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敏而好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察图片,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

《悔学》: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

读故事《卞和献玉》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知行合一:

学习要不怕苦,不怕累。

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懂得了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知所知明不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答题板。

学生准备: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求知的诗词、文章的资料。

2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说说这是谁?

二、读典明理: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

慧。

二、绘本启智:

1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

从司马懿中计我们可以懂得对付一个人要能够从他的弱点入手方能够将其击败。

2读《菱角的尴尬》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3寻找生活中不懂装懂的危害?

三、知行合一: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你是怎样做的呢?

2同桌说一说,互相学习纠错。

四、拓展阅读:

1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君子(品行好的人)不要隐藏自己的短处,不知道的就问问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就要向别人学习。大概意思就是不要不懂装懂,多一些不耻下问的精神。应该踏踏实实的学习。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五、力行体验

六、星星点灯:

不懂的问题多请教别人。

不会的知识多查找资料。

不懂的事情不装懂。

——《弟子规》七、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学习态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知

道了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

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3 时习之亦说乎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论语的丰富内涵。

3培养学生养成学过的内容经常实践的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i.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对孔子了解。今天,我们学习——时习之亦说乎。ii.读典明理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学生读。

3教师讲解句意: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译文:孔子说:"学到待人处世的

道理并适时实践练习,不是一件令人心生喜悦的事吗?”

三、绘本启智。

1我们讲一个《临池学书》的故事。

2讨论一下,王献之学书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三、实践延伸、知行合一。

学新知,常温习

课外书,勤阅读。

写好字,常练习。

四、拓展阅读

分小组讨论如何进行:文明就餐;有序乘车;

学生汇报。

文明小常识。

小学生文明就餐礼仪

1饭前要洗干净手。

2排队有序不讲话。

齐鲁书社新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全

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记礼记》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一个人只有经历磨炼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 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 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 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老师讲解 玉:美玉。琢:雕琢。器:器物。道:道理。

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道理。 三、读《卞和献玉》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四、学生学习“知行合一” 说说你做到了吗? 五、课堂作业 背诵课本第五页的诗句 六、课外拓展 七、自己该如何做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敏而好学 玉不磨,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与:美玉 琢:雕琢 器:器物 到:道理

知所知,明不知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礼记学记》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老师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告诉我们的道理(课本第七页小博士的话) 三、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和《菱角的尴尬》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两个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二年级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学习措施 1、随时随地诵读。“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第一单元敏而好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教学过程: 1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教学方法: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计划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在一年级,学生对《弟子规》的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结构: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艺术乐园”: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

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三)教材编排原则: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没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潘店镇庙杨中心小学张景泉 20XX年3月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文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内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背诵学过的9篇古诗文,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本学期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 二、教学目的要求: 本套教材以诵读原创经典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设有齐鲁名人、诗歌诵读、名胜古迹、政治人物、宫殿园林五个单元教材选取的5篇古诗文都比较简短,琅琅上口,适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

“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能够熟读、背诵这些经典名句。 2、能够理解这些名篇名段的意思。 3、学习了这些经典文章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五、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欲望,正确理解背诵传统文化中的选文。 六、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使用班级:2.1 2.2 2.3 2.4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学习措施 1、随时随地诵读。“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限时诵读。如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现在社会,多少年来,所有的学校都在大会小会的谈德育,但还不时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抽烟、喝酒、校园暴力、破坏公物、甚至侮辱教师等等。看来如何理解、实施道德教育,怎样使道德教育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 何为道?道即是法,是万物之奥,万事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先天地而存,是阴阳相合、遵自然法则运行不息的规律。何为德?德是物质场,万物存在的基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道与德连在一起就是尊道重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将道德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人类的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总和,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人顺从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二、道德与幸福 做人有为人之道,成物有构物之理。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行事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遵循一定的规律。得道能明事理,同时拥有了一种本领。得自然之道可成学者专家,得社会之道可为官为君,得先天之道可返本归真。符合事物规律行事必然会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繁荣昌盛。相反,逆道而行就会碰的头破血流;为人处世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具体表述就是道德规范。重德能不断积德,使人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为处世理事打下良好基础,走遍天下人所敬仰。 没有道德的个人,必然丧尽天良,为社会所不容;没有道德的社会,必然混乱、腐朽、堕落。可见,传统道德与人类幸福又是息息相关的。 三、悠悠中华文化五千载,道德一线贯穿,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教育历来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问题。人有两面性,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普遍的人性中,善与恶共存。一个人要行善,则必须约束自己的恶念,要吃苦、付出,还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只要稍微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堕落。放纵当然比约束更容易,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笔者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正的因素,抑制人的负的因素;其根本途径在于从“心”做起,应回归到正心、诚意、提升道德修养的路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和谐,重视个人修养,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传统道德提倡的克制、忍让、节俭、吃苦耐劳,恰恰能够避免人陷入那种无度的纵欲之中。是调剂人生活,使人精神充实的有力保障。而乐天知命,使人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的生活。抛弃了无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烦恼。这些东西非常合乎天理,也十分符合人性。有益于激发人正面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具有向善向上的感染力。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的好素材。 四、用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是无所不在的,是活泼的、流动的、丰富多彩的,而非呆滞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借助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中,如果我们选择恰当的方法,是能够把她准确、实在、生动的表现出

