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合成药厂多功能中试车间布局的设计

合成药厂多功能中试车间布局的设计

合成药厂多功能中试车间布局的设计
合成药厂多功能中试车间布局的设计

合成药厂多功能中试车间布局的设计

摘要

目前,我国已是原料药生产大国。但有好多原料合成工艺路线在实验室成功后,还必须经过中试放大阶段才能投入到工业化生产中。多功能中试车间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车间设计的好坏关系涉及到投入生产效率、生产费用的高低。布局的设计作为车间设计的一部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迎合当今市场需求,推动我国合成药厂中试车间的发展,在参考了多家药厂多功能中试车间布局设计后,查阅相关文献,本文重点叙述了合成药厂中试车间布局设计的理论依据,和车间布局设计的思路与方法。理论依据包括了我国相关的法规标准以及相关专业人士在布局设计时的经验总结和注意事项,并且以合成盐酸贝西沙星原料药为例,详细说明中试车间布局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多功能,中试,车间,布局,设计,思路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design of the layout of the multi functions middle stage test workshop in synthetic medicine factory,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basis such as GMP and some experience specialists have gotten from the past design and the approach to design a multi functions middle stage test workshop suit for a synthetic. Besides, the paper gave a reality example of the layout of design of a workshop for Besifloxacin hydrochloride to show the thoughts .

Key words: design, layout ,multi functions middle stage test workshop, approach to design.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相关概念 (1)

1.2多功能合成车间 (1)

1.3合成车间的布置 (3)

第二章合成中试车间的布局理论依据及设计思路 (4)

2.1车间布置任务及目的 (4)

2.2布置理论基础 (4)

2.3设计思路 (10)

第三章合成药厂多功能车间的设计——布局设计实例 (12)

3.1概述 (12)

3.2设计理论依据 (12)

3.3基础资料 (12)

3.4.设计成果 (15)

第四章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概述

1.相关概念

多功能车间又称综合车间或小产品车间,它是适应医药和精细化工产品品种多、产量差别悬殊、品种更新快等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传统合成车间以单一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基础设计的,设备、管道的通用性差,一旦更换产品,有需要重新建成产线,设备利用率差。而合成多功能车间时为了满足合成原料药生产小品种和科研的要求,以合成单元操作为基础进行设计,充分考虑了设备管道的通多用性,而建立起来的多品种综合车间。

中试车间,即化工企业或开发工艺非成熟的产品车间。其设备为通用型设备。为连续化大生产做准备。中试车间主要考察反应规模放大后的规律,产品的产率低,以及反应器是够能正常运行同时得到运行参数。

中试车间也是项目在进行正式立项并进入实际建设的一次试生产。从中能看出放大后的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助于实际工业调试期效率的提高,缩短调试时间,降低成本。

药厂车间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涉及科学、技术、经济和国家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综合性的应用技术。

2.多功能合成车间

2.1 多功能合成车间的特点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车间,合成多功能车间具有以下特点:

(1)合成多功能车间通常划分为操作单元,操作单元按工艺条件分为低温(0~120℃)、常温(20~40℃)、高温(150~250℃)、高压(0~12.5MPa)、负压(0~—0.1MPa)|酰化反应、缩合反应、环合反应、高压氢化反应,肟化反应、甲基化反应、酰氯化反应等单元操作装置以及精烘包设备。

(2)合成反应工艺路线长,步骤多,过程复杂;

(3)设备规格和材质要求有适应性,通常选用塘玻璃、不锈钢、硅硼玻璃等材质;

(4)设备管道通用性和互换性要好,便于拆卸和安装;

(5)生产中会用到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媒和一些有腐蚀性的物质,生产岗位应按照防爆岗位设计,做好现常排风和溶媒回收,充分考虑员工劳动保护。

(6)设备多采用变频控制,可调节参数范围广,要能适合较多的产品,保证多工能车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7)原料药的精烘包要有洁净度的要求,达到国内GMP或国外认证的要求。

2.2合成多功能车间的用途

当化学制药工艺研究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即药品工艺路线经论证确定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比小型试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部反应条件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新药开发中也需要一定数量的样品,以供应临床试验和作为药品检验及留样观察之用。根据该药品剂量大小,疗程长短,通常需要2~10kg数量,这是一般实验室条件所难以完成的。

确定工艺路线后,每步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反应不会因小试、中试放大和大型生产条件不同而有明显变化,但各步最佳工艺条件,则随试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有可能需要调整。

我国是原料药生产大国,合成原料药或者中间体的工艺流程在实验室成功后,很难进一歩跨越到大规模生产中去,往往需要中试试验来验证和进一步放大生产。所以对中试车间的设计显的尤为重要。它的主要用途有:(1)经过初步临床筛选,确定疗效较好的新药,先在多功能车间进行生产以满足临床和市场需要,并进一步验证其疗效是否稳定。

(2)医疗上必须的药品,但需求较小、有效期较短无法列入常规的单品种批量生产,就可采用多功能车间来生产。选定生产的品种,就可以根据一定的计划进行周期性的交替生产;也可以因市场的临时需要实行应急生产。

(3)一个新药在实验室合成工艺路线确定以后,就要从实验室工艺过度到中试放大,并进行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为大生产提供设计和工艺参数依据。此类新产品的中试研究就可以在多功能中试车间进行。

2.3多功能合成车间的发展现状

国内药厂加大新药开发力度,新药推出废话藏只快,合成原料药或中间体一般先进行实验室小试阶段,往往需要中试验证和放大。很难直接一步跨越到大生产。从国内原料药的这种趋势来看,多功能合成车间应运而生是必然的,他可以满足小产量多品种的生产要求,应对市场的迅速变化。

国内合成多功能车间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多功能车间的设计和建设,企业基本上市根据各自的需求,各自的理解,各自的实际情况自行摸索。在实施中缺少理论指导,缺乏行业规范,在实际中难免无处下手,无法处理好通用性和利用率低的问题。如果过分的考虑通用性,想尽可能多的满足各种合成反应的条件,结果不但会投资成本变高,而且在以后的设备上利用率低。若严格控制合成多功能车间的投资成本,那么设备有可能只能满足先有的几个产品,日后的通用性差,无法满足其他产品的要求。本为从实际出发参考了多家大型合成药厂实例,本着尽可能使通用性和投资费用达到平衡的原则,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重点对合成车间的布局问题进行探索。

1.3合成车间的布置

按我国习惯的做法,工厂的布置,划分为厂区布置和厂房布置两部分,厂区布置布置的是全局而厂方布置则是局部,合成布局涉及的对象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器设备各种物料(如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以及公用系统的各种介质,他们按不同的性质和形态储存在不同的场所)、从事生产的操作人员、铁路以及管线等。本文重点涉及的是厂房的布置,体的内容将在第二章详细论述。

第二章合成中试车间的布局理论依据及设计思路

1.车间布置任务及目的

车间有大有小,医药以及中小型化生产企业上产规模小,这些部门多是布置在一幢或多幢厂房内,这就形成了一个车间。

车间布局的基本任务是以工艺(基础设计阶段)、配管(详细设计阶段)为主,并在店里设备总图土建等有关专业密切配合下,确定生产过程中各种对象的空间位置,以获得最合理的生产和生活环境,组织全车间构成一个能高度发挥效能的生产整体。因此,车间布局实质是为了寻求物料和人员的最佳运输方案。以达到降低成本投资,提高效率的目的。

车间布局涉及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布局的好坏直接关系大松车间的建成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有良好的操作条件,使生产正常、安全的进行,设备的维护检修方便可行,以及对建设投资,经济效益等都有很大影响。在进行布局前要掌握必要的的油光生产安全的卫生等资料,在布局的时候样执行有关标准规范,作深思熟虑仔细推敲以获得最佳的布局方案。

