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于苦难中求生存_论余华_活着_的生存策略

于苦难中求生存_论余华_活着_的生存策略

第25卷第5期2010年9月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X I ADMINISTRATIVE

C ADRE INSTITUTE OF POLITICS AN

D LA W

Vol1251No15

Sep12010

[收稿日期]2010-04-26于苦难中求生存)))论余华5活着6的生存策略

廖倩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南宁530023)

[摘要]余华的5活着6向人们展示了人在极度苦难状态下的生命承受能力。本文拟通过探析小说主人公富贵在极度苦难的生存状态下所体现出的生命承受能力,来分析支撑其坚强生存理念背后的精神源泉:对命运的顺从与认同,亲人间体现出的脉脉温情,以及富贵深厚的家庭情结。富贵所持的那种面对苦难而活着的/在世0态度,不仅是一个农民的生存体验,也是具有人类普遍性的面对苦难的生存理念和生存策略。

[关键词]余华;5活着6;宿命;生存策略;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628(2010)05-0104-05

苦难与生命,历来是作家诗人们孜孜不倦探求的永恒主题。无论是普罗米修斯崇高的牺牲,还是俄底修斯历程的艰难,无论是屈原九死不悔的求索,还是杜甫老病孤舟的吟哦,无不体现出人在艰难困苦中对生命本身意义的自觉追求。中国现代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余华,以一部5活着6向人们揭示和展示了中国底层农民的生存之苦,及其在苦难遭遇中的生命承受能力,表述了人类普遍性的面对苦难的生存理念和生存策略。本文通过探析余华的成长经历,来帮助理解小说主人公富贵在极度苦难的生存状态下所体现出的生命承受能力,并且更深入地论探支撑富贵坚强生命承受能力背后的精神源泉:对命运的顺从与认同,亲人间所体现出的脉脉温情,以及富贵内心深刻的家庭情结。富贵所持的面对苦难而活着的在世态度,不仅是一个农民的生存体验,也是具有人类普遍性的面对苦难的生存理念和生存策略。

一、黑暗无边的苦难世界

每个人对待苦难、死亡都有着不同的理解,这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知识结构、生活经验等。特殊的成长经历,影响了余华对待人生、苦难以及死亡的看法。在余华的5最初的岁月6里,我们可以看到他童年时代的人生体验:

那个时候我一放学就是去医院,在医院的各个角落游来荡去的,一直到吃饭。我对从手术室里提出的一桶桶血肉的东西已经习以为常了,,。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干脆搬到医院里住了,我家对面就是太平间,差不多隔几个晚上我就会听到凄惨的哭声。那几年我听够了哭喊的声音,各种不同的哭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我都听了不少,,。应该说我不怕看到死人,对太平间也没有丝毫恐惧。到了夏天最为炎热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太平间里,那用水泥砌成的床非常凉快。在我的记忆中的太平间总是一尘不染,,[1]

可以说,童年对死亡是如此熟悉的余华早已看够了死亡,听够了因为失去至亲而撕心裂肺的哭喊。死亡,对常人而言总是充满了恐怖,但在余华眼里,却是如此的平常。所以,对待苦难、死亡,余华有异于常人之处,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冷静的姿态去解读死亡。弗洛伊德曾指出:/现实的强烈经验唤起了作家早年的经验(通常是童年时代的经验记忆),现在,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愿望,这个愿望又在作品中得到实现。0[2]余华童年的特殊经历也影响了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在他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弥漫的阴霾和鬼气,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杀戮和死亡,是令人喘不过气的黑夜般的生存的悲苦。0[3]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只是作者尽其渲染铺陈的苦难。他让笔下的人物在这黑夜般的苦海中,要么挣扎,要么呻吟,要么死亡,要么超脱般豁达承受。

苦难在其前后期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风貌,略观其前期小说,如5现实一种6、5世事如烟6、5一九八六6等,可谓是一个/恶0的世界,包括暴力、血腥、杀戮、欺骗、阴谋等。它们弥漫在文字中,交织出一幅浓重的罪恶黑幕,它不仅让人感到不安和恐惧,更让人感到世界的黑暗和无边的苦难。在他的世

