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性能试验方案

性能试验方案

性能试验方案
性能试验方案

锅炉性能试验方案

1.试验目的

验证锅炉机组的运行性能是否能达到锅炉供货商对其提供产品所作的性能保证,检验锅炉其它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为甲方提供准确、可靠的技术数据。

2.试验依据

● 《锅炉性能试验规程》ASME PTC 4-1998

● 《火电机组启动验收性能试验导则》

● 相关技术文件

3.试验项目及其条件

3.1 空气预热器漏风

3.1.1 空气预热器漏风率达到设计值<3% 。

3.1.2 空气预热器漏风保证条件::

● 燃用设计煤种;

● 设计的Ca/S 摩尔比;

● 锅炉达到BMCR 运行工况。

3.2 额定工况下锅炉效率

3.2.1 锅炉效率保证值为(按高位热值、BECR 工况)

3.2.2 锅炉效率保证条件:

● 燃用设计煤种;

● Ca/S 摩尔比达到设计值;

● 进风温度达到要求;

● 蒸汽品质合格;

● 入炉煤和石灰石的粒度在设计范围以内;

● 过量空气系数达到设计值。

3.3 无气助燃稳定运行最低负荷

3.3.1 无气助燃稳定运行最低负荷不大于30%BMCR(主蒸汽温度510℃;主蒸汽流量66t/h)。

3.3.2 无气助燃稳定运行最低负荷保证条件:

● 入炉煤和石灰石的粒度在设计范围以内;

● 无自动控制投入;

● 燃用设计煤种。

3.4 高加全切工况下运行参数测试

3.4.1 高加全切工况下锅炉各主要参数应达到设计参数;

3.4.2 高加全切工况下锅炉保证条件:

● 燃用设计煤种;

● Ca/S 摩尔比达到设计值;

● 过热蒸汽、压力达到额定值;

● 再热蒸汽进出口温度、压力达到额定值;

● 冷却水入口温度达到设计值;

● 机组电负荷25MW;

● 机组补水率为0。

3.5 锅炉最大连续运行工况(BMCR)参数测试

3.5.1 锅炉出力(BMCR)为220t/h。当机组达到最大出力时,便开始试验,并一直继续到条件迫使结束此试验时为止,或参加试验人员宣布试验结束。

● 燃用设计煤种;

● Ca/S 摩尔比达到设计值;

● 燃煤粒度和石灰石粒度达到设计值;

● 给水温度达到额定值;

● 过热蒸汽、压力达到额定值;

● 蒸汽品质合格;

● 汽轮机TCC 状态的要求、在主蒸汽上抽取设计流量的辅助蒸汽;

● 达到设计补水率。

4.试验测点

为满足试验的要求,需要布置如下测点:

● 原煤取样点:布置在给煤机入口下煤管,每台给煤机1 个;

● 石灰石取样点:布置在石灰石料斗;

● 撞击式飞灰取样点:布置在空气预热器出口水平烟道,每侧烟道1 个;

● 炉底大渣取样点:布置在除渣器或安装临时排渣管;

● 烟气成分取样点:空气预热器出、入口烟道。每侧烟道进口侧布置8 个,出口处布置6 个;

● 烟气温度测点:同“烟气取样点”;

● 环境温度、大气压力测点:布置在送风机入口附近处(避风、遮阳处);

● 蒸汽流量:采用DCS 上运行记录值;

● 给水流量:采用临时安装的高精度的凝结水流量喷嘴;

● 汽水系统主要压力采用DCS 上运行记录值(或单独布置高精度压力变送器);

● 汽水系统温度采用DCS 运行测点;

● 在烟风道的相应位置上布置测点,用于测量静压、差压;

● 大气湿度:布置在送风机入口附近处(避风、遮阳处),采用干湿球温度计进行测量。

5.试验仪器

本次性能试验主要仪器、仪表及设备采用德国进口测试设备,具体如下:

● NGA 2000 烟气分析仪;

● M&C 烟气预处理箱;

● M&C CO2 测试仪;

● M&C PMA 30 氧量计;

上述仪器均为现场采用标准气体样瓶自行标定。

● T 型热电偶;

● K 型热电偶;

● 秒表;

● 标准毕托管;

● 遮板式毕托管;

● 大气压计;

● 电子微压计;

● 倾斜式微压计;

● 红外测温仪;

● IMP 数据采集板;

● EIC 数据采集仪;

● 差压变送器。

6.测量内容及方法

6.1 原煤、石灰石取样

投运给煤机和石灰石下料管每15 分种取样一次,每次取样2kg。取样结束后,将所有样品缩分成4 份,每份约10kg,如图1 所示。煤质化验内容为:工业分析、发热量和元素分析;石灰石化验内容为:CaCO3、MgCO3 和H2O。

原煤、石灰石取样采用自制取样铲。

原煤、石灰石取样有效时间与锅炉试验工况时间相等,但取样开始和结束时间应视燃料

从采样点到送入炉膛所需的时间适当提前,以保证样品能代表试验期间所用燃料。采集的样品应立即密封存放,缩制煤样应尽快进行。

6.2 飞灰取样

通过装设在空气预热器出口水平烟道上的撞击式飞灰取样枪,采集锅炉飞灰样品。所取飞灰样品的缩制程序同原煤样完全一样。化验内容为:灰中可燃物含量。

6.3 炉底大渣取样

大渣取样位置在炉底排渣口处或者临时排渣口处。

渣样的缩制程序同原煤样完全一样,化验内容为:渣中可燃物含量。

6.4 烟气温度测量

在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道布置的温度测点进行。试验开始前,打开测孔,按照网格法布置好热电偶并将测孔密封良好。采用经过标定的T 型、K 型热电偶,通过IMP 数据采集系统,将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温记录到计算机中,试验期间每5 秒记录一次。烟气温度测量6.5 烟气成分测量

烟气采样在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道烟气取样点进行。烟气采样点采用多代表点布置,即每个测孔布置一个取样点。烟气取样管取样端固定在取样点处,用橡胶管将每个烟道取得的烟气样经烟气混合器混合,送NGA2000 分析烟气成分。每10~15 分种测量一次。6.6 大气参数测量

在送风机入口附近,用干湿球温度计和大气压计测量干湿球温度和大气压力,每15 分种测量一次。

6.7 汽水系统参数测量

记录、打印锅炉蒸发量、压力、温度、差压、给水温度、流量等主汽系统参数;记录、打印再热器系统各个参数,每30 分种记录一次。

6.8 烟风系统参数测量

记录、打印空气预热器出入口烟(风)道静压等参数,每20 分种记录一次。

7.试验条件

7.1 试验前具备的条件

7.1.1 确认锅炉各主要辅机能正常运行,并满足试验要求。

● 锅炉各主要辅机能连续运行,能适应正常负荷变化的要求;

● 蒸汽温度、压力均能满足设计的技术规范;

● 过热器、减温水(烟气调节挡板)能正常投入;

● 送引风机、一次风机调节挡板操作灵活、指示正确;

● 正式试验前,须经有关各方认可,机组运行状态达到满意程度。

7.1.2 机组严密性检查

● 消除烟风系统不应有的泄漏;

● 消除汽水系统不应有的泄漏。

7.1.3 锅炉汽温、给水、风量调节系统能投入运行。

7.1.4 锅炉吹灰系统能够正常投入,所有受热面能保持正常的清洁度。

7.1.5 所有参与试验的仪器仪表检定合格。

7.1.6 确定储存足够的、符合试验规定的燃料和石灰石。

7.1.7 试验前机组连续、正常运行3 天以上,正式试验前的12 小时中,前9 小时机组运

行负荷不低于试验负荷的75%,后3 小时应维持试验负荷。

7.2 试验期间的要求

7.2.1 锅炉燃用设计煤种(符合试验规定的),设计Ca/S 摩尔比。

7.2.2 试验期间主要运行参数允许波动范围如下:

锅炉蒸发量±3%

蒸汽压力±2%

过热蒸汽温度540 ℃

7.2.3 试验期间锅炉不吹灰、不排污,不进行任何干扰试验工况的操作。

7.2.4 试验前进行有关系统的隔离,定排、连排、暖风器停用。

8.试验程序

锅炉性能试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8.1 预备性试验

8.1.1 确定锅炉以及整个电厂是否具备实施试验的合适条件。

8.1.2 氧量场标定。在额定负荷,分别于空气预热器进出口烟道截面,按等面积原则,逐点抽取烟气样,测量各点氧量以获得烟道界面氧量分布场。求得氧量代表点,且以氧量代表点作为烟气取样代表点。

