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

高中高一下册语文课件:《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篇一】

学习目的

一、体会本文围绕中心,内容高度概括、语言精确、结构严谨的特点,学习悼词的写法。

二、了解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伟大功绩,学习马克思坚定、无私地为人类解放而斗争的崇高精神。

教学设想

一、本文围绕中心,层层推动,言简意赅,是议论文阅读训练的好

教材,能够导读为主,设计一些练习,只对重点、难点作适当讲授。

二、本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和抒情的悼词,在理解文章思想内

容的基础上,对重要段落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文章中强烈的情感。

教学时数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解题,讲读第一、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革命友谊;

3.马克思的逝世。

以上内容详见《教学参考资料》“补充材料”。

二、指导阅读“预习提示”,然后让学生默读全文,要求按悼词要点,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把课文划分为三绝大多数。

三、讲读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导读设计:要求学生研读第一、二两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同时依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下列词语: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抄在小黑板上(或用幻灯片)出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

参考答案: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最”:选用这个水准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还”: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头脑。

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水准,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能够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第二自然段两句话总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连同第一自然段,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板书:述其哀

指导朗读第一部分:要求体会文章用词的精确,深沉的哀悼情调。语速:低沉、缓慢。先由学生各自朗读,然后指名朗读,酌情指导。

四、讲读第二部分第一层次(第三~六自然段)。

导读设计:

研读第三~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规

律”“即”“事实”,对不对?为什么?为什么要用达尔文的发现作比较?

2.“不但如此”的“此”指代什么?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里的“还”起了什么作用?发现这个“特殊的运动规律”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3.“两个发现”指代什么?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

参考答案:

1.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不但仅

指“事实”,因为“即”不但管到“事实”,而且管到由“事实”导

引出的结论。

这里的“事实”是指“吃、喝、穿、住”与“政治、科学、艺术、

宗教等等”。谁是“首先”,谁是“然后”的客观顺序,它规定了物

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的,谁是第二性的。即如果没有农民种地,工人

盖房、织布,人们就根本无法实行学习和从事政治、宗教等活动。

“所以”标明由这个“简单事实”导引出以下的结论:要解决“吃、喝、穿、住”,首先就要实行“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在

这个生产中,人们就要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这个生产关系标志着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就是“基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国家制度、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点”,都是从这个“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所以,“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但是指“物质是

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而且包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这个顺序在过去却是“做得相反”的。

2.“不但如此”的“此”指代“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这个“还”在这儿表明围绕马克思的丰功伟绩这个中心,把文章的意思又向前推

动了一步:由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而发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规律”,这就是剩余价值(见注)规律。这个特殊规律的发现

让那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经济学家(他们看不清资本主义的剥

削实质)和社会主义批评家们(他们诅咒资本主义,空想社会主义)

一下子“豁然开朗”了。这个鲜明的对比,说明了马克思这个发现有

着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3.“两个发现”是指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产阶

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从写作方法的角度看,“两个发现”与“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是“点”与“面”和“详”与“略”的关系。这里“他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很多”,而且“都不是肤浅”的,都

有“独到的发现”,表明马克思作为一位科学家研究的领域之广、成

绩之大,与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相呼应。

小结:三个段落,围绕马克思的科学理论环环紧扣,层层推动,高

度精确地概括了这个方面的丰功伟绩。

板书:赞其功(一)

指导学生朗读第二部分第一层,理解其内容的丰富、深刻地体会其

语言的概括和精当。

五、布置作业。

1.表情朗读练习二中的五个句子,并按要求解答1、2、3小题。

2.在课本上完成练习四。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复习前课内容,讲读第二部分第二层和第三部分,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课内容。

1.提问: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理论上有哪些伟大建树?

2.检查作业。

二、讲读第二部分第二层(第六~七自然段)。

导读设计:研读第六~七段,完成下列练习。

1.马克思“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其中“这”指代什么?“主要的”究竟指什么?

2.“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这个过渡句作用是承上?启下?既承上又启下?为什么?

