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向孔门弟子借智慧—向子路学习率真

向孔门弟子借智慧—向子路学习率真

向孔门弟子借智慧—向子路学习率真
向孔门弟子借智慧—向子路学习率真

傅佩荣

《向子路学习率真》

一、子路与孔子的相识过程

子路年轻的时候,是一位不良少年。因为他非常勇敢,所以就很喜欢跟别人决斗了、或者是比武。

【故事1】

子路跟孔子是同乡,鲁国人,小孔子九岁。他很喜欢在街上闲逛,头上插着公鸡毛,身上批着野猪皮,带一把长剑,在街上晃,行侠仗义。那么有一天孔子碰到他,就说你为什么不来跟我学习呢?孔子有时候也需要自己招生。子路就说,何必学习?看到没有,何必学习?他说南山有竹,生下来就非常地挺直,砍下来当箭,可以射穿犀牛皮。

这代表子路很有智性,认为自己是生下来就是人才,就跟南山的竹子一样,不需要任何修饰,拿下来当箭,射穿犀牛皮。孔子碰到这样的人,他当然有办法了。他说如果你把这个竹子前面削尖,装上箭头,后面插上羽毛,它不是射得更深吗?这话一讲子路就听懂了,他马上拜师。让孔子烦恼的是,子路的音乐成绩却是非常的糟糕,不过子路却是非常维护老师。

二、子路的特别之处

1.“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欤”

孔子说只要听到片面之词,就可以判决诉讼案件的,大概就是子路吧。一般听到这个诉讼案件,都要听两面之词,原告、被告都讲完毕后才能判断。但是子路不一样,他听到一面之词就知道谁对谁错,不是因为他很莽撞,而是他这个人非常刚正,别人看到他都不敢讲假话了。这跟子路的个性也有关系。他个性特别果决,“果”这个字代表果决、果断,能够下决定。所以孔子认为子路做官不是问题,做官只要有一种专长,就可以找适合的位置。

2.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孔子说,穿上破旧的棉袍,跟别人穿上名牌的皮草站在一起,丝毫不觉得惭愧的,就是子路吧。平常我们不都人看衣装,你看到别人穿的都是名牌,你站在旁边就觉得很寒酸了,不好意思了。所以孔子称赞他说,一个人能像子路一样,不嫉妒,也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但是子路这个人确实是很可爱。他听到孔子用《诗经》里一句话“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称赞他,他就每天都念这八个字。孔子就说了,光这样是不够好的,还应该继续努力,“不忮不求”是不嫉妒不贪求。

3. 勇敢

孔子有时候也觉得很难过,因为他的理想不能实现,他就说“道不行,沉桴浮于海”意指我的理想不能实现的话,干脆做一条木筏到海外算了,跟随我的就是子路吧。三千弟子,哪一个人不希望被老师选中做他的保镖,可以保护他到国外去。他选子路,不只是子路武功特别好,也因为年纪也比较接近,比较好沟通的。孔子讲完毕之后,子路高兴地不得了,喜形于色。孔子一看到子路那么高兴啊,就跟他说,子路啊,你爱好勇敢超过了我,但是我们根本找不到适用的木材。就是说我刚刚讲的是一个心里面的一个感叹,你不要当真。他真的很怕子路去到处找船。

所以孔子对子路,至少有三点,认为他超过一般人。但是我们也知道子路这个学生,他的特色是非常率真,他什么话都敢讲。孔子学生里面,敢给孔子摆脸色的,敢生气的,敢跟孔子吵架的,只有一个,就是子路。

三、子路对孔子的不满

在卫国的时候,南子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是一位美女,但她的名声不好,太过风流,但她是国君夫人。所以孔子到卫的时候,南子就亲自下帖子,说你是有名的国际学者,到了卫国,希望见面谈一谈。子路反对,子路说那个女生名声不好,你最好不要去,省得被利用,你是一个学者,何必跟他们这些人扯上关系呢?但孔子说不行啊,非去不可,因为毕竟是国君夫人,按照礼来请你的话,你是一个过客,你一定要去的,你不去就是你不懂礼貌了。所以孔子就去了。去了之后,听说那个见面,也是非常生动,很多人喜欢描写这一段,其实没那么复杂。因为南子知道孔子是一个严肃的学者,有名的学者,她也很自己约束自己,隔一个帘幕,戴上各种装饰品,所以孔子根本没看到南子长什么样子,只听到环佩之声,她的那个铃铛响来响去,听到这个声音。只是谈完毕之后,真的被利用了。卫灵公与夫人就请孔子坐后面的车子,跟着她走,游行市区,让别人知道国际上有名的学者孔子支持我,你看在我后面那辆车里面。回去之后子路就生气了,说你看你果然被利用了。不过孔子发誓说,我做的事情如果错的话,让天来惩罚我吧。

