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综排布原则

管综排布原则

管综排布原则
管综排布原则

管综

1.现场预留洞口已经做好,以已经做好的预留洞口为主,先做其他区域的管

综,到预留洞口处可以扣弯,用弯通等连接过去.

2.涉及到坡度的由调整管综人员调整坡度,卫生间管道与现场沟通确定是

否调整.

3.调整管综时给排水、消防管道阀门不考虑,暖通阀门需要考虑。

二、综合排布准备管综

1、熟悉一二次结构的图形。(要求会看土建的梁板柱图纸)

了解土建结构图形的几个要点:

1)结构标高与层高

2)每层平均梁标高

3)潜污井坑泵位置

4)土建后浇带位置

5)夹层图形所在区域

6)土建装饰标高线线区域

7)每层每块区域升降板标高

2、土建主体模型核查

3、熟悉机电图纸设计规范要求

三、综合排布方案原则

1、坚持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排水管优先的原则

在管线平衡中牵涉的相关管道常见的有空调供回水管、给水管、排水管、风管、电气管线,电气桥架,送气管等,在管线平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管线特点和功能,坚持小管让大管、有压让无压、排水管优先的原则,同时尽量考虑桥架在水管上面,在这个原则基础上首先要考虑对设计的优化

2、各专业管线综合考虑支架共用的原则

在大型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涉及的专业众多,作为总包单位在综合排布过程中,综合考虑各专业管线排布,坚持节约资源,支架共用的原则,减少支架的数量,增加工程的整体效果

3、设备机房的管线排布应突出简洁和美观

4、管线平衡过程中注意关键部位及部件的维修与维护空间

管线综合排布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留给阀门和吊顶内设备足够的维修和维护空间,不仅要保证留给人员能够进行维修的空间,还要考虑部件拆卸方便。

四、综合排布方法

1、各专业模型合并

在此操作过程要注意两点问题:

1)各专业输出文件坐标基点位置要一致

2)核对土建与安装的楼层标高差异性

安装、土建模型层高不一致,合并时,土建层高会自动换算到安装里。

2、剖切断面图或手动绘制断面图

在走道比较狭小空间又有吊顶标高范围,走道东西太多,往往在调整时没有思路,这时可以利用鲁班剖面图功能,把走道断面剖切出来或手动绘制走道断面。

3、根据断面图重新排列组合

利用剖面图功能剖切断面(或手动绘制的断面)重新排列组合。

排布时遵循:

1、桥架在最上面,风管在最下面,中间排列水管。

2、排布时先选择简单区域入手,询问施工方确定方案,熟悉后再调整其他

较复杂区域。

3、强电桥架与桥架水平间距:100—150mm,垂直间距:150-200mm。距梁

50-100mm,距墙150mm.弱电桥架间距200-300mm。

4、小桥架跟大水管相撞,小桥架翻。

5、垂直方向水管中心距桥架底距离200mm,最好不要直接在在桥架下面。

6、动力桥架除了遇到无压排水管外,尽量不绕。

7、水管和喷淋管垂直间距250mm,喷淋管左右间距300mm,水管之间边到

边50mm。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管线综合标准1.1 总则 1.1.1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1.1.2有压管让无压管。 1.1.3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1.1.4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1.1.5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1.1.6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1.1.7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1.1.8安装、维修空间≥500mm。 1.1.9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1.1.10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1.1.11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1.1.12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1.1.13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1.2 机电各专业细则1.2.1给排水专业 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 1.2.1.7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1.2.1.9给水PP-R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1.2.1.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2.1.11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1.2.1.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1.2.1.13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见下表:

revit管线综合布置的原则

目前各安装方议定的安装层次主要要求: 1、动力电缆桥架贴大梁的梁底安装 2、照明桥架在最下层 3、风管贴大梁梁底安装 4、给排水管与风管属于同一标高范围安装层面区域 5、消火栓主管贴大梁梁底安装 6、在保证净空高的情况下喷淋管于风管下方安装,若满足不了,只能提高喷淋管标高,局部翻弯。 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 原则 总体原则 尽量利用梁内空间。绝大部分管道在安装时均为贴梁底走管,梁与梁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当梁高很大时。在管道十字交叉时,这些梁内空间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在满足弯曲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均可以通过翻转到梁内空间的方法,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路由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避让原则 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无压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低处流,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管道杂质多、易堵塞,所以无压管道要保持直线,满足坡度,尽量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排水顺畅以及满足空间高度。有压管道是在压力作用下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一般来说,改变管道走向,交叉排布,绕道走管不会对其供水效

