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物质环境 提纲

第三章 物质环境 提纲

第三章 物质环境 提纲
第三章 物质环境 提纲

第三章物质环境

构成物质环境的生态因子

?水▲▲

?大气▲

?土壤▲

?生物

?地形:通过影响光、热、水、土、风等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和组合间接地作用于生物。

3.1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和分布

水的存在形式

地球陆地表面70%以上的面积为海洋和江河湖沼所覆盖,全球总水量约14.5亿km3, 其中94% 是海水, 其余则以淡水的形式贮存于陆地和两极的冰山中。如果把地球上的所有高山和低谷都拉平,再把地球上的水全都包围地球,那么地球表面的水就深达二千四百多来。地球真正就一颗“水星”了。而太阳系的水星,至今没有海洋。上面也没有水。

水有三种形式: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1)气态水空气中的水汽主要来自海面、湖泊、河流以及地表蒸发和植物的蒸腾。通常用相对湿度来表示,即单位容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2)液态水包括露、雾、云和雨。雨是最主要的降水形式。

3)固态水指霜、雪、冰雹和冰。

水的特性

(1)相变性水具有液态、气态及固态三相的变化。在水的相变过程中,伴随大量热能的吸收和释放。

(2)高热容量 1 升水升高1℃需要4186.8J 热量,而1 升空气升高1℃需要1005J热量, 一般金属仅需418.7J或更少热量。

(3)特殊的密度变化水温4℃时,水的密度最大也最重。0℃时的液态水比固态冰密度更大,因此冰漂浮在冷水之上。

(4)极性一个水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间的夹角是105°,一侧显正电性,一侧显负电性。

水的生态学意义

①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体一般含水量达60%~80%,有些生物含水量更高,甚

至可达90%以上,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②水是有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的一切代谢活动(营养运输、废物排除、激素传递以及各种生化

过程)都必需以水为介质,在水溶液中进行。

③水是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如光合作用及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

④水作为外部介质,是水生生物获得资源和栖息地的场所;陆地上的水量和湿度,影响到陆生生物的

生活和分布。

⑤水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使生物保持一定的状态,维持正常的生活。

3.1.2 陆地上水的分布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2亿亿吨。由于盐份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

地球上水量的分布大致是:海洋占97.2%,极地冰山占2.15%,地下水占0.632%,湖泊与河流占0.017%,云中水蒸气占0.001%。

由于陆地上的淡水会因日晒而蒸发,或通过滔滔江流回归大海,地球可供陆地生命使用的淡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千分之三,因此陆地上的淡水资源量是很紧缺的。我国现有200个以上的城市缺水,饮水困难的人口达7500万。

陆地水的来源:地球陆地表面的水分主要来自降水,而降水量的大小及其分配受地理纬度、海陆位置、海拔高度和地形因素等的制约。

位于北纬20°和南纬20°之间的赤道带,降水量最大,称为低纬湿润带。南北纬度为20°~40°之间地带,为地球上降水量最少的地带。南北半球纬度40°~60°地带,称为中纬度湿润带。高纬地区降水量很少,成为干燥地带。

离海近的地区降雨量多,离海远的地区降雨量较少,离海越远,降雨量越少。

面迎湿润风一侧山坡降雨量多,背风一侧山坡降雨量少。

在大陆东岸季风区,夏季风来自海洋,冬季风来自大陆,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冬季雨量很少。在大陆西岸,夏季风受高气压控制,降水量稀少,冬季受西来气流的影响而多雨。

3、水因子对生物生长发育的作用:

水分不足,使植物萎蔫;使动物滞育或休眠。某些动物的周期性繁殖与降水季节密切相关,如澳洲鹦鹉遇到干旱年份,就停止繁殖;而某些龙脑香科植物遇到干旱年份却产生“爆发性开花结果”。

3.2 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3.2.1 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植物依其对水分需求划分为水生植物、陆生植物两大类型。各类型下又分别划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等。

一、陆生植物

陆生植物的水平衡

保水是陆生植物的的首要任务。

水分来源:根系吸收、茎叶吸收、体内代谢

水分去向:蒸腾作用、体内代谢

陆生植物的适应特征

形态上:深根系、浅根系,具细毛、棘刺(散热、遮光)、蜡质表皮;

生理上:气孔可自动开关,气孔陷于叶中,摄O2快速(生化)、转化储存,晚上进行光合作用。

陆生植物的类型

根据水分条件划分为:

湿生植物:不能长时间忍受缺水,抗旱能力差,多生长在水边或潮湿的环境中。如水稻、秋海棠。

中生植物:适于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环境中,形态结构及适应性介于湿生植物与旱生植物之间,种类最多、分布最光和数量最大的陆生植物。

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较长时间的干旱,且能维护水分平衡和正常的生长发育。主要分布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地区。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表现在根系发达、叶面积很小、发达的贮水组织以及高渗透压的原生质等。可分为少浆液植物和多浆液植物。

少浆液植物叶面积缩小,根系发达,原生质渗透压高,含水量极少,如刺叶石竹、骆驼刺(地上部分只有几厘米而地下部分深达15米,根系扩展范围达623米)、夹竹桃等;

多浆液植物有发达的贮水组织,多数种类叶片退化而由绿色茎代行光合作用,如仙人掌(高达15~20米,可储水2吨以上)、瓶子树、猴面包树等。

二、水生植物

水体环境特点:弱光、缺氧、粘性高、浮力大、密度大、温度变化平缓。

水的粘滞性大,水生动物的运动阻力大,浮力也大;

植物借其浮力而不下沉,有的具有充满气体的球形物;单细胞浮游植物含油滴。

鱼类利用脂肪、减少骨骼和盐分、充气的鳔等增加浮力,以流线体型快速运动。

因浮力大,水生动物体型也大。

水生植物的适应特征:发达的通气组织、机械组织不发达甚至脱化、水下叶片很薄,且多分裂成带状、线状。

水生植物的类型:

沉水植物:整株沉没于水下,金鱼藻。

浮水植物:叶片漂浮于水面,浮萍。

挺水植物:植物大部分挺出水面,芦苇。

3.2.2 动物对水环境的适应

一、水生动物

1、鱼类的水平衡

水生动物适应环境的基础:保持盐分与水分的平衡。

水生动物维持与环境水分平衡的方式:主要通过调节体内的渗透压

淡水动物和海洋动物的差异

淡水动物:对环境是高渗性(淡水的渗透浓度为2-3mmol/l,而动物体液或血液渗透浓度高),导致水不断渗入动物体内,过剩的水不断排出体外,保持水分平衡。

补充丢失的盐分方法:食物、鳃主动吸收盐类

渗透压单位:

mOsm——用1升中所含的非电解质或电解质的毫摩尔表示。读法:摩斯摩尔。

渗透压可以用气压、冰点下降度(△)或者渗透克分子浓度等来表示。教材用的是冰点下降度(△)解释:

