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浅谈农村小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

重庆市綦江区邓会

论文类别:教育管理类学段:小学学科:语文

摘要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各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厌学已经成为目前农村小学生学习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如今农村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已成为了困扰学校的一大难题。厌学现象的存在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乃至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它不仅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心理健康,也阻碍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更是对我国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矫正厌学心理,这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本文试着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原因;对策

一、农村小学生厌学现状分析

200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北师大教育系在全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大型调查结果显示,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 [1]。而目前在广大农村小学,学生厌学现象普遍。据有关资料统计,小学生厌学率高达20%。厌学行为根据其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三种:一是轻度厌学,主要表现为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等。二是中度厌学,主要表现为不按时完成作业或不做作业、上课迟到早退等。三是重度厌学,主要表现为逃课、逃学甚至想辍学等。

二、农村小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家庭方面因素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农村小学生家庭的因素是造成孩子厌学的重要原因。

1、农村家长落后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许多农村家长由于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许多观念都比较落后,“读书无用论”在农村盛行,得到广大农村家长的认可,他们只

看到眼前的利益,许多家长便宁愿孩子少读点书而出去赚钱,农村有一说法“多得不如现得”,正是很好的体现,这对小学生学习影响很大,厌学成为必然。在农村还有一些家长都坚信“黄荆棍下出人才”,认为孩子的成绩是打出来的,一旦孩子考得不好便棍棒招呼,孩子形成考试恐惧症,从而导致厌学。

2、农村小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农村贫困家庭,很多小学生放学后都要承担很多的家务,孩子多的家庭,大的还要照顾弟弟妹妹,这种精力耗费可能会给一些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3、家长不当的教育方式。

(1) 父母的不良榜样。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学习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等是子女模仿的榜样。家长乐学、好学,孩子受到这种学习氛围的熏陶,自然乐学上进。而有的家长却从不读书,不学无术,他们的主要精力都花在赌钱,花在吃、喝、玩、乐上,并不时流露出轻视知识,反对学习的态度,即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期望大,要求严,也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2) 对孩子的放任自流。为了增加家庭的收入,农村家庭许多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有的对孩子不闻不问或是很少关心,孩子在家成为留守儿童,缺少关爱甚至有的认为父母不要自己了,造成小学生性格孤僻、自卑等,从而导致厌学。

(3) 对孩子过分的溺爱。随着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增加,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以及长辈对孩子百般顺从和宠爱,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使得小学生从小便养成享乐主义,一旦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便难以接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厌学。

(二)、学校方面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里的一切不合理因素都有可能会导致小学生的厌学。

1 农村小学教师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师资队伍就整体而言,还存在着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偏低、职称结构偏低、学科专业教师匮乏等问题。就教师个人素质而言,受知识水平、教学方法和手段、物质条件、个人修为等因素的限制,教学效果一般,工作积极性欠缺,这也会助长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2 师生关系不良。一些教师不能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一些教师厌恶、歧视后进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情绪低落。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讨厌学习,甚至公然与老师对抗。

3 学生管理上,“严”的多,“宽”的少,课余活动单调死板的多,生动灵活的少,这些都让学生无法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也就不会对学习产生多大的兴趣。

4 教学设施不齐全,实验、实习等设备或仪器配置不全,造成了学生不愿学或不愿勤学,不愿钻研的客观条件。

(三)、社会方面因素

1、社会认知的偏差不良。受就业难及滥招生影响。受一些知识群体如教师等的生活仍然较为清贫,待遇较低的影响。正是这种世俗观念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思想,打击了他们的信心,引发厌学情绪的出现。

2、受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由于在信息网络时代,小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其中有高尚的、健康的,也有低俗、消极的,它们对学校教育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如受社会“黄色文化”影响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受校外玩乐场所如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台球室、网吧等影响,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易受外界影响,而又缺乏较高的是非分辨能力,思维水平还不够全面深刻,行为易冲动。因此,他们对社会中流传的时髦的表层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更易接受和模仿。

(四)、小学生个人因素

1 低水平的心理素质。农村小学生普遍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抗干扰能力、抗挫折能力差。他们情绪极其不稳定,接受能力较强,极易受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

2 不良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诸如过于内向、孤僻、抑郁、多疑、偏激等消极的个性特征以及做事马虎、贪玩、注意力不集中、自私散漫等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果没有教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一点小挫折就可能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不能正确认识自我,自然就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 学习方法不当,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

4 人生奋斗目标不明确。许多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自身及所接触的人的视野的限制,没有远大的理想,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的动机基础知识差,成绩跟不上,一旦遇到困难可能就轻言放弃,甚至出现厌倦情绪。

三、农村小学生厌学的解决对策

农村小学生的厌学是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不管是哪个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造成农村小学生的厌学,因此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必须就要控制住每一个可能影响的因素,争取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配合

形成在政府大力扶持下,以学校为主导,争取家长和社会密切配合的机制。

(一)、家庭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作出表率,给孩子一个幸福完整的家,多关爱孩子,要尽量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使孩子能够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科学的教育方式。农村家长必须正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要么是对孩子放任自流或是百般溺爱,要么是过分的严格甚至有的还有暴力倾向。科学的教育方式,家长不应该那么看重孩子的成绩,孩子考得不好作为家长要做的事是帮助他(她)分析原因,而不是一味的指责打骂,对孩子还应用采取“赏识教育”,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是夸出来”,家长要善于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他们的亮点,多夸奖他们。在孩子做得好或者有进步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孩子就会更有信心,会做得更好,进步也会越来越大。

