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摘要]制造业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决定着一个国

家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的国际分工地位。高端制造装备的国家需要重大的

需求和面临的发展机遇,讨论制造装备研发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工程;制造大国;制造强国;高端制造

引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中国经济崛起的一个重要支柱是中国制造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在2006年,中国制造业总量就己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制造大国。然而,到目前为止,中国仍被冠之以"制造大国"的称号,却迟迟没能跨入"制造强国"的行列。我国制造业发展还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通过何种途径能够克服这些问题并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这是本文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1.我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1.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问题。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通常是指各制造产业的构成及各制造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长期以来劳动密集型行业仍是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行业,我国仍处于国际分工中的低端位置,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还不合理,还有很多需要调整的地方。这突出表现在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特别是装备制造业不强,制造业缺乏发达的产业分工体系,还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链以及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

2.制造业的竞争力问题。制造业竞争力是一个涵盖制造业本身以及有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系统,对制造业竞争力的评价分析应该从多维度、多视角着眼,从系统能力的角度对其进行综合考察。纵观制造业发展历程,我国制造业的增长主要依颇于资源、资本和劳动力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高消耗低产出的发展

模式致使产业内效率提升问题依然严峻;我国制造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严重不足导致制造业的自主研发和设计能力不足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问题是我国制造业产品质量不f圭和产品同质化趋势的根源,也是导致制造业市场营销和拓展能力不足致使国际竞争力不足的原因所在。

3.制造业的协同创新问题。在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今天,制造技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机械加工技术,而是集机械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新兴科学,即成为"制造科学飞然而,我国仍处于许多重大技术产品不具备自主生产的能力及技术附加值高的设备不得不依蛐进口的尴尬境地。归结到底,在于制造业内部自主创新力度不足,特别是创新人才不足,加之企业自成体系、企业间协同创新不足以及产学研条块分剖,协同力度亟待加强

国家的需求与发展机遇

制造业真正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在产业链上具有非常强的带动性。我国虽然是世界制造大国,制造业占国家30%的产值,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

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姑的制造技术仍有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高端装备制造技术落后,对国家各领域发展的装备支撑能力弱,能源和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已经将制造业列为国家中长期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1),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科学技术。”6月7日的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指出:

2010年9月8日国务院决定将高端装备制造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要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优先发展先进航空装备和高速铁路交通等现金运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智能制造装备,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强化基础配套能力,积极发展以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装备。

二、世界制造强国发展趋势纵观全球制造业发展历程,在全球

化、网络化、高

新技术化、绿色化等发展趋势的驱动下,制造业在生产区域上,正逐渐由一国制造生产向跨国制造生产转变;在生产方式上,正逐渐由实体制造向虚拟制造转变;在生产模式上,正逐渐由单纯制造向服务制造转变、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一)美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美国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当

今世界仍然稳居首

位,尤其是在装备制造业方面,更是鲜有竞争者与之匹敌。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忽略了制造技术的发展,致使国内汽车和家电行业在竞争力方面不敌日本。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制定并实施针对制造业发展的一系列计划,制造业地位重新被确立。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汽车行业在欧美市场份额己经重新超越日本。进入21世纪,美国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计划,鼓励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低端制造业向海外转移。2012年以来,美国又提出制造业回归计划,将部分高端制造业重新迁回美国,带动制造业高端化的进一步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新一代互联网、电子商务等己经成为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从美国制造业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美国制造业能如此成功、如此强大,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先进科技的持续应用和推广是分不开的。

(二)日本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日本制造业的成功也是值得

我们学习的。日本制

造性企业在全球500强工业企业中占据近150个席

位,国民经济总产值的499毛基本上由制造业提供。虽

2

然二次世界大战结日本制造业带来了灾难性的重创,但是在二战

后,日本政府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机械制造的精密工程、特种加工和制造系统自动化等关键技术得到了迅速应用并推广,使日