变渗生物:水生生物的渗透压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海洋无脊椎动物如海胆、贻贝。

恒渗生物:水生生物的渗透压保持相对恒定,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溯河性鲑鳟鱼类和降河性鳗鲡。

淡水硬骨鱼的水盐平衡调节:体液为高渗,肾脏内肾小球数量多、泌尿量大,排出低渗尿。水不进入消化道。摄取食物和通过鳃吸收钠离子以补充溶质。高渗动物

海洋硬骨鱼的水盐平衡调节:体液为低渗,肾脏内肾小球数量少、泌尿量小,可排出溶质。不断吞咽海水,腮上有泌氯腺排出体内过多的盐分。低渗动物

洄游性鱼类的水盐平衡调节:体表渗透性很低,具黏液(鳗鲡);能改变尿量,淡水中排尿量大,海水中尿量小;鳃在海水中排盐,淡水中摄盐;海水中吞饮海水。

海洋软骨鱼的水盐平衡调节:等渗或稍高于海水;维持等渗压的机制:①尿素:人血浆100~400mg/L,角鯊血浆21.60g/L,②氧化三甲胺(TMAO)③直肠腺排出过多的盐分。

动物类型:

等渗动物——这些动物不会由于渗透作用而失水或得水,但随代谢废物的排泄损失一部分水。

补充水分方法:从食物中得到;饮用海水并排出海水中的溶质;食物氧化过程中产生代谢水。

低渗动物——由于渗透作用失去一些水,会从食物、代谢中或海水摄入更多的水,其中喝水是主要来源。保持低渗:喝水同时吸入盐,对多余的盐类排除方法:尿液量;鳃通过主动作用把盐类排出体外。

高渗动物——体外的水会渗透到体内,不需要饮水、食物和代谢过程中摄取水,而是借助于排泄器官把体内的过剩水排出。

2、水生动物对水密度的适应

鱼类利用脂肪、减少骨骼和盐分、充气的鳔等增加浮力,以流线体型快速运动。

因浮力大,水生动物体型也大。

3、鱼对水中低氧的适应

血液溶氧量增加;依赖厌氧代谢提供能量。

二、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

1、形态结构上的适应:以各种不同形态结构,使体内水分平衡。

昆虫具有几丁质的体壁,防止水分的过量蒸发;两栖类动物体表分泌粘液以保持湿润;哺乳动物有皮脂腺和毛,防止体内水分过多蒸发。

2、行为上的适应:沙漠动物昼伏夜出:沙漠地区夏季昼夜地表温度相差很大,因此地面和地下的相对湿度和蒸发力相差很大。

迁徙:在水分和食物不足时,迁移到别处。

3、生理上的适应:储水的胃;储藏丰富的脂肪,在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分;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

如:“沙漠之舟”骆驼可以17天喝水,身体脱水达体重的27%,仍然照常行走。它不仅具有贮水的胃,驼峰中还储藏丰富的脂肪,有消耗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分;其血液中具有特殊的脂肪和蛋白质,不易脱水。

3.3 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大气的组成和作用

大气的组成

N2(78.9%)、O2(20.95%)、CO2 (0.032% )、CH4 、O3 、NxOy 、H2O 、各种惰气

大气压随海拔的变化

海平面1atm = 101.32 kPa, [p(O2)]=21.23 kPa

海拔升高100m,大气压降低1.11 kPa

海拔5400m处约为0.5atm , [p(O2)]=9.73 kPa

Atm:标准大气压,1atm=101325Pa

大气与生物的关系

植物光合作用

生物的呼吸作用

3.3.1 氧与生物

1、氧的来源

——光合作用(主要来源)

——紫外线的光解作用

O3的形成和作用O2 + O→(紫外线)→O3 保护

2、氧与动物的能量代谢陆生动物与水生动物的差异

3、内温动物对高海拔低氧的适应

血氧亲和力——指标p50(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

适应:呼吸↑、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 ↑、低海拔动物p50 ↑、高海拔动物p50 ↓

4、植物与氧光合作用= 20×呼吸作用

森林吸收CO2释放O2的量约为草地的5倍

成年人每人每天呼吸消耗O2释放CO2的量与10m2森林光合作用的产物相当。

3.3.3 CO2的生态作用

1、大气中CO2的浓度与温室效应

- CO2来源: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及生物呼吸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 CO2特点:透过太阳辐射,而不能透过地面反射的红外线

- 结果:导致地面温度升高

2、CO2与植物

- C3和C4植物比较

- CO2与光合作用效率

小结:CO2的生态作用(对动植物个体潜在的影响)

①使植物气孔开度减少,减少蒸腾,提高水分利用。

②CO2 浓度相对提高,使C3植物光合作用不断增加(C4植物达到饱和点后则不随CO2 浓度提高,光合作用增加)。

③CO2 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速率随全球CO2 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④高浓度的CO2 能改变植物形态结构——幼苗分枝增多,叶面积指数加大等。

3.3.4 大气污染与植物;

①大气主要污染物对植物的危害(影响)

二氧化硫(SO2 )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为0.25~0.55ppm,2~8小时;典型症状——叶片脉间呈不规则的点状、条状或块状坏死区。

氟化氢(HF)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40ppm;典型症状——叶尖和叶缘坏死。

臭氧(O3)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0.05~0.15ppm 0.5~8小时;典型症状——叶面上出现密集的细小斑点。

乙烯对植物的影响:伤害阈值10~100ppb;典型症状——“偏上生长”致使叶片、花、果脱落。

②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

吸收CO2,放出O2 :造林绿化与人类维系呼吸;

吸收有毒气体:吸收二氧化硫(SO2 )及氟化氢(HF)最优;

驱菌杀菌作用:有些植物分泌杀菌素,如1ha松柏林24小时分泌34kg杀菌素;

阻滞粉尘:针叶林阻粉尘量32~34吨/年,阔叶林68吨/年;

吸收放射性物质:吸收中子γ-射线。

③大气污染监测——指示植物

a.作为指示植物的基本条件:

能够综合反映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强度;

能够较早地发现污染(对大气污染敏感);

能够同时检测多种大气污染物;

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污染历史(基本年轮的化学分析)。

b.常见(用)的指示植物:

地衣最敏感,0.015~0.105ppm二氧化硫下无法生存(但反应慢)。

3.4 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是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在生物、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及土壤生物等共同组成,并具有不断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土壤的生态学意义

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土壤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生命支持系统;

土壤是许多生物的栖息场所;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质和营养库;

土壤是污染物转化的重要场地。

3.4.1土壤物理性质与生物

土壤质地与结构对生物的影响

土壤质地(soil texture):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的组合比例或各粒级所占的百分数,也即土壤的砂粘程度。

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砂、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粗砂(2.0~0.2mm)、细砂(0.2~0.02mm)、粉砂(0.02~0.002mm) 和粘粒(0.002mm以下);

根据土壤质地可把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其通气透水、保水保肥性能都不一样土壤结构(soil structure):指土壤固相颗粒相互作用而聚成大小不同的、形状各异的团聚体。是固体

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可分为微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结构。

团粒结构:土粒胶结成直径1—10mm的、近似圆球状的一种土壤结构。团粒内有毛管孔隙,团粒间有非毛管孔隙,使土壤既能保水,又能透水,并造成良好的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有利于根系的伸展及养分的保存和供应。团粒结构是土壤肥沃的标志之一。

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① 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② 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③ 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④ 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周易里面,土壤可以用坤卦来代表,坤卦的卦象为三个“——”组成,指出了土壤最要紧的便是通透性、保持适度疏松。土壤最基本的三种类型就是砂质土、粘质土、壤质土。所谓团粒结构的土壤,其实就是介于板结的土壤和纯沙粒的土壤之间一种的土壤,多为壤质土、轻粘质土、沙壤土。

土壤质地与结构常常通过影响土壤的其它理化性质来影响生物的活动.

土壤水分:土壤的矿质营养必需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植物水分的主要来源,太少引起干旱,太多又导致涝害,影响土壤内无脊椎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土壤空气

O2的含量较大气低,可能抑制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

CO2含量过高时,根系的呼吸和吸收机能就会受阻。

土壤温度

植物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的生长、呼吸及吸收能力有直接影响;

限制养分的转化来影响根系的生长活动;

--低的土温会降低根系的代谢和呼吸强度,抑制根系的生长,减弱其吸收作用;

--土温过高则促使根系过早成熟,根部木质化加大,从而减少根系的吸收面积。

3.4.2 土壤化学性质与生物

土壤酸碱度

与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营养元素的转化与释放、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土壤保持养分的能力及生物生长等有密切关系土壤酸碱度对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分布有重要影响。

土壤化学性质与植物的关系:①PH值<3 或>9对根系严重伤害。

②矿质营养元素与植物。

土壤有机质

腐殖质和非腐殖质影响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分布

土壤矿质元素

--植物生命活动需要9种大量元素和7种微量元素

--影响土壤土壤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3.4.3 土壤生物特性

土壤生物种类繁多

生物活动产生土壤

土壤生物与土壤肥力

3.4.4 植物对土壤的适应

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的植物分类:酸性土植物、中性土植物和碱性土植物

根据植物对土壤钙质的反应的植物分类:喜钙植物和嫌钙植物

根据植物对土壤含盐量的反应的植物分类:盐土植物和碱土植物

植物对极端土壤环境的适应:盐碱土植物、沙生植物

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和植物的适应

盐碱土

盐土:含可溶性盐(氯化钠、硫酸钠盐等)1%以上,pH中性,土壤结构未被破坏;

碱土:含弱酸强碱盐(碳酸盐类)较多,pH在8.5以上,土壤结构被破坏。

盐碱土对植物的危害

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伤害植物组织;引起细胞中毒;影响植物的正常营养;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不能关闭。

①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②伤害植物组织。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在干旱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碳酸钾、为最大。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中害。

③影响植物正常营养。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他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④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在高浓度盐类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内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容易干旱枯萎。

根据现有资料,粗略估算了中国土地盐碱化可能造成的损失及治理所需投资可能造成的耕地和初级产品损失,中国每年因盐碱化废弃的土地约25万hm2。中国农林牧用地受盐碱化危害的土地面积有3630万hm2,其中耕地921万hm2,林地142万hm2,草地2320万hm2。根据过去盐碱地综合治理成果,如现有盐碱化土地综合治理后至少可增产粮食2250 kg/hm2,则盐碱化耕地粮食损失达207亿kg/a,而盐碱化草地年损失鲜草1218亿kg。

经济损失与综合治理所需投资按1980年不变价格,盐碱地治理每年新增收入扣除投资回收期内(5~7 a)投资后,耕地新增净收入约为600元/hm2,草地和林地新增净收入约为300元/hm2,则每年中国土地盐碱化造成的净经济损失为129亿元。按1980年不变价格,盐碱化耕地治理需投资2700元/hm2,盐碱化草地和林地需投资1650元/hm2,中国盐碱化土地综合治理共需投资约660亿元。

盐碱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形态:植物矮小、干硬、叶不发达、蒸腾面小、气孔下陷、表皮有厚外皮、灰白绒毛

结构:细胞间隙小、栅栏组织发达、贮水细胞

生理(植物的抗盐方式):

聚盐性植物:从土壤里吸收盐,并把这些盐积聚在体内而不受伤害;

泌盐性植物:植物而是通过茎、叶表面上密布的分泌腺,把吸收的过多盐分排出体外;(又叫稀盐植物,富集盐分,拒绝吸收)

不透盐性植物:根细胞对盐类的透过性非常小,几乎不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盐类。

碱地白花花,一年种几茬,小苗没多少,秋后不收啥。”。盐碱地里,含有很多盐碱,它们是植物生长的大敌,一般植物无法生长,因为它们无法从盐碱土中吸收水分。可是有些野生植物在盐碱地上却生长得很好,例如柽柳,胡杨、短尾灯心草、艾蒿和盐角草等,它们都属于耐盐植物。耐盐植物为什么不怕盐碱呢?原来它们都有抵抗盐碱的特殊本领。柽柳是盐碱地上时常见到的一种耐盐植物,它是一种乔木,树皮红褐色叶子成鳞形生在纤细的小枝上,微风吹来,一丛丛柽柳飞红挂绿,别有一番景色。当我们走近柽柳时,你会发现它的茎和叶上,冒出了一粒粒白色的结晶,如果你尝一尝,马上会感到又咸又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柽柳的根在从盐碱土中吸水时,能够吸收大量的盐碱,但体内并不积累,这些盐碱由水带着,通过茎、叶表皮排到茎和叶的表面,水很快蒸发了,而盐碱却留在茎叶表面,形成了一粒粒白色的结晶。

