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基坑沉降监测方案

篇一:基坑沉降监测方案(2495字)

一、监测意义:

在基坑开挖期间,随着取土的深入,支护结构由于受到土压力和道路动载的作用,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变形,如果超过一定范围,甚至会出现失稳情况,引起周围道路和建筑物的破坏。因此,应配备高精度的施工监测队伍,及时提供变形数据,指导施工的顺利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

二、监测内容:

几何变形监测部分:

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

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

3)支护桩桩体位移(倾斜)监测应力监测部分:4)支护桩桩体应力监测

5)人字梁(3-3、4-4、4’-4’剖面)应力监测

6)水平支撑5-5剖面轴力监测地下水位监测部分:

7)水位监测

三、监测实施方案:

1)周围管线位移监测:

在基坑北侧的蒸汽凝水管和蒸汽管上,每隔约12米布设一个监测点,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竖向位移)监测。

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1~2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沉降监测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其基本思想为:在施工区域外建立基准点,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基准点布设以三个点为宜,且构成一个基准网,通过对基准网的定期检测可得知各基准点的稳定情况,从而对不稳定的基准点剔除或进行修正。每次监测时,通过精密水准测量将基准点的高程采用闭合水准测量引测到各监测点上,从而得到各监测点的绝对高程,根据监测点两次所测得高程之差即可得知监测点在这两次期间的沉降量。

监测过程中的限差要求、测量步骤、手簿记录和计算均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规定进行。

在基坑开挖前布设监测点并进行首次监测,挖土期每隔1~2天监测一次,若沉降速率变化异常或沉降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沉降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沉降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2)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

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帽梁和拱形支护结构搅拌桩顶部)每隔12~15米布设一个监测点。

根据通视情况和基坑形状的不同可采用基准线法或坐标法。

基准线法:沿基坑边沿建立基准线,基准线两端点(即基准点)必须牢固稳定,不受施工的影响,并在支护结构的顶部布设水平位移监测点,每次监测时,在基准线的一端安置全站仪,照准基准线的另一端,然后将基准线投射到各监测点的旁边,量取各监测点离开基准线的水平偏距,并从两次监测所得水平偏距之差即可得知这两次期间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坐标法:在远离基坑设立三个基准点,构成了一个三角形网,由于离基坑较远,这些基准点可以认为是稳定的,是不受基坑开挖影响。在对其中的一点的坐标和一条边方位角假定的前提下进行联测,获得了另外两点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坐标(如果其中一点在施工中被破坏,可由其中的另外两点来恢复)。每次监测时,可根据工地通视情况将仪器架设在其中的任一个基准点上,测得各监测点在上述坐标系统中的平面直角坐标,通过两次观测所得各监测点坐标之差即可得知这两次期间监测点的水平位移量。

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1~2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40次。

3)支护桩桩体位移(倾斜)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在一对双排灌注桩的每个桩体内和一个拱形支护结构的灌注桩体内,各埋设1个测斜管,每个埋深约15米,在支护桩施工时,将测斜管绑扎于钢筋笼上,并保证其中一对导槽与基坑走向垂直。

综合误差为:每15m深度测量误差不超过±4mm,相当于0.015。

达到规范对设备精度的要求。

本次监测使用的测斜管材料为PVC管,内径60mm,外经70mm,弹性模量E=8100kg/cm2,刚度不均匀度4.4。

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2~3天监测一次,在挖土高峰期,若位移速率变化异常或位移量过大可适当加密周期,增加监测次数。当大规模取土期过后且位移基本稳定,则监测周期可视位移速率的大小合理安排,直至主体施工至±0为止,监测约20次。

4)支护桩桩体应力监测:

桩体应力监测采用应力计,根据设计要求,双排桩选择2个断面(4根桩),拱形支护灌注桩选择两根桩,每根桩内外侧各埋设计

5个应力计,共计埋设60个应力计。

传感器安装要求:传感器的安装必须和支护桩纵筋布置同步进行。由于传感器造价高,测试使用量大,需要留出较长的时间进行定货、制造,同时传感器到货后需要作二次处理和标定工作,因此在传感器安装前需留出1~2周时间。传感器的安装需要现场焊接,因此需要施工单位加以配合。传感器和信号线属于精密器件,需要施工单位配合进行保护。

监测周期:在桩体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归零测量。然后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1~2天进行一次测量,在挖土施工的高峰期,若墙体受力变化快速或出现异常,则加密测试频率。当大规模挖土施工期过后且受力变化稳定,则监测频率降低,主体施工至±0时监测结束,监测约30次。

5)人字梁(3-3、4-4、4’-4’剖面)应力监测:

人字梁应力监测采用应力计,根据设计要求,在上述选择的2个断面双排桩位置的人字梁(3-3、4-4、4’-4’剖面)上埋设,每个剖面埋设4个应力计,共计埋设24个应力计。