8.1.3 评估存储的试验用煤是否符合大纲对煤质的要求。

● 检查入厂煤的化验结果;

● 检查入炉煤的化验结果;

● 在煤场实地取样,并进行煤的工业分析和发热量测试。

8.1.4 预备性试验期间进行少量的参数调整,了解和掌握锅炉的某些参数达到新的稳定所需要的时间。

8.1.5 检查仪器、仪表,参与试验的人员熟悉使用仪器并掌握试验步骤。

8.2 验收试验

8.2.1 正式试验开始前的工作

● 试验前4 小时锅炉各受热面吹灰一次,并确认系统隔离情况;

● 确认试验仪表准备就绪;

● 试验前2 小时进行运行调整,确保锅炉蒸发量、汽温、汽压在试验允许的范围内。表盘氧量、风量配比合理。烟气分析仪开始校验;

● 试验前1 小时,冷渣器除渣。关闭连续排污和定期排污;

● 正式试验宣布开始前,试验各方代表确认工况、确认试验仪器仪表、确认人员资格,并在《试验认可书》上签字;

8.2.2 试验测量时间

● 锅炉效率4 小时

● 其它试验2 小时

8.2.3 试验工况从开始直至结束,锅炉各参数应尽可能保持稳定。

8.2.4 试验结束后,参加试验的各方代表进行试验复核:

● 所有样品确认并封存;

● 所有记录签字认可,并复印给试验各方代表;

8.3 试验次数

额定工况下锅炉效率试验项目做两个平行工况,其它项目做一个工况。

8.4 试验工况的舍弃

在试验过程中或计算结果时发现观测到的数据有严重的异常情况,则此工况试验应予以舍弃;或者受影响的部分是在试验的开始或结束时,则应予以部分舍弃。如果为达到试验目的而有必要时,应重做被舍弃的试验工况。

9.数据处理

9.1 试验原始记录的处理

试验原始记录经可靠性检查后,计算算术平均值。

9.2 锅炉效率

锅炉效率计算采用热损失法。热损失包括:未燃碳热损失、干烟气带走的热损失、燃料中水分引起的热损失、氢生成的水分带走的热损失、空气中水分带走的热损失、石灰石中水分带走的热损失w、一氧化碳引起的热损失、辐射对流热损失、灰渣显热损失、CaCO3煅烧热损失、合成硫酸盐放热和不可测热损失。锅炉效率的修正依据ASME PTC 4.0-1998 所述方法进行。灰渣比例的划分1:经试验各方协商取70:30 或按设计值取。

9.3 水和蒸汽性质

本试验中涉及到的水和蒸汽性质计算依据IFC67 标准进行。

9.4 锅炉出力

根据以往的经验,锅炉表盘蒸发量与汽轮机实测结果偏差不大。因此,本试验中将记录表盘蒸发量。

10.组织机构

为了配合本次性能试验顺利进行,试验组织机构须在试验开始之前建立。

设试验总指挥2 人,由调试单位和电厂有关领导担任;设技术负责人1 人,调试单位负责全部试验测试工作并提供最终试验报告;业主负责试验的组织协调、测点安装、运行操作、工况的调整与稳定运行,同时由下列部门和人员给以配合:

运行人员:负责工况调整及稳定运行并记录有关表盘运行数据;

热试组:配合进行测试;

化学车间:进行入炉煤工业分析、灰渣含碳量测试、入炉煤粒径分析等;

热工人员:负责按照试验措施进行有关系统或设备自动保护的投入与解除以及表计的消缺等;

电气人员:配合布设仪器用电源、安装功率表、记录有关运行数据等;

检修人员:配合有关测点的加工、安装及拆除,搭设必要的脚手架等。

汽轮机性能试验方案

2、汽机性能考核项目

2.1汽机性能保证值考核项目

汽机额定出力:

主汽额定温度 535℃

额定功率 25MW

汽机额定工况热耗:

额定功率 25MW

热耗 6.213 kg/kW.h

汽机最大出力:

主汽额定温度 535℃

最大功率 30MW

2.2 锅炉性能非保证值试验项目

75%额定负荷下热耗试验

50%额定负荷下热耗试验

3、保证值条件

3.1主要参数的试验平均值与额定值的允许范围

3.2每个测量值偏离平均值的允许范围

3.3汽机性能试验方法遵守国家标准《汽轮机热力试验规程》(GB-8117-87)

4、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

4.1预备性试验

预备性试验安排在正式试验之前进行,其目的在于:

4.1.1确定设备及系统是否具备进行试验的条件;

4.1.2对流量进行平衡,检查不明泄漏量;

4.1.3检查试验仪表工作状态,培训试验记录人员;

4.1.4在试验后留有足够的时间,分析计算试验数据和处理存在的问题;

4.1.5试验要求与正式试验完全相同,经试验各方认可,预备性试验可作为一次正式试验。

4.2正式试验

4.2.1按系统隔离清单进行系统隔离,使之符合试验要求;

4.2.2试验前对系统补水,使凝汽器和除氧器保持较高水位,试验过程中不再补水;

4.2.3调整机组阀位或负荷,使其满足试验工况的要求,并保持稳定;

4.2.4调整燃烧状态,使主蒸汽参数满足要求,并尽可能减少过热器的减温喷水量;

4.2.5当系统和设备运行正常,并保证稳定运行1小时后,开始记录,每个工况连续记录不少于1小时;

4.2.6试验期间停止一切无关操作,按试验运行要求,并加强监视。

4.3试验系统隔离

试验系统为独立的热力系统,与试验无关的其它系统必须与试验系统隔离。

试验前根据机组全面性热力系统图制定隔离清单,并召集有关运行人员进行讨论,确定隔离清单和隔离方法。对不能严密关闭的电动门或气动门,要求关闭其手动隔离门。

正式试验时,应严格按照隔离清单对系统进行认真的隔离。为节省时间,隔离工作可由试验当天的运行人员完成,试验前由试验人员进行检查、核对。

对不能长时间隔离的系统,应在每个工况试验开始前进行隔离,结束后恢复。

由于系统隔离会造成部分辅助热力系统不能正常投入或保持备用,要求运行人员加强监视,谨慎操作。

4.4试验运行

为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在试验过程中对机组运行参数稳定性有严格要求,需要运行人员(特别是锅炉)精心操作、细心调整。

由于系统隔离和参数稳定的要求,如无安全方面的原因,试验进行中,汽机不进行任何操作。为保持参数稳定,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除氧器水位调整门切手动控制,锅炉退出协调控制方式等,会造成机组调整手段减少,应加强对机组的监视。

试验过程中停止补水,停任何向外排污、排水、排汽,不吹灰,停化学取样,辅汽与邻机完全隔离。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机组在正常、安全运行的条件下满足试验要求。

为达到某些试验工况的要求,还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对试验运行时的机组的参数及其它调整不进行运行考核。

试验期间,机组处于非正常状态,且对试验参数稳定要求较高,应尽可能安排经验丰富的运行人员进行试验操作,并精心操作、加强监视。

5、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试验对机组运行的要求主要是机组中主要设备应工作正常,运行中应保持系统的隔离状态,并维持机组运行状态的稳定。具体的要求叙述如下:

5.1对设备系统的要求

5.1.1试验前,锅炉的煤种尽可能接近设计煤种,以维持机组状态的稳定;

5.1.2主辅机设备齐全,工作正常,无异常泄漏;

5.1.3调速汽门能控制在固定位置,调速系统无卡涩、晃动,调节汽门的行程和重叠度正常,满足要求。

5.1.4回热系统正常投入;加热器保持水位运行,危急疏水门关闭,疏水按设计方式运行。

5.1.5汽封调节站能维持正常压力;

5.1.6机组能够稳定运行;

5.2试验运行

5.2.1运行人员应按试验要求,配合作好系统隔离及试验调整工作,熟悉系统隔离后的热力系统运行方式。

5.2.2调整锅炉燃烧状态,使主蒸汽、再热蒸汽参数满足试验要求,并尽可能减少过热器减温水量。

5.2.3根据试验要求调整机组阀位或负荷,使机组在试验负荷下稳定运行。

5.2.4在各工况试验前对系统进行补水,使凝汽器和除氧器保持较高的水位,试验过程中不得补水。

5.2.5如无安全方面的原因,试验中不对机组进行与试验无关的一切操作。

5.2.6试验过程中停止任何向外排污、排水、排汽,不吹灰,停化学取样,辅汽与邻机完全隔离。应采取适当措施保证机组正常、安全运行。

5.2.7保持凝结水流量稳定,凝结水调整门切手动控制,并将其开度调整为尽可能维持除氧器水位不变,在试验中维持其开度,不作调整;

