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当代教育心理学(1-16章课后题(全))

2、当代教育心理学(1-16章课后题(全))

2、当代教育心理学(1-16章课后题(全))
2、当代教育心理学(1-16章课后题(全))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4、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

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研究者首先明确分析志研究的问题,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做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这种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

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要”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质性方法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做法、看法和体验,强调事件的整体性和情境性,强调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主事研究问题和资料收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质性研究并不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5、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答: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体现出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行动研究大致可分为如下环节:(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3)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问题等。(4)重新个性和定义问题。(5)选择研究程序,比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资源与任务的配置、人员准备等。(6)选择评价方法。(7)实施。(8)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评价。

6、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谈谈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学生心理★

1、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答: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述教学内容;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梳理有关资料,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现出来三个重要倾向,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2、如何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关系?

答: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个过程。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

即主全能够利用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把刺激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是指“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也就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也可以说改变认知结构以处理新的信息。

3、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的关系是怎样的?在教学中有何应用?

答: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很显然,这种教学思想是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邻近发展区”。换句话说,最邻近发展区定义为,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第一个发展水平)和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时的潜在发展水平(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可见儿童的第一个发展水平与第二个发展水平之间的状态是由教学决定的,即教学可以创造最邻近发展区。因此教学绝不应消极地适应儿童智力发展的已有水平,而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不停顿地把儿童的智力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建构主义者正是从维果斯基的思想出发,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

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时,要保证提供的支架一直使学生牌其最近发展区之内,在学生能力有所发展的时候,随着学生认知发展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同时,为了列好地形成学习者的变得丰美冲突,实现有效教学,教学支架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教师常常在学生学习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时使用到教学支架。

4、比较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心理发展研究与课程论都是建立在皮亚杰理论基础上的。他的理论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都有重要的价值。(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发展水平的材料,即不主张毫无根据地或瓦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但同时,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作用也不大。(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地参与参与学习活动中来。(3)儿童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的思想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建构主义者们不再局限于仅仅强调教学的结果和处外部变量,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部变量,如一些变量性和过程性变量。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启发下,教育研究者对

学习和教学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的区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歙合作学习也有一军事援助指导作用。(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械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5、简单说说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对中小学教育的影响。

答:埃里克森的理论有助于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小学生的发展。(1)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2)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6、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力理论有什么不同?对教学有何启示?

答:加德纳提出“智力应该是在某一特定文化情境或社群情境或社群中所展现出来的解决问题或制作生产的能力”。人类的至少存在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以及他后来补充的自然观察智能。每一种智能代表着一种区别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考模式,但这些智能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

多元智能理带来的教育新内涵,对我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实施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推动教育改革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

7、简要叙述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答:斯腾伯格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分析性能力、创造性能力和应用性能力三种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多数人在这三种能力上存在着不均衡,个体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在这三种能力的不同组合上。他认为,多数智力理论都是仅仅人某个特定的角度去考查智力,而一个完备的智力理论必须要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智力的内在万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和智力万分的外部作用。这三个方面分别构成了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8、什么叫流体智力?什么叫晶体智力?它们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流体智力需要较少的专业知识,包括理解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处理数字系列、空间视觉感和图形矩阵项目时所需的能力。这种智力在青少年之前一直在增长,岁左右达到顶峰,随后逐渐衰退。晶体智力是指对从社会文化中习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应用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这能力人的整个一生中都在增长,因为它包括了习得的技能和知识,例如词汇、一般信息和审美问题等。人通过在解决问题时投入流体智力而发展晶体智力。但是,生活中的许多任务同时需要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这一理论把人与生俱来的素质与后天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东西区分开来,不仅在智力研究中给了人们很大启发,对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9、什么叫学习风格?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对教学有什么意义?

答:学习风格指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一贯的、典型的、独具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可以了解学生对外界环境生理刺激、对一天内时间节律以及在接受外界信息时对不同感觉通道的偏爱,还可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是属于场独立型还是场依存型,从而了解学生与其认知风格相符合的学科有哪些,指导他们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另外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属于独立学习还是结伴学习,是喜欢竞争还是合作,是否喜欢成人支持。总之,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在教学中就会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竞争意识的培养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探究学习与记忆、阅读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同时还要兼顾个体的差异,让全体学生得到发展。

10、简要叙述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何影响?