本在战后短短30年

里又一跃称沟世界经济大国、制造强国。20世纪90

年代后,日本经济经历了"失落的十年"①,之后制造业虽然大量转移,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其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通过1良苦的企业重组和技术重组等措施的实施,日本竞争力得以恢复,综合竞争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o近年来,日本专门颁布了《振兴制造业基础技术基本法},又使其制造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纵观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政府干预、产业政策引导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是日本制造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运用精细化生产和精益化管理理念使得其生产的高新技术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也是日本成为国际公认的制造强国的重要原因。此外必须指出,日本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最为成

功之处就在于宫的生产模式创新。

(三)德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说起制造业,往往令人不得不想到德国这个老牌制造强国。德国的制造业综合实力稳居世界第三,尤其是德国生产的汽车和医疗仪器设备享誉盛名。20

世纪80年代,无论是从模具制造、数控机床,还是到动力装置和机械传动,德国制造业都始终保持着世界领

先的水平。20世纪90年代,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

推进,导致世界制造业的竞争加剧,德国制造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衰退。此后,为了振兴制造业,德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制造业发展的计划,其中德国政府出台的"生产2000"的制造业战略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促使德国制造业加快了由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的步伐,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明显大幅度提升,出口持续增长,占世界总额的比值仅次于美国,稳居第二位②。进入21世纪,为在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占领先机,在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以及西门于公司等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建议下,2013年4月德国政府在汉诺戚工业博览会上又正式推出了"工业4.0"项目。这一研究项目是2010年7月德国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旨在支持工业领域新一代革命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随着工业4.0战略计划的实施,相信德国制造业又将会实现新的跨越。

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实现途径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愈来愈密切

先进制造业是指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并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发展起来的,信息、知识和技能相对密集的服务业,特别是指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生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互为依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先进制造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产出的需求方,没有制造业的发展,服务业就失去了需求来源。现代服务业尤其

是生产性服务业,其产出的相当比例是用于制造业部门生产的中间需求,是制造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实现良性发展的有力支撑。

随着制造业中间投入服务的增加,服务业和制造的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并出现“融合”发展现象,这种融合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目前,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主要呈现出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产业化两种融合框架。

制造服务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概念最早可追糊到

1976年欧共体在巴黎举行的"无废土艺和元废生产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思想。之

后在联合国环境署、经济合作和开发组织等国际化组

织和机构的倡导下,清洁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美国、澳大利亚、荷兰、丹麦等发达国家。且然清洁生产在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定义,但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对产品和产品的生产过程、产品及服务采取预防污染的策略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

2.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现,体现着一种新的系统观、新的

经济观、新的价值观、新生产观和新消费现,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资掘化",基

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发展循环经济

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实践,是对长期以来我国"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对策

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产业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瘦身转型与能级提升的瓶颈。“中国制造业的突破在企业围墙之外,在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互动,在于社会化、国际化配置资源的培育和利用,单打独斗式的制造与创新模式日益不符合潮流,联盟式开放型的制造与创新才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

加强产品工程与服务质量监管

国制造、中国工程及现代服务业作为创新的主

战场,其是否健康与有精力将直接决运着制造业、工程

与服务业是否能够更好更有效的联动发展,因此,加强制造业产品、工程及服务质量监管尤为重要。首先,应该通过积极支持和鼓励群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探索建立政府、广大人民群众与新同媒体舆论共同参与制造业产品、工程与服务质量监督的机制,保持社会监督随时随地存在。其次,在现有的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产品、工程与服务质量监管的法律体系,引导和规范参与各方主体的质量行为,提高各方主体的质量意识,预防产品质量、工程腐败和服务质量问题。再者,加强质量监管技术机构建设,通过合理配置质量检测设备,积极培养质量监管人员,努力构建质量监管信息平台,为全员参与和全方位监管工程质量提供途径,实现对制造业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的全过程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

0年)R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R

2010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 1.目前,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环节。(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制造—加工—组装 o B.售后服务 o C.销售 o D.设计 ? 2.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决定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经济实力 o B.历史文化 o C.国民素质 o D.外交关系 ? 3.“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 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城镇化和信息化 o B.工业化和城镇化 o C.农业化和工业化 o D.工业化和信息化