2布置理论基础

2.1相关标准和规定

本小结讲述的是在设计时应遵循的我国相关法规标准。设计的时候只有严格执行这些标准才是一个合格的合成车间,才能确保投入成产时安全有效卫生!本小节详细地阐述我国相关法规标准的对车间布局的要求与规定,只有设计前仔细研读,布局设计时对这些条条框框做到心中有数,才不会对设计感到茫然,设计出的结果也符合要求。

(1)厂房的布局必须符合药品生产要求,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便于清洁、操作和维护。应当根据厂房及生产防护措施综合考虑选址,厂房所处的环境应当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料或产品遭受污染的风险。一般设计前要充分掌握厂房的周围环境,比如厂房周围的主导风向,一些重污染源的物料要位于下游方位。为降低污染和

交叉污染的风险,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应当根据所生产药品的特性、工艺流程及相应洁净度级别要求合理设计、布局和使用,并符合下列要求:应当综合考虑药品的特性、工艺和预定用途等因素,确定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多产品共用的可行性,并有相应评估报告;

生产特殊性质的药品,如高致敏性药品(如青霉素类)或生物制品(如卡介苗或其他用活性微生物制备而成的药品),必须采用专用和独立的厂房、生产设施和设备。青霉素类药品产尘量大的操作区域应当保持相对负压,排至室外的废气应当经过净化处理并符合要求,排风口应当远离其他空气净化系统的进风口;

生产β-内酰胺结构类药品、性激素类避孕药品必须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并与其他药品生产区严格分开;

生产某些激素类、细胞毒性类、高活性化学药品应当使用专用设施(如独立的空气净化系统)和设备;特殊情况下,如采取特别防护措施并经过必要的验证,上述药品制剂则可通过阶段性生产方式共用同一生产设施和设备;

(2)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当合理,不得互相妨碍;厂区和厂房内的人、物流走向应当合理。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人流物流走向的合理安排不仅会使整个厂房的有效安全的进行,还会减少生产高峰期带来的人流物流之间的冲突。设计时就要划分出来员工的专用通道、运输物料的专用通道,而且这通道之间避免交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并且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未经批准人员的进入。生产、贮存和质量控制区不应当作为非本区工作人员的直接通道。

(3)厂房应当有适当的照明、温度、湿度和通风,确保生产和贮存的产品质量以及相关设备性能不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它动物进入。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所使用的灭鼠药、杀虫剂、烟熏剂等对设备、物料、产品造成污染。药品生产厂房不得用于生产对药品质量有不利影响的非药用产品。

(4)生产区和贮存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地存放设备、物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避免不同产品或物料的混淆、交叉污染,

避免生产或质量控制操作发生遗漏或差错。应当根据药品品种、生产操作要求及外部环境状况等配置空调净化系统,使生产区有效通风,并有温度、湿度控制和空气净化过滤,保证药品的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5)仓储区应当有足够的空间,确保有序存放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等各类物料和产品。仓储区的设计和建造应当确保良好的仓储条件,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仓储区应当能够满足物料或产品的贮存条件(如温湿度、避光)和安全贮存的要求,并进行检查和监控。

(6)高活性的物料或产品以及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贮存于安全的区域。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替代物理隔离,则该方法应当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7)通常应当有单独的物料取样区。取样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应当与生产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区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样,应当能够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8)质量控制区

室的设计应当确保其适用于预定的用途,并能够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应当有足够的区域用于样品处置、留样和稳定性考察样品的存放以及记录的保存。

(9)辅助区

休息室的设置不应当对生产区、仓储区和质量控制区造成不良影响。

更衣室和盥洗室应当方便人员进出,并与使用人数相适应。盥洗室不得与生产区和仓储区直接相通。

(10)维修间应当尽可能远离生产区。存放在洁净区内的维修用备件和工具,应当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

2.2基础资料

由于车间的布局是以生产的工艺流程并在管道、土建自控等多方面的相关专业配合下完成的因此在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准备相关资料,在基础上进行布局。

下面列出了一般情况下需要准备的资料:这也是我在本次实例布局时,参考相关资料,总结的经验。

(1)工艺流程图

(2)物料衡算及物料的性质包括中间体和副产品

(3)设备一览表

(4)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5)公用系统好用量,包括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观资料等。

(6)车间定员表(除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车间化验人员、岗位操作人员,还要掌握最大班人数量和男女比例等)

(7)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包括车间、辅助部门、生活部门的相互联系、厂内人流物流的情况和数量)

(8)建厂地形和气象资料

2.3布置原则

(1)从经济和压降的观点出发,设备布置应顺从工艺流程,打死你若与安全维修和施工有矛盾时,允许有所调整。

(2)根据地形和、主导风向进行设备的布置,有效地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包括空间)。

(3)明火设备必须安装在处理可燃气体或液体设备的全年最小频率的风向的下侧,并集中布置在装置(车间)边缘。

(4)控制室和配电室应不知带生产区的中心部位,并安装在危险区之外。(5)留有发展余地。

(6)有毒有腐蚀性介质的设备应分别集中布置并设置围堰。以集中处理。(7)布置安全通道,人、物流方向应错开。

(8)设备布置应齐整,尽量使主管架布置于管道走向一致。

2.4技术要素

(1)车间的组成

车间的组成包括生产辅助生活等三部分。设计时应根据生产流程、原料中间体产品的物化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确定应给设几个生产工段那些辅助部门生活部门。

生产部分包括:原料工段、生产工段、成品工段、回收工段、控制室。

辅助部门包括压缩空气、真空泵房、水处理系统、变电配电室、通风空调室、车间化验室、机修、仪修、电修室和仓库。

生活部门包括办公室、工人休息室、更衣室、浴室和厕所。

(2)车间各工段的安排

车间内各工段的安排主要根据生产规模生产特点而定,生产规模小生产车间中各工段联系频繁,生产特点不明显差异时结合建厂地点的具体情况可将车间的生产辅助生活部门集中在一个厂房

(3)厂房平面布置

厂房平面布置按其外形一般分有厂方形,长方形便于总平面的布置,节约用地。

厂房宽度的确定生产为了尽可能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及建筑经济上的要求,一般采用单层宽度不超过24m,厂房常用宽度有9m、12m、15m、18m、21m。

(4)厂房立面的布置

厂房高度的确定主要由工艺设备布置要求所决定,厂房的垂直布置要充分利用空间,每层空间取决于的设备的高低、安装位置的、检修要求及安全卫生等条件。

(5)有爆炸危险车间应采用单层,厂房内多设置操作台以满足工艺设备位差的要求。车间内防爆区与非防爆区(生活、辅助及控制室等)见应设防火墙分隔。(6)生产规模小的车间,多数是将辅助室生活史集中布置在车间中的一个区域内,一般情况下将辅助设施布置在其中间。如配电室布置在电负荷的中心,控制室设在靠近生产区,空调机房布置在需空调室的附近等。

(7)生活室中的办公室化验室休息室等应布置在南面以充分太阳能采暖风衣室厕所可布置在厂房背面

2.5. 生产工艺设备布局的要求

布置设备时,除要考虑设备本身所占的位置外,还必须有足够的操作、通行及检修需要的位置。

塔的冷凝器、冷却器、中间槽、回流罐等一般也可在框架上和塔在一起联合布置,也可隔管廊和塔分开布置

成组布置的塔、一般以塔的外壁或中心线排成一行,并设置联合平台,各塔平台连接走道的结构应能满足各塔不同伸缩及基础沉降不同的要求,各塔入孔方位宜一致(每个单塔有多个人孔时,尽量使人孔方位一致)并位于检修侧。塔身上的每个人孔处需设置操作平台,以便检修塔板。