5.2.8试验过程中,加强监视,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如遇异常现象,则停止试验,按运行规程处理。

6 试验的测量及测点

6.1试验结果的准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测量元件的精度,因此在试验前所有仪表必须经过校验,同时对关键参数的测量方法也提出了要求:

6.1.1电功率的测量

可采用现场功率表测量,但电厂应提供相应的校验合格证书。

6.1.2 流量的测量

试验以凝结水流量或给水流量作为主流量测量。主流量与电功率成正比,是必须高精度测量的流量。应当用标准流量测量节流装置测量这类流量,要求从节流元件前后并列取两对差压信号,分别接到两台差压测量仪表,以便同时取得两个互相独立的测量值进行核对。

经试验各方协商同意也可采用现场流量表测量主流量,电厂提供相应的校验合格证书。同时记录主蒸汽流量作为参考。辅助流量的测量(如给水泵密封水等)如现场未安装表计可用经校验合格的超声波流量仪测量。

6.1.3 压力的测量

压力以现场表计为准,电厂提供相应的校验合格证书,大气压力采用空盒式标准大气

压力表测量。

6.1.4 温度的测量

汽机热力试验时,工作介质的温度大部分是用接触式测量方法测定的,表计所指示的数值是感温元件感温端的温度。感温元件的保护套管必须安装在能够很好的受到流体冲刷的部位。感温元件的感温端要与套管底部紧密接触。温度采用现场表计测量,电厂提供相应的校验合格证书。

6.2 试验测点

1.主蒸汽压力

2.主蒸汽温度

3.调节级压力

4.调

节级温度 5.一段抽汽压力 6.一段抽汽温度 7.二段抽汽压力 8.二段抽汽温度 9.高压缸排汽压力 10.高压缸排汽温度 11.中压缸进汽压力 12.中压缸进汽温度 13.三段抽汽压力14.三段抽汽温度 15.四段抽汽压力 16.四段抽汽温度 17.五段抽汽压力 18.五段抽汽温度 19.真空 20.轴封母管压力21.轴封母管温度 22.凝汽器热井水温 23.凝结水泵出口压力 24.轴封冷却器进水温度 25.轴封冷却器出水温度 26.一号低加进水温度 27.号低加进汽压力28.一号低加进汽温度 29.二号低加进水温度 30.二号低加进汽压力 31.二号

低加进汽温度 32.除氧器进汽压力 33.除氧器进水温度 34.二号高加进水温度 35.二号高加进汽压力 36.二号高加进汽温度 37.一号高加进水温度 38.一号高加进汽压力 39.一号高加进汽温度 40.一号高加出水温度 41.给水压力42.给水温度 43.一号高加疏水温度 44.二号高加疏水温度 45.一号低

加疏水温度 46.二号低加疏水温度 47.发电机功率 48.给水流量

49.凝结水流量 50.过热器减温水量

机组散热测试方案

1试验目的

火电厂设备、管道及其附件均为热力设备,其热能损失及热污染是影响经济发电和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次试验的目的就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8174-87)对热力设备的表面温度和散热损失进行测试,以确定、评价其保温效果,为火电厂节约能源、提高生产效益、改善劳动条件、防止操作人员烫伤提供依据。

2试验依据

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8174-87)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84)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GB/T4200-1997)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75-87)

2.5 《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工程启动及竣工验收规程》原电力工业部(1996年版)

2.6 本工程设计资料及相关图纸。

4试验内容

4.1 测试范围

4.1.1 汽机部分:主蒸汽管道、汽机高压缸、低压缸、主给水管道、生产抽汽管道、轴封加热器、除氧器、各高、低压加热器、各段抽汽管道等。

4.1.2 锅炉部分:主蒸汽管道、汽包、锅炉炉墙、一次风管、二次风管、烟道、空气预热器、下降管等热力部件及管道。

4.2 试验等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8174-87)中的规定进行等级评定。

4.3 测试项目

4.3.1 设备、管道及附件外表面温度。

4.3.2 设备、管道及附件外表面热流密度。

4.3.3 环境温度。

4.3.4 环境风速。

5组织与分工

5.1 组织形式

在试运指挥部的领导、组织下,由试验单位牵头,试验、生产和安装单位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环保试验组。

5.2 职责分工

5.2.1 安装单位

5.2.1.1 负责试验平台、扶梯及护栏的装设及完善工作。

5.2.1.2 提供保温材料在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或图表。

5.2.1.3 负责清除影响正常试验的缺陷,以保证试验能正常进行。

5.2.2生产单位

5.2.2.1 提供试验期间锅炉、汽机及辅助设备的运行记录。

5.2.2.2 提供全厂热力系统图。

5.2.2.3 负责提供当地近五年的平均环境温度及气象资料。

5.2.3测试单位

5.2.3.1 负责试验方案的编制及试验全过程的质量保证。

5.2.3.2 负责测试仪器的检定及效准。

5.2.3.3 负责现场试验及原始数据记录、分析及计算。

5.2.3.4 负责编写试验报告及效果评价。

6 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6.1 试验期间,机组、锅炉及附属设备应在额定负荷下正常运行,不允许随意出现增减负荷的操作。

6.2 试验应尽量排除和减少外界因素的影响,原则上满足一维稳定传热条件。

6.3 室外试验应在无雨、无雪、风速小于0.5m/s的气象条件下进行。

6.4 环境温度应距离被测位置1米处测得,并应避免其他热源的影响。

6.5 试验应满足所用测试方法的要求。

6.6 完成测试仪器、仪表的检定或校准,保证仪器、仪表功能的完好性、量值的准确性。

6.7 试验前检查被测设备、管道及附件运行情况,消除影响正常测试的缺陷。

7 试验方法及频次

7.1 测试仪器

7.1.1 DEM6型三杯风向风速表。

7.1.2 红外测温仪。

7.1.3 热电偶温度计。

7.1.4 HFM-101型热流计。

7.1.3 卷尺。

7.2 测点布置

7.2.1 热力管道的测试:根据现场情况尽量等间隔布置测点。

7.2.2 热力设备及其附件的测试:在其表面等面积均匀布置测点。

7.2.3 锅炉本体的测试:在锅炉每一层平台的甲侧墙、乙侧墙、前墙、后墙上等距离各布置两个测点。

7.2.4 空气预热器和烟道的测试:在其前、后、甲、乙侧壁上等距离各布置两个测点。

7.3 测试方法

7.3.1 环境温度用热电偶温度计在距测点1米处测得。

7.3.2 环境风速用风向风速仪在测点处测得,为1分钟平均风速。

7.3.3 设备及管道的外表面温度用HFM-101型热流计和红外测温仪测得。

7.3.4 设备及管道的外表面散热损失用HFM-101型热流计测得。

7.4 测试频次

试验期间在不同时段先后进行三次测试,按此三组有效数据统计计算。测试的重复性根据测试数据的偏差范围决定。

7.5 数据处理

7.5.1 测试数据按下列方法进行统计计算。

7.5.1.1 管道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按求算术平均值的方法处理。

7.5.1.2设备保温结构的表面温度和散热损失按求表面积加权平均值的方法处理。

7.5.2 对于设备、管道及其附件保温结构的散热损失如为常年运行工况,应将测试数据换算成当地年平均温度条件下的相应值;如为季节运行工况则应换算成

当地运行期平均温度条件下的相应值,按下式换算:

q=q′(T

1-T

m

)/(T

1

′-T

m

′)

式中: q ——换算后的散热损失,W/m2;

q′——测试的散热损失,W/m2;

T

1

——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结构年(或当地运行期)平均外表面温度,K;

T

1

′——测试时的设备、管道及其附件的保温结构外表面温度,K;

T

m

——当地年(或当地运行期)平均环境温度,K;

T

m

′——测试时的环境温度,K。

7.5.3 对于管道可将单位面积散热损失换算成单位长度的散热损失值,按下式换算:

q 1=q

s

πD

式中: q

1

——单位管长的散热损失,W/m;

q

s

——单位面积的散热损失,W/m2;

D ——保温结构外径,m;

8质量控制措施

8.1 测试质控

8.1.1 为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试验时间选在72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期间进行。

8.1.2 试验前对所有测试仪器进行校准,仪器的计量检定在有效期内。

8.1.2 测试应作出误差分析和误差估计,要求测试结果重复测试误差不超过8%,综合误差不超过20%。

8.2 数据处理质控

8.2.1 计算数据人员,应理解分析方法中的计算公式及各种计算模式。数据和计算模式验证准确后方可投入计算。

8.2.2 数据处理、数值修约及数据统一按《数值修约规则》(GB8170-87)执行。

8.2.3 数据计算后,经质控人员复核,项目负责人审核后方可用于报告中。

9 验收评价标准

测试结果按以下标准及资料的有关规定进行分析和评价。

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测试与评价》(GB8174-87)。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则》(GB8175-87)。