3、培养孩子稳定的学习情绪。家长要把孩子当作朋友,用心与之沟通,帮助提高孩子对学习的认识水平,要使孩子意识到学习是他自身的需要。随着认识的逐步提高 有助于孩子学习情绪的逐渐稳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校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关爱学生,建立友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人说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的家长,作为教师应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更多心灵上的关爱。师生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积极性。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以朋友的身份倾听他们的心里话,建立友好、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摸清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实施因材施教,找到师生心灵沟通的通道,赢得学生的信赖和配合[2]。教师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亮点,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农村孩子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更是中国农村的希望。对于厌学的学生,教师要把尊重与爱撒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要出发,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学习心理问题,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校安心学习,健康成长,走好人生每一步。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厌学学生对自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后,随即就要开始自我实践,这种尝试结果的好坏是他们能否彻底改变自己的关键。要尽量创造环境,让厌学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兴趣,品尝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

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而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彻底矫治厌学的心理障碍[3]。

3 组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活动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作为思想活跃的中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接受,而期望通过课外活动或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印证所学的知识,这就大大激发其学习动机。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勤学成才”等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读报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读书的社会价值,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分类组织兴趣小组或特长班,让学生充分施展其才华,以此推动学生勤学乐学。

4 树立教学新观念。认真落实国家素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采用分层次教学。

5、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当的教学方法,对解开学生的思想疙瘩,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作用。

如何付诸实施?(1)实行民主教学,变“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为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让学生尤其厌学者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做课堂的主人,从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班主任上班会课也应如此。(2)要多检查、指导厌学者的作业。这样,才使他们体会到平等观念,感受到老师的慈爱、好学上进。(3)布置作业应适度、新颖,体现能力培养,杜绝“题海战术”。(4)多指导学法,交给学生学习“钥匙”。教给学习的方法,能使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5)联系社会热点。社会热点富有时代气息,教师应把它与教材相关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6)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富有情感,教态要得体。(7)用发人深省的漫画、插图,用工整、美观、精巧的板书,也能增强趣味性,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6、老师对于有厌学情绪的学生不能不闻不问,更不能横眉冷对,厉声呵斥,那样只会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越来越讨厌学习。作为人民教师应该多与他们交谈,找到他们厌学的根源,帮助他们找回学习的自信和兴趣[4]。

(三)、社会方面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作为家长,首先要营造和睦的家庭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因为家庭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强烈的。父母要尽可能的多与子女接触,

尽可能多教会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对他们的学习要多关心,尽量做到每天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让孩子心理上有种紧迫感。

2、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让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那些成人娱乐设施,多给子女心灵上的关怀教育比多给儿女们一些物质金钱的关照显得更为可贵。

3、父母及学生的亲属要教给孩子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勤奋好学、助人为乐、团结互助、报效祖国等优良传统和精神,培养子女自强,自立品质,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4、如果发现孩子成绩有所下降或是出现违纪现象,不能简单粗暴的斥责或打骂他们,而应积极主动地与校方联系,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教育。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和严重后果,使他们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四、结束语

小学生是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希望,农村小学生更是农村的希望,厌学是多方面因素影响的结果,解决农村小学生的厌学问题不能一蹴而就,消除厌学心理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并注重心理辅导,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地成长。然而一时制定的对策并不可以一劳永逸,农村情况复杂多变,政策、措施要多种多样,更要随着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核心是学会做人 青少年教育大家谈 》 人民日报2006、02、22第5版

[2]吴明华 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及辅导[J].广西教育 2002 (l4)

[3]陈永胜 小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 185- 200.

[4]卢家楣 情感教学心理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120- 150.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全霞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从申报了《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之后,在这两三个月时间中,我和课题组成员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我和我们同年级语文组成员主要查阅研究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和资料,了解小学课堂导入的发展趋势,学习有关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寻找值得继续探讨的方向,之后认真撰写了小课题开题报告。后来进行了再次修改并最终通过商定最终确定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研究背景 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对其毕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往多项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代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厌学是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上学本身不感兴趣,在校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

率低,常常烦躁、多思多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看周围一切都不顺眼,甚至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孩子痛苦,家长痛心,老师头痛。家长管不了,老师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2、研究意义与价值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找到学生厌学的真实心理,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降低学生厌学心理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从而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 3、研究内容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新形势下各年段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4)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5)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6)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