3.第七段第二句中的判断谓语“是”的主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这个句中“第一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

4.马克思的科学理论与他的革命实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这”指代马克思的“两个发现”和“他研究的每个领域”的“独到的发现”。但这“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还是指“马克

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也就是说,对比马克思伟大的理论创造,他

有着更为光辉的革命实践。这里的“主要的”、“首先”,表明对马

克思的功绩的表述再次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2.这个过渡句是既承上又启下。“承上”是说:因为马克思不是

为科学而科学,他追求科学“在历的推动作用”,致力于科学的“实

际应用”,表明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目的就是为了指导革命实践,

所以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但这句话又是下文的论题,

即他的光辉的革命实践的事实更印证着他对待科学的严肃态度和执着

的追求,证明他“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3.“是”的主语是“使命”,宾语是两个“参加……事业”(动

宾短语)。“第一次”表明马克思亲自参加的伟大的革命实践,同他

的理论创造一样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这是因为马克思不但“热烈”地向群众宣传自己的科学理论(办、编小册子),而且“顽强”地领

导着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最后“卓有成效”地创立了“伟士的国际

工人协会”引导无产阶级以战斗的风貌第第一次登上了国际政治斗争

的舞台,使无产阶级从自发斗争的阶级进步到自为的阶级。

4马克思之所以能创立科学的革命理论,正是因为他卓有成效地参

加了亿万奴隶摧毁旧世界和创立新世界的伟大革命实践。革命实践是

创立理论的基础。伟大的革命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和推动着伟大的革命

实践。所以,马克思首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又是同样伟大的科学家。

板书:赞其功(二)

三、讲读第三部分(第八~九自然段)。

导读设计:研读八~九自然段,完成下列练习:

1.“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嫉恨和诬蔑的人”,其

中“这样”指代什么?两个“最”体现在什么地方?马克思对此抱什

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2.马克思逝世,“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

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这与各国政府和资产者对他的态度形成鲜

明的对照,这说明了什么?

3.“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这里的“敌人”和“私敌”有何区别?为什么说“可能”?

4.“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这样”是指马克思的划时代的理论创造和革命实践。两个“最”体现在两个“无论”上,无论性质怎样的政府,也无论什么色

彩的资产者派别,都毫不例外地疯狂地嫉恨他,恶毒地诬蔑他。马克

思对此“毫不在意”,当作蛛丝“轻轻抹去”,表明马克思对敌人的

极端蔑视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他高度的革命坚定性。

2.这个“对照”说明马克思是无产阶级最忠实的代表和导师,同

时也说明他的理论和实践给了各国资产者以致命的打击,是资产者不

可调和的敌人。这个对照与开头呼应,深化了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

命实践中无与伦比的作用和地位。

3.“私敌”是指以我为中心,以“我”的利害区分敌友,这是剥

削阶级个人主义的一种表现。马克思没有这样的私敌,说明他不存私念。他是坚定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全力以赴地与形形色色的敌

对分子作斗争,因而他有“很多敌人”。这些敌人都是无产阶级的敌

人。这个评价含蓄深刻,高度赞颂了马克,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的

高尚的革命品格。“可能”是以不肯定的语气表示肯定的含义。

4.思格思最后庄严宣告“他的英名和他的事业将永垂不朽”这句

饱含深情和敬意的结语,虽是一般悼词结语,但绝不但仅是形式的需要,它照应全文,总结全文,是由马克思的丰功伟绩中引申出来的必

然结论,体现了作者的心声,也是亿万人民的心声。

板书:颂其德(三)

四、要求学生复看第二部分,找出段与段之间的关联词语,说说它

们在围绕中心展开论述方面所起的作用,结合完成练习题一、三。

五、指导学生表情朗读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

六、作业:课外阅读列宁文章《卡尔•马克思》。

七、板书: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停止思想,不可估量,空白……述其哀

英名和事业永垂不朽

【篇二】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学习本文不但对学生语文水平的提升有协助,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有积极的作用。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

过程四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本文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一篇讲读课。课文是一篇悼词,同

时也是一篇评述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历史地位、卓越贡献和斗争精神的

议论文。学习它对于理解马克思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提升学生的议

论文语言表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高考考纲、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水平的

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一了解马克思在科学理论和革命实践方面的伟大贡献,学习马克思为

真理而斗争的精神。二体会课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三学习课文

结构严谨,内容连贯,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法。

本课计划用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内容为第二课时,根据对教材的

整体把握及所教学生现状的理解,故明确本课时教学要点为:使用揣

摩语言的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习用准确严密的语言表达个

人的思想观点。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这篇课文学习目标的理解,我认为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一重点: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培养学生使用准确严

密的语言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水平。二难点:1.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

时代意义。2.第三段复杂单句的语法分析。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在教学中应以揣

摩语言为主。另外,本课教学难点较多,主要有以下几个:1.马克思

两大发现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2.一些重点语句的揣摩理解。所以,

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行动起来,

积极收集资料,认真阅读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这是突破教

学难点的途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教师引导型”教学

方案,以突破难点。这种方案的教学思想是,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与认真思考

突破教学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这种设计要求学生有比较扎实的基础,

以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把握教学时机的水平。文中的重点语句较多,体现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关照呼应的地方比比皆是,教学中不必