果产生影响。因此,当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相碰撞时,应首先考虑更改有压管道的路由。 小管道避让大管道。通常来说,大管道由于造价高、尺寸重量大等原因,一般不会做过多的翻转和移动。应先确定大管道的位置,后布置小管道的位置。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调整小管道,因为小管道造价低且所占空间小,易于更改路由和移动安装。 冷水管道避让热水管道。热水管道需要保温,造价较高,且保温后的管径较大。另外,热水管道翻转过于频繁会导致集气。因此在两者相遇时,一般调整冷水管道。 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安装多附件管道时要注意管道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需考虑法兰、阀门等附件所占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以及今后的检修、更换管件。 临时管道避让永久管道。新建管道避让原有管道;低压管道避让高压管道;空气管道避让水管道。 垂直面排列管道原则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管道间距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构造墙需要90度拐弯风道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 考虑机电末端空间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改

机电管线综合图实施细则 1设计依据 机电综合图应参照以下内容进行综合: 1.1建筑、结构、装修、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变更 1.2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图集 2机电管线综合要求 2.1综合排布目的: 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 2.2综合排布内容: (1)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2)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3)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3机电综合图工作流程 通 过

4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4.1总体原则: 风管布置在上方(当有重力排水时,通风必须让重力排水管道),电管、桥架和水管在同一高度时候,水平分开布置;在同一垂直方向时,电管、桥架在上,水管在下进行布置。综合协调,利用可用的空间。 4.2避让原则: ⑴有压管让无压管,水管让风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施工时:先安装 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 4.3管道间距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100mm 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见附表)。 4.4考虑机电末端空间 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电气桥架安装后放线的操作空间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4.5垂直面排列管道: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 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性介质管道在下 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 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 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 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便于安装、检修为原则。