10 安全措施

10.1 试验及配合人员必须熟悉《电业建设安全工作规程》。

10.2 鉴于现场测试位于高空和高温区域,因此,测试人员工作前应系好安全带,以防高空坠落;测试表面温度时,勿用手触摸以防烫伤。

10.3 测试人员应按仪器说明书的规定操作仪器,严禁违章操作。

10.4 测试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穿好棉制工作服、绝缘鞋及防护手套。

10.5 参加测试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程,与测试无关的设备,严禁动用。

发电机性能试验方案

一发电机温升试验

1 试验目的

为考核发电机的的温升,决定在投运后对发电机进行温升试验。

2 试验依据

GB1029-93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

GB/T7064-1996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

3 额定参数

型号:QFNW-30-2

额定功率:30MW 功率因数:0.85(滞后)

额定电压:10.5KV

4 试验内容

在冷却介质温度不超过额定温度条件下,在额定负荷的75%、90%和100%下,依次测量以下数据:

①测发电机定子绕组的温升(检温计法,测温元件制造厂已埋设)

②测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的温升(检温计法,测温元件制造厂已埋设)

③测发电机定子铁心的温升(检温计法,测温元件制造厂已埋设)

④测量发电机转子线圈的平均温升(直流压降法)

⑤测量发电机氢冷器进出口风温(检温计法,测温元件制造厂已埋设)

5 试验方法

5.1试验方法

采用直接负荷法,即在发电机直接带负荷的工况下,直接测量发电机的温升。试验时,应保持发电机的转速在额定转速,端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为此试验中应将电压调节器AVR改投手动调节位置。发电机各参量尽可能保持稳定,定子冷却水水流量保持额定并稳定,并保持均衡稳定。试验需按多个有功工况进行(具体工况选择按现场实际情况确定)。

调整好负荷,在发电机稳定运行1小时后,开始测量发电机定子电流、电压,发电机有功、功率因数,转子碳刷压降,并测量发电机定、转子线圈温度、铁芯及发电机进出、风温度。做好记录。测量间隔为每15~20分钟一次,直到发电机各部分温度稳定为止(以每小时温度变化不大于1℃)。

发电机转子线圈温度采用直流压降法,即根据测量到的发电机转子电流(在转子分流器上接直流毫伏表)、转子压降(扣除碳刷压降后),计算出转子线圈的平均温度,见下式,

式中: t--转子线圈平均温度;

R0--转子线圈在温度为t0时的直流电阻值;

Uf 、If--测量时转子的电压、电流值。

5.2 测量发电机的调整特性曲线

发电机的特性曲线为保持功率因数一定、发电机电压和频率为额定时,发电机定子电流与转子电流间的关系,Is=f(If)。

试验时保持发电机电压和频率为额定,维持发电机有功功率为75%额定有功功率,分别调整功率因数为0.75、0.85、0.9,记录定子电流、转子电流值。

保持发电机电压和频率为额定,维持发电机有功功率为90%额定有功功率,分别调整功率因数为0.75、0.85、0.9,记录定子电流、转子电流值。

保持发电机电压和频率为额定,维持发电机有功功率为100%额定有功功率,分别调整功率因数为0.75、0.85、0.9,记录定子电流、转子电流值(具体工况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商议)。

5.3测量结果分析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整理,绘制出cosφ=0.85时发电机定、转子温升曲线;根据调整特性的测量,绘制出发电机的调整特性曲线。

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及发电机各部件发热限制最终绘出发电机在相应冷却介质温度下的出力限制,P-Q图。

6 试验要求及注意事项

6.1 参加试验的所有人员应遵守部颁安规的要求,当出现危及设备及人身安全事故时,运行人员有权终止试验,并通知试验人员撤离现场,进行事故处理。

6.2运行人员应尽量保持机组的稳定运行,并按照试验要求进行调整。

6.3读表要求同时进行,特别是转子电流电压值要同时读取。

二发电机效率试验

1 试验目的

为考核发电机的效率,决定在投运后对发电机进行效率试验。

2 试验依据

GB1029-93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

GB/T7064-1996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

GB5321-85用量热法测定大型交流电机的损耗及效率。

3 额定参数

型号:QFNW-30-2

额定功率:30MW 功率因数:0.85(滞后)

额定电压:10.5KV

发电机冷却方式:空冷

4 试验内容

试验时要求发电机下列参数达到额定值并保持稳定。

有功功率 30MW;功率因数 0.85 ;定子电压 10.5 kV 频率 50 Hz;

冷却系统流量及润滑油流量尽量维持在低流量并保持稳定。当发电机达到热平衡稳定状态时测量以下数据:

有功功率、定子电流、定子电压、功率因数、转子电压、转子电流、发电机表面温度(10点)、发电机周围温度(10点)、发电机定冷水进水温度(1点)、发电机定冷水出水温度(1点)、发电机定子绕组出水温度(54点)、发电机定冷水

流量、氢冷器进口水温、氢冷器出口水温、氢冷器进水量、发电机两侧密封油冷油温度、发电机两侧密封油回油温度、发电机两侧密封油进油量、发电机两侧润滑油冷油温度、发电机励侧润滑油回油温度、发电机汽侧润滑油回油温度、发电机两侧润滑油进油量。

5 试验方法

根据发电机各部分损耗的散发路径,通过测量冷却介质带出的热量来推算发电机的损耗。发电机效率试验测定发电机额定工况下的效率和损耗。

发电机的损耗主要有:轴承产生的摩擦损耗由轴承润滑油带走,轴封产生的摩擦损耗由密封油带走,电机内的电气总损耗和通风损耗大部分由定冷水和氢气冷却器带走,极少部分未传递给冷却介质的损耗以传导、辐射、对流等形式通过本体表面散发。它包括:机壳表面的散热损耗和热传导到基础及轴上的损耗(可忽略)。此外还有集电环电刷电损耗。测量方法分别如下:

5.2电机表面散热损耗

通过电机外表面耗散的损耗比通过其基础和轴传导的损耗大得多,按标准,可忽略基础及轴的传导项而仅考虑外壳表面散热项,本体表面热损耗可由下式计算:

P2=h?Sm?Δt/1000(kW) (6)

式中:h----表面换热系数h=11+3v,W/m K;

v----空气流速,在厂房中取v∠1m/s时,h=11-15 W/m K;

Sm----本体计入的表面积;

Δt----计算表面平均温度与外部环境温度之差,K。

在发电机端罩处,测量表面的温度值并用精密水银温度计测量发电机周围环境的温度。计算出各自的平均温度值,及其温差。

5.3 轴承摩擦损耗和密封摩擦损耗

轴承摩擦损耗、密封损耗可由轴承润滑油、密封油带走的损耗确定。分别用超声波流量计测量轴承进油油量和密封油进油油量。测量轴承进出口油温、密封油进出口油温,用下式计算油带走的损耗:

P3=CP?ρ?Q?Δt

汽车性能台架实

汽车性能台架实

作者: 日期:

实验1整车性能台架实验 1.1实验目的与要求 1.1.1 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的动手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整车台架实验的主要内容,熟悉汽车台架测量部分评价指标的方法,并加深对汽车评价参数的理解。 1.1.2 实验要求 1 )掌握汽车台架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2 )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了解其主要功用及构造; 3 )对所得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4)撰写实验报告。 1.2实验场地与设备: 1.2.1 场地 测量实验室一间 1.2.2设备: 1 )底盘测功机; 2 )实验车一辆; 3 )冷却风扇。 1.3测功机构造与工作原理 1.3.1构造 汽车底盘测功机主要由道路模拟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及引 导系统等构成。普通型道路模拟系统如图I所示。 1.机聲 2.功能吸收皱■3+史速禅氛凄丽5-途度传感祥 心联轴节7.举畀辭B-朋动甜亠KW 10丸传整霸 1.3.2阳工作原理衬商唧F —盘译「曲苗珞却坦r 沖塔黑』於济由电涡流测功机结构图可知,感应子主要 由旋转部分和摆动部分(电枢和励磁线圈)组成。转子轴上的感应子形状犹如齿轮,与转子同轴装有一个直流励磁线圈。当励磁线圈组通以直流电流时,其周围便有磁场存在,那么围绕励磁组就产生一闭

