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赣榆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赣榆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赣榆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赣榆县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赣榆县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

为了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下同)的防治工作,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治原则,保障全县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国家和我省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江苏省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一、目标与原则

(一)总体目标:

制定本预案,目的在于建立我县非典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在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各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切实做好非典的日常防治和应急响应工作,一旦进入应急状态,达到有备而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目标。

(二)实施原则: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快速反应,高效处臵;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群专结合,以专为主;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平战结合,强化演练;依法管理,科学防治。

二、日常防治措施

(一)疫情监测:

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交通、教育、文化、建设、外经贸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强化非典疫情监测。

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地区的防治工作。一是要加强学校防治工作。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坚持晨检制度,一旦发现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的病人异常增加时,要及时报告,县疾控中心要及时组织力量进行调查处理。二是要加强县城等流动人口较多地区的防治工作。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要重点做好应对非典发生较大规模流行的准备工作,防止非典疫情通过流动人口扩散。各镇卫生院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外来外归人员的卫生管理和健康教育,为其诊治疾病提供便利,使外来外归人员有病及时就医。

自2003年11月1日起,全县卫生系统进入应急状态,实行疫情监测“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和24小时值班制度。相关部门与机构按各自要

求进入备战状态。

(二)医疗救治:

1、门诊诊治

(1)各医疗单位都要在门(急)诊设臵预检分诊点,开展预检分诊工作。医院门诊做好预检工作。主要负责询问病史、测量体温并鉴别是否为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热,引导可疑发热病人到发热门诊就诊。发热门诊。

(2)发热门诊负责接收到本院就诊和其他医疗机构转诊的呼吸系统发热病人鉴别诊断任务。

(3)发热门诊配备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经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传染病知识培训的高年资内科医师,对发热病人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4)发热门诊应建立统一的就诊登记和疫情报告登记制度。所有门诊病人应按规定登记并监测体温。

(5)疫情发生后,县疾病控制中心要实行“关口前移”安排专业人员定人、定点联系医疗机构,开展对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的流调,并协同医疗机构做好辖区内发热门诊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临床观察:

经发热门诊明确需要临床观察的可疑病人,集中到县人民医院临床观察病区诊治。一般情况下,县人民医院应在24小时内做出诊断或疑似诊断。一旦确定为非典临床病例或疑似病例的病人,应立即通过网络直报国家卫生部,同时报告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由县卫生局及时安排专用救护车送往定点收治医院(市四院)。

3、住院治疗:

我县青口二院作为非典救治后备医院,治疗、隔离按有关规定进行,同时设立医疗救治专家组。

4、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医疗机构应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和《染性非典型肺炎医院感染控制指导原则(试行)》及《江苏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中卫生技术人员防护工作指南》等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在门(急)诊配备洗手设备和必要的手消毒剂,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均应洗手。

5、病人转运:

(1)县卫生局负责病人转运的指挥调度工作。

(2)县急救中心配备专用急救车和经过培训的医务人员、司机负责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转运工作,并按要求做好转运交接记录。

(3)转运过程中,车辆、司机和医务人员的防护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疑似病人转运工作要求》(苏卫传[2003]第19号)执行。

6、农村非典医疗救治:

农村非典的医疗救治工作,原则上按省卫生厅制定的《农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预案》的要求,由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实施。

(三)预防措施:

1、宣传教育

卫生、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搞好非典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公众法律知识和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教育,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六位一体职能,重点开展预防、保健及健康教育工作。

爱卫会和文明委大力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督促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乡镇搞好环境卫生。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意识,克服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预防接种

严格执行国家和江苏省有关免疫预防接种的管理规定,做好各类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工作。按照卫生部《中国流行性感冒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试行)》,遵循自愿原则,积极在中小学生、老年人、门急诊医务人员等易感人群和从事公共服务的人员中推荐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以及麻疹、风疹、腮腺炎、肺炎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并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妥善处理疫苗接种反应。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着力加强外来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及其子女的免疫水平。

3、境外或其他市、县发生非典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当与我县有固定交通工具往来的境外地区或其他市、县发生非典疫情时,由县卫生局发出信息通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县卫生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各医疗单位、部队、武警、公路等加强日常监测和信息沟通交流,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对来自非典疫情发生地区的船舶、长途客车实行重点检查。在进站、进港前,所有乘客和乘务人员都必须测量体温,如实填写《健康申报表》,到站、进港后由乘务人员统一收齐,交规定的工作人员。在省际公路路口设立非典检疫站(点),对来自非典疫情发生地区的长途客货车及其他车辆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组织填写《健康申报表》。

对上述检查发现有可疑发热症状的人员立即采取隔离、移送、留验等措施,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控制措施。对发热病人乘坐的交通工具进行消毒。

4、交通工具上发生非典疫情时的防控措施

接报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乘坐长途客运汽车等交通工具即将进入我县或正在县内流动时,迅速采取以下措施:

组织卫生、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应急力量赶至上述交通工具的始发地、中转地(含沿途停靠站)或目的地的车站、码头、口岸等以及省际道路卡口进行现场检疫,并根据需要依法划定隔离区域,采取隔离措施。

将病人或疑似病人送至指定医院,对拒不前往指定医院的进行说服教育,视情强行带离。

对同行人员进行登记并测量体温,筛查并留验有非典可疑症状的人员。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就地集中进行隔离观察,对其他人员劝其进行家庭医学观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流散人员。

5、本地疫情处置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疫情应急处理组,负责非典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应急处臵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在接到报告后迅速到达现场,对可疑疫情进行应急处臵。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非典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报告时,立即派出疫情应急处理组到达现场,按卫生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导原则》和《江苏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调查指南》的要求,全面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并对其密切接触者逐个进行追踪、调查、核实,根据需要通知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调集应急力量配合实施病人隔离、接触人员追踪调查、出入人员控制等措施。在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按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判定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同时,填写相关人员医学观察通知书,通知所在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对集中隔离

观察,对一般接触者实施家庭医学观察。

(四)督导检查:

1、组织管理

县卫生行政部门及其所属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要切实加强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谁主管谁负责,进一步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完善相应的联席会议、信息通报等制度,形成非典防治工作的强大全力。对防治措施不力、出现明显疏漏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作出严肃处理。

2、监督管理

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其我省的实施办法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加强对各医疗卫生单位、留验场所的隔离、消毒、防护,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疫情报告情况,公共场所的消毒,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的环境消毒等进行监督检查。

三、应急响应

(一)响应启动程序:

疫情发生后,经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报请省政府和省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研究决定,根据非典疫情等级,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

(二)指挥体系:

1、一般疫情的应急响应:由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县长担任县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县政府各部门有关负责同志组成。

2、重大疫情的应急响应:由常务副县长担任县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县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3、特大疫情的应急响应:由县长担任县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总指挥,指挥部成员由县委、县政府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

4、临时紧急控制措施:实行分级递进,及下一级涵盖上一级各项临时紧急控制措施。

(三)一般疫情的应急响应:

在坚持日常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临时紧急控制措施:

1、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疫情。

2、对非典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要及时转运到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迅速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臵。

4、对疫情发生地的相关人员和场所依法实施必要的隔离控制措施。

5、各级各类学校实行每日定时测量体温、活动审批和出入门管理制度;各类建筑工地设立专职卫生负责人,负责体温监测,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宾馆、饭店、商场、文化娱乐及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加强通风换气,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6、县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派出督导组,与有关部门共同对疫情发生地的非典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执法监督检查和行政效能督查。

7、全县保持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秩序。

(四)重大疫情的应急响应:

在坚持一般疫情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临时紧急控制措施:

1、对所有疫情发生地及相关人群严格实行隔离控制措施。

2、车站、码头、重要交通道口设臵检疫站(点),对离开本县的人员进行防疫检查,并测量体温,对有发热症状的及时予以处臵。

3、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和人员集中的地区定时进行消毒。宾馆、饭店、各类文化娱乐场所等一旦发生疫情,立即停业,并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消毒、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各类商场、超市、公园、博物馆等人流密集场所入口处设专人对顾客、参观者和游客监测体温,发现体温异常(体温达到或超过37.5℃)或有可疑症状者立即送指定医疗机构进行筛查。

4、县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派出督导组,对各项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卫生监督机构加强监督执法,监督落实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监督有关医疗机构落实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防护措施,督促检查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防控工作。

5、除实施隔离控制的疫情发生地及相关人群外,其他单位和居民均应正常工作、生产和生活。

(五)特大疫情的应急响应:

在坚持重大疫情的防控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采取以下临时紧急控制措施:

1、全县各级各部门全面启动群防群控疫病防护网络,实行村自为战、社区自为战、学校自为战、工地自为战,严格落实和检查各项防控措施。

根据需要,准备足够的定点观察宾馆(饭店),并配备管理人员、卫生人员和保安人员,为隔离观察人员提供必需的生活日用品。

2、对高危人群实行排查管理,对从非典发生地区返回的学生、经商务工等各类人员,街道、社区居委会和村委会要逐户进行调查登记。

3、在所有车站、交通要道口均应设臵检疫留验站,所有进出的乘客填写《健康登记表》,并接受体温测量。

4、各类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要严格执行入住旅客填写《健康登记表》制度,并对住店客人每天测量体温。对来自非典发生地区的旅客,要集中安排楼层住宿,并严密观察。

5、各级各类学校严格执行晨检制度,每天坚持对学生测量体温,杜绝有发热症状的学生和儿童进入,定时对教室、实验室、食堂和学生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取消一切人员过于集中的大课和大活动。