面面俱到。能够选择要点加以突破,比如:第三段的理解与分析、第

六段的第二句中“远不是主要的”的表达作用的理解以及第八段中第

三句和最后一句的理解。

三、说学法: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马克思两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以及第三

段的文字内容同学们理解较为困难,所以,同学们应在认真预习的基

础上试着找出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结合书*释,联系上下文,找出它们

的内在联系,体会它们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及表达效果。对文中的

哲学、经济学理论的概念能够查阅书籍(如《辞海》,相关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书籍)来理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剩余价值规

律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对其内容能够只作简单了解不*分深入。课文中

复杂的句式较多,同学们可在课前复习一下初中学过的句子成分的划分、复句层次的划分的相关知识,然后对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做一下语

法分析,这样对于课上理解文章内容会有较大协助。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语言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语言特色。有的人语言幽默风趣,有的人语言质朴自然,有的人语言清新明丽。

我们学习的各类文体也是这样,记叙文的语言形象生动,说明文的语

言准确周密,那么,议论文的语言呢?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来继

续学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深入体会一下议论文的特色。

此设置能够协助学生复习旧的知识,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有个初步的理解。可谓\"一石多鸟\"。

(二)、课前检测:

1.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马克思的伟大贡献?具体介绍一下有哪些伟

大贡献?

2.概述课文的结构。

此项设置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为下文揣摩语言打基础。“温故

知新”。

(三)、新课讲授:

1.先引导学生完成一些语句的揣摩理解,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揣摩重

点语句的方法。

问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停止思想”“安静地睡着了”“永远地

睡着了”?

问题2:讳饰修辞手法的使用有什么作用?答案:表达了作者对马

克思的哀悼与尊敬以及不忍再说,而又不得不说的沉痛心情。

以上两个问题重在引导学生从重点句段入手揣摩语言。

问题3:第三段是一个复杂的单句,它的句子主干是什么?冒号后

面作为宾语的复指成分能够分为哪几层意思?“正像达尔文……一样”在句子中是什么成分?起什么作用?此问题通过对句子的主干和层次

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2)归纳方法

首先从句子本身去理解,抓主干,理枝叶,分层次;然后联系时代

背景、上下文去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

2精读课文,分组讨论,使用揣摩语言的基本方法,体会课文的语

言特点,然后选择以下句子检测学生理解的情况。

问题1、第八段在赞扬马克思的崇高人格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时,用

了哪些极具感*彩的词语,有何作用?

明确:这些词语分别表明敌人和战友对马克思的不同态度,用词准确。

问题2、第二段所写“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一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该句将马克思逝世这个事件放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科学发

展的广阔背景中来考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评价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是全文的总纲。(此题从抓重点句、联系背景入手揣摩句子)

问题3、他的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

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使命”和“事业”的修

饰成分各有哪几层?“推翻”一词的支配对象是谁?

明确:“使命”一词的修饰成分有三层,分别是“他”“毕

生”“真正”。“事业”的修饰成分有一层,“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

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

“推翻”的支配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此题通过对中心词的修饰、限制和补充的分析,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问题4、找出第五段的关联词,分析其作用。

明确:即使也但是甚至而且

问题5、说说第六段前两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前一句承接上段最后一句话,概括第3—5段的内容,也与

第二段中的对于历史科学相呼应;后一句开启下文,与第7段“因为

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相连,并为从实践方面介绍马克思的成就

埋下伏笔。

以上两题分别从关联词和过渡段方面揣摩语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本节内容有了较清晰的理解,熟悉了揣

摩语言的切入点。所以为节省时间,本步骤由教师总结,主要是让学

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出示板书设计)

(四)、比较教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议论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提升学生分析、理解、使用祖国语言的水平,这里选了一篇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

讲话──《巴尔扎克葬词》来实行比较阅读。

两篇文章均为葬词,在内容上有很多相近之处,均对逝者的历史贡

献与高尚品格作了高度的评价与赞扬,表现了作者对逝者的哀悼与敬

仰之情;在表达方式上也极为相近,都在记叙的基础上,把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使文章富有感召力。但是,因为逝者的不同,特

别是作者的不同,两篇文章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恩格斯作为无产阶

级革命导师、思想家、科学家,在对马克思极尽溢美与痛悼之时,在

语言上用词准确严谨,在行文中注意了语言的过渡、衔接、关照、呼应,体现了议论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而雨果作为一位作家、艺术