市政管线的布置原则

管线的布置原则 场地设计可能涉及的工程管线包括了城市公用设施的各个方面。一般有给水管道、排 水管道、燃气管道、供热管道、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其中,给水、燃气、热力管道是有压力的,排水管道是无压力自流的。场地中的管线布局,压力管线均与城市干线网有密切关系,管线要与城市管网相衔接;重力自流的管线与地区的排水方向及城市雨污水干管相关。在进行管线综合布置时,应与周围的城市市政条件及场地的竖向规划设计互相配合,多加校验,才能使管线综合方案切合实际。 (一)需注意的问题 场地中管线的设置在一般情况下采取地下敷设,在具体的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各种管线的敷设不应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并且应防止管线受腐蚀、沉陷、振动、 荷载等影响而损坏。 (2)管线应根据其不同特性和要求综合布置,对安全、卫生、防干扰等有影响的管线 不应共沟或靠近敷设。 (3)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线形顺直、短捷和适当 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以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 (4)与道路平行的管线不宜设于车道下,不可避免时应尽量将埋深较大、翻修较少的 管线布置在车道下。 (二)管线布置的一般原则 (1)地下管线布置原则: n.地下管线的合理安排顺序,应是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道路中心。由浅人深的安排 下列管道、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沟)、压缩空气管、煤气管、氧气管、乙炔管、给水管、雨水管,最后是污水管(图8—1)。 6.地下管线的基本布置次序,从建筑物基础外缘向外,离建筑物由近及远的水平排 序宜为:电力管线或电信管线、燃气管、热力管、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图8—1)。f.地下管线一般宜敷设在车行道以外的地段,特殊困难时才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后 将检修较少的给水管和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下。 d.饮用水管应避免与排水管及其他含酸碱腐蚀、有毒物料管线共沟敷设。避免将直 流电力电缆与其他金属管线靠近敷设。 P.尽可能将性质类似、埋深接近的管线并排列在一起,有条件的可共沟敷设。 f.地下管线交叉时,应符合下列条件要求: 口)将煤气、易燃可燃液体管道,布置在其他管道上面; 6)给水管应在污水管上面; c)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管和电讯电缆的下边,并在其他管线的上面。 9.互相干扰、影响的管道不能共沟。 h.地下管线可敷设在绿化带下,但不宜布置在乔木下。 i.地下管线重叠时,应将检修量多的、管径小的放在上面,将有污染的放在下面。 (2)地上和架空管线敷设原则: a.地上和架空管线应不影响交通运输及人行安全。 b.应不影响建筑物的采光和通风。 c.无干扰的管线,尽可能集中在同一支架上。 (3)管线敷设发生矛盾时的处理原则。 临时管线让永久性管线;管径小的让管径大的;可弯曲的让不可弯曲的;新设计的让 原有的;有压力管道让重力自流的管道;施工量小的让施工量大的。 工程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泥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如下: (1)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要求进行设计。 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产量往往有一定范围,设计产量在该范围之内或略超出该范围,都应认为是合适的;但如限于设备选型,设计达到的产量略低干该范围,则应提出报告,说明原因,取得上级同意后,按此继续设计。 对于产品品种,如果设计考虑认为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有不适当之处,也应提出报告,阐明理由,建议调整,并取得上级的同意。例如,某大型水泥厂计划任务书要求生产少量特种水泥,设计单位经过论证,认为大型窑改变生产品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不合理,建议将少量特种水泥安排给某中小型水泥厂生产,经上级批准后,改变了要求的品种。 窑、磨等主机的产量,除了参考设备说明和经验公式计算以外,还应根据国内同类型主机的生产数据并参考国内外近似规格的主机产量进行标定。在工厂建成后的较短时期内,主机应能达到标定的产量;同时,标定的主机产量应符合优质、高产、低消耗和设备长期安全运转的要求,既要发挥设备能力,但又不能过分追求强化操作。 (2)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工厂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确定以后,整个工厂设计可谓大局已定。工厂建成后,再想改变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将是十分困难的。例如,要把湿法厂改为干法厂,固然困难;要把旧干法厂改为新型干法厂,也非易事。例如,为了利用窑尾废气余热来烘干原料,生料磨系统也得迁移,输送设备等也得重新建设,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就不一定可行。 在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时,应尽量考虑节省能源,采用国内较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完整版)机电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机电管线布置的重要性 机电专业中,管线布置包括:给排水管道、消防喷淋管、消防气体管、空调送排风管、空调冷冻水管、冷却水管、电缆桥架、线槽、工艺管线等的平面布置及竖向布置;机电管线布置在设计图纸中都是分专业、分系统进行管线绘制,专业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加上管线复杂、交叉繁多,缺乏统一规划,缺乏空间合理分配,当在现场施工中必定会造成管线布置方面的冲突,导致安装高度过低,为日后维修带来相当大困难和存在着安全隐患。施工单位具有现场第一手资料,根据现场情况,结合自身解决施工技术方面经验,投入足够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通过施工前绘制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图及相关的控制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好设备、管道、电缆桥架等在空间的排列走向各专业管线,保证施工的可行性、美观性及生产使用中的实用性。 机电管线深化设计的必要性 (1)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 (2)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径,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3)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4)确定管线和预留洞的精确定位,减少对结构施工的影响 (5)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6)核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参数,提出完善的设备清单,通过供货商或厂家核定各种设备的订货技术要求,尽快将数据传达给设计以检查设备基础、支架是否符合要,协助结构设计绘制大型设备基础图。 (7)合理布置各专业机房的设备位置,保证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等工作有足够的平面空间和垂直空间。 (8)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1、管线综合排布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管线综合布置的一般原则 (1)采用城市统一的坐标和标高系统。 (2)地下管线一般自建筑向道路中心线由近到远敷设。其一般的顺序为: 电讯管、缆一电力电缆一热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3)为了便利管线综合和管理工作,对各种管线在市政道路下的位置,大中城市一般均有基本定位,各城市可以统一规定各类管线在道路上的方位。如规定电力电缆、煤气、污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东侧或南侧;电讯、热力、给水、雨水管线布置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在作小区管线综合时,规划设计单位宜遵循当地的上述规定,并结合小区实际,统一合理地解决各类管线的位置。这是小区工程管线综合的关键。 (4)各类地下管线在处理竖向位置时,由地面向下的顺序一般为: 电讯管、缆一热力电缆一电力管线一煤气管线一给水管线一雨水管线一污水管线其中,要点是电讯管缆应在其他管线之上,而污水管线则应在其他管线的最下方。 (5)所有管线均应力求短捷,少转变、少交叉,尽量和道路平行或垂直敷设;当管线必须转弯敷设时,其转弯半径应符合有关规定。 (6)当几条管线交叉布置发生矛盾时,一般应以压力流管道避让重力流管道;小管径管道让大管径管道;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新建管线让已建的永久管线。 (7)所有管线提倡直埋,除明沟排(雨)水外,一般不做地下管沟如电缆沟、暖气沟等:地下管线的上部覆土深度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覆土深度表(见表2 -3 - 21)的要求。 (8)各类管线之间及其与其他建筑、设施的最小水平、垂直间距应符合地下管线最小垂直挣距表(见表2-3 - 22)和地下管线交叉最小垂直净距表(见表2-3 - 23)的要求。 (9)为了方便旋工、检修和不影响交通,地下管线尽可能不要布置在交通频繁的机动车道下面,可优先考虑敷设在绿地或人行道下面,尤其是小口径给水管、煤气管、电力、电讯管缆。其次,才考虑布置在非机动车道下面。大管径的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等较少检修的管道才可布置在机动车道下面。 (10)条件局限时,电讯、电力和热力管线可架空敷设。要注意电讯架空线一般不宜和电力架空线合杆架设。当不得已采用合杆架设时,其架空线之间的距离应予保证。 参见架空线最小垂直与水平间距表(表2-3 -24)。 (11)为节省占地面积和减少土方量,某些性质同类的管道可在留出安装检修距离后平行或上下共沟敷设,但性质相悖的管道,如电力管线与煤气,则严禁近距离同沟敷设。

