌暗红苔少,脉弦或涩。 3.痰浊瘀阻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玻璃体积血。眼珠刺痛或胀痛;痰稠口苦;头重头晕,烦躁胸闷。舌质暗红、舌苔黄腻,脉弦滑。 4.脾虚兼血瘀证:视力突然下降,眼前黑影飘动,眼底见各种形态之出血。面色萎黄;心悸健忘;纳呆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络损出血证 治法:凉血止血

眼科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视疲劳的门诊患者。 一、肝劳(视疲劳)中医临床路径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劳。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视疲劳(ICD-10编码:H53.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肝劳(视疲劳)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不足证 气血亏虚证 肝郁气滞证 脾虚气弱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肝劳(视疲劳)协作组制定的“肝劳(视疲劳)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肝劳(视疲劳)。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劳(视疲劳)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

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远、近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电脑验光检查或检影验光检查; (6)眼位及眼球运动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吸墨实验、干眼仪、综合验光仪检查、视野、OCT、眼部超声和UBM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肾不足证: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2)气血亏虚证:益气养血,补心宁神。 (3)肝郁气滞证:疏肝理气,解郁明目。 (4)脾虚气弱证:健脾益气,升阳和血。 2.特色疗法 (1)针灸疗法 (2)推拿按摩 (3)耳穴压豆 (4)梅花针 (5)雷火灸 (6)中药眼部贴敷 (7)中药滴眼液 3.其他疗法 4.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病情稳定,视疲劳等主要症状无恶化或有所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变化,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锁骨骨折诊疗方案 2009 中医诊断:骨断 西医诊断:锁骨骨折 一、诊断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1)有外伤史。 (2)多发于锁骨中1/3或中外1/3交界处。 (3)主要症状:骨折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有移位骨折可触及异常活动及骨擦音。 (4)X线摄片检查可确定骨折类型及移位情况。 (二)证候诊断

1.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外伤后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2.瘀血凝滞证:伤后2-4周。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肝肾不足证:骨折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骨折分型 1.青枝型骨折:多见于幼儿,骨折处形成向上弯曲的弧形。 2.横断型骨折:多见于成年人,骨折端可有典型的重叠,近端向上后方移位,远端向前下方移位。 3.粉碎型骨折:多为直接暴力引起,常于中1/3处有小骨片呈垂直移位。 二、治疗方案 (一)手法复位 适用于有移位的锁骨骨折。患者坐位,挺胸抬头,双手叉腰,术者将膝部顶住患者背部正中,双手握其两肩外侧向背部徐徐牵引,使之挺胸伸肩,此时骨折移位即可改善,如仍有侧方移位,可用捺正手法矫正。 (二)外固定治疗 1.三角巾悬吊固定

眼科疾病中医药治疗

眼科疾病中医药治疗 凡红肿不开,疼痛难忍,满眼红筋胬肉,羞明怕日,多眼泪,生眼屎,蟹睛,及头风灌目等症,为外障。凡眼内不红不肿,不疼不痛,无红筋努肉,服珠清秀,只有视物不明,日久断光,即为内障。 外障眼病 凡治男女大小,一切外障眼病,红肿不开,疼痛难忍,羞明怕日,不喜灯火,满眼红筋胬肉,多泪,或生翳子。庸医以为虚火犯上,既用凉药,又用补药。若是真火眼即愈;若是虚火眼,服此凉补之药,红筋肿痛虽去,眼内必生青膜,白云遮晴,不见人物,遂谓此人应带残疾。不知用药不明,误受其害。如是头风灌目,以及蟹晴,服此凉药,必穿无治,服补药者定死。 凡一切男女大小,外障眼病,用四味大发散或八味大发散,看症加减。初起服一剂或二剂,将陈寒散净,即可全愈,永不再发。若服凉药补药,眼珠上必起青膜、白云遮晴。此时宜服大发散四五剂,即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以固正气。又服大发散四五剂,仍服补中益气汤一二剂。如此交互调服,外用眼药点之,陈寒既散,白云青膜自消,何患眼之不复明乎。 凡头风灌目,头顶如棒敲,目珠如针刺,疼痛难忍。内宜服四味大发散,重加北细辛二两或三风,又加明天麻二两(姜汁炒),外即用包头风药。内服、外包要同一时,内外各一剂即愈。