胡杨也是一种耐盐植物,常和柽柳混生在一起。它也能从土壤中吸收盐碱,然后又从树皮裂口处排出体外,形成粘稠的液体,人们将这粘稠的液体叫作“胡杨泪”。“胡杨泪”里含有小苏打、食盐等盐分。当地人还常常用它来发面蒸馒头呢!盐碱地上,生有一种盐角草,它全株绿色,叶子极小,身体肉质多汁。盐角草也从盐碱地里吸收大量的盐碱,但并不像柽柳、胡杨那样排出体外,而是永远贮存在身体里。在盐角草茎中的细胞内有叫盐泡的结构,盐碱都存到盐泡里了。盐角草靠着一个个小盐泡,就能从盐碱地里吸收水分,不但如此,由于盐碱都被圈在盐泡中,再也无法毒害盐角草了。盐角草因为有这种本领,能在含盐量高达0.5%~6.5%的盐碱地上生长。像盐角草这样的耐盐植物,称为聚盐植物。

艾蒿是一种很有名的中药,针炙用的艾卷,就是用艾蒿叶制成的。它也是一种耐盐植物,为什么艾蒿能生长在盐碱地上呢?原来它的根有一种本领,能抗住土壤中的盐碱,使它们无法进入根中。同时,艾蒿的根细胞中含有很多溶于水的糖和酸,

能使根容易从盐碱中吸水。艾蒿既能从盐碱地里吸水,又不让盐碱进入身体中,这样它就能很自在地生活在盐碱地上。像艾蒿这样拒盐碱于植物体外的植物,称为抗盐植物。

还有一类耐盐植物,像短尾灯心草,既不泌盐,也不聚盐和抗盐,而是用脱落老叶的方法,来排出盐分。短尾灯心草是一种多年生的草,生有一条细长直立的茎,茎的基部生出一丛长长的叶,很是别致。短尾灯心草在盐碱地中吸水时,也吸进了很多盐,它把盐碱聚在叶内,等到老叶充满盐分时,就提前干缩脱落,然后,幼叶又来接替老叶的位置,这样就能不停地往外排盐。

可见,各种耐盐植物抵抗盐碱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耐盐植物抵抗盐碱的本领,是它们世世代代生长在盐碱地上同盐碱长期斗争,逐渐形成的。

沙生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沙生环境:高温、干旱、强风、土壤贫瘠

植物的适应:地面植株小,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分布宽;

叶片极端缩小或退化;

叶具贮水细胞或脂类物质;

细胞具有高渗透压;

休眠。

如仙人掌的叶子完全变成针刺状;红沙茎枝上的小叶退化成圆柱形;梭梭和红柳的叶子成了鳞片状;盐爪爪和霸王的叶子长成肉质状;白柠条的叶子两面都长满了银白色的绒毛。这些千姿百态的叶子,对于适应沙漠严酷的环境十分有利。鳞片状叶子可以减少蒸腾耗水;肉质状的叶子可以贮存大量的水分;那些白色的绒毛可以保护叶子免受高温强光的威胁;而胡杨的叶子更为奇特,为了缩小叶子面积以减少蒸腾,胡杨在一棵树上就有40多种叶型,甚至同一枝条上就长了5种不同形状的叶子。

由于水分和营养物质缺乏,加上风大和强烈日照等,沙生植物的地上部分生长受到限制,多数植株较低矮,有些植物的枝条硬化成刺状,如木旋花、骆驼刺。有些植物的茎枝上长了一层光滑的白色蜡皮,如沙拐枣、梭梭、白刺,这种蜡皮可以反射强烈阳光的照射,以避免植物体温度升高所带来的蒸腾过旺。一般植物都用绿色的叶子进行光合作用,而很多沙生植物因为叶子退化,只好靠绿色的枝条来进行光合作用,如梭梭、花棒等。

生长在沙漠城的植物还具有耐沙暴沙埋的能力。红柳、沙蒿和花棒的枝干被沙埋后可以生出不定根以阻拦大量流沙。白刺受风蚀后,其根大量露出地面,在暴露的根系上能长出不定芽。当风沙将其枝条全埋起来以后,它向下能长出许多新的不定根,向上长出好多嫩的枝条,如此枝上发枝,枝上长枝,风沙越凶,生长越旺,天长日久,自然形成一个突起的像坟堆似的白刺包,它可以积沙几立方米或几百立方米甚至上千立方米。

在繁殖方面,沙生植物的种子或果实多属风播植物,随流动的沙子一起移动,并保持在流沙的上层表面,而不被沙埋得太深。

4、土壤污染的植物监测

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如汞、镉、砷、化学农药污染等。

监测:植物群落调查,蔬菜及作物调查,实验分析

在地球表面,盐碱环境是一个具有宏观主导意义的地理因子。所谓盐碱环境是指在水体、土壤、地层、大气、各种宏观或微观环境中含有较高的盐分,盐碱地由于土壤内大量盐分的积累,引起一系列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结构粘滞,通气性差,容重高,土温上升慢,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性差,差分释放慢,渗透系数低,毛细作用强,更导致表层土壤盐渍化的加剧。

资料——红海滩风景区

红海滩风景区坐落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赵圈河乡100平方公里的苇田湿地内。它以全球保存得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湿地资源为依托,以举世罕见的红海滩、世界最大的芦苇荡为背景,是一处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纯绿色生态旅游系统。

织就红海滩的是一棵棵纤弱的碱蓬草——即一种适宜在盐碱土质——也是惟一一种可以在盐碱土质上存活的草。她每年4月长出地面,初为嫩红,渐次转深,10月由红变紫。她不要人撒种,无需人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在盐碱卤渍里,年复一年地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于光阴荏苒中,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邑泽。

思考题:

1、水环境和陆生环境有哪些不同?植物在适应方式上又有何不同?

2、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在对水因子方面的适应中主要面临哪些矛盾?它们又如何适应?

3、水体介质及其低氧环境对生物的形态和结构及其能量耗散产生哪些影响?

4、盐碱土对植物有哪些不利影响?盐土植物对植物的适应方式有哪些?