再沸器应尽量靠近塔布置,使管道最短,减少管道阻力降,通常安装在单独的支架或框架,

若需生根在塔体上时,应与设备专业协商。有关设备、管道热膨胀及支架结构问题应经应力分析后选择最佳布置方案。塔底与再沸器连接的气相管中心与再沸器管板的距离不应太大,以免造成热虹吸不好而影响再沸器效率。

塔顶冷凝器回流罐,中小型生产都置于塔顶靠重力回流,这样蒸汽上升管管线较短。对于大型塔如安装在塔顶,会增加结构设计的困难,宜布于低处用泵打回流。有强烈腐蚀性的物料及特别贵重的物料,为了解决泵的腐蚀性问题和泄露,不得已采用将冷凝器架高的办法而省去回流泵,这是特例。

一台塔设备有两台再沸器时应对称安装,使其处于同一中心线上,并留出切换器操作的余地

立式容器特别是大型立式容器布置应考虑运输,吊装等因素,应留有余地。容器位于泵前时,其安装高度应符合泵的NPSH要求。立式储罐布置时,按罐外壁或是中心线取齐。斧式反应器通常是间歇操作。布置时应考虑便于加料和出料。液体物料通常是经高位槽计量后依靠位差加入斧中。固体物料大多是用吊车从人孔或加料口加入斧内,因此人口或是加料口离地面、楼面或操作平台面的高度以800mm为宜。

斧式反应器一般耳架固定建筑物上或操作台上,大型、质量大或震动大的设备,要用架直接支撑在地面上,以减少设备的震动和楼面的荷载。

两台以上相同的反应器,应尽可能排成一条线,反应器之间的距离,根据设备的大小、附属设备和管道具体情况而定。管道阀门应尽可能集中布置在反应器一侧,以便于操作。

带有搅拌器的反应器,其上部应设置安装及检修用的起吊设备。小型反应器如不设起吊设备,则必须设置吊钩,以便临时设置起吊设施,设备顶端与建筑物件必须留出足够的高度,以便抽出搅拌器等。

跨楼板布置的反应器,要考虑疏通堵塞和管道清洗等问题,要设置出料口阀门操作台。大型斧式反应器底部出料口有固定溶媒卸料时,反应器底部需要留有的净孔应大于3m,以便车辆进入

换热器

台换热器通常是按流程成组安装,布置时要考虑换热器抽管束端可布置在检修通道侧尽量避免两个较大卧式换热器叠放在一起布置,操作温度高于物料自然点的换热器上方如无楼板或平台隔开,不应布置其他设备。换热器与相邻换热器或是容器之间,支座基础和外壳之间及法兰的周围最小净距离应符合规定要求。

泵的布置,集中布置在泵房或是漏天,半漏天的管廊下或是框架下,呈单排或是双排布置形式,对于寒冷地区则集中布置在泵房内

2.6布置方法

设计时根据生产流程生产性质各专业的要求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及车间总平面的位置初步划分生产辅助生产和生活区的哥哥及为孩子确定厂房柱距和宽度

绘制厂房建筑品面里面轮廓线凹凸

根据工艺流程划分工段,把一个工段设备尽量布置在同一厂房。辅助生活设施在布置设备时应统筹考虑,一般将这些房间集中布置在规定区域内,不能在车间内任意放置,防止厂房林乱不整齐影响厂房通风条件。

2.3设计思路

本章的前两小节重点叙述了车间布局时的理论依据,包括有有关GMP法规和标准等对车间布置的要求与指导,以及一般车间设计时的经验总结。这小节中重点叙述的是结合这些理论依据,进行实际设计时的具体方法。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具体过程。而且在第三章还会以一个具体事例近一步说明设计过程及设计思路。也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思路。

布局设计顾名思义就是将已有的空间平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以最小的面积、空间获得最佳的人流物流的合理安排,进行布局前

首先,要搞清楚对象,设计对象为药厂多功能合成中试车间,在理解设计对象时要注意关键所在,药厂一般包括原料药的生产和制剂的生产,原料药的生产

和制剂的生产在设备和生产工序大不一样,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分清是原料药的生产,如果搞混或是是非不分,那么在设计往往会遗漏或是多余。还有就是所设计的是中试车间,那么就要对中试车间特点和概念搞清楚,中试车间的概念我以在论文的第一章详细说明。所以,对一些概念的准确理解及相关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对布局好一个车间非常重要。此外还要明确设计要求,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设计要求是多功能车间,多功能意味着布局好的车间可以满足多种药物的合成。总之,在设计前要明确题目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要不畏繁琐,在查的大量的文献后,在下定义,一定不可盲目。

其次,相关基础资料的准备,如原料药合成的工艺流程,物料衡算,在布局的时候要把相关工段安排到一起,这样可以节省能量的消耗,以及设费施用,以免不必要的管道是整个车间看起来杂乱,对车间的安全有所隐患,带来消防的不便,在准备工艺流程时一定要涉及到多种药物的合成路线,无论是操作单元还是设备的安置都要注意通用性,这样才符合多功能的要求。此外设计时考虑到设备大小也是非常重要的,设计的车间的空间一定要足够大能放下相应的设备。合理的设备布置不仅能合理利用空间,减少厂房的成本费用,而且能使整个生产合理有效的进行。设计时还要考虑到厂区周围的环境以及厂房内人员数量和男女配比。

最后,进行校核,主要是根据我国GMP相关法规标准。

第三章合成药厂多功能车间的设计——布局设计实例

1.概述

1.1项目的名称:多功能合成中试车间的布局的设计

1.2 项目的的提出: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及集团发展的需要,艾康制药集团将在太原南郊新建一新的合成原料药厂,此合成药厂主要以合成抗生素,盐酸贝西沙星原料药为主。由于有一些药物还没有进入到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一般情况下,单元反应的方法和生产工艺路线应在实验室阶段就基本选定后,在中试放大阶段,只是确定具体工艺操作和条件以适应工业生产。但是当选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在中试放大时暴露出难以克服的重大问题时,就需要复审实验室工艺路线,中试放大阶段是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中试车间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为了适应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研发新的合成工艺路线,降低成本,减少三废的排放,使生产有现实可行性,中试车间为我厂技术研究人员对原料药合成工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发基础。

2.设计理论依据

1、车间的布局严格按照国家标准GMP等相关法规的要求

2、合成中试车间布局原则、方法

3.基础资料

3.1 盐酸贝西沙星的简要介绍

盐酸贝西沙星化学名称为(R)-7-【3-氨基六氢-H-氮杂卓-1-基】-8-氯-1-环丙基-6-氟-1,4-二氢-4-氧代-3-羧酸喹啉盐酸盐

分子式:C19H21ClFN3O3·Cl

分子量:430.3048

外观:白色或淡黄色粉末

3.2工艺过程

(1)盐酸贝西沙星合成的化学反应式如下:

(2)具体的工艺过程

第一步:由M1、无水已腈、1,8-二氮杂环(5,4,0)十一稀-7(DBU)及(R)-3-(t-丁氧羰氨基)六氢-1H-氮杂卓(M3)组成的混合物回流1h。反应液蒸去溶媒、残留物加入乙醇,滴加乙醚至浑浊,于冰箱中冷藏,待析出结晶后,过滤,再用乙醚洗涤,得到淡黄色结晶粉末。收率为58.2%。

