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构成学》课程标准

《构成学》课程标准

《构成学》课程标准
《构成学》课程标准

《构成学》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B)

适用专业:课程所属系部:建

学时: 32学时(2分)编写执笔人:

审定负责人:

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1. 1课程简介

《三大构成》是按照由简单的二维空间到复杂的三维空间、由平面设计到立体设计的过程,本课程划分为三个学习情境: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它们分别对应于平面设计、色彩设计和空间立体形态的设计基础.每个学习情境下又以具体工作任务不同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是靠具体的任务来支撑的,每个学习单元可能涵盖一个或多个具体工作任务,每个学习单元构成一个基本的教学单位。

1.2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旨在通过三大构成由浅入深的学习,培养学生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等综合技能的提升,为学生后续更好的掌握设计方法和设计思维提供良好的设计架构,为学生从事相应的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程通过课堂的理论讲授,作品分析,让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认识造形构成,造形方法及表现形式,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

课程的任务: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的原理和构成方法,提升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以及健康的身心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美学》、《美术基础》。

后续课程:《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

本课程建议实践学时12课时,理论学时20课时。

2.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构成方法和色彩艺术的创意思维;

(2)掌握色彩基础理论主要包括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美学等科学原理。;

(3)掌握构成方法主要解决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构成的基本方法及形式美法则;

(4)掌握创意思维对色彩的心理联想和创造性运用色彩的方法及规律;

(5)根据实践案例、项目能独立完成设计。

(二)能力目标

(1)初步具有徒手装饰作图能力;

(2)具有根据不同条件完成项目图纸的能力;

(3)具有灵活运用所学三大构成知识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3)具有审美和创造性思维模式。

(4)具有身体健康、有创新创业的能力。

3.课程设计

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了三个学习情境,以案例教学、任务驱动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习构成的相关知识,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3. 2学习情境规划和学习情境设计

4.课程实施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材要求:《三大构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李冬影刘光辉主编,2016年。

2、参考资料:

A、《构成》,余雁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B、《构成艺术》,赵殿泽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1993年。

3、硬件要求:多媒体设备;

4、软件配置: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

4.1.2师资条件

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相关的职业动手能力及社会实践能力等。

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具有“双师型”职业素质结构特点的教学团队要求。

4.2教学方法建议

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需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实训作业法等等。

教学内容实施建议:

(1)以工作任务和环境艺术专业的发展为导向,重新整合并合理构建各学习情境的学习内容。

(2)突出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与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

(3)全部教学内容围绕课本进行。

教学方式实施建议:

(1)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宗旨,以任务驱动和案例教学方式为主导,以岗位技能需求为主线,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要求围绕任务开展学习和实践。

(2)教学实施突出项目的真实性,以两个真实园林景观工程项目为教学载体。

(3)教学过程要面向学生职业发展、面向职业岗位需求、面向行业的科技发展,突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树立良好职业道德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七、课程评价标准、考核方式

(一)考核评价的标准

1.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因材实施教,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传统的以教学“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

2.科学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使考核评价具有科学性,以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培养目标为基础依据,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考核评价要兼顾灵活性。评价指标即要充分考虑教育教学规律,又要考虑现有教学条件和环境及教学实施实际情况。

其三,评价指标要突出重点,全球操作,不能过于繁琐。

3.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相结合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应充分考虑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完成任务的时间与质量,实训实习报告提交及时与否及质量,分组讨论学习的参与程度等,都应作为过程考核的参考评价因素,结合期末的终结考核,得到课程的综合评价。

(二)考核评价内容及方法

本课程考核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习态度等,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采用考查、操作、小组协作实验与讨论学习、制作作品多样考核评价方式,开卷、闭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技能考核,过程考核占20%,实训成绩占40%,期末终结考核成绩占40%,技能考核成绩以专业组技能考核小组的测试成绩为准。

平时成绩20%+实训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40%=总成绩

平时成绩=上课出勤5%+平时作业5%+上课回答问题5%+小组学习5%

八、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该注意优生与差生的关注和讲课的进度,注意实训学时的安全