6、建筑工地实行封闭式管理。

7、严格控制举办大型活动、外出开会、旅游、考察等活动。

8、对进入我县的长途客货车、船舶、公交车辆、出租汽车等各类公共交通工具和车站、码头、建筑工地、学校、网吧、电子游戏厅、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剧场、影院、商场、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文化馆、体育馆、集体宿舍等公众聚集场所,必须逐一落实通风换气、消毒等措施。

9、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

10、认真查处涉及非典防治违法犯罪活动。

11、县政府报经市政府批准,可以宣布疫区,在疫区内采取下列紧急措施: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

经省人民政府决定,可以对疫区实施封锁。其中,封锁大、中城市的疫区以及封锁疫区导致中断干线交通的,由省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决定。

(六)结束响应:

末例非典病例治愈20天后无新发病例出现,由省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研究提出报告,报省政府和省非典防治工作指挥部决定,本次应急响

应结束。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保障:

全面落实非典防治工作责任制。非典防治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属地负责制和单位负责制。以县为基本防治单位,实行属地管理,组成以党政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非典防治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农村非典防治工作。各镇成立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负责领导本镇各部门、各单位和群众落实防治措施。

(二)财力保障:

县财政设立非典防治专款,提供合理而充足的资金保障,确保防治工作的需要。

(三)医疗卫生资源保障:

1、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县政府和卫生、计划、财政等部门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加大投入,提高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能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做好非典疫情的监测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组织实施疫情控制措施和现场处臵工作,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和防疫物资储备。

2、完善医疗救治网络。

3、疫情发生时,按不同级别的应急响应启用相应的后备医院,确定若干个医疗技术水平较高的综合医院在人员和设备等方面负责对口支援定点医院。加强日常交流与沟通,做好设备维护、队伍培训和人员编队。确保定点医院被启用并需要调用医疗力量时,支援医院能够迅速组织医护力量进入受援医院,共同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4、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网络。

5、强化非典防治人员技术培训和模拟演练。

(四)物质保障:

县、镇分别建立非典防治物资储备库。卫生行政部门编制物资储备明细表,根据疫情等级分别测算不同物资储备的需求量,并将所需物资及时报生产、供应部门,在10月底前做好充分储备,物资储备金由县、镇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医药、化工、医用器械等生产经营主管部门采取切实措施,组织好药品、器械及消毒、防护等物资的生产、销售。此外,商贸流通部门备足食品和生活日用品货源,满足市场供应。

(五)特殊政策保障:

1、对参加非典防治一线工作的卫生专业人员发放健康补贴,对因参加防治而受到感染的医务人员和因公殉职的医务人员一次性发放慰问金。发放经费从非典专项基金中开支,由县卫生行政部门审查,县财政部门审核后予以安排。

2、实行医疗救助制度。省设立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民和有困难的城镇居民进行医疗救助。市、县也设相应的专项基金。对从非典病例发生地区返乡的人员,一律实行免费体检;发热病人到医院就诊,免办挂号手续;可疑病人留验隔离期间,检查和治疗一律免费;非典临床诊断病人和疑似病人留验隔离到治疗全过程一律免费。医院要严格执行先救治病人、后结算费用的规定,简化入院手续,及时进行救治,严禁因费用延误救治或推诿病人。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处理。财政、卫生等部门要为定点医院预拨部分资金,确保救治工作需要。

(六)舆论宣传保障:

卫生、宣传、文化、教育等部门要密切协作,积极做好法制、非典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干部群众宣传非典防治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让他们懂得非典可防、可治、可控,消除紧张恐慌心理;使他们明确在非典防治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五、附则

本预案适用于赣榆县内所有单位和个人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根据本预案,各镇人民政府、县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公安、交通、教育、公路、铁路经贸、工商、药监、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非典型性肺炎(培训)