答:常见的学习风格差民有1、感觉通道(1)视觉型学习者。(2)听觉型学习者。(3)动觉型学习者。2、认知风格(1)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2)反思型和冲动型。(3)整体性和系列性。(4)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

第三章教师心理★

1、简要叙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多种角色。

答:师生之间忆不再是单一的授受关系,同时可能是同伴关系,组织者与参与者的关系以及厄特拉者与被帮助者的关系。具体说来,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以下重要角色:(1)设计者;(2)信息源;(3)指导者和促进者;(4)组织者和管理者;(5)平等吉的首席。

2、教师如何从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转变为师生互动学习活动中“平等中的首席”?

答:要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有效互动,教师需要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这个学习共同体中,教学成为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从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可以做学生的同伴,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增强教育的力量。教师要善于观察和理解学生,甚至应研究学生,了解他们的需要、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了解他们学习的过程,理解他们在学习中犯各种错误的原因,从而在教学中与学生很好地配合和合作。另一方面,教师有时甚至要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进行讨论或合作,作为学习的同伴与学生共同进行意义的理解建构,共同解决问题。由于教师有更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能力,因而在这种交往中,教师作为成熟水平较高的社会成员,通过学生与他们的交往,可以促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向现实发展的转化。

3、如何区分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这对教学有何意义?

答:所倡导的理论,这各知识教师容易意识到,容易报告出来,它更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但它并不能对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所采用的理论,这类知识要直接对教学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但却不容易被意识到,而且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而是列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这两类知识之间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所倡导的理论可以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而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

4、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在教师素质中具有什么样的地位?

答: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认知能力,教学操作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在整个教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教学操作能力是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而教学监控能力是关键。

5、调节师生相互作用对教学效果有何作用?

答:首先掌握反思的环节:(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与分析阶段;(3)重新概括;(4)积极的验证。

6、怎样指导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

答:其次掌握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

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3)职业发展: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7、新手型与专家型教师存在哪些差异?

答:在教学策略、成就目标、人格特征上,专家型教师均优于熟手型教师,而熟手型教师又优于新手型教师;在职业承诺和职业倦怠上,专家型教师均优于熟手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而熟手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不存在差异。

8、教师成长和培养有哪些基本的途径?

答:(1)观摩和分析;(2)微格教学;(3)教学决策训练;(4)教学反思训练;(5)教师行动研究。

9、教师职业倦怠有哪些主要特征?

答:(1)精疲力竭型:这类教师在高压下的表现是放弃努力,以减少工作的投入秋求得心理平衡。(2)狂热型:这类教师有着极强的成功信念,能狂热地投入工作,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使他们的这种热情通常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整个信念系统突然塌陷,最终

屈服于精力耗竭。(3)低挑战型:对于这类教师而言,工作本身缺乏刺激,他们觉得以自己的能力来做当前的工作是大材小用,因而厌倦工作。他们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就开始对工作敷衍赛责,并考虑换其他工作。

10、教师职业倦怠的形成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对策?

答:因素有:社会因素、组织因素、个人因素。对策有:(1)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要给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引导教师合理定位;其次,拉家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尊重;最后,教育部门应该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将职前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智力与智力能力,重视教师随工作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2)改善学校领导方式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学校领导要关心教师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困难协调好教师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学校要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提倡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另外,要为教师提供学深造及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和自尊心,有效地防止职业倦怠的发生。(3)教师本人应认识到倦怠是源于自己所遇到的压力,解决的最好途径是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加自己工作的内部动力。实践证明,坚持对教育工作艺术性、创造性的探索,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工作环境,反省自己的失误,及时处理问题,可以有效地减少倦怠。此外,教师了解

自我,悦纳自我,培养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多参与社会活动,与他人分享工作体验,也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对于已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在自己有意识调整情绪的过程中,也可借助于他人的力量,找朋友倾诉、找专家咨询都是缓解倦怠的有效算途径。

第四章学习心理导论★

1、举例说明什么是学习?