九、其它说明

本课程标准主要适用于海南工商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3年制)。

《产业经济学》(必修)教学大纲(戴)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必修课) 前言 (一)本门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以某种相同属性的“企业集合”形式存在着的人类经济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产业经济学建立在理论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它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一些更现实、更贴近实际的问题,如现实中的不完全竞争问题、交易成本、进入壁垒、产品差异化、主导产业选择等。产业经济学在研究中更为注重方法的应用,从经验分析到博弈论的应用,实现了向主流经济学的回归。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讲授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布局理论及其相应的产业政策,了解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产业组织分析的S-C-P基本范式,并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实际产业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在本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内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更具体和现实的经济问题的逻辑思路和能力,并为进一步学习包含在应用经济学领域内的有关宏观国民经济管理、微观企业经济管理以及产业经济管理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学习掌握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2.从现实市场竞争和垄断的角度研究产业内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相应分析中国产业内竞争和垄断的现实问题 3.从技术经济联系的角度研究产业间的关联效应、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以及产业布局等内容,并相应分析主导产业选择、幼稚产业和优势产业扶持等现实问题 4.学习和掌握产业政策体系的形成机理、制定及合理运用等内容 (二)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 本门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博弈论、投入-产出分析等。 以讲授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强调方法的应用,以案例或个案分析为支撑。如以某一特定产业为对象分析其结构、行为和绩效。讲授可以不拘泥于教材所限定的结构及其具体内容。适当组织课堂讨论。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指导手册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 实验指导 (供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遵义医学院医学检验系组编 2005年12月 第一章血细胞形态(示教) 概念:是指血细胞经瑞氏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多媒体示教2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各种血细胞外形及核的形态、胞浆着色情况、核染色质结构的不同点。 第二节正常血细胞形态(显微镜下示教)4学时 了解:初步认识粒细胞系、红细胞系、淋巴细胞系、单核细胞系、浆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的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征,并画出每一台显微镜下的细胞图像。 (一)粒细胞系统 1.原始粒细胞(myeloblast):10~18μm,胞体圆或类圆形,核占细胞的2/3以上,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核仁2~5个、较小、清楚;胞浆量少,染天蓝色,有透明感,无颗粒。 2. 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12~20μm,较原粒细胞大,核染色质较原粒细胞粗糙,染色质颗粒开始有聚集,核仁可见或消失;胞浆染淡蓝色、蓝色或深蓝色,含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紫红色颗粒(即非特异性颗粒)。 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 ①中性中幼粒(neutrophilic myelocyte):10~18μm,胞核椭圆形或一侧开始扁平,可有凹陷,其凹陷处约占细胞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隐约可见或消失;胞浆量多,染淡红或少数区域略偏蓝,含大小一致的红色颗粒、即特异性颗粒(致少有一个区域)。 ②嗜酸性中幼粒(eosinophilic):15~20μm:核与中性中幼粒相似;胞浆内充满粗大而均匀、排列紧密的橘红色特异性嗜酸性颗粒。 ③嗜碱性中幼粒(basphilic):10~15μm,核圆形或椭圆形、但常常轮廓不清,核染色质较模糊;胞浆内及核上含有排列零乱、大小不等数量不多的紫黑色嗜碱性颗粒。 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7. 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选择题 A. 贫血 A1型题 B. 出血 1. 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 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C. 发烧 种? D. 浸润 A. M1 E. 皮疹 B. M38. 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 C. M5 A. 30% ?90% D. M7 B. > 30% E. ALL C. > 90% 2. 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 D. > 80% 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 E.30%?80% 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9. 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 染色质细致,核仁2-4 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 3.5 %,其他无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粒细胞系列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单核细胞系列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淋巴细胞系列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巨核细胞系列 E. 复发骨髓象 3. 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10. 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病细胞,约为多少? A. > 30% A. 104~106 B. > 40% B. 106~108 C. > 50% C. 108~1010 D. > 60% D. 1010~1012 E. > 80% E. 1012~101411. WH(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 4. 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整为多少? A. 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A. > 10% B. 血小板破坏增加 B. > 15% C. 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C. > 20% D.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D. > 25% E. 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E. > 30% 5. 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12. 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张采用下列哪种 A. t(8;21) (q22 ;q22)分型? B. t(9 ;22) (q34 ;q11)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C. t(15;17) (q22 ;q11-12) B. 细胞形态分型 D. t(8 ;14) (q 24 ;q 32)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E. t(11 ;14) (p 13 ;q 11)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6. 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A. ALL13. ALL 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 B. M2型? C. M3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D. M5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E. M6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2018年自考《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01.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 ) 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D.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 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 02.对G6PD缺乏症的实验室检查哪项是不正确的( ) A.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还原率下降 B.红细胞组织化学洗脱试验空影细胞大于30% C.自溶试验轻度增加,并能被葡萄糖纠正 D.氰化物-抗坏血酸试验阳性 E.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03.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可见( ) A.幼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 B.血清铁减低 C.血清铁蛋白减低 D.血清铁饱和度降低 E.血和尿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 04.鉴别血管性血友病和血友病A,下列哪项最重要( ) A.遗传方式和临床表现 B.APTT和因子Ⅷ:C测定 C.出血时间和血小板粘附试验 D.vWF:Ag和vWF多聚体分析 E.PT和血小板计数 05.下列哪种疾病不属于遗传性疾病( ) A.G6PD缺陷症 B.PK酶缺陷症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PNH E.血友病 0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下列哪项是Ph染色体的典型易位( ) A.t(9;22)(q34;q11) B.t(22;9)(q11;q34) C.t(11;14)(q13;q32) D.t(14;19)(q32;q13) E.t(2;22)(q34;q11)