时间:2011.10.5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非典型性肺炎培训学习 中文又名: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英文名称:Atypical Pneumonias 英文又名:Serious Atypica Respiratory Syndrome 疾病分类:传染性疾病 呼吸道疾病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非典型肺炎是一个新的疾病名称。但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过“非典型肺炎”发生,其英文名为Atypical Pneumonias ,系指一组具有肺火表现,如发热、头痛、咳嗽、咳痰等症状,肺部X线片有浸润阴影等肺炎体征,而病原体并不明确或由非细菌性病原体引发的肺炎,总称为非典型肺炎。既往有因为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等分别引发非典型肺炎流行的记载。1976年美国、西班牙、瑞典、荷兰、英国等先后均有过因军团非典型肺炎暴发流行的报道。因其他病原体引发非典型肺炎流行也曾发生过。但是,并非所有非典型肺炎均表现一样,正是由于其肺炎表现的不典型性,使不同病原体引发的非典型肺炎表现差异极大,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传染性也各不相同。 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由于其病原体为变异的冠状病毒,传染性强,有极为重症类型引发死亡病倒存在,并且易在未作良好防护的医护人员群体中传播流行,所以影响很大,也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由于部分患者很快表现出呼吸困难、呼吸窘迫、呼吸衰竭,因此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统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英文简称为SARS(Serious Atypica Respiratory Syndrome)。 病人通常以发热(体温38 以上)为首发症状,多为高热,并可持续1 -2 周以上,可伴有寒战或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全身酸痛和不适、乏力,部分病人在早期也会有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等)。发病2 - 7 天后,病人会有干咳、少痰、呼吸困难,少数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约10% 的病人需要机械性通气。血液化验时白细胞大多正常或降低,胸部X 线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肺炎改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1、流行病学史 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3条或1.2+2+4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4+5条,或1.2+2+3+4条。 医学观察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2+3条。 符合医学观察标准的病人,如条件允许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也可允许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在家中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并由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观察中的病人病情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即由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非典型肺炎”: 一、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分。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什么时间施行的?( ) A.2003.5.9 B.2003.5.4 C.2002.5.9 D.2002.5.4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列入哪类传染病管理?( ) A.甲类传染病 B.乙类传染病 C.丙类传染病 D.法定传染病 3.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4.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5.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管理中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 A.监督管理 B.监测管理 C.防治管理 D.医疗救治 6.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7.对参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8.对因参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发生疾病、残疾、死亡的人员应当给予何种政策倾斜?( ) A.适当补助和抚恤 B.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 C.表彰和奖励 D.补助和抚恤 9.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接受以下机构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查询、检验、调查取证、监督检查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行为。()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C.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D.卫生监督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学必看 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关于SARS的临床表现,错误的是( ) A.严重者出现呼吸窘迫 B.常伴有呼吸道卡他症状 C.常以发热为首发和主要症状 D.肺部体征不明显 E.部分患者有腹泻 正确答案:B 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SARS的管理应( ) A.按丙类管理 B.按乙类管理 C.各省级卫生管理机构自行决定 D.各级医疗机构自行决定 E.按甲类管理 正确答案:E 3.SARS的首发症状是( ) A.腹泻 B.咳嗽 C.胸闷 D.发热 E.鼻塞 正确答案:D 4.有关SARS的传播途径正确的是( ) A.间接接触不易传播 B.患者的粪便一般没有传染性 C.隐性感染者也是重要的传染源 D.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 E.呼吸道症状显著的患者传染性低 正确答案:D 5.关于SARS的流行特征不正确的是( ) A.可通过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 B.儿童发病率高 C.有明显的居民楼聚集现象 D.农村地区病例少 E.主要发生于人口密度较大的都市 正确答案:B 6.SARS-CoV不常侵染的细胞是( ) A.肺泡上皮细胞 B.血管内皮细胞 C.淋巴细胞 D.神经元细胞 E.支气管上皮细胞 正确答案:D 7.有关SARS进展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

B.肺部阴影发展迅速 C.发热及感染中毒症状持续存在 D.多数患者出现ARDS E.胸闷、气促、呼吸困难等进行性加重 正确答案:D 8.有关SARS患者外周血象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 A.常可见到异型淋巴细胞 B.血小板可减少 C.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D.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E.CD4、CD8细胞计数均降低 正确答案:A 9.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SARS下列哪项不正确( ) A.达到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 B.x线胸片示大片阴影并在48小时之内病灶面积增大>50%且在正位胸片上病灶面积占双肺总面积的1/4以上 C.中毒症状重,持续发热,经对症治疗3天以上,体温仍超过38℃ D.目的在于抑制异常的免疫病理反应,减轻肺的渗出及损伤 E.出现ARDS 正确答案:C 10.对于疑似SARS者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 A.收入双人或多人观察室隔离观察 B.按正常诊疗程序就医 C.安排家庭医学隔离观察,由CDC随访 D.收入单人观察室隔离观察 E.安排家庭医学隔离观察,并随诊 正确答案:D 11.有关SARS病原学检查错误的是( ) A.血清SARS-CoV抗体由阴性转变为阳性提示为近期感染 B.SARS-CoVPcR测定结果阳性可确诊SARS C.SARS-CoVPCR测定结果阴性可除外SARS D.SARS-CoV分离培养阳性结果可确诊SARS E.急性期到恢复期血清SARS-CoV抗体滴度升高4倍及以上,提示为近期感染 正确答案:C 12.SARS的病原体属于( ) A.支原体 B.衣原体 C.原虫 D.病毒 E.细菌 正确答案:D 13.对SARS密切接触者的检疫期一般为( ) A.7天 B.21天 C.3天 D.14天