第二步:将M4、无水甲醇及浓盐酸混合溶解,冰浴下搅拌30min.低温下反应液加浓氨水调PH值至7,搅拌下下析出结晶过滤.结晶用适量水洗涤,然后用甲醇洗,在等比例的氯仿、甲醇、浓氨水重结晶,得到白色结晶粉末,收率为36.4。

第三步:M5溶于乙醇中,通入盐酸气至饱和,搅拌1t,彻底旋蒸浓缩,加入适量热甲醇溶解冷藏重结晶,得到无色晶体,熔点为139℃(分解)。收率为75.3%。

(3)盐酸贝西沙星合成物料衡算、各步收率及原料用量情况如下表一:

表一盐酸贝西沙星合成物料衡算、各步收率及原料用量一览表

(4)表二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材质数量

1 反应罐100L 反应罐变频搅拌搪玻璃 1

2 常温反应罐200L 反应罐变频搅拌搪玻璃 5

3 冷凝器 2m3 玻璃 2

4 搅拌器KI10IGPDYBSHG/T2371-1992 组合件 2

5 过滤机TG-1.0 组合件 2

6 搪玻璃液面计搪玻璃 4

7 防腐离心机SB-450 组合件 6

8 换热器管式不锈钢 1

9 塔设备填料不锈钢 1

4.设计成果

4.1设计轮廓

此次设计将整个厂房分为四个区,即生活区,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生产区按生产工段可分为:原料段,反应段,成品段。生产辅助区包括泵房,空调室,化验室,实验室,配电室,水系统室,维修室,储藏室。

4.2设计成果

由于本次设计的目的是合成多功能车间的布局,所以以制图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更为直观,见附图-合成药厂多功能中试车间一层平面图。

4.3成果说明

(1)合成多功能中试车间的平面图设计成长方形,长为42m,宽为15m,占地面积约为700多平方米。

(2)合成多工能中试车间的生活区位于整个厂房的最西面,分为了上下两层,上下楼层均为2.5米,上下层用水泥盖板隔开,这样的布置有利于相关人员在此从事相关活动的安全性,也有利于人流之间的不发生冲突。而生产区和生产辅助

区则不用水泥盖板将其固定死,布置设备时可采用吊式或是支架,根据需要和合理利用空间的原则,车将分为两层或是多层。这样的设计更有利于中小型药厂车间的转型和发展,同时符合多功能中试车间多功能这样的要求。

(3)车间布局设计时考虑到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性,计了多条安全通道,便发生事故时人员的疏散。设计通道时可根据需要需要设计专用通道,一面生产高峰期带来人流物流之间的冲突。

(4)设计时充分考虑到了消防措施,设计时都留有一定空间安置消防措施。

(5)三废的合理处理对一个合格的生产车间非常重要,于是车间设有专门的三废处理室,一方面符合国家要求,一方面促进三废处理技术的进步。

第四章结论

本次设计目标是布局一个合成药厂多功能中试车间,本文主要叙述了多功能中试车间的布局思路与设计方法。在设计过程中,从关键字入手,逐一查询,追溯求源,不畏繁琐,参考了大量文献,找到了布局设计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又以盐酸贝西沙星原料药合成为例详细说明车间布局设计的思路与方法。设计中都留有了一定余地,防止在日后的投产中出现问题,以便更好的改造或转型,同时考虑到了合成药厂多功能中试车间的通用性。并且设计时严格遵守GMP相关法规和标准,为生产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多多之处,以此共同探讨。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要求 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 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 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14)要考虑必要的锥料面积。 15)遵守国家的有关劳动卫生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6)要考虑到厂房扩建的需要。 17)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同时,设备布置要尽量符合建筑结构标准化要求,18m以下,采用3m的倍数,18m以上采用6m的倍数,多

中试经验(制药)

中试放大经验总结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一、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二、新药研究的最终目的: 最终目的是生产出质量合格的药品,供医疗应用。新药投入大量生产以前,必须研制出一条成熟、稳定、适合于工业生产的技术工艺路线。研制过程分阶段进行,包括:实验研究阶段,小量试制剂段,中试生产阶段,最后才能过渡到工业生产。各个阶段前后衔接,相互促进,任务各不相同,研究的重点也有差异,制备的规模逐渐由小变大。新药申请注册前应完成中试生产。下面以合成药物为例,说明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1、实验室研究阶段:这是新药研究的探索阶段,目的是发现先导化合物和对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找出新药苗头。其主要任务是:合理设计化合物尽快完成这些化合物的合成;利用各种手段,确证化合物的化学结构;测定化合物的主要物理参数;了解化合物的一般性质,而对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不作过多的研究。为了制备少量的样品供药理筛选,不惜采用一切分离纯化手段,如反复分馏,多次重结晶,各种层析技术等。显然,这样的合成方法与工业生产的距离很大。 2、小量试制阶段:新药苗头确定后,应立即进行小量试制(简称小试)研究,提供足够数量的药物供临床前评价。其主要任务是: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基本适合于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小试阶段的研究重点应紧紧围绕影响工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如缩短合成路线,提高产率,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等。 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 1)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用不同的路线和方法合成,实验室最初采用的路线和方法不一定是最佳者,当时对反应条件,仪器设备,原材料来源等考察不多,对产率也不作过高要求,但这些对工业生产却十分重要,应通过小试研究改掉那些不符合工业生产的合成步骤和方法。一条比较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且便宜。 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 实验室小量合成时,常用试剂规格的原料和溶剂,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可能有大量供应。大规模生产应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溶剂。小试阶段应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应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

多功能生产、中试车间的真空泵系统

多产品车间的真空泵系统 多产品车间的特性,产品种类多,转产快,产品的工艺多,从而对真空度的需求就不一样,不能像大产品一样的,统一建一套真空站就决解了,但如果每套设备都带一套真空泵,成本又太高,所以一套合理的方案尤为重要。以下以我设计过的一个车间为例,类似工况可做参考。 一、反应工段真空泵 1、工况 共8台反应体系+2套结晶体系(溶解釜浓缩溶剂)。真空泵的作用:设备内水分抽干、某段位真空度蒸馏、高真空蒸馏(个别反应工艺)。其中结晶体系无高真空蒸馏工况。(1)设备内水分抽干 体系连接真空泵,设备和管道多点适量进气,以气流带走体系的水分,依经验,体系内的真空度通常为常压~-0.04MPa(表压,下同)。 (2)某段位真空度蒸馏 依据待蒸物料沸点的不同,蒸馏时所需的真空度有所不同,依经验,体系的真空度通常在-0.06~-0.092MPa,之前没有进行规划分段。 (3)高真空蒸馏 少部分产品在进行蒸馏时,单纯的前级泵无法满足工艺需要,而采用带罗茨机组的真空泵。 2、分析 根据真空泵在体系中的作用看出,设备内水抽干和高真空蒸馏相对各体系而言,真空度具有共性,且高真空蒸馏为极少数。重点在某段位真空度蒸馏,其中存在较多可变因素,操作时可能会造成冲料。 拟将蒸馏的真空段位规划成两段,第一段-0.06~-0.08MPa(命名为第一段,下同),可以满足绝大部分的减压浓缩溶剂操作,具体设定的真空度由车间调度依据当前的工艺要求制定;第二段前级泵满负荷运行,即泵的最高真空度(命名为第二段,下同),以满足沸点相对较高的物料和溶剂较少时候的深度浓缩。 同一时段使用真空的用户应不会太多,且真空的作用一般只有2种,如少数遇多用户或多用途时,可由调度员现场调整,同时,车间在安排生产计划时,应尽量避免该情况。 3、配置 基于以上,可配置1台前级真空泵(命名为1#泵)和1台罗茨真空机组(命名为2#泵)。两组真空泵分别接管到各体系(结晶体系只接一组前级真空泵),分别应付2种工况。 同时时段真空用户数量不定,真空泵需要配备变频。 二、蒸馏工段真空泵 1、工况 8套蒸馏体系。真空泵的作用:设备内水分抽干、两段位真空度蒸馏(同反应工段)、过度段真空度蒸馏,高真空蒸馏。 过度段真空蒸馏:指体系在第二段真空度蒸馏完毕,需要切换到高真空蒸馏时,因体系内残留溶剂较少,第二段真空度已无法再蒸出溶剂(除非加大蒸汽,但易变质或使物料中溶剂残留较高,一般不这样操作),此时会开启罗茨机组,继续将剩下的溶剂蒸出。然而,体