【故事2】

一个国家发生内乱,请孔子去帮忙。孔子又想去了。因为孔子很喜欢替百姓服务,不是喜欢做官,是希望有机会替百姓服务。子路又反对了,说老师,你不是教我们,那个人不是好东西,你不要理他。到最后孔子只好说一段话了,他说,不是说真正的坚硬吗?真正的坚硬是怎么磨也磨不薄的;不是说真正的白吗?真正的白怎么染也染不黑的。孔子这样认为自己。就是说我是既坚又白,所以你不要想把我变得薄,不要想把我变得黑。

“出淤泥而不染”,这是孔子很好的一种自我的了解,一种自我的信心。但是子路还是反对。他认为说你这样引起别人很多误会,实在是没有必要。

周游列国的时候,很多人现在提到孔子都会想到三个字,叫“丧家狗”,就跟子路有关系的。因为周游列国的时候很狼狈,很多地方都在打仗,有好几次都被围困了,有危险了。那么在陈蔡之间,这两国之间的时候,曾经还有七天没有开伙烧饭,只能吃一点方便面。然后,子路就很生气了,就跑来跟孔子说,老师,君子也会这么穷困吗?为什么你这么有名的君子,别人有时候也不管你是谁,照样要准备要杀你,甚至骂你?孔子说“君子故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穷困的时候,继续坚持原则,小人一穷困就放弃原则,无所不为了。他趁这个机会还是要提醒子路,你还是要坚持君子的原则。

【故事3】

古代念书人的出路就是做官,我有知识,我有能力,能替百姓服务,也没有大学可以让我教书,所以只好努力做官。所以他们到卫国的时候,卫国正好发生内乱,这个内乱跟那个南子也有关系。他的太子呢叫蒯聩,蒯聩这个太子跟南子不和,当然不是南子生的,就是太子跟夫人不和,就想起来把他给杀了,那这发生内乱了。内乱之后,蒯聩就逃亡,逃亡到国外去了,卫灵公就死了。卫灵公死了之后怎么办呢?就把这个国君的位子传给蒯聩的儿子,就等于是卫灵公传给孙子了。孙子当了国君,那个做儿子的还没有当,在国外立刻想回国,哎,爸爸没当,怎么儿子当呢?现在变成父子争国,很难看了,是不是?等于爸爸从国外还带一些军队回来,那他的儿子已经当国君了,也召了很多军队了,两个人就要打仗了。这个时候孔子经过卫国的时候,要不要做官呢,他的学生要不要做官呢?子路真的做官了。子路怎么死的?他就是在这里面,内乱里面,他在卫国做官,为了尽忠职守,蒯聩带兵回来,在这个冲突里面子路牺牲了。

可以说子路这个人,有他勇敢的一面,坚持道义,对于死亡根本是不放在心上的,毫不在乎,太过于勇敢了。

四、子路谈志向

有一次孔子跟两个学生在一起,颜渊跟子路,孔子说,谈谈志向吧。子路立刻就说,我刚刚念过的,“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这是重视朋友的情谊,远远超过财物的价值,这是儒家的基本精神,绝对把人的价值放在物质上面。像子路,衣服、棉袍、车马都很贵重,用坏了没关系,因为是朋友。所以子路对朋友特别讲道义。所以子路重视人的情谊是远远超过物质、财物的一个价值,这点就让我们觉得儒家的教育有它的特色。

子路本身是非常果决,他唯一有一次受孔子批判,是在卫国的时候。子路到了卫国,就请教孔子说,如果卫国国君请你孔子来出主意,你首先要做什么事呢?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正名。因为当时的国君是卫出公,他的爸爸想回来争国君的位子,那到底谁是君,谁是臣呢?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国君,你如果儿子当了国君,爸爸就是臣,但是爸爸是父亲,你是儿子,这个太复杂了。所以你卫国先要正名,把名、名义,名分先界定好,孔子这样讲的时候子路居然说什么?老师啊,你太迂腐了。说老师太迂腐了,有政治就可以搞了嘛,何必谁还管什么名声呢,我反正是替百姓服务。所以孔子就批评子路了,说“野哉,由也”,真是粗野。他对子路的批评就是这个人太粗野了,太率真之后,以至于不懂得怎么样去想的深刻一点,完整一点。

