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及范文:扶贫=扶志+扶智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及范文:扶贫=扶志+扶智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及范文:扶贫=扶志+扶智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及范文:扶贫=扶志+扶智

2020年高中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及范文:扶贫=扶志+扶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古话说:“人穷志短。”

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其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最糟糕的贫困, 莫过于智力贫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有行为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当我们感觉自己拥有的某样东西(金钱、时间、健康和爱情等)不够时,这种感觉就会削弱我们的认知能力,影响我们做出明智的决定。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请以其中两三个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个作文题在命题的形式结构和导向上,都与2017年全国卷1和卷2 作文题十分相似,属于多重材料复合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

首先,理解所给的多则材料是关键。理解,一是关键概念内涵的理解,二是关键概念和材料之间关系的理解。材料1讲“人穷志短”,“穷”意思是人的处境困厄,指处于困境或苦难中,也包含物质上的贫困;“志短”是指志向、理想、抱负不远大,眼光短浅。“人穷志短”是讲“人穷”与“志短”存在因果关系。材料5讲东西贫乏会影响认知,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东西匮乏与决策能力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对材料1“人穷志短”因果关系的进一步解释。材料3讲最糟糕的贫困是“智力贫乏”,这是谈贫困的内涵,也可用于解释“人穷志短”的原因。材料1、3、5都是围绕“人穷”与“志短”的关系来讲,可看作一类。

材料2讲要通过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立更生精神,来改变贫困的面貌。这种观点的成立隐含着一个前提,即贫困产生的原因在于穷人缺少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没有自立更生精神,用两个字概括,就是“志短”。贫困与“志短”的关系是志短是因,贫困是果,因为志短而人穷。这与材料1 “人穷志短”的观点相矛盾。

材料4讲“精准扶贫”,什么是“精准”?从“脱真贫”来分析,“精准”的一个含义是针对真正贫困的人来服务,不能让人混水摸鱼占用扶贫资源,做到“脱真贫”,让真正的穷人脱贫;其二是针对贫困的原因,进行切实有

效的扶贫,而不是单纯的只是给钱、给物,做到“真脱贫”,真正的脱贫,自己具备脱贫的能力,而不是一直靠外界的帮助。

材料2和4都是谈怎么脱贫的问题。相对而言,材料2的措施比较具体一点,但到底如何帮助贫困人群树立主体意识,还需要具体内容。材料4是给出了脱贫的大原则和大方向,内涵更丰富,但不具体。材料1、3、5谈人穷与志短之间的关系,为如何脱贫提供了确立脱贫方案的依据。到底如何脱贫,需要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进一步提出自己的具体方案。

综合5则材料,它们是在围绕贫困这个话题展开的,从贫困是什么、贫困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三个方面来讲的,这三个方面互相关联,互相起作用。既体现了三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也为写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了多种写作的角度。

【佳作赏析】:

扶贫=扶志+扶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绝大多数国人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等特殊国情的限制,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严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而单纯借助“输

血式”的外部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

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地理条件限制,又有缺乏产业原因。因此,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精准施策。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因此,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带动贫困户,既扶贫,又扶志和扶智,力求实现“土疙瘩”变“金疙瘩”的脱真贫、真脱贫。

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发展生产,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文景之治”;唐太宗重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徭役,开创“贞观之治”……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古语有云:“贫而懒惰乃真穷,贱而无志乃真贱。日前在电视上看到一个小品,一位扶贫工作队员包扶某村一位单身贫困户,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给他送去了扶贫羊,希望他靠养羊脱贫。然而,工作队员不久后再次来到该户帮扶时,贫困户却将羊杀掉喝了酒,依然大白天躺在破乱

不堪的屋子里睡大觉,等着政府的再次救济和帮扶。他们担心的是“失去”,不是失去“贫困”,而是担心失去扶持、失去关怀、失去送钱送物。他们把扶贫当作一种“待遇”,把自己的贫困归结为“命”,把安于贫困称作“认命”,把改变“命运”寄托给“下辈子”。

所以,“扶贫=扶志+扶智”,物质上的“扶持”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扶志”和“扶智”才是关键。所谓扶志,就是要淡化贫困意识,树立脱贫致富的志气,增强摆脱贫困的信心。所谓扶智,就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扶志”与“扶智”相结合,才能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