答: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学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第一,学习的发生是由于经验所引起的。这里的“经验”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总结出来的经验,而是指“经历”,是个体通过某种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是个体与外界信息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它可以是个体做某种事情,可以是观察别人的活动,也可以是阅读或听讲等。第二,由于学习必然发生的变化有时立即见诸于行为,有时这种变化未必立即见诸于行为,而是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见诸于行为,因此,有的性理学家把这种情况视为行为潜能的变化。然而,认知学习理论家则认为,由于学习的发生引起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故应直接视为思维的变化。当然,无论是思维或行为的变化,都是比较持久的。第三,不能简单地认为行为的变化等同于学习的存在。学习的产生是由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学习发生之后将要引起行为的变化,当然这种变化并不一定马上发生,有时发生产之后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出现行为的变化。而且,不能简单的认为,

凡是行为的变化都意味着学习的存在。有体贴机体的行为变化不仅可以由学习引起,也可以由本能、疲劳、适应和成熟等引起,由这些引起的行为变化就不能称之为学习的行为变化。第四,变化间一个广义概念,它不仅是人类普遍具有的,而且动物也存在学习。综上所述,我们以对学习做出这样的界定:办公室产是个体以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态度等心理结构为基础,通过与客体信息进行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形成、充实或调整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而这种变化会对个体以后在相关情境中的活动的水平和方式产生影响。

2、学习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学习是有机体和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智力的潜力,从而促进个体心理的发展。

3、如何根据五种智力技能的层级关系安排教学顺序?

答:智力技能包括五种子技能,这些子技能按学习水平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每一级智力技能的学习要以低一级智力技能的获得为前提,最复杂的智力技能则是把许多简单的技能组合起来而形成。这是加涅的学习层级说。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先从学生的感官等刺激入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形成辨别技能,它是其它技能形成的前提;然后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一类事物中找出共同

属性,形成具体概念继而形成定义概念,下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所形成的概念,确定某一规律或定理、定律、原理,然后要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达到高级规则,它是一种学习结果,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产物。

4、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奥苏贝尔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不同性质,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以下两个先决条件是划分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标准:“(1)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了解的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2)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的任务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同学习者知识结构联系起来。”

明确了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就不难对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做出明确地区分。拿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来说,由于学习者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有关观念,无意义音节不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在学习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种逐字逐句的联系,因而是机械的学习。有时人们为了便于记亿,往往把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种意义,但这种意义的赋予不符合逻辑意义,而且是因人而异的。这种联系是一种人为的或任意的联系,因而也属于机械学习。

当然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奥苏贝尔认为,“这两种学习仅是处在一个连续体的两个极端”。“概念、命题和原理的学习是意义学习,而符号学习便具有某种机械学习的逐字逐句的性质”。有时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也会同时发生,例如,学生通过背诵来学习一首古诗或学习乘法口诀就是这种情况。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

1、中性刺激怎么变为条件刺激?

答:(1)在无条件刺激食物的作用下,狗分泌唾液(2)在只有中性刺激铃声下狗不分泌唾液(3)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重复配对出现狗分泌唾液(4)去掉无条件刺激只在中性刺激下狗分泌唾液,中性刺激变为条件刺激。

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分化和泛化有什么区别?

答: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如曾被大狗咬,也怕小狗),叫刺激泛化。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如让狗区分圆和椭圆光圈。实际教学中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3、如何利用经典性条件作用帮助学生热爱某门学科?

答:老师可以将快乐事件作为学习任务的无条件刺激。老师让学生在群体竞争与合作中学习,或者创造一个舒适的读书角,或者提供温暖、舒适的课堂环境,使学生产生温馨的感觉,并将这种感觉泛化到学习活动中。

4、为了消除一种不良行为,我们可以使用惩罚、消退和化性强化等方式。他们有何优点?各自适用范围怎样?

答:1)惩罚。惩罚是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通常是给学生呈现厌恶刺激,或者使用隔离性措施,让学生体验到不愉快地情感体验。这种方法能够立刻让学生从不适宜行为中脱离出来,但是其持久性不强,且易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一般,惩罚比较适合于比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打架斗殴等。但应用时,要把握好时机和程度。通常,在教学中,我们不强调运用惩罚。

2)消退。消退是指消除强化或降低某一个行为。教学过程中运用消退比较困难,有时即使问题行为减弱,也可能突然重新出现,这是自然恢复现象。教师在使用消退时应注意前后一致地忽视某些不好的行为,并且,应结合消退使用其他的方法,如强化适当的行为。

3)分化性强化。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分化性强化是指我们要利用一些线索、信号和信息来强化某些特定的行为、目标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强化某一行为,应该明确告诉学生作出某一反

应会得到某种奖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会很明确,学习动机就会增强。要使学生学会分化,还必须对他们反应的正确和错误提供反馈。

5、如何利用普雷马克原理来识别出学习者的最佳强化物?