参考书目:

1、孙儒泳, 李庆芬, 牛翠娟, 娄安如. 2002. 基础生态学. 高等教学出版社, 6-61

2、孙儒泳, 李博, 诸葛阳, 尚玉昌编. 1992. 普通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1-51

3、李博主编. 1999. 生态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0-42

高等教育出版社,22-6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资料 1.自然资源:凡是自然物质经过人类的发现,被输入生产过程,或直接进入消耗过 程,变成有用途的,或能给人以舒适感,从而产生有价值的东西。 2.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 蕴藏量:资源蕴藏量等于已探明储量与未探明储量之和,是指地球上所有资源储量的总和。 4. 环境承载力: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危害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 5. 水体自净:经过水中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恢复到污 染前的水平;狭义的定义指水体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而使得水体得以净化的过程。 6. 农业生态系统::由一定农业地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构成的功能整体,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 7. 立体种养技术: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水域中)或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进行立 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复合种养,并巧妙地借助模式内人工的投入,提高能量的循环效率、物质转化率及第二性物质的生产量,建立多物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时序交错、多级质、能转化的立体农业模式。 8. 物质循环与再生规律:是指H,O,N,P,S等元素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再从生 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化学循环再生规律是囊括自然界中动植物普遍存在地一种固有的,遵循自然动态循环法则而客观存在的一种物质交替更新,能量转换的运动规律。 9. 可持续农业环境保护:农业发展必须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降低农村贫困比例,以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持续、稳定、全面的发 填空题 1.物质的输入输出规律又称为协调稳定规律,它涉及生物、环境和生态三个方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指出,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3.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对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题目与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 考试 返回上一级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1 .在借鉴发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时,我们应该()。 ?A. 照搬照抄 ?B. 对自己完全的否定 ?C. 有针对性筛选 ?D. 自我探索,完全抛弃外国经验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2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为目标。 ?A.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环境承载力 ?C. 遵循自然规律 ?D. 绿色科技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3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把()写入党章,强化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B. 生态文明 ?C. 生态环境保护 ?D. 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4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A. 生态公正 ?B. 经济发展 ?C. 生态安全 ?D. 新能源革命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5 .什么是生态文明的厚重之本? ?A. 发展红色 ?B. 发展褐色 ?C. 发展黑色 ?D. 发展绿色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暂无 6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生产方式层次 ?B. 物质层次 ?C. 生活方式层次 ?D. 以上都不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7 .()是解决环境问题不可替代的力量。 ?A. 政府监督 ?B. 企业守法 ?C. 公众参与 ?D.

环保部门执法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8 .低碳经济的本质是()。 ?A. 可持续发展经济 ?B. 低能耗 ?C. 低排放 ?D. 低技术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9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18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质量?A. 质量有所降低,环境整治效果不明显 ?B. 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 ?C. 明显好转,整治效果突出 ?D. 质量有所好转,趋势稳定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0 .()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 ?A. 草原 ?B. 海洋 ?C. 森林 ?D. 湖泊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1 .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征? ?A. 艰巨性 ?B.

安全生产教学大纲

安全生产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教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主要内容有安全生产的内涵,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特殊人群的保护、危险因素分析与事故预防、安全技术,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预防,常见事故伤害现场急救等。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务工人员懂得安全生产的内涵,自觉的遵守安全规程,在生产中预防为主,坚定不移地落实预防措施,明白生命既意味一切,又高于一切,只有安全生产,才是耕耘希望、创造幸福。 3.教学重点 本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希望通过学习安全知识,使学员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工种的务工人员侧重讲解和工作相关的安全知识。并用真实的案例来感染学员,通过多媒体教学,让他们感受到不安全带来的各种危害,使他们铭记在心,在今后的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安全生产的内涵 教学要求: 掌握安全生产的定义及其内容,以及安全生产的意义及方针,根据安全生产的工作实践,知道在生产中应抓好的工作,消除事故隐患,才是对每个工人负责的态度。 教学内容: §1—1 概述 §1—2 安全生产的意义 §1—3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 §1—4 安全生产的任务及要求 第二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教学要求 掌握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用和制定原则,通过学习、了解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2—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作用和制定原则 §2—2 安全生产政策与法规 §2—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教学要求: 掌握安全生产的管理体制以及监督方式,了解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基本权力和义务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 教学内容:

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大气污染防工作进展情况

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大气污染防工作进展情况 尊敬的西南环境督查中心: 根据你中心要求,现将昆明市环境保护局大气污染防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强化责任,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 昆明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积极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创新力度,制定出台了《昆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管理规定》、《昆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昆明市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实施方案》、《昆明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昆明市餐饮业环境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采取一系列措施和办法,有效推动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我局根据《云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及市政府要求,于2014年5月7日起草了《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报送市政府,经征求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及市级相关委办局等责任部门意见修改完毕后,形成了《昆明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定稿),并于2014年11月19日印发该细则。同时在2014年7月19日下发了《昆明市2014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

该《细则》和《实施计划》在各项制度的保障下,以市政府统筹领导、市级部门各司其责、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体系。并将各项工作任务分解到责任单位和企业,强化监督考核。 二、多措并举,严格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一)加强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 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物总量控制工作,将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标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严格考核。坚持从源头抓起,严格环保准入制度,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臵条件,“十二五”以来,我市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截止2013年底,我市3年三年累计共完成省、市级重点减排项目373个,污染减排成效显著,为提升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为推进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我市制定了《昆明市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管理的办法》,《昆明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实施细则》、《昆明市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指导意见》等文件。2012年9月27日,我市首次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在昆明泛亚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交易大厅成功交易。 (二)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 按照省环境保护厅的工作要求,我市在2001年制定了《昆明市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工作方案》,成立了“昆明市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排污许可证与工商营业执照年检的联动制度,自主开发了排污许可证信息管理系统并投入使用,实现了许可证在发证、年检过程的计算机化管理。截止目前,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

第三章生态学基础生态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与区别 它们所研究的问题基本上是相近的。 生态学是以一般生物为对象的。着重于研究自然环境因素与生物的关系,单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 环境科学则以人类为主要对象,把环境与人类生活的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从而和社会科学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生态学的许多基本原理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环境科学中,作为基础理论而联系到人类独特的主观能动性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来研究和解决人类生活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生态学的含义及其发展 一、生态学定义的提出与生态学的发展 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态学发展简史 生态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生态学的萌芽时期;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时期;现代生态学时期。 (一)生态学的萌芽时期 由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生态学思想的萌芽时期。 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为了生活和生存,必须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其周围的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生态知识的萌芽。根据文字记载,我国早在2000年以前,就注意到了植物生长和土壤环境条件的密切关系。如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刘安撰写的《淮南子》一书,就记载有“欲知地道,物其树”(要了解土地性质,应观察其上生长的树木)。