07.vWF的主要作用是( ) A.介导血小板的粘附作用 B.介导血小板的聚集作用 C.介导血小板的收缩作用 D.介导血小板的释放作用 E.下调FⅧ的合成 08.应用凝固法测定血浆凝血因子Ⅱ(Ⅱ:C.)、V(V:C)、X(X:C)、Ⅶ(Ⅶ:C.)的促凝活性,需下列哪一试验作为基础方法( ) A.凝血酶时间 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C.血清凝血酶原时间 D.蝰蛇毒时间 E.蝰蛇毒复钙时间 09.下列哪项符合凝血检查的临床意义( ) A.过敏性紫癜时AFIT延长 B.血友病A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C.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 D.VitK缺乏症时出血时间延长 E.IPT凝血酶原消耗试验异常 10.成人T细胞白血病的外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的典型细胞是( ) A.花细胞 B.镜影细胞 C.多毛细胞 D.异形淋巴细胞 E.淋巴瘤细胞 11.使纤维蛋白(原)降解的物质是( ) A.纤溶酶原激活物 B.纤溶酶 C.凝血酶 D.凝血活酶 E.PK 12.确诊白血病的最重要的手段是( ) A.血常规检查 B.浆膜腔穿刺检查 C.骨髓细胞检查 D.腰椎穿刺 E.造血细胞培养 13.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ALP积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 )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教学文稿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第45号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已经2018年8月20日教育部第20次部务会议、2018年12月1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第9次局务会议和2019年2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12次委主任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2019年2月20日 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学生和教职工在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加强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集中用餐的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集中用餐是指学校通过食堂供餐或者外购食品(包括从供餐单位订餐)等形式,集中向学生和教职工提供食品的行为。 第三条学校集中用餐实行预防为主、全程监控、属地管理、学校落实的原则,建立教育、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卫生健康等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 第四条学校集中用餐应当坚持公益便利的原则,围绕采购、贮存、加工、配送、供餐等关键环节,健全学校食品安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食品安全,促进营养健康。 第五条学校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定和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落实校园食品安全责任,开展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的宣传教育。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依法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学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以及食品安全突发事故应对工作,将学校食品安全纳入本地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第七条教育部门应当指导和督促学校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相关管理制度,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作为学校落实安全风险防控职责、推进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评价考核;指导、监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区域经济学》教学大纲 一、选用教材和教学对象 本门课程选用丁四保主编的《区域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6年1月第1版。也可以选用其他专家、学者新编的教材。 本门课程教学对象是保山学院下辖政治学院政教专业学生,是选修课程。 二、教学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计划教学时数为38学时,共3学分。 三、课程内容介绍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它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当今经济学研究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区域经济学是我院经济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限选课程,是该专业高年级学生在修完数理统计与概率论、线性代数、西方经济学、财政学、统计学等学科基础课后继续从事经济学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所要求的必修课程。对该课程的学习与掌握,有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的理论功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学习发展经济学、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等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辅助。 本课程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着重介绍经济区域的基本理论和我国经济区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现存格局;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分析的理论与方法;第三部分是实践部分,以介绍区域经济开发与发展的基本知识及总结我国有关区域经济实践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为主要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掌握“区域”、“经济区域”、“区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区域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区际经济关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规划与开发”、“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等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理论,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熟悉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分析区域经济问题的思维和能力,学会解决区域经济具体问题的方法,并能独立地进行区域经济政策与管理方面的思考,且能较为科学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既具综合性,又具边缘性;它集众家所长,又具有自身特点的应用性学科,对该门课程的学习不仅要建立在其它学科的学习基础之上,也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般地讲,学习区域经济学,不仅应该具备基本的经济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临床血液学与检验 英文名称:clinical hematology and inspection 课程类型: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122 学分:6.5 理论课学时:58 实验课学时:64 适用对象:医学检验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性学科,随着分子生物学、物理学、电子学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检验技术促进了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不断前进。临床血液学检验是应用血细胞生理学、血液生化学、血液免疫学、遗传血液学、血液流变学、实验血液学等学科的科学方法,检查造血微环境、造血细胞、骨髓细胞及血栓与止血的各种凝血因子等。因此,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学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血液病为工作对象,创造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互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是医学科学中不可缺少的应用学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 通过临床血液学检验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上弄清实验原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及各类造血细胞的生理、病理形态与各类常见血液病的临床基础及检验技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培养有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及具有初步科研工作能力的医学检验医师。 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教学中重点讲授造血检验、细胞形态学、细胞组织化学染色、各类贫血、白血病、出凝血疾病等疾病的检查原理、操作方法、评价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等。 二、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血液学检验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细胞形态的图示以启发式方法教学。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实验标本、挂图、图谱等,并结合电化教学、多媒体实验教学、要求学生细胞绘图等手段,强化记忆,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到医学检验室轮流进行实习,更好地配合理论教学。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篇绪论