【故事4】

孔子生病的时候表现得最积极的也是子路这个好学生。有两次记载。第一次说孔子生病,子路说老师,我们来祷告吧。第二次又是孔子生病很严重,子路就派学生们组成治丧委员会。我们都知道,古代不能够随便组织这个委员会,一定要有正式大夫的身份才能组织。所以孔子看到学生们怎么忙进忙出的,穿上特制的服装,孔子在病中稍微好一点,醒来就问,怎么回事啊?他们说子路吩咐。要我们几个学生当治丧委员会,在门口摆一些布置了,摆一些签名簿这些了。孔子说,子路这个学生想骗谁呢?我要骗谁呢?要骗天吗?我明明就是目前没有这个大夫的身份,我现在去摆这个场面,是骗人的。“吾谁欺,欺天乎?”难道我就会死在路上吗?我也不要这种门面,你们学生帮我安排就好了,我不在乎这种外表的这种门面。但是子路对老师非常爱护,总觉得我们老师那么伟大,真的要生病的话,过世的话,要好好的办一场世纪丧礼。这是子路的一种用心。但孔子不领情,孔子认为,一般都要合乎礼仪的要求,你不能够违背礼仪,违背礼仪的话,社会就没有规矩,就乱掉了。

所以这是子路他的率真,有时候行为上表现出来会过于冲动。

五、“子路问事鬼神”

1.孔子谈“生死”

子路有一次就跟老师说,老师,我怎么跟鬼神来往,怎么服侍鬼神呢?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你还不能够跟人好好相处,怎么可以想到怎么跟鬼神相处呢?因为子路这个人,属于行动派,他不太喜欢做深入思考,他不喜欢音乐,不喜欢艺术,不喜欢哲学,不喜欢文学这些,所以,他一旦提出说怎么跟鬼神交往,这个属于宗教学,很深刻的。孔子跟他讲也讲不清楚,就说你不能跟人好好相处,怎么能够跟鬼神相处呢?讲完毕之后,子路又问,那请问老师,什么是死亡?这个问题太深刻了,死亡这个问题每一个人最后都会碰到,哪一个人不想知道,但是有谁能说得清楚呢?因为死亡它并不是一个经验界的事实,死亡一出现,经验就结束。所以说从来没有一个人死了之后再跑回来说,死了之后是怎么回事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子路问,老师,什么是死亡?他当然相信老师知道了。但是孔子怎么说?“未知生,焉知死。”你还不了解怎么叫做生,你怎么能了解什么叫做死呢?这句话很有含义,意思就是说,是一个人死亡是一回事,你活着的时候怎么做人处事,死了是自然的结果,你何必担心呢,死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你不管死亡将来怎么样,你现在活着,还是要好好做一个人。所以孔子的回答是这个意思,希望他先了解怎么跟人相处,怎么好好珍惜这一生,而不要老想着死亡之后的事情。

很多人就从这段对话批评孔子,说孔子不了解死亡。这实在是很冤枉,孔子怎么会不了解死亡呢,真正伟大的哲学家没有不了解死亡的。如果你仔细研究,就发现《论语》里面,生命的“生”这个字,出现了16次。当然你可以说《论语》每一句话都谈活着的事情,这个我同意的。死亡的“死”这个字,出现了38次,代表孔子当然了解死亡,一个人不了解死亡的话,怎么可能去说什么“朝闻道,夕死可矣。”怎么可能说“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呢?所以对死亡都很了解,死亡没什么好怕的。

2.苏格拉底对“死亡”的见解

西方哲学家谈到死亡的,最简单、最清楚、最深刻的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因为他被冤枉接受审判,被判死刑,很多人都希望他逃狱,他逃狱的时候对官方也是一种解脱,我们不用去杀这个老人家了,因为他已经七十岁了,也活不了几年,那你何必让雅典人背负这个罪名呢,谋杀了苏格拉底呢?所以他在监狱里面待了一个月,他就是不逃狱,都已经准备好让他逃狱了,他都不逃。学生每天来看他都很难过,说老师,难道你不怕死吗?30天,一天一天数着就少下去了。