? 4.()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工业控制系统也存在漏洞。(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熊猫烧香病毒 o B.蠕虫病毒 o C.千年虫 o D.震网病毒 ? 5.无论“再工业化”也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其核心驱动力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政策 o B.资金 o C.科技 o D.人才 ? 6.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o B.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o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o D.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7.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交通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电气技术 o D.机械技术 ?8.在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化工业 o B.农牧业 o C.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o D.房地产行业 ?9.()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两化”深度融合的标志。(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科研资金投入量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100分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 化深度融合”100分 ?1.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单选题3 分) o A.美国 o B.德国 o C.日本 o D.中国 ?2.最早提出服务科学并将其定位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o A.日本 o B.法国 o C.中国 o D.美国 ?3.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 (单选题3分) o A.计算机操作系统 o B.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o C.微软的办公软件 o D.通用数据库系统 ?4.M2M涵盖了所有实现在()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单选题3分)o A.动物、植物 o B.设备、数据 o C.工人、农民

o D.人、机器、系统 ?5.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中国成为()。(单选题3分) o A.世界设计中心 o B.世界制造工厂 o C.世界维修中心 o D.世界服务中心 ?6.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带动的。(单选题3分) o A.机械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化学技术 o D.电气技术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o A.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o B.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o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o D.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8.根据2007年对德国200家机床制造企业的统计,在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中,利润率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 o A.二手设备 o B.备品备件 o C.金融服务 o D.故障维修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是()。(单选题3分)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综合卷总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总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 二○一五年二月 一、前言

制造业①的兴衰,印证的是大国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的产业变革将制造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09年以来位居世界前列,已上升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我国制造业既面临国际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及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抢占制造业高端的堵截与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前后夹击”等诸多挑战,也面临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制造业变革、“四化同步”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展及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等发展机遇。展望未来,需要遵循“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指导方针,分步骤、分阶段促进我国制造业整体上走到世界前列,成为制造强国。 二、我国制造业面临新的战略形势和重要使命 ①本报告提及的制造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C门类的31个行业,按生产工艺特征可分为流程型制造业和离散型制造业。