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原则:优良的车间布置设计,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省投资、操作维修方便、设备排列简洁、紧凑、整齐、美观。 1. 应符合生产工艺的要求 2. 应符合生产操作的要求 3. 应符合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 4. 应符合厂房建筑的要求 5. 应符合节约建设投资的要求 6. 应符合安全、卫生和防腐蚀的要求 7. 应符合生产发展的要求 厂房建筑结构 常用结构型式有两种:排架结构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是由屋面梁或屋架、柱和基础组成,柱与屋架铰接,而与基础钢接。 这种结构是目前单层厂房结构的基本形式。跨度可超过30m,高度可达20—30m或更大,吊车吨位可达150t或更大。 框架结构是由横梁和立柱所组成。在多层房屋中,它们形成多层多跨框架。框架可以是等跨的或不等跨的,层高相等或不相等的。 框架可分为:现浇式装配式装配整体式 装配整体式框架,是将预制构件就位后再连成整体的框架。由于它兼有现浇式与装配式框架的一些优点,所以应用最为广泛。 按承重结构的材料,厂房结构可分为如下几种: (1)混合结构用砖柱承重,钢筋混凝土屋架或木屋架或轻钢屋架。 (2)钢筋混凝土结构全部承重构件都用钢筋混凝土制成构件。在发酵工厂应用十分普遍,一般主要车间都采用这类结构。 (3)钢结构厂房的柱、梁和屋架都由各种形状的型钢组合连接而成的结构物,主要用于大跨度建筑和高层建筑。 1.建筑物的视图 表达建筑物正面外形的主视图称为正立面图,侧视图称为左或右侧立面图。 将正立面图或侧立面图画成剖视图时,一般将垂直的剖切平面通过建筑物的门、窗。 这种立面上的剖视图称为剖面图。 建筑物的俯视图一般都画成剖视图,称为平面图。 2.绘制建筑图应注意的问题 (1)凡未被剖切的墙、墙垛、梁、柱和楼板等结构的轮廓,都用细实线画出; 被剖切后的剖面轮廓则用较粗的实线画出。 这些结构,以及门、窗、孔洞、楼梯等常见构件的规定画法,可见图5-2的立体图。需要时,可查阅《国家标准建筑制图》。 (2)厂房建筑图中的墙、柱或墙垛,一般用点划线画出它们的定位轴线并编号。 平面图上的纵向定位轴线,应按水平方向从左至右顺次用阿拉伯数字编号: 横向的定位轴线,则按垂直方向由下而上顺次用大写英文字母编号。 在立面图和剖面图上,一般只画出建筑物最外侧的墙或柱的定位轴线,并注写编号。 轴线编号一般排列在图面的下方和左方。 (3)建筑物各层楼、地面和其他构筑物相对于某一基准面的高度,称为“标高”。 标高数值以m为单位,一般标注至小数点以后第三位。 (4)基准面。例如某层的楼,地面,某标高为零,并标注为±0.000。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摘要:介绍了车间布置的内容、依据、方法步骤、平立面布置规则、设备布置规则 Abstract: Introduced the content,basis,method,progress of plant arrangement and the regulation of level elevation arrangement,equipment arrangement 前言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只是初步确定厂房的尺寸、高度,完成主要设备的布置工作,还不能达到施工、操作的要求。 车间布置设计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标准、规范和规定 车间布置设计所要遵循的标准有很多,以下只列出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规定的名称,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SH 3011—2000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定 HG 20546—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 2.基础资料 (1)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2)物料衡算数据及物料性质包括原料、中间体、副产品、成品的数量及性质,三废的数量及处理方法。 (3)设备一览表(包括设备外形尺寸、重量、支撑形式及保温情况)。 (4)公用系统耗用量,包括供排水、供电、供热、冷冻、压缩空气、外管资料等。 (5)车间定员表(除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车间化验人员、岗位操作人员外,还要掌握最大班人数和男女比例的资料)。 (6)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包括装置(车间)之间、辅助部门、生活部门的相互联系,场内人流、物流的情况和数量]。 (7)建厂地形和气象等资料。 (二)、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主要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内容。 在进行车间厂房布置设计时,首先要推敲并确定车间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防止泄露不全,车间的组成一般包括生产设施、生产辅助设施、生活行政设施、其他特殊用室和近期发展用地五部分。 车间布置设计就是确定各个设备在车间范围内平面与车间立面上的准确的、具体的位置;同时也确定了场地与建、构筑物的尺寸;安排工艺管道、电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 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物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及精制方法等)通称为工 艺条件。 一、研发到生产的三个阶段 1、小试阶段:开发和优化方法 2、中试阶段:验证和使用方法 3、工艺验证/商业化生产阶段:使用方法,并根据变更情况以绝对是否验证 注:批量的讨论:中试批量应不小于大生产批量的十分之一 二、小试阶段 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基本适合于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小试阶段的研究重点应紧紧绕影响工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如缩短合成路线,提高产率,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等。 1、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一条比较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 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 且便宜。 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实验室小量合成时,常用试剂规格的原料 和溶剂,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可能有大量供应。大规模生产应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溶剂。小试阶段应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应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佳反应 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合成反应一般要用大量溶剂,多数情况下反应 前后溶剂没有明显变化,可直接回收套用。有时溶剂中可能含有反应副产物,反应不完全的剩余原料,挥发性杂质,或溶剂的浓度改变,应通过小试研究找出回收处理的办法,并以数据说明,用回收的原料和溶剂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三废处理和环境卫生。

车间布置

第六章车间布置 (1) 6.1 车间布置规范 (1) 6.1.1 车间布置的内容 (1) 6.1.2 车间布置的依据 (2) 6.1.3 车间布置的原则 (3) 6.2 竖向设计 (3) 6.2.1 车间厂房的平面布置 (3) 6.2.2 车间厂房的立面布置图 (4) 6.2.3 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5) 6.3 厂区运输 (9) 6.3.1 运输方式 (9) 6.3.2 合理组织人流与货流 (9) 6.4 其他设置 (10) 第六章车间布置 6.1 车间布置规范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特别的,对于大型以及特大型的化工厂区而言,规范、科学的车间布置在防范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减小环境污染等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将从车间布置规范、竖向设计、厂区运输等方面进行展开讨论。 6.1.1 车间布置的内容 ⑴确定各工序、各设施和特殊用房空间位置。 ⑵确定各工艺设备在车间平面和立面位置。 ⑶确定工艺流程图中不予表达的辅助设备或公用设备位置。 ⑷确定供安装、操作与维修所用通道系统位置与尺寸。 ⑸在上述各项的基础上确定车间建筑物、构筑物与场地的尺寸。