二年级传统文化上学期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

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千字文》教学计划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 南街二小陈丽娥 一、指导思想: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4、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5、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 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6、认识常用汉字,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低幼读物。 7、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 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年启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我把《千字文》诵读与赏析定位二年

级学生课程超市的课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次:诵读“天地玄黄—辰宿列张”(课本) 第二次:诵读“寒来暑往——律吕调阳”(课本) 第三次:诵读“云腾致雨——玉出昆冈”(课本)

二年级传统文化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本学年学习第二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五、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敏而好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察图片,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二、诵读感悟。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上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备课人:姜婷婷 崂发小学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 1、知诗人,主要是了解诗人的姓名,朝代和诗人的简历,这一些可以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最好让学生自己回答。 2、解诗题,一般也可以有学生回答,太难的可以有老师讲解。

3、读诗句,先跟随录音机读,然后配音乐,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朗读。 4、明诗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拆分,把诗句分为独立的词。(2)解释,解释词语,师生合作,学生自己能解释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说。(3)合并,把经过解释了的词进行合并,产生一个初步的轮廓。(4)添加,主要是把缺少的成分添加进去。明诗意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5、悟诗情,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的意境,对直译的东西进行加工,成为一篇现代的小散文。当学生加工成小散文的时候,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因为这一小散文有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和见解。追求过分的标准和完美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背诗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和背诵诗歌。一般情况下,学生当堂都能背诵。 五、注意问题: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时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把握经典诵读的方式,能用普通话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教学重点: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备课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学习措施 1、随时随地诵读。“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限时诵读。如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 4、诵读。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

最新2019—2020 第二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2019—2019—2020 第二学期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出则友悌 第一课弟于长宜先知 教学目标: 1、了解读典明理讲述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懂得对于家中家中兄弟姐妹,以及身边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人,我们都应该尊敬和爱护。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结合生活理解语句内在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礼记学记》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 二、学习新课学生自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学生交流。 释义:琢:雕。玉石不经雕,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三、读《卞和献玉》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3、教师小结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需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学生学习“知行合一” 说说你做到了吗? 小组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平时的事例。 三、拓展阅读,制定目标。 教学札记:

第二课知所知明不知 教学目标: 1.在求知、求学的过程中不要弄虚作假,不懂装懂。 2.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 教学重点:理解文意 教学难点:知行合一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引导背诵几句《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而今天,我们学习地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二、古语今说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指导学生理解意思。 三、绘本启智 1、绘本讲述诸葛亮智斗司马懿的故事。 思考:为什么司马懿的军队会大败而归? 2、学生自读《菱角的尴尬》 说说从这个故事中你收获到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链接生活,知行合一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你是怎么做得呢? 学生自由讨论。 师总结:1、请朋友帮忙解决问题。 2、查阅资料,自己解决。

最新二年级传统文化

第一单元敏而好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1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玉不琢不成器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察图片,图中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 《悔学》: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东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质,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会因为外界事物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会从品德高尚的君子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 读故事《卞和献玉》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知行合一: 学习要不怕苦,不怕累。 玉与人的“关系" 共同之处:两者都要“加工”,否则不成大器 不同之处:玉不雕琢,不会失去本性;而人则不然。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玉不琢不成器,懂得了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2知所知明不知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山大版二年级传统文化上学期全文

