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思考

关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思考

关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思考
关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思考

关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思考

学生:张强

学号:709102010016

专业:国际贸易

导师:姚惠峰

学校代码:10248

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二O一一年三月

[键入文字]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文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包括接受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缴纳毕业论文重新学习费、不能按时获得毕业证书等),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作者签名:张强日期:2011-3-14

关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思考

摘要

由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经济的主要构成之一。中国计划在2020年将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中心,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同时也是国际贸易中心。上海作为中国占地最小的直辖市,以万分之六的面积,承担着中国20%的港口运输,5%的GDP,是中国的经济贸易中心,但是相比与国外的经济贸易,仍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在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方面,目前距离建成国际贸易中心的计划时间还有将近8年的时间,许多工作都还在酝酿和探索之中。国际贸易的发展也是与经济,航运,金融不可分割的,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也是与此相呼应,这个建设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而带来的必然的需求,同时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也将带动和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主要叙述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现阶段的情况,分析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本文一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现状,通过现阶段的规划和项目启动实施的情况来了解建设的大致规模以及状况。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必然性,从上海的经济地位以及城市的定位叙述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客观成因。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从城市资源状况,从传统的经济意识的转型,发展所面临的模式以及地域观念等方面的瓶颈

进行探讨。第四部分是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的建议,将经济的一些理论与实际结合来探讨解决的方法。最后是结论。

关键词:无水港,本土化,人才资源,效率

Concer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ABSTRACT

As China'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2020, China plans to build Shanghai into an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shipping center, financial center, but also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Shanghai, as China covers an area of the smallest municipalities to six ten thousandths of an area, are responsible for 20% of China's port transportation, 5% of GDP, China's economic and trade center, but compared to the economy and foreign trade, there are still very lack of large, especially in technology services, personnel training, the current into an international trading center from the scheduled time and nearly 8 years, much of the work is still brewing and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s with the economy, shipping, finance indivisible,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building is in concert with this, along with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needs to bring the inevitable, but also to stimulate and promote the Chinese economy further develop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situation at this stage to analyze the possible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this total is divided into four main sections: The first part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situation, 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stage of the planning and start building the case to understand the approximate size and condi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the inevitability of economic status from Shanghai and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of the positioning statement of the objective causes of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re. The third section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Trade Center, the problems of urban resources from the state, from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sense of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facing bottlenecks in terms of geographic concepts to explore. The fourth part is appropriate for the solution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some of the economic theory and reality to explore solutions. Finally, concluding remarks

KEY WORDS:Dry port, Localization,Human resources, Efficiency

关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思考

目录

声明 (Ⅰ)

摘要 (Ⅱ)

ABSTRACT.............................................................IV 1、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现状................... .. .. .. (2)

1.1开始完成破题 (2)

1.2虹桥国际贸易开发区开始建设 (2)

1.3周边影响显现 (2)

2、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3)

2.1上海是中国经济贸易中心 (3)

2.2上海航运,金融中心的支持 (4)

2.3世博引入“世界经济本土化”的贸易新模式 (5)

3、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

3.1港口贸易发展需要新的空间 (6)

3.2贸易劳动密集与技术贸易的不平衡 (6)

3.3追求数字带来大量资源消耗与效率低下 (6)

3.4集中东部没有辐射全国 (7)

3.5服务贸易市场很小 (8)

4、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发展对策 (9)

4.1建立无水港贸易 (9)

4.2依靠高新园区发展技术服务贸易 (9)

4.3迪斯尼开启文化贸易之路 (10)

4.4共赢模式发展地区合作 (10)

4.5人才信息高地作为贸易潜能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1、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现状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设想是很早就有的,但是客观条件具备才有实施的可能,只是在近年内才有了这个条件,所以目前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最好时机。

1.1开始完成破题

上海从十一五开始城市建设分为四个方面,国际经济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在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上海国际经济中心,航运中心发展建设相关意见,2009年8月上海市政府确定长宁区虹桥地区为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国家,省市,区三级一体建设主体功能承载区,联手推进,这是正式确立了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目标,可以说在2010年上海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已经进入破题的阶段。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很早就在做基础准备,上海在1990年开始浦东新区建设,已经发展了20年,建设有浦东国际机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金融区,以及将建立的迪斯尼乐园,已经为国际经济,金融,航运建设作了充足的准备。

1.2虹桥国际贸易开发区开始建设

除了浦东,在浦西上海开始在虹桥地区建设国际贸易开发区。早在20多年前,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第一个第三产业—技术服务业为主导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成为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涉外贸易中心之一。目前上海外国领馆中33%是在虹桥开发区,开发区内共有3600多家外资企业和代表处,有39家跨国采购中心设立在虹桥世贸商城。虹桥交通枢纽在2010年启用,包括新建了铁路和公路的交通中心,上海的高铁可以从虹桥始发,原来在城区中的铁路火车站的功能大部分移向虹桥站了,而虹桥机场也进行了扩建,新的虹桥2号航站楼与虹桥交通枢纽形成一体,空港与陆路运输完全结合了,为国际贸易的空中通路的联程运输提供了便利。虹桥与浦东机场成为同一水平的国际机场,东西辉映。过去虹桥开发区被称为经济技术开发区,涉外贸易中心,从十二五起更名为虹桥国际贸易中心,这样浦东开发新区与虹桥新区可以隔江相望,齐头并进,共同推进上海的国际贸易发展。

1.3周边影响显现

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对国内其他省份以及邻近国家都会有不同的影响。周边影响主要是韩国,香港台湾以及新加坡。上海港已经成为世界航运的港口贸易第一,超过香港和新加坡。对此,韩国针对这个问题以釜山港为核心,建立与中国北方重要港口山东的协作,与2010年11月23日山东四港-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威海港签署“ 4+1 ”港口战略联盟框架协议,韩国釜山港湾公社副社长黄圣九表示,“通过产业、技术、游轮、港湾等方面的通力合作,我们就把竞争关系变成了伙伴关系。”。目前韩国在山东和中国北方占有很大的贸易市场,仅山东就有1万家韩资企业,青岛港2010年达到1200万标准箱集装箱吞吐量,釜山港粗步统计为1400万标准箱。同时鲁韩双方约定,拟开辟“中国青岛—韩国釜山—日

本福冈”豪华游轮线路,发展旅游贸易。韩国在上海港也是有很大的进出口份额。2010年12月从韩国进口达到24.4亿美元,是当月上海港货物总进口价值的9%,当月总进口268亿美元。日本为50亿美元。上海国际贸易发展对上海航运是一个更大的发展,但是也会影响到韩国,日本,台湾和新加破的港口贸易以及国际贸易。而另一方面,上海国际贸易的建设也是带来了更多的国际资金,服务需求以及贸易增长,也是给周边地区带来更多的机会,香港特首已表示要加强与上海合作,共同发展,为上海提供相关的服务,也是分享贸易增加的硕果。香港的服务占到香港GDP的90%,2009年,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公布的数据显示香港本地生产总值16061.55亿港元,折合人民币14334.27亿元对上海服务也占到50%,2009年上海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14900.93亿元,GDP已经超过香港,但是服务占的GDP还落后于香港。香港在国际贸易方面有充足的经验,香港可以帮助上海建立“三角间”贸易,解决结算问题,目前人民币还不是国际通用货币,反而香港的港币是国际货币。而在国内,东部沿海的北上的威海,大连,南面的厦门,深圳都已经有危机感,都纷纷抢滩内陆省份,建设无水港来扩大贸易。浙江的宁波舟山港也是最接近上海的港口,其非集装箱的货物贸易非常可观,而上海港货物运输主要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可以形成互补。这些港口贸易城市都在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这些省份也希望从上海国际贸易建设中获得更多的国际投资以及贸易的机会。

2、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位于整个中国海岸线中部,在近100多年里成为中国经济开放和进出口的重要窗口,在1949年以前就有东方的巴黎,中国的纽约之称,也被称为为冒险家的乐园。1949年之后,上海成为中国的工业基地,主要是轻工业和纺织业,也包括宝山钢铁,金山石化的重工业,上海主要是依靠港口的优势来支持工业的加工和进出口。同时,上海历来也是金融贸易的中心,各国金融机构在中国都是以上海为基点进行发展,在上海的外滩就是外国金融机构发展的见证,许多建筑都是这些外国银行建造的,因此在历史上上海就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重要窗口。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上海更是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也必然成为中国国际贸易的中心之一。