031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一、学习要点 ㈠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又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主要通过短距离飞沫、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及密切接触传播。临床上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 ㈡病原学特点 SARS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基因和蛋白与已知的人类和动物冠状病毒差异较大,完全属于新一类的冠状病毒。病毒颗粒直径80~140nm。SARS病毒能在Vero 细胞和猴肾细胞中培养繁殖。将SARS病毒接种于猴子,可出现与人类相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SARS冠状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和稳定性要强于其它人类冠状病毒。但当暴露于常用的消毒剂或固定剂后即失去感染性。SARS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急性期或恢复早期达高峰,约3个月后消失。IgG抗体较迟出现,但可长时间维持高滴度,IgG抗体可能是保护性抗体。 ㈢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急性期患者传染性强。个别患者可造成数十甚至成百人感染,被称之为“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er)。潜伏期患者传染性低或无传染性,康复患者无传染性。本病未发现慢性患者。从果子狸、貉等野生动物体内可分离出与人SARS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提示这些动物有可能是SARS病毒的寄生宿主和本病的传染源,但有待证实。 传播途径:短距离的飞沫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讲话时,SARS病毒以气溶胶颗粒的形式喷出后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接触患者的体液或分泌物亦可导致感染。SARS亦可通过实验室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发病者以青壮年居多。患者家庭成员和收治患者的医务人员属高危人群。患病后可获得较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于2002年11月中旬首先在广东省出现,随后蔓延到山西、北京、内蒙古、天津、河北、香港、台湾等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2003年初迅速波及越南、加拿大、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次流行全球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答案

一. 单选题 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 2.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传染源是 A.隐性感染者 B.患者 C.无症状携带者 D.不典型感染者 3. 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须坚持做到哪“四早” 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B.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垂直传播 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5. 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A.胸腺素

B.板蓝根 C.人血免疫球蛋白 D.都不是 6. 医院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必须向哪一个部门报告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人民政府 C.公安部门 D.卫生行政部门 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天 天 天 天 8. 以下哪项不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典型表现 A.发热,体温超过38℃ B.干咳、少痰 C.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D.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 9.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 可存活10天

摄氏度加热90分钟,75摄氏度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病毒;75%乙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1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A.大部分患者无潜伏期 B.发热、头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C.咳嗽、多痰,呼吸窘迫综合征 D.早期白细胞数升高,肺部影像学显示肺炎改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一、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防护采取标准预防的原则,并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接触隔离和空气隔离。医院应当根据医务人员在工作时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或临床确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和导致感染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防护措施应当适宜。 (一)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防护。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包括: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病人。 (二)标准预防的聚体措施包括: 1、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2、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3、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立即洗手; 4、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严禁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5、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二、防护用品的标准及使用 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级标准。 (一)防护服:应当符合《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可为联体或者分体式结构,穿脱方便,结合部严密。袖口、脚踝口应当为弹性收口,具有良好的防水性、抗静电性、过滤效率和无皮肤刺激性。 (二)防护口罩:应当符合《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GB19083-2003,口罩可氛围长方形和密合型,应当配有鼻夹,具有良好的表面抗湿性,对皮肤无刺激,气流阻力在空气流量为85L/min的情况下,吸气阻力不得超过35mmH2O,滤料的颗粒过滤效率应当不小于95%。也可以选用符合N95或者FFP2标准的防护口罩。 (三)防护眼镜或面罩:使用弹性佩戴法,视野宽阔、透亮度好,有较好的防溅性能。 (四)隔离衣:材料易于清洗和消毒,长袖、拉链或者纽扣位于背部。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37.5℃ B.>37℃ C.>38.5℃ D.>38℃ E.>36.5℃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 A.2~21天,多为14天 B.12天 C.14~25天 D.10天 E.21天 3.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自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2小时内 B.6小时内 C.24小时 D.9小时 E.<10小时 4.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 B.8天 C.15天 D. 10—14天 E.6天 5.轻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用普通鼻导管上氧,流量为1~3 L/min,如面罩高流 量给氧,流量应为() A.2—6L/min B.3—9L/min C.4—9L/min D.10—15 L/min E.16—18 L/min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衣原体 B.冠状病毒 C.支原体 D.军团菌属 E.立克次体 7.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 A.2天 B.10天 C.12天 D.14天 E.21天 8.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应戴多少层的棉纱口罩() A.4 B.6 C.2 D.10 E.12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患者所在的病区用空气乳酸加热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下列哪项正确() A.面积为4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6mL B.面积为50m2 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0mL C.面积为60m2 的房间乳酸用量为8mL D.面积为7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2mL E.面积为100m2 房间乳酸用量为18mL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汇编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为一种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在国内部分地区有病例发生及蔓延。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它是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变种引起,并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1、流行病学史 1.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1.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2、症状与体征 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3条或1.2+2+4条或2+3+4条。 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4条及以上,或1.2+2+4+5条,或1.2+2+3+4条。 医学观察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2+2+3条。 符合医学观察标准的病人,如条件允许应在指定地点接受隔离观察;也可允许患者在家中隔离观察。在家中隔离观察时应注意通风,避免与家人的密切接触,并由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学观察,每天测体温。观察中的病人病情符合疑似或临床诊断标准时要立即由专门的交通工具转往集中收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疑似病人的医院进行隔离治疗。 鉴别诊断: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感、流感、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艾滋病合并肺部感染、军团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重症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 符合下列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试题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知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中均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该题内的横线上,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 1.我国第一例非典病例______发现。 A.2002年11月在台湾B.2002年11月在广东C.2003年3月在北京D.2003年2月在河北 2.引起本次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_____。 A.冠状病毒的新变种B.肺炎双球菌的新变种C.立克次氏体的新变种D.衣原体的新变种3.非典型肺炎病原体简称SARS,它主要通过_____传播。 A.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B.吃饭和喝水C.血液D.乘车、吃饭、住宿 4.胡锦涛总书记4月17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时指出:防治非典工作的总体要求是_____。 A.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 B.再接再厉、坚定信心,发扬爱国奉献、勇攀高峰、为民造福的精神 C.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 D.高度重视、通力协作、统筹兼顾、注重实效 5.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_____。 A.一般约为2-12天,通常在4-5天B.一般约为1-8天,通常在3-6天C.一般约为4-16天,通常在8-12天D.一般约为10天,通常在半个月 6.下面关于非典型肺炎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一些发达国家都在使用疫苗防治B.该疫苗早已有之,现已停产C.全世界都还未研制出该疫苗D.说不清 7.非典型肺炎在____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A.电影院和舞厅 B.家庭和医院 C.建筑工地和交通工具中 D.机关、事业单位和学校 8.卫生部等国家四部委5月初发出通知,规定发热病人入院就诊____。 A.农村患者医疗费用全免,城市患者医疗费用减半收取 B.费用标准及手续均不变 C.没有类似规定 D.免办挂号手续,初诊为非典患者或疑似病人后,不再由患者缴纳检查、检验等费用,实行记账制。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风温之邪或疫毒时邪,病位主要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风温、疫毒,或挟湿或挟瘀,壅阻肺络,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危象。本病来势迅猛,证型变化多端。 一、预防: 在实施“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为提高健康人群对温病时邪的抵抗力,建议参考使用扶正祛邪方为预防处方: 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贯众9克,银花9克,陈皮6克 以上为成人一日量,煎水代茶,或制成颗粒冲服,儿童减半。服法:日服2次,连服7—10日。 二、中医辨证论治 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等防治技术方案基础上,建议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参考中医“风温”“疫毒时邪”的理论和辨证论治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 常见临床证型 1. 风温热(疫)毒袭肺证 主症:疾病初起,发热较明显,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洪。