1. 步入新的战略阶段 (1)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近1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图1 2001—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① 2013年我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901 941.49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7.64%(规模以上企业);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29.03%;工业制成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量的95.14%。 我国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蛟龙”载人潜水器、歼-15战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铁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装备,为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人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生活消费品,显示出巨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潜力。 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和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793万亿美元(现价),美国为1.912 1万亿美元(现价),我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我国22个工业产品大类的7个大类产量位列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为13.5%,仅次于欧盟②。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制造业企业有40家(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总数居世界第二位。 (2)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由于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资源利用、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美、德、日等制造强国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在核心技术、附加价值、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例如,我国芯片80%依靠进口③,2013年进口用汇2 322亿美元④,超过石油进口额。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表明:一部苹果手机批发价是178.96美元,其中日本、德国、韩国分别占有34%、17%、13%的比例,而中国只占3.6%,约6.5美元⑤,且其主体为中国台资企业。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我国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2012年,我国出口产品占欧盟召回通报总数量的57.93%,占美国召回通报总批次的65.17%。这种状况尽管有技术贸易壁垒的因素,但自身质量不高是主要原因。制造业每年直接质量损失超过2 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万亿元⑥,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我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不强,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在有些国家和地区,“中 ①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现价美元)。 ②世界贸易组织数据。 ③宗晨亮,“我国芯片80%依靠进口成为第一外汇消耗大户”,中国新闻网(2010年08月15日)。 ④刘玉英,“专项投资基金设立国产化芯片迎机遇”,中国新闻网(2014年10月14日)。 ⑤崔鹏、刘裕国、马冰一,“现行统计方法造成我贸易顺差严重夸大”,人民网(2011年10月21日)。 ⑥国家质检总局,《工业产品质量统计报表(2013年)》。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9725375.html,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作者: 来源:《中国电子报》2015年第34期 新华社信息电: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 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 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中国制造2025》明确,通过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实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智 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实现长期制约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突破,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竞争力。 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市场 环境、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开放、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毛概】我看“十三五”规划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我看“十三五”规划之实施制造强国战略 箭括岭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目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的换挡期,支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深刻变化。从国内看,高消耗、低成本和环境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必须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国际上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中,国际竞争加剧,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在这种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制造业不进则退,必须抓住机遇转型升级。 我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但是,制造业大而不强,在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国家提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中国制造2025》为行动纲领,力争通过3个10年的努力,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把我国建设成为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制造强国,这是包括我们当代大学生在内的所有知识分子和所有社会主义建设者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去年陕西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暨创新成果洽谈会的一场报告会,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李言教授作了关于《中国制造2025》分析的报告,作为工作人员的我有幸蹭了此次报告。李言教授深刻剖析了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但更强调了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大的潜在竞争优势。如,我国具有门类齐全的工业基础,产业链比较全,制造能力强;拥有巨大的市场是重要的创新优势,可以分摊创新成本,提高创新的规模效益,吸引一些发达国家用技术换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技术积累和资金积累能力强,产业配套基础较好,产业链齐全;与发达国家相比,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多,成本相对低,在技能密集型产业有优势。由此可见,我国的制造业发展空间还很大,只有坚定不移地进行产业升级、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将潜在的优势转变为现实竞争优势。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功绩,作为一名即将为共和国装备制造业奋斗终生的知识分子,我将听从时代的召唤,立足当下,打好扎实的学业基础,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技能,随时准备服务祖国的建设。 2016年4月30日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中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思考 作者姓名:徐玉刚班级:C10机械一班学号:101309131 内容摘要:“制造大国”的称呼,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的肯定作用,但现在的事实情况告诉我们,我们是处在一个尴尬的位子。“制造大国”已经不是什么美誉了,在数量、质量、产量、结构各个方面下,我们必须求进,我们要成为“制造强国”。欲求变,我们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字:制造业责任未来 首先我不能不承认的是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比重的提升和位次的前移,是必然的结果。但是,这并不代表制造业水平的同步提高,更不代表“制造大国”就是“制造强国”。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结构。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总会有不足。 从数量上看,有资料显示: 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已达到15.6%,超过了日本的15.4%。即便与美国相比,也仅仅相差3.4个百分点。按照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速度,可以肯定,用不了几年,我们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制造国。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通视也有一份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为1.6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8.6%,低于美国的1.717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据该机构预测,中国制造的产值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赶超美国。 但是,从质量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处于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做嫁衣,中国的产业工人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创造利润。 而从产量来看,中国制造业虽然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尤其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早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接近或超过一半以上。 从结构来看,中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我过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位置。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有我国缺乏核心型技术,在中国制造的许多领域里,尤其是一些重大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处于下游,利润也比较薄。还有一点就是我国的资源和环境负荷较高,当前,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阶段。我国向世界提供了大宗的基础原材料,以及相对低档次的工业品,而生产这些产品的往往都是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大的行业。这使得中国制造的资源、环境负载非常严重。在某些行业,由于我国加工利用技术不成熟,科研积累不足,因此资源利用率低、能耗高的现状一直难以改变,并由此带来了工业废弃物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国缺乏大企业集团,缺少世界品牌,缺少高附加值产品,缺少核心技术,制造生产率低下的情况下,又怎么会是“制造强国”呢? 而现在我们现在是要思索的是如何在目前的基础上,努力让我们成为“制造强国”。这一点,地方政府要做的事,放弃对虚假政绩的渴望,对制造业的要求不要满足于投资规模的大小,或对GDP能有多少拉动作用,因为那样做不仅会使占用的土地规模很大,而且消耗的资源数量也会很多、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很大。 除了地方政府,领袖企业更应担任起更多的责任。经北京大学济研究所所长雎国余教授说过:“面对内忧外患,在这关系整个国家制造业向何处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领袖企业应该责无旁贷的承担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带领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向世界证明中国制造,最终打造一个响亮的‘中国制造’。”而真实情况下,也正是那些领袖企业在“中国制造”遭遇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必过题库