监测周期:在梁体达到规定强度后,进行归零测量。然后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1~2天进行一次测量,在挖土施工的高峰期,若梁体受力变化快速或出现异常,则加密测试频率。当大规模挖土施工期过后且受力变化稳定,则监测频率降低,直至梁体拆除时监测结束,监测约30次。

6)水平支撑5-5剖面轴力监测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2个水平支撑,在每个支撑剖面上埋设4个应

力计进行监测,共计埋设8个钢筋应力计。

自基坑开挖时起,每隔1~2天进行一次测量,在挖土施工的高峰期,若支撑受力变化快速或出现异常,则加密测试频率。当大规模挖土施工期过后且受力变化稳定,则监测频率降低,直至支撑拆除时监测结束。

7)水位监测:

选择几个典型位置的基坑内外侧的大口井和观测井进行水位监测,具体位置现场确定,采用电子水位计进行监测。

篇二:商务大厦基坑沉降观测方案(4663字)

1、工程概况

XXX商务大厦工程位于XX市XX区XX路XXXX中学东侧,北东邻XX小区,西邻XX路,南邻XX小区。主要由主楼两侧的2栋高层写字楼及高层建筑之间的裙房及外围地下部分组成,±0.00=179.70m,基坑挖深约为-11.00m。基坑支护结构采用支护桩+预应力锚索、桩间喷射混凝土面板的支护行式。

2、监测依据

全部观测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

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XX)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XX)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3、监测目的

建筑物前期施工期间,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道路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和其周围建筑物特征部位之间的不对称变异量,对基坑在回填前及回填过程中的整体稳固趋势作出评估,为建筑质量评价和最后验收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为:基坑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及裂缝观测。

4、监测项目

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设计支护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监测内容为:

(1)基坑坡顶位移监测:包括坡顶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的监测;排桩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

(2)高边坡位移观测:观测频率及次数跟东北面基坑监测一样。

(3)周边建筑物变形监测:基坑边缘外2倍的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作为监测对象,监测点设置在建筑物四角、中点及拐点处,主要对周边建筑物进行沉降及变形监测。

(4)周边地表开裂状态的监测。

(5)周边设施(住宅楼、道路、管线等)的监测。

(6)主体沉降观测。

5、测点布置

5-1、监测平面控制点的布设

根据经验知道,基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为坑深的3~4倍,因此,沉降观测所选的控制点应选在施工的影响范围之外;控制点不应少于3点。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将控制点布设在农行小区内比较有利于保护和观测。

5-2、水准点的设立

按照规范要求,各水准基点的间距应在20-40米范围以内;水准

基点与被测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大于100米,且不小于30米,现根据场地条件、场地使用性质、地下埋藏物的情况、长期保存条件等,水准基点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附近,本工程考虑设在基坑的东侧。

5-3、监测点布设

本次观测的监测点布设由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水平位移点12个,沉降点12个,周边建筑变形点15个,既有道路变形点7个,共计为46个监测点。设计方案依据:

(1)基坑边坡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2)围护墙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围护墙的周边布置,围护墙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冠梁上。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孔宜布置在基坑边坡、围护墙周边的中心处及代表性的部位,数量和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

(4)围护墙内力监测点应布置在受力、变形较大且有代表性的部位,监测点数量和横向间距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每边至少应设1处监测点。竖直方向监测点应布置在弯矩较大处,监测点间距宜为3~5m。

(5)锚杆的拉力监测点应选择在受力较大且有代表性的位置,基

坑每边跨中部位和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宜布置监测点。每层锚杆的拉力监测点数量应为该层锚杆总数的1~3%,并不应少于3根。每层监测点在竖向上的位置宜保持一致。每根杆体上的测试点应设置在锚头附近位置。

(6)建(构)筑物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边不少于3个监测点;不同地基或基础的分界处;变形缝、抗震缝或严重开裂处的两侧。

(7)监测点宜布置在建(构)筑物角点、变形缝或抗震缝两侧的承重柱或墙上。监测点应沿主体顶部、底部对应布设,上、下监测点应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

(8)建(构)筑物的裂缝监测点应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置,在基坑施工期间当发现新裂缝或原有裂缝有增大趋势时,应及时增设监测点。每一条裂缝的测点至少设2组,裂缝的最宽处及裂

缝末端宜设置测点。

(9)地下管线监测点的布置应根据管线年份、类型、材料、尺寸及现状等情况,确定监测点设置。监测点宜布置在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平面间距宜为15~25m,并宜延伸至基坑以外20m。

(10)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1~3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每个监测剖面上的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5个。

5-4、保护:

基坑监测方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XXXXX勘察院 二0一八年一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项目负责: 校对: 审核: 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 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 2018年1月8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二、监测目的 (4) 三、监测执行规和依据 (5) 四、监测项目及容 (5) 五、监测点的布设 (5)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5) 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6) 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7)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7) 5.立柱沉降观测点 (8) 6.支撑轴力监测点 (8) 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8)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8)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9)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9)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10) 3、地下水位监测 (12) 4、竖向位移观测 (12) 5、水平位移观测 (13) 6、钢支撑轴力监测 (14) 七、监测周期、频率 (14) 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15) 九、监测设备 (15) 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16) 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16) 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6) 附: 1、单位资质证书 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 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总用地面积XX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51米-4.61米,坑中坑二次开挖0.59-1.81米。 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 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5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3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4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6米。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4米左右,红线外有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按照有关规,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二、监测目的 通过监测工作,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①、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由于土体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各向异性及不连续性决定了土体力学性质的复杂性,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控影响,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确保基坑稳定安全,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②、验证设计、指导施工 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与实际符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 ③、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 通过对周边环境监测数据的分析,调整施工参数、施工工序、重车进出以及停靠位置,确保地下管线的正常运行,有利于保障业主及相关方的利益。 ④、积累地区性基础工程施工经验 通过对围护结构、周边环境等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施工期间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所受的影响程度,分析基坑施工特征,为地区性类似的工程积累经验。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设计

基坑变形监测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由一幢门字形酒店、六幢不同高度公寓和整体地下车库组成,总占地面积约30000m 2,总建筑面积约23 万m 2,地下建筑面积约8.7 万m 2。 本工程基坑总面积约29300m 2,东西向长约300~400m,南北方向长约40~110m。基坑总延长线为785m,地下室为三层,基坑开挖深度为-18.2m、-18.7m,管线分布复杂。基坑北侧紧邻海河,南侧是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海河水位的变化及张自忠路面动荷载的干扰都将是某基坑监测的难点。基坑监测等级为一级,监测手段众多,监测内容、监测工作量及监测难度均较大。 二、依据及原则 1.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4.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3) 5. 《天津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BJ1-88) 依据规范和天津市建设主管部门对建筑物基坑施工相关文件的要求,以及基坑设计的相关要求;为确保建筑物地下基坑施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在基坑开挖和施工期间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保证其不对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指导基坑信息化施工,保证施工安全。

三、基坑监测项目 为了及时收集、反馈和分析周围环境要素在施工中的变形信息,实现信息化施工并确保施工安全,综合本工程周边环境状况及围护结构和支护体系的特点,遵照设计的相关要求,本工程共进行如下几项基坑监测工作: 1、周边环境监测 A、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B、基坑外道路变形监测; C、基坑外地下潜水水位监测; D、基坑外承压水水位监测; E、基坑外土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F、基坑外土体表面变形监测; G、海河堤岸变形(沉降、变形)监测; 2、围护结构监测 A、围护桩桩体水平位移(测斜)监测; B、围护桩桩顶变形(沉降、位移)监测; C、围护桩内、外侧水土压力监测; D、围护桩的竖向钢筋应力监测; 3、支撑体系和立柱监测 A、支撑轴力监测; B、钢格构柱及立柱角钢应力监测; C、立柱位移和沉降监测;

沉降观测方案

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3)《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施工图-桥梁》(图号:FWS2013-277-Q) (4)《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施工图-结构》(图号:FWS2013-277-G) (5)《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适用范围 本方案针对京沪高铁站出站口及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西外环改造施工编制,包含的施工项目有西外环深基坑开挖、接长出站通道深基坑开挖,结合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设计院所指定的《京沪高铁泰安站出站口和西外环路综合改造工程铁路沉降监测方案》进行同步观测。 2.工程概况 西外环路基坑开挖深度10m~15.8m,新建框架边缘距既有站房楼约17.45m,距离既有西外环桥基础为4.65m,框架最低点底标高低于既有西外环桥基础7.0m。采用劈裂机配合风钻开挖施工。框架桥处

地质为全风化片麻岩,因此既有西外环桥基础顶以上部分开挖边坡坡度为2:1,基础顶一下部分开挖边坡为5:1,开挖边坡喷射C25混凝土防护,最大开挖断面处开挖边坡距既有站房边11.22m,施工时对站房结构安全无影响。 接长出站通道基坑最大深度为9.7m,基坑采用的围护桩共分2种:站房内柱基础位置设超前钢管桩,柱基之间设φ1m人工挖孔桩,站房外通道设φ0.8m钻孔灌注桩,桩顶设1.2m*0.8m冠梁,桩间网喷砼采用Φ8@150×150钢筋焊接网,10cm厚C25早强喷射混凝土。 3.观测目的 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站房及原西外环桥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的位移和沉降量,对基坑的稳定性作出评估。对沉降超限,提前预警,采取应急预案,以保证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4.地质条件 该区第四系地层较薄,基部基岩裸露。场地地表覆盖有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主要为站场填土、公路路基填土;其下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粉质黏土,下伏太古界泰山人群花岗片麻岩。地层特征描述如下: (1)素填土:主要为站场填土,灰绿色,黄褐色,稍密、潮湿,主要为粉质黏土及花岗片麻岩风化物,层厚0~3.50m,承载力特征值fak=100KPa,岩土施工工程分级为Ⅱ级普通土。