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 李官镇中心小学 五年二班 迟文雯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的表现,是由不想学习到不喜欢学习,甚至发展成为学习对学习的厌倦、厌恶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态。它是目前中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未来成长危害的问题。俗话说“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理应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厌学的定义及表现 厌学症是指以学习为阴性刺激物的神经症,即讨厌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主要表现为畏惧老师,上课易走神、不喜欢讨论学习问题,作业拖拉,敷衍了事,或者不能及时完成,作业错误率上升,怕考试,甚至无故缺考,出现逃学行为,对学习不感兴趣,有厌烦感等不愉快体验,视学习为沉重的负担,尽管面对各种纪律的约束,仍无法维持正常的学习活动。 二、学生厌学心理的四阶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厌学心理的形成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焦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起始阶段,表现其对学习产生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不良心境,但这时对学习还是有信心的,有向上的动力。 (二)怀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第二阶段。有的学生经过屡次考试失利,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怀疑,但这时还未对学习完全丧失自信心。 (三)恐惧阶段。是厌学心理的进一步发展阶段。由于在学习上碰到了困难,产生了障碍。这时,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真正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自卑阶段。是厌学心理的产生阶段。由于学生学习成绩差产生自卑的心理,自暴自弃,厌学心理也就潜生暗长起来。 三、学生厌学心理原因分析 那么造成学生厌学的心理原因有哪些呢?笔者从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四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心理状态、思想意识、道德修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浅析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困扰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为此,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中学生的厌学心理从社会、家庭、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粗略的分析,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希望能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放松,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结果很是令人担忧。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中学生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注意并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二、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百丈高台,始则一石”,西方哲人柏拉图也明确指出:“一切事都在开头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年幼的。”为让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闪光,必须重视中学生厌学现象,卢梭有句名言:“人类有一个暴君,那就是蒙昧!”厌学辍学的结果,就意味者永远匍匐在这个暴君脚下。 中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年华,不读书,不上学,又不到能完全承担成人工作的年龄,到了社会上也难以谋生。他们的前途何在?事实告诉我们,几条路都行不通:一是出走,流浪街头,生活无计。二是闲居难耐,寻求刺激,无事生非,自甘堕落。三是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自觉不自觉的走上犯罪道路。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严重的厌学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1)、对社会认知的偏差 受就业难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不想用功读书,认为读书既吃苦又没有什么前途。社会生活就像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新的刺激,强烈的诱惑,让人抵挡不住。“吃有异国风味,“穿”有世界名牌,“用”有高档消费,哪里有精力去读书?“打牌”已成全民活动,“赌博”令人心痒难耐,游戏卡种类翻新,“追星”似为时尚先锋……哪一样也比读书“有劲儿”!于是,读书成了痛苦的事、无聊的事、没味的事,书本成了这些学生最好的催眠工具。 (2)、不良的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处在网络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其中有高尚的、健康的,也有低俗的、消极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不良信息的干扰。社会上营业性舞厅、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给广大中学生带来很大的诱惑,使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又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又缺乏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庸俗的思想文化和行为容易接受和模仿。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少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家庭生活,或苦于家长由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严苛要求,或不满家庭中冷漠的人际关系,或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或沾染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因而觉得家庭无温暖,自己无责任,或苦恼,或忧虑,或麻木,或敌对。这些情绪及观念一旦移到学习上,就会认为学习无用、无趣、无所谓,不仅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甚至经常逃避学习,导致厌学。

谈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

谈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 所谓“厌学”,是指“厌烦学习”、“不愿意学习”。厌学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学生一旦厌学,就会对学习不感兴趣,产生苦闷感,甚至抵触学习;同时,对教师和家长有逆反心理,有抵触情绪;厌学的学生还常伴有品行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旷课、逃学等现象。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厌学心理就像一道城门,打不开它,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又何从谈起?因此就小学生厌学心理表现、原因及矫正方法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表现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厌学心理表现,而这些厌学心理又主要反映在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上。 1、思想上厌学心理表现。到学校学知识,接受老师的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该具备的思想素质。可厌学的学生在思想上不是把学习当成是求知的课堂,而是把它看成是一种烦恼、负担和精神压力。他本不愿意学习,但是在家长和老师的督促下又不得不勉强去应付学习,即使人在教室,却心不在焉。这种思想上有厌学心理障碍的学生,是不可能学到较多知识的。 2、行动上厌学心理表现。思想上的厌学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厌学,而行动上的厌学则主要表现在“懒惰”上。我曾对我们五年级学生做过调查:我班33人当中,厌学、懒惰的学生占14%之多。这些学生的主要表现是:当老师讲课时他没兴趣听,不是在跟别人小声讲话就是在做小动作;当老师向他提问时,他什么也回答不上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要么找出各种理由进行推诿和拖延,实在推诿不了的就敷衍一下。有的把字写的歪七扭八,浮皮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而且添字、漏字、错字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 二、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 要让学生摆脱厌学心理障碍,我们就必须找到学生厌学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从学生心理、教育上去疏导,才能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智力得到提高,能力得到培养。 本人认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更主要还是来至社会的、家庭的、学校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影响作用。 1、社会方面 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许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另外,“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人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有些打工者确实赚了点钱,使一些人更加确信这一点,所以这种“去打工”的思想在许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 2、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要求与期望过高。每位孩子的心理素质、学习能力是不同的,过高的要求反而会适得其反。其次,家长的听之任之不重视。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些家长溺爱孩子,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听之任之,孩子长时间的看电视、打电脑也从不过问。再者,家庭成员不和睦。一个充满战争硝烟的家庭和一个冷如冰窖的家庭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丝毫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也每天处在焦虑不安中,试问又哪来的心思去学习呢?所以厌学情绪的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心理分析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理当把握住求学的大好时机,何况我们生活的时代又是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时代,应该说更能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热情。可客观现实却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学校甚至还很严重。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课堂上,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吵闹,实行“四不主义”:不动手、不动口、不动眼、不动脑,视上课为坐牢。其二,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有的学生期末考试10分钟就交了卷,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其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到别的学校擂肥等。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 面对严重的厌学现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老师及家长均采取了许多措施,诸如加强德育工作、严格控制辍学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娱乐场所管理等,但是收效并不显著。这需要我们对厌学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 学生的厌学,有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原因。 客观原因涉及考试制度,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还有家庭教育环境、社区教育环境、社会大环境及大众传媒等方面的消极影响。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起决定作用。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学生的厌学,突出一个“厌”字,“厌”是一种心理状态:厌烦、厌倦、讨厌。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往往是由其它心理因素造成的,具体说来,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动机缺失 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动机缺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其中有两个层次的因素,浅层因素是无动机,即对学习没有需求欲,因而没有动机来启动学习,而贪玩好动的天性主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通过老师逼、家长压,他们也能完成学习任务。深层的因素则是负动机,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有认识,但其看法是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他们从家庭或者社会那里接受了某些错误思想,认为读书是苦差事,读书无大用,没有读书照样可以做生意赚大钱。那些文化水平不高又做个体生意且财源茂盛的家长们,往往在不经意间误导了自己的孩子,促使孩子厌学而追求享乐。负动机的反作用力非常大,她能持久而强劲地推动学生逃避学习,老师的苦口婆心、老师的软硬兼施、老师的循循