大师,他的悼词的语言朴实而不单调,准确而不呆板,全篇文章富于

文学色彩,文采斐然,处处体现了语言大师的独特的语言风格。

在作比较阅读时,应注意体会两篇文章语言的异同之处。在这里,

我们选择两篇文章中的几个片断来作一下比较阅读练习。

练习:

阅读甲、乙两文的语段,回答以下问题。

甲文,《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二、八、九段。

乙文,《巴尔扎克葬词》

(1)各位先生,面对着这样一种损失,不管我们怎样悲痛,就忍

受一下这样的重大打击吧。打击再伤心,再严重,也先接受下来再说吧。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里,一个伟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

重受怀疑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这也许是一桩好事,这也许是

必要的。上天在让人民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加以思考的时候,

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2)上天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因为这是的教训。当一个崇高的

英灵庄严地走进另一世界的时候,当一个人张开他的有目共睹的天才

的翅膀,久久飞翔在群众的上空,忽而展开另外的看不见的翅膀,消

失在未知之乡的时候,我们的心中只能充满严肃和诚挚。

(3)不,那不是未知之乡!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

在我也永不厌烦地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我说的难道不是真话吗,听我说话

的诸位先生?这样的坟墓,就是不朽的明证!面对某些鼎鼎大名的与

世长辞的人物,人们更清晰地感到这个睿智的人的神圣使命,他经历

人世是为了受苦和净化,大家称他为大丈夫,而且心想,生前凡是天

才的人,死后就不可能不化作灵魂!

1.面对逝者,人们感到悲痛,甲文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人们对马克思的悼念与敬仰,

乙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对巴尔扎

克的尊敬与悼念。甲文用的是________句式,其语言特点是

____________;乙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语言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战

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②乙文选段(2)的第二句。③双

重否定。④准确严密。⑤比喻。⑥诚挚富于文采。

五、知识迁移:此项设置的目的是对学生实行知识迁移训练,以达

到讲练结合,培养水平之目的。

1.阅读《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一段,完成下列各题。

(1)对详细记叙时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这是在葬礼上的讲话,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准确时间。

B.强调这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理应永远不忘的时刻。

C.马克思生命的每一时刻对世界无产阶级都是十分宝贵的。

D.明确指出马克思停止工作的最后时刻。

(2)对两个“睡着了”解释不确切的一项是()

A.两个“睡着了”都指马克思的逝世,前一个是虚写,后一个是实写。

B.两个“睡着了”写出发现马克思逝世的过程,前一个是说以为他睡着了,后一个是确认他已经逝世了。

C.这是讳饰的手法,含蓄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崇敬和哀悼之情。

D.恩格斯表达感情的方式相当含蓄。他的巨大的悲痛浓缩在“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这几个字里。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第

2、

3、4题。

2、校园中有些同学染黄发,戴首饰,穿奇装异服扮“酷”。针对这个现象,以说“时髦”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语言的准确、严密。