单选题 1.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是(D )。(单选 题3分)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中国 2.最早提出服务科学并将其定位为国家创新战略的国家是( D )。 A.日本 B.法国 C.中国 D.美国 3.工业软件指专门为工业部门使用的软件,下列软件中属于工业软件的是 ( B )。(单选题3分) A.计算机操作系统 B.照相机内的嵌入软件 C.微 软的办公软件 D.通用数据库系统 4.M2M涵盖了所有实现在(D )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技术和手段(单选题3分) A.动物、植物 B.设备、数据 C.工人、农民 D.人、机器、系统 5.在全球制造业第一次大分工中,中国成为(B )。(单选题3分) A.世界设计中心 B.世界制造工厂 C.世界维修中心 D.世界服务中心 6.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B )带动的。(单选题3分) A.机械技术 B.信息技术 C.化学技术 D.电气技术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单选题3分) A.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B.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 战 D.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 手段 8.根据2007年对德国200家机床制造企业的统计,在围绕产品的服务所产生的利润中,利润率最大的是( B)。(单选题3分) A.二手设备 B.备品备件 C.金融服务 D.故障维修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华盛顿邮报所列的驱动未来经济的颠覆性技术的(A )。 A.核动力航母 B.云计算 C.高级机器人 D.移动互联网 1.(A )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单选题3分) A.信息技术 B.材料技术 C.生物技术 D.冶金技术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总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 卷总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总报告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课题组 二○一五年二月

一、前言 制造业①的兴衰,印证的是大国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成为经济大国和强国。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围绕制造业发展进行了新一轮的激烈竞争,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标志的新的产业变革将制造业带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自2009年以来位居世界前列,已上升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当前,我国制造业既面临国际需求萎缩、产能过剩及来自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抢占制造业高端的堵截与发展中国家追赶的“前后夹击”等诸多挑战,也面临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带来的制造业变革、“四化同步”发展带来的需求扩展及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等发展机遇。展望未来,需要遵循“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的指导方针,分步骤、分阶段促进我国制造业整体上走到世界前列,成为制造强国。 ①本报告提及的制造业包括《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C门类的31个行业,按生产工艺特征可分为流程型制造业和离散型制造业。

二、我国制造业面临新的战略形势和重要使命 1. 步入新的战略阶段 (1)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大国 近1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大幅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对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成为支撑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 图1 2001—2012年四国制造业增加值变化曲线① 2013年我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901 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规模以上企业);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占货物出口总量的%。 我国制造业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蛟龙”载人潜水器、歼-15战斗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计算机、高铁设备、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装备,为约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国人提供了丰富的食品和生活消费品,显示出巨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潜力。 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和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万亿美元(现价),美国为 1万亿美元(现价),我国成为全球制造大国。我国22个工业产品大类的7个大类产量位列世界第一。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世界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比重为%,仅次于欧盟②。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制造业企业有40家(含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总数居世界第二位。 (2)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 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由于在创新能力、产品质量、资源利用、产业结构、信息化水平等方面与美、德、日等制造强国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在核心技术、附加价值、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表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元器件、关键材料等大多依赖进口。例如,我国芯片80%依靠进口③,2013年进口用汇2 322亿美元④,超过石油进口额。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加工-组装”环节,在附加值较高的研发、设计、工程承包、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缺乏竞争力。据亚洲开发银行研究表明:一部苹果手机批发价是美元,其中日本、德国、韩国分别占有34%、17%、13%的比例,而中国只占%,约美元⑤,且其主体为中国台资企业。 二是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表现为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国家监督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率高达10%;我国出口商品长期处于国外通报召回问题产品数量首位, ①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库、联合国工业统计数据库(现价美元)。 ②世界贸易组织数据。 ③宗晨亮,“我国芯片80%依靠进口成为第一外汇消耗大户”,中国新闻网(2010年08月15日)。 ④刘玉英,“专项投资基金设立国产化芯片迎机遇”,中国新闻网(2014年10月14日)。 ⑤崔鹏、刘裕国、马冰一,“现行统计方法造成我贸易顺差严重夸大”,人民网(2011年10月21日)。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是必然选择