苏格拉底说,死亡没什么好怕的,死亡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死亡是一种无梦的安眠。平常我们睡觉的时候最怕做梦,尤其是做噩梦。所以死亡就是睡觉不做梦,这个太好了。第二个,死亡之后,摆脱身体的束缚,就可以自由自在,去你想去的地方,去见你想要见的人。所以苏格拉底认为,人死了之后反而解脱了,因为当事人把身体当做监狱,把灵魂当做我的本体,我的自我,身体如果说消解了,代表你离开监狱了,然后你可以到时候自由飞翔,去见我想见的人。所以苏格拉底对死亡毫不害怕。事实上我们对死亡没有必要害怕,死亡是一个自然的事情,有生就有死。

六、何谓真正的道义

在《论语》里面,孔子特别提到六个人,合乎行仁的要求,微子、箕子、比甘、伯夷、叔齐,第六个就是管仲。管仲其实他的私德并不好,孔子也说他的师德很有问题,享受生活了,摆排场了,很多都有问题。但是因为管仲做一件事,帮助齐桓公用外交手段避免战争,让春秋初期一百多年可以和平相处。这不得了,因为战争的话,很多人就是无辜老百姓,或是年轻人,当兵的都死伤了,那你现在可以避免的话,这贡献很大。所以孔子对管仲特别推崇。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到儒家的思想,人性向善,善是我跟别人之间适当关系的实现。所以孔子特别称赞管仲是这个道理,否则你一定要讲,一个人师德好不好,一个人具体的生活表现如何,那有谁是完美的呢?他一个人过什么日子,是他个人的条件,但重要的是他怎么样在他的岗位上,把他的事情做好,这是超过岗位所要求的范围造福天下人,这才是孔子所要肯定的。

子路这个人很讲义气,管仲为什么被子路批评呢?因为当时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了,被杀之后两个太子,两个王子就逃到国外,谁先回国,谁就可以当国君,另外一个就大概非死不可了,这是很可怕的联合游戏啊。结果管仲和好友鲍叔牙各选一边跟随,到最后是管仲选错了,鲍叔牙选对了,选对公子小白齐桓公。还好,这个齐桓公听了鲍叔牙的建议,要让管仲当宰相。所以子路认为管仲跟错边,别人都自杀,他没自杀,太不讲义气了。但是儒家的思想是不管你怎么竞争,人才要为国家所用,否则你讲的是小信小义。所以孔子后来说难道你希望管仲像那些老百姓一样,因为选错边就在山沟里自杀,死了之后别人还不知道他是谁吗?看孔子的思想确实伟大,他能够通情达理。孟子也曾说过“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唯义

所在”。真正的大人,叫做德行完备的人,说话不必守信,做事不必有结果,一般都以道义作为依归。

在儒家里面谈到,你要随时保持高度的警觉,随时使用智慧来判断每一次情况细微的变化。我们学儒家决不是说一旦抱一个原则,就死而后已,没这么简单。你有你的原则,但是你要懂得变通。你如果只有原则,不能变通的话,寸步难行,你活在世界上,根本走不通。所以学儒家绝不是简单就学它的教条,而是要把它当做心中的一个原则,并且启发高度的智慧,随时加以判断,做新的选择。

所以,这些对子路来说,当然是很大的挑战。那么子路他最后就是没有学会这一点,所以他在卫国做官的时候,就是忠于他的国君。结果在卫国发生了内乱,子路不肯逃走,最后被杀了。死的时候,帽子带子断了他还把它绑好,结缨而死。

七、子路再谈志向

孔子有四个学生,孔子就说你们谈谈志向吧。子路又第一个说话了,他说一个国家交给我来做的话,外面有大国来对它用兵,国家要发生饥荒,让我来做三年就够了,一定可以让它来抵御外面的国家,让老百姓能够吃饱喝足。孔子就笑了一下。孔子说,治理国家要靠礼,但他说话一点都不谦虚,所以我笑他。子路做官的时候至少没有负面的批评,而对于冉有孔子就曾说过“鸣鼓而攻之”。

孔子认为子路不能算大臣,只能算是具臣,他只能做具体的事情。孔子心中真正的大臣是“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我要用正道来服侍国君,行不通我就辞职。因为一个国家要上轨道,一定要做大臣的能够有他的原则。国君好不好,那是他的事情,但是做大臣的一定要承上启下,让整个社会能够往正路发展。那如果做不到的话,就不要勉强,我不愿意当你的背书,我也不愿意让你利用,利用我来达到你国君个人的偏差的欲望。所以这是子路可以做到的。他这个是做一个具体的臣子,他至少也没有什么在政治上的没有什么负面的消息。