管路的布置与安装原则

管路的布置与安装原则 工业上的管路布置既要考虑到工艺要求,又要考虑到经济要求,还要考虑到操作方便与安全,在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尽可能美观。因此,布置管路时应遵守以下原则。 1. 在工艺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使管路尽可能短,管件和阀门应尽可能少,以减少投资,使流体阻力减到最低。 2. 应合理安排管路,使管路与墙壁、柱子或其它管路之间应有适当的距离(以容纳活接头或法兰等为度),以便于安装、操作、巡查与检修。如管路最突出的部分距墙壁或柱边的净空不小于100mm,距管架支柱也不应小于100mm,两管路的最突出部分间距净空,中压约保持40mm~60mm,高压约保持70mm~90mm,并排管路上安装手轮操作阀门时,手轮间距约100mm。 3. 管路排列时,通常使热的在上,冷的在下;无腐蚀的在上,有腐蚀的在下;输气的在上,输液的在下;不经常检修的在上,经常检修的在下;高压的在上,低压的在下;保温的在上,不保温的在下;金属的在上,非金属的在下;在水平方向上,通常使常温管路、大管路、振动大的管路及不经常检修的管路靠近墙或柱子。 4. 管子、管件与阀门应尽量采用标准件,以便于安装与维修。 5. 对于温度变化较大的管路须采取热补偿措施,有凝液的管路要安排凝液排出装置,有气体积聚的管路要设置气体排放装置。(长距离输送蒸汽的管道应在一定距离处安装分离器以排除冷凝水,长距离输送液化气体的管道在一定距离处设置垂直向上的膨胀器)3 6. 管路通过人行道时高度不得低于2m,通过公路时不得小于4.5m,与铁轨不得小于6m,通过工厂主要交通干线一般为5m。 7. 一般情况下,管路采用明线安装,但上下水管及废水管采用埋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管线综合排布规则 管线综合标准 总则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有压管让无压管?。 低压管避让高压管。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可弯管线让不可弯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 附件少的管线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电气管线避热避水,在热水管线、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安装、维修空间≥500mm。 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管廊内吊顶标高以上预留250mm的装修空间。 租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管廊内靠近中庭一侧预留卷帘门位置。 各防火分区处,卷帘门上方预留管线通过的空间,如空间不足,选择绕行。 机电各专业细则给排水专业 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的可以放宽至1cm)。 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无吊顶区域貌似尽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常是上喷) 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力管线。 给水PP-R管道与其它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 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应错开位置,若需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见下表: 管径范围? 与墙面的净距(mm)? D≤DN32? ≥25 DN32≤D≤DN50? ≥35 DN75≤D≤DN100? ≥50 DN125≤D≤DN150?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改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改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机 电管线综合图实施细则 1 设计依据 机电综合图应参照以下内容进行综合: 建筑、结构、装修、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变更 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图集 2 机电管线综合要求 综合排布目的: 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 综合排布内容: (1)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 各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2)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3)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 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3 机电综合图工作流程 4 总体原则: 一高度 避让原则:

先安装 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 管道间距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见附表)。 考虑机电末端空间 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电气桥架安装后放线的操作空间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垂直面排列管道: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 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性介质管道在下 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 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 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 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便于安装、检修为原则。 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布局 机电管线综合布局(一) 综合布局(二) 综合布局(三) 综合布局(四) 附表-管线排布距离 附表(一):阀门并列时管道的中心距(mm)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B4-2

管线综合排布原则---改

机电管线综合图实施细则 1 设计依据 机电综合图应参照以下内容进行综合: 建筑、结构、装修、机电各专业施工图纸以及相关的技术变更 相关设计、施工规范,行业标准以及标准图集 2 机电管线综合要求 综合排布目的: 合理布置各专业管线,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间,减少由于管线冲突造成的二次施工。 综合排布内容: (1)综合协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或吊顶内各专业的路由,确保在有效的空间内合理布置各 专业的管线,以保证吊顶的高度,同时保证机电各专业的有序施工。 (2)综合排布机房及各楼层平面区域内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3)综合协调竖向管井的管线布置,使管线的安装工作顺利地完成,并能保证有足够多的空间 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3 机电综合图工作流程 4 总体原则: 高度 利用可用的空间。 避让原则:

安装 大管,后安装小管;先施工无压管,后施工有压管;先施工上层电管、桥架,后安装下层水管。管道间距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墙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结构墙需90度拐弯风管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施工规范要求(见附表)。 考虑机电末端空间 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电气桥架安装后放线的操作空间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 垂直面排列管道: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 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性介质管道在下 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 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 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 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 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 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以便于安装、检修为原则。 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布局 机电管线综合布局(一) 综合布局(二) 综合布局(三) 综合布局(四) 附表-管线排布距离 附表(一):阀门并列时管道的中心距(mm)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B4-2

BIM建筑、排水、机电管线排布避让原则及出图的规范

BIM建筑、排水、机电管线排布避让原则及出图的规范 一、管道交叉处理的原则 1、排水管道施工时若与其他管道交叉,采用的处理方法须征得权属单位和其他单位同意。 2、管道交叉处理中应当尽量保证满足其最小净距,且有压管道让无压管、支管避让干线管、小口径管避让大口径管。 二丶管道交叉处理的方法 施工排水管道时,为了保证下面的管道安全又便于检修、上面的管道不致下沉破坏,应进行必要的处理。 1、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上面管道已建,进行下面排水圆管施工时,采用在槽底砌砖墩的处理方法。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且当钢管或铸铁管道的内径不大于400mm时,宜在混凝土管道两侧砌筑砖墩支承。 2、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排水圆管(直径<600mm)在下,铸铁管,钢管在上,高程有冲突,必须压低下面排水圆管断面时,将下面排水圆管改为双排铸铁管、加固管或方沟。 3、混合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矩形管渠与其上方钢管道或铸铁管道交叉,当顶板至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在70mm及以上时,可在侧墙上砌筑砖墩支承管道。当顶板至其下方管道底部的净空小于70mm时,可在顶板与管道之间采用低强度等级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其荷载不应超过顶板的允许承载力,且其支承角不应小于900。 4、圆形或矩形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时,在铸铁管、钢管外加套管或管廊。 5、排水管道在上,铸铁管、钢管在下,埋深较大挖到槽底有困难,进行上面排水管道施工时,上面排水管道基础在跨越下面管道的原开槽断面处加强。 6、当排水管道与其上方电缆管块交叉时,宜在电缆管块基础以下的沟槽中回填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石灰土或砌砖。排水管道与电缆管块同时施工时,可在回填材料上铺一层中砂或粗砂。电缆管块已建时,回填至电缆管块基础底部的材料为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回填材料与电缆管块基础间不得有空隙。 7、一条排水管道在下,另一排水管道或热力管沟在上,上下管道同时施工(或上面已建,进行下面排水管道施工)时,下面排水管道强度加大,满槽砌砖或回填C8混凝土、填砂。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要求 1)生产设备要按工艺流程的顺序配置,在保证生产要求、安全及环境卫生的前提下,尽量节省厂房面积与空间,减少各种管道的长度。2)保证车间尽可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使各个工作地点有良好的劳动条件。 3)保证车间内交通运输及管理方便。万一发生事故,人员能迅速安全地疏散。 4)厂房结构要紧凑简单,并为生产发展及技术革新等创造有利条件。 2、原则 1)各工序的设备布置要与主要流程顺序相一致,是生产线路成链状排列而无交叉迂回现象,并尽可能自流输送,力求管线最短。 2)注意改善操作条件,对劳动条件差的工段要充分考虑朝向、风向、门窗、排气、除尘及通风设施的安装位置。设备的操作面应迎着光线,使操作人员背光操作。 3)辅料制备车间应与适用设备靠近,但如液氯汽化、制漂等有污染和粉尘部分,应有墙与车间隔开,应有通风等必要的设施。 4)冬天无严重冰冻地区的工厂可考虑把不适宜在车间内布置的设施,布置在室外。高压容器等有爆炸危险的设备应布置在室外。并有安全报警和事故排空等安全措施。 5)设备布置在楼面还是布置在底层,要视楼面荷载及是否利用位差输送等因素而定。一般洗浆设备布在楼面,黑液槽及浆池布在底层。