治则:发散风热,清肺解毒 处方:银翘散加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野荞麦根、葶苈子;热盛,高热不退,可选用鱼腥草、清开灵等中药制剂静脉滴注。 2. 热(疫)毒壅肺证 主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嗽,胸闷,气促,痰粘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见喘促不宁,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痰,泻肺通下 处方:桑白皮散合《千金》苇茎汤或合宣白承气汤。 热盛伤络,症见干咳,咯血丝痰,可加用茅根、栀仁、玄参、丹皮、赤芍、黛蛤散等 3. 湿热蕴毒证 主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咽痛,尿赤,苔黄腻,脉濡数。 治则:化浊利湿,清热解毒 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若身热退,口不渴,脉不数,苔白腻,此为湿重于热,应改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腹泻加用葛根芩连汤。 凡有湿邪应加用苍术、葶苈子,必要时可用玉枢丹。 4. 湿热郁阻少阳证 主症:寒热起伏,寒轻热重,身热午后或入暮加重,胸腹灼热,脘痞呕恶,心烦口渴,舌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治则:清泄少阳,辟秽化浊 处方:蒿芩清胆汤或达原饮加减。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答案

单选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属于哪类法定传染病,发生流行时按哪类传染病管理? "A.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广B.属于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理 厂C.属于甲类传染病,流行是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广D.属于丙类传染病,流行是按乙类传染病管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主要传染源是 厂A.隐性感染者 左B.患者 厂C.无症状携带者 厂D.不典型感染者 3.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须坚持做到哪“四早” 广A.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 厂B.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C.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D.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 席A.呼吸道飞沫传播 广B.垂直传播 厂C.血液传播 D.蚊虫叮咬 5.以下哪种药物可用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预防 A.胸腺素 B.板蓝根

C.人血免疫球蛋白 ‘ D.都不是 6.医院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必须向哪一个部门报告 & A.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B.人民政府 广C.公安部门 广D.卫生行政部门 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通常是: “ A.15-20 天 “ B.2-10 天 厂C.20-30 天 “ D.30-60 天 8.以下哪项不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典型表现 厂A.发热,体温超过38 C “ B.干咳、少痰 "C.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D.乏力、头痛、关节肌肉酸痛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SARS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科的新成员 厂B.冠状病毒科的病毒与人和动物的疾病有关 定C.病毒排泄物在空气中存活6小时,在血液中可存活15天,粪便中可存活10天 D.56摄氏度加热90分钟,75摄氏度加热30分钟可灭活SARSW毒; 75 聽醇5分钟病毒失去活力 10?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