答: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却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在实际教育中,人们对各种不同的强化作出反应。有的学生能因在班上受到口头表扬而受以激励,但有的学生则不然。一个强化事件本身并不必然有效。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1)老师要针对班上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强化物系列。老师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对什么强化化感兴趣。2)教师选择强化物时应考虑年龄因素。

6、如何利用强化程式来教学习者习得并维持一个新行为?

答:1)教新任务时,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有一条重要的原理就是,后果紧跟行为比后果延缓要有效得多。地反馈有两个作用:首先它使行为和后果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其次它增加了反馈的信息的价值。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不要坚持一开始就到完美。不要强化不希望行为。

7、观察学习经历了什么过程?请举例说明。

答:经历了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制过程以及动机过程。班杜拉提出的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相互影响。他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分开来。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和替代性学习。他提出三种强化。直接强化:在模仿行为之后直接给出强化,为学习者提供诱因和和信息。替代强化:观察者因为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强化。(情绪反应的唤起—替代强化的另外一个功能)自我强化:观察者遗照自己的标准对行为作出判断后而进行的强化。(启示待补充)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4.doc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4 (总分:3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1,分数:11.00) 1.学习是一种适应活动,这里的适应是()。 (分数:1.00) A.生理适应 B.心理适应 C.人际关系适应 D.环境适应 2.学习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这种变化()。(分数:1.00) A.都可以直接观察到 B.都不可以直接观察到 C.既有生理成熟的,也有心理发展的 D.既有可以观察到的,也有难以直接观察到的 3.梅耶学习过程模式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强调模仿的作用 B.强调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 C.强调中介变量的作用 D.强调强化的作用 4.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 (分数:1.00) A.发现性 B.接受性 C.间接性 D.方向性 5.在梅耶学习过程模式中“工作记忆”是指()。 (分数:1.00) A.长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机械记忆 D.意义记忆 6.罗杰斯认为促进学习的最有效的方式是()。 (分数:1.00) A.直接经验的学习与间接经验的学习相结合 B.把新信息纳人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C.理解公物之间的关系、结构和性质等 D.让学生面临实际问题,从解决实际问题中进行学习 7.学习可以通过()表现出来。 (分数:1.00) A.行为的持久变化 B.行为潜能的持久变化 C.个体外部行为的变化 D.相应的行为变化 8.情感和动作技能方面的变化是()的结果。 (分数:1.00)

A.适应 B.学习 C.生理成熟 D.刺激物的持续作用 9.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行为()。 (分数:1.00) A.谈虎色变 B.杯弓蛇影 C.近朱者赤 D.蜜蜂采蜜 10.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分数:1.00)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小鸭子的印刻现象 C.蜘蛛织网 D.儿童害怕穿白大褂的医生 11.下列选项中,由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 (分数:1.00) A.视觉适应 B.望梅止渴 C.青春期男孩变声 D.服用兴奋剂提高成绩 二、填空题(总题数:1,分数:1.00) 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学习”定义为经过练习产生的________变化。 (分数:1.00) 填空项1: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总题数:2,分数:10.00) 13.学习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知识领会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10.00) 1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述生成学习理论。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会计学》第二章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5.在借贷记账法下,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第二章会计记账方法 6.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平行登记时的所谓同时登记,确切地说应该是同一会计期间作业一: 登记。()一,单项选择题: 7.平行登记的要求中,所谓登记方向一致,是指会计分录中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记账 1.下列科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符号是一致的。()A预提费用B短期借款C资本公积D应收账款 8.采用借贷记账法,每发生一笔经济业务必定要在两个账户中同时登记。() 2.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就是企业的() 四,名词解释A所有者权益B实收资本C资本公积D盈余公积 平行登记发生额平衡法余额平衡法 3.预付供货单位货款属于企业的一项() 五,简答题A资产B负债C收入D费用 1.简述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内容和特点。 4.经济业务发生后,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2.简述总账和明细账平行登记的要点及两者数量关系核对的公式。 A可能会受影响B不一定受影响C必然不受影响D必然受影响 3.简述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5.资产与权益的平衡关系是指()