沉降观测记录表完整版本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编号:DLMJTC-001工程名称美景天城基坑支护沉降观测水准点编号M1 - M16 水准点所在位置4号家属楼水准点高程 观测日期观测性质 工程地点辽源市东辽县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 测 点 编 号 观测 点相 对标 高(m) 上午下午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实测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本次累计M1 M2 M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M12 M13 M14 M15 M16 工程进度 状态 技术部 施测人记录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1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相对标 高(m) 第一次 2013年2月28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 0 0 M2 -2.25 -2.251 1 1 M3 -2.1 -2.1 0 0 M4-2.3 -2.301 1 1 M5-2.32 -2.32 0 0 M6-2.23 -2.23 0 0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架空层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 检验(建)表5.1.7-2 共6页第2页工程名称银利财富广场8#楼水准点编号 水准点 所在位置 永久水准点水准点高程22.53M 观测起止 日期 2013.2.15始观测性质见证观测工程地点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银利财富广场 测量仪器仪器名称:水准仪 沉降观测结果 观测 点编 号 观测点 相对标 高(m) 第二次 2013年3月30日 标高 (m) 沉降量 (mm) 本次累计M1 -2.2 -2.201 1 1 M2 -2.25 -2.252 1 2 M3 -2.1 -2.101 1 1 M4-2.3 -2.302 1 2 M5-2.32 -2.322 2 2 M6-2.23 -2.231 1 1 观测点布置简图 - 工程进度 状态 一层顶梁板 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施测人监理(建 设)单位 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 项目专业技术负责人)

基坑监测周围建筑沉降观测方案

生活后勤综合用房 基坑支护工程安全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场地整平标高为,设计±=。拟建两层地下停车场,基坑总面积约为3748㎡,周长约253m。地下一层底板板面标高为,二层底板板面标高,开挖面标高为,基坑实际挖深为左右。 本工程采用排桩加一道支撑的挡土形式,止水结构采用双排深搅桩,坑内布置8口管井进行降水。 二、监测目的及监测项目 一)、监测目的: 1.保证基坑支护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2.保护基坑周边环境(周边建筑物、道路管线等) 根据设计要求监测项目如下: 1.基坑周边水平垂直位移监测 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沉降监测 3.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4.水位监测 5.支撑轴力量测 二)、点位布设: 1.沿圈梁顶每15m左右设位移监测点,共布设15个; 2.周围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共布设约30个沉降监测点; 3.基坑周边共布设8个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管,孔深; 4.支撑轴力监测,布设4个断面,每个断面4个应变计; 5.设4个水位监测管,孔深。 具体监测点点位见后附平面位置示意图。 三、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及监测方法 (一)、监测依据的技术标准: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建筑基坑设计规范》(JGJ120-99) 《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 (二)、监测方法: 表面变形观测: 包括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使用精密经纬仪和精密水准仪进行观测。 水平位移采用测小角法,角度观测一测回,距离按1/2000的精度测量,测小角法是利用精密经纬仪精确地测出基准线与置镜点到观测点视线之间所夹地微小角度αi(如图所示),并按下式计算偏移值:l i=αρ 式中S i为端点A到观测点P i的距离,ρ’’=206265’’;

某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精)

XXXX ·文化广场基坑及周围环境监测方案 审定 审核 编制 20XX 年 XX 月 XX 日 目录 第一节工程概况 ........................................................................................................ 2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 (2) 第三节监测目的及内容 ............................................................................................ 2第四节监测布点方案 ................................................................................................ 3第五节使用仪器 ........................................................................................................ 6第六节监测方案 ........................................................................................................ 6第七节人员安排 ........................................................................................................ 7第八节观测成果的计算、分析............................................................ 7 第九节观测资料的整理和统计............................................................ 8 第十节质量保证和控制 (9) 第一节工程概况 。本工程地址位于 XXXX ,场地南侧为 XXXX ,东侧为 XXXX 。整个项目包括综合公建 (包括购物中心、办公、酒店等及服务式公寓等。整体开挖深度为22.5米。 第二节方案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 (1 根据提供的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基坑工程监测方案完整版

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项目 基坑工程 监 测 方 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一九年一月

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 工程地点: 建设单位: 编写: 校对: 审核: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9年01月25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4) 2.1. 监测目的 (4) 2.2. 编制依据 (4) 3. 监测内容及布点方法 (5) 3.1. 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 (5) 3.2. 基准点布设 (5) 3.3. 监测点布设 (6)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9) 4.1. 平面控制网及水准基准网 (11) 4.2. 观测注意事项 (11) 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11) 4.4. 围护桩(坡)顶面位移及沉降 (12) 4.5. 围护结构外围地下水位观测 (13) 4.6. 周围道路及建筑沉降 (14) 4.7.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14) 4.8. 锚杆内力 (14) 4.9. 巡视检查 (15) 5. 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 (15) 6. 监测频率 (16) 7. 预警值和预警制度 (17) 7.1. 监测报警 (17) 7.2. 监测报警措施 (17) 8. 监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 (17) 8.1. 监测数据的分级管理 (17) 8.2.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18) 8.3. 监测数据的反馈 (18) 9. 技术保证措施 (18) 9.1. 测试方法 (19) 9.2. 测试仪器 (19) 9.3. 监测点的保护 (19) 9.4. 数据处理 (19) 10. 服务承诺 (19) 11. 合理化建议 (20)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

