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诊断学血尿(实用课件)

诊断学血尿(实用课件)

诊断学血尿(实用课件)

诊断学血尿(实用课件)

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正常人腋测法体温为: A.36.5~37℃ B.36~37℃ C.36.3~37.2℃ D.36.5~37.5℃ E.36.5~37.7℃ 2.6岁男孩,发病第1天体温为37.5度,伴咽痛,未予治疗,第2天体温达41度,伴神志恍惚及抽搐。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第3天体温降至38.2度,其体温变化过程: A.低热→过高热→中等热 B.中等热→高热→中等热 C.低热→高热→高热 D.中等热→过高热→中等热 E.低热→高热→中等热 3.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 A. 颅脑损伤 B.变态反应 C.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D.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E.感染 4.伤寒的常见热型为: A.张弛热 B.波状热 C.稽留热 D.间歇热 E.不规则热 5.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病毒 B.肺炎支原体 C.真菌 D.细菌 E.立克次体 6.引起发热的病因中,下列哪项属非感性发热: A.立克次体 B.变态反应 C.肺炎衣原体 D.螺旋体 E.病毒 7.男30岁,淋雨后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右侧胸痛,咳铁锈色痰,口唇处可见疱疹,最可能的诊断是:

A.伤寒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胆囊炎 D.急性支气管炎 E.大叶性肺炎 8.出现持续压榨性或窒息性胸部闷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肋间神经痛 C.食管炎 D. 自发性气胸 E.心包炎 9.胸痛并向左肩左前臂放射,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包炎 B.纵膈疾病 C. 急性胸膜炎 D.心绞痛 E. 食管炎 10.腹痛位于右上腹部,并向右肩部放射,提示: A.肠炎 B.阿米巴痢疾 C.胃炎 D.胆囊炎 E.胰腺炎 11.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饭后疼痛,服碱性药物可缓解,提示: A. 胃溃疡 B.十二指肠溃疡 C. 食道炎 D.胰腺炎 E.胆囊炎 12.女性病人停经后突发剧烈腹痛应首先想到: A.急性肾盂肾炎 B.肝破裂 C.脾破裂 D. 异位妊娠破裂 E.急性膀胱炎 13.头面部阵发性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多见于: A.脑供血不足 B. 三叉神经痛 14.阑尾炎的疼痛特点: A.上腹痛 B.转移性右下腹痛 C.左下腹痛 D.右下腹痛 E.下腹痛 C.偏头痛 D.肌紧张性头痛 E.高血压病 15.上腹进行性疼痛伴黄疸可见于:. A.消化性溃疡 B.胰腺癌 C.胆囊炎 D.胰腺炎 E.慢性胃炎 16.下列哪项是引起头痛的全身性疾病?

诊断学名词解释重点全

1.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3.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 检查,解释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5.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 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的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6.主诉(chief plaints)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7.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8.系统回顾:指各系统疾病均有其各自的特有症状,初学者必须按系统逐一询问,以便了解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 9.婚姻史: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婚或离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死因. 10.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X围,称发热. 11.中枢性发热:炙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出调节冲动,使体温升高,称为. 12.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X围不超过1摄氏度,常 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13.弛X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X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常见于 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鲁氏菌,称. 15.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称症状. 16.体征(sign):医生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称体征. 17.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18.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 19.牵涉痛(referred pain):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20.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21.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 22.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X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 肌也参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重,因这种呼 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故称. 24.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 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25.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26.黄疸(juandice):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称黄疸.它是症状,也是体征. 27.血尿(hematuria):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 28.少尿(oliguria):正常成人如果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 29.多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polyuria). 30.尿三杯试验:患者一次排尿,将最初10~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中间30~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终末5~10毫升留在第 三杯中. 若第一杯尿液异常,病变部位可能在前尿道;第三杯尿液异常,病变在膀胱或后尿道;若三杯尿液均异常,病变在膀胱颈以上,称. 31.膀胱刺激征:膀胱区或后尿道病变,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 32.晕厥(faint):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X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 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少有后遗症. 33.昏睡:指接近于不省人事的意识状态,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唤醒.虽在强烈性刺激下可被唤醒,但很快又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