⑹确定管道、电气仪表管线、采暖通风管道走向和位置。 ⑺车间布置基本条件车间外部条件。 ⑻车间内部情况车间在总图中所占位置及周围设施情况(与本车间有关车间、工段、部门在总图上位置。) ⑼车间所在的地形条件和周围环境(本车间所在地地形开阔程度,以便考虑厂房平面及立面布局。) 6.1.2 车间布置的依据 ⑴车间布置基本原则 ①最大限度满足工艺生产(包括设备维修)要求 ②有效利用车间建筑面积(包括空间)和土地 ③为车间技术经济指标、先进合理以及节能等要求创造条件 ④考虑其它专业对本车间布置要求 ⑤考虑车间发展和厂房扩建 ⑥采取的劳动保护、防腐、防火、防毒、防爆及安全卫生等措施符合要求 ⑦本车间与其他车间在总平面图上位置合理,力求使它们之间输送管线最短,联系最方便 ⑧考虑建厂地区气象、地质、水文等条件 ⑨人流货流要分流 ⑵车间布置依据 常用设计规范和规定(详细内容可参见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著的化工工艺设计手册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Z 1—200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 87—198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12348—1990 工业企业界噪声标准 GB 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SH 3011—2000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布置设计规定 HG 20546—1992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

中试车间的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

中试车间的部门职责及岗位职责 一、总则 为了更好的研发公司的新产品,为了解决新产品在批量生产时,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工艺不成熟,成品率低,市场返修率高;或者缺乏有效的工艺工装导致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高、无法商品化等问题,同时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加快商品化进程,特成立产品中试车间。 中试车间将进行产品的改进与研发,验证与完善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质量问题包括设计原因导致的产品功能、性能、外观等方面的缺陷,也包括由于设计原因引起的可制造性差,可维修性/可服务性达不到要求),为生产和市场服务,加快研发成果商品化的进程。 二、部门职责: 1.加快公司新产品研发工作,促进产品性能的提高与稳定,使产品更具有实际应用空间,适应市场需求; 2.消化新产品的技术资料,对新产品技术状态、测试环境要求、控制难点及要点进行规划; 3.组织进行新产品中试(编制中试计划、落实中试需要的设备、环境、仪器、人员的需求计划与配置准备、组织编制中试需要的相关工艺文件);

4.产品中试过程中整机、模块的测试验证,完成故障维修及数据分析;对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报,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在中试结束后组织编写试生产报告,组织中试评审; 5.及时协调中试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产品的故障分析和定位,促进产品的可生产性; 6.负责小批量的转产工作、样机试制工作,拟制转产测试规程和生产工艺支持,协助完成产品整机; 6.研发用和生产用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维护; 7.对生产部门的技术支持; 8.负责分析售后品质问题及产品的返修,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中试车间的岗位及相关职责 1. 部门主管 1)、负责公司产品的主研发工作,对中试过程的全面管理;参与新产品或更改后产品项目的评审。 2)、根据中试文档,组织中试人员及时编写中试操作计划书,并交公司领导审核;监控中试过程,安排中试环境,工具,人员配备等事宜,确保按时完成中试任务

中试和试生产的准备工作及应注意的问题

中试和试生产的准备工作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备的选择和工艺管路的改造: 1、根据小试的结果,在多功能、中试车间,对设备进行选择,首先应考虑设备容量是否适宜,设备材质、管路材质与工艺介质的适应性,是否耐腐蚀,加热、冷却和搅拌速度是否符合要求。 2、物料输送的方法(投料、出料、各步之间的流转),如何防止跑料、凝固和堵塞等。 3、物料的计量和加料的方法,如滴加如何有效控制? 4、反应有无气体生成?会否冲料?如有必要,应加气液分离器,安装回流管。 5、离心,压滤等分离条件是否满足? 根据以上情况和其他工艺要求,对设备,管路进行适应性改造。 二、投料前的准备: 1、对设备,尤其是新安装和技改过的设备或久置不用的设备要进行试压、试漏工作,要结合清洗工作进行联动试车,以确保投料后不用再动火,在无泄漏的前况下,进行设备管道保温。 2、做好设备的清洗和清场工作,确保不让杂物带入反应体系,防止产生交*污染和确保有序的工作。 3、根据工艺要求和试验的需要核定投料系数,计算投料量做到原材料配套领用,质量合格,标志清楚,分类定置安放。 4、计划和准备好中间体的盛放器具和堆放场所。 5、生产条件的检查:蒸汽、油浴、冷却水和盐水是否通畅(可用手试一下阀门开启后的前后温差),阀门开关是否符合要求。 6、物料是否均相,搅拌是否足以使他们混合均匀,固体是否沉积在底阀凹处,尤其固体催化剂或难溶原料的沉积,如何采取避免沉积的措施。 7、各种仪表是否正常?估计整个过程(物料浅满发生变化和投料偏少时)温度计是否能插到物料里。 8、写好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9、对职工进行培训,工艺培训(尤其要讲清楚控制指标和要点,违犯操作规程的危害和管道走向,阀门的进出控制,落实超出控制指标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进行安全培训和劳动保护培训。 10、明确项目的责任人,组织好班次,骨干力量安排好跟班,明确职工与骨干与上级领导之间夜间沟通联络方法。 11、做好应急措施预案和必要的准备工作。 三、生产过程的注意事项: 1、严格按操作规程、安全规程操作,不能随意更改。如发现新问题需更改,必须有充分的小试作基础。 2、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PH值等,万一超标应及时进行处理(小试就应考虑到,小试应做过破坏性试验,找出处理办法) 3、注意中试,试生产温度计的传热敏感度与小试不一样,温度变化存在滞后性,应提前预计到这一点进行有关操作。 4、真空系统出现漏气如何检查和应急处理,尤其在高温情况下,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5、突发停电,停汽,停水,停冷冻盐水应立刻分别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必要时配备和启用备用电源,N2保护等)

中试车间各设备操作流程

单个设备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单效浓缩器: 1、设备包含:加热罐(200L)、浓缩罐(1000L)、冷凝罐、真空泵 2、操作: (1)开车前先用热水将加热罐内各个部位洗擦干净,检查每个部位及管口螺丝是否紧闭。 (2)使用前先打开真空阀门抽真空,当真空度达到500 mmHg(相当于0.063MPa)时,可开进料阀门,当料液到浓缩罐下部视镜1/2,关闭进料阀门。(3)开蒸汽排污阀,缓缓开蒸汽阀,将蒸汽管内残余污物排尽即关闭阀门。蒸汽阀门应逐渐开大,并注意沸腾情况,避免料液随二次蒸汽带出浓缩罐外,造成损失。蒸汽压力,一般使用0.05-0.09(表压),目的是防止蒸汽压力过高,造成热敏物料结焦。 (4)物料的沸点与浓缩罐内真空度相适应:一般操作温度以60-70℃之间,罐内真空度在620-700mmHg之间。 (5)出料:当物料浓缩到所需的浓度,浓缩比重为1.25-1.45,关闭蒸汽阀门,打开浓缩罐真空阀,即可启动出料泵进行出料。 3、清洗: 使用完毕后,应进入自来水,再打开蒸汽阀门进行清洗。以便下次使用,并保证良好的卫生条件。 4、维修保养 (1)经常检查视灯、灯孔、加热罐、上下底盖及个连接处的密封处,必要时更换密封圈。 (2)、经常检查各阀门是否有漏气现象。 (3)、保持视灯、灯孔上的玻璃清洗 (4)、经常效验压力表、真空度表、温度表的灵敏度、精密度。 5、注意事项: 1、蒸汽开启前,应先将室外回水阀门打开,排尽水汽。 2、减压阀顺时针为加大压力,闸阀逆时针为打开。 3、真空泵使用时需不断加水,所以开启前打开加水球阀。并确认抽气口阀门为打开状态。 4、当真空压力达到所需时,关闭真空泵,并关闭抽气口阀门(次序?) 5、当进料镜面管显示料液流动很慢时,应打开单螺杆泵,进行打料。 二、酶解罐 1、设备包含:酶解罐(1000L,搅拌电机功率1.5KW,容器内常压,夹套内0.3MP) 2、操作 (1)打开进料阀及浓浆泵,打开搅拌,观察液位高度,到适量后关闭进料阀及浓浆泵(次序?) (2)开启夹套热水进水球阀及离心泵,或蒸汽。通过夹套对料液进行加热,观察温度表,达到工艺要求温度后,关闭换热系统出口阀门。 (3)运行中注意温度表变化(是否应该有呼吸口?) (4)搅拌适时后,关停搅拌器,然后关闭加热酶介阀门。