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 C13组团工程 边坡沉降监测方案 编制单位:力帆·红星广场项目一期工程B2组团和C13组团项目 编制日期:二〇一七年九月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东北临龙安路、西南侧为金州大道,东南侧为金开大道。总建筑面积约17.16万m2,主要由35栋3F/-1F别墅,1栋30F/-2F高层住宅,1栋23F/-2F酒店,1栋6F/-2F商业,2个地下车库组成,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础采用旋挖桩、人工挖孔桩、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板基础。 2、监测依据 全部观测按照以下标准执行 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97) 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 2-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12) 2-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2-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 3、监测目的 建筑物前期施工期间,基坑在回填之前由于卸除地基土自重或降水等因素而引起的基坑外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及道路的结构应力也在缓慢调整。变形观测的目的就是:通过测量基坑周围预设的工作点和其周围建筑物特征部位之间的不对称变异量,对基坑在回填前及回填过程中的整体稳固趋势作出评估,为建筑质量评价和最

后验收提供参考依据。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内容为:基坑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 4、监测项目 根据业主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设计支护方案及现场实际情况,具体监测内容为基坑坡顶位移监测。 5、测点布置 按照规范要求,各水准基点的间距应在20-40米范围以内;水准基点与被测建筑物的间距不应大于100米,且不小于30米,现根据场地条件、场地使用性质、地下埋藏物的情况、长期保存条件等,水准基点不应设置在高层建筑附近,本工程考虑设在基坑的东侧。 5.1监测点布设 本次观测的监测点布设沉降点8个,设计方案依据: (1)基坑边坡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监测点应沿基坑周边布置,基坑周边中部、阳角处应布置监测点。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20m,每边监测点数目不应少于3个。监测点宜设置在基坑边坡坡顶上。 (2)基坑周边地表竖向沉降监测点的布置范围宜为基坑深度的1~3倍,监测剖面宜设在坑边中部或其他有代表性的部位,并与坑边垂直,监测剖面数量视具体情况确定。 下图为沉降观测点布设图:

基坑监测方案完整版最新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项目 基坑工程 监 测 方 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一九年一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长江国际花园1.1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 工程地点:泰兴市虹桥镇虹桥大道北侧,飞虹路东侧 建设单位:江苏凯地置业有限公司 编写: 校对: 审核: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9年01月25日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4) 2.1. 监测目的 (4) 2.2. 编制依据 (4) 3. 监测内容及布点方法 (5) 3.1. 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 (5) 3.2. 基准点布设 (5) 3.3. 监测点布设 (6)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9) 4.1. 平面控制网及水准基准网 (11) 4.2. 观测注意事项 (11) 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11) 4.4. 围护桩(坡)顶面位移及沉降 (12) 4.5. 围护结构外围地下水位观测 (13) 4.6. 周围道路及建筑沉降 (14) 4.7.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14) 4.8. 锚杆内力 (14) 4.9. 巡视检查 (15) 5. 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 (15) 6. 监测频率 (16) 7. 预警值和预警制度 (17) 7.1. 监测报警 (17) 7.2. 监测报警措施 (17) 8. 监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 (17) 8.1. 监测数据的分级管理 (17) 8.2.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18) 8.3. 监测数据的反馈 (18) 9. 技术保证措施 (18) 9.1. 测试方法 (19) 9.2. 测试仪器 (19) 9.3. 监测点的保护 (19) 9.4. 数据处理 (19) 10. 服务承诺 (19) 11. 合理化建议 (20)

沉降观测及基坑变形监测方案计划

一、测区概况 1、地理位置 待建的秦皇岛恒大城位于秦皇岛市火车站北侧,本次涉及沉降观测及基坑变形监测建筑物为:5#、6#地块(6#地块1、2标;5#地块、6#地块3、4标)拟建的住宅及商业建筑,该标段位于规划北港大街南侧,迎宾北路由标段中间穿过。 项目工程为剪力墙结构,桩筏、筏板基础,一般为地下2层,地上5—49层。该项目由荆州市晴川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设计,恒大地产集团秦皇岛恒大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依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按国家规范,在施工及使用期间均进行沉降观测。 本次沉降观测工程范围主要包含住宅及配套工程。基坑监测部分指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需要进行基坑监测部分。 二、工作任务 恒大城5#、6#地块3、4标段建筑沉降观测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按《规范》要求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建点后,从±0开始进行两次测量,并取各点两次高程中数作为该点的初始高程,结构封顶前按上表设计的次数监测;竣工前按封顶后间隔1个月、2个月、竣工前;竣工后第一年监测3次数;第二年监测2次。个别建筑在外装修前还需重新布设观测点,换点后应同时测量2次(取其平均数做为起始值)。每栋建筑封顶后还应监测约8次;合计344