联系现实社会中一些丑恶现象,教育学生树立准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做到教书育人。此项设置意义长远,非常重要,能够说是这堂课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时间允许可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临江仙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代: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释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此句即杜甫《旅夜书怀》“月涌大江流”之意,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堪惊:总是心战胆跳。这两句说,二十多年好像一场春梦,我亲身经历了亡国的变乱,自己虽然还活着,回想起来总是胆战心惊。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这三句说,百无聊赖地登上小楼,看看雨后初晴的月夜景色。古往今来多少大事,也不过让打鱼的人编作歌儿在三更半夜里唱唱罢了。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 上片忆旧。“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回想往昔在午桥桥上宴饮,在一起喝酒的人大多是英雄豪杰。用“忆”字开篇,直接了当把往事展开来。“午桥”是唐代白居易、刘禹锡、裴度吟诗唱和、举杯相欢的地方。作者青年时期,追寻遗韵,仰慕前贤,在故乡洛阳,与当时“豪英”一起,也在午桥宴饮聚会,把酒临风。“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白天和朋友们在午桥畅饮,晚上围坐在杏树底下尽情地吹着悠扬的笛子,一直玩到天明,竟然不知道碧空的月光随着流水静悄悄地消失了。桥上欢歌笑语,桥下一片宁静,以静衬动。这三句写景叙事,优美自然,它如同明净澄澈的清水一样。特别是“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两句,“杏花”则点明在春天的夜晚,豪杰们抚琴弄笛,那情致高雅的笛声此起彼伏。作者以初春的树林为背景,利用明月的清辉照射在杏花枝上所撒落下来的稀疏花影,与花影下吹奏出来的悠扬笛声,组成一幅富有空间感的恬静、清婉、奇丽的画面,将作者那种充满闲情雅兴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反映了出来。 下片感怀。“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作者在政和三年(1113年)做官后,曾遭谪贬;特别是靖康之变,北宋沦亡,他逃到南方,饱尝了颠沛流离、国破家亡的痛苦。残酷的现实和往昔的一切形成鲜明的对照,很自然会有一场恶梦的感触。这两旬概括了这段时间里国家和个人的激剧变化的情况。这里,作者以饱蘸着久历艰难和劫后余生的血泪的笔触,写下这感慨深沉的诗句,发人深思,启人遐想。经历了国破家亡,战事连连之后,曾在一起吟诗饮酒的豪杰们如今散落各方,九死一生,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油然而生。接着写道:“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闲登”句是说:我闲散无聊地登上小阁,观看这雨后新晴的月色。这旬点题,写明作此词的时间、地点和心境。“新晴”与“长沟流月”照应,巧妙地将忆中之事与目前的处境联系起来,作者今昔不同的精神状况从中得以再现。“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古往今来的大事已经转瞬即逝了,只有把它们编成歌儿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这是低沉的感叹,软弱的呻吟,无能为力的自我表白。这种看破世情、回避现实的消极态度,从侧面显示诗人对现实的极度不满,这是乱世怀古伤今的主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24《诗经》两首_蒹葭PPT课件1.rar 24《诗经》两首_关雎PPT课件2.rar 24《诗经》两首_关雎PPT课件1.rar 24 《诗经》两首_蒹葭 PPT课件.rar 23 愚公移山PPT课件3.rar 23 愚公移山PPT课件2.rar 23 愚公移山PPT课件1.rar 22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2.rar 22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1.rar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3.rar 21 曹刿论战PPT课件3.rar 21 曹刿论战PPT课件2.rar 21 曹刿论战PPT课件1.rar 20 惠子相梁PPT课件2.rar 20 惠子相梁PPT课件1.rar 20 庄子故事两则PPT课件.rar 20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PPT课件2.rar 20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3.rar 20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PPT课件1.rar

19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3.rar 19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2.rar 19 鱼我所欲也PPT课件1.rar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PPT课件2.rar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PPT课件1.rar 1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PT课件.rar 18 孟子二章PPT课件.rar 17 公输PPT课件3.rar 17 公输PPT课件2.rar 17 公输PPT课件1.rar 16 音乐之声PPT课件3.rar 16 音乐之声PPT课件2.rar 16 音乐之声PPT课件1.rar 15 枣儿PPT课件3.rar 15 枣儿PPT课件2.rar 15 枣儿PPT课件1.rar 14 变脸PPT课件3.rar 14 变脸PPT课件2.rar 14 变脸PPT课件1.rar 13 威尼斯商人PPT课件3.rar 13 威尼斯商人PPT课件2.rar 13 威尼斯商人PPT课件1.rar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Word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第一组 1 燕子(郑振铎) 2 古诗两首 咏柳(贺知章) 春日(朱熹) 3 荷花(叶圣陶) 4* 珍珠泉(吴然) 语文园地一 第二组 5 翠鸟(菁莽) 6 燕子专列(昊天) 7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8* 路旁的橡树(苏霍姆林斯基) 语文园地二

第三组9 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10 惊弓之鸟 11 画杨桃(岑桑) 12* 想别人没想到的 语文园地三 第四组 13 和时间赛跑(林清玄) 14 检阅(阿·卡斯基) 15 争吵(亚米契斯) 16* 绝招(傅永健) 语文园地四 第五组

17 可贵的沉默(王圣民) 18 她是我的朋友(考.约翰) 19 七颗钻石(列夫·托尔斯泰) 20* 妈妈的账单 语文园地五 第六组 21 太阳 22 月球之谜 23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24* 果园机器人(朱建群) 语文园地六 第七组 25 太阳是大家的(薛卫民) 26 一面五星红旗(李含冰) 27 卖木雕的少年(吴晴)

28*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语文园地七 第八组29 古诗两首 乞巧(林杰) 嫦娥(李商隐) 30 西门豹 31 女娲补天 32* 夸父追日(袁珂) 语文园地八 选读课文 1 山城的雾(蒲华清) 2 我爱故乡的杨梅(王鲁彦) 3 小狮子爱尔莎(乔伊·亚当逊) 4 在金色的海滩上(庄之明)

5 七色花(卡达耶夫) 6 妙不可言的位置 7 手术台就是阵地 8 除三害(朱家栋) 人教课标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生字表1 人教课标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生字表2 人教课标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词语表 人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下册知识汇总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