临床血液学检验配套试题与答案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一、选择题 A1型题 1.临床上最容易导致DIC的白血病是下列哪 种? A. M1 B. M3 C. M5 D. M7 E. ALL 2.某急性白血病患者,其骨髓中的原始细胞形态主要特点如下:胞体中等大小,胞体规则,胞质量中等,蓝色,少数细胞胞质中可见较粗短的棒状小体,核形规则,染色质细致,核仁2-4个,较小、清楚。根据细胞形态你初步考虑什么系列急性白血病? A. 粒细胞系列 B. 单核细胞系列 C. 粒单核细胞系列 D. 淋巴细胞系列 E. 巨核细胞系列 3.白血病患者通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临床和血液学 检查可达到完全缓解,但体仍残留着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约为多少? A. 104~106 B. 106~108 C. 108~1010 D. 1010~1012 E. 1012~1014 4.急性白血病导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A.白血病细胞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 B.血小板破坏增加 C.血小板生成减少和功能异常 D.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E.纤溶系统活性亢进 5.M4EO常可见下列哪种特异性染色异常? A. t(8;21) (q22;q22) B. t(9;22) (q34;q11) C. t(15;17) (q22;q11-12) D. t(8;14) (q 24;q 32) E. t(11;14) (p 13;q 11) 6.口腔粘膜明显浸润,以下列哪种白血病最常见? A. ALL B. M2 C. M3 D. M5 E. M6 7.下列哪项不是急性白血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A. 贫血 B. 出血 C. 发烧 D. 浸润 E. 皮疹 8.M1患者骨髓中原粒细胞占百分之多少(NEC)? A. 30%~90% B. ≥30% C. ≥ 90% D. ≥80% E.30%~80% 9.M5复查患者,其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52%,红系22%,原单核细胞加幼单核细胞占3.5%,其他无明显异常。你认为该患者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 基本正常骨髓象 B. 完全缓解骨髓象 C. 部分缓解骨髓象 D. 未缓解骨髓象 E. 复发骨髓象 10.M6初诊患者,其骨髓中有核红细胞百分比一般是多少? A. ≥30% B. ≥40% C. ≥50% D. ≥60% E. ≥80% 11.WHO分型将急性白血病的原始细胞百分比调整为多少? A. ≥10% B. ≥15% C. ≥20% D. ≥25% E. ≥30% 12.目前临床上对急性白血病主采用下列哪种分型? A. 分子生物学分型 B. 细胞形态分型 C. 细胞免疫学分型 D. 细胞遗传学分型 E. 综合上述各种分类 13.ALL患者血常规检查时,常表现为下列哪种类型? A. 白细胞增加,红细胞数正常,血小板数下降 B. 白细胞数下降,其他细胞数正常 C.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正常 D. 白细胞数增加,红细胞数下降,血小板数下降 E. 全血细胞减少 14.下列哪项是前B-ALL较特异性的染色体异常? A.t(6;9) B. t(1;14) C. t(8;16)