104

界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世纪末的景致:人与人之间的难以沟通,相互敌视、欺骗、劫掠,初涉世者被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5十八岁出门远行6);世界缺少亲情、友情、爱情,人生活在疑心重重、战战兢兢之中,大灾大难似乎随时都会从天而降(5四月三日事件6);人类设置的保护自己抵御兽性的秩序、逻辑、道德、法律软弱无力、文明屡屡受暴力嘲弄,走投无路只得以恶抗恶(5河边的错6);就连作者能幻化出的爱情故事也与血淋淋的杀人场景相系(5古典爱情6)。事实上,与其说余华在宣扬着苦难,毋宁说余华在宣扬着人性恶,其中大多数作品中似乎都叙述着造成苦难的共同根源)))人性恶。最突出的例子便是5现实一种6。这篇小说将/人性0、/他人即是地狱0的思想推向了巅峰。山峰山冈兄弟的连锁杀人使故事的每个角落都溅满了鲜血,就连四岁小儿也似乎与生俱来地带着人性恶,拧脸、打耳光、卡堂弟喉咙、以引起婴儿尖利哭叫为乐。如果说孩子对孩子的剿杀还带有下意识的成分,那么成人对孩子的仇杀,成人与成人间的仇杀则全然是人性泯灭、兽性大发了,可见人性之恶。

进入90年代,余华小说中的苦难依旧是沉重的,但却有了新的形态和意义,即有了生命本体意义上的深层悲哀。原来的罪恶、杀戮、暴力、血腥等逐渐隐退,血淋淋的场景没有了,无处不在的暴力收束了。这种生命悲剧与生存困境分别在其90年代两篇极为重要的小说5活着6和5许三观卖血记6中体现出来。以下从5活着6着眼窥探小说主人公在苦难中的生命承受能力,及其处于极度苦难状态下的生命张力,挖掘出其处于苦难状态下的生存策略。

二、苦难中无边的忍耐

首先,我们来看看5活着6的背景设置:/做了手脚0、/挖了个坑让人往里跳0的赌场;枪林弹雨,死人如麻,随时会丧命的战场;荒谬至极的大跃进炼钢时代;饿殍满地的三年饥荒时期;黑白不分颠倒人妖,人性扭曲的文革日子。小说主人公徐富贵及其周围的亲人,就在这变幻不定的社会生存场景中活着,哪怕被人做了手脚一夜之间输得倾家荡产,哪怕糊里糊涂被抓壮丁,拖上战场;/上面0一声令下砸锅炼钢,人人都会照办,解散食堂全村买锅,人人还是都会照办;他们不知道为什么会饿死人,只知道要活着;他们不知道城里的造反派为什么要铺天盖地地贴大字报,那是离他们很远的事,他们只知道/天天都在死人0的城里去不得。他们没有抗争,没有挣扎,他们只是被动而无奈地活着。他们不是生活的主人,而只是被生活卷着走的人,是被命运俘虏的人,他们没有任何能力承担命运的变幻无常。而徐富贵活着,好像就是为了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在不同的生存状态下死去。在关于死亡的戏剧上演之前,他夜以继日地吃喝嫖赌,终于在一夜之间输光了家产,由阔少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而他的父亲,在亲手处理掉所有的田产以后,死于从老宅迁到茅屋的当天。徐富贵从此沦为了佃农,佃种着曾经属于自己的五亩田地。在经历了从山峰跌落谷底的人生重挫,甚至被逼到生存的边缘后,富贵终于洗心革面,开始老老实实地向田地讨生活,勤勤恳恳做起农活,并且学会了关心妻子,疼爱儿女。但人生的苦难也从此真正开始,他为病中的母亲到城里买药时被抓壮丁,两年的血雨腥风使他饱尝生死之苦,后终于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却发现一直疼爱自己的母亲在他被抓不久因病死去,聪明伶俐的女儿凤霞也在他被抓的日子里因为一次高烧,永远地失去了说话的能力。在其后的日子中,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残暴地夺走了每一个与他有缘的人的生命,毫不怜惜,毫不同情。活泼可爱的儿子在为校长献血的过程中被医生抽血过多而致死;本已嫁为人妇,有一个幸福归宿的女儿,却在产后因大出血而痛苦死去;善良贤惠的妻子家珍因积劳成疾,被软骨病夺去了生命;老实能干的女婿二喜,因一次工地事故而被两排水泥板活活夹死;聪明可爱的外孙因吃豆子过多而被撑死。在受到不同的极端的苦难打击后,他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和年仅7岁的外孙,最后剩下他一个人,孤单的一个人,但他却活着。