次;5#、6#地块沉降观测总计观测次数为771次。 5#、6#地块沉降观测点布设具体位置详见沉降观测布点示意图。 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及甲方要求,本工地建筑物沉降进行至主体竣工验收及使用运行两年,当沉降速度小于0.04mm/d,可以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否则应增加观测次数,本方案中规定的观测次数仅作为参考。 但是当监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委托方,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监测方案: 1、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2、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3、周边或开挖面出现塌陷、滑坡; 4、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5、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如需另外增加观测次数,甲乙双方另行协商。 三、测量技术依据: 1、《城市测量规范》(GJJ885)(GJJ8-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4、《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范》(YB 9258-97)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6、经甲方审批的《秦皇岛恒大城5#、6#地块沉降观测及基坑变形监测方 案》 四、水准基点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模板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施工测量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测量部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测量仪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测量施工组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沉降观测水准网的建立及测量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校核水准控制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水准点控制网的测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沉降观测方法和一般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沉降观测周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沉降观测的作业方法和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 签。 5.4沉降观测点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沉降观测埋设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6、控制点保护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沉降观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坑监测方案资料

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1.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3.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33/T1008-2000); 4.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提供的《宁波天元大厦工程地质 勘察报告》; 5.《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施工图》(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 院); 6.宁波市城乡建委专家组编写的宁波市行业标准《宁波市软土深基 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暂行技术规定》; 二、工程概况 宁波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地位于宁波市海曙区,位于中山西路的北侧,南临花池巷,东靠亨六巷,西到布政巷。基地面积为80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9916平方米。地上26层,地下2层,为剪力墙结构,采用孔灌注桩桩基础。 本工程±0.00相当于黄海高程3.8m,基坑开挖深度为约9.5m,基坑开挖面积6645m2,基坑四周延米350m。地下室采用排桩加两道混凝土支撑的支护形式。场地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勘察分院勘察。结构部分由宁波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设计。 三、监测人员

主要监测管理人员表

四、监测目的、内容、布设及要求 (一)监测目的 为了确保支护结构的安全施工,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安全状况,验证支护结构设计对整个基坑施工过程和内部结构进行施工监测非常必要,监测还可以发现在设计中因地质等因素而没有考虑到可能在施工中影响安全的状况为及时对局部进行加固调整施工提供依据,同时可以根据监测资料总结工程经验,为提高设计水平提供依据。 (二)监测内容 1、深层土体位移观测 基坑侧向变形观测是基坑开挖支护施工过程监测中一项地下各处水平位移的监测方法,常用测斜仪进行测量,它是一种可以精确测量垂直方向土层或围护结构内部水平侧向位移的工程测量仪器,本次工程布设9个水平位移测量监测孔。 2、环梁及立柱水平位移观测 基坑开挖工程施工场地变形观测的目的是通过对设置在支护场地的观测点进行周期性的测量,求得各观测点坐标的变化量,提供评价支护结构和地基土的稳定性技术数据, 本次工程布设了33个环梁和立柱水平位移监测点。 3、环梁及立柱沉降测量 沉降测量是通过精密水准仪以某一起始点为基准测量各点每次高程变化得到各相应点的沉降量(可以用国家水准控制网中的水准控制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建筑基坑沉降、位移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一、深基坑监测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5~7m发展到目前最深已达20m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发展程度,为及时采取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 二、深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深基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围护设施必须安全有效。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深基坑则大多采用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并配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7~15m深的基坑,中间必须配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用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必须安全可靠,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安全指标取在临界点附近,再靠现场监测提供的动态信息反馈来调整施工方案。 1、以下内容是基坑监测目前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项目: (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 (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 (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 (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 (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 (7)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8)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

基坑监测方案03948

XXXXXXX地块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XXXXX勘察院二0一八年一月

XXXXXXX地块 基坑围护监测方案 项目负责: 校对: 审核: 监测单位:XXXXXX勘察院 监测资质: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单位地址:XXXXXXX 2018年1月8日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二、监测目的 (5) 三、监测执行规范和依据 (5) 四、监测项目及内容 (6) 五、监测点的布设 (6) 1.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6) 2.地下水位观观测点 (7) 3.坑顶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点 (8) 4.冠梁水平位移监测点 (8) 5.立柱沉降观测点 (9) 6.支撑轴力监测点 (9) 7.周边管线、桥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 (9) 8.坑外地面沉降监测点 (9) 六、监测项目的实施 (10) 1、监测控制网的布设 (10) 2、深层土体位移(测斜)监测 (11) 3、地下水位监测 (13) 4、竖向位移观测 (13) 5、水平位移观测 (15) 6、钢支撑轴力监测 (15) 七、监测周期、频率 (16) 八、监测控制指标(报警值) (17)