1.“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10.0分) A.城镇化和信息化 B.工业化和城镇化 C.农业化和工业化 D.工业化和信息化 2.世界上首次证明工业控制系统本身也有漏洞的事件是()。(10.0分) A.2010年,黑客袭击全球最大中文搜索引擎“百度” B.2007年,俄罗斯黑客成功劫持Windows Update下载器 C.2010年,黑客攻击了伊朗核电站的离心机工业控制系统 D.1999年,黑客入侵美国国防威胁降低局的军用电脑 3.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10.0分) A.农牧业 B.制造业 C.金融业 D.建筑业 1.支持工业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软件有哪些种类?(10.0分)) 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产品研发类软件 B.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经营管理类软件 C.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PCS)等生产控制类软件 D.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等集成与协同类软件 2.下列技术中,属于华盛顿邮报网站提出的驱动未来经济技术的颠覆性技术的有()。(10.0分)) A.移动互联网 B.物联网 C.云计算 D.知识性工作的自动化 3.下列措施中,有助于提高我国的工业系统安全的有()。(10.0分)) A.加强工业控制系统漏洞及其挖掘技术研究 B.进行ICS安全应用行为分析与学习能力的研究 C.建立重要ICS安全应急响应机制 D.引进国外先进工业控制系统,减少对国内工业软件技术研究的投资 1.知识性工作自动化是运用电脑来进行复杂分析、精确判断,创造性的解决问题。(10.0分)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2.我国当前的资源利用很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限制因素之一(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错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 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首页|工作动态|文件发布|政策解读|重点聚焦|信息动态|媒体链接政策解读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解读 > 正文《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图/文)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6日】 【来源:工信部规划司】

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2014年我国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23.3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的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和高端装备基本都依赖进口。例如,2013年,我国80%的芯片都依赖进口,进口总额达到了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5%,进口额超过了原油,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活动不够活跃,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是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基础研究比例不足5%,仅仅是发达国家比例的1/4。原隶属于各工业部门的院所改制为企业之后,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管理开始从共性技术领域转到应用技术和商业化领域,不再从事共性技术的研发,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主体弱化。同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拥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和利益导向,各自创新活动的目的严重分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 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考试题

? 1.目前,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环节。(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制造—加工—组装 o B.售后服务 o C.销售 o D.设计 ? 2.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决定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经济实力 o B.历史文化 o C.国民素质 o D.外交关系 ? 3.“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两化”是指()。(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城镇化和信息化 o B.工业化和城镇化 o C.农业化和工业化 o D.工业化和信息化 ? 4.()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工业控制系统也存在漏洞。(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熊猫烧香病毒 o B.蠕虫病毒 o C.千年虫 o D.震网病毒

? 5.无论“再工业化”也好,“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其核心驱动力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政策 o B.资金 o C.科技 o D.人才 ? 6.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o B.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o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o D.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7.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交通技术 o B.信息技术 o C.电气技术 o D.机械技术 ?8.在未来,企业发展的方向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化工业 o B.农牧业 o C.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o D.房地产行业

中国制造2020制造强国战略

关于制定“中国制造2020”,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建议 2012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为20792.62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占比约20%,与美国相当,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然而,我国制造业仍“大而不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2)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缺乏国际知名品牌;(3)资源利用效率偏低,对环境污染严重;(4)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产业尚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已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2013年1月,中国工程院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质检总局,启动了《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组织50多位院士和100多位专家,分为11个课题组,经过在地方、行业、企业的广泛调查和近一年的深入研究,形成了阶段性的意见和建议,供中央决策参考。 一、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我国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和支柱,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和国防实力的象征,是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是实现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主要推动者。2012年我国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6.70%,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量的95.O9%,制造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27.97%。同时,制造业对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例如先进的通信设备带动了年增加值约1.4万亿元的