六,综合题A一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B几项资产金额与一项权益金额的相等关系 1.计算题C流动资产合计金额与流动负债金额的相等关系D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的相等关系 某企业有关会计要素的数据如下: 6.引起资产内部一个项目增加,另一个项目减少,而资产总额不变的经济业务是() 负债5000万元;所有者权益8000万元;A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B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C收到外单位前期欠的货款 费用200万元;利润6000万元;D收到国家拨入的特种储备物资 要求: 计算资产总额和收入总额 7.企业用借款直接偿还应付购货款,属于() 2.某公司设有以下账户: 实收资本、本年利润、现金、银行存款、待摊费用、预提费用、原材A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增B权益项目之间此增彼减C资产项目和权益项目同减 料、固定资产、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材料采D资产项目之间此增彼减 购、累计折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 8.只有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企业,才需要设置()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应交税金、短期借款、资本公积、制造费用、生产成本、库存商A待摊费用B本年利润C银行存款D库存商品

环境监测第二章部分习题答案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3.对于工业废水排放源,怎样布设采样点怎样测量污染物排放总量 (1)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一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监测第二类污染物。 (2)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工厂,在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和调控处理工艺参数提供依据,应在处理设施进水口和部分单元处理设施进、出口布设采样点。 (3)用某一时段污染物平均浓度乘以该时段废(污)水排放量即为该时段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4.水样有哪几种保存方法试举几个实例说明怎样根据被测物质 的性质选用不同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方法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加入生物抑制剂、调节pH、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测定氰化物或挥发酚的水样中加入NaOH 溶液调pH至12,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 5.水样在分析测定之前,为什么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 (1)被污染的环境水样和废(污)水样所含组分复杂,多数污染祖坟含量低,存在形态各异,共存组分的干扰等,都会影响分析测定,故需预处理。 (2)预处理包括悬浮物的去除、水样的消解、待测组分的浓缩和分离。 14.说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的原理,用方块图示意其测定流程。 (1)利用待测元素原子蒸汽中基态原子对光源发出的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分析。 (2)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化合物测定流程 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光源—原子化系统—分 光系统—检测系统 16.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有何不同之处两种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1)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测定灵敏度高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但基体干扰较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严重。

当代教育心理学(1-8章)问答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 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研究者首先明确分析志研究的问题,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做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这种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扎要”于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质性方法强调从被研究者的角度来真实地反映他们的做法、看法和体验,强调事件的整体性和情境性,强调随着资料的积累动态地主事研究问题和资料收集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质性研究并不是理论思辨、个人见解或经验总结,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都坚守实证主义的立场,都强调以“事实资料”为基础。 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性的干预,并检验这种干预的效果。它体现出从行动出发、通过行动进行、并着眼于改进行动的研究思路。 行动研究大致可分为如下环节:(1)从日常教学情境中确定、评价和形成有意义的问题。(2)与有关人士初步讨论和协商,形成初步的意向。(3)查阅相关文献,从同类研究汲取经验教训,包括他们的目标、程序以及遇到问题等。(4)重新个性和定义问题。(5)选择研究程序,比如取样、管理、材料选择、学与教的方法资源与任务的配置、人员准备等。(6)选择评价方法。(7)实施。(8)资料解释、推论和课题评价。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谈谈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第二章学生心理 说说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他的理论对教育有何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任务;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主张用多种方式表述教学内容;主张理解知识建构过程;主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收集、分析、梳理有关资料,主动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意义的获得,是每个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识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包含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学习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是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也就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与以

当代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与学情境中人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交互作用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西方: 冯特桑代克 美国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1913—1914年发展成为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俄国:乌申斯基于1868年出版《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西方:①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不断扩大②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前苏联:①注重理论观点的探讨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布隆斯基、鲁宾斯坦②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研究③对西方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进行全面否定我国:20世纪初,出现第一本《教育实用心理学》,房东岳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著。1924 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50年代学习和介绍苏联 三.成熟时期(60年代—70年代) 西方:①内容日趋集中,初步形成理论体系②注重为学校教育实践服务 前苏联:①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态度发生变化,由排斥到亲近②日趋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③注重理论方面的探讨,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理论④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我国:("文革")中断 四.深化拓展时期(20C80年代以后) ①各理论派别分歧越来越小,东西方相互融合 ②更加注重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我国:复苏繁荣1980年,潘菽《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1、什么是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2、教育必须以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 3、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高数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2.3