2.1上海是中国经济贸易中心

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围绕着上海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大的加工工业区。上海在改革开放之前是工业为主,有钢铁工业,造船工业,纺织工业,石化工业等等,是工业型城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开拓转为工商城市,以第三产业和加工业来取代重工业,传统的纺织业已经退出城市,钢铁制造基本都归到宝山钢铁,而重工业的退出使上海的苏州河也摆脱了被污染的命运,曾经的以臭出名的苏州河重新变清了,变成了旅游的开发点,真正的恢复了过去东方巴黎的形象,已经开设了游船线路,可以模仿塞纳河的游船进行观光旅游。

上海占地只是中国的0.06%,但是在国内生产中值中却占有5%的比例。2010年前11个月,已经在上海建立了151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49家跨国投资公司以及196家跨国研发中心。另外,还有28家外资银行在上海设立中国分行。汇丰、渣打、花旗等多家外资银行还在上海设立了具有地区管理功能的总代表处。共吸引外资130亿美元。

而经济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要通过国际贸易来消化的。结合上海海关进出口数据可以看到。2010年上海实现生产总值16872.42亿元,(中国GDP387983亿元,上海占

4.34%)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9%折合美元为2556.42亿。同期上海海关统计进出口是顺差1620.34亿美元.国际贸易是上海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2上海航运,金融中心的支持

上海是中国的航运中心之一,也是国际的航运中心之一,上海港有1100个码头泊位。我们从图1,图2中可以看到,2010年12月上海港的货物吞吐量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这些都是贸易带来的结果,而预计航运货物吞吐量还会增加,这也预示着贸易将随着经济的复苏而增加,因此上海的国际贸易量也会随着增加。当然港口建设不仅是为了货物运输,也有客运的需要—特别是国际邮轮,2009年邮轮带来中国的游客外出为65.8万人次,2010年为79万人次;国外游客46.2万人次。上海在吴淞建设了国际客运中心专门为这些邮轮服务。2010年,来上海的邮轮共177航次,增长48%,全国为233航次;出入境旅客24万人次,船员10万余次。

图1:2010年世界港口货物吞吐数据表

数据来源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2010 年12月全球港口发展报告

图2:2010年世界港口集装箱吞吐数据表

数据来源于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2010 年12月全球港口发展报告

上海不仅有对外的港口,更有黄浦江苏州河的内河航道,可以连接到长江流域,也可以从海港到浙江的宁波舟山,江苏的连云港。

同时,上海也正在加快金融中心的建设,中国国有的四大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正在上海开设第二分部,这意味着这些银行在上海的规模将成倍增长,而上海注册的国内外金融机构已经达到1049家,这些投资的增长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来的资金。中国的证券交易所也是在上海和深圳,2010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有2062家上市公司,1.3亿户投资者,106家证券公司,62家基金公司,163家期货公司,股票总市值全球第二,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居世界第一位。上证所拥有899家上市公司,0.99亿的开户数。2011年1月与香港特许秘书公会就上海建设金融中心签署备忘录,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与巴西证券所签合作协议。

上海的航运和金融中心发展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运输,物流,以及充足的资金,这些都给国际贸易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而上海国际贸易的发展也将使上海的航运以及金融得到长足的市场空间。

2.3世博引入“世界经济本土化”的贸易新模式

2010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将各国的文化和经济科技发展展示给世人,更展示文化贸易的巨大潜力。上海世博园区面积仅5.28平方公里,历时184天,有246个国家地区参加,参观人数7300多万人,论坛22200余场。上海世博的主题是理解沟通欢聚合作,宗旨是共同发展未来,通过世博既是各个国家科技,文化的展示与交流,更是为共同发展的共同探索,合作代替了竞争,沟通化解了争端,理解架设了桥梁,欢聚缩短了距离。

上海世博会给上海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世博会在2010年10月份结束,上海世博直接的销售统计显示,在世博期间世博特许商品已经实现销售额309.58亿元,上海世博园区商业实现零售额45.07亿元,国际旅游入境人数达到851.12万人次。

世博也带来间接的效益,上海第三产业增长在2010年1~11月增加值9618.31亿元,增长5%。根据上海市政府报告,上海世博举办直接带动了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交通运输等服务行业快速增长。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5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全年商品销售总额37383.25亿元,增长24.2%,增幅同比提高4.9个百分点。,旅游带动上海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66.45亿元。

这里也开始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另一个新趋势--本地化趋势,在生活中网络将世界的距离缩小了,交流让各国之间的隔阂减少了,合作给了发展更大的空间,我们在本地就可以了解世界的需求,可以利用其他地方的资源,提供商品和服务给其他地方,这就是在上海举行的世博会带来的新的启迪,世博展示了全球各国,浓缩在小小的园区里,展示了世界经济本土化的理念。而世界经济的本土化,使世界各地在经济贸易上的互相竞争减少了,竞争带来的内耗也减少了;而合作与交流使各自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这使贸易从竞争转化为合作。

3、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世界上有很多城市都是具有国际贸易中心的功能,而上海要建设国际贸易中心要考虑到客观条件对发展的制约,以及自身发展着眼点的局限性,我们在规划和建设中要找到问题才能够进行突破。

3.1港口贸易发展需要新的空间

海运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上海港吞吐量已经超过新加坡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1月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0.8万标箱,再创历史最高,其实2010年全年集装箱吞吐量2906.9万标箱,货物吞吐量42835.1万吨,已经创造过历史最高点。上海港货物吞吐量占到全国的20%,一方面是港口基本达到饱和,如果再扩大港口规模,需要配套的铁路,陆路,仓储等建设也需要扩大,这其实已经超过负担的极限。如何突破有限的地理资源的限制,通过效率的提高以及合作模式扩展可以使用的地理空间就成为航运贸易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另一方面上海港的进出货物只是全国的1/5,就是以国内而言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图1,图2我们可以看到世界港口货物居前的是上海,新加坡,宁波-舟山,其中宁波-舟山港是很接近上海港,货物吞吐量也是很接近的,但是集装箱的货物却是有明显的差距。这也说明货物贸易方式不是单一的集装箱方式,只有突破这个局限才能进一步的发展国际贸易。

3.2贸易劳动密集与技术贸易的不平衡

上海目前国际贸易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和服务贸易并不多,根据上海海关的数据显示,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一般贸易为140.24亿美元,加工贸易为129.77亿美元,其他贸易为75.06亿美元,其他贸易只占到22%。如果再看上海的出口情况的话,2010年11月上海市出口的一般贸易为59.21亿美元,加工贸易为97.13亿美元,其他贸易只有14.71亿美元,技术与服务贸易所占比例不到10%。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仍然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更说明问题的是当月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贸易额为121.22亿美元,占到69.94%。可以认为当月出口主要就是外商投资中国,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后再返回国外出售。这是完全的贸易不平衡,中国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力部分,甚至于连产品都谈不上,完全是附加人工费用,可以说在贸易加工基本没有技术的含量。同样是2010年11月,上海进口的其他贸易是60亿美元,是出口的400%多,进口总额为173.95亿美元,其他贸易占进口总额的30%多。可以看到上海本身所能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贸易的水平是很低的。今天,技术发展才是贸易的主要因素,劳动密集型贸易越来越没有利益,没有发展的空间,上海国际贸易如果不能改变为技术和服务贸易为主,就很难跟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步伐,很难有长期的发展空间。

3.3追求数字带来大量资源消耗与效率低下

我们从数字可以看到,中国自己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占的份额是很低的,主要是外国投资企业的加工,在贸易增长的背后带来的是困惑。外国企业运来原材料加工,再转运出去销售,中国人工与他们本国人工的差价竟然是足以承担2次运输的成本,还能有足够的利润空间,这个是令人惊异的一个数字游戏。运输不仅是运输本身的成本,还消耗了时间,以及运输的损耗,以及增加了管理的成本,如果加工人力和场地的成本相差不大的话,是不值得消耗这些资源来获取利润的,而事实是在中国的加工可以补偿并获得利润。