凡生蟹睛,仍用四味大发散,加全虫一两或二两(酒洗去盐),僵蚕一两或二两(姜汁炒)。服—二剂即愈。如不愈,外用鳝鱼血点蟹睛上。如有火,蟹睛是黑色:宜用涎笑蓉饼方。此二方务于服水药时用之方能见效。 四味大发散 麻茸(麻黄碾碎去粉,所剩之疏松而呈绒状者)一两或二两,蔓荆一两,藁(音稿)本一两,北辛五钱或用一两(叶要去净),老姜一斤或用八两(连皮捣碎为引)。 八味大发散 照四味大发散方加西羌活一两,北防风—两,白芷梢二两,川芎一两,仍用老生姜八两或一斤为引。看症加减,法列如后: 如有白云遮睛,加大蛇蜕一二条(酒洗),蝉蜕一两(去翅足),白寇壳一两(姜汁炒)。此三味皆散云退翳之药。外务用眼药点之。 如热泪多,重加蔓荆一二两;或泪冷,加北味(北五味子)二两,打碎。然冷泪乃是内障眼病,须审明以此五味为主。 如白珠上红筋不去,加桑白皮一把,用刀刮去粗皮。如红筋去净,此味不用,以其大泻肺气也。 如眼珠夜间胀痛不安,加肥玄参一两,汉防己一两;或又加炒香附一两,夏枯草一两。如生胬肉,加白芷梢一二两。 如两太阳经胀痛,加大明麻一两(姜汁炒),净藁本一两或二两。如眼

外科——瘿病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 一、气瘿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及入组标准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气瘿病(气瘿病;TCD编码:BNG12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ICD10:E04. 902); 第一诊断:甲状腺肿瘤(ICD-10:C73/D09.302/D34/D44.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2008第一版)。 2.定义 气瘿是由于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等因素引起的,以致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为基本病机,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瘿病一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瘿候》。在中医著作里,又有称为瘿、瘿气、瘿瘤、瘿囊、影袋等名称。 3.证候诊断 (1)气郁痰阻 症状:颈前正中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的波动常与情志因素有关,苔薄白,脉弦。 (2)痰结血瘀 症状:颈前出现肿块,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胸闷,

纳差,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或涩。 (3)肝火炽盛 症状:颈前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4)肝阴虚 症状:瘿肿或大或小,质软,病起缓慢,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颤动,眼干,目眩,倦怠乏力,舌质红,舌体颤动。脉弦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气瘿病。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3.结节性甲状腺肿行甲状腺(部分、次全、全)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ICD9CM-3:06.2-06.5;ICD:50.2905); 甲状腺腺瘤行甲状腺腺瘤切除术及经皮实体肿瘤消融术 ICD-9-CM-3:06.2-06.4 ICD:50.2905) 。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疗效评价标准 结节性甲状腺肿:1.治愈:甲状腺大部切除(包括所有结节)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或并发症已愈。2.好转:腺体切除,症状部分改善或留有并发症。 3.未愈:症状未改善。 甲状腺腺瘤: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

眼科中医护理方案

眼部手术前常规护理 1、根据病情及拟行的手术向病人 或家属讲明手术前后应注意的问题,积 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消除恐 惧,密切合作。 2、完成各种常规检查,了解病人 的全身情况,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应采取必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如有发热、咳嗽、月经来潮、颜面部疖肿及全身感染等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以便进行必要的治疗和考虑延期手术。 3、术前3日开始点抗生素眼药水,以清洁结膜囊。手术当日(急症手术例外)冲洗结膜囊。眼眶手术根据手术需要决定是否剃去眉毛。 4、训练病人能按要求向各方向转动眼球,以利于术中或术后观察和治疗。指导病人如何抑制咳嗽和打喷嚏,即用舌尖顶压上腭或用手指压人中穴,以免术中及术后因突然震动,引起前房出血或切口裂开。 5、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术后并发症。局麻病人术前一餐不要过饱,以免术中呕吐。全麻病人术前6小时应禁食禁水。 6、协助病人做好个人清洁卫生,如洗头、洗澡、换好干净内衣、内裤,长发要梳成辫子。取下隐形眼镜和所有首饰。