2.2)1 ()3,0 x f x x ==; 解: 11 lim 11 lim lim ()lim 3330 lim ()lim 333 x x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 →--+ →++-∞ →→+∞ →→========+∞ 因为0 lim ()lim ()x x f x f x - + →→≠,所以3 lim ()x f x →-不存在。 3)2 11(),02x f x x - ?? == ? ?? ; 解: 2 10000 11lim ()lim ()lim ()lim 22x x x x x f x f x f x -+- -∞ →→→→?? ??=====+∞ ? ??? ?? 所以3 lim ()x f x →-不存在。 4)3,3 9)(2 -=+-= x x x x f ; 解:63 ) 3)(3(lim )(lim )(lim 3 3 3 -=+-+==+ + - -→-→-→x x x x f x f x x x 故极限6)(lim 3 -=-→x f x 2 2 2 2 2 5).lim ()224,lim ()3215, lim ()lim (),lim ()x x x x x f x f x f x f x f x -+-+→→→→→=?==?-=≠解:因为所以不存在。 ()0 6.lim ()lim 21,lim ()lim cos 12,lim ()lim (),lim ()x x x x x x x x f x f x x f x f x f x --++-+→→→→→→→===+=≠)解:因为所以不存在。 7)1()arctan ,0f x x x ==;

管理会计第二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课后习题 思考题 1.管理会计对成本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各种分类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管理会计将成本按各种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以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不同需求。 1.按成本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 主要目的是用来确定存货成本和期间损益,满足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2.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 按性态进行划分是管理会计这一学科的基石,管理会计作为决策会计的角色,其许多决策方法尤其是短期决策方法都需要借助成本性态这一概念。 3.按可控性分类: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4.按是否可比分类:可比成本和不可比成本 5.按特定的成本概念分类:付现成本和沉没成本、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和不可避免成本、差别成本和边际成本、机会成本 6.按决策相关性分类: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2.按成本性态划分,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构成和相关围是什么? 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围,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 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围和一定的空间围。就期间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

2018年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思考题1

2018年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思考题1 (总分:30.00,做题时间:30分钟) 一、简答题 (总题数:6,分数:30.00) 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解析: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解析: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解析: 4.定量研究与质性研究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量的研究”,它重在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的理论假设。它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据统计方法等。其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研究者首先明确分析要研究的问题,确定其中的重要变量,并对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或者相关关系做出理论假设,然后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研究样本,使用可靠而有效的工具和程序来采集数据,进而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检验所假设的变量关系。 质性研究又称为“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这种研究一般不使用量表或其他测量工具,而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质性研究不像定量研究那样通过收集事实资料来检验已有的理论假设,而是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寻找其中的核心维度。) 解析: 5.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分数:5.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的,与特定问题相联系的一种方法。它旨在对现实世界进行功能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 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 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例如: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药衣服的人时,我人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是位女子,她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等。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我们先判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出推断。简述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心理意义。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的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焉,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短的,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作听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加快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一组很重要的结构就是图上的“执行控制”和“期望”。“执行控制”即已民用工业的经验对现在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即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结构的作用下进行的。 加涅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把学习过程分成哪些基本阶段? 把它分成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要使学习得以发生,首先应该激发起学习者的动机。要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就要使他们具有一种奔向某个动力。要把学习者想要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头脑中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活动联系起来,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了解阶段。在了解阶段,学习者的心理活动主要是注意和选择性知觉。3)获得阶段。对外部信息一旦开始注意和知觉,学习活动就可进入获得阶段。获得阶段指的是所学的东西进入了短时记忆,也就是对信息