而同样有趣的是奶粉,日本合资的明治珍爱儿0~1岁,900克是199元人民币,而日本原装的奶粉的1段0~9个月的850克的是1970日元,以100日元对7.94人民币的2011年2月份中国银行牌价,兑换为156元人民币。即使计算运费仍然比中国合资的便宜,那么这里的问题是日本的奶粉奶源是来自其他国家,日本是加工成奶粉的,日本的人工工资要高于中国的人工,如果以30万日元月工资计算相当于23820元,中国奶粉加工厂工人工资最高不会高于5000元,而中国的奶源是自产的,按绝对优势论日本不应该出口奶粉的,但事实是日本奶粉在市场上有优势。就是按相对优势来看,日本生产奶粉应该也是没有利益的。但是我们买日本奶粉得到是高质量的奶粉的高质量的人工服务,而买国产奶粉得到是廉价的低劣制品。日本的奶粉配方是需要许多数据研究和分析的,包括各种可能性,比如吃奶粉时婴儿会吃一些辅助食品,这些食品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在奶粉配方中要考虑到这些因素,避免累计的成分超过合理的范围,就是这个看来基础的产品中也蕴涵着技术与服务的增值。在这个价格中,日本奶粉价格中蕴涵的资源所占的是成本要远高于中国的奶粉,我们在同等价格下当然选择高效益的产品,这里我们看到日本奶粉生产是将技术与服务的投入使产品增值,同时提高效益将成本降低了,其实得到了资源使用的最大化。中国的奶粉生产,花了很多钱买设备,开牧场,但是没有考虑是否能养育良种的奶牛,用了很多投资却无法生产出同等质量的奶粉。反而,如果中国承认日本在奶粉生产优势的存在,减少本国的生产而进口日本奶粉,通过市场需求的增加也可以改变优势的变化,日本奶粉如果要满足中国的市场需求,需要更大的生产场地,人工和仓储和奶源,这些增加对土地不足,人工昂贵的日本来说未必是有利的,而且让更多的日本人去做简单的加工要相对于让他们去研究科技,是日本人工的贬值,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的浪费来降低其效益,造成日本奶粉价格上升而改变市场,也使中国的竞争力相对上升。

我们过于追求贸易数字和进出口数字的变化,而没有意识到资源优势的问题,使中国贸易在数字上增加,在资源上没有获得实际的意义,这就是在进出口数字上中国贸易是巨大的,甚至出口大于进口,可以长期的顺差,但是顺差不等于盈利,更不等于是中国获得盈利,这也成为中国发展贸易的一个问题,究竟是中国的国际贸易在发展,还是外国利用中国的人力市场在赚取资源的差价。贸易是通过交易来获取利益的,如果上海的国际贸易不能给上海带来经济利益,那么这样的国际贸易是没有意义的。

3.4集中东部没有辐射全国

上海主要还是在华东和江苏浙江一带发展,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进出口占全国的1/3,没有将全国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97983亿元,江苏地区生产总值40903亿元,浙江省生产总值27227亿元,上海地区生产总值16872.42亿元,长三角占全国的20%。而上海的主要贸易都是在本地,2010年10月,上海海关出口总额是368.5亿美元,上海市出口占42%,为157亿美元。上海海关进口总额为197.45亿美元,上海市进口总额为145.74亿美元,是74%。上海的进出口基本还是以本地企业为主,内地其他企业没有能够利用上海的通道进行国际贸易。我们看新加坡可以知道,新加坡也是同样的城市

概念,但是新加坡的国际贸易是影响到东南亚,如果仅仅是新加坡的资源和市场是不可能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新加坡本身不产石油,但新加坡是世界第三石油提炼中心,同时也是主要的电子元件供应商,船舶制造和维修业的佼佼者,转口贸易在2008年达到2291.44亿新元,占新加坡贸易总额的24.7%。因此上海需要辐射到内地将中国的资源汇聚过来,进行加工和出口,同时发展转口贸易,如果仅依靠上海以及周边的贸易资源,是不足以发展国际贸易的,其国际竞争力也无法提升。2009~2010年全球竞争力数据显示,以城市而言,新加坡为第4,香港为第10,上海列第37,而国家来排名的话,新加坡第5,香港为第10,而中国为29。我认为只有汇聚更多的资源,找到更大的市场,这样才能够进行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国际贸易,才能够构建国际贸易中心。

3.5服务贸易市场很小

在第二节我们已经看到其他贸易在上海目前的国际贸易中只占到很小一部分,而服务贸易就几乎为零。上海在世博的活动中已经看到服务带来的效益,世博带来的旅游,文化等消费其实都是服务贸易,而中国因为市场经济的不发达,对于服务贸易并不重视。服务贸易不仅是宾馆,饭店这些,更是信息和技术方面的贸易。对于现代商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而信息的快捷与准确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利益的,我们看到很多在上海的外国人,他们在为本国企业和政府机构服务,提供和收集信息,包括商务访问,展览等等活动,这些都是服务型贸易。而上海还很少这些服务型贸易,政府开设的相对服务也是以官方的一些资料为主,没有具体和特定的内容。

服务贸易主要依靠人,如果说工业以及技术实力发展需要时间的话,人这个资源是可以带给我们最大利益的,提升劳动力市场的价值,以服务替代体力劳动可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也是人的素质的提升,就好象同样的食品,通过服务给人以不同的饮食感觉,这个服务让我们吃的舒服,而这个价值就是服务的价值。

中国的劳务输出主要也是廉价劳动力,在2011年2月的利比亚危机中,中国要撤回4万名在当地建设铁路的劳工,这使我们想起美国的铁路也是中国劳工建造的。利比亚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他们雇佣中国人是修铁路,如果中国是技术输出那么是提供工程师和管理人员就够了,而现在大部分是工人,这说明中国的劳务输出基本就是廉价劳动力。

同样的是我们看到在上海的外国经营者,他们在自己国家可以为获取信息而支付费用,但在上海他们认为这些是可以免费得到的,而只有让工作人员体力劳动才需要付钱,这其实是上海的问题,我们没有意识到什么是服务,更不知道如何用服务去交易。

最近的中国百思买关闭了,主要原因就是中国市场还不能理解服务,这是经济不发达的原因造成的,没有服务就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没有办法发展旅游,餐饮和住宿等服务业,就是商品买卖也是要依靠服务的,而服务不仅仅是微笑,更是文化和礼仪的素质,是人才高地才能实现的。上海目前缺乏服务的市场,这也抑制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发展对策

上海建设遇到的问题,有些是由共性的可以参考其他国际贸易中心的经验,如无水港,技术服务贸易,但是有些是针对自身的一些条件如迪斯尼,人才建设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一些的对策也是针对目前看到的问题的一个探索。

4.1建立无水港贸易

中国沿海主要在东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都没有港口,上海要加强利用内地资源进行国际贸易就需要建设无水港,在内地当地完成定舱,检验检疫以及报关手续,可以直接交给运输公司,其实也是港口贸易的衍生,解决航运贸易的扩展问题。中国是在2002年在北京朝阳区设立联合天津港的第一个无水港,之后宁波港作为浙江最大港口,建立金华、义乌、绍兴、余姚及衢州5个无水港;而东北有营口,北方有天津,南方有深圳,厦门,包括香港也在内地建立无水港扩大贸易,通过无水港的建设内地西安,南昌等都先后开始发展国际贸易。无水港已经是中国港口扩展贸易的一个主要趋势。

无水港建设主要是资本密集的投入,而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各大金融银行都在上海设立机构,而上海本身具有的港口和航空运输也提供了联运的优势,可以使用相同的集装箱进行陆路—大型货车和火车的运输,以及海空的运输—集装箱的空运(快速)和船运(大货量,经济型)。这样内地的货源和需求都可以通过上海的港口来进行国际贸易,解决向内地辐射的问题,结合内地的资源进行贸易扩展,一方面是货源的扩展,一方面是贸易的扩展,可以开发内地的产品到国外,或者引入内地需要的资源。而且上海的铁路和公路可以辐射向北方,南方和西部,更可以通过航空的转运辐射到较远的西部地区如新疆,四川。上海发展无水港是有比其他港口更多的优势。

这样,上海航运的货物仓库其实扩展到了内地,通过港口的管理协调将效率提升,使运输量又可以得到提升。

但是由于地域的关系,上海的无水港建设也会受到局限,我们可以看到因为陆路和航空运输的不便,中国现有的无水港都是在本省或者周围省份,虽然因为经济危机深圳,厦门都已经扩展了内地的无水港,但因为贸易量以及资本的不足而发展有限。而传统的地方保护意识,使跨省的贸易受到限制,上海应该突破地域观念,借助上海移民城市的优势,大力建设无水港,从结对的西部扶助地区开始,将新疆,四川等地的贸易扩展,并北上开发江苏的苏北,以及内河的长江运输,将湖北,四川,重庆这些地区作为发展重点,利用资金优势,扩大国际贸易。

4.2依靠高新园区发展技术服务贸易

对于将传统密集型产业调整到高科技产业,上海是有独自的优势的。上海有张江,闵行等科技园区,特别是张江高科园区已经有5千家以上企业。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服务贸易2868亿美元,进口服务1582亿美元,出口服务1286亿美元,而同期香港服务贸易6702亿港元,进口服务3406亿港元,出口服务6702亿美元,其中我们可以对比香港和中国其他地区以及美国的数据,输出26.9%,21.3%,输入26.8%,15.1%。而中国总体服务贸易是逆差的,包括上海在内,唯一的特例是四川,四川2011年外商投资增长27%,相关服务出口2010年总计11.2亿美元,同样总服务出口26亿美元,服务进口17.4亿美元。而