其后还有许多古书如《群芳谱》,记载有农业知识和植物生态的内容。《周易》“蒙卦”中提到“山下出泉,蒙”。“蒙”不仅有迷蒙、蒙昧之意,它的本意是高地被草木覆盖蒙蔽住了。“山下”之所以“出泉”,是因为草木蒙蒙茏茏十分茂密繁盛。“蒙”之所以能够“养正”,是因为回复到了草木蒙茏的原始自然状态,万物得到了休养生息,树木的根本巩固了,即“正本”;清澈的山泉流出来了,即“清源”。这分明是告诫人们,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处理事物,不可违背自然规律。古人对自然规律朴素而深刻的认识,令人叹服。 (二)生态学的建立和成长时期 公元17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 (三)现代生态学时期 生态学的四个发展阶段: 个体生态学 群体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1935年,英国的植物群落家Tansly提出了生态系统(ecosystem)的概念) 现代生态学 二、生态学的含义 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科学。 生态学的发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生态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科学的知识。 2.生态学是从宏观方面认识世界的科学。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一、系统观念的引入——系统和系统论 1、系统 2、系统论 二、生态系统的概念

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选修《环境保护》 VI 4.环境问题按照产生原因分为哪些类型?次生环境问题分为哪两大类? 环境问题按其成因分三类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喷发、洪涝、干旱、热带风暴、台 风、龙卷风、飓风、雷暴、干热风、崩塌、滑坡、泥石流和病虫草鼠 害等。 地方性疾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克山病、地方性氟中毒等 次生环境问题,由人为作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社会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或比例失调引起的各种社会生活 问题,如地价高、住房拥挤、供水不足(水资源短缺)、通讯不畅、 能源紧缺、交通堵塞、风景名胜和文化古迹破坏等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原因):①火山喷发造成的大气污染②地震破坏引起的水体污染 次生环境问题(人为原因):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高一)自然资源衰减问题:森林、草原、矿产减少破坏5.列举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具体类型。 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核污染、海洋污染、热污染、光污染等 赤潮、酸雨、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 生态破坏:植被破坏(森林砍伐、森林毁灭,草原退化、草地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湖泊减少、湿地减少污染等 6.简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人为原因:①工业生产(①过度索取资源--部分资源枯竭②排放“三废”――环境污染、生态破坏)、②人口急剧增长、③科技进步的负面影响、④滥采滥用自然资源等 危害: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 7.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①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 ②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18%/陆地、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 ③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7.近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①自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0.8℃ ②除亚热带地区降水量减少外(0.3%/10年),北半球中高纬度降水量(0.5-1%/10年)比热带地区增加更多(0.3%/10年) 对环境的影响:①雪盖(20世纪以来10%)、冰川面积减少(除南北极外的高山冰川20 世纪以来明显退缩)②全球平均海平面升高(20世纪以来0.1-0.2米、中国100年来0.14米)③导致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④1/3动植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会导致大量物种灭绝

03-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 中国生态经济网来源:南宁市环保局网站 前言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繁荣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南宁市生态环境,是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是我市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确保这一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完成,需要有一个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并能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实施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为此,我们在《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广西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广西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指导下,制定本规划,并纳入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中。这对于作为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首府南宁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南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制定。 本规划确定规划期为30年,分近期、中期和远期规划。从南宁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实际出发,本规划对全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的一些重要方面进行规划,主要包括:植树种草、水土保持、防治石漠化,防治酸雨,机动车尾气治理,噪声达标区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土地、天然林、珍稀动植物等自然资源保护,矿山生态恢复与建设,水资源保护等。 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概况 南宁市地处南亚热带,广西南部偏西,在东经107°45′~108°51′,北纬22°12′~23°32′之间,属南亚季风气候区,年均降雨量约1246毫米,常年平均气温21度左右。全市面积10029平方公里,辖兴宁、新城、永新、城北、江南五个城区以及郊区、邕宁县、武鸣县。1999年全市总人口281万,壮族占63%,市区人口为128万。

【最新】安全生产教育讲课题纲2016.04

安全生产教育讲课题纲 一、当前安生生产形势 (一)杭州市安全生产形势 (二)萧山区安全生产形势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及其关系 (一)安全生产“五要素” 1、安全文化即安全意识 2、安全法制 3、安全责任 4、安全科技 5、安全投入 (二)安全生产“五要素”之间的关系 1、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根本 2、安全法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最有力武器 3、安全责任制是安全生产的灵魂 4、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 5、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基本保障 三、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一)安全生产的定义 安全生产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遭破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二)把安全生产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是我们做好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安全生产问题列为我国的第四大问题) (三)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1、安全生产是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 (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 (2)安全是人类本能的需求

(3)技术进步与安全的关系 (4)安全生产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安全需要的具体反映 (5)安全生产搞得好不好,不仅仅影响职工本人,也直接影响其家庭的幸福,以及周围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2、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一贯的方针政策,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3、安全生产是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1)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是保护生产力的需要,是保护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的需要 (2)正确认识事故造成的损失 (3)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兴旺之本,效益之路 4、安全生产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5、搞好安全生产,是坚持安全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1)坚持安全发展,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2)安全生产是小康社会其中应有之义。 6、搞好安全生产是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安全管理工作要实现“四个转变” 1、变危险为安全 2、变有害为无害 3、变笨重为轻便 4、变肮脏为清洁 四、企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 (一)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生产思想认识的管理 1、提高执行安全生产方针的认识 2、提高广大职工执行国家及地方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认识 3、提高对职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和提高职工安全生产素质的认识 4、提高设备本质安全,确保设备安全可靠性认识 (二)企业安全生产组织管理的内容 (三)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四)职业卫生技术管理 五、安全生产基本知识

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若干规定的通知 昆政办〔2011〕95号

昆明市严厉查处违法排污行为的若干规定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解决“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对违法排污企业实行“一次性违法排污,永久性退出市场”,依据《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整治违法排污建立健全环境监管长效机制的决议》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本市范围内所有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保部门批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违反规定的,责令停止建设,处10万元的罚款。建设项目未通过环保设施竣工验收,该建设项目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违反规定的,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处10万元的罚款。 二、对无证(照)经营的违法排污行为,一经查实,坚决依法予以取缔。对依法取缔的无证(照)经营,查封其经营场所,没收其用于从事无证(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材料、产品(商品)等财物,并处以50万元的罚款,强制实施生产(经营)性断水、断电。 三、对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依法强制拆除排污口,实施停产、关闭,并处以100万元的罚款。 四、对私设暗管排放污染物的,一经查实,依法强制拆除私设的暗管,责令其停产停业,并处以50万元的罚款,强制实施生产(经营)性断水、断电。 五、对故意拆除污染治理设施或者停止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直接排放污染物,造成超标排污或者超总量排污的,一经查实,依法实施限期治理,并按上限处以罚款;限期治理期满后,仍然不能达标排放的,依法责令其停产、关闭,强制实施生产(经营)性断水、断电。 六、对本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使用高污染燃料的企业,依法责令拆除或没收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其停产、关闭。 七、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排污企业,一经查实,依法予以取缔、关闭、淘汰,强制实施生产(经营)性断水、断电。 八、对违法排污企业,发生重大或者特大污染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一经查实,责令其关闭,强制实施生产(经营)性断水、断电,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