操作系统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进程管理 2. 试画出下面4条语句的前趋图: S2: b:=z+1; S3: c:=a-b; S4: w:=c+1; 3.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它们共享系统资源,以及为完成同一项任务而相互合作, 致使在这些并发执行的进程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就使得进程在执行期间出现间断性。 4. 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因为程序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是 由多个程序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失去了封闭性。而程序一旦失去了封闭性也会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5. 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使程序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能并发执行,并能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控制和描述,从而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进程概念。 影响: 使程序的并发执行得以实行。 6. 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a. 动态性是进程最基本的特性,可表现为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 而暂停执行,以及由撤销而消亡,因而进程由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是静态实体。 b. 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OS的重要特征。引入进程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其 程序能和其它建立了进程的程序并发执行,而程序本身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c. 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系统中独立获得资源和 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而对于未建立任何进程的程序,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运行。 7. 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a. PCB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PCB中记录了操 作系统所需的用于描述进程情况及控制进程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因而它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和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 b. 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总是通过其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系统是根据进程 的PCB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而感知到该进程的存在的,所以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8. 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a.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当进程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后,该进程便由就绪状态变 为执行状态。 b. 当前进程因发生某事件而无法执行,如访问已被占用的临界资源,就会使进程由执行 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 c. 当前进程因时间片用完而被暂停执行,该进程便由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9. 为什么要引入挂起状态?该状态有哪些性质? a. 引入挂起状态主要是出于4种需要(即引起挂起的原因): 终端用户的请求,父进程 请求,负荷调节的需要,操作系统的需要。

当代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

1.当代教育学的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那几个方面? ○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学习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2.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谈谈教育心理学的体系结构? 答: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学与教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学与教的相互作用,其中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因此围绕学习过程的内容有: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心理发展与教育、个体差异与教育和学习动机,各种流派的学习理论以及各类学习如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等。教学心理的发展要晚于学习心理。 3.比较维果茨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答;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同化和顺应不断平衡的过程,个体在不平衡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从而实现认知发展。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样,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皮亚杰认为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平衡化。 维果斯基认为发展原因: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受社会规律的制约;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际交往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 皮亚杰发展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1不主张教给儿童那些明显超出他们发展水平的材料,既不在主张毫无根据的或人为地加速儿童的发展。 ○2保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3儿童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差异。 维果茨基发展理论对几教育的影响: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他的思想强烈地影响到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建构主义者们不再局限于仅仅强调教学的结果和处外部变量,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部变量,如一些变量性和过程性变量。在维果茨基思想的启发下,教育研究者对学习和教学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 ○1研究者在维果茨基搭建支架的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 ○2教学是交互作用的动力系统。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内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的区域,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 ○3维果茨基的理论对于合作学习也有一定指导作用。 ○4维果茨基的理论在情境认知理论及其教学模式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4.简要的叙述常见的学生学习风格差异,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有何影响? 常见的学习风格差异有 (1)感觉通道 ○1视觉型学习者。 ○2听觉型学习者。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真题精选2 (总分:171.00,做题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总题数:14,分数:14.00) 1.在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分期中具体运算阶段指()。 (分数:1.00)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15岁 解析: 2.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的是()。 (分数:1.00) A.感知运动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前运演阶段 D.具体运演阶段 解析: 3.提出“发展性教学”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奥苏伯尔 B.皮亚杰 C.维果斯基√ D.乌申斯基 解析: 4.小学儿童的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分数:1.00) A.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要形式 B.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 C.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D.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解析: 5.小学儿童的思维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过渡中存在着 一个明显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大约在()。 (分数:1.00) A.三年级上学期 B.三年级左右 C.四年级上学期 D.四年级左右√ 解析: 6.提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心理学家是()。

(分数:1.00) A.巴甫洛夫 B.列昂节夫 C.维果斯基√ D.鲁利亚 解析: 7.小张是一个多愁善感、孤僻内向的人,即使遇到一些小事情,也会产生深刻的情绪体验。他的气质类型是()。 (分数:1.00) A.多血质 B.胆汁质 C.抑郁质√ D.黏液质 解析: 8.按照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以建立自我同一性作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年龄阶 段是()。 (分数:1.00) A.6?12岁 B.12?18岁 C.18?25岁√ D.25?50岁 解析: 9.下列哪项不属于智力群体差异的表现()。 (分数:1.00) A.水平差异√ B.年龄差异 C.种族差异 D.性别差异 解析: 10.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点是()。 (分数:1.00) A.可逆性 B.守恒性 C.形象性√ D.互反性 解析: 11.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分数:1.00) A.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D.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完整版)微观经济学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解: (1)将需求函数Q d= 50-5P和供给函数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Q d=Q s ,有: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Q d=50-5p ,得: Qe=50-5×6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Q s =-10+5P ,得:Qe=-10+5×6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图略. (2)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10+5P, 代入均 衡条件Q d=Q s有: 60-5P=-10+5P 解得Pe =7 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 d=60-5p ,得 Qe=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代入Qs =-10+5P, 得Qe=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7,Qe=25 (3)将原需求函数Q 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 s=-5+5p ,代入均衡条件Q d=Q s,有: 50-5P=-5+5P得 P e=5.5 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 d=50-5p, 得Qe=50-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图略。 (4)(5)略 2.解: (1)根据中点公式计算,e d=1.5 (2)由于当P=2时,Q d=500-100*2=300,