上海的外企进入需要的相关服务也在增长,同时也包括上海高科技园区发展所能输出的技术以及其他服务,而目前上海的服务贸易在2009年达到800亿美元,是全国的1/4,是货物贸易的1/3,外国服务机构755家,2009年新增79家,可以看到服务贸易的大多数是被国外企业占据,而服务贸易是人力资源发挥最大优势的地方,是效益最高的产业,不仅是经济效益—直接的利润,而且是社会效益—人的素质的提高,更是长远的利益,服务是商业增值的真正来源。

上海2010年11月其他贸易进口为70亿美元出口为14.7亿美元,按贸易分类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服务技术贸易都是归类在其他贸易。而一般贸易当月出口为59.2亿美元,加工为97亿美元,进口一般贸易81亿美元,加工33亿美元。总体顺差,而服务是逆差,而且差距巨大。因此上海国际贸易发展应该从其他贸易入手,主要就是技术与服务贸易方面,改变目前劣势的局面,提高服务和技术贸易的出口水平,同时也是将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贸易改变为技术服务为主的贸易模式。

4.3迪斯尼开启文化贸易之路

文化贸易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前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就曾经去美国演出京剧,而近30年来文化贸易也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增长,但是中国的文化贸易还很薄弱,中国在国外的演出每场收入只有3万美元,而柏林爱乐乐团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价每场是33万欧元,欧元2010年平均兑换美元为1:1.35,就是相当于43万美元。同年中国全部海外文艺演出年收入还不如加拿大的太阳马戏团,该团海外演出全年收入为1亿美元。2008年,我国文化产品引进与走出去的比例为7∶1,即引进花7元钱,出去只得1元钱;而2009年这一比例提高到了2∶1。

并且中国文化交流主要还是武术,舞蹈如功夫传奇,中国风,云南映像这些演出,输出文化主要局限于功夫,剪纸,服装,没有向其他产业扩展。但迪斯尼的模式是带动产业,旅游的文化贸易,可口可乐,柯达都是迪斯尼合作伙伴,带动配套的住宿,餐饮,娱乐玩具,音像制品以及旅游贸易。目前美国迪斯尼要在上海设立游乐场,这其实是文化贸易,如同可口可乐不是单纯饮料的配方,迪斯尼不是一个娱乐设施问题而是文化的贸易,伴随迪斯尼输出的是卡通形象,版权和文化,我们看到迪斯尼进入上海所带来的文化进口,卡通形象从传统的三只小猪,米老鼠,唐老鸭到近期的源自中国的花木兰。目前迪斯尼全球每天有2.5亿顾客,总资产436亿美元,而上海迪斯尼预计每年超过1千万游客,已经使用的香港迪斯尼2010年为520万人次,其中67%是外来游客,2009年盈利7700万港元,2010年盈利2.2亿港元。同时中国最大的2个奶制品企业蒙牛和伊利都与迪斯尼签订协议,蒙牛已经是迪斯尼香港的合作伙伴,也是大中华的战略合作伙伴,而伊利从2011年起开始和迪斯尼在乳制品合作的5年协议。

在上海设立迪斯尼乐园是文化的引进,但同时也是我们一直需要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红楼梦,西游记这些也都是可以借鉴输出的方向,上海有大观园,但是我们既没有发展和吸引国外的游客来发展文化的贸易,也没有去国外建立这样的乐园,让中国的戏剧,功夫等演出在这些中国特色的乐园里演出,同时带动这些卡通人物形象的玩具,影像制品的发展,更可以建立这些方面的版权。如果再不发展,那么很快中国的这些资源都会被迪斯尼变成美国的版权资源而反销给中国了。

4.4 共赢模式发展地区合作

我们看到上海的发展是迅速的,也引起周边国家地区的不安,但是根据保罗.克鲁格曼的理论,竞争力其实是一个想象出来的名词,真正的经济发展是不会伤害彼此的,而竞争是个人满足欲望在商业模式中的体现,也是马斯洛5个层次中最高的自我满足的体现。我们需要发展的是共赢的模式,通过彼此的配合将资源充分利用并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来满足彼此的利益,因此上海的发展不仅仅是城市本身的发展,对内是携手国内的资源,从江苏,浙江的长三角以及到西部的资源;对外可以联合港澳台地区,韩国的以及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以海运而言,外部可以与澳大利亚的港口,以及新加坡,深圳,香港,韩国釜山等建立航线联运,以及物资调度,内部是公路铁路以及内河运输通道的多程联运,这样的联合模式可以将运输的效率提高,减少停留以及装卸,包装等的损耗,可以将货物的需求充分满足,利用不同地区需求以及仓储进行贸易匹配,这样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港口也是充分发挥作用和获得利益的。这是以上海为龙头,带动一条航路或者运输通路的全面繁荣,就好象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通过贸易将整个西域变的繁荣而不仅仅是长安的繁盛,这样的共赢不仅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也是将贸易进行新的发展。

另一个方面,贸易的出口也可以带动当地的就业,雇佣当地人进行开店,销售,包括在当地加工;而贸易的进口可以满足上海以及周边地区的需求,并发展这些需求。以食品而言随着日本和韩国在上海开设料理店,寿司,生鱼片,石锅饭,泡菜也开始流行,同样四川的川菜也通过上海走向世界,现在连以色列人都喜欢吃川菜,喜欢麻辣的味道,这就好象当年茶叶的贸易一样,吃已经不是简单的生理需求,更多的是自我满足的实现。

4.5 人才信息高地作为贸易潜能

发展经济牵涉到的技术也好,贸易也好其实都是与人相关,人的素质提高将直接影响到国际贸易的发展,这里包括人才的两个方面,能力和素质。

能力是可以简单理解的,技术发展了,将以前人从事的体力劳动或者简单劳动替代,从这个方面理解是可以认为技术造成了对人的伤害。因为技术的引入带来了对人的岗位的冲击,但是这不是完全的事实,事实上技术的引入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来适应,这种适应是人的能力的提高。同时因为人的能力提高使人需要学习,休息和学习的时间增多了,工作时间减少了,因此技术引入带来的是岗位的变化而不是人员的裁减。举例来说,电视屏幕上的字幕工种叫字幕员,而电视发展使这些文字LOGO等要求有特别的效果,三维立体的效果,不是简单的字幕,而是配合画面的色彩和运动的文字效果,那么这个就被称为图文,图文引入是对字幕员有冲击的,因为文字是可以从文稿系统中直接引入而不需要打字了,但是图文也需要人操作,其实是字幕员的岗位变成了图文制作的岗位。另一方面,因为打字的需求减少了,而特效的要求牵涉到图形的基础以及创意,而好的创意需要去学习,去领悟和发现,不是时间上就能有的,要的是灵感,因此单个岗位的个人的工作时间是减少了,更多时间他们在休息和寻找思路,这就是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图文设计是可以输出到国外服务的,如我们就曾经引入泰国和印度设计师为中国客户进行设计图文。同样这个人才培养在计算机和信息管理以及金融方面就更重要,印度主要输出的计算机软件就是依靠国内的IT人才来构建的。

而素质是文化和修养的内涵,这个对于服务和旅游业来说很重要,我们的文明程度直接影响到服务的层次和旅游的吸引力,同时也是对于技术开发的一个补充,只有有良好的教育和文明素质的人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更好的沟通,更好的创作,所以这个软的方面也很重要。但是文化素质的内涵不是一代人的时间可以达到的是需要更多基础性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完成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英国人的绅士风度不是一天形成的,是维多利亚时期开始的贸易和经济的繁荣所促成所需要的人的素质在长达一个世纪以后才能造就的。

上海有人才高地的基础,上海本身就是有很多大学,招纳全国的学生,可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而且上海有人才的需求,外国企业都在上海设立机构,雇佣人员,只要完善人才市场,提供高层次人才引入的途径在客观是完全具备条件的。

但是上海人才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看到上海的出租车和农村种田都在从外地雇佣更廉价的人工来上海做这些工作,这个没有意识到种植和服务里面的人的价值,仍然在追求廉价劳动力,这个会影响上海的用人观念。上海所需要提供给国外和国内的是人才的服务,即使是出租车司机其文化礼仪,外语以及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不是会开车就可以满足的。

其次,人才使用是要支付相应费用的,只有获得相应的报酬,人才会提供相应价值的服务给你,不是拥有人才就拥有他的能力,因此要保证合理的报酬。而且,人发挥能力需要文化和感觉,不是机器的运转,因此需要足够的非工作时间。应该从这两方面改善软件的环境。

第三,人才是需要可以发挥的空间,需要管理上给予其发挥的空间,也需要国外和国内的市场可以给人才发挥才能,如果坐出租车的没有外国游客,那么司机的英语就没有用处了,因此需要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可以提供。