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小学生厌学心理研究文献综述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的症状及现状 小学生厌学是指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厌恶学习,或不愿意主动学习,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而持冷漠态度乃至厌恶、逃避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上的不良表现。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般认为,如果学生对三分之二以上学科失去兴趣而不愿学习,目前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应付、混日子状态,绝大部分文化课学习成绩很差且抱毫不在乎的态度,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就被认为产生了厌学。 有的学者总结出小学生厌学心理具体表现为: 1.消极应付。表现为懒惰、视学习为包袱,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主动性。抱着消极态度听课,缺乏独立学习的习惯。 2.畏惧回避。表现为对学习的一种胆怯心理。课堂上害怕老师提问,害怕做作业,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想方设法回避学习,做作业时常说“不会”。 3.厌倦对抗。表现为厌恶学习,不专心听讲,有时好搞小动作,发展成对学习呈对抗心理。 4.自卑弃学。表现为对学习丧失信心,缺乏勇气和毅力,虚荣心强,意志薄弱,稍受挫折,便情绪波动,逆反心理较强。 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忻音认为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厌学行为三个方面,是指孩子对上学读书持否定的态度,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内心不愿意去学习,因而经常有逃学或借机旷课等表现。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她调查到北京部分小学学生,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而实际情况比这个数据还要严重。由此可见,厌学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一个棘手的问题。 据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小学生(二年级以上)大约有45%左右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其中有20%左右的学生有较严得的厌学心理。正如朱永新教授曾观察到的“厌学,似一股旋风在席卷。它像病菌般地在我们校园中恶性地传播、扩散,笼罩面越来越广。”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书本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甚至抵触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不良的表现。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城镇还是乡村、小学还是中学,厌学现象都普遍存在。作为基础教育危机的一种表征,我国中小学厌学现象有愈来愈严重的趋势。 二.小学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原因 国内外众多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生理学家等从各自的专业领域、研究视角出发,对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研究,对小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很多说法,众说纷纭。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 1、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是受到社会、家庭、学校以及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 (1)、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表现在低俗文化的传播。低俗文化指低级庸

2020论文浅谈如何克服小学生的厌学情绪

浅谈如何克服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内容用提要:小学生厌学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优等生和差等生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这对于原本滞后的农村教育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为了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分析厌学原因,从而对学生采取正确的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克服对策 厌学是指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的不当教育和影响,及学生本人自身的原因,造成学生对整个学习活动或部分科目的学习活动产生厌倦,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甚至产生强烈抵触情绪或行为的现象。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尤为突出。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必须采取正确的对策,才能有效帮助学生缓解或消除厌学心理,树立良好的学风,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时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帮助学生克服厌学情绪。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学生“师看得起我”的感觉。一般情况下,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卑感。因为学习上的不成功,父母亲友对他都有看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老师、同学都瞧不起自己(即使老师同学并没有这种想法,他也会这么认为),让他始终抬不起头来。自信是成就大事最重要的条件。有这样的一句名言:胜利终将属于那些相信自己能够成功的人。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让“学困生”相信自己一定能学好,有进步。其次,教师本身要对“学困生”有信心,相信经过他们自身的努力,加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他们一定会有进步。因此,作为教师要

善于发现并抓住“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和长处进行鼓励,让其更加进步。 2、触动学困生的心灵,在教学中体现热心、耐心。 每个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接受能力不同,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却相对较弱,在实际教学中,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我觉得要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待他们就要做到:在教学中体现热心、耐心。学习困难的学生是一个较大的群体,主要包括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学生、动力型困难和整体性困难学生。我们平时说的“学困生”,主要是指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因为他们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表现不好,影响了班集体,往往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冷落或薄待,因而感到心灰意冷,无心向学,导致各方面表现越来越差。作为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困生”也是自己的学生,人是需要尊重的,教师要学生尊重,反之,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互相尊重,共同配合才能际完成教学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 3、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所谓尊重学生个性,所谓因材施教,一定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智能牲的了解和尊重上。而目前我们所奉行的对于学生的评估标准,过分倚重在各种功课上的考试能力。根据多元智能论,我们应该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