1、《声律启蒙》节选作者清代,车万育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2、《续小儿语》,明代吕坤所所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河南宁陵人。吕坤的父亲吕得胜为了使儿童诵习有教育意义的儿歌,便写了《续小儿语》。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3、《增广贤文》(上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4、《弟子规》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5,《中华改良杂字》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6、《自立歌》陶行知(1891~1946) 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诗人. 滴自己的汗, 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 靠天, 靠祖上,不算是好汉! 7.幼学杂字 正月元宵,立春雨水。二月花朝,惊蛰春分。三月寒食,清明谷雨。四月清和,立夏小满。五朋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七月七夕,立秋处暑。八月中秋,白露秋分。九月重阳,寒露霜降。十月小春,立冬小雪。十一月数九,大雪冬至。十二月腊八,小寒大寒。除夕分岁,次早新年。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学习措施 1、随时随地诵读。“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限时诵读。如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 4、诵读。回家后,家长可带动孩子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 5、乐诵读。让学生跟随经典的民族音乐诵读,培养孩子的节奏感和审美情趣 6、营造环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7、成果激励,活动喜闻乐见。小学生对活动是非常感兴趣的,寓教于乐的活动是进行古诗文诵读的良好途径。作为一项文化工程,她不应是一个孤立的活动,只有把她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活动之中,才会更具有生机与活力”。比如:召开“中华古诗文诵读”主题队会。赛诗会、擂台赛,、古诗接龙、古诗新说、诵读汇演、集体诵读日、假期夏令营等,不拘形式 8、内容丰富,因人而异。诵读的先后顺序和具体进程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以一个班级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传统文化教案 二年级 上庄小学 房兴丽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单元目标: 1.通过朗读韵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课外积累。 2.扩大学生视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单元训练重点: 积累优美的韵文 三、单元训练难点: 理解韵文 1 《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所写的古代人景情趣。 二、教学重点: 生僻字的意思及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三、教学难点: 掌握韵文意思 四、教具学具: 韵文片段、对联的延伸知识 五、教学学法: 引导发现、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预习反馈,粗知课文(课前预习) 1、(课件出示韵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2、小组展示朗读韵文(教师了解学情及预习情况) 三、精读韵文,感悟品读(课堂练习) 1、师生合作朗读韵文,激发兴趣 a.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 b.学生自由练读。 c.标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d.小组内合作朗读正音。 e.指生朗读巩固朗读。 f.齐读课文,做到正确。 g.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四、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把韵文读熟练。 2、利用工具书还原韵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对子歌。 2、分组开展朗读韵文挑战赛。 二、学习对子歌(节选一) 1、《声律启蒙》十分讲究对仗和韵律,他是清代车万育编著的,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 2、利用工具书用自己的话还原韵文。 3、交流互补。 4、联系曾接触的古诗对仗特点,引导发现韵文对仗特点。 “来对往、密对稀”反义词。 “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相近的事物。“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相对的事物。 5、朗读品味韵文的韵律美,了解对仗特点。 三、课后延伸,迁移运用 1、抄写《声律启蒙》(节选一)并背诵下来。 2、积累文中的句子、词语。 板书设计: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 第1课《太公家教》(节选)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太公家教》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学生谈谈交流背过的写景的古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2课《增广贤文》(节选)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增广贤文》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增广贤文》可是千古吟诵的佳作,把它做成读书卡片。 2、寻找《增广贤文》的曲子,学唱。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3课《治家格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吕坤及其《治家格言》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诗。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1、背过这首诗。 2、你还读过吕坤的哪些诗? 五、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第二单元诗歌诵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增广贤文,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讲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老师讲故事。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做人要善于宽容原谅别人,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使用班级: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学习措施 1、随时随地诵读。“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第一单元敏而好学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敏而好学。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敏而好学,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小学二年级下册传统文化教案

第17课孙武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孙武的战法,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 3.能够阅读并背诵《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并大体上懂得意思。 4.通过学习,了解孙武其人其事,激发学生对孙武的敬佩之情。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活动 (一)课文分析 这篇课文简单介绍了孙武“迂回奔袭”的战法和他的著作《孙子兵法》,课文内容短小精悍,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拼音,自己读通课文。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孙子兵法》的重要历史意义,教师可借助参考资料给学生作出说明和讲解。 (二)教学活动 读一读

选取《孙子兵法》中的几句名言,让学生先反复朗读,熟读成诵,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对于句子的意思,只做引导,学生理解即可。 这几句名言的解释是: 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释义: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人民的生死,社稷的 存亡,是不可不慎重研究、悉心考虑的。 2.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释义:出兵攻击敌人没有防备的地方,在敌人料想不到 的时候采取行动。 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释义:彼,对方。殆,危险。对自己的情况和对方的情 况都有透彻的了解,成百次打仗都会失败。 说一说 让学生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了解战国时期的另一位著名军事家——孙膑。这项活动的安排,在于让家长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让家长与学校共同来教育学生,又可以在亲子活动中缩短与孩子的距离,达到心灵的沟通,从而构建起学习型家庭。 第18课管仲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 2.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管仲,知道管仲是个什么样 的人,他作出了哪些贡献? 3.了解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深厚情谊,学习结交真正的朋 友。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活动 (一)教材分析 管仲出生在今安徽省的颍上。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为了供养老母亲,他与鲍叔牙合伙做买卖,后来当兵来到齐国,经鲍叔牙大力推荐,当上了齐国的相国。在他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仲也因此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管仲注重经济,反对空谈,主张改革以富国强兵。管仲改革的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管仲改革成效显著,齐国由此国力大振。对外,管仲提出“尊王攘夷”,联合北方邻国,抵抗山戎族南侵。这一外交战略也获得成功。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称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鲍叔牙的宽容、体贴、关心、理解,使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留下“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