九、监测设备 (17) 十、本工程监测人员的配备 (18) 十一、监测成果反馈 (18) 十二、质量及安全保证措施 (18) 附: 1、单位资质证书 2、监测人员职称证书 3、监测点平面布置图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建的XXXXX地块位于XXXXXXX东侧、XXXXXX西侧、XXXXXX南侧。总用地面积XXXXXX平方米,建筑面积XXXXXX平方米。本项目主要拟建物包括XXXXXX住宅(18F)、XXXXXX地下室及其他配套设施。 本基坑开挖深度为3.51米-4.61米,坑中坑二次开挖0.59-1.81米。 基坑围护方法:本基坑采用SMW工法桩+钢支撑的围护方式。 基坑西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5米,基坑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2.3米,西侧的用地红线为肛肠医院已建围墙。基坑东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4米,东侧紧贴用地红线有自来水管线及电力管线,基坑开挖边界距离管线最近约6米。基坑北侧开挖边界距离用地红线最近约14米左右,红线外有电力、电信等市政管线。 按照有关规范,本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

边坡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新密电厂二期2×1000MW机组扩建工程输煤系统建筑工程1#转运站位于二期工程西南边。结构轴线东西方向宽米,南北长15米,结构为整板基础,箱式地下结构。基础底标高为米(相当于绝对标高米)。1#转运站周围建筑平面布置:北面通过2#栈道接卸煤沟,南面通过1#栈道连翻车机室,东邻斗轮机煤场,西临郑尧高速,夹在经七路、经八路之间,场地空旷开挖条件较好。 二.测量依据 1. ?建筑物变形测量规程?GT/T8-97 2. ?火力发电工程测量技术规程?DL/T5001-2004. 3. ?工程测量规程?(G B50026-93). 三.前期准备 1.仪器使用前必须送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鉴定单位鉴定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加强 维护保养. 2.提前埋设好基准控制点. 3.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 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 6 个月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四.仪器型号及精度 监测所用仪器为日本TOPCON公司制造的GTS—352C电子全站仪,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mm+2ppm。 五.变形观测水准点的布设 1.测点的埋设要求是,测点需穿过原状土硬层,伸入300mm左右,测点顶部做好保护,避免外力产生人为沉降。测点之间的距离一般为20—30m

2.水准点的型式与埋设要求如下图: 说明: 监测点在深基坑边坡每隔20--30m布设 六.检测员的安全防护 在监测的前期准备中,由于观测点位布设在边坡底部往上1/3处,所以观测员不方便架设棱镜三角架,而边坡又比较陡峭,因此在监测过程中观测员的安全就显得极为重要。于是采取的措施是,在每个观测点位下方开挖出一个方便架设棱镜的小平台,或者使用便携式小棱镜观测。这样就保证了观测员的安全。 七.变形观测的精度要求 变形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精度准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观测仪器,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同时要保护好监测点不被移动,破坏,位移,周围用混凝土加固。在架设棱镜时必须气泡居中,保证观测的准确性。 八.变形观测的方法和要求 1、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1)变形观测次数: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的次数,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基坑每挖一层观测一次。

深基坑监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1) 三、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1) 四、基坑支护方案 (1) 五、监测目的及要求 (2) 六、工程地质概要 (2) 七、监测内容 (3) 八、监测频率 (8) 九、测试主要仪器设备...................................... - 11 - 十、监测工作管理、保证监测质量的措施...................... - 11 - 十一、监测人员配备........................................ - 14 - 十二、监测资料的提交...................................... - 15 -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CENTER工程,本子项为通风中心;工程号为HB1001,子项号为VX。建设地点: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南岸乡。 通风中心长58.60m,宽33.10m,建筑高度(室外地坪至女儿墙)为22.900m,消防高度(室外地坪至屋面面层)为22.200m,地上二层,局部三层。占地面积1956.19㎡,建筑面积4298.00㎡。 建筑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本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Ⅰ类建筑。 二、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工程变形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3、《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 4、《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建筑基坑支护技术技术规程》(JGJ120-2012) 7、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三、基坑侧壁安全等级划分: 基坑 1-2交A-B,1-2交E-F,开挖的基坑深度较大约为8m,放坡系数80°,近似垂直开挖,如破坏后果较严重,因此侧壁安全等级定为一级,侧壁重要性系数1.1。 基坑其他位置地势相对开阔,无相邻建筑等级评定为二级,侧壁重要性系数1.0。

基坑沉降观测方案共9页word资料

大兴康庄两限房(一期) 1#、5#、8#号住宅楼 基坑变形监测方案 北京住总第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康庄工程项目经理部 2009年2月 目录 1. 编制依据 (2) 1.1. 施工图纸 (2) 1.2.主要规程规范 (2) 1.3.其他 (3) 2. 工程概况 (3) 3. 施工部署 (3) 3.1.人员部署 (3) 3.2.监测管理程序 (4) 4. 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4) 4.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4) 4.2.监测目的和内容 (4) 5. 监测要求及准备 (5) 5.1.监测要求 (5) 5.2.监测过程控制要求 (6)