然而,上海需要储备和培养更多的人才,这个不是一朝一夕的简单引进,如大跃进移植稻谷和放卫星,而是要踏实的进行人才的培养,如足球发展,要从兴趣开始培养,大家都有兴趣踢足球,慢慢的就发展了,人才发展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而是要真正的去做事。

结论

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也是经历了百多年的发展,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更是从工商型城市向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经济中心以及国际贸易中心的方向发展,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结束后,上海在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也是围绕着这个课题而开展,在10年以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会成为现实,这也是城市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国际贸易是包括多个方面的,上海的发展正是可以包含了这些方面,从商品到人的资源,从货物到技术服务,从有形的物品到无形的文化,包括旅游,学习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国际贸易也从市场以及资源竞争逐步趋向于资源的合理运用,从占有到合作发展,这也是新的时代的新的经济观念。这个发展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也包含了技术,服务,资源,效率这些方面,也是上海进入现在经济的一个发展必然。我们规划了这个发展,也看到我们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相信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目标会得到完满的实现。

我有幸可以看到并身处其中感受并伴随这一发展,也是在国际贸易的浪潮中的一个水滴,更感荣幸可以在此冒一个水炮,在阳光照射下映射出五彩斑斓。

参考文献

1、张乃和:《贸易文化与世界区域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12

2、裴长洪:《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国际贸易》,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

3、保罗.克鲁格曼:《流行的国际主义》,中信出版社,2010.4

4、郭波:《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8

5、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全面转型期的政策选择,桑百川,《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经

济合作研究所,2008.1

6、文化贸易在自由竞争与多样性保护下的发展博弈,李嘉珊, 《国际贸易》,国际

贸易经济合作研究所,2008.12

7、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再思考,厉无畏,《上海经济》,上海社会科学

院,2010.Z1

8、做好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的规划- 菅和平,《国际商业技术》,上海市商业

联合会,2010.6

9、建设服务型国际贸易中心—一些国际同类城市的比较,[英] John Ross,《国

际商业技术》,上海市商业联合会,2010.6

10、中韩两国自贸区战略对比及双边自贸区谈判展望,黄鹏,金佑炯,《国际

商务研究》,2010.5

11、发展国际服务外包提升温州经济发展水平,鲁丹萍,《国际商务研究》,

2010.5

12、宁波进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问题探讨,吴绩新,《国际商务研究》,

2010.3

13、关于GDP的误区及思考,程镭鳕马志勇《时代经贸》,北京市商务局主

管,北京WTO事务中心,2010.14

14、浅析“中国制造”,刘保成,《时代经贸》,北京市商务局主管,北京WTO

事务中心,2010.14

15、中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战略思考,耿欣娟杨彦波,《时代经贸》,北京

市商务局主管,北京WTO事务中心,2010.6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指导书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升 级指导书 1

2

附件: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升级指导书 一、认识新软件 材料检测管理软件是本次系统升级中改动最大的部分, 与旧版软件相比, 新版软件具有显著的特点,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开发及运行环境提升。新版材料检测软件使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作为开发环境, 采用C#作为开发语言, 并使用Microsoft .net framework 3.5编程技术。因此, 软件对于最新的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能使现今主流计算机系统发挥最佳性能。 2、统一账号管理方式。实现账号与技术证书绑定, 与单位挂沟; 实现多平台统一账号登录, 统一权限设置。 3、完善的检测设备管理。检测设备是材料检测及工程检测两个子系统共同的资源, 新系统采用统一检测设备管理模式, 提供完善的检测设备管理功能, 包括设备台账管理、检定/校准记录管理、设备一览表及周期表打印、检定/校准提示等。 4、检测项目易扩展。新版材料检测管理软件完成了结构材料、节能材料及部分市政道路检测项目的软件开发, 在结构上方便检测项目扩展, 能为用户提供检测能力范围内的建筑材料样品的收样、统计及财务管理, 并为尚未开发的检测项目提供通用的检测结果输入及报告打印模式。 5、改进的委托收样模块。新版材料检测管理软件与合同登记子系统紧密结合, 能经过”检测卡”或合同登记编号方便调入检测合同 3

信息; 提供同一检测项目下不同样品的多组收样, 方便委托单位委托信息的填写。 6、强化数据修改控制。经过自动采集, 确保检测数据准确, 制定严密的数据修改程序, 加强对数据修改的管理与控制。 7、新增审核、批准流程。新版材料检测管理软件更加贴近检测业务流程, 增加了记录审核、报告批准两个业务流程, 方便检测机构进行记录控制和质量管理。 8、强大的数据上传功能。新版材料检测管理软件在数据上传方面作了改进, 检测机构能够选择手动上传模式, 也能够选择自动上传模式; 加强了数据上传管理, 数据上传后方可打印检测报告。 9、全新的报告打印模式。新版材料检测软件借助水晶报表技术打印检测报告, 摆脱报告打印对WORD之类的第三方软件的依赖; 报告表式统一竖向排列, 结构材料与市政道路表式一致, 方便检测机构使用; 增加了报告防伪查询功能, 防止她人恶意伪造检测报告。 10、内置软件自动升级功能。新版材料检测管理软件附带自动更新功能, 用户能够经过互联网自动更新软件, 方便用户得到最新版本的软件。 11、丰富的资源下载。新版材料检测管理软件经过全行业共同维护公共信息的方式, 提供用户实时从控制中心下载最新信息, 包括最新的见证员、取样员、生产企业备案证或生产许可证、检测参数、检测标准一览表等。 4

中国国际贸易的主要航线

中国国际贸易的主要航线 1.香港航线: 香港(HONGKONG)作为世界航线的中心点 葵涌集装箱码头:MTL/HIT/海陆码头 亚洲集装箱中心 船东:陆路中港拖车/吨车,码头驳船公司 2.澳门航线: 澳门(MACAO)位于珠江入海口处,由于水域太小,一直无直达航线,去澳门货物多经香港中转 船东:经由香港中转或者有珠海拱北海关陆路入澳门 3.日本航线 神户(KOBE)、大阪(OSAKA)、名古屋(NAGOYA )、横滨(YOKOHAMA)、门司(MOJI)、东京(TOKYO)、千叶(CHIBA)、四日市(YOKKAICHI)、川崎(KAWASAKI)、(SHINOMAK)、八幡(YAWATA) 船东:WANHAI/OOCL/YANGMING/CNC/T.S.LINE 4.菲律宾航线 马尼拉(MANILA)、宿务(CEBU) 船东:WANHAI/ZIM/YANGMING 5.新马泰航线 新加坡(SINGAPORE)、巴生港(PORT KELANG)、槟城(PENANG)、马六甲(MALACCA)、曼谷(BANGKOK) 船东:WANHAI/OOCL/HANJIN/SKH/KMTC/RCL/PIL 6.印度尼西亚航线 雅伽达(JAKARTA)、泗水、苏腊巴亚(SURABAYA)、三宝垄(SEMARANG) 船东:WANHAI/SKH/CNC/YANGMING 7.东马及汶莱线 汶莱(BURNEI)、马来西亚的拿笃(LABAB DATU)、米里(MIRI)、哥打基纳巴卢(KOTA KINABALU)、三打根(SANDAKAN)、泗务(SIBU)、斗湖(TAWAU)、纳闽(LABUAN)、古达(KUDAT)、古晋(KUCHING) 船东:SKH/PIL/UNIGLORY