合磁通。很明显,位于绕组左侧的感应子具有一个极性,右侧具有相反的极性。旋转时,由于磁密值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涡流,此涡流产生的磁场同产生它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与被试机反向的制动力矩,使电枢摆动,通过电枢上的力臂,将制动力传给测量装置。 转速测量采用非接触式磁电转速传感器和装于主轴的60齿牙盘,将转速信号转 换成电信号输出。 1.4.1实验内容与步骤 1.4.1 实验条件 环境温度:0-40 ° C;环境相对湿度小于85% 大气压力80-10kpa 1.4.2 实验车辆载荷 除有特殊规定外,轿车为规定乘员数的一半(取整数) 1.4.3试验车辆应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轮胎气压应符合汽车制造厂规定,左右轮胎花纹应一致; 1.4.4 底盘测功机应进行预热; 1.4.5 记录环境温度等相关数据; 1.4.6 测量汽车各档位中车速和驱动力。 图2-6料车驱动力图1.4.7测量汽车各档位中车速与功率的数值 1.4.8 测量汽车某档位的外特性与部分负荷特性中功率与转矩的数值。

(完整版)材料试验检验方案

和昌林与城一号院一期 材 料 检 验 试 验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湖北高企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7 年05 月20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2) 三、试验管理 (3) 四、材料送检取样及留置规定: (4) 五、材料检测的要求 (9) 六、资料收集及归档 (9) 七、试验质量保证措施 (13) 八、实体检验试验的选定 (10) 材料试验检验方案

一、工程概况 建设单位;河南惠昌城乡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河南徐辉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勘察单位: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河南宏业建设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总包单位:湖北高企达建设有限公司; 工程地址:郑州市绿源路南、天山路东。 工程简介: 和昌林与城一号院工程,总建筑面积138898.85(含地下室、幼儿园、人防楼梯间)。 设计使用50年,耐火Ⅰ级,建筑物地下室防水等级为Ⅱ级,变电所防水等级为Ⅰ 级,抗震烈度7度,剪力墙抗震等级三级,框架抗震等级三级;抗震构造措施二 级,地下二层抗震构造措施三级,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结构形式:地 下车库及辅助用房、幼儿园为框架结构、住宅为剪力墙结构。 和昌林与城一号院工程概况明细表下: 项目名建筑建筑栋数层数总高(m)结构建筑面积(m2)总建筑面

2、材料概述 (1)混凝土工程 本工程使用的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二次浇捣构件混凝土等级为C25,垫层混凝土等级为C15,基础混凝土有防水要求,其抗渗等级为P6。混凝土等级如下表: 混凝土强度统计表 称 性质 分类 积(m 2 ) 13#楼 永久 居住 1 18 54 剪力墙 11497.48 138898.85 15#楼 永久 居住 1 18 54 剪力墙 11498.13 20#楼 永久 居住 1 18 54 剪力墙 11500.57 21#楼 永久 居住 1 18 54 剪力墙 11498.02 22#楼 永久 居住 1 8 25.8 剪力墙 3748.56 23#楼 永久 居住 1 8 25.8 剪力墙 3752.61 25#楼 永久 居住 1 8 25.9 剪力墙 5640.44 26#楼 永久 居住 1 8 25.9 剪力墙 3752.61 27#楼 永久 居住 1 8 25.8 剪力墙 5635.47 28#楼 永久 居住 1 8 25.8 剪力墙 3748.56 29#楼 永久 居住 1 18 54 剪力墙 11494.21 30#楼 永久 居住 1 7 22.9 剪力墙 4883.99 31#楼 幼儿园 永久 教育 1 3 13.75 框架 1960.39 人防楼 梯间 永久 其它 3 1 3. 4 框架 115.43 地下车 库及辅助用房 永久 其它 1 -1 7 框架 48167.38 部位 混凝土强度等级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应变片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a) 丝式应变片 (b) 箔式应变片 应变片结构图 (a)单臂(b)半桥(c)全桥 应变片测量电路 在差动放大器增益相同的情况下:半桥电压表读数是单臂的两倍,全桥电压表读数是单臂的四倍。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 单臂: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R3为固定电阻,RX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半桥: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为固定电阻,R3、RX为金属箔式应变片。R3与RX符号相反。 全桥: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R3、RX全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实验时图中四个电阻均为金属箔式应变片,接线时两相邻的应变片的位置符号相反,对应位置的应变片符号相同。

应变片测量原理图 实验步骤: 一、调零: 1、按图接线 差动放大器调零接线示意图 2、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轾轻转到底再逆时针回调1圈,再调RW4使电压表在200mv时显示为零。 二、单臂实验: 1、按图接线后用RW1调零。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交通工程系 目录 1.目录 (1) 2.实验一汽车检测站见习 (2) 3.实验二汽车发动机功率检测 (8) 4.实验三四轮定位参数的检测 (8) 5.实验四车轮动平衡的检测 (11) 6.实验五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测定 (13) 7.实验六汽油机排气污染物的与检测 (15) 8.实验七柴油机烟度检测 (17) 9.实验八汽车空调的检测 (18)

实验一 汽车检测站见习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汽车检测站的类型,工艺布局和检测线的工位布置和设备配备;了解汽车检测站的检测内容和检测工艺流程;熟悉汽车检测站各个检测工位的检测项目;了解车辆检测员的岗位责任;掌握汽车检测的相关标准与法规,掌握汽车安全环保检测线和综合检测线的工位布局。 实验内容: 参观汽车检测站; 学习汽车检测的相关标准与法规。 实验步骤: 1.按步骤观察汽车检测站的布局、各工位、检测设备; 2.学习汽车检测相关标准法规。 思考题: 1、简述汽车检测站的车辆检测流程。 实验二 发动机功率检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无负荷测工原理;熟悉无负荷测工设备或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的使用;掌握发动机整机功率和单缸功率的检测方法;能正确分析发动机功率偏低的原因。 实验仪器设备: 1、汽油发动机或汽油车; 2、发动机无负荷测功仪或发动机综合测试仪; 3、车用启动电源、工具。 实验内容: 无负荷加速测量发动机在规定转速范围内的加速时间或瞬时的角加速度。实验要求: 1、掌握无负荷加速测功的原理、方法和测功步骤;初步掌握无负荷测功实验的操作步骤。 2、根据无负荷测功的检测结果,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做出判断。 3、了解测量条件、实验操作方法、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发动机油电路的调整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准备: 1、启动并预热发动机至正常的工作温度(80-90℃),然后熄火。 2、接通仪器的电源并进行预热之规定的时间。利用仪器的模拟转速信号对测功初始转速和测功终止转速进行调试,并进行检查数码的显示以及仪器的各功能键的工作是否正常。 3、检查、调整发动机的燃料系、点火系至最佳的工作状态。 4、按仪器的接线要求将各信号传感器连接与规定的位置。

某工程材料检验试验计划专项方案

某工程材料检验试验计划专项方案.

某项目 材料检验试验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某某工程项目部编制.

某材料检验试验专项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2 二、工程概况 ........................................ 2 三、检验试验管理 .................................... 3 四、检验试验计划 (5) 1 某材料检验试验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设计施工图。 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66-2015)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008) 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9、《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1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1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9、其他现行规范、规定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某小区,位于河北省某市某地,由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河北博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某市泰信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主要有地上住宅,地下一层车库组成。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2 某材料检验试验施工方案 设计使用年5丙建筑抗震设防分 抗震设防烈Ⅲ建筑场地类 主楼框架抗震等级为一抗震等 丙地基基础设计等 地面粗糙度类持力层土层类型及4-层作为持力基础落于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小地基承载力标准140KP建筑结构类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础类型

基于汽车底盘测功机的汽车性能实验指导书

基于底盘测功机的汽车性能实验指导书 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整车性能实验室 2005年3月

一、实验设备及其技术指标 1、汽车底盘测功机 型号:DCG-10G 主要技术指标:允许轴荷:10t 最大吸收功率:160kw 最大吸收驱动力:960daN(45km/h) 最高车速:120km/h 2、称重仪 型号:DS-425 主要技术指标:检定分度值:1g 最大秤量:15kg 二、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功能 底盘测功机是模拟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测量其驱动轮输出功率以及加速、滑行等性能的设备。配有汽车燃料消耗量检测装置(称重仪或油耗仪)还可测量汽车燃料消耗量。主要功能有: 1、检验汽车动力性能: 1) 检验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 2) 检验汽车滑行性能 3) 检验汽车加速性能 2、检验汽车经济性能 三、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汽车底盘测功机是一种不解体检验汽车性能的检测设备,它是通过在室内台架上汽车模拟道路行驶工况的方法来检测汽车的动力性,而且还可以测量多工况排放指标及油耗。同时能方便地进行汽车的加载调试和诊断汽车在负载条件下出现的故障等。由于汽车底盘测功机在试验时能通过控制试验条件,使周围环境影响减至最小,同时通过功率吸收加载装置来模拟道路行驶阻力,控制行驶状况,故能进行符合实际的复杂循环试验,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1、基本结构 汽车底盘测功机主要由道路模拟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及引导系统等构成。如下图所示:

2、工作原理 汽车在道路上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运动惯性、行驶阻力,要在试验台上模拟汽车道路运行工况,首先要解决模拟汽车整车的运动惯性和行驶阻力问题,这样才能用台架测试汽车运行状况的动态性能。为此,在试验台上利用惯性飞轮的转动惯量来模拟汽车旋转体的转动惯量及汽车直线运动质量的惯量,采用电磁离合器自动或手动切换飞轮的组合,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满足汽车的惯量模拟。至于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非驱动轮的滚动阻力及爬坡阻力等,则采用功率吸收加载装置来模拟。路面模拟是通过滚筒来实现的,即以滚筒的表面取代路面,滚筒的表面相对于汽车作旋转运动。通过控制系统可对加载装置及惯性模拟系统进行自动或手动控制,以实现对车辆的动力性如加速性能、汽车底盘输出功率、底盘输出最大驱动力、滑行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同时如配备油耗测量装置,即可进行燃料消耗量的试验。 四、实验项目 开始实验前,按照底盘测功机操作规程作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根据测试软件的提示填写实验车辆信息和基本参数。 开始汽车动力性能试验前,需要进行汽车功率损耗实验,以确定汽车的各种阻力系数大小(行使阻力和空气阻力)。 1、汽车损耗功率实验 1)实验目的 确定汽车行驶的各种阻力系数,以模拟汽车的行使阻力和空气阻力等各种阻力。 2)实验方法 将汽车加速到某一车速,然后空档滑行,此时可以开始实验,记录数据;随后待车速降低到一定速度后结束实验。 2、检验汽车动力性能 1)实验目的 学习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加速性能、滑行阻力等动力性能的测定方法;了解实验用仪器的主要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一般实验条件(实验指导老师介绍) 3)实验内容 A、检验驱动轮输出功率 实验方法:点击底盘测功进入底盘测功实验。首先设置起点速度和终点速度以及测功速度间隔,起动汽车,以汽车的某一档位加速行驶,当车速达到设定的终点速度时,程序自动终止实验。 B、检验汽车滑行性能 实验方法:点击滑行实验进入滑行性能实验。首先设置滑行初速度,起动汽车,开始实验后,将汽车加速到高于所设定的滑行初速度,然后空档滑行,此时可以开始实验记录数据;直到汽车停止,终止试验。 C、检验汽车加速性能 实验方法:点击加速实验进入加速性能实验。首先设置加速初速度和末速度,起动汽车,开始实验。起步连续换档加速或以最高档加速,使车速接近设定的加速末速度,停止实验。 五、实验数据整理 根据所记录的数据,将实验数据按照要求填入相应表格(见附录),并按要求作实验曲线。

工程材料检验试验计划专项方案

某项目 材料检验试验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某某工程项目部编制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3) 三、检验试验管理 (4) 四、检验试验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编制依据 1、设计施工图。 2、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666-2015)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6、《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008) 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9、《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10、《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12) 11、《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27-2001) 12、《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10) 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15、《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

1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17、《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18、《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9、其他现行规范、规定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市某小区,位于河北省某市某地,由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河北博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某市泰信达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监理,主要有地上住宅,地下一层车库组成。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交通工程系

目录 1.目录 (1) 2.实验一汽车检测站见习 (2) 3.实验二汽车发动机功率检测 (8) 4.实验三四轮定位参数的检测 (8) 5.实验四车轮动平衡的检测 (11) 6.实验五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测定 (13) 7.实验六汽油机排气污染物的与检测 (15) 8.实验七柴油机烟度检测 (17) 9.实验八汽车空调的检测 (18)

实验一 汽车检测站见习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汽车检测站的类型,工艺布局和检测线的工位布置和设备配备;了解汽车检测站的检测容和检测工艺流程;熟悉汽车检测站各个检测工位的检测项目;了解车辆检测员的岗位责任;掌握汽车检测的相关标准与法规,掌握汽车安全环保检测线和综合检测线的工位布局。 实验容: 参观汽车检测站; 学习汽车检测的相关标准与法规。 实验步骤: 1.按步骤观察汽车检测站的布局、各工位、检测设备; 2.学习汽车检测相关标准法规。 思考题: 1、简述汽车检测站的车辆检测流程。 实验二 发动机功率检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无负荷测工原理;熟悉无负荷测工设备或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的使用;掌握发动机整机功率和单缸功率的检测方法;能正确分析发动机功率偏低的原因。 实验仪器设备: 1、汽油发动机或汽油车; 2、发动机无负荷测功仪或发动机综合测试仪; 3、车用启动电源、工具。 实验容: 无负荷加速测量发动机在规定转速围的加速时间或瞬时的角加速度。 实验要求: 1、掌握无负荷加速测功的原理、方法和测功步骤;初步掌握无负荷测功实验的操作步骤。 2、根据无负荷测功的检测结果,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做出判断。 3、了解测量条件、实验操作方法、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发动机油电路的调整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准备:

材料检测与方案

..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述 (3) 三、材料送检取样及留置规定 (3) 1、钢材 (3) 2、钢筋焊接 (4) 3、水泥 (5) 4、沙石 (5) 5、砼配合比,沙浆配合比 (6) 6、结构构件砼强度试件 (6) 7、砌筑沙浆试件 (7) 8、砖砌体原材料 (9) 9、工程外墙饰面砖黏结强度检测 (9) 10、建筑外墙窗“三性”试验 (9) 11、铝合金建筑型材 (9) 12、塑料管材管件 (10) 13、防水材料 (10) 四、材料检测的要求 (10) 五、实体检验试验室的选定 (10)

.. 一、编制依据: 1、该工程施工合同和工程施工图纸。 2、国家和行业颁布的及衡阳市现行有关标准的有关规定。 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5、《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2002 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7、《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1998 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 9、《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l499—1998 10、《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l75—1999 11、《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1-2002 1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13、《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 JGJ/T27-2001 14、《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15、《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3-2002 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17、《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34-2004 18、《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411-2007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 能比较实验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应变片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a) 丝式应变片 (b) 箔式应变片 应变片结构图 (a)单臂(b)半桥(c)全桥 应变片测量电路 在差动放大器增益相同的情况下:半桥电压表读数是单臂的两倍,全桥电压表读数是单臂的四倍。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要保持放大器增益不变。 单臂: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R3为固定电阻,RX为金属箔式应变片。 半桥: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为固定电阻,R3、RX为金属箔式应变片。R3与RX符号相反。

全桥:在应变片测量原理图中R1、R2、R3、RX全为金属箔式应变片。全桥实验时图中四个电阻均为金属箔式应变片,接线时两相邻的应变片的位置符号相反,对应位置的应变片符号相同。 应变片测量原理图 实验步骤: 一、调零: 1、按图接线 差动放大器调零接线示意图 2、增益电位器RW3顺时针轾轻转到底再逆时针回调1圈,再调RW4使电压表在 200mv时显示为零。 二、单臂实验: 1、按图接线后用RW1调零。 2、把10个20克的法码放到托盘上调增益RW3使电压表显示为50mv。 3、把法码全取下再依放上读取数据填于表中。 4、关闭电源,取下法码。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数据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接线示意图 三、半桥实验: 1、按图接线。 应变片半桥实验接线示意图 2、用RW1调零(增益RW3和放大器调零RW4保持在单臂实验壮态不变) 。

汽车性能台架实

实验1 整车性能台架实验 1.1 实验目的与要求 1.1.1 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的动手操作,要求学生掌握汽车整车台架实验的主要内容,熟悉汽车 台架测量部分评价指标的方法,并加深对汽车评价参数的理解。 1.1.2 实验要求 1)掌握汽车台架实验的方法和原理; 2)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了解其主要功用及构造; 3)对所得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4) 撰写实验报告。 1.2 实验场地与设备: 1.2.1 场地 测量实验室一间 1.2.2 设备: 1)底盘测功机; 2)实验车一辆; 3)冷却风扇。 1.3 测功机构造与工作原理 1.3.1 构造 汽车底盘测功机主要由道路模拟系统、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及引 导系统等构成。普通型道路模拟系统如图 l所示。 1.3.2 工作原理 由电涡流测功机结构图可知,感应子主要由旋转部分和摆动部分(电枢和励磁线圈)组成。转子轴上的感应子形状犹如齿轮,与转子同轴装有一个直流励磁线圈。当励磁线圈组通以直流电流时,其周围便有磁场存在,那么围绕励磁组就产生一闭合磁通。很明显,位于绕组左侧的感应子具有一个极性,右侧具有相反的极性。旋转时,由于磁密值