基础生态学_名词解释

绪论 1)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尺度(Scale):某一现象或过程在空间、时间上所涉及到的围和发生频率。 3)生物圈(biosphere):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一切适合于生物栖息的场所。包括岩石圈的上层、全部水圈和大气圈的下层。 4)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 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格局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科学。(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中形成斑块(patch)) 5)全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 研究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与全球变化。其主要理论为:地球表面温度和化学组成受地球所有生物总体的生命活动所主动调节,并保持动态平衡。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6)环境(environment):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7)生境或栖息地(habitat): 指特定生物体或群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8)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9)相互作用或交互作用(interaction):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0)反作用(counteraction):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般称为反作用。表现在生物的影响改变了环境因子的状况。 11)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Liebig’s law of the minimum): 植物的生长取决于处于最小量状况的营养物质的量。即: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不能生存。如果该种营养物数量极微,就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12)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在众多的环境因素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素,叫限制因子。 13)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下限和上限,上下限之间就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围 14)驯化(acclimation 或acclimatisation):如果一个种长期生活在最适生存围的一侧,将逐渐导致该种耐受限度的改变,适宜生存的上下限会发生移动,并形成一个新的最适点,这一过程叫驯化。 15)休眠(dormancy):当环境条件超出了生物的适宜围(但不能至死),生物常常进入休眠(不活动)状态,来抵御暂时的不利环境。 16)稳态(homeostasis):生物控制体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制,能减少生物对外界条件的依赖性,从而大大提高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17)适应组合(adaptive suits):生物对特定环境条件所表现出的一整套协同的适应特性。 第二章能量与环境---光、温度 18)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生物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的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方式。 19)长日照植物(long day plant):日照超过某一数值或黑夜小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萝卜、菠菜、小麦等。 20)短日照植物(short day plant):日照小于某一数值或黑夜长于某一数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 如玉米、高粱、水稻、棉花等。 21)冷害(cold damage):温度在冰点以上,但低于喜温生物对温度的耐受下限而使生物受害或死亡。 22)冻害(freeze injury):冰点以下低温使生物体形成冰晶,蛋白质失活变性造成生物受害或死亡。 23)耐受冻结(freezing tolerance):少数动物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身体冻结,而避免低温伤害。如潮间带贝类。 24)超冷现象(supercooling) : 动物(昆虫)体液温度下降到冰点以下而不结冰的现象。 25)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生物开始生长发育的温度。 26)有效积温法则(rule of effective temperature summation):植物和变温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这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常数,称为有效积温。

环境保护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A)

期末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25分,每题5分,共10题,任选5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二、填空题(30分,共30空,每空1.5分) ?三、简答题(32分,每题8分,共8题,任选4题回答,多做不得分) ?四、论述题(13分) 《环境保护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群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环境质量是对环境状况的描述。 2、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3、33211工程:重点治理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两区(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区)的大气污染、着力强化一市(北京)、一海(渤海)的环境保护工程。 4、水体污染: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的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和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5、城市热岛效应: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6、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7、可吸入颗粒物: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mm的颗粒,记为PM10。 8、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所有生物种类种内遗传变异和它们的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它们与生存环境所组成的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包含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9、海洋环境自净能力:海洋环境通过自身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而使污染物的浓度、毒性降低乃至消失的能力,称为海洋环境自净能力 10、荒漠化:是一种人为、自然双重因素作用下导致的土地质量全面退化和有效使用数量减少的过程。 11、环境容量:一定环境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称为环境容量,即一定环境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12、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13、水体自净作用:各类天然水体都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14、光污染:光污染泛指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正常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带来不利影响,损害人们观察物体的能力,引起人体不舒适感和损害人体健康的各种光。从波长10nm-1mm 的光辐射,即紫外辐射、可见光和红外辐射,在不同的条件下都可能成为光污染源。 15、全球环境问题:是指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

调查报告《昆明生态环境》

调查报告《昆明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整个外部世界的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能量基础、生存空间基础和社会经济活动基础的综合体。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的健康。昆明常住人口约602万。城区流动人口120万。近年来,随着昆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滇池流域水资源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滇池是我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属国家重点保护水域之一,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历史上曾是云南省昆明市城市用水、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然而许多年以前,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滇池流域水资源污染严重,滇池水质已为劣V类标准。 防止污染,保护滇池,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 滇池周边蕴藏着丰富的磷矿资源,在不断开采的过程中,每年都有大量的磷质被带入滇池,还有不少工业污水直接排向滇池。昆明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滇池流域矿山开采不同程度地造成自然景观破坏、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等,直接威胁和破坏人居环境,加速生态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在滇池流域及城市周边、风景名胜区、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内,严重破坏旅游观瞻。 为了保护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滇池水污染治理,从2007年5月起,昆明市全面开展了滇池流域和其他重点区域禁止挖砂采石取土工作,全面关停采石、采砂、采矿、取土、砖瓦窑地等“五采区”。3年多来,昆明市围 绕滇池保护,实施了推进磷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地下水资源禁采管理的两大举措,经过不懈的努力,整个“禁采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截止目前,昆明滇池流域应关停的509家矿山已经全部关停,509家矿山的采矿 许可证已全部注销。但也发现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2009年,部分已经封停的采矿企业“关而不停”、偷挖偷采现象仍然存在,恢复环境工作进展情况不理想。2010年,昆明市有关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对仍在非法开采的矿区、责任单位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封停。在严格督促矿山企业开展矿山生态破坏恢复治理工作的同时,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扎实做好禁采区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

高中生物与环境复习提纲教案

生物与环境模块总结 一、结论性语句 1.种群各个特征的关系: (1)在种群的四个特征中,种群密度是基本特征,与种群数量呈正相关。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移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是预测种群密度(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2.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无限制的环境、理想的环境(食物、空间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 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 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产生的条件:在有限制的环境条件下。 特点: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停止增长并在K值左右保持相对稳定。 4.所有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的分层现象。 生物群落在水平方向上,种群密度会有差别。(即有分区层现象) 5.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蓄洪防旱;净化水体、维系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农作物是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2)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单一。一旦人的作用消失,农田生态系统就会很快退化。