6)相互联系的设备在保证正常运行、操作、维修、交通方便和安全条件下,尽可能靠近。 7)设备与墙柱之间的间距,无人通过最小500mm,有人通过最小800mm 8)泵与泵之间间距一般1000mm,泵组之间间距约1500mm。 9)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应骑在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上。 10)发散有害物质、产生巨大噪音和高温的生产部分应同一般的生产部分适当的隔开,以免互相干扰。 11)要统一安排车间所有操作平台、各种管路、地沟、地坑及巨大的或震动大的设备基础,避免同厂房基础发生矛盾。 12)操作平台的宽度应大于500mm,平台向上距梁底或楼板的距离应大于2000mm,平台下若走人或有设备需检修,平台底部净高不应小于2000mm。 13)合理安排厂房的出入口,每个车间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厂房大门的宽度应比所需通过的设备宽度大200mm左右,比满载的运输工具宽度要大600~1000mm,总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2500mm。14)要考虑必要的锥料面积。 15)遵守国家的有关劳动卫生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各项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16)要考虑到厂房扩建的需要。 17)在满足生产工艺需要的同时,设备布置要尽量符合建筑结构标准化要求,18m以下,采用3m的倍数,18m以上采用6m的倍数,多

机电综合管线布置原则(BIM深化设计考虑)

机电综合管线布置原则 综合管线布置由于涉及各专业的施工,并且与工艺、安全、经济、维护等各方面相关,所以要求:

低的避让造价 高的 6 考虑管线之间 的安装及维护 的操作空间 管线安装及维护时,均需要预留一定的安装及维护的操作空间。 如本工程给水及消防部分丝扣连接的管道需要预留安装喉钳操作 空间;生活给水管道需要预留保温层的安装空间;强弱电桥架布 置需要考虑操作人员敷设线缆的操作空间及维护时的检修空间; 管道阀门安装位置除按设计及规范安装要求外,还需要考虑阀门 操作手柄的操作位置,以及日后运行时操作的方便性,以方便维 护、维修单位的使用,当然也需要考虑阀门重新拆装 的方便性。 7 考虑管线的安 装顺序影响 管线安装不是同时进行,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如:先安装上层管 线再安装下层管线;先安装里层管线再安装外层管线;先安装较 大的管线后安装较小的管线(风管先装,桥架后装等)。故管线 的布置也应给予综合考虑,以免部分管线安装后,后装的管线安 装困难或需要拆除原已安装的管线后再重新安装等。 8 考虑符合建筑 结构的要求 管线综合布置时,应充分考虑本工程建筑结构的特点,合理设计 管线布置位置及空间,有可能尽量采用综合支吊架(即多管共用 支吊架),减少支吊架的数量,减少支架和结构的连接点数量, 并尽量将支吊架固定点安装在建筑的承重部位。 设备机房中大截面、大直径管道较多,且相对集中,如采用大型 吊架,后期在结构上打孔固定吊架易造成结构的破坏。如能在图 纸深化设计时便确定机房设备的具体型号、接口位置及基础位 置,深化设计时便可提前优化排布管线,确定吊架位置,结构施 工时便可埋设吊架预埋件,从而避免了后期再在结构上打孔安装 吊架对结构所造成的破坏。 9 符合设计要求综合管线的优化排布应不影响原机电系统的设计要求,布置时尽

管线综合调整原则

管线综合调整原则 1.总体原则 尽量利用梁内空间。绝大部分管道在安装时均为贴梁底走管,梁与梁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当梁高很大时。 在管道十字交叉时,这些梁内空间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在满足弯曲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均可以通过翻转到梁内空间的方法,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路由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2.避让原则 1.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无压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 由高处往低处流,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管道杂质多、易堵塞,所以无压管道要保持直线,满 足坡度,尽量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排水顺畅以及满足空间高度。有压管道是在压力作用下克服沿 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一般来说,改变管道走向,交叉排布,绕道走管不会对其供水效果产生影 响。因此,当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相碰撞时,应首先考虑更改有压管道的路由。 2.小管道避让大管道。通常来说,大管道由于造价高、尺寸重量大等原因,一般不会做过多的翻转和 移动。应先确定大管道的位置,后布置小管道的位置。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调整小管道,因为小 管道造价低且所占空间小,易于更改路由和移动安装。 3.冷水管道避让热水管道。热水管道需要保温,造价较高,且保温后的管径较大。另外,热水管道翻 转过于频繁会导致集气。因此在两者相遇时,一般调整冷水管道。 4.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安装多附件管道时要注意管道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需考虑法 兰、阀门等附件所占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以及今后的检修、更换管件。 5.临时管道避让永久管道。新建管道避让原有管道;低压管道避让高压管道;空气管道避让水管道。 3.垂直面排列管道原则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金属管道在上,非金属管道在下;不经常检修管道在上,经常检修的管道在下。(项目没有特别要求,管线按梁下50mm放置) 4.管道间距 考虑到水管外壁、空调水管、空调风管保温层的厚度。电气桥架、水管,外壁距离墙壁的距离,最小有100mm的距离,直管段风管距墙距离最小150mm,沿构造墙需要90度拐弯风道及有消声器、较大阀部件等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距墙柱距离,管线布置时考虑无压管道的坡度。不同专业管线间距离,尽量满足现场施工规范要求。(项目没有特别要求,桥架专业之间的间距20mm,其他管线均为50mm) 5. 考虑机电末端空间 整个管线的布置过程中考虑到以后送回风口、灯具、烟感探头、喷洒头等的安装,合理地布置吊顶区域机电各末端在吊顶上的分布,以及电气桥架安装后防线的操作空间以及以后的维修空间,电缆布置的弯曲半径不小于电缆直径的15倍。上述为管线布置基本原则,管线综合协调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布置,管间距离一边安装、维修为原则。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化工车间布置原则