国际贸易理论习题与答案

试一试】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国际贸易货物额是指( )。 A .世界出口货物总额 B. 世界进口货物总额 C .世界进出口货物总额 D.世界贸易量 2.一般情况下,随着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加深,其对外贸易依存度将会 A .提高 B. 下降 参考答案: 1. A 、 2. A 、 3. B 、 4. D 、 5. A 第一章 国际分工 试一试】单项选择题 )。 C .不变 3?—国的进出口贸易收支状况用( D. 变化方向不确定 )来反映。 A ?对外贸易额 C .对外贸易量 4.转口贸易又称( A .直接贸易 C .过境贸易 B. 贸易差额 D. 国际贸易量 ) B. 间接贸易 D. 中转贸易 5?能指明一国出口货物和服务的去向与进口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并能反映出 贸易联系程度的指标是( )。 国与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经济 A ?对外贸易地理方向 B.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C .对外贸易商品结构 D.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A .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 .赫克歇尔 D.俄林 2. 在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中,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两国的( )。 A ?绝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B.相对劳动生产率差异 C .绝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D.相对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3. 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的目的是( )。 A ?培育自由竞争的能力 B.追求国内贵金属货币的积累 C .垄断国际市场 D.追求使用价值的增加 参考答案: 1. A 、 2. B 、 3. B 复习思考题 1 .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 什么是“绝对利益学说”和“比较利益学说”? 3. 赫-俄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 什么是里昂惕夫之谜? 5. 产品生命周期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6. 简述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内容。 7. 怎样认识和评价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8. 如果一个国家连一个成本优势的商品都没有,而另一个国家两种商品都具有成本优势,那么双方还会发生贸易 吗?即使进行贸易,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吗?两国还会实行自由贸易吗? 参考答案: 1-7 题答案参考教材 1.绝对成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国际金融货币研究中心工作论文》 No.WP09-03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进展、困境和优势 周宇 内容提要:2006年以来,随着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一些学者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首选城市。本文认为,从我国政府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战略、上海金融中心的实力以及上海的优劣势比较来看,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关键词金融中心金融市场人民币金融产品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心中的战略构想。从那时起,在短暂的十几年里,上海已发展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尽管如此,2006年以来,天津滨海金融中心建设的起步给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这一变化,一些人甚至认为天津有可能取代上海成为中国代表性金融中心。针对以上认识,本文立足于历史发展、现状评估和优劣势比较这三个视点,重新确认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景和未来。 一、上海金融中心的崛起 (一) 建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问题上,一个值得强调的重要事实是,这是国家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鉴于经济发展战略具有一贯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中央政府不会随意改变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既定战略目标。 从这一战略的实施历程来看,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明确提出了要在201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构想。为了保证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后,中央政府、上海市政府和浦东新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植和促进上海金融业发展的政策,表1纪录了其中的一部分具体措施。中央和上海政府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战略举措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确立和落实发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战略。1991年年初,邓小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示范文本(2020)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示范 文本(2020)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parties’ actions and ensure tha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state, collectives and individuals are not harmed ( 合同范本 )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编号:MZ-HT-030307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示范文本(2020)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人)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甲、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检测事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性质:□房建□市政□其他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承包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报建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所属区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监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条检测项目 甲方委托乙方检测的检测项目包括(以打“√”为准):□建筑材料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钢结构工程检测□室内环境检测□变形测量 □建筑节能检测□市政道路工程检测□建筑机械检测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基坑监测 □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测项目、数量及检测参数见附件一。 第二条检测标准 双方约定的检测标准: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金融092 武晓龙 学号:200930085226 上海,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通过个决定:到2020年,将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一决定的战略眼光及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其必要性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应该是中国本土金融市场体系发展到国际化成熟阶段的一个自然结果。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的现代化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互为因果、相互依存的关系。而经济和金融转型的成功是建成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和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条件。本土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实现又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崛起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前提条件。 二、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与人民币国际化相匹配的大国博弈战略。 中国目前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国货币金融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地位完全不相匹配。中国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而且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削弱了美元霸权的信用基础,给人民币成为主要国际货币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是一个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相适应的本土金融市场体系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它将通过为亚洲和全球投资者提供以人民币为标的的投融资场所,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本土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双轮驱动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金融强国的崛起过程。 三、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体现中国推进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实现全球金融平衡稳定发展的大国责任。 当前国际金融体系对美元和美国金融市场的过度依赖是一个根本性的缺陷,其系统性风险将随着美国相对经济实力的下降而不断上升。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目标是建立一个具有内在稳定性的多元国际货币体系,并实现全球金融的平衡发展。 从国家和全球来讲,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现实条件: 一、世界经济金融格局在复苏中加快调整,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二、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我国金融改革不断深化,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发展空间 四、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加快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动力 五、全球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风险防范面临新的要求 从上海自身发展角度来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

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十二五”规划 2011-12-15 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是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十二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任务,制定本规划。 一、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已取得的成绩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推进,到“十一五”期末,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已具有良好基础,形成基本框架。 (一)市场流通规模扩大,现代化商业模式发展。2010年,全市实现商品销售总额3 74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70 5亿元、商业增加值2860 8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1 9倍、1倍和2 4倍。全市连锁经营业种业态超过140种,集聚了国内外商贸企业总部和企业运营管理中心、品牌运营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物流中心、分拨中心、销售中心和采购中心等,成为众多国际高端商品和服务品牌的中国地区总部、亚太地区总部。“十一五”期间,食品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冷链技术、物流技术等得到进一步应用,餐饮、维修、洗染、沐浴、家政等生活服务社会化水平提高,上海电子商务交易额由2087亿元增加到4262亿元,上海会展总展出面积由433万平方米增加到804万平方米,年均举办近300个国际展。 (二)市场体系建设加强,物流发展水平提高。2010年,全市1097家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657亿元,179家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6480亿元。其中,生产资料成交额占比达到78%。上海市场的钢铁、有色金属、白银等价格已成为全国市场风向标,铜的价格已成为国际铜市的重要风向标。上海石油交易所推出我国能源要素市场第一笔液化天然气(LNG)和液化石油气(LPG)现货竞买交易,上海陆上货运交易中心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对接。上海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医药、危险化学品、冷链、汽车等专业物流服务能力和A级物流企业总数在全国领先。 (三)贸易总量不断提高,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2010年,本市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688 7亿美元,上海关区进出口总额6846 5亿美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近1倍;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6 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906 9万标准箱,均居世界第一位;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由2005年的324 8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046 7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26 4%,占全国比重28 9%。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本市出口46 5%,机电产品出口占本市出口72 6%,分别比2005年提高3 9个、6 1个百分点;本市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之比为35 0∶55 5;对美国、欧盟、日本和香港等传统市场的出口占本市出口总额的64%,对东盟、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东盟成为本市第四大贸易伙伴。 (四)吸收外资增长平稳,利用外资水平提高。“十一五”期间,上海实际利用外资467 7亿美元,比“十五”增长63 2%,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064亿美元。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大幅提高,服务业合同外资占比从2005年的52 9%增加到2010年的81 1%。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合同外资达到584 8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总额的77 8%。到“十一五”期末,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05家,批准设立投资性公司213家、外资研发中心319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74家在沪设立地区总部。 (五)“走出去”步伐加快,跨国经营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上海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8 4亿美元,比“十五”增长2 76倍。上海企业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443亿美元,比“十五”增长4 6倍。完成对外劳务合作营业额29 1亿美元,累计外派劳务人员76653人次。上海企业“走出去”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与地区达到101个,有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业务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77个。2009年至2010年期间,跨国并购占全市对外直接投资总额50%以上。

智慧树知到《国际贸易实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国际贸易实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银行汇票与商业汇票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出票人和付款人都是银行;后者的出票人和付款人都是工商企业。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出口方提交多于合同规定的货物,进口方必须要全部接受或者全部拒绝。 A.对 B.错 答案: 错 2、由卖方根据买方样品复制的样品称之为“对等样品”或者“回样”。 A.对 B.错 答案: 错 3、商品的公量主要是适用于吸湿性较强价值较高的产品,其表示方法可以等于商品干净重×(1+公定回潮率)。 A.对 B.错 答案: 对 4、“小心轻放”属于警告性标志。 A.对

答案: 错 5、在出口贸易中表示商品品质方法多种多样,为了明确责任,最好采用既凭样品,又凭规格买卖的方法。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三章 1、“每件0.75美元CFR上海”这个出口报价是正确的。 A.对 B.错 答案: 2、我某公司出口某商品500公吨,国内收购价为1.5元人民币/公斤(含增值税17%),另加其它费用10%,出口退税率13%。外销价为每公吨200美元FOB上海,含佣金3%。则该商品的出口换汇成本为7.65人民币/美元。 A.对 B.错 答案: 3、根据《INCOTERMS2010》,凡以F组和C组贸易术语成交的合同,其交货条款中除规定装运日期和装运地点外,还要规定目的港(地)及货物到达目的港(地)的日期。 A.对 B.错 答案: 4、按照INCOTERMS2010的规定,DAP、DAT术语仅适用于水上运输方式。

B.错 答案: 5、我某公司出口某商品外销价为每公吨103美元CIF纽约,外商要求该报FOB上海价,保险费率1%,每公吨运费2美元。则该商品的FOB上海出口报价是每公吨100美元FOB上海。 A.对 B.错 答案: 第四章 1、在采用租船方式运输大宗货物时,租船合同和买卖合同中均应订立装卸率和滞期速遣条款。 A.对 B.错 答案: 2、我方按照FOB条件与外商达成出口合同,采用班轮运输。由于我方没有做好装货准备因此造成的滞期费由我方承担。 A.对 B.错 答案: 3、平安险的英文原意为“单独海损不赔”,也就是说,如果被保险人投保了该险别,保险人对所有单独海损造成的后果不负赔偿责任。 A.对 B.错 答案: 4、如果没有特别规定,一般情况下银行不接受签发日期晚于提点签发日期的保险单。