车间布局设计说明书

《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说明书》 设计题目:数控实训场地、设备布局设计 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数控技术 班级:0 8 数控 3 0 4 学号:2 0 0 8 1 0 3 3 4 1 9 设计人:秦巍 指导老师:唐新民 日期:2010.12.1—2011.3.4

目录 (1) 前言 (2) 车间设计布局指导书………………………………………...第页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总结及体会……………………………………………. 机床设备………………………………………………………….. 建筑场地图………………………………………………………. 设备型号及平面图………………………………………………..

通过3年专业的学习数控技术,即将毕业踏入社会时,学校还要给予我们最后一项考核来检验我们3年以来学习的综合知识。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主要是用来考核我们在大学3年以来所学的一个综合测试,它是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探索性和实践性较强的教学环节,是对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学生在校期间,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获得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 在完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多方面的提高: (1)首先,在其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获取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其自我的动手能力。

(2)然后,通过专业的学习加以利用,理论跟实际结合; (3)最后,达到一个自我提升的的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性、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个环节的实际锻炼,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说明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充分体现了设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个人能力,及专业知识的掌握; (2)主要以课本知识与专业手册和理论的联系,并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设计图一定要做到通俗易懂,让阅读者一看就懂你的设计内容等等方面;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工装置小试与中试

小试与中试的区别 小试与中试的区分不仅仅在于投料量的多少、以及所用设备的大小之上,两者是要完成不同时段的不同任务。小试主要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就可告一段落,转入中试阶段。中试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当然规模也扩大了。该过程也不乏创新、发明的內容。如:小试中将一种物料从一个容器定量的移入另一器皿,往往是举手之劳,但在中试中就要解决选用何种类型、何种规格、何种材质的泵,采用何种计量方式,以及所涉及的安全、环保、防腐等一系列问题,这就不是简单的放大了,有时要解决此类问题也颇令人伤脑筋,甚至很难达到满意的结果,中试就是要解决诸如此类的釆用工业装置与手段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不仅包含小试中非常注意的物料衡算,也包括小试中不大在意的热量、动量的衡算问题……为进一步扩大规模,实现真正工业意义的经济规模的大生产提供可靠的流程手段及数据基础。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操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料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 大之关键

有机合成工艺小试到中试放大之关键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物料配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及精制方法等)通称为工艺条件。 一、研发到生产的三个阶段 1、小试阶段:开发和优化方法 2、中试阶段:验证和使用方法 3、工艺验证/商业化生产阶段:使用方法,并根据变更情况以绝对是否验证 注:批量的讨论:中试批量应不小于大生产批量的十分之一 二、小试阶段 对实验室原有的合成路线和方法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在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室批量合成,积累数据,提出一条基本适合于中试生产的合成工艺路线。小试阶段的研究重点应紧紧绕影响工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如缩短合成路线,提高产率,简化操作,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等。 1、研究确定一条最佳的合成工艺路线:一条比较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且便宜。 2、用工业级原料代替化学试剂:实验室小量合成时,常用试剂规格的原料和溶剂,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可能有大量供应。大规模生产应尽量采用化工原料和工业级溶剂。小试阶段应探明,用工业级原料和溶剂对反应有无干扰,对产品的产率和质量有无影响。通过小试研究找出适合于用工业级原料生产的最佳反应条件和处理方法,达到价廉、优质和高产。 3、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合成反应一般要用大量溶剂,多数情

况下反应前后溶剂没有明显变化,可直接回收套用。有时溶剂中可能含有反应副产物,反应不完全的剩余原料,挥发性杂质,或溶剂的浓度改变,应通过小试研究找出回收处理的办法,并以数据说明,用回收的原料和溶剂不影响产品的质量。原料和溶剂的回收套用,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有利于三废处理和环境卫生。 4、安全生产和环境卫生:安全对工业生产至关重要,应通过小试研究尽量去掉有毒物质和有害气体参加的合成反应;避免采用易燃、易爆的危险操作,实属必要,一时又不能解决,应找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尽量不用毒性大的有机溶剂,寻找性质相似而毒性小的溶剂代替。药物生产的特点之一是原材料品种多,用量大,化学反应复杂,常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渣和废物,处理不好,将严重影响环境保护,造成公害。三废问题在选择工艺路线时就要考虑,并提出处理的建议。 三、中试阶段 1、中试与小试的区别 小试与中试的区分不仅仅在于投料量的多少、以及所用设备的大小之上,两者是要完成不同时段的不同任务。小试主要从事探索、开发性的工作,化学小试解决了所定课题的反应、分离过程和所涉及物料的分析认定,拿出合格试样,且收率等经济技术指标达到预期要求,就可告一段落,转入中试阶段。中试过程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釆用工业手段、装备,完成小试的全流程,并基本达到小试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当然规模也扩大了。 2、为何要中试 (1)规模不同 (2)原料来源不同 (3)搅拌方式不同 (4)热量的传递方式不同

浅谈固体制剂中试车间的设计

浅谈固体制剂中试车间的设计 安广峰1,2 (1.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003;2.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670) 摘要:介绍了固体制剂中试车间设计的有关事项,包括车间的布局、工艺条件的设计、设备的选型、供电、环保、消防与安全等,使得设计的中试车间具有适用性和多功能性。 关键词:固体制剂;中试车间;设计;GMP 0引言 在我国医药经济飞速发展与2010版GMP强制推行的关键时期,加大科研投入,推进技术创新成为了制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新药投入大量生产以前,必须研制出一条成熟、稳定、适合于工业生产的技术工艺路线。中试生产是小试的放大,是工业生产的缩影,是从实验室过渡到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两者之间的桥粱。所以,对中试车间的设计和建造显得尤为重要。中试车间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使用需求,还应考虑小规模生产的适应性,同时考虑GMP法规的符合性。下面结合笔者参与中试车间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做一些设计上的探讨,希望能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1固体制剂中试车间的布局要求 1.1固体制剂中试车间的特点 1.1.1生产前段工序相同 固体制剂剂型主要包括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不论采用何种生产工艺,生产前段制粒工序都大体相同,在平面布置时尽可能按生产工段分块集中布置,这样可减少各工段间的相互干扰,同时有利于空调系统合理布置。 1.1.2涉及物料种类多 由于不同剂型的产品涉及的物料种类不同,可以通过设置物料暂存或中转站、明确人物流分离、加强人员管理等措施来避免物料的混淆。 1.1.3产尘的工序多 固体制剂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的粉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对药品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还存在粉尘爆炸的危险。发尘量大的粉碎、过筛、制粒、干燥、整粒、压片、胶囊填充等工段,都需设计必要的捕尘、除尘装置。 1.1.4批量小、品种多 中试设备规模小,品种多,由于每种产品所需人员不一、班次不一,批与批之间必须严格清场,才可保证药品质量。 1.2固体制剂中试车间的布局设计 1.2.1平面布局设计 厂房设施的合理设计和实施,包括空间设计、人流物流设计、隔离设计以及建筑装修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是规避生产质量风险及EHS风险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 布局设计应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进行。车间总体布局应当合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不得互相妨 工程设计与装备◆Gongcheng Sheji yu Zhuangbei 44