(完整版)传染病知识培训

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四 一、传染病的一般知识 1、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性疾病称为传染病。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原虫等。 2)有传染性:是此类疾病的最主要特征。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的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状态等有关。 3)具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散发、流行、大流行、暴发)、地区性、季节性、周期性、外来性、地方性。 4)免疫性:感染后(包括隐性或显性感染)可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属于自动免疫。不同的传染病病后免疫状态不同,有的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获得终身免疫,有的还可再次感染。可分为以下几种感染现象。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三环节 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_一个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会发生,不可能造成流行。 1)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

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谓之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接触、昆虫媒介、性途径和血液途径等。 3)人群易感性:是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 4、传染病的预防原则针对三环节 l)管理传染源:我国的法定管理的传染病甲类和乙类,强调必须报告、转诊和随访。 (1)甲类传染病(烈性传染病):霍乱、鼠疫(强制管理); (2)乙类传染病:麻疹等(严格管理,其中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3)丙类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等(监测管理)。 2)切断传播途径: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 3)保护易感人群:进行特异性主动免疫及特异性被动免疫。 5、传染病三级预防原则 1)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或初级预防,防患于未然。 2)二级预防:即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还强调早报告、早隔离。 3)三级预防:积极治疗,预防伤残;做好康复,随访。 二、呼吸道传染病

“三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

“三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 [A型题]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多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 A.<37.5℃ B.>37℃ C.>38.5℃ D.>38℃ E.>36.5℃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潜伏期为() A.2~21天,多为14天 B.12天 C.14~25天 D.10天 E.21天 3.医院如发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应在多长时间内自有关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A.12小时内 B.6小时内 C.24小时 D.9小时 E.<10小时 4.接触疑似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和临床诊断患者的医务人员,脱离隔离区后需进行医学观察的天数为() A.1周 B.8天 C.15天 D. 10—14天 E.6天 5.轻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用普通鼻导管上氧,流量为1~3 L/min,如面罩高流量给氧,流量应为() A.2—6L/min B.3—9L/min C.4—9L/min D.10—15 L/min E.16—18 L/min 6.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性最大的是() A.衣原体 B.冠状病毒 C.支原体 D.军团菌属 E.立克次体 7.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期限为()A.2天 B.10天 C.12天 D.14天 E.21天 8.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应戴多少层的棉纱口罩()A.4 B.6 C.2 D.10 E.12 9.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房患者所在的病区用空气乳酸加热熏蒸进行空气消毒,下列哪项正确() A.面积为4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6mL B.面积为5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0mL C.面积为6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8mL D.面积为70m2的房间乳酸用量为12mL E.面积为100m2房间乳酸用量为18mL 10.多数SARS病毒感染者,可检出SARS病毒特异性抗体,一般在发病后() A.2天左右 B.10天左右 C.12天左右 D.14天左右 E.21天左右 1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胸片,间隔时间不应超过() A.2天 B.3天 C.10天 D.12天 E.14天 12.医护人员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区必须戴棉纱口罩,每隔多长时间应更换口罩() A.2小时 B.4小时 C.8小时 D.12小时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培训)

时间:2011.1.10 地点:发热门诊 主讲:翟厚锋 内容: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学习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置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传染性、可累及多个器官系统的特殊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其主要临床特征为急性起病、发热、干咳、呼吸困难,白细胞不高或降低、肺部浸润和抗菌药物治疗无效。人群普遍易感,呈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儿童感染率较低。 【病原体】 WHO把从SARS患者分离出来的病原体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SARS-CoV),简称SARS病毒(SARS virus)。SARS病毒和其他人类及动物已知的冠状病毒相比较,基因序列分析数据显示SARS病毒并非为已知的冠状病毒之间新近发生的基因重组所产生,是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与目前已知的三群冠状病毒均有区别,可被归为第四群。SARS病毒在环境中较其他已知的人类冠状病毒稳定,室温24OC下病毒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痰液中和腹泻患者的粪便中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15 天。但病毒暴露在常用的消毒剂和固定剂中即可失去感染性,56℃℃以上9O分钟可以杀死病毒。 【发病机制和病理】 SARS病毒通过短距离飞沫、气溶胶或接触污染的物品传播。发病机制未明,推测SARS 病毒通过其表面蛋白与肺泡上皮等细胞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导致肺炎的发生。病理改变主要显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早期的特征是肺水肿、纤维素渗出、透明膜形成、脱屑性肺炎及灶性肺出血等病变;机化期可见到肺泡内含细胞性的纤维黏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汇总