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辅导方法 (2)

浅谈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辅导方法 据观察,在我们学校有个别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厌学心理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从而逃避的一种心态。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在此,就本人转变一个有厌学心理的学生的成功案例,谈谈浅陋的看法。(案例:小海,小学二年级学生,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小海与爷爷、奶奶同住。小海存在明显的厌学心理,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考试成绩差。) 一、增强厌学学生的自信心 经了解,厌学的学生往往容易把自己和学习优秀的学生比较,越比自信心越低,从而觉得自己样样不如别人。我发现,如果将其改变为用自己的现在和自己的过去比,就能使之从自己的进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加自信心。因此,在对小海的辅导中,我帮助他制订符合个人实际的目标与计划,并制订出落实这些计划的具体措施,在实施过程中使他能够发现自己的进步。当他有进步的时候,采取奖励学习用品的方法,在奖励的过程中使他通过实现自我参照目标来体验成功,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改变对学习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鼓励和促进,小海的学习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针对他责任心不强的个性,我请他做我的数学科小助手,负责帮我把班上的作业拿到办公室,督促检查拖欠作业的同学交作业。对小海来说,

“小助手”可是一个不小的官,他做得很卖力。因为要催别的同学交作业,所以他必须自己先完成作业,这样才有说服力。大约2周的时间,小海基本上改掉了拖欠作业的毛病。与此同时,我在班里大力的表扬了他,增强了他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二、灵活辅导厌学学生 很多厌学的学生一般都是由于学习跟不上,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以及同学们的轻视,索性破罐子破摔。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改变观念,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用耐心去教育学生。只有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了,才会使他们变得自信起来,那么学习的兴趣自然而然就会产生。 小海向来的成绩都不理想,对学习已经有抵触情绪,如果剥夺了他玩的时间来逼他学习,可能会事倍功半。于是,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如果小海当天的作业不能拿到95分以上的,下午放学后就要多做一份课外作业。刚开始的时候,小海对待作业还是不认真,结果每天下午都要多做作业。他发现自己玩的时间少了,又要多做作业,很不划算,于是暗暗努力。慢慢地,他的作业越做越好,现在已经基本上不用加做作业了。当然,有些难度大的作业,小海还是要课外辅导的。这个时候,我都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如比赛、奖励等。 三、为厌学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 厌学的学生常常过分夸大学习中的困难,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分析及对策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采取敷衍态度或排斥、拒绝行为的一种消极现象,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缺乏学习兴趣时对学习丧失信心的一种心理反应。有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小学生作业量较大,内容单调重复,作业时间较长,各年级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间;学生的书包越来越大,且越来越重。79%的学生感到学习累,心里烦;40%-50%的学生对某些科目感到无兴趣。30%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学习既不刻苦也不主动;有20%的小学生常会找出“头疼”、“肚子疼”等借口逃避学习。小学生厌学情绪随年级升高呈上升趋势。厌学心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病症”,它严重影响了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危害性。 一、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分析 (一)从社会学角度产生主要原因是: 1、家庭的影响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只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创造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某些不恰当行为的一种反应。如过分溺爱、放任自流,或要求过严、态度粗暴。 如李英,女,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一至三年级均是班级学习委员,酷爱学习,是老师心目中的“尖子生”。但由于父母对她的期望过高,要求过严,有时考了97分,在班上名列前茅,但父母仍不满意,对她严厉批评。对于孩子的业余爱好,父母也抓得很紧,要求她“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稍不用功,少不了皮肉之苦。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李英的心理压力很大,学习丝毫不怠慢。但是自从四年级开学以来,她感到力不从心、疲惫不堪,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对学习也产生了厌倦。 2、学校的影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小心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今天教师承担的教学压力固然很大,但是如果教师为了片面地追求分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不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而是对学生进行“疲劳轰炸”或者冷嘲热讽,或者体罚(变相体罚),那么学生对这门功课就会产生厌倦、畏惧心理。一位厌学的学生曾说:“我原本是一位很爱学习的孩子,但是自从换了新老师后,有一次我因为一道题不会做,老师随口就是一句:…你怎么像猪一样笨!?难道我真的那么笨吗?从那以后,我不想再上数学课了……”老师的一句漫不经心的话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严重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位学生从此不再喜欢数学课了。 学习负担过重也是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教育模式,繁重的课业负担,剥夺了小学生自由活动、自我发展的机会。学生潜能得不到发挥,创造性和个性受到压抑,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学生把学习视为一种苦“差事”,并由对学习的不满转变为对学习的厌倦。如学校搞一次活动老师不留作业,学生会齐呼万岁,在学生问卷中最不满意的是活动课被其它学科老师占用,这足以说明我们的教育方法,考试制度,课程设置等都急待改革。 3、社会的影响 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他们错误地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一个样”,由于长期缺乏动力,消极被动地学习,“厌学”心理就逐渐产生。同时,大街上“三室一厅”比比皆是,许多孩子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了学习,伤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形成厌学情绪。 (二)从心理学研究角度剖析。