7.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1)人类活动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2)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9.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理解: “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生态系统指的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1)具有全球性;(2)循环往返。 10.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核心: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11.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2.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1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存在相反关系。 14.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1)从能量角度来看,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2)从物质方面来看,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生物圈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极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形成了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3)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15.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建议,有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制度的转变,为适应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首要工作就是加快生态建设发展。为此,需建立林业发展的建设规划,从而加快林业发展,以实现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在林业环境的建设下受众多因素影响,例如森林资源、法律法规等。 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以加强建设我国的林业生态环境。 为积极响应我国的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本文将在思想观念、行为、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对策,以促进全体人们携手保护环境,推进生态建设,促使人们的美好生活。 1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对林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维护自然资源,保护地球的重要举措。林业资源是地球重要的生态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

明,热衷于地球生态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人类破坏自然而导致自然生态的恶化,例如:人们的乱砍乱伐、开山采矿、工厂排污流入河流、汽车尾气等,人类的各种索取、活动都直接加重了大自然的负担。所以,只有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珍爱环境,才能实现共赢,长久地生活发展下去。 2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具体建议 明确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基本观念 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基本观念。(1)以人为本。加强资源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林区职工争取福利,以发展林业的生产和改善职工的生活条件,继而保障林区职工的生活经济状况。 在林业发展中,妥善处理好生产林业经营者的投资关系,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使林业建设的开展。(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树立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命,尽快做好林木恢复,以发展林业建设。(3)良好道德品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在林业资源建设上努力维护,树立良好的保护环境思想品德,共同携手为人类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大自然对人们不节制的惩罚,

安全生产会议讲话稿教学提纲

讲话稿一:安全生产会议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总结回顾了今年以来的安全生产工作,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第一季度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会后抓好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今年以来,全县安全生产形势虽然稳定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安全生产各方面的工作都十分到位,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县安全生产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如个别部门领导对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重视不够,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整改不力等。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清形势,坚决克服松懈和麻痹情绪,进一步提高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第一,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刚刚闭幕的xx届六中全会,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

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这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工作思路的进一步深化,也体现了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的进一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新的历事进一步重视安全生产,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更严更细地抓好安全生产。第二,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艰巨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xx总理指出,“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绝不能以损害人民的利益甚至牺牲职工生命为代价”。我县矿山企业较多,整体技术水平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基础薄弱。目前,全县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是靠采取严防死守的措施得来的,安全事故隐患仍然不少。从现状看,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因此,各乡镇、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念,切实履行职责,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三,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性。今后几年,我县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大批建设项目的铺开和工业企业的投产,一方面会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会产生一些新的不安全因素。要率先实现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第3章 能量环境

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复习:第3章能量 环境 第三章能量环境 本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光周期现象 2.光饱合点 3.光补偿点5.贝格曼规律6.阿伦规律 4.有效积温:高于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昼夜温度总和,又称总积温。 二、问答题 1.太阳光的生态作用有哪些? 2.论述有效积温法则及其在农业的应用意义。 答:(1)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一阶段的发育,而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用公式表示:K=N·(T-C)单位:日·度。上面的方程式可改写成:T=C+K/N=C+KV,K——该生物所需的有效积温(常数),单位日·度;N——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T——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生物发育起点温度(生物学零度)。V为发育历期的倒数(1/N)

即发育速率。(2)在农业的应用:a.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b.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c.预测害虫来年发生程度d.可根据有效积温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e.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3.论述生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 答:(1)生物从形态上对低温的适应: 植物:a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树皮有较发达的木栓组织;b 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c一年生草本,死后留下种子越冬;d多年生草本,以块茎、鳞茎、根状茎越冬;e木本植物则以落叶相适应(自保措施)。 动物:动物对低温的适应:增加羽毛、皮下脂肪量,增加隔热层,以降低热传导,或称增加隔热性。体型和颜色变化 (2)生物从生理上对低温的适应: 植物:低温环境的植物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色素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加抗寒能力。 动物:a.增加体内产热量(非颤抖性产热)b.逆流热交换机制c.局部异温性d.耐受冻结e.超冷 (3)生物从形态上对高温的适应: 植物:a.有些植物生有密绒毛和鳞片,过滤一部分阳光; b.有些植物体呈白色、银白色,叶片革质发亮,能反射一大

环保工程师考试大纲

环保工程师考试大纲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资格考试公共基础考试大纲 I.工程科学基础 一.数学 空间解析几何 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及混合积;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直线方程;平面方程;平面与平面、直线与直线、平面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点到平面、直线的距离;球面、母线平行于坐标轴的柱面、旋转轴为坐标轴的旋转曲面的方程;常用的二次曲面方程;空间曲线在坐标面上的投影曲线方程。 微分学 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无穷小和无穷大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的性质及无穷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及其类型;导数与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平面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高阶导数;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法则;函数的切线及法平面和切平面及切法线;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曲线的凹凸性、拐点;偏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二阶偏导数;多元函数的极值和条件极值;多元函数的最大、最小值及其简单应用。 积分学 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不定积分的基本性质;基本积分公式;定积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包括定积分中值定理);积分上限的函数及其导数;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三角函数的有理式和简单无理函数的积分;广义积分;二重积分与三重积分的概念、性质、计算和应用;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求平面图形的面积、平面曲线的弧长和旋转体的体积。 无穷级数

数项级数的敛散性概念;收敛级数的和;级数的基本性质与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几何级数与级数及其收敛性;正项级数敛散性的判别法;任意项级数的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幂级数及其收敛半径、收敛区间和收敛域;幂级数的和函数;函数的泰勒级数展开;函数的傅里叶系数与傅里叶级数。 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变量可分离的微分方程;齐次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全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线性微分方程解的性质及解的结构定理;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代数 行列式的性质及计算;行列式按行展开定理的应用;矩阵的运算;逆矩阵的概念、性质及求法;矩阵的初等变换和初等矩阵;矩阵的秩;等价矩阵的概念和性质;向量的线性表示;向量组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判定;线性方程组求解;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概念与性质;相似矩阵的概念和性质;矩阵的相似对角化;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合同矩阵的概念和性质;二次型的秩;惯性定理;二次型及其矩阵的正定性。 概率与数理统计 随机事件与样本空间;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基本性质;古典型概率;条件概率;概率的基本公式;事件的独立性;独立重复试验;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常见随机变量的分布;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标准差及其性质;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矩、协方差、相关系数及其性质;总体;个体;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矩;分布;分布;分布;点估计的概念;估计量与估计值;矩估计法;最大似然估计法;估计量的评选标准;区间估计的概念;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区间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差和方差比的区间估计;显着性检验;单个正态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假设检验。 二.物理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