最新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一、名词解释(5个,每题2分,10分) 1.食品卫生 2.食品腐败变质 3.环境污染物 4.有机食品 5.绿色食品 6.无公害食品 7.转基因食品 8.农药残留 9.寄生虫 10.发酵 11.防腐剂 12.抗氧化剂 13.食品添加剂 二、选择题(10个,每题1分,共10分) 相关内容,全面看书。 1.不属于“食品腐败”定义的内容是()。 A.蛋白质受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而被分解。 B.生成各种有毒物质 C.生成不愉快气味 D.物理、化学因子的作用使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感观指标等品质发生改变 2.和真菌毒素有关联的是()。 A. 蘑菇 B. 霉菌 C. 病毒 D. 细菌 3.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中毒的机理是()。 A. 消化系统障碍 B. 神经障碍 C. 循环系统 D. 过敏 4.HACCP是 ( )。 A.Hazard Assesment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B. Hazard Assesment Crisis Control Point C.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D.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5.正确的食品保存说明是 ( )。 A. 低温杀菌处理的食品里不存在微生物 B. 冷冻食品可提高食品品质 C.Aw越低微生物越容易繁殖 D. 好气性腐败菌的防止最好是密封罐装法 6.评价餐厅空气卫生质量的指标中“可吸人颗粒”不包括( )。 A.尘 B.烟 C.雾 D.粒 7.我国食品卫生法中对未作必须消毒的规定( ) 。 A. 餐具 B.饮具 C.炊具 D.熟食品容器 8.餐具消毒时,限用漂白粉是因为( )。 A.杀菌不彻底 B.不能灭活病毒 C.成本高 D.游离性余氯污染周围环境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 《管理系统仿真》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System Simulation of Management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管理系统仿真 学分:3 总学时:48 面向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 Java语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 2.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企业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企业中已经存在的系统构造计算机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然后通过模型参数的改变,来观察和分析系统总体状态和性能的响应和变化。要求学生掌握管理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运用GPSS语言进行系统建模的方法。培养学生对企业管理系统模型的抽象能力,掌握系统建模的基本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构建模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艺术。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1.主要教学内容 管理系统计算机仿真就是运用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对一个企业或者是一个管理系统建立计算机模型,然后在计算机上对各种管理策略,各种实施方案进行模拟实验,从而找出最优决策方案。本课程主要运用仿真语言GPSS/Java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建模,然后用GPSS语言进行编程,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到结果。当要研究一个现实的系统模型或者设想中的系统模型时,由于模型比较复杂,还常常带有不确定因素(概率因素),因此,难于用解析方法求得定量的解答。但是借助于计算机语言,可以设计一个与原模型在逻辑上完全相当的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然后用GPSS语言来描述这个模型,并利用计算机上的GPSS编译系统对模型进行运算,这样就能得出系统的某些特性和指标。这就是本门课程要讲授的内容。 重点:企业建模与仿真原理、建模与仿真工具 难点:仿真原理、结合实际企业建模方法。 2.各章内容与基本要求 (符号说明:[1]:掌握、[2]:理解、[3]、了解、[△]:自学或粗讲、[!]: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系统仿真的概念[3] 第二节计算机仿真的发展[3] 第二章系统仿真与GPSS 第一节管理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离散随机排队系统的模拟方法[!] 第三节 GPSS仿真系统[!]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最新整理)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小体 B.Cabot环 C.Howell-Jolly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最新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临床检验血液学配套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造血基础理论 一、选择题 A 型题 1. 血细胞由原始向成熟发育演变规律不正确的是 A. 胞体由大到小 B. 巨核细胞由小到大 C. 核染色质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 D. 胞浆由少到多 E. 胞质内颗粒从无到有 2. 人体内具有多项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是 A. 红系祖细胞 B. 造血干细胞 C. 粒系祖细胞 D. 巨核系祖细胞 E. T淋巴系祖细胞 3. 成人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唯一器官是: A. 肝脏 B. 脾脏 C. 骨髓 D. 胸腺 E. 淋巴结 4. 关于造血祖细胞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 具有多项分化能力 B. CD34+ CD38- C. CD34+ Lin- D. 分化能力较局限 E. 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5. 胚胎期造血下列错误的是 A. 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初的造血中心 B. 肝脏造血是由卵黄囊血岛的造血干细胞迁移到肝脏而引起的 C 胚胎第五个月以后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D. 淋巴结不参与胚胎期造血 E. 胎肝的造血干细胞经血流入脾,在此增殖、分化和发育 6. 参与造血正向调控的细胞因子是 A. 干细胞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B. 干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C. 干细胞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 D. 集落刺激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 E. 干细胞因子和干扰素 7. 正常成人骨髓造血分布区域下列不符合的是 A. 胸骨 B. 肋骨 C. 下肢股骨远心端 D. 脊椎骨 E. 颅骨 X 型题 8. 关于红骨髓下列正确的是 A. 含大量发育的各阶段血细胞而呈现红色 B. 18岁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骨的近心端 C. 红骨髓约各占骨髓总量的50%左右 D. 红骨髓是脂肪化的骨髓 E. 在正常情况下不再参与造血,但仍保留造血潜能 9. 血细胞分化是指 A. 分化过程是不可逆的 B. 分裂后产生新的子细胞在生物学性状上产生了新的特点 C. 通过特定基因的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 D. 血细胞失去某些潜能,转变为具有新功能细胞的过程 E. 分化后的新细胞与原来的细胞有了质的不同 10. 造血干细胞出现的表面标志是 A. Lin- B. CD38+ C. CD38- D. CD34- E. CD34+ 11. 造血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是 A. 对称分裂能力 B. 高度自我更新能力 C. 定向分化能力 D. 多向分化能力 E. 有明显的形态特征 12. 造血微环境包括: A. 网状细胞 B. 造血细胞 C. 基质细胞和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D. 骨髓微血管系统 E. 造血岛 13. 胚胎期参与造血的器官有: A. 骨髓 B. 肝脏 C. 胸腺 D. 脾脏 E. 淋巴结 14 髓外造血可发生在下述哪些情况: A. 婴幼儿严重贫血 B. 急性再障 C. 骨髓硬化症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5