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正常人腋测法体温为: A.36.5 ~37℃ B.36 ~37℃ C.36.3 ~37.2℃ D.36.5 ~37.5 ℃ E.36.5 ~37.7 ℃ 2.6 岁男孩,发病第 1 天体温为37.5 度,伴咽痛,未予治疗,第2 天体温达41度,伴神志恍惚及抽搐。经输液,抗生素等治疗,第3 天 体温降至38.2 度,其体温变化过程: A. 低热→过高热→中等热 B. 中等热→高热→中等热 C. 低热→高热→高热 D. 中等热→过高热→中等热 E. 低热→高热→中等热 3. 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 A. 颅脑损伤 B. 变态反应 C.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D. 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E. 感染 4. 伤寒的常见热型为: A.张弛热 B. 波状热 C.稽留热 D. 间歇热 E. 不规则热 5. 感染性发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病毒 B. 肺炎支原体 C.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6. 引起发热的病因中,下列哪项属非感性发热: A. 立克次体 B. 变态反应 C. 肺炎衣原体 D. 螺旋体 E. 病毒 7. 男30岁,淋雨后出现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右侧胸痛,咳铁

锈色 痰,口唇处可见疱疹,最可能的诊断是: A. 伤寒 B. 急性肾盂肾炎 C. 急性胆囊炎 D. 急性支气管炎 E. 大叶性肺炎 8. 出现持续压榨性或窒息性胸部闷痛,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心肌梗死 B. 肋间神经痛 C. 食管炎 D. 自发性气胸 E. 心包炎 9. 胸痛并向左肩左前臂放射,最可能的诊断是: A. 急性心包炎 B. 纵膈疾病 C. 急性胸膜炎 D. 心绞痛 E. 食管炎 10. 腹痛位于右上腹部,并向右肩部放射,提示: A.肠炎 B. 阿米巴痢疾 C. 胃炎 D. 胆囊炎 E. 胰腺炎 11. 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饭后疼痛,服碱性药物可缓解,提示: A. 胃溃疡 B. 十二指肠溃疡 C. 食道炎 D. 胰腺炎 E. 胆囊炎 12. 女性病人停经后突发剧烈腹痛应首先想到: A. 急性肾盂肾炎 B. 肝破裂 C. 脾破裂 D. 异位妊娠破裂 E. 急性膀胱炎 13. 头面部阵发性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多见于: A. 脑供血不足 B. 三叉神经痛 14. 阑尾炎的疼痛特点: A.上腹痛 B .转移性右下腹痛C.左下腹痛D.右下腹痛E.下腹痛 C. 偏头痛 D. 肌紧张性头痛 E. 高血压病 15. 上腹进行性疼痛伴黄疸可见于:.

诊断学教学大纲

诊断学教学大纲 前言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内容是收集和获取病史资料、症状体征、实验检查和器械检查的方法及意义,并通过诊断思维,对临床资料分析归纳,做出诊断。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诊断学》(临床医学本科. 第六版)教材。 按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含儿科、妇产科专业方向)眼视光、麻醉、法医、影像、预防学等专业教学计划,诊断学教学总时数135学时,其中理论深讲授81时,实验课54学时。各章讲课时间分配如下表: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诊断学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学科。 (二)熟悉:诊断的原理和方法,熟悉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三)掌握: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症状、体征的概念。 (二)重点讲解:诊断学的基本内容。 (三)一般介绍:诊断学的学习方法和要求,诊断学的进展。 第一篇问诊 第一、二、三章问诊的方法技巧及问诊的内容 一、目的与要求: (一)了解:问诊的重要性及问诊的方法和技巧。 (二)掌握:问诊的内容: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熟悉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三)了解问诊的注意事项。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 (二)重点讲解:婚姻史、月经史、生育史、家族史。

(三)一般介绍:问诊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 第四章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一、目的与要求: (一) 了解:发热的概述。 (二) 熟悉:发热的临床表现:发热的起病方式、过程。 (三) 掌握:发热原因和分类:感染性与非感染性,常见的三种热型及临床意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发热的病因与分类,三种常见热型。 (二)重点讲解:发热的概念,发热的三个过程。 (三)一般介绍:发热的伴随症状。 第二节皮肤粘膜出血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皮肤粘膜出血的主要病因。 (二)熟悉:瘀点、瘀斑、紫癜、血肿的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皮肤粘膜出血的主要病因。 (二)重点讲解:瘀点、瘀斑、紫癜、血肿的概念。 (三)一般介绍:皮肤粘膜出血伴随症状。 第三节水肿 一、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 (二)熟悉:水肿的发生机制、概念。 二、教学内容: (一)详细讲解:水肿的发生机制、概念。 (二)重点讲解:水肿的病因与临床表现,着重心源性水肿与肾源性水肿的鉴别。 (三)一般介绍:水肿的伴随症状。 第四节咳嗽与咳痰