的周期性变化而产生涡流,此涡流产生的磁场同产生它的磁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与被试机反向的制动力矩,使电枢摆动,通过电枢上的力臂,将制动力传给测量装置。 转速测量采用非接触式磁电转速传感器和装于主轴的60齿牙盘,将转速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出。 1.4.1 实验内容与步骤 1.4.1 实验条件 环境温度:0-40°C;环境相对湿度小于85%;大气压力80-10kpa 1.4.2 实验车辆载荷 除有特殊规定外,轿车为规定乘员数的一半(取整数) 1.4.3 试验车辆应预热至正常工作温度,轮胎气压应符合汽车制造厂规定,左右轮胎 花纹应一致; 1.4.4 底盘测功机应进行预热; 1.4.5 记录环境温度等相关数据; 1.4.6 测量汽车各档位中车速和驱动力。 1.4.7 测量汽车各档位中车速与功率的数值 1.4.8 测量汽车某档位的外特性与部分负荷特性中功率与转矩的数值。 1.5 实验注意事项 1.5.1 每次实验前必须详细预习实验指导书,明了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步骤;

应变片性能实验

实验一 应变传感器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 1. 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的结构及粘贴方式; 2. 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 验证单臂、半桥、全桥测量电桥的输出关系,比较不同桥路的功能。 三、实验内容 1. 设计并实现应变传感器的测试桥路; 2. 测量单臂、半桥、全桥测量电桥的输出,记录数据、绘制关系曲线,并分析。 四、实验原理 1. 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当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桥路对臂电阻乘积相等,电桥输出为零,在桥臂四个电阻R1、R2、R3、R4中,电阻的相对变化率分别为ΔR1/R1、ΔR2/R2、ΔR3/ R3、ΔR4/R4,当使用一个应变片时,∑?= R R R ;当二个应变片组成差动状态工作,则有 2R R R ?= ∑;用四个应变片组成二个差动对工作,且R1= R2 = R3 = R4 = R ,4R R R ?= ∑。 由此可知,单臂,半桥,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 2. 已知单臂、半桥和全桥的 R ∑分别为ΔR/R 、2ΔR/R 、4ΔR/ R 。根据戴维南定理可以 得出测试电桥的输出电压近似等于1/4E R ??∑,电桥灵敏度//Ku V R R =?,于是对应 于单臂、半桥和全桥的电压灵敏度分别为1/4E 、1/2E 和E 。由此可知,当E 和电阻相对变化一定时,电桥及电压灵敏度与各桥臂阻值的大小无关。 五、实验要求 1. 熟悉CSY 系统传感器实验系统; 2. 能自行设计实现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桥路; 3. 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各种测量电路的性能。 六、实验仪器设备 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 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汽车电子专业技术实验指导书..

汽车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作者:————————————————————————————————日期:

汽车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姓名 班级 学号 西南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车辆热能动力机械实验中心 2015年10月

实验一交流发电机拆装及主要零部件故障检测诊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拆装实验使学生了解交流发电机的结构,加深对发电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2.熟悉交流发电机检查的项目、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设备 发电机、万用表、拆装工具等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交流发电机的拆装 1.交流发电机的解体 A.拆除带轮紧固螺母,取下带轮、风扇和转子轴上的半圆键; B.拆除电刷盖板紧固螺母,取出电刷弹簧与电刷; C.拆除后轴承盖,将转子轴紧固螺母拆除; D.拆除前后端盖的联接螺栓,并用木质或橡皮手锤轻击前后端盖,使前后端盖分离,在分离前后端盖时,定子应随后端盖一起,以免拆断定子绕组引出端线,转子也即可拆下; E.从后端盖上拆下定子绕组端头,使定子总成与后端盖分离; F.松开后端盖上紧固硅整流元件板的螺母,拆下硅整流元件板; G.解体后,观察定子、转子内部结构以及后端盖元件板晶体管的固定、绝缘情况。 JF11型发电机有两块整流元件板,即正元件板和负元件板。负元件板上二极管外壳的极性是负极,引出线是正极。正元件板上二极管外壳的极性是正极,引出线是负极。 2.交流发电机的装配 按上述相反顺序装配交流发电机,最后装复电刷总成。 注意:前后端盖的孔应对齐,以保证在汽车上的定位。 (二)交流发电机的不解体检查 用万用表(R×1档)分别测量各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与表1电阻值作比较,再对故障程度进行分析判断。 表1.1 交流发电机各接线端子之间的电阻值正常值(Ω) “F”与“-”“+”与“-”“+”与“F” 正向反向正向反向JF11、JF13 JF15、JF21 5~6 40~50 >1000 50~60 >1000 JF12、JF22 JF23、JF25 19.5~21 40~50 >1000 60~70 >1000 故障现象及原因①阻值为∞,则磁场绕组 断路; ②阻值小于标准值,则磁 场绕组短路; ③阻值大于标准值,则电 刷与滑环接触不良; ④阻值为零,则“F”端 子搭铁或两只滑环短路。 ①正向电阻小于标准值, 则二极管短路; ②正反向电阻均为零,则 “+”端子搭铁或正负极 管至少各有一只短路; ③正向电阻大于标准值, 则二极管断路。 ①正向电阻小于标准值, 则二极管短路; ②正反向阻值均等于“F” 与“-”端子间的标准值, 则“+”端子搭铁或正负 极管各有一只短路; ③正向电阻为∞,则磁场 绕组断路。 (三)交流发电机零部件检查 对于交流发电机的定子和转子线圈来说,最容易发生的故障现象是线圈断路、短路和搭铁。1.转子

全桥实验报告

《EDA技术应用》大作 业 --全桥开关电源设计与测试 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班级:13应用电子技术2班 指导老师:严添明 姓名:王浩 学号:1305220147 日期:2015-01-10

目录 全桥电源开关电源的设计与测试 (1) 1.1作业内容 (1) 1.2芯片工作原理 (1) 1.2.1VIPER22A芯片管脚功能 (1) 1.2.2VIPER22A芯片内部构图 (1) 1.2.3TOP246Y芯片管脚功能 (2) 1.2.4TOP246Y芯片内部构图 (2) 1.2.5TL494芯片管脚功能 (3) 1.2.6TL494芯片内部构图 (4) 1.3电路工作原理 (5) 1.3.1高频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 (5) 1.3.2软开关技术 (5) 1.3.3功率因数校正技术(PFC) (5) 1.3.4低电压大电流技术 (5) 1.3.5整理滤波 (5) 1.3.6填谷式功率因数校正 (5) 1.3.7辅助电源模块设计 (6) 1.3.8PWM脉冲产生模块设计 (7) 1.3.9驱动模块设计 (8) 1.4原理图 (1) 1.5印制板 (3)

1.6元件清单 (3) 1.7调试过程 (5) 1.7.1前级辅助电源调试 (5) 1.7.2TL494 PWM产生调试 (5) 1.7.3死区电压比较电路 (6) 1.7.4输出控制电路 (7) 1.7.5驱动电路和功率变换调试 (8) 1.8总结 (10)

全桥电源开关电源的设计与测试 1.1作业内容 (1)使用DXP2004软件,画出TOP246Y PCB板及元件封装。 (2)熟悉掌握制作PCB板的流程,成功制作出TOP246Y PCB板。 (3)调试TOP246Y电路板。 (4)了解TOP246Y电路的工作原理。 1.2芯片工作原理 1.2.1VIPER22A芯片管脚功能 图1.1 VIPER22A芯片管脚图 1.2.2VIPER22A芯片内部构图 图1.2 VIPER22A 芯片内部构图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 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实验一 金属箔式应变片 单臂、半桥、全桥性能比较实验 一、实验目的 比较单臂、半桥、全桥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得出相应的结论。 二、实验原理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形变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ε?=?k R R (1) 式中 R R ?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 为应变灵敏系数;l l ?=ε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组件。如图1所示,将四个金属箔式应变片分别贴在双孔悬臂梁式弹性体的上下两侧,弹性体受到压力发生形变,则应变片随弹性体形变被拉伸,或被压缩。 图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三、主要实验设备 1.应变传感器实验模块 2.托盘 3.砝码