数量经济学

数量经济学 (Quantitative Economics) (020209)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备良好经济学理论素养、创业创新精神、掌握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数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观察分析经济问题、建立经济数学模型并能运用或开发相应软件进行经济数量分析,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社会管理方面的适应性,在科学和管理上能作出创造性研究成果的研究型和教学型高级专门人才。 3、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 4、硕士应达到的要求: (1)能够熟练运用数量经济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建立预测模型与决策模型,对经济系统运行中经济变量间不确定的随机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定量描述,对各种经济政策执行效果给予评价; (2)能根据预定的系统目标,对新开发或改建经济系统设计的各种方案进行评审和选择,以确定最优或次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 (3)能建立准确数量经济模型,并能进行计算机仿真实验或开发相应软件来直观刻画数量经济模型特征; (4)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数量经济专业外文资料并用外文撰写专业资料,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 5、本专业的主要内容是: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量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研究型和教学型高级专门人才,特色在于经济系统评价与优化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有:经济数量关系的概念、特点及作用;经济数量分析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论;国民经济的最优计划和管理;经济控制论的应用;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的经济数学分析;投资效果的评价和投资方案的论证;经济信息的组织管理和自动化体系的建立及生产布局、商品流通、国家储备等各种经济数学的应用。

临床血液学检验重点

第十章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二、名词解释 1. 白血病: 2. 急性白血病: 3..急性白血病复发: 4. 部分缓解: 5. 微量残留白血病: 6. 柴捆细胞: 7. 非红系计数:。 8. 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9. MICM分型: 10. FAB分型: 11.Ph染色体 12.全髓白血病 13.无效性红细胞生成 14.尿本-周蛋白 15.类白血病反应 16.R-S细胞 17.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18、M蛋白 19、重链病 20、类脂质沉积病 21、血清β2-微球蛋白 三、问答题 1. FAB分型中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三种亚型的形态特点各如何?

2.我国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1986年天津会议)是什么? 3.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标准是什么? 4.根据细胞系列将急性白血病分为哪两大类?细胞免疫分型时所用的一线单抗和二线单抗各有哪些? 5.M3的实验室检查主要特点有哪些? 6.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的诊断要点。 7.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期及其标准。 8.简述霍奇金氏淋巴瘤诊断时需要进行的检查及其鉴别诊断。 9.试述国内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标准。 10.试述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鉴别要点。 11.什么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程度如何区分? 答案 二、名词解释 1.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恶性变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骨髓中有不能控制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分化成 熟障碍、调亡减少,同时浸润其他组织和脏器,并进入外周血中。主要临床表现有四大症状即贫血、发烧、出血及浸润。 2.指起病急、病程短,未经治疗其自然病程一般少于6个月的白血病,其骨髓髓中以原始及幼稚白血病细胞增生为主。 3.指以下三项中的任何一项即为复发,①骨髓中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5%且<20%,经过有效的抗白血病治疗一个疗程后仍为达到骨髓完全缓解;②骨髓原粒细胞Ⅰ型+Ⅱ型(或原单核细胞+幼单细胞或原淋巴细胞+幼淋细胞)>20%;③骨髓外有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4.原粒细胞Ⅰ型+Ⅱ型(原单核细胞+幼单核或原淋巴细胞+幼淋巴细胞)>5%~≤20%或临床、血象中有一项未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者。 5.是指白血病患者经过化疗或骨髓移植后,达到临床和血液学完全缓解,但体内仍残留微量白血病细胞(估计约106~8个)的状态。 6.细胞胞浆中有多条棒状小体,从形态上似柴捆,呈束状交叉排列,因而得名,柴捆细胞主要见于M3。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血液学检验》考试题(A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胚胎期造血可分为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三个时期。2.幼稚红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期。3.五大血细胞系统中,在幼稚阶段能进一步分成早幼、中幼、晚幼三期的是: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骨髓增生程度一般均以____________细胞与_____________细胞之比来进行,通常分为______级。 5.正常成人在1.5cm×3cm的骨髓涂片中可见巨核细胞_______个,其中以 _________细胞占主要比例。 6.骨髓涂片低倍镜检验的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7.通常情况下,骨髓检验能对白血病、急性再障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作出肯定诊断。 8.内源性凝血途径启动于________,这一过程有四个凝血因子参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9.血小板具有使血块收缩的功能,主要由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来完成。10.在血小板膜糖蛋白中,___________具有粘附功能,_____________而具有聚集功能。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9分) 1.干抽: 2.溶血性贫血(hemoiytie anemia): 3.白血病裂孔现象: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