所以,有: 22 .(100)3003 d dQ P dP Q e =- =--*= (3)作图,在a 点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e d =GB/OG=2/3或者e d =FO/AF=2/3 显然,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3解: (1) 根据中点公式 求得:4 3 s e = (2) 由于当P=3时,Qs=-2+2×3=4,所以 3 .2 1.54 s dQ P dP Q e = =?= (3) 作图,在a 点即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e s =AB/OB=1.5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1.5 4.解: (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b 、e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相等的,其理由在于,在这三点上都有: e d =FO/AF (2)根据求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方法,同样可以很方便地推知:分别处于三条线性需求曲线上的a 、e 、f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不相等的,且有e da

第二章习题答案

第2章程序控制结构 2.1 选择题 1.已知int i=0, x=1, y=0;,在下列选项中,使i的值变成1的语句是( C )。 (A)if( x&&y ) i++; (B)if( x==y ) i++; (C)if( x||y ) i++; (D)if( !x ) i++; 2.设有函数关系为y= 10 00 10 x x x -< ? ? = ? ?> ? ,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示上述关系的是( C )。 (A)y = 1; (B)y = -1; if( x >= 0 ) if( x != 0 ) if( x == 0 ) y = 0; if( x > 0 ) y = 1; else y = -1; else y = 0 (C)if( x <= 0 ) (D)y = -1; if( x < 0 ) y = -1; if( x <= 0 ) else y = 0; if( x < 0 ) y = -1; else y = 1; else y = 0; 3.假设i=2,执行下列语句后i的值为(B )。 switch( i ) { case 1 : i ++; case 2 : i --; case 3 : ++ i; break; case 4 : -- i; default : i ++; } (A)1 (B)2 (C)3 (D)4 4.已知int i=0,x=0;,在下面while语句执行时循环次数为(D )。 while( !x && i< 3 ) { x++; i++; } (A)4 (B)3 (C)2 (D)1 5.已知int i=3;,在下面do_while 语句执行时的循环次数为(B )。 do{ i--; cout<=0 ); (C)int a=5; while( a ) { a--;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第二章 习题答案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 假定表2—1(即教材中第54页的表2—5)是需求函数Q d =500-100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表2—1 (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 =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 =2元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 d =-ΔQ ΔP ·P 1+P 22,Q 1+Q 22 ),有 e d =2002·2+42,300+1002)=1.5 (2)由于当P =2时,Q d =500-100×2=300,所以,有 e d =-d Q d P ·P Q =-(-100)·2300=23 (3)根据图2—4,在a 点即P =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 e d =GB OG =200300=23 或者 e d =FO AF =23 图2—4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 =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 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d =23 。 3. 假定表2—2(即教材中第54页的表2—6)是供给函数Q s =-2+2P 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供给表:

表2—2 (1)求出价格(2)根据给出的供给函数,求P =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供给函数或供给表作出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 =3元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答:(1)根据中点公式e s =ΔQ ΔP ·P 1+P 22,Q 1+Q 22 ),有 e s =42·3+52,4+82)=43 (2)由于当P =3时,Q s =-2+2×3=4,所以,e s =d Q d P ·P Q =2·34 =1.5。 (3)根据图2—5,在a 点即P =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为 e s =AB OB =64 =1.5 图2—5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的P =3时的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 s =1.5。 4. 图2—6(即教材中第54页的图2—28)中有三条线性的需求曲线AB 、AC 和AD 。 图2—6 (1)比较a 、b 、c 三点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大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