中国近年来国际贸易形式

中国近年来国际贸易形式 -------对外经济合作的分析国际经济合作可以促进各国生产要素之间的流动、分配,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际经济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首先,2002-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年均增长速度为49.9%,2010年投资流量超过日本、英国等传统对外投资大国。同时到2010年底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435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6994亿美元;对外合作累计营业额736亿美元,签订合同额760亿美元,累计派出劳务人员543万人。在利用外资方面,累计利用外资11416.22亿美元。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基本上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具体来看: 一、对我国近年来对外工程承包的分析 近三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额(亿美元)

从统计图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和完成营业额都逐年递增,但是08-09年增长较明显,二者增长率分别为21%、37%。09-10年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率分别下降为6.4%、18%。但总体处于上升趋势。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是在20世纪50年代对外提供经济援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十年来大体从20世纪70年代的起步阶段,到85年前的巩固充实,再到如今的发展扩大。 目前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特点: 1.业务领域广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业务领域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主要集中在普通房建、交通运输、电力、普通房建和石油化工业等基础建设方面 2.市场范围广 目前我们国家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发展已经遍布全球将近两百个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即使在一些未建交的

国际贸易作业--关于国际贸易理论与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状况

问题: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你认为哪种理论更能解释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什么理论更能支持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答: 1.分析国际贸易发展理论发展,我认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更能解释中国对外贸易的现实。 首先,介绍一下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再谈谈比较优势对中国对外贸易现实的解释。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基础就比较薄弱,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我国唯一能和国外竞争的是我们的劳动力,我们拥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我们的劳动力较之其他发达国家便宜了很多。因此我国采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制定我国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政策。而且我国的对外贸易现实: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大部分的出口产品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像纺织、服装、鞋之类的。我国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在于工业制成品,而在制成品中,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来说,我国国际贸易仍以廉价劳动力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格局,呈现劳动密集型产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弱的态势。出口品仍是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在全球生产链条中还处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多所谓高新技术产业实质上仅仅从事一些外商企业的产品委托加工和装配,附加值少,技术含量低,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比较弱。这正好解释了我国利用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的现实。 2.我认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理论和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更能支持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 规模经济理论内容: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生产效率提高所带来的产量增加或单位产品成本的降低。规模经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内在的,即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随着其自身生产规模扩大而下降;另一种是对单个厂商来说是外在的,即平均成本与单个厂商的生产规模无关,但与整个行业的规模有关。 人口只有几百万、几千万的小国都有世界驰名的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如荷兰的菲利浦公司、瑞士的雀巢公司、芬兰的Nokia和瑞典的爱立信手机等,就连韩国、印度的制造业企业在世界500强中也榜上有名。而我国对国家经济发展、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业制造业企业却难以在世界500强中一显身手。中国要发展经济,就一定要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一切都要靠发展有强大实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的大企业、大集团。 目前我国多数国内走出去的企业规模较小,融资渠道少,因而拓展市场的能力受到限制,生产成本高,相互分工缺乏、平均成本很高,这削弱了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国际竞争能力下降,不利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首先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打造7大贸易平台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打造7大贸易平台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在现代商贸业发展上具有比较优势,有基础、有条件在中西部率先建成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昨日,市商务局局长郭启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描绘的成都未来5年发展蓝图,我市将全力打造7大贸易平台,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力争通过5年时间,使全市批发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300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达到20亿美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万亿元,与2011年同比分别增长1倍、1.1倍、2.4倍、2.3倍和4倍,在中西部率先形成国际采购交易、综合保税、国际物流、国际会展、国际金融结算和国际财经资讯六大功能,基本形成比较完备的国际贸易中心核心功能框架。 7大贸易平台之国际交易平台 5年内成都将诞生“千亿市场” 据悉,围绕“北改”工程,我市将以北部现代商贸综合功能区为载体,加快建设现代商品市场集群,通过重点抓好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国际五金机电城等市场建设和国际推广,大力引进国际贸易机构和跨国公司在成都设立采购中心和贸易总部,5年内形成一个“千亿市场”、10个以上“百亿市场”。同时,将充分发挥中药材价格指数、五金机电指数等价格指数的价格发现功能,将成都打造成特色大宗商品的价格发现中心。 7大贸易平台之时尚购物消费平台 成都将现“双中心”城市商业新格局 在时尚购物消费平台的打造上,我市将加快春-盐商圈业态优化组合和提档升级的同时,着力抓好天府新区商业中心规划建设,加快形成“双中心”城市商业新格局。大力引进国际知名零售业投资商、营运商和国际知名商品品牌,打造西部高端购物中心。5年内形成一个“500亿商圈”、2-3个“百亿商圈”,培育4户以上年零售额超过100亿元的“百亿企业”。 7大贸易平台之电子商务平台 5年内成都移动电子商务交易破千亿 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我市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在未来5年将获得更大突破。郭启舟表示,我市将依托中国银联全国手机支付服务平台,建设国际一流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和全国领先的移动电子政务大厅,5年内以我市为结算中心的移动电子商务用户规模突破1亿户,交易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全国形成领先优势。同时,在现代商品市场同步规划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形成一批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结合、内外贸易一体国际化电子商务交易平台。7大贸易平台之国际口岸平台 高新综合保税区将成西部进口商品分拨集散中心 充分发挥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口岸服务功能,建设中西部领先的综合贸易平台,确保综保区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额70%以上。充分发挥综合保税区保税功能,积极打造西部进口商品分拨集散中心,5年内综保区实现进口商品交易规模超50亿美元以上,占全市进出口的5%以上。 7大贸易平台之出口基地平台 近半全球服务外包50强企业将聚首蓉城 围绕我市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农产品、鞋类、家具7大主导产业,5年内建成国家级出口基地3个,省级出口基地10个,省级企业出口基地20个,实现出口110亿美元以上,占全市进出口的11%以上。充分发挥成都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聚集效应,5年内聚集20家全球服务外包前50强企业,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服务外包名城。7大贸易平台之国际结算中心平台 支持跨国公司全球票据结算处理业务落户成都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示范文本(2018版)审核版

合同封面(合同编号:) 签订日期:年月日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示范文本(2018版)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人)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甲、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检测事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性质:□房建□市政□其他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承包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报建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所属区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监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条检测项目 甲方委托乙方检测的检测项目包括(以打“√”为准): □建筑材料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 □钢结构工程检测□室内环境检测□变形测量 □建筑节能检测□市政道路工程检测□建筑机械检测 □建筑幕墙工程检测□通风与空调工程检测□基坑监测 □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检测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的检测项目、数量及检测参数见附件一。 第二条检测标准 双方约定的检测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检测项目的执行标准见附件一。 第三条检测费用的核算与支付 (一)双方同意按照下列第______种计算方式核算检测费用。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经验及其对广州建设区域 性金融中心的启示 近年来,上海市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率先”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发挥金融要素市场优势,全面提升金融创新效应。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最大的优势就是具备相对比较齐全的金融要素市场。目前,上海已基本建成了以金融市场为特征的国内金融中心,通过市场配臵金融资源的金融体系基本形成。金融市场的集聚,为上海构建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和开展各类金融产品交易提供了平台,从而使上海成为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和金融交易十分活跃的中心。近年来,随着浦东开发开放的深入推进,上海的金融开放、金融发展、金融创新效应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进一步显现。 (二)依托长三角城市群,立足发展国内经济。与离岸型国际金融中心不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依托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并为国内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将广阔的经济腹地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一方面,国内迅速成长的经济体系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巨大的需求和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周边乃至全国的集聚与辐射效应都已十分明显。特别是在长三角地区,跨区域资金流动尤其频繁,其规模、流向已对该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产生显著影响。