诊断学名词解释重点全

1.问诊(inquiry): 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 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3.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 察和检查,解释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5.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 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的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6.主诉(chief complaints):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7.现病史: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8.系统回顾:指各系统疾病均有其各自的特有症状,初学者必须按系统逐一询问,以便了解病人过去的健康状况和所患疾病. 9.婚姻史:指询问未婚或已婚,结婚或离婚年龄,对方健康状况,夫妻关系如何,若已故要询问死因. 10.发热(fever):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发热. 11.中枢性发热:炙热因素不通过内源性致热源而直接作用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后发岀调节冲动,使体温升高,称为. 12.稽留热(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C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摄氏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13.弛张热(remittent fever):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C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C,但都在正常水平.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1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至39度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多见于布鲁氏菌, 称. 15.症状(symptom):患者主观感受到不舒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称症状 16.体征(sign):医生或其他人能客观检查到的改变称体征. 17.水肿(edema):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称为水肿 18.咯血(hemoptysis): 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排出者称咯血. 19.牵涉痛(referred pain): 是指内脏器官或深部组织的疾病引起的疼痛,可在体表的某一部位也发生痛感或痛觉过敏区 20.发绀(cyanosis):又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粘膜呈青紫色的表现. 21.中心性发绀:由于心肺疾病导致SaO2降低所指的发绀. 22.呼吸困难(dyspnea):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扇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参 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2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由于睡眠中迷走神经兴奋刺激冠状动脉收缩,心肌供血减少或者仰卧时肺活量减少肺淤血加重,因这种 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睡眠中发作,故称. 24.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 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25.腹泻(diarrhea):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带有粘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26.黄疸(juandice):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的现象称黄疸.它是症状,也是体征. 27.血尿(hematuria):尿液离心沉淀后,镜检下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以上,即为血尿. 28.少尿(oliguria): 正常成人如果24小时尿量小于400毫升,或每小时尿量小于17毫升,称为少尿. 29.多尿: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超过2500毫升者称为多尿(polyuria). 30.尿三杯试验:患者一次排尿,将最初10?20毫升尿液留于第一杯中,中间30?40毫升尿液留在第二杯中,终末5?10毫升留在 第三杯中.若第一杯尿液异常,病变部位可能在前尿道;第三杯尿液异常,病变在膀胱或后尿道;若三杯尿液均异常,病变在膀胱颈以上,称. 31.膀胱刺激征:膀胱区或后尿道病变,岀现尿频、尿急、尿痛,也称尿道刺激征. 32.晕厥(faint): 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