————————————————————————————————作者:————————————————————————————————日期: ?

车间布置的基本原则与程序 摘要:介绍了车间布置的内容、依据、方法步骤、平立面布置规则、设备布置规则 Abstract:Introduced the content,basis,method,progress of plant arrangement and theregulation oflevel elevation arrangement,equipment arrangement 前言 在化工工程的初步设计或施工图设计中,当工厂总图、工艺流程图、物料衡算、热量衡算、设备选型及其主要尺寸确定后,就可以开始进行车间厂房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工作。车间布置设计是否合理,事关重大,它将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总投资及操作、安装、检修是否方便,甚至还会影响整个车间的安全以及车间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在进行布置设计时,要全盘统筹考虑,合理安排布局,才能完成既符合生产要求,又经济合理的布置设计。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 车间布置设计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初步设计阶段只是初步确定厂房的尺寸、高度,完成主要设备的布置工作,还不能达到施工、操作的要求。 车间布置设计包括车间厂房布置设计和车间设备布置设计两部分。 (一)、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标准、规范和规定 车间布置设计所要遵循的标准有很多,以下只列出所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规定的名称,详细内容可参见文献[1]第一章内容。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管线综合布置原则

作品编号:DG13485201600078972981 创作者:玫霸* 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 1.管线综合布置的实施: 1.1原则 1.1.1总体原则 尽量利用梁内空间。绝大部分管道在安装时均为贴梁底走管,梁与梁之间存在很大的空间,尤其是当梁高很大时。在管道十字交叉时,这些梁内空间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在满足弯曲半径条件下,空调风管和有压水管均可以通过翻转到梁内空间的方法,避免与其他管道冲突,保持路由通畅,满足层高要求。 1.1.2避让原则 (1)有压管让无压管,小管线让大管线,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无压管道内介质仅受重力作用由高处往低处流,其主要特征是有坡度要求、管道杂质多、易堵塞,所以无压管道要保持直线,满足坡度,尽量避免过多转弯,以保证排水顺畅以及满足空间高度。有压管道是在压力作用下克服沿程阻力沿一定方向流动。一般来说,改变管道走向,交叉排布,绕道走管不会

对其供水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当有压管道与无压管道相碰撞时,应首先考虑更改有压管道的路由。 (2)小管道避让大管道。通常来说,大管道由于造价高、尺寸重量大等原因,一般不会做过多的翻转和移动。应先确定大管道的位置,后布置小管道的位置。在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调整小管道,因为小管道造价低且所占空间小,易于更改路由和移动安装。 (3)冷水管道避让热水管道。热水管道需要保温,造价较高,且保温后的管径较大。另外,热水管道翻转过于频繁会导致集气。因此在两者相遇时,一般调整冷水管道。 (4)附件少的管道避让附件多的管道。安装多附件管道时要注意管道之间留出足够的空间(需考虑法兰、阀门等附件所占的位置),这样有利于施工操作以及今后的检修、更换管件。 (5)临时管道避让永久管道。新建管道避让原有管道;低压管道避让高压管道;空气管道避让水管道。 1.1.3垂直面排列管道原则 热介质管道在上,冷介质在下;无腐蚀介质管道在上,腐蚀介质管道在下;气体介质管道在上,液体介质管道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高压管道在上,低压管道在下;