(三)坚持制度创新,大胆“先行先试”。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代表的我国金融领域的许多改革措施都放在上海先行先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注入了新的内容、新的活力。上海目前是我国金融产品创新和交易的主要场所,可转债、短期融资券、债券远期、人民币外汇远期、燃料油期货、刚刚上市的黄金期货以及即将面世的股指期货等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基础金融产品和金融衍生品,都诞生在上海。 (四)实施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1990年,上海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上海浦东新区鼓励外商投资减征、免征企业所得税和工商统一税的规定》,对在浦东新区开办的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分行、中外合资银行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实施优惠政策,并对新设金融机构注册、子女入学、升学,员工因公出入境等方面作了非常细致周到的安排。今年7月《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基本完成。根据《条例》,上海将设立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发展资金”,奖励金融创新,扶持新设金融机构,奖励金融人才等。 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上海已有十大类银行机构,银行机构总数突破3100家,成为中国银行业机构门类最齐全的地区。截至2008年初,上海主要的中外资金融法人机构数量达到858家,比2002年翻了一番。外资机构纷纷落户上海,其中外资法人银行数量已达16家,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也分别达到184家、165家和244家。 (二)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健全。上海是全国金融市场最集中的地区。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交易、外汇交易、黄金交易市场均设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 ——LEED绿色建筑金级认证项目分析 设计团队: 作为北京第一高楼,国贸三期凝聚了业主方、设计方、施工组织者的心血和智慧,为保障建筑品质,国贸中心精心选择合作团队。方案设计是美国的SOM,还有香港王董WITL国际,结构顾问是奥亚纳OAP。 项目简介: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China World Trade Center Tower 3)简称国贸三期,是现在北京的最高建筑。其位于北京中央商务区,2007年建成,高330米,80层,由国贸中心和郭氏兄弟集团联合投资建设。其与国贸一期、国贸二期一起构成110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是今日全球最大的国际贸易中心。 节能环保舒适的空调系统: 国贸三期的空调系统通过先进技术组合,实现环保、节能与舒适的效果。比如,采用VAV变频空调系统营造全天候适宜的办公环境,紫外线杀菌和高效过滤系统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新风供应,九台独立冷冻机和冰蓄冷系统保障24小时冷冻水运行、提供机房全天候的制冷需求。空调系统采用了冰蓄冷技术,即在用电低谷时启动制冰,用电高峰时停机,仅依靠储备的冰块供冷,实现了电力的移峰填谷和能源费用支出。 除了电制冷外,国贸三期还有能量互备方案,选择了远大空调的吸收式蒸汽机。如果供电让空调系统受到影响,可通过蒸汽能源的输入形成互补。空调设备及系统末端设有消音装置,为客人提供安静的办公环境。在冬季,为了保护建筑围护结构的传热,国贸三期在空调系统加了一个暖气片的采暖系统,可大大提高人的舒适度。为提升楼宇品质,国贸三期配备了24小时电子设备专用空调。 评分: 新建筑物LEED-NC(V2)满分69分 金级得分必须在39-51分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第三期得分48分

外贸新业态、国际贸易模式筹划和合规管理

外贸新业态、国际贸易模式筹划和合规管理 内容提示 涉外业务具备涉及面广、专业跨度大、政策性强、复杂度高等特点,如果就事论事、一事一议,将有可能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上升、运营效率的下降,甚至由此承担法律责任。 本次培训活动,将系统介绍当今外贸新业态的变化、国际贸易模式筹划的要点,结合实例讲授如何合理运用国际&国内贸易合规进行成本、税收和供应链筹划、寻求利益最大化和维护企业权益。 活动目标 全面学习引发思考。 从学习到思考,通过深入学习,宏观微观剖析涉外行业。 落地解决现存问题。 通过现场问题解答、互动交流,碰撞智慧火花,探寻问题解决新途径。 培训大纲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模式筹划背景 1)中国国际贸易新形势和国际贸易模式趋势变化 2)外贸新业态和创新模式 (1)以研发设计企业为笼头的全产业链创新扶持模式 (2)重点、新兴产业“量体裁衣”创新扶持模式 (3)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新政策 3)金税三期、单一窗口和金关二期建设思路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模式筹划案例 1)某塑胶企业模式筹划案例 2)某供应链服务企业境内境外协作案例 3)某企业境外中标项目处置案例 4)某通讯企业涉嫌虚假国际贸易案例

5)某企业国际贸易模式筹划和不当外汇处置案例 6)某研发类企业自贸区政策应用案例 7)某国际型公司总部经济转型案例 8)某大型汽车企业整车出口模式筹划案例 9)某精细化工全球生产基地国际贸易筹划案例 第三部分国际贸易合规管理策略和方法 1)合规筹划所涉及的主要法规体系 2)国际贸易风险管理和进出口信用体系建设 培训讲师介绍 熊斌,中国知名涉外事务&国际贸易综合筹划专家,iTrade国际贸易俱乐部执行主席,中国报关协会决策咨询专家组成员,中国技能大赛(报关与国际货运)竞赛技术工作委员会成员,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担任北京睿库贸易便利化研究中心理事、北京国际交流协会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专业人才认证中心注册国际贸易合规师指导专家、深圳报关协会副会长等职务,经常受邀担任商务部培训中心、中国国际商会、中国贸促会、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等机构培训专家。 积极参与海关&商检&税务&外汇等政策制度研究、创新和企业应用实践,参与10余项国际贸易创新课题研究,参与国际贸易创新模式设计和政策推进,实际参与国内自贸区&重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贸综合服务平台、跨境电子商务政策创新和统筹规划,始终保持行业前瞻性、全面性。 担任国内知名国际贸易全流程咨询顾问服务机构--天地纵横首席顾问专家、顾问体系总设计师,总体负责天地纵横咨询项目,先后为300余家企业提供国际贸易综合顾问服务。 出版著作:《揭秘外贸综合服务》、《加贸保税新政》、《中国海关事务风险管理报告》、《AEO认证一本通》、《AEO认证实用手册》、《加工贸易企业关务作业统筹》、《外贸企业轻松应对海关估价》、《海关稽查风险管理报告》、《贸易便利化年度报告》等。

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把上海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10565908.html, 加快: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把上海建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作者:宇鸣 来源:《中国经贸》2008年第07期 日前,在“上海陆家嘴论坛”上上海市副市长屠光绍就如何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向记者作了详尽的阐述。 面向未来 屠光绍介绍说,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的上海是一座发展之城,是一座开放之城,是一座活力之城:上海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商机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选择来上海创业和发展。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 这一进程中,我们真诚期待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的积极参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拥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对于一个大国的长远发展和金融安全至关重要。 他强调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政府作出了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并对此高度重视,始终寄予厚望。2004年7月,胡锦涛主席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希望上 海要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2007年年初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强调,适应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是在中央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金融领域的许多改革开放的措施放在上海先行先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屠光绍认为,上海经过多年的建设,金融市场体系日益完善,基本形成了一个由股票、债券、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黄金、保险等构成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成为中国中外资金融机构的主要集聚地。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成为中国金融产品最为丰富、最为集中的地方。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 迎接挑战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示范文本(2020版)

(合同范本)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W-HT-009908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示范Shanghai construction project testing contract demonstration text

上海市建设工程检测合同示范文本 (2020版)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托人)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测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甲、乙双方就本建设工程检测事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性质:□房建□市政□其他 建设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监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承包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施工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报建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程所属区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思考(发表)

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 张望 摘要:文章分析了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特点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影响,从有利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上海金融机构集聚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金融机构金融中心 近年来,随着开放的不断深化扩大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上海金融机构不断集聚。以银行业为例,越来越多的中外资金融机构入驻上海,机构数量、类型、创新和竞争发展呈现一些新的特点。国务院2009年3月25日召开的常务会原则通过《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未来进入上海的金融机构速度将明显加快,未来金融机构集聚发展对自身及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影响是目前需要关注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近年来上海金融机构集聚与发展特点 1.机构集聚效应明显增强,机构类型更趋多样化,中小银行进入上海的数量明显提速。尽管200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形势急剧恶化,但上海机构集聚效应仍持续增强。2008年,新增分行级以上银行业金融机构13家,其中,股份制银行分行2家,外资法人银行分行及外国银行分行9家。机构类型多样化方面取得新突破,除了在国内唯一设立的货币经纪公司外,还成立1家私人银行业务部,村镇银行也获准筹建,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取得新进展。截至12月底,上海银行业营业性金融机构达到3167家,机构类型方面突出表现为“三多”,即外资银行多,外

资银行营业性机构已达164家;非银行金融机构多,共26家;商业银行营运中心多,共计43家,其中持牌11家。 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吸引,自2007年以来,进入上海的机构数量明显增加,2007年下半年2008年末,有6家中资城市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上海分行设立,预计未来进入上海的异地城市商业银行数量还将增加。 2.银行业金融机构总体运营水平再上新台阶。据监管部门统计,2008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账面利润811.5亿元,同比增长26.7%。盈利结构持续改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2.2%;成本收入比为27.3%。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资产质量总体较好基础上,不良贷款余额与比率持续7年“双降”。截至2009年12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47%。 3.金融创新不断丰富并日趋活跃,国内示范效应不断显现。从银行业战略转型、优化经营模式、改善盈利结构和提升综合竞争力出发,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推进经营转型,优化业务结构,转变经营管理方式和盈利模式,加快业务创新,在公司治理、经营理念、风险管理、流程再造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在个人理财、电子银行、衍生交易、银行卡、消费信贷、中间业务等领域创新活跃,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是理财产品成为银行主要创新领域。理财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宽。人民币理财产品从以债券投资为主的债券型,逐步延伸拓展,信托计划、信贷资产、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和资本市场等也已成为理财产品的载体。从挂钩境内资本市场发展到境外股票、基金等市场。理财产品从固定收益型,发展到保本浮动收益和不保本浮动收益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