小试到中试的方法

一、实验进行中试至少要具备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二、中试放大的方法有: 1、经验放大:主要是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小试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它也是目前药物合成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2、相似放大:主要是应用相似原理进行放大。此法有一定局限性,只适用于物理过程放大。而不适用于化学过程的放大。 3、数学模拟放大: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此外,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采用微型中间装置替代大型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的设计数据。其优点是费用低廉,建设快。 三、中试放大阶段的任务: 主要有以下十点,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清主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特别当原来选定的路线和单元反应方法在中试放大阶段暴露出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重新选择其他路线,再按新路线进行中试放大。 2、设备材质和型号的选择。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问题尤应注意。 3、搅拌器型式和搅拌速度的考察。反应很多是非均相的,且反应热效应较大。在小试时由于物料体积小,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问题不明显,但在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搅拌型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规律,以便选择合乎要求的搅拌器和确定适用的搅拌速度。 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试验室阶段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试放大的要求,为此,应就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加料速度,搅拌效果,反应器的传热面积与传热系数以及制冷剂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其在中间装置中的变化规律。得到更适用的反应条件。

如何很好的进行中试生产

如何很好的进行中试生产 前言 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因[下载自.管理资源吧]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一、实验进行中试至少要具备的条件: 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二、中试放大的方法有: 1、经验放大:主要是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小试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它也是目前药物合成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2、相似放大:主要是应用相似原理进行放大。此法有一定局限性,只适用于物理过程放大。而不适用于化学过程的放大。 3、数学模拟放大: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此外,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采用微型中间装置替代大型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的设计数据。其优点是费用低廉,建设快。 三、中试放大阶段的任务: 主要有以下十点,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清主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特别当原来选定的路线和单元反应方法在中试放大阶段暴露出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重新选择其他路线,再按新路线进行中试放大。 2、设备材质和型号的选择。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问题尤应注意。 3、搅拌器型式和搅拌速度的考察。反应很多是非均相的,且反应热效应较大。在小试时由于物料体积小,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问题不明显,但在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搅拌型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规律,以便选择合乎要求的搅拌器和确定适用的搅拌速度。 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试验室阶段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试放大的要求,为此,应就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加料速度,搅拌效果,反应器的传热面积与传热系数以及制冷剂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其在中间装置中的变化规律。得到更适用的反应条件。 5、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确定。要考虑使反应和后处理操作方法适用工业生产的要求。特别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最终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6、进行物料衡算。当各步反应条件和操作方法确定后,就应该就一些收率低,副产物多和三废较多的反应进行物料衡算。反应产品和其他产物的重量总和等于反应前各个物料投量量的总和是物料衡算必须达到的精确程度。以便为解决薄弱环节。挖潜节能,提高效率,

中试车间-施工组织设计

中试车间-施工组织设计

审批页批准: 审核: 编制:

目录 1编制依据―――――――――――――――――――-----―------- 4 2工程概况――――――――――――――――――――------------ 4 3项目组织机构――――――――――――――――――------- -----5 4工程质量、进度、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技术目标―――――-------5 5 施工部署――――――――――――――――――――------------6 5.1施工部署整体安排――――――――――――――――----- -----6 5.2施工段划分和流水作业安排――――――――――――----- -----7 5.3劳动组织和任务划分――――――――――――――― --- ------7 5.4机械设备部署――――――――-―---―――――――――----- 8 6施工进度计划―――――――――――――――---- -―― --------8 7主要施工方案及主要施工分部分项施工方法―――――--------- -- 8 7.1测量放线―――――――――――――――――――― ----- ----8 7.2土方工程――――――――――――――――――――----- ----9 7.3模板工程与支撑系统――――――――――――――――----------11 7.4钢筋工程――――――――――――――――――――----- ----14 7.5混凝土工程―――――――――――――――――――----- ----17 7.6防水工程―――――――――――――----――――――-----― 19 7.7砌体工程――――――――――――――----――――--― -----21 7.8脚手架工程―――--――――――――――----―――――-----22 7.9装饰装修―――――――――――――――----――――-----― 22 8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 -------23 8.1劳动力计划――――――――――――――----――――― -----23 8.2主要施工机械计划――――――――――――----――――----- 23 8.3主要材料供应计划――――――――――――----――――----- 24 9施工总平面图布置―――――――――――――――----― -------25 10主要施工组织、技术措施――――――――――----―――------ 25 10.1保证工程质量的组织措施―――――――――――----――---- 25 10.2保证施工进度的组织措施――――――――――----―――---- 27 10.3保证安全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 29

化工设计厂区布置

2.4.2厂区总体概述 本厂区布置为矩形,东西方向长为400m,南北方向宽为200m,总面积为80000m2工厂内可划分为行政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以及储运区。根据建筑物的朝向,主导风向的影响(常年偏北风为主导主导方向),设置行政区位于分厂厂区的东北角,辅助生产区由于为了维修方便位于中西部,生产区设在西南部,储罐区于中东部。 本设计中,厂区内道路总体呈网格状布置,本厂区道路设计宽度为16米(双向四车道),次干道设计宽度为9米(双向两车道)。整个厂区的道路及建、构筑物都进过严格规划,布置规整。同时,人流与货流分离,并留有消防安全通道。 本厂区储存设施区分为产品罐区和原料仓库。 本厂区有一块发展用地,是用来产区扩大建设的,位于产区的西边,生产区内。本厂布局规划具有行政、生活全面有序,生产车间集中安全,仓储设施安全便捷,辅助公用设施便捷合理等优 点,具体可见到下图。

2.4.3 厂区面积概算 结合各项参数,包括本厂的年处理量,产量,也通过参考实际化工厂布局,本设计基本确定了本厂的建设规模与具体厂区内部的建设布局,下面为基本的厂区面积概算。 表2-2 建筑物构筑物面积一览表 表2-3 化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 2.4.4 工艺生产装置的布置要求 设计规范要求工艺装置在厂区内布置应相对集中,形成一个或几个装置街区。本设计中将反应车间和分离车间集中布置,设置在同一区块内,这样有利于集中铺设公用工程管线以及集中控制管理,而且工艺生产流程顺畅、衔接短捷,紧凑合理,与相邻设施也协调得很好。除了有利于生产管理和安全防护外,集中布置工艺装置还便于施工、安装和检修。 工艺生产装置宜布置在人员集中场所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并位于厂区散发可燃气体的储运设施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本厂区集中人群的场所为行政区和停车场,位于东部,处于全年最小频率风向(西风)的下风侧,同时储罐区位于生厂区的西部,是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 2.4.5 辅助公共设施的布置 蓄水池 循环水场应靠近主要用水区域,避免在工艺装置的爆炸危险区范围内;避免靠近火炬、加热炉、焦炭塔等热源体;不宜布置在邻近的变配电所、露天工艺设备、主要运输道路冬季最大频率风的上风侧,并不应布置在受水雾影响而产生危害的设施的全年最大频率风向上风侧。本工厂中循环水场位于全厂的中部,能减轻了对易受水雾影响的设施所产生的危害。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