中学生厌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

中学生厌学情绪团体心理辅导 目的:激发厌学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 对象:中学的厌学学生十人左右(学生自愿报名,心理老师经过全面的了解,以组建同质性团体辅导小组的原则筛选确定) 指导者:心理辅导教师 时间:每次50分钟,第一、二、三次之间的间隔各为一周,第三、四、五次之间的间隔各为两周。 活动过程: 第一次活动:学海相识 目的:1、澄清本辅导小组的活动目的,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 2、促进本小组组员间的相识,建立彼此间的信任感。 3、为保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建立团体合约。 活动过程: 一、辅导老师开场白 1、辅导老师自我简介:姓名、职务、专业背景等等。 2、本次小组活动的目的:激发大家更多的学习热情,帮助大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认识上的误区、情绪上的困扰等等。本小组首先是在大家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建的,相信大家一定都有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在这个小组中,我会带大家做一些练习和活动,通过我们的参与和彼此的分享与支持,达到澄清认识、解除困扰、获得方法和动力

的目的。 本小组活动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过程,每一位成员所获得的的成效不但与我这个领导者有关,更重要的取决于每位成员的开放度、真诚度,以及彼此之间的接纳、尊重和理解。投入越多,收获就会越多。 二、促进相识和信任的活动 活动一:“让你知道我是谁” 大家围圈而坐,轮流让每个人回答如下问题: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其由来,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名字,如果可以改动,你会给自己另取一个什么名?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组员更深刻地理解、记忆相互的姓名,同时还可能简单了解一些组员与家庭成员的关系,家人在名字上透射出的对孩子的人生期待以及该家庭的文化色彩,也可能会了解到组员对自己的接纳程度以及对家长期待和家庭文化的接纳程度。 活动二:“疾风劲草” 一位同学站在中间做“劲草”,其他同学在“劲草”周围围圈而站,“劲草”双臂交叉抱在胸前,闭上双眼,接受周围任一同学对他胸前双臂、肩、背等部位的推击,要求“劲草”在受到推击时脚不能动,那么他的身体会歪斜,要求周围人保证在他歪倒前再推击他使他不歪倒。周围人对“劲草”的任意推击就像八面“疾风”,这就要求“劲草”对“疾风”要信任,“疾风”对“劲草”要负责。 这项活动既刺激、有趣,又可以让组员体验对他人的信任和负责精神,有利于一个密切相融的团队的形成。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浅谈当前农村小学生厌学情绪产生原因分析及对策内容摘要: 当前农村小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化越来越严重,诸如对自身的学习价值观不正确认识,或是懒惰成性的,还有受到外来的诱惑的,总之存在于内外因素之中。不同性格、不同家庭环境,使学生厌学原因复杂化。当发现学生有厌学情绪产生时,必须及时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教育。一方面,找出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转变他,使其消极思想转变为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只有在转变他们思想的基础上,才能对症下药,更正观念,这才能让他们产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厌学、环境、因素、对策 一、厌学原因 随着新课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的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轻松了,本应该能专心学习了。但实际情况并不容乐观,当前农村小学生仍有相当一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厌学情绪。上课无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对教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不想做作业,甚至装病请假,这些情况仍然困扰着学校和老师。为什么学生还会产生厌学情绪呢?对此,本人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总结如下几点:(一)、是家庭的原因。 1、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心,导致依赖性严重,学习没有苦干劲。特别是如今农村经济条件越来越好,独生子女逐渐增多,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珠,总是怕他们吃苦,只要合孩子的意愿,都是百依百顺,尽量让孩子享受好的,怕他们受到半点委屈,怕他们不能克服困难,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包办。快小学毕业了,还不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相比父辈以前,这个年纪就已是父母的好帮手。试想,在这样家庭的孩子,能“学海无边苦作舟”吗? 2、家庭教育的缺失。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打工成了民生的一种工作方式,很多农村家长都参与到这个行列中,为了工作,大多数人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他们成了留守、半留守儿童,从而缺乏父母必要的家庭教育,容易养成惰学的习惯,而老年人通常是教育不出效果。他们慢慢

关于学生厌学心理情绪的开题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情况的 调查 作业:第一部分:开题报告第二部分:论文第三部分:观后感 姓名:王萌 班级:12级2班 学号:2012371522120120376 指导老师:申兆龙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学生厌学心理的研究及预防开题报告 一、学生厌学的定义: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通常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如在思想上表现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理想淡漠,信念丧失,没有追求,没有奋斗目标,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精神空虚; 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少学为好,不学为妙,没有恒心,缺乏毅力,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在生活上表现为懒散,惰性大,不遵守学习纪律,对学习没有兴趣,浪费时光。 而这些行为后面均各有其不同的动机。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指引个体趋向于某一目标的内在历程。可见动机是行为的内动力,是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学习活动的动机是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引学生学习活动,维持学习活动、并导致该学习活动趋向教师所设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是他们缺乏学习动机,即缺乏学习活动的内动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据我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约有70%多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这就是说厌学心理普遍存在。事实上不管是优等生,还是学困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厌学情绪,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厌学心理是目前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