八、子路的优点

向子路学习率真的同时,也不能忘记他的勇敢跟正义。率真有时候是一种心态,我这个人很诚实,很坦诚,但是他本身一定要带着勇敢。因为很多时候,天下风气往这边转,你一个人能不能当中流砥柱呢?子路就可以做到。就好象别人都穿名牌了,吃的好穿的好,有各种生活享受,子路毫不在乎。他知道一个人的价值,在内不在外。他对管仲的评价可以看得出来,有钱人生活好,或者像管仲一样做大官,在子路看起来,他还是有瑕疵。虽然孔子告诉他更高的层次,让他知道说做人不能只看他这个具体的表现,还要看他跟别人互动,造成人际社会的效果这方面,但是这方面是比较深刻的。对子路来说的话,比较只注意到身边立刻可以做的事情。

所以,孔子就很喜欢跟学生讲,就是说无倦,你不要倦怠,不要疲倦,要持之以恒,活在世界上,要甘于平常、平淡、平凡地生活。你活着,如果每天都希望高潮迭起的事情,那恐怕

你也不见得你能受得了,平凡、平淡、平常,那里面才是人生真正的内涵所在。你活在世界上,跟别人在一起,平平常常的。西方有一句话,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No news is good news”。所以像子路的个性,就比较喜欢高潮迭起,他本身在这一方面也有他的才华,他的性格鲜明,跟别人来往的时候,也都敢作敢当,见义勇为。

孟子曾说过“子路闻过则喜”子路听到自己有过失就很高兴。这实在是太难做到了,一般人听到别人讲自己有什么过失,首先就是否认,我没那个过错,其实就是辩护,不能怪我,是别人害的,别人乱说的。在《论语》提到一句话类似的,叫“子路有闻,未知能行,唯恐有闻。”子路每一次听到老师说什么事情,该怎么做,他如果还没做到的话,就很怕又听到老师说别的事该做。代表老师今天说你应该孝顺,他如果没有做到孝顺的话,他就不太愿意再听到别的话。因为我前面的还没做完,你叫我后面再听的多的话,到时候做不完怎么办。孟子讲完,“子路闻过则喜”之后,后面又说了“禹闻善言则拜”,大禹听到有价值的话,立刻向别人拜谢。讲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

我们向孔子的学生借智慧,是因为孔子的学生很多,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我们也是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人生的取向。我们从孔子的学生的表现也可以找到自己要跟随的一个楷模,子路无论如何都是个性最鲜明,表现最杰出的一位。

上善若水读后感

上善若水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上善若水读后感(一) 被誉为“中国和世界第一哲人”的老子在其五千言的《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具备最好禀性的“人”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适应任何之地,心胸沉静高远,待人真诚友爱,说话言而有信,为政谋求清平,处事能方能圆,行动善择时机。正是由于不与人争的美德,所以永远也没有过失。 这篇文章虽然表面上是对水的颂歌,但实际歌咏的对象却是具备像水性那样高尚品德者的人。文中七个“善”字并列排比句,都是受到水的启发,对有关水德的进一步写状,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 为什么老子把最好品格的人要比作水呢?这是因为水具有其它万物所没有的独特的几种禀性。 其一、水能滋养万物生命。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 其二、水自居下流。尽管它是生命之源、滋养万物,但却从不居

功自傲,更不会占据高位,把持要津,而总是默默无闻的处于众人不愿处的低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也正因如此,才有“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的赞誉! 其三、水能以柔克刚。水性尽管温柔,柔弱,但这种温柔会聚集巨大的能量,变得异常刚烈。俗话说:水滴石穿。此非力使然,恒也。正是它不舍昼夜,持之以恒,才能把石一样坚硬的物品击穿。 其四、水能因势而变。水能至静——水平如镜、至洁——晶莹剔透,但也能至动——奔腾不止、至浊——混浊不清,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所以苏轼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正是水这种变动不居的性情,才使它能滋润万物,并且一路流过冲走许多污垢,荡涤人世间一切污泥浮尘。 正因水具有上述特质,不仅老子爱水,而老子的学生孔子也喜水,每见大水必观焉,并发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逝者如斯”的感叹!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水也一样,既能载舟、亦能覆舟。既能利万物,可一旦洪水泛滥又会生灵涂炭,摧残生命。故常有洪水猛兽、水火无情之说。老子在文中也只是认为水德“近于”而不是等于道。 上善若水读后感(二) 课上,老师曾讲到老子的“弱者道之用”时,谈到上善若水。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让我对水进一步加深理解时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深刻的认识。