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鉴定方法,预防措施及卫生学的意义。 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腐败变质与发酵的区别:腐败:有害。发酵:有益! 1、腐败的原因: (1)微生物作用:细菌、霉菌、酵母:主要因素通过自身酶的作用使食品腐败变质。微生物含有的酶包括胞外酶和胞内酶。 胞外酶:分解食品中的蛋白质、多糖等,使成为简单小分子。 胞内酶:将吸收到胞内的物质进行分解,代谢产物使食品产生不良的气味或味道。(2)食品本身因素:○1食品自身含有许多内源酶,在适宜的条件下,酶的活性会发生变化,产生分解,导致食品腐败变质。○2食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食品的营养组成、水分含量、pH、渗透压等 (3)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紫外线、氧等作用因素对食品的腐败变质也有一定的影响。 (补充)羰基价:脂肪氧化所产生的羰基化合物(醛、酮类化合物)的聚积量。 2、鉴定方法:感官鉴定、理化鉴定、微生物鉴定 *感官鉴定: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对食品卫生质量的鉴定,称为食品的感官评价。 辅助感官鉴定—当感官检验难以判断产品质量时,做水煮实验。 *理化鉴定:食品腐败变质后伴有物理及化学特性的变化,通过检测来判断食品卫生质量,称为理化鉴定。 (1)物理指标:食品腐败变质时分解时小分子物质增多这一现象,先后研究有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率、折光率、冰点下降、粘度上升及pH改变等变化。 (2)化学指标: A.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 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肉、鱼、豆类)水浸液在弱碱性条件下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称为TVBN。TVBN≤30mg/100g) B、组胺(组胺可作为某些鱼是否腐败的指示物。); C、K值(鱼肉ATP依次分解为ADP、AMP、IMP、HxR(肌苷)、Hx(次黄嘌呤),其中低级分解产物HxR和Hx与ATP及其系列分解产物的比值(百分数)称为K值。K值≤20%,绝对新鲜;腐败,K值≥40%。); D、pH变化(“V”形变动)。 *微生物鉴定: (1)细菌总数:指单位质量(g)、体积(mL)或表面积(cm2)的被检食品中所含的细菌数量。 食品细菌总数的卫生学意义 A.代表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B.预测食品耐储藏的期限 (2)大肠菌群近似数(MPN):100g或100ml食品中大肠菌群的可能数. 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A.粪便污染指示菌,其中典型大肠杆菌表示近期污染,非典型大肠杆菌表示陈旧污染。 B.肠道致病菌污染的指示菌。 3、食品腐败变质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预防微生物污染:从食品原料到食用的整个食品链过程注意防止微生物的污染。(2)控制微生物繁殖

《体育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体育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开课名称:体育产业经济学 开课单位:体育系课程编号:03100111 总学时:40 学分:2.5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地位、作用; 社会体育专业要求本科学生掌握现代体育经济理论,具有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体育市场开发工作的能力。通过体育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使现象上升为理论,再运用科学的体育产业经济理论进一步指导体育产业发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体育产业的巨大潜力,胜任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体育市场开发工作。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绪论 第一节体育产业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体育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体育产业的分类与市场构成 [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产业的分类与市场构成,揭示体育产业的本质及其规律。 [讲授内容]: 第一节体育产业分类的理论依据和标准 第二节体育产业的分类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体育市场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体育市场的基本类型 第二章体育产业结构 [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产业结构之间关系及其变动规律。 [讲授内容]: 第一节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第二节体育产业结构的一般考察 第三节体育产业的成长和结构优化 第四节体育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 第三章体育产业组织 [目的要求]:了解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建立“结构-行为-绩效”理论为框架。 [讲授内容]: 第一节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第二节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第三节体育产业的市场进入与退出 第四节体育企业的市场行为 第五节体育产业的市场绩效 第四章体育市场运行