信息服务业。尽管当前出现了部分制造业有效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的困难局面,但也应该看到,城乡一体化是拉动制造业内需增长的巨大动力,我国产品结构性短缺依然突出,每年仍需进口2553亿美元的高端装备、1920亿美元的芯片,我国制造业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发展制造业的决心决不能有丝毫动摇。 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制造业分工格局面临新的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从外部因素看,一方面欧美发达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谋求在技术、产业方面继续领先优势,抢占制造业高端,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另一方面,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则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内部因素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由较长时期的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制造业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明显削弱,注重数量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不可持续。这些挑战对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制造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出了紧迫的要求。 制造业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主战场。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制造业物化了最新的科技成果,是各国技术创新的主战场。2009年,美国制造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所有行业企业的70%;2012年我国仅装备制造领域发明专利申请数就占全国总量的43.82%。制造技术与装备的重大突破能给一个国家的

制造强国战略-综合卷-4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组

领域课题报告四: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强国战略研究 报告摘要 《制造强国的主要指标研究》课题组 二○一四年十二月

制造强国战略研究综合卷 (一)产业现状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经历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主研发、配套完整、设备先进、规模经营的集研发、设计、制造、试验和服务于一体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体系,包括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动车组、铁道客车、铁道货车、城轨车辆、机车车辆关键部件、信号设备、牵引供电设备、轨道工程机械设备等10个专业制造系统,特别是近十年来在“高速”、“重载”、“便捷”、“环保”技术路线推进下,大功率机车和高速动车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体而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还处于“大”而不“强”阶段,仍有部分关键技术、核心部件、基础材料还依赖国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全球正出现以信息网络、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全球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孕育新一轮全方位的变革。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要坚持创新驱动,紧紧抓住技术和产业演进的机遇,实现由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升级。 2013年,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年销售产值超过2 500亿元。《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二五”规划》预计到2015年,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年销售产值超过4 000亿元,2020年将超过6 500亿元。 1. 具有竞争力的重大产品 通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和铁路大规模应用,我国大功率电力机车和高速动车组在全球市场具有一定优势。大功率电力机车形成了以单轴功率1 200 kW动力单元为基础的6、8、12轴列重载机车组系列,最大机车功率达14 400 kW,居世界第一。自主研制的CRH380A 高速动车组脱轨系数、轮轴横向力等安全性指标低于国际铁路联盟限度标准,车内噪声等舒适度指标均在国际标准优级范围内,列车再生能源回馈率、人均百公里能耗等节能环保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 产业发展的短板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仍然年轻,与发达工业国家相比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距:①原始创新能力不强,专长于产品开发应用,而基础性研发不足,在科技储备、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等原始创新能力上未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②产业核心基础器件技术和产品全方位配套相对薄弱,还未完全形成一批“高、精、特、专”产品配套企业群体;③产业基础工艺相对落后,工艺研究投入不足,先进基础工艺提升相对缓慢; ④产业质量技术基础有待升级,质量技术的基础研究投入缺位,国家级第三方检测试验平台及专业化检测、试验和服务体系权威性不够;⑤国际化能力有待提高,在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为主导的基础上,提高国际竞争力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未来必需。 (二)我国与强国对比分析 1.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强国的特征 一般而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强国是拥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产品和核心技术,拥有·382·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满分卷

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两化深度融合满分卷(一) 1.我国单纯依靠大规模()获取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造成能源资源利用率偏低和环境污染。(单选题3分) A.教育投入 B.资金投入 C.要素投入 D.科技投入 【参考答案:C】 2.从技术带动角度分,第三次工业革命由()带动的。(单选题3分) A.机械技术 B.信息技术 C.化学技术 D.电气技术 【参考答案:B】 3.关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A.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 B.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高