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它轻则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失去学习兴趣。严重的还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消极面对人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本报告在对厌学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提示出学生厌学与个体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之间的内存联系,为克服和矫治学生的厌学,促进学生心理的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国外的研究——未搜索到世界讨论“厌学(be weary with school,be disguted with school, dislike of school)”的资料,相关资料是“逃学(truancy)”、“辍学(dropout)”和“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的研究。已占有代表性的逃学原因、干预策略的研究包括:Peter Kooranan 的研究认为逃学行为与学校和班级内的社会相互影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Barbara sammer 在25个逃学者之间进行了对比研究,他们对四个维度(家庭、友谊模式和兴趣爱好、对待学校的行为、认知因素)做了分析认为,逃学的最大原因是厌倦和讨厌学校和老师。Henry Kinherly的研究中发现父母亲的教育、放学后无人监管等于逃学有显著相关。 国内研究 就研究内容而言,一般都比较倾向于针对厌学问题的现状、原因和对策的综合研究,他们在这三者的研究中均有所见长于其中一个方面。周晶晶等在《中学生厌学心理的调查研究》中描述了学生厌学的某些行为特征,调查了高中生的厌学比例,发现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厌学与教师和现存教育制度相关;符秋韵揭示了农村中小学生厌学率随年级上升并且达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多项较大样本的调查研究结果都印证了,我国不少地区中小学生有四成以上是厌学者,通称为“差生”。兰靖、张念蒙的《隐形辍学论》所界定的隐形辍学学生群中实际上还包括了仍有学籍但心不在焉的“准辍学生”或“学困生”,两个群体相加,厌学者的人数规模超过七成,而且随年级增高而不断蔓延,初二是厌学学生人数剧增的高危年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北师大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普遍厌学”,因“喜欢学习”而上学的小学生仅有8.4%,中学生10.4%,高中生4.3%!刘银元的研究表明,学生厌学实际上是对以学校课堂为传播环境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载体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消极态度的表现,社会上的官本位文化、大众商业文化、严厉的学校制度文化、放任自流的家庭文化和享乐主义价值观等助长了学生的厌学心理与行为。另有研究则表明,农村学生的不利的家境、所处的地区社会经济发达水平和文化环境是其厌学的深刻社会根源,农村初中生大面积厌学既是一种必然,也是一场教育—社会悲剧。 方双虎关于农村初中学生乐学与厌学的对照研究表明,学生的乐学与厌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优劣,厌学现象的产生并不能归为智力水平的差异。着眼于对学生主观根源的一些研究则表明,厌学学生常表现出敏感、过分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易疲劳、抑郁、焦虑、稚气、表达自身感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安全感、继发情绪紊乱、过分的行为障碍、人际关系紧张等个性缺陷和人格障碍,女生更为突出。有人提出“用行为主义方法纠正学生的厌学行为”,有人认为人本主义心理学视角的对策更有利于克服厌学情绪;有人倡导借鉴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学经验,有人认为需要从网络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挑战中寻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有人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四、本项研究的立足点: (一)中小学生厌学的事实真相观察与调查研究 (所有学校参加统一组织的调研,包括问卷调查和专题访谈) 厌学的学生有多大的群体规模、分布状况、心理生态或厌学的程度、可能的后果。 (二)中小学厌学问题的学校内外根源研究

如何教育有厌学心理的小学生

如何教育有厌学心理的小学生 摘要: 如今的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但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厌学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现在有很多的小学生在学校里上课不听不记不做练习,老师在上面讲她的,台下他们自己玩自己的,老师批评还批评不得,似乎厌学是天经地义的事。厌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实在是太可怕,令家长和老师整天的为他们担忧。 关键词:厌学现状影响因素措施 一、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方面。主要概括为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主体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因素,而客体因素则可包含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一)主体原因 1、没有坚定的学习态度。部分小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志向不定,缺乏学习动机,当学生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任何需求的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热爱学习的。 2、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某些学生虽然平时很用功,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种失败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导致厌学心理。 3、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情绪。某些小学生在注意力不

集中,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有效的进行学习,甚至一些学生还存在多动现象,他们听课不专心、学习无恒心,导致厌学心理。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条件,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部分家长由于对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甚少,与子女的沟通甚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背道而驰。有些家长认为教育小孩是学校的责任,存在依靠学校的懒惰思想。 (三)学校因素 学校在小学生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生活环境不当便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现象。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科份量不断加大,学习负担有增无减,使学生失去了部分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实现兴趣、爱好、特长的满足和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二是评价导向的偏离。为了追求高分,不少学校忽视和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无尽的考试,五花八门的奖惩措施,教师和学生都在升学的指挥棒下,长时间处于疲惫和焦虑的状态,形成“厌教”和“厌学”心理。三是教师的素质问题。有些教师缺乏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学习。 (四)社会因素 社会大背景的发展变化也会对小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作者:————————————————————————————————日期:

浅谈当前中学生不爱学的原因及对策 韦州中学王金凤 [内容摘要]中学生不爱学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中学学生的不爱学情绪,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中学生不爱学情绪原因分析对策 一、绪论 中学生不爱学习是当前教学实践中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一个令社会、学校、家庭都十分担忧和关心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不爱学情绪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缺少自主性,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不浓;二是缺少自信心,自我效能感差;三是缺少自制力,缺乏有效指导;四是缺少自强精神,没有远大理想。在不爱学习的原因上,大多数研究者把它归结为社会因素如读书无用论影响,校外游乐场所影响等;学校因素如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评价单一、教师素质不高、学习负担过重等;家庭因素如家长教育不当、不良的家庭环境等。故而研究者多从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探求解决中学生不爱学,厌学问题的策略,如优化社会文化环境;更新教育观念,修正学校教育目标,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加强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使家庭教育科学化、合理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等等。但这些只是企图通过改善客观外在的条件来消除学生的厌学情绪。①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只有从不爱学习者心理上着手,培养学生的自主、自信、自制、自强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才能从源头上彻底地解决这一问题。以往也有研究者主张采用心理干预的办法来解决不爱学问题,其中以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的应用最为普遍,他们也仅仅是想着如何消除不爱学这一消极心理状态,而不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这一方面,积极心理学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现实的依据。我们认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克服中学生的不爱学情绪。

小学生厌学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生厌学情况调研报告 由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学校布局重组,农民的经济观、教育观逐步发生变化,另外,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就业不容乐观,致使厌学情绪在不少学生中滋长、蔓延,即便是小学,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多,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观、教育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能到城里挣钱的思想给农村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学习无用”的思想,家长观念的影响以及社会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致使小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严重的甚至旷课逃学。“爱学是万善之源,厌学是万恶之源”,厌学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就此问题,我近日走访了我县部分乡镇学校,重点了解了农村小学生严学的表现,并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小学生厌学现象提出如何统筹解决的方法供参考。 一、小学生厌学的表现 (一)在学校里的表现 当前,在许多小学里经常听到老师说某某学生不是笨,不是学习能力差,而是懒,不学,其实这就是厌学的表现。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学校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到校比较迟。要么经常踩着铃声进教室,要么常常迟到,这些同学起床后,刷牙、洗脸、收书包、吃早点动作都很慢,出门后在上学路上也是东张西望,边走边玩。 2、到了学校也不会马上拿出书来读。而是和周围同学说几句话,即使拿出书来,也是慢吞吞地翻,边翻边看同桌读哪里,他也跟着读那里。 3、课堂上不专心听讲,注意力不够集中,思想易开小差。上一会就左顾右盼,几乎不会主动回答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也很少参同桌讨论他一般只听不发表意见、观点。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要不混着不做,混到下课后抄同学的,要不就课堂上抄同学的,抄不到就乱做,测验各科几乎不及格。 (二)在家里的表现 小学生的厌学现象在家里的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据观察,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一般在回家的路上是这逗留会,那逗留会,回到家都比较晚。 2、到家后经常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极少部分学生会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3、等家长问作业做完没有时,他才会拿出来做或是去问同学做哪里,甚至有时候他就说没作业。 4、做家庭作业时如果父母在旁边监督的话,作业还基本认真,如果父母没有时间监督的话,就一塌糊

初中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分析及对策

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分析 塔铺中学:李香学 摘要:目前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的厌学思想非常严重,我就如何分析学生的思想,及如何制止孩子的厌学提出了几种方法。希望我们的家长及教师都能成为孩子的“雕塑家”。 厌学症是目前大多数中学生中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中学时期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也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关于中学生中出现的“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阻止的话,就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造成初中学生厌学心理的原因有家庭原因、社会原因、学校原因、学生自己的原因,所以说中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不单单是学校里的老师造成的。需要我们全体老师和家长及社会的关注。 学生的厌学行为是普遍现象。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父母不仅仅是孩子生命的创造者,同样也是孩子心灵的塑造者。家庭环境是造成学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父母是孩子未来的“雕塑家”。因此,孩子厌学是对家长的一些不好的做法的一种对抗,一种抵触情绪的反映。下面我就从如何尽力的改变孩子的厌学症的方法以及对策进行分析。 我们大多数家长,特别是农村的家长大多数对“知识改变命运”

这个至理名言都深深的熟悉,并且“运用的都很娴熟”结果了不顾孩子的痛苦,不顾孩子的感受,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了漫无目的所谓的“目标”开始给孩子灌输一种莫名的思想。结果导致了孩子对学校的恐惧,对教师的害怕。大部分学生开始了选择逃避上学,有的甚至以结束自己的小小生命来表示对家长的反抗。就这样了家长还是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错误,孩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假期,家长们开始乱了,开始慌了,给孩子找,什么钢琴班,武术班,数学补习班,等等。。。。。。家长啊!该醒醒了。 一、家庭因素造成初中学生厌学的主要表现 1.家长的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不合而带来的负效应。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不考虑孩子自身的学习天赋条件,对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提出过高的要求。一些初中生在小学时成绩较好(有些好成绩是父母“看”出来的),父母就理想化地认为中学成绩应该好上加好。而事实上,中学的学习内容增多,难度加大,分数降低本属正常之事,但家长的过高期望会使孩子心理上的压力大大增加。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那种期望值的时候,就会放弃努力,产生厌学心理,严重的会出现较明显的厌学现象,对学习失去兴趣,觉得学习就是为了应付家长对自己的要求。还有一种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低,当孩子知道家长的要求很低时,并且很轻松的能达到后,就不在去努力了。时间久了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富有带来的负效应。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