[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产业市场运行机制理论。 [讲授内容]: 第一节体育产业的消费需求 第二节体育产业的投资需求 第三节体育产业的供求分析 第四节体育产业的运行机制 第五章体育产业政策 [目的要求]:了解体育产业的相关各项政策。 [讲授内容]: 第一节体育产业政策的作用于目标 第二节体育产业政策的框架体系 第三节体育产业投入政策 第四节体育产业规制政策 第六章体育资本市场运营 [目的要求]:了解体育市场运营的方式和相关知识。 [讲授内容]: 第一节体育彩票 第二节体育赞助 第三节媒体转播权交易 第四节体育企业上的融资 第七章体育市场营销 [目的要求]: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体育市场营销的基本步骤。 [讲授内容]: 第一节市场营销和体育市场营销 第二节体育产业的市场营销 第三节媒体的体育市场营销 第四节大型赛事的体育营销 第五节国际体育营销 第八章体育产业固定资产的经营管理 [目的要求]:了解不同体育场馆类型的供给机制,掌握需求和供求方面的规律。 [讲授内容]: 第一节体育场馆的供给机制分析 第二节影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管制设计 第九章体育产业发展战略 [目的要求]:分析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和认识误区,根据我国国情提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 [讲授内容]: 第一节经济发展与体育产业 第二节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第三节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若干认识误区 第四节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题和答案知识讲解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试 题和答案

精品资料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 临床血液学及检验 试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有A 、B 、C 、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相关专业知识) 1.POX 染色呈阴性反应的细胞是 A.M3的早幼粒细胞 B.中性分叶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答案:E 2.过氧化物酶染色呈强阳性的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淋巴细胞 E.浆细胞 答案:A 3.只能在血小板中生成的是 A.血小板第三因子 B.血小板第四因子 C.纤维蛋白原 D.胶原酶 E.纤维连接蛋白 答案:B 4.正常成人骨髓涂片特异性酯酶染色呈阳性的细胞是 A.中性粒杆状核细胞 B.单核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晚幼红细胞 E.原始淋巴细胞 答案:C 5.下列哪项胞内异常不可能出现于红细胞 A.Russel 小体 B.Cabot 环 C.Howell-Jolly 小体 D.嗜碱性点彩 E.变性珠蛋白小体 答案:A 6.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 A.白细胞分类以原始、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 B.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 C.白细胞计数一定高于正常 D.血小板散在、少见 E.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细胞明显增多为主 答案:E 7.临床上类白血病反应最常见于 A.严重感染 B.恶性肿瘤骨转移 C.有机磷农药或一氧化碳中毒 D.急性溶血或出血 E.外伤或大面积烧伤 答案:A 8.下列关于冷凝集素综合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体主要为IgM B.0~4℃凝集反应最强 C.慢性型以血管内溶血为主 D.溶血不需补体参与 E.多见于女性 答案:D 9.下列不是造血祖细胞的主要特征的是 A.具有高度增殖能力 B.高度的自我更新能力 C.弱表达CD34 D.对称性有丝分裂 E.具有定向分化能力 答案:B 10.下列细胞因子中对造血细胞起负向调控作用的是 A.干细胞因子 B.TGF-β C.IL-11 D.IL-3 E.TPO 答案:B 11.在人类产生血细胞的过程中,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是 A.粒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B.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C.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红细胞 D.红细胞→淋巴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单核细胞 答案:B 12.关于红细胞系统的发育特点,以下正确的是 A.原始红细胞胞浆内有特异性颗粒 B.早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密集、结块 C.早幼红细胞胞浆量一般较少,染色呈嗜酸性 D.中幼红细胞胞浆含量丰富,染色呈嗜多色性 E.晚幼红细胞核染色质粗糙、呈网状 答案:D 13.临床上骨髓增生程度,通常的表示方式为 A.粒细胞:成熟红细胞 B.有核细胞:全部血细胞 C.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D.粒细胞:有核红细胞 E.有核红细胞:全部血细胞 答案:C 14.T 和B 淋巴细胞接触抗原后再繁殖的场所是 A.肝和淋巴结 B.脾和淋巴结 C.骨髓 D.淋巴结 E.胸腺 答案:B 15.CFU-GM 增加见于下列何种疾病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急性白血病 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E 16.在人类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的造血活动始于 A.胚胎第12周 B.胚胎第10周 C.胚胎第8周 D.胚胎第6周 E.胚胎第3~4周 答案:E 17.红细胞破坏后,受何者吞噬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B.单核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脾 E.肝 答案:A 18.红细胞起源于 A.原始红细胞 B.肝脏 C.骨髓造血干细胞 D.巨噬细胞 E.早幼红细胞 答案:C 19.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溶血性贫血 E.巨幼细胞贫血 答案:E 20.一般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A.正常色素性贫血 B.低色素性贫血 C.高色素性贫血 D.嗜多色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答案:A 临床血液学检验考试题 一、选择题 A 型题(每题1分,共10分) 1、 带3蛋白是红细胞膜中含量最多的一种 (D ) A 、 锚蛋白 B 、 收缩蛋白 C 、肌动蛋白 D 、 跨膜糖蛋白 E 肌球蛋白 2、影响DNA 合成的常见因素 ( E ) A 、丙酮酸激酶缺乏 B 、铁缺乏 C 、维生素C 缺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