4.±15V 、±4V 电源 5.直流电压表 6. 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内容 1.应变传感器上的各应变片已分别接到应变传感器模块左上方的R1、R2、R3、R4上,可用万用表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通过这些应变片转换弹性体被测部位受力状态变化,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如图2所示R5=R6=R7=R 为固定电阻,与应变片一起构成一个单臂电桥,其输出电压 R R R R E U ?? +??= 211/4 0 (2) 其中,E 为电桥电源电压。 2.差动放大器调零。从主控台接入±15V 电源,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短接并与地短接,输出端Uo 接数显电压表(选择2V 档)。将电位器调节放大倍数的Rw4调到适当位置(注意:不能置于逆时针最小位置!),调节电位器Rw3使电压表显示为0V 。关闭主控台电源(Rw3、Rw4的位置确定后不能改动)。 3.按图2连线,将应变式传感器的其中一个应变电阻(如R1)接入电桥与R5、R6、R7构成一个单臂直流电桥。 图2 单臂电桥面板接线图 4.加托盘后电桥调零。电桥输出接到差动放大器的输入端Ui ,检查接线无误后,合上

汽车动力性等实验指导书-2016

实验一汽车加速性能实验 一、实验内容 测定汽车加速的时间、距离值,并绘制原地起步加速的V a-t曲线和V a-S曲线。 二、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测量汽车加速性能的原理及实验方法,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学会对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条件 1.实验车辆 (1)试验车车辆技术状态(如轮胎气压、胎面花纹高度、制动、转向性能及发动机工作状态等)及车用燃料、润滑油(脂)和制动液牌号、规格应符合该车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要求。新车须经过2500km磨合行驶。 (2)车辆加载质量,除有特殊规定外,轿车为规定乘员数的一半(取整数),城市客车为总质量的65%,其它车辆为额定满载。乘员质量按每员65kg计算。载荷按试验技术条件要求放置在车厢内,固定牢靠,试验时不得晃动和颠离,不得因潮湿、散失等条件变化而改变其质量大小。 (3)试验车必须清洁,试验时关闭车窗和驾驶室通风口,只允许开动驱动车辆所必须的设备,由恒温控制的空气流必须处于正常调整状态。 2.仪器精度 仪器的精度不低于0.5%。试验仪器必须经过计量检定,在有效期内使用;并在使用前进行调整,确保功能正常,符合精度要求。 四、实验原理 1.全油门起步加速性能实验: a.手动挡:指从Ⅰ档起步(即起步档),按汽车最佳的换档时间逐次换至最高档,使节流阀开至最大,全力加速到80%Vmax的加速过程。或用原地起步加速某一车速(50mile/h)或某一距离(S=400m或0.25mile)所需的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性能。 b.自动挡:在发动机怠速的情况下(若有必要可踩下制动器),将变速器置于“D”挡,车辆起步加速,应在车轮滑转最小的情况下使车辆达到最大加速性能,当车辆运动时出发记录装置。 2.全油门超越加速性能实验

实验三__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实验三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 一、实验目的:了解应变片全桥工作特点及性能。掌握测量方法。 二、基本原理:应变片基本原理参阅实验一。应变片全桥特性实验原理如图3—1所示。应变片全桥测量电路中,将应力方向相同的两应变片接入电桥对边,相反的应变片接入电桥邻边。当应变片初始阻值:R1=R2=R3=R4,其变化值ΔR1=ΔR2=ΔR3=ΔR4时,其桥路输出电压Uo≈(△R/R)E=KεE。其输出灵敏度比半桥又提高了一倍,非线性得到改善。 图3—1应变片全桥性能实验接线示意图 三、需用器件和单元:主机箱中的±2V~±10V(步进可调)直流稳压电源、±15V直流稳压电源、电压表;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托盘、砝码。 四、实验步骤: 将实验数据填入表3作出实验曲线并进行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计算。实验完毕,关闭电源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位移(mm)0 -0.5 -1.0 -1.5 -2.0 -2.5 -3.0 电压(mv)0 -0.03 -0.07 -0.10 -0.14 -0.17 -0.20 位移(mm)-3.5 -4.0 -4.5 -5.0 -5.5 电压(mv)-0.23 -0.27 -0.30 -0.34 -0.37 位移(mm)0 0.5 1.0 1.5 2.0 2.5 3.0 电压(mv)0.01 0.05 0.09 0.13 0.18 0.23 0.27

位移(mm) 3.5 4.0 4.5 5.0 5.5 电压(mv)0.32 0.36 0.41 0.46 0.51 最小二乘法拟合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灵敏度为0.07935,经计算最大非线性误差为0.039mv,线性度为7.69%。 六、实验心得 实验中应变梁的自由端产生负位移后,重新回到位移原点时,其电压值并不为零,这体现了传感器的迟滞。迟滞误差在本次拟合中修正了。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作者: ————————————————————————————————日期: ?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汽车使用性能与检测实验指导书 (汽车运用技术专业) 交通工程系

目录 1.目录 (1) 2.实验一汽车检测站见习…………………………………………………2 3.实验二汽车发动机功率检测 (8) 4.实验三四轮定位参数的检测 (8) 5.实验四车轮动平衡的检测 (11) 6.实验五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测定…………………………………………13 7.实验六汽油机排气污染物的与检测……………………………………15 8.实验七柴油机烟度检测…………………………………………………17 9.实验八汽车空调的检测 (18) ??

实验一 汽车检测站见习 实验目的与要求: 了解汽车检测站的类型,工艺布局和检测线的工位布置和设备配备;了解汽车检测站的检测内容和检测工艺流程;熟悉汽车检测站各个检测工位的检测项目;了解车辆检测员的岗位责任;掌握汽车检测的相关标准与法规,掌握汽车安全环保检测线和综合检测线的工位布局。 实验内容: 参观汽车检测站; 学习汽车检测的相关标准与法规。 实验步骤: 1.按步骤观察汽车检测站的布局、各工位、检测设备; 2.学习汽车检测相关标准法规。 思考题: 1、简述汽车检测站的车辆检测流程。 实验二 发动机功率检测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无负荷测工原理;熟悉无负荷测工设备或发动机综合分析仪的使用;掌握发动机整机功率和单缸功率的检测方法;能正确分析发动机功率偏低的原因。 实验仪器设备: 1、汽油发动机或汽油车; 2、发动机无负荷测功仪或发动机综合测试仪; 3、车用启动电源、工具。 实验内容: 无负荷加速测量发动机在规定转速范围内的加速时间或瞬时的角加速度。实验要求: 1、掌握无负荷加速测功的原理、方法和测功步骤;初步掌握无负荷测功实验的操作步骤。 2、根据无负荷测功的检测结果,对发动机的动力性能做出判断。 3、了解测量条件、实验操作方法、发动机的技术状况、发动机油电路的调整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实验准备:

材料检验试验具体方案

高新COLOUR SUN项目 材料检验、实验计划 实施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单位名称:陕西长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依据 (2) 三、试验室的选定 (2) 四、取样要求及规定 (3) 五、材料试验 ....................................。. (3) 六、施工试验 ........................................ . (8) 七、试验需用仪器 (20) 八、试验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 (27) 九、建立现场试验管理台帐 (24) 十、控制措施 (24) 十一、现场取样的规定附表 ...................。. (25)

材料检验、实验计划实施方案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简介 项目名称:高新COLOUR SUN项目 建设单位:西安鼎达置业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西安普迈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西安圣苑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陕西长禹建设有限公司 高新COLOUR SUN项目位于西安市高新区沣惠南路与科技三路十字向西300米,总建筑面积62842.74㎡。东邻沣惠南路,交通便捷,学校、银行、商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建筑结构类型:地下三层战时为人防平时为车库;地下二层、地下一层为车库,车库类型为中型;一层、二层为商业;面积为4010.16㎡;三层以上为办公;面积为42571.69㎡ 2 、建筑设计概况 高新COLOUR SUN工程(简称本工程)概况如下表所示: 二、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201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1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J50081—2016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18 《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取样规范》GB/T14684-2013 三、试验室的选定 1、根据本工程的特点,结合施工的具体实际情况,本着符合试验的真实性和实用性选择试验室,根据交通便利、信誉高、距工地较近、科技含量高、服务好等因素,提供多个试验单位的资料,并由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一起对相应专业试验室进行考察,最终确定具有相应资质和试验能力的试验室为本工程的专业试验室。 2、经过业主、监理、施工单位一起对相应专业试验室进行实地考察、查看资料,决定选用陕西省建筑工程质检检测有限公司为本工程的见证取样和普通检验试验室。 3、监理单位确定见证取样监理人员名单,与试验室取得联系。 四、取样要求及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