诊断学名词解释1

抽搐:抽搐是指全身或局部成群骨骼肌非自主的抽动或强烈收缩,常可引起关节运动或强直。 惊厥:惊厥是指肌群收缩表现为强直性或阵挛性。惊厥的抽搐一般为全身性对称性,伴有或不伴有意识丧失。 发热(fever):是由于各种原因使机体产热和散热失衡,导致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稽留热(continued fever):是指体温恒定在39~40℃或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高热期。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消耗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指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波状热(undulant fever):指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 回归热(recurrent fever):指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 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指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指患者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表现呼吸运动用力,重者鼻翼煽动、张口耸肩,甚至出现发绀,呼吸辅助肌也与活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心源性哮喘:重度呼吸困难。呼吸有哮鸣声,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部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增快,有奔马律。此种呼吸困难称“心源性哮喘”。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眠中突感胸闷气短、被迫坐起,惊恐不安。轻者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有哮鸣音,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痰,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三凹征:为严重的吸气性呼吸困难,表现为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凹陷,此时亦可不伴有干咳及高调希奇性喉鸣。主要是由于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Kussmaul呼吸:表现为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音,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 黄疸: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隐性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在17.1-34.2umol/L之间,临床上不易觉察胆红素升高所致的症状与体征。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小部分尿胆元在肠内被吸收,经肝门静脉回到肝内,其中的大部分再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旁路胆红素:正常人约有15-20%的胆红素并非来自衰老的红细胞,而是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和肝内含有亚铁血红素的蛋白质,这些胆红素称为旁路胆红素。 Girlbert综合征:是指由于胆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UCB)功能障碍及微粒体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不足,致血中UCB增高而出现黄疸。 核黄疸:系由于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致UCB不能形成CB导致血中UCB增多,而出现黄疸,血中UCB甚高,多见于新生儿预后极差。 咯血: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器官出血,经咳嗽从口腔排体外。 咳痰:咳痰是通过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病理性分泌物排出口腔外的病态现象。 肾性尿崩症: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先天或获得性缺陷,对抗利尿激素反应性降低,水分重吸收减少而出现多尿。 镜下血尿:血尿轻,尿色正常,须经显微镜检查方能确定称之镜下血尿。 血红蛋白尿:由溶血引起,尿呈均匀暗红或酱油色,无沉淀,显微镜下无或偶有少数红细胞。 膀胱刺激征:病人因膀胱、尿道炎症引起的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的症状。 神经源性膀胱:因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膀胱功能异常,常伴有神经系统受损体征,如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肛门括约肌松弛,反射消失等。生理性尿频:因饮水过多,精神紧张或气候改变所致的尿频。 呕血: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皮肤黏膜出血(mucocutaneous hemorrhage):因机体止血或凝血功能障碍所引起,通常以全身性或局限性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难以止血为临床特征。 头痛:是指额、顶、颞及枕部的疼痛。 感应性疼痛:感应性疼痛是由于内脏疼痛的冲动经传入神经纤维使相应皮肤脊髓节段的神经元兴奋,以致引起同一皮肤传入神经纤维的正常冲动产生痛觉。

《诊断学》 第三章 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

第三章临床诊断的内容和格式 (一)诊断的内容与格式 诊断是医生制订治疗方案的依据,它必须是全面概括且重点突出的综合诊断。诊断内容包括: 1.病因诊断根据临床的典型表现,明确提出致病原因。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结核性脑膜炎、血友病等。病因诊断对疾病的发展、转归、治疗和预防都有指导意义,因而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临床诊断内容。 2.病理解剖诊断对病变部位、性质、细微结构变化的判断,如二尖瓣狭窄、肝硬化、肾小球肾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其中有的需要组织学检查,有的也可由临床表现联系病理学知识而提出。 3.病理生理诊断是疾病引起的机体功能变化,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它不仅是机体和脏器功能判断所必需的,而且也可由此作出预后判断和劳动力鉴定。 4.疾病的分型与分期不少疾病有不同的分型与分期,其治疗及预后意义各不相同,诊断中亦应予以明确。如大叶性肺炎可有逍遥型、休克型;传染性肝炎可分甲、乙、丙、丁、戊、己、庚等多种类型;肝硬化有肝功能代偿期与失代偿期之分。对疾病进行分型、分期可以充分发挥其对治疗选择的指导作用。

5.并发症的诊断是指原发疾病的发展或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产生和导致机体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虽然与主要疾病性质不同,但在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系。如慢性肺部疾病并发肺性脑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6.伴发疾病诊断伴发病是指同时存在的、与主要诊断的疾病不相关的疾病,其对机体和主要疾病可能发生影响,如龋齿、肠蛔虫症等。 有些疾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临床上常常用主要症状或体征的原因待诊作为临时诊断,如发热原因待诊、腹泻原因待诊、黄疸原因待诊、血尿原因待诊等,对于待诊病例应尽可能根据临床资料的分析和评价,提出一些诊断的可能性,按可能性大小排列,反映诊断的倾向性。如发热原因待诊:①伤寒;②恶性组织细胞病待排除。黄疸原因待诊:①药物性肝内胆汁淤积性黄疸;②毛细胆管型肝炎待排除。对“待诊”病人提出诊断的倾向性有利于合理安排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并应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明确诊断。如果没有提出诊断的倾向性,仅仅一个症状的待诊等于未作诊断。 临床综合诊断传统上应写在病历记录末页的右下方。诊断之后要有医生签名,以示负责。 临床综合诊断内容和格式举例如下: 例1 诊断:1.风湿性心瓣膜病 二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