眼部手术后常规护理 1.嘱病人安静卧床休息,头部放松,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2.术眼根据病情加盖保护眼罩,防止外力碰撞。注意观察局部伤口的渗血情况,眼垫、绷带有无松脱。嘱病人在术后2周内不要做摇头、挤眼等动作。 3.遵医嘱局部用药或全身用药。术后数小时内病人如有疼痛、呕吐等,应正确评估可能的原因,及时与医生沟通,按医嘱给予镇痛、止吐药。 4.为避免感染,术后换药时所用的抗生素眼药水、散瞳剂等应为新开封的敷料每日更换,注意观察敷料有无松脱、移位及渗血,绷带的松紧情况;眼部包扎期间,嘱病人勿随意解开眼带,以免感染。 5.继续给予易消化饮食,多 进食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有便秘者常规给予缓泻剂。 6门诊手术病人和住院病人出 院前嘱其按医嘱用药、换药和复 查,做好相关的自我保健知识宣 教。

眼科 视瞻昏渺(高度近视单纯型黄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视瞻昏渺(高度近视单纯型黄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主症:视物模糊,视物遮挡。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屈光度>-6.00D。 (2)眼底检查:高度近视眼底改变,伴黄斑区片状出血。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状遮挡荧光;条纹或网样高荧光;无脉络膜新生血管性荧光渗漏。 (二)证候诊断 1.阴虚火旺证: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或有变形。头晕目眩,咽干,目涩,心烦失眠,腰膝酸软,遗精盗汗。眼底见黄斑出血。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2.气不摄血证: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或有变形。面乏华泽,肢体乏力,纳食不馨,口淡无味,视物疲劳,不能久视,或有便溏泄泻。眼底见黄斑出血。舌质淡,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3.气滞血瘀证:视物模糊,视物遮挡,或有变形。久视则眼球酸胀,干涩疼痛,目眶紫暗,眉棱骨疼,或见情志不舒、头晕、耳鸣、视疲劳。眼底见黄斑出血。舌暗,脉弦细。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合生蒲黄汤加减。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丹参、生蒲黄、旱莲草、荆芥炭、郁金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2.气不摄血证 治法:益气摄血。 推荐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丹参、陈皮、炙甘草、

酸枣仁、远志、仙鹤草、白及等。 中成药:归脾丸等。 3.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生地、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桔梗、柴胡、当归、川牛膝、甘草、枳壳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颗粒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根据病情,辨证选用中药注射剂,如血栓通注射液等。 (三)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主穴选:睛明、承泣、风池、攒竹。根据证侯辨证选择配穴。 (四)健康指导 1.生活起居:生活要有规律,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减少近距离用眼时间,避免突然用力、剧烈咳嗽、外伤、剧烈活动如蹦极、跳水等。鼓励和指导患者积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外出佩戴防护眼镜,保护双眼,避免强光刺激。如有眼压异常,注意定期观察眼压变化。保持大便通畅。 2.饮食调护:注意营养均衡,不挑食,少食甜食和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3.情志调摄:此类患者病程长,见效慢,易焦虑,应做好情志护理。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目前尚无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由视瞻昏渺(高度近视单纯型黄斑出血)协作组自行拟定。 1.症状积分 (1)视物模糊; (2)视物遮挡。 以上2个症状均依次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4级,依次记作0分、1分、2分、3分。 2.视力积分 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视力提高小于1行、不变或下降为0分;提高2行为1分;提高3~4行为2分;提高4行以上为3分。视力小于0.1者,按无光感、光感、手动、指数/33 cm、0.02、0.04、0.06、0.08、0.1分级,相邻等级间的视力差异记作1行。 3.眼底出血积分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 一、基本情况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17.2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92.3%,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46.2%),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92.3%),紫外光照射13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

失眠诊疗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项目重点病种临床诊疗方案 失眠症 (insomnia)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重点专科强化建设项目失眠症是临床最为常见疾病之一,是指入睡困难、夜间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是睡眠量的不足或质的不佳。中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等。近年来,我国失眠等神经精神疾病发病率的迅速增高。相关文献显示,35%的人口曾患急性失眠,而9%~12%的人患有慢性失眠。失眠已成为许多国家广泛关注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西医治疗失眠症强调定时作息及合理使用镇静催眠药物,临床首选服用安眠药,该种药物虽催眠速度较快,但有相当大的毒副作用,给患者带来诸如加重呼吸抑制,记忆力减退、头昏、乏力、嗜睡等危害,且疗效短,需不断加大剂量,停药即复发,还有耐药性、成瘾性等弱点。因此,从中医药探寻治疗失眠的有效治疗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的意义。 中医运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调治失眠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在临床已得到验证。总结近年来中医对失眠症的治疗,我们认为单纯依靠脏腑功能失调辨证,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失眠症患者所具有的心理认知和情绪等紊乱,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在研究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探索,形成了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诊断、量化标准,通过对古人认识到的具有调整心理状态的药物作用进行研究,临床筛选出了对特定心理紊乱状态具有疗效的药物和方剂,确立了调整心理紊乱状态的诊疗方案,该方案适用于原发性失眠症,不包括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导致的继发性失眠。 一、病例选择 (一)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原发性失眠症患者的诊断标准:

中医医院眼科建设与管理指引

中医医院眼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眼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眼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眼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眼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眼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眼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眼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眼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 第六条中医医院眼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眼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开设独立眼科

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中医眼科特色专病门诊、病房和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眼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暗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中医医院眼科病房应设置治疗室,检查室(暗室)。 第九条中医医院眼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 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眼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 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 平的设备,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中药离子 导入仪、电针治疗仪、艾灸治疗仪、针刺手法治疗仪、裂隙灯、视野仪等;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应配备眼科A/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仪 及激光治疗仪等。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眼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眼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的比例应不低 于60%,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眼科具备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合理,年龄构成基本均衡,应力求在不同年龄段均 无人才断档现象。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续的人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圆翳内障

眼科中医诊疗方案圆翳 内障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医诊疗方 案(2013年) 本病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称之为圆翳内障。本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相当于西医学之老年性白内障。 [病因病机] 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自如,昏朦日进,则渐至不辨人物,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 一.诊断 (1)诊断依据: 中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渐降。 2.眼不红不痛,瞳神展缩如常。 3.晶珠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甚至晶珠全混;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展缓慢。 西医诊断依据: 1. 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减退。 2.结膜无充血,角膜清,瞳孔圆、大小正常,对光反射正常。 3.晶状体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 (2)鉴别诊断:

1.中医鉴别诊断:飞蚊症:患眼外观端好,自觉眼前有蚊蝇蛛丝或云雾 样漂浮物的眼病。 2.西医鉴别诊断:外伤性白内障:明确外伤史,查体可见晶体前囊破 裂,晶体混浊。 (3)分期: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分为四期 1.初发期:周边部可见楔状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 2.膨胀期:晶珠混浊加重,胀满,前房变浅。 3.成熟期:晶珠全部混浊,黄仁投影阴性,前房恢复正常。 4.过熟期:晶珠皮质混浊呈液化状乳白色,核下沉,前房加深。 (4)证候诊断: 1. 肝肾两亏 [主证]视物模糊,耳鸣,腰膝酸软,舌淡脉细,或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 [证候分析]肝肾精血不足,目窍失养,晶珠渐混则视物模糊。脑髓、骨骼失养,故耳鸣,腰膝酸软。血虚不充脉络,则舌淡脉细。若见面白畏冷,小便清长,脉沉弱,又属肾阳偏虚之象。 2.脾虚气弱 [主证]视物昏花,精神倦怠,肢体,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 [证候分析]脾虚不运,脏腑精气不足,不能上贯于目,晶珠失养,渐变混浊,故视物昏花。脏腑精气不足以生神及充养周身,因而精神倦怠,面色萎黄,肢体。脾虚运化不力,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缓或细弱皆脾虚气弱之征。 3.肝热上扰 [主证]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 [证候分析]眨躁,指目昏不爽之状。肝热循经上攻头目,故目涩,眵泪旺躁。口苦咽干,脉弦亦由肝热所致。 4阴虚挟湿热 [主证]目涩视昏,烦热口臭,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

眼科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word参考模板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一、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CD-10 编码:E14.304+H36.0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ZYYXH/T3.4-2007)。 ( )西医诊 断 标 准 :参照《中华眼(李 凤 鸣 主 编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疗方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常见证候: 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 肝肾亏虚,目络失养证。 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ICD-10 编 码 : E14.304+H36.001*)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 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 (2)裂隙灯检查 (3)眼压检查 (4)眼底镜检查 (5)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6)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7)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8)血压、心电图、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视野、视觉电生理、眼部超声、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补益肝肾、养血通络。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阴阳双补、化痰祛瘀。 2.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3.其他疗法: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可配合针灸、电离子导入、光凝、玻璃体切割术等疗法。 4. 内科基础治疗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视力稳定或改善。 2.眼底出血渗出有所吸收。 3. 视野无恶化。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