C.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偏少 D.部分传统行业集中度相对偏低 【参考答案:B】 4.国家的地位首先是由它的经济实力决定的,而大国的经济实力主要由()决定。(单选题3分) A.建筑业 B.制造业 C.农牧业 D.金融业 【参考答案:B】 5.下列技术中,潜在的经济影响力最大的是()。(单选题3分) A.新一代基因组技术 B.3D打印 C.知识工作自动化 D.可再生能源 【参考答案:C】 6.根据《经济学人》杂志中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带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是

()。(单选题3分) A.电气技术 B.交通技术 C.信息技术 D.机械技术 【参考答案:C】 7.关于我国嵌入式系统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3分) A.嵌入式系统是提高我国装备、产品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B.高端嵌入式芯片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外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C.嵌入式系统已经被国外少数几家公司垄断,这给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挑战 D.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 【参考答案:C】 8.()是现代服务业的基础,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之一。(单选题3分) A.材料技术 B.信息技术 C.冶金技术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强国

中国如何成为制造强国 马克谢丽容 在全球主要大国近年来纷纷高度重视制造业、并用新技术重塑制造业的背景下,2015年5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该纲领将制造业定位成“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提出了建设制造业强国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步,2015年-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2025年-2035年,达到制造强国阵营的中等水平;第三步,2035年-2049年,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中国制造2025》,就是这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是未来十年指导各级政府相关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宏图大略如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制造强国的梦想如何才能成真? 近日,《财经》记者专访了工信部部长苗圩。工信部是《中国制造2025》的牵头起草单位,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也设在工信部,苗圩则是领导小组第一副组长。领导小组组长,是国务院副总理马凯。 创新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核心 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把创新打造成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核心力量 《财经》:今年以来,中央和国务院连续发布了几个指引改革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文件,3月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5月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7月的《“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在您看来,这些文件中体现出来的理念和思路,跟过去有何不同?这三份文件有何逻辑关系? 苗圩: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是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政府新思路、新观念在具体领域的体现。 与过去相比,这些文件的理念和思路更加突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更加突出创新驱动。《若干意见》强调创新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国制造2025》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指导意见》提出以融合促创新,最大程度汇聚各类市场要素的创新力量,推动融合性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支柱。 二是更加突出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 《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中国制造2025》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战略支撑和保障,努力

我国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

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 QQ:361781513 姓名:释帅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19.8%,超过了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其中,装备制造业产值已率先于2008年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并且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1202.0亿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发展,使中国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大幅增长,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1 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使大批制造企业日益壮大,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与日俱增。但是,中国制造业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许多领域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价值链低端,自主核心知识产权少,创新能力低。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业主要依靠数量和价格优势,附加值低,并且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问题突出。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国家之一,也可以说是世界制造业大国之一。我国财政收入中的一半都来自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一半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制造业在整个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尤其是解决就业、创造外汇收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制造业是中国的比较优势所在,全球制造中心也正在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 2 中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但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薄弱。在代表制造业技术水平的重大装备制造业中,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缺乏设计和制造成套设备的能力。我国制造业加工制造能力在国际经济分工中一直处于低位,只能进行转包生产和来料加工,制造的是低附加值及高资源投入和高能耗的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部件都依靠进口。 其次,装备制造能力欠缺,制约了制造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目前中国机械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但国内市场急需的重大技术装备、专用设备等技术密集型产品每年却需要大量进口。很多人都认为我国市场供大于求,其实正是这种供大于求掩盖了局部的短缺。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四:我国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

经过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但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未来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紧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 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 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上升,2014年我国授权的发明专利共计23.3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量的关键零部件、系统软件和高端装备基本都依赖进口。例如,2013年,我国80%的芯片都依赖进口,进口总额达到了231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0.5%,进口额超过了原油,是我国第一大进口商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活动不够活跃,尚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是缺乏重大突破性、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基础研究比例不足5%,仅仅是发达国家比例的1/4。原隶属于各工业部门的院所改制为企业之后,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管理开始从共性技术领域转到应用技术和商业化领域,不再从事共性技术的研发,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主体弱化。同时,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拥有不同的评价机制和利益导向,各自创新活动的目的严重分化,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由于创新能力不强,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尚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环节。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