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3感动中国林俊德的成长经历

2013感动中国林俊德的成长经历

2013感动中国之林俊德的成长经历

“纵死终令汗竹香。”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结果揭晓,祖籍泉州市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入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此前一天,中央军委追授林俊德同志“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杰出科学家”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举行。

林俊德同志生前系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试验训练基地研究员,2012年5月31日病逝。他参与了我国

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永春退休老干部孙建斌与林俊德院士有过几面之缘,并与林俊德的妹妹及表叔交往颇深。近日,记者从孙建斌先生处了解到了林俊德院士生活中的点滴。

一个家境贫寒却自强不息的孩子

林俊德生于1938年,小时候家境贫寒,跟随当小学教员的父亲先后就读于

永春桃星南湖小学、西安中心小学(今县实验小学)、儒林小学。1949年,林俊德考上永春一中初中部。15岁那年,父亲因积劳成疾去世,一家五口的生活

依靠孱弱的母亲一个人维持。在政府的救济下,林俊德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求学。

读中学时,林俊德周一到周五都住校。因为家里穷,周六上午上完课后,他总是不吃午饭就一路小跑回家。20公里的距离,崎岖的山路上,几年间都留下

了林俊德奔跑的身影。急着回家吃饭吗?不是。他急着赶回家,是想帮母亲干农活,减轻她的负担。此外,林俊德和母亲有个约定,他不在学校吃午餐,将伙食费节省下来买猪崽给母亲养,养大了卖钱作为自己学习的费用。

初中毕业填报志愿时,他将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都填上了中专,为的是早日毕业找份工作,赚钱帮助家里。这一决定让许多老师觉得甚为可惜,觉得他读中专“大材小用”了。

孙建斌回忆说,林俊德的物理老师陈锦择先生根据林俊德的学习情况,建议他上高中,以后上大学,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在老师的指点下,林俊德在人生关键的一次抉择中做出了正确的决断,从此走上了更宽广的人生道路。

1955年,林俊德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永春一中高中部,考入了当时享有“东南清华”之称的著名学府浙江大学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开学时,林俊德从介福

乡信用社借了50元,并得到永春一中20多元的路费资助,才得以踏上异乡求学之路。

在学校,林俊德穿的是母亲织制的土布衣,没有袜子穿,没有蚊帐挂,晚上任凭蚊子叮咬,全班同学都震动了,要求学校给他买蚊帐。不过,他的难处也曾遭到了误解。有一次上课时,授课的教师看他没有穿袜子,就当场不点名批评他衣冠不整,不尊重老师。困难和误解,给了林俊德不小的压力,但他并没有因此退缩,而是将压力变成源源不断的动力,在困境中奋起。这,才有了他后来在国防科技事业上的卓越贡献。

一名成就卓越却平易近人的将军

林俊德成为从永春大山走出的第一个院士,可在家乡人眼里,他还是与大山永远亲近的好儿郎。

作为孝子,只要能够从百忙中挤出时间,林俊德便回乡看望年迈的老母亲。从永春县城到介福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交通还不是很方便,林俊德身着便装,和老乡一起乘坐拖拉机或者公共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同车的人都不知道,跟他们同车的竟然是个军官。

1990年,林俊德在参加“奋斗者的足迹”报告会之后返乡探亲,回到故乡大山的怀抱,和所有大山的儿子一样,他显得平凡但又不平凡。一回到紫美村,林俊德就亲热地和老人家话家常,谈变化,同吃一锅饭,亲密无间。

1994年6月25日,林俊德偕夫人黄建琴和儿子及胞妹千里回乡。当时林俊德已经是少将军衔,却一路乘坐硬座火车、普通客车,与一般乘客、大兵无异。

谈起林俊德的平易近人,孙建斌至今仍在为一件事感动不已。他清晰地记得,有一次他在福州见到林俊德,列出了一张采访提纲,希望林俊德抽空谈一谈。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林俊德就将提纲交还给他,上面已全部做了回复。

一位日理万机却饮水思源的院士

1990年,林俊德再次回到家乡。回乡的第三天下午,林俊德专程到永春一中,对着银发丝丝的老校长、老教师,将军怀着深深的敬意,一一向各位师长致以军人的崇高敬礼。

2002年8月,永春遭受暴风雨侵袭,损失惨重,牵动了远在大西北核试验基地的林俊德的心。当他惊悉化学老师刘诗燃在湖洋美莲村的房子也受灾的消息时,当即托孙建斌将3000元带给刘老师,帮助刘老师重建家园。

“人生的旅途虽长,但关键的就那么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在40多年的核试验科研旅途上,我获得了30多项科技成果。我想,如果我六年中学七年大学学不好,就不会有创造各种核试验测量系列仪器的成果。如果说,我后来有什么成就,今天能成为工程院院士,那么这颗种子是在永春一中、浙江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孕育的。”林俊德这么说,也这么做了。每次得空返回永春,他

都要到母校走一走,看一看。

在永春一中,珍藏着一件林俊德、黄建琴伉俪赠给母校的最珍贵的礼物。那是一套纪念金币,是一盒中国核试验基地“参加中国核武器试验”纪念金币共六枚,内有江泽民同志视察时的题词“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建设现代化

正规化革命化的核试验基地”,是颁发给参加核试验科研人员的最高奖赏和珍贵

纪念。林俊德、黄建琴伉俪在茫茫大漠四十余载,一起参加了“两弹”科研这项伟大的历史革命。饮水思源,纪念金币他们自留一份,而同样神圣的另一份则留给了母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