工艺布局基本要求

基本生产布局方式 生产布局方式受工作流的形式限制。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工艺导向布局、产品导向布局和固定位置布局)和一种混合形式(成组技术或单元布置)。 (1)工艺导向布局 这种布局是与工艺对象专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相对应的。当产品品种较多,每一种产品的生产量都不是很大,通常采用工艺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在这种布局下,是将相似的设备或功能放在一起,比如将所有钻床放在一起,将车床放在另一处。被加工的零件,根据预先设计好的流程顺序,从一个工序转移到另一个工序,每道工序都有特定功能的机器进行加工。 (2)产品导向布局 这种布局使产品对象专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得以实现。在这种布置下,设备是按照某一种或某几种(这几种产品的加工路线基本一致)产品的加工路线顺次排列的,所以常称为生产线或流水线。生产线并不一定是直线,也可以采用U型、L型等。 (3)固定位置布局 这种布局是指产品(由于体积或重量庞大)停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生产设备按照加工的顺序移动到产品的相应加工部位进行加工,如造船厂、建筑物和飞机制造都是这种布局方式的实例。 (4)成组技术布局 这种布局是将不同的机器组成加工中心来对形状和工艺相似的零件进行加工。成组技术布置和工艺导向布置的相似点是加工中心用来完成特定的工艺过程,加工中心生产的产品种类有限(成组技术有时指的是零件分类编码系统)。 究竟采用哪种设施布局方式,主要看其产品的生产规模及标准化程度,当产品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品种比较多的时候,采用工艺专业化的设施布局方式单位产品总成本最小;当产品生产达到了一定规模,并且要生产一定数量品种时,采用成组技术进行设施布局将使最佳的选择;当产品品种比较单一,标准化程度比较高,要进行大批量生产时,采用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单位产品的总成本将最为经济。 绝大多数工厂都采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设施布局方法结合起来。例如,零部件生产采用工艺导向布置、装配车间采用产品导向布置等等。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 规则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水暖电管线综合排布的规则 1 管线综合标准 1.1总则 大管优先,小管让大管。 避让高压管。 常温管让高温、低温管。 避让附件多的管线。 蒸气管线上方及水管的垂直下方不宜布置电气线路。 ≥500mm。 预留管廊内柜机、风机盘管等设备的拆装距离。 50mm的装修空间。 赁线以外400mm距离内尽可能不要布置管线,用作检修空间。 绕行。 1.2机电各专业细则 1.2.1给排水专业 1.2.1.1管线要尽量少设置弯头。 1.2.1.2给水管线在上,排水管线在下。保温管道在上,不保温管道在下,小口径管路 应尽量支撑在大口径管路上方或吊挂在大管路下面。 1.2.1.3冷热水管(垂直)净距15cm,且水平高度一致,偏差不得超过5mm(其中对卫 生间淋浴及浴缸龙头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检查,其余部位可以放宽至1cm)。 1.2.1.4除设计提升泵外,带坡度的无压水管绝对不能上翻。 1.2.1.5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室内给水与排水管道平行敷 设时,两管之间的最小净间距不得小于;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给水管应铺设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设在排水管的下方时,给水管应加套管,⑦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径的3倍。 1.2.1.6各专业水管尽量平行敷设,最多出现两层上下敷设。 1.2.1.7喷淋管尽量选在下方安装,与吊顶间距保持至少100mm。(无吊顶区域貌似尽 量走上方好点,因为通畅是上喷)

1.2.1.8污排、雨排、废水排水等自然(即重力)排水管线不应上翻,其他管线避让重 力管线。 1.2.1.9给水PP-R管道与其他金属管道平行敷设时,应有一定保护距离,净距离不宜 小于100mm,且PP-R管宜在金属管道的内侧。 1.2.1.10水管与桥架层叠铺设时,要放在桥架下方。 1.2.1.11管线不应该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机盘、配电盘、仪表盘上方。1.2.1.12管线外壁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100mm,管线阀门不宜并列安装, 应错开位置,若需要并列安装,净距不宜小于200mm。 1.2.1.13水管与墙(或柱)的间距,见下表: 1.2.2暖通专业 1.2.2.1一般情况下,保证无压管(通常指冷凝管)的重力坡度,无压管放在最下方。 1.2.2.2风管和较大的母线桥架,一般安装在最上方;风管与桥架之间的距离要≥ 100mm。 1.2.2.3对于管道外壁、法兰边缘及热绝缘层外壁等管路最突出的部位,距墙壁或柱边 的净距应≥100mm。 1.2.2.4通常风管顶部距离梁底50-100mm的间距。 1.2.2.5如遇到空间不足的管廊,可与设计师沟通,断面尺寸改扁,便于提高标高。 1.2.2.6暖通的风管较多时,一般情况下,排烟管应高于其他风管;大风管应高于小风 管,两个风管如果只是在局部交叉,可以安装在同一标高,交叉的位置小风管绕大风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