5.3.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 (6) 5.4.主要测试设备 (6) 6. 监测方法 (6) 6.1.肉眼观察 (6) 6.2.基坑外半永久性基准点的布置 (7) 6.3.水平位移监测 (7) 6.4.监测频率 (7) 6.5.变形控制标准 (7) 6.6.资料整理和分析反馈 (8) 6.7.其它注意事项 (8) 6.8.监控报警值 (8) 1.编制依据

2.工程概况 3.施工部署 3.1.人员部署 3.1.1.项目部组织机构

项目部施工监测管理人员为岳秀记,负责本工程的基坑变形监测工作;分包单位的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执行项目部制定的一系列监测管理制度,做到持证上岗。 4.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目的和内容 4.1.基坑变形监测的必要性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体和相邻的构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才能对基坑工程的安全性和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有全面的了解,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甚至调整施工工艺或修改设计参数。 4.2.监测目的和内容 监测目的:检验设计所采取的各种假设和参数的正确性,指导基

基坑开挖监测方案

1.工程概况 拟建综合楼工程项目为地下二层、地上八层(局部三层、五层),设地下室二层,预计开挖深度约为地面以下9.0m左右。挡土结构和支承结构为钻孔灌注桩,止水桩为高压旋喷水泥土桩,大量土方为支撑和支挡下挖土。 地理位置处于解放东路、茶局路交汇处西北角,场地为原供电局旧址。基坑四周建筑物密集,东侧为十层交通大厦,其余四周为4-5层砖混结构的住宅楼,紧邻基坑为110KV城中高压变电所,该所为本工程监测的重点。 设计单位:工程桩为机械工业部深圳设计研究院,围护桩为南京南大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由宜兴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提供。 2.施工监测的重要性和目的 2.1施工监测的重要性 在基坑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基坑内外的土体将由原来的静止土压力状态向被动和主动土压力状态转变,应力状态的改变引起维护结构承受荷载并导致围护结构和土体的变形,围护结构的内力(围护桩和墙的内力,支撑轴力或土锚拉力等)和变形(深基坑坑内土体的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体的沉降和侧向位移等)中的任一量值超过容许的范围,将造成基坑的失稳破坏或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深基坑开挖工程往往在建筑密集的市中心,施工场地四周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基坑开挖所引起的土体变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些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正常状态,当土体变形过大时,会造成邻近结构和设施的失效或破坏。同时基坑相邻的建筑物又相当于较重的集中荷载,基坑周围的管线常引起地表水渗漏,这些因素又是导致土体变形加剧的原因。基坑工程设置于力学性质相当复杂的地层中,在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和变形预估时,一方面,基坑围护体系所承受的土压力等荷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对地层和围护结构一般都作了较多的简化和假定,与实际有一定的差异;加之,基坑开挖与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延迟过程,以及降雨、地面堆载和挖机撞击等偶然因素的作用,使得现阶段在基坑工程设计时对结构内力计算以及土体变形的预估与工程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并在相当程度上仍依靠经验。因此,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只有对基坑支护结构、基坑周围的土

基坑监测方案完整版

基坑监测方案完整版最新(总 2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长江国际花园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项目 基坑工程 监 测 方 案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二○一九年一月

监测方案 工程名称:长江国际花园期住宅小区(凯迪大酒店)酒店二期 工程地点:泰兴市虹桥镇虹桥大道北侧,飞虹路东侧建设单位:江苏凯地置业有限公司 编写: 校对: 审核: 扬州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2019年01月25日 目录

1. 工程概况 (4) 2. 监测目的及编制依据 (4) . 监测目的 (4) . 编制依据 (4) 3. 监测内容及布点方法 (5) . 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 (5) . 基准点布设 (5) . 监测点布设 (6) 4. 监测方法及精度 (9) . 平面控制网及水准基准网 (11) . 观测注意事项 (11) . 数据处理及分析 (11) . 围护桩(坡)顶面位移及沉降 (12) . 围护结构外围地下水位观测 (13) . 周围道路及建筑沉降 (14) . 深层土体水平位移 (14) . 锚杆内力 (14) . 巡视检查 (15) 5. 仪器设备和人员组成 (15) 6. 监测频率 (16) 7. 预警值和预警制度 (17) . 监测报警 (17) . 监测报警措施 (17) 8. 监测数据的处理及信息反馈 (17) . 监测数据的分级管理 (17) . 监测数据的分析和预测 (18) . 监测数据的反馈 (18) 9. 技术保证措施 (18) . 测试方法 (19) . 测试仪器 (19) . 监测点的保护 (19) . 数据处理 (19) 10. 服务承诺 (19) 11. 合理化建议 (20)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