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湘西文化对沈从文小说的影响

湘西文化对沈从文小说的影响

1.人性美
沈从文从民族文化中吸取精华,对民间语言进行锤炼,靠个人悟性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路,文字优美、文章流畅,简约古朴,文字儒雅,字里行间都是爱意。
沈从文是优秀的文学作家之一,在自身经历和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随之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写作风格。他重点在写人性,追求真实的善良人性,同时这也是其创作的起初和终端.沈从文小说创作风格的形成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很大的联系。不少人在对沈从文进行研究时都谈及他的自卑情结,认为自卑情结对其创作道路和写作风格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沈从文一直觉得自己是乡下人,其实他并不是乡下人,他进入城市,成为城市的一分子。倘说导致他写作风格形成的直接原因,其中有一点是他的自卑情结,那么他的家世则是隐藏在小说深处,沉淀在沈从文心灵角落的间接原因。沈从文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家庭情况还是不错,在物质方面可以得到的比一般家庭的孩子幸福的多。”[ 沈从文.从文自传[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周围人潜移默化,潜意识的都捧他,这些都促成他内心优越感的形成。但不料家道中落,沈从文再也不能舒适地充满优越感地躺着,做着无忧无虑的梦。14岁的时候被送去当兵,这是沈从文第一次体会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并给他从未有过的自卑感。之后来到北京,又被都市的氛围压得喘不过气来,原想在北京考个大学,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处境艰难、孤苦无依,穷的窘迫和性的苦闷在他的早期小说中充分显现。沈从文的个人经历沉淀于内心深处,他的整个生活、创作道路中都笼罩着坎坷经历的阴影。同时,沈从文小说写作风格的形成也受到时代、地域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沈从文在家乡度过了他一生的前四分之一,读透了由湘西人事编成的社会全书,饱览了由沅水孕育出的民族悲欢史。二十年后,他怀揣对大学的渴望,走出湘西,成为一名作家,但仍活在如诗画般的乡梦里。他一生创作的作品中,绝大多数都是围绕湘西展开的,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湘西,是他创作的源泉,情感的寄托。他的作品溢满家乡的味道,在乡土气息和现代意识交织的同时,也不乏对其的忧虑。沈从文的乡土情结伴随着他毕生的创作,他用丰富细腻的笔触,构筑了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湘西世界”,在混乱嘈杂的现代环境中,描绘出一幅自然、清新的图景。他试图找寻那些未被现代文明所破坏和扭曲的人情、人性。沈从文说:“我们的故乡,就是‘六溪蛮’所在的地点,这个地方到现在,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都不会在意,倘若一个地方是最初始,最接近

原始人所处的地方,那么这里将是一块巨大的宝藏,我们生活在此应该感受无比的幸福。[ 沈从文.沈从文文集:第9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古朴的世俗民风与湘西的人性美、人情美构成了他创作中的独特的风格。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对沈从文小说写作风格的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
沈从文的名篇《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主线索,凸显了心灵的纯净无瑕与人性的美好善良,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湘西人民的人性美。无论是根植于中国传统道德中甘守清贫而生性豁达、善良淳朴、重义轻利的爷爷,还是在传统里出现的新芽、尚未沾染世俗尘埃,虽经历风雨而矢志不移的翠翠、天保、傩送,作者无不凭借自己细致的描写,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坦诚,反映出他对美好人性的赞扬。沈从文通过对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爱情、祖孙之间的浓厚亲情、邻里之间的真挚乡情的描写来表现人性美。他想通过续写翠翠和傩送的恋爱悲剧,去淡化实际生活的残酷、痛苦和阴暗,赞扬一种朴素的象征着真、善、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作者无疑是极力宣扬这种美好的人性,但回到现实世界,他又不由得因人性的扭曲、变形而痛心疾首。这种丑恶堕落人性的产生,很大一部分源自于社会陈腐思想、生活方式等对人的灵魂、肉体的长期压迫。于是沈从文小说表达出对人性逐渐分裂瓦解的担忧和沉思。
湘西文学是原生态文学,在这个神秘又极度富有想象力的地方,所以沈从文的创作风格其他人不可模仿,沈从文是一个牢牢拥抱故地的作家,他的文章饱含着湘西奇特的风采,每一篇都充盈着浓重的湘西区域气息,充满最初的美,野蛮交织的美,沈从文也很喜欢细化人性,无疑不是湘西文化对他的影响。从他的作品中看出内容柔美,抒情而不失粗犷,措词朴实简单,第二沈从文笔下人物都是一些普通的人,他们尽管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表现出的朴实无华对沈从文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2.语言美
《边城》语言风格具有艺术性,沈从文的文章一直称为美文,因为从语言表述上来看,他没有用过于华丽的辞藻,却使用的都是十分平常,十分朴素的语言。沈从文的文字清新秀丽表示在色彩上面便是一种聪慧,宛如河水般的清澈,一切都返照在水中,水说起来很平常,在湘西水却是一番独特的景象,那块是依山傍水的地方,沈从文的语言就像是水一样金莹剔透,没有任何杂质,运用了通感让人眼、耳、鼻各个器官都能相互贯通。
沈从文很讲究“文字组织的美丽”。他曾经说过写短片小说可以借鉴古代诗人笔下的抒情诗,也许她对此有过独特的研究,所以他的文章

品读起来很美妙。《边城》的叙说语言明显带有着的散文形式的倾向,并且有强烈的诗意情感,给人以天然、婉约柔美的印象,句子时而文白巨大、时而通俗如话、时而长短并用,讲究语言的内在节奏感和韵味,‘“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公里便汇入茶洞的大河,人走过小山,就只伊犁路道路茶洞城边,小溪流如脊背,山路蜿如蚯蚓,远看或者近看大小各有差异,小溪大约有30丈,河床由大片石头组成,却依旧清澈透明,在河边清晰可见河中的游鱼来去。”’[钱谷融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这段文字写景语言生动细腻,真切,作家善于寓情于景,化静为动,比喻奇特,有明显的情感文化,整段文依托其内在的旋律、节奏传达出乡土清新淡雅的韵味。
《边城》中大幅度环绕着一条小河描述,字里行间处处浸润着水的晶莹碧透的色泽,以水为背景,巧妙而自然的涂上青翠的绿色,水、绿色互相衬托,给人充满生机勃勃的感觉,这样使得叙写的景色变成了一种清雅的画面,一种拥有柔和的格调,并且烘托出生活在湘西本土人家那种淳朴善良的性格特质,流露出作者对他们寄语的真情实感。古人有句话:“平淡面到自然出,则善矣。”文学作品的语言欣赏自然精炼,反对陈词滥调,沈从文先生在描绘这段自然景色的时候,用笔洒脱平淡自然,犹如信手拈来。他会将天然的美景描述的诗人身临其境。
沈从文的语言优美也透露出朴实,不仅与湘西的所处地有关。《边城》一文中大量运用简洁明快、优美动人的口语、民歌、字里行间散发出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是沈从文创作风格又一特色。口语是在人民群众的文学语言的基础和源泉,从群众口中严格挑选最准确,最恰当和最有意义的字眼组织在自己的作品中,沈从文的作品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语言文字是作家的武器,善于运用文字,选取了最能表现湘西的风土人情,湘西的地域风貌的口语,这些口语蕴含丰富,形象动人,皎洁而自然,是那样的纯净,那样的妥帖,毫无雕琢之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