经历了如此惨烈的苦难,富贵为什么能坚持/活着0而没有走向崩溃的深渊?余华是这样解释/活着0的:

-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叫喊,也不是来自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4]P216

这是一条解脱苦难的有效途径,也是余华把小说主人公的悲惨故事置于苦难与死亡漩涡的原因所在。从小说中我们看到了苦难重压下的生命的张力更凸显,被死亡追逐的富贵一家的触目惊心的生存图景更加震撼人心。我们看到了接二连三的丧亲之痛并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没有愤怒,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平淡。有的只是富贵在生活中磨炼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与包容,以至再大的苦难来临,富贵也能将它消解

105

于自己的忍耐之中。

富贵微笑地看着我,西落的阳光照在他的脸上,显得格外精神。他说/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净净,死后一点是非都没留下,不像村里有些女人,死了还有人说闲话。0坐在我对面的这位老人,用这样的语气谈论着十多年前死去的妻子,使我的心里涌上一股难言的温情。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风中摇曳,我看到宁静在遥远处波动。[5]P408 /我0在富贵的脸上,看不到苦难摧残留下的悲伤和颓唐,看到的只是远处的田野呈现出舒展的姿态,看上去是那么的广阔,无边无际,看到的是宁静在遥远处波动。这种已磨砺为一种柔性的品质,时刻保卫着他内心免遭苦难这种生活暴力的破坏。/富贵就是这样的人,苦难加上忍耐,塑造了他宽广、坚韧、温婉的性格。对于富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道禅思想中那种面对生活的超越和平静。0[6]所以,富贵在谈到死去的亲人的时候,/眼睛里流出了奇妙的神色,分不清是悲伤、还是欣慰0。

小说的结尾,与富贵相依为伴的老牛,更具有了一种象征的意义。那本来是一头正要被宰杀的濒临死亡的老牛,它已经干了很多活,受了很多的罪,就算不杀它恐怕也活不久了,因为不愿看着老牛在哭,早已不再会哭的富贵买下了它,给它起了一个名字也叫/富贵0。一过十年,/两个老不死0)))徐富贵和老牛/富贵0)))居然都没有死,他们都活着。富贵赶着富贵去犁田,在吆喝富贵的时候,嘴里也喊着所有死去的亲人的名字,好像他们也都是在骂驾着轭在埋头犁田的牛。在中国人的眼里,终日劳作的牛,意味着忍耐、坚韧和持久。富贵主动将那头老牛称为富贵,与自己同名意味深长: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富贵好。定下来它叫富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7]P414

在富贵的内心里牛的忍耐、坚韧以及任劳任怨,正与自己的心理状态产生了一种契合。这头默默的老牛,何尝不是小说中富贵他们忍受苦难的象征呢?

三、忍耐背后的宿命、温情、家庭情结

作为生命个体,直面苦难的勇敢是需要内在的精神支持的。因为人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柱,那是活着的希望。是的,我们知道富贵具有很强的忍耐性,也正是这强烈的忍耐性支撑他在苦难中生存下去。但忍耐的背后又是何种力量在支撑着他呢?他的精神支柱又是什么呢?