1.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 ( A ) A.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B.经消化道传播 C.经粪-口途径传播 D.接触传播 E.虫媒传播 2.老年人烧伤易发生休克和急性肾衰竭,输液时应注意维持每小时尿量在 ( A ) A.20~30mL B.10~20mL C.30~40mL D.40~50mL E.50mL 3.最容易产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的是 ( B ) A.肝细胞再生 B.肝细胞变性坏 C.炎症细胞浸润 D.肝实质细胞蛋白合成功能障碍 E.结缔组织增生 4.皮内注射的皮肤消毒刺为 ( C ) A.络合碘 B.2%碘酊和70%醇 C.70%乙醇 D.0.1%苯扎溴铵 E.2%过氧化氢 5.关于医院感染的概念,错误的是 ( E ) A.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B.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一定不是医院感染 C.出院之后发生的感染可能不是医院感染 D.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E.婴幼儿经胎盘获得的感染是医院感染 6.对需要进行床上擦浴的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的重点是 ( C ) A.对疾病的态度 B.住院后的心理反应 C.对床上擦浴的心理顾虑和心理反应 D.住院后的情绪状态 E.对床 F.擦浴是否感到紧张、恐惧 7.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空腹血浆葡萄糖应为: ( A ) A.≥7.0mmol/L B.≥6.8mmol/L C.≥8.0mmol/L D.≥11.1mmol/L 8.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正常值范围是: ( B ) A.76%~100% B.96%~100%

C.86%~100% D.99%~100% 9.破伤风最早发生强直性痉挛的肌群是 ( C ) A.咽肌 B.面肌 C.咀嚼肌 D.颈背肌 E.腹肌 10.肺动脉压的正常值是: ( A ) A.15~28/5~14mmHg B.15~38/5~14mmHg C.15~38/10~24mmHg D.15~28/10~24mmHg 11.复苏时常用的给药途径不包括 ( B ) A.心内给药 B.腹腔给药 C.气管内给药 D.外周静脉给药 E.中心静脉给药 12.口腔护理的目的不包括; ( D ) A.保持口腔清洁 B.防止口臭、口垢 C.观察口腔黏膜及舌苔 D.清除口腔内一切细菌 E.预防口腔感染 13.溃疡病患者出现下列哪项病情提示有穿孔发生 ( D ) A.饮量突然减少 B.嗳气反酸加重 C.恶心、腹胀明显 D.上腹剧痛、腹肌紧张 E.常发生“午夜痛” 14.溃疡病患者腹痛剧烈,疑有穿孔合并症,禁止使用 ( E ) A.阿托品 B.西咪替丁 C.灭吐灵 D.胃肠减压 E.吗啡 15.确定一种传染病的隔离期是根据该患者 ( D ) A.传染性大小 B.病情严重程度 C.病程的长短 D.潜伏期长短 E.以上都不是 16.禁忌使用鼻饲法的患者是 ( E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治标准专家共识

通讯作者:钟南山,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510120?诊治方案?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治标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为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强的呼吸系统疾病,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并认为系由一种冠状病毒亚型引起。目前该病在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和世界上30多个国家或地区流行,危害颇大,许多问题尚待研究。为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根据卫生部发布的诊治标准和目前积累的初步经验,特综合本学会参与本病诊治工作的专家意见,拟定此共识,以供参考。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史:(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的地区。 2.症状与体征: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 音,或有肺实变体征。 注意 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患者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复查。 5.抗菌药物:无明显疗效。 二、诊断标准 1.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上述1(1)+2+3条,或1(2)+2+4条,或2+3+4条。 注意 医学观察病例的诊断标准为:1(2)+2+ 3条。 2.临床诊断标准:至少符合上述1(1)+2+4条,或1(2)+2+3+4条,或1(2)+2+4+5条。 3.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诊断标准:符合以下标准中的1条即可诊断为重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1)呼吸困难,呼吸频率>30次/min;(2)低氧血症,在吸氧3~5L/min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70mm Hg,或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93%;或已可诊断为急性肺损伤(AL I)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多叶病变或X线胸片显示48小时内病灶进展>50%;(4)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5)具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或年龄>50岁。 三、鉴别诊断 临床上要注意排除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细菌性或真菌性肺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肺部感染、军团菌病、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肺部肿瘤、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血栓栓塞症、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临床表现类似的呼吸系统疾患。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推荐治疗方案 一、严格执行隔离措施 医务人员与患者都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二、监测病情变化 多数患者在发病后14天内都可能属于进展期,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症状、体温、呼吸频率、SpO2或动脉血气分析、血象、胸片(早期复查间隔时间不超过2~3天),以及心、肝、肾功能等。 三、一般性治疗 1.卧床休息。 2.避免剧烈咳嗽,咳嗽剧烈者给予镇咳;咳痰者给予祛痰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