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富贵经常提到/命0。一种宿命观念始终影响着富贵。著名评论家范家进对此有过精辟的著述:

因为命具有比人更强大的神秘力量,它可以承受一切责难和追问。在日常的生活中,当我们面对难以承受的失败和危机时,通常都会有/命0的影子出现。看看富贵对于/命0的吁请,也可以发现他运用/命0的理论时,通常是他遇到难以解决或承受的苦难时。宿命的观念缓冲了生存的焦虑,也冲刷掉了对于事实的追问。

在富贵的观念中,他的生活潦倒是命,他活着比人长寿是命,他娶了家珍这样一个好女人是命,凤霞被送走是命,苦根从小少娘失爹是命,徐家人的苦难是命。个人微小无力,成为实现命运随心所欲的指派工具,他的任务就是服从和等待。平静地接受和等待一切的来临,不做质疑追问。[8]

正是富贵这种对命运强烈的顺从与认同感,缓冲了他在多灾多难的现实中生存的焦虑,也冲刷掉了富贵对于事实的追问,使他能默默地承受着生活所赋予的各种苦难。但仔细分析富贵对于/命0的诉说,其实很多时候,他自己的选择也成为别人命运的构成因素之一,但他仍然把他们归之于命运的安排。

例如:当富贵夫妇无法同时解决送有庆上学和抚养凤霞两个问题时,他们忍痛做出了送掉凤霞的决定。对于这个决定富贵的解释是/凤霞命苦,这辈子看来是要苦到底了。有庆可不能苦一辈子)))总得有一个日后过得好一点。0可以看出,牺牲凤霞是为有庆,是富贵夫妇内心愧疚(/我和家珍心都酸了0)而又不得不做出的现实选择,而不是/命0的安排。但富贵把这一决定首先归于/凤霞命苦0的命定,而不是他的力量。这是把生活残酷的理由交给了/命0,给自己选择一个理由和支撑。/命0在这里担当了一个残酷的心理重压。同样,凤霞由于哑巴在花样年华里没有提亲,而只能看别人结婚时,富贵的解释是/凤霞命苦,只有看别人出嫁的份。0这也是富贵对凤霞的命的一厢情愿的解释(后来凤霞同二喜结婚,婚姻幸福),是他对凤霞目前难以解决的令人难堪的处境寻找的一个理由,对一个难以应对的生活的无情和无奈的压迫寻找一个支撑点。

又如:而在大炼钢铁时,风水先生选煮钢铁的地方,因为和家珍认识的缘故,免了烧屋的灾祸,而

106

村里的老孙头家被选中了。富贵知道这很大的原因是风水先生给家珍的人情,但仍然归于/都是命0,/是灾祸找上他的0。

正是这样如此泛化地使用-命.的概念,避开所有个人主动性的因素及其责任,以-自然.或-命.的名义交付所有的生存重负。我们可以看到了富贵对宿命的认同所带来的淡然超脱的一面。[9]

对/命0的认同仅仅是缓冲了生存的焦虑和冲刷对事实的追问,但在苦难的现实当中又是什么力量支撑他生存的勇气?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在感受被苦难死亡的气息笼罩的同时,还体验到富贵亲人之间流露出的脉脉温情以及富贵深刻的家庭情结。

当富贵输光家产后他觉得全家将跟着他受罪,无比的愧疚,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然而家人没有多少的责怪,更多的是宽容和理解。家珍一边替他捶背一边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0富贵的爹说: /富贵呀,赌债也是债,自古没有欠债不还的道理。我把一百多亩地,还有这房子都抵押出去了,明天他们就会送钱来。我老了。挑不动担子了,你就自己挑着钱去还债吧。0他娘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0。正是家人的宽容与理解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

富贵的家业败落后,他放下了架子,摒弃了虚荣。在泪与汗中艰难地活着,日子既让人心酸又令人感动:老母颤颤地下田帮忙,雏子也懂得体贴父亲,被丈人接走的妻子也抱着刚生的儿子回了家。在艰难困苦中,老婆孩子是他生命里的最后一缕温馨。当他被拉做壮丁,在枪林弹雨,死人如麻,随时会丧命的战场中,他心中惦念的是自己的家:/我是一遍遍想着自己的家,想想凤霞抱着有庆坐在门口,想想我娘和家珍。0对家的深厚情结支撑着他在枪林弹雨中求生的意念。当富贵终于回到家中,他对全家人的团聚感到无比的兴奋与满足:

看着外面亮晶晶的月光从门缝里钻出来,我心里是又踏实又暖和,我一会儿就要去摸摸家珍,摸摸两个孩子,我一遍遍对自己说:-我回家了.。[10]P372

回家后日子同样是苦的,为了省钱供儿子有庆读书,富贵迫不得已将女儿凤霞送给别人。凤霞跑回来后,骨肉分离的痛苦撕咬了父母的心,富贵终于决定:就是全家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最后/全家人都笑乐,笑得掉出了眼泪。0是呀,苦难算得了什么,有什么比家人的团聚更重要呢!

对家的归依情怀支撑着苦难中的富贵坚强地生存下去,同时家人间所流露出的脉脉温情,同样在他的心里流淌,给他以无尽的精神源泉。

比如,当有庆穿上新鞋磨穿鞋底遭父亲训斥后,有庆对所穿的鞋子异常爱惜:

有一次都下雪了,他还是光着脚丫在雪地里吧嗒吧嗒往学校跑,让我这个做爹的看得好心疼,我叫住他:/你手里拿着什么?0这孩子站在雪地里看着手里的鞋,可能是糊涂了,都不知说什么。我说: /那是鞋,不是手套,你给我穿上。0他这才把鞋穿上,缩着脑袋等我下面的话。我向他挥挥手:/你走吧。0有庆转身往城里,跑了没多远,我又看见他又脱下了鞋。这孩子让我一点办法都没有。[11]P372简短的几句话,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富贵对儿子的关怀,以及儿子对母亲的体谅对父亲的遵从。有庆并非不想穿鞋,在冰天雪地里他也知道冷,他这样做是理解家中的难处,是为了减轻在田地里日夜操劳的父母的负担。虽然这对缓解家庭的困难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但他还是以这样的方式尽自己的努力最大去表达对父母的爱。

又如,女婿二喜因为需要还债而不舍得买蚊帐,到了夏天,屋里的蚊子特别多,天一黑二喜便躺在床上去喂蚊子,让凤霞在外面乘凉,他总是先把蚊子喂饱才让凤霞去睡觉。有几次凤霞进去看他,他就焦急,一把将她推出去。看他被蚊子咬得到处是红点,/我0也心疼,说:/你别这样。0二喜说:/我一个人,蚊子多咬几口捡不了什么便宜,凤霞可是两个人啊!0

朴实的话语流露出二喜对凤霞无尽的爱。这种真挚的、厚重的情感同样深深地感染着富贵,触动着他心灵的最深处。此时,在厚实的情感面前,物质的暂时贫困又算得了什么呢?

再如,土地改革的运动中,富贵因为败家,因祸得福,躲过一劫,惊魂未定的家珍对富贵说:/我也不求什么福分只求每年都能给你做一双新鞋。0富贵对家珍说:/你说的对,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0家珍死时对自己苦难的一生感叹道:/这辈子也快过完了,你对我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了,两个孩子活着时都很孝顺我,做人能做成这样我该知足了。0

质朴而简短的语言让我们看得出在苦难面前支撑人们/活着0的是那不动声色的情。夫妻情、父女情、姐弟情等等。它如一根看不见的绳索贯穿于整个小说中。它在字里行间里流动着。它支撑着我们的主人翁去承受苦难。即便是家人一个个先后去世,那种情感仍根植于富贵记忆深处,并且一

107

直现于生活中,对那种生活的本质情感回味着。生活仍是苦难,但富贵并非没有情感和孤寂,陪伴他的那头老牛在他眼中就是家珍、有庆、凤霞、苦根的化身。

富贵面临困境时,正是对/命0的观念的认同,亲人之间所体现的脉脉温情,以及富贵深刻的家庭情结,共同支撑了他在多难的现实中的生存,归根到底是为了他们的生命。然而他并非一味地强调生,他对自然的生死有着达观的看法,自然从容地迎接生命的尽头。富贵曾说过:/我们这辈子也算经历了不少事,人也该熟了,就跟梨那样熟透了该从树上掉下来。0

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富贵能够从容地接受自然的老死。只有在非自然的困境中,他才抓住一切可能挣扎着生。只是,他们避免一切的可能损伤自己生存信念的追问。

关于死亡,除富贵的亲人外,小说还涉及了春生的死,这个人的死亡易被人忽视,但正是这个人的死从另一个侧面映衬了富贵对待苦难的乐观、豁达的态度。春生曾经与富贵苦难与共,两人一起经历了战争和死亡的恐惧。多年之后重逢的场合是在富贵的儿子有庆死于非命,而嫁祸者正是春生的老婆时,此时他们的社会地位悬殊,春生已是一县之长,富贵只是一个在土地上求安身立命而不得的贫苦农民。重逢的喜悦冲淡了富贵对儿子的死的怨恨,他的善良使他无法再抱怨也无从抱怨什么。接下来的/文化大革命0,贵为一县之长的春生沦为阶下囚,人人得以拳打脚踢。被打得浑身肿烫的春生在深夜偷偷跑来找富贵,告诉他/我不想活了0,显然这只是他愤怒的宣泄,情绪的反抗,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在所信赖的患难与共的朋友面前获得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富贵的妻子家珍简单的一句:/春生,你要活着0,讲述一切生活及生命的意义。他们共同的目的就是活着,越是在环境艰难、遭受打击时,越是要努力地生存下去,惟其简单更蕴涵了深刻的力量。但春生最终还是自杀了。

众多的死亡中,唯有他是自己选择死亡的。从生命的层面上来讲,春生自动放弃生命,与那些美丽鲜活的生命突然遭受死亡袭击相比,他的死显得懦弱无力。但他不可谓不聪明果敢,因为他得以在南征北战中幸存,并当上解放军干部。与富贵相比,他有更深的文化思想,关于国家,关于政治,关于生命,他都有自己的思考。然而,所谓-无欲则刚.,春生的生命也因此变得脆弱。[12]

春生之所以选择死亡,他所缺乏的正是富贵的那种单纯的思维、朴素的哲学,过多地去思考生命的本真意义。当苦难蜂拥而至时,他缺一种精神的依托与应对的策略,生命也因此变得脆弱。

/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缘,做鸡报晓,做女人织布。0正是终日在泥土中挣扎,始终摆脱不掉贫苦和灾难的富贵的全部的人生哲学观。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定。/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迢迢我不去。0真正的原因并非是路远迢迢,而是富贵或者如富贵的更多的人认为自己没有做皇帝女婿的分定,以这种方式为自己的失落心理寻找一个平衡的支撑点罢了。在他们的哲学里,人就应该守着自己的命运,他与他的命运之间:/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之间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时又一起化做雨和泥土。0[13]P146自己所拥有的,无论诞生、死亡、幸福、苦难,都是命运所赐。所以当富贵的亲人一个个丧失之后,他不曾/天呀,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地呀,你不分好歹何为地0的窦娥般冲天的怨气,他朴素的哲学是默默地承受,承担生活和命运给他的贫穷和灾难。尽管他失去了所有亲人,一生贫穷,他还是感激他能有如此的寿命。所以我们可以从他最后的总结中追溯他的命题:

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年轻时靠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这样反倒好了,看看我身边的人,龙二和春生,他们也只是风光了一阵子,到头来命都丢了。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陪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一个死去,我还活着。[14]P413

在富贵的这段总结词里,他的一个中心命题是对生命本身意义的体认。以/我还活着0并给我讲述故事的事实证明了生命的力量。在龙二和春生的死,他得出的结论是/做人还是平常点好。0这种/平常0的哲学似乎庸俗消极,但这却是寻常人与命运抗争的所有力量与勇气的源泉。在不可抗拒的力量面前,寻常人的无言的反抗,更为震撼人心。富贵仅仅是中国大地上的一个卑微的生命,这个卑微的生命却见证了几十年来历史上几乎所有的灾难:饥饿、贫穷、疾病、/大跃进0、/文革0。富贵更是中国广大底层农民的一个象征,以一种/平常0哲学战胜了生活中的各种苦难。这同时也是一种在苦难中求生存的生存策略。

(下转第113页)

108

2004年8月,由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会议邀请了民进部分地方组织和清华、北大等中国著名高校校长、专家学者以及教育部官员共70余人参加,重点围绕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结构与效益,管理体制与办学体制改革,高校德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通过研讨,制定了全面实施/以人文本0式的素质教育模式,把各级、各类高校发展成适应现代化竞争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具有创新意识及能力的人才。

(二)对新加坡/因材施教0教育模式及理念的借鉴

1.中国大学教学资源利用丰富化。借鉴新加坡自主学校的模式,让学校领导有更多的自治权来实现/因材施教0的教育理念。如在教师聘用、教材选择、课程设置上行使自主权,让更多优秀的教师用更科学的方式为学生上课。2003年,清华、北大这类高校已率先实施高薪聘顶级教师、博士生导师的方式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且效果显著。今后国内其他的大学也可以陆续跟进该方案。

2.大学教学方式创新。参考新加坡社会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到社会课堂中去摄取更新、更动态的知识。教师在上课时更注重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集体的智慧当中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3.学籍考核方式创新。可以效仿新加坡的直通车课程,对学生学位考试时间段进行调整。如可以让学生读完第一年大学本科后再安排专科升本科考试,让大专类学生在适应本科教学后再进行升级资格考核。此外,国家已经不再强制要求的大学英语四、六级成绩必须与学生学位挂钩的规定应当全面推行,让学生把精力更好的放到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上学习、研究,达到创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慧萍.新加坡教育制定政策的问题与挑战:历史概要[M].2007.

[2]严峰.中国大学文化研究.2005.

[3]汤一介.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钱理群,高远东.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5]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吴宛芝]

(上接第108页)

四、余论

5活着6充满着人生的苦难。在余华看来,人/活着0就要受苦,无论你高居显位还是平民百姓,无论你腰缠万贯还是身无分文。苦难充斥在生活中,你无法逃避。但他小说中的人物面对苦难并不是绝望地呼号和无力地呻吟,而是通过各自的理想、各自的生存理念去接受苦难、承受苦难。

5活着6的故事告诉着我们,苦难就是人生,人生就是苦难,人类无须逃避也无法逃避,人的存在本就与苦难相连,活着就要受苦。余华曾说:/5活着6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当然,5活着6也讲述了中国人这几十年是怎样熬过来的。0[15]P136余华还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0[16]P216福贵所持的面对苦难而活着的在世态度不仅是一个农民的生存体验,他所表述的是具有人类普遍性的面对苦难的生存态度和生存策略。它告诉我们尽管命运注定是悲剧,然而生存的意义就在于活着,关键是活着。只有这样,人类的高贵才能在毫无意义的世界里重新获得地位。面对苦难,面对悲剧的命运而活着,对生活说/是0,这实际就是一种反抗,就是在赋予人生以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余华.最初的岁月[EB/OL].文学视界.余华专栏, http://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0203159.html,/hs-l y h.htm.

[2][美].S.霍尔.弗洛伊德心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3]lihaiba:论余华小说的苦难意识,余华评论集[EB/ OL].http://blog.ymx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0203159.html,/user1/lihaiba/archives/2006/ 3151.html.

[4][15][16]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5][7][10][11][14]余华.余华精品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8.

[6]黄海.解读5活着6:极度生存状态下生命个体的真实本相和生存意义[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5).

[8]范家进.中国现当代小说点击[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313.

[9]范家进.中国现当代小说点击[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313-314.

[12]蔡爱青,黄自然.余华小说5活着6解读[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4).

[责任编辑:吴莲]

113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