古代哲学

1.简析《周易》的基本思想。 简易,变易,不易。 1.简易:《周易》阐述了宇宙万物的根本问题;“大道至简,日用而不知”。 2.变易:《周易》阐述了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立场。 3.不易:《周易。阐述了复杂事物中是有规律可循的。“万变不离其宗”。 2,简析易经和易传的构成 《易传》是一部战国时期解说和发挥《易经》的论文集,其学说本于孔子,具体成于孔子后学之手。《易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 3,解读“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太极含阴阳,阴阳一分为二,是故太极生两仪。太极生阴阳,阴阳又生化成四象,四象即是四种形象,四象即是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然后再由此形成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形象,八卦即是四象演变出来的母象。八卦名:乾坤震艮离坎兑巽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即太级,“道生一”,道是无形无象,无物无状的原始物质,随着运动和变化,它由散而聚,由隐而显,由无到有,生成为一,这个一就是太极,“易有太级”。 二即阴阳,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 三即三才。二生三:太极生两仪,即为阴阳,为清浊,清者上升、浊者下降,阳者为天,阴者为地,有了天地,就有了人。天、地、人即为三才。 当然万物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世间万物了。 4.解读“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 阴阳结合而生万物,与男女结合而生生物,是相似的。由此可知。阳是男道,阴是女道。《系辞传下》说:“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天地是阴阳的物质表现,乾坤是阴阳的象征表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系辞传上》)阴阳生成万物的过程,与男女生成生物的过程完全相似。 5,解读“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其语义为:一阴一阳的运行变化称之为道,人从天道变化中得到了善,人性使天道赋予人的这种善得到完成和显现。成之,是说人秉受天道之善是通过人性来实现的。 什么是善?顺天修道,顺阴阳,合天道,就是善。 “性”字作为一个重要的名词术语在古代汉语中兼具“本性”和“生命”两层含义。《系辞》的这段文字清楚地表明,生命之道其实就是一阴一阳之道,离开了一阴一阳之道就很难对生命现象予以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进一步说,个体生命其实不过是对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道的具体展现和面向物质层面的形而下落实。质言之,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原本就是合而为一的。个体的生命活动与一阴一阳的生命之道实为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如此,离开个体的生命现象那么将会很难理解一阴一阳的整体生命之道。 6,简析“洪范九畴”的内容。 《尚书.洪范》提出的治理国家必须遵循的9条大法。据说是周武王十三年(前1122)灭殷后,殷遗臣箕子与同武王信纸述天人关系时提出的。9条大法是: 1.五行,即:”水、火、木、金、土”。水的属性”润下”,其味酸;金的属性”从革”(可以随意改变形状),其味辛;土的属性可以种植与收获,其味甘。

初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八年级期末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填入对应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下列是小刚在参加学校的知识竞赛中遇到的一道题:“规定割让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他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2.下列是一个反映中国1903年一家四兄弟情况的历史故事,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老大在日本人开设的工厂上班 B、老二因参加义和团被杀害 C、老三在北京东交民巷买了一所房子 D、老四远赴重洋到美国留学 3.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A、“自由、平等”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师夷长技以制夷” 4.小明暑假去北京旅游,参观了圆明园遗址,导游说北京在近代曾经两次遭到外国列强的入侵和劫掠,大量珍贵文物至今流失海外。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A.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这朝廷已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里所说的现象应该发生在()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如果让你撰文批驳日本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侵略中国的历史,你可以引用的论据是 ①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30 万人以上②日本在中国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③在其全面侵华期间,致使中国伤亡3500多万人④七七事变后侵占北平,烧毁了

圆明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南京作为近代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一个生卒年为(1854-1938)的南京市民可能见证的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有 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⑵中华民国建立⑶南京大屠杀⑷国民政府迁都 A.⑵⑶ B.⑴⑵⑶ C.⑴⑵⑶⑷ D.⑶⑷ 8、你看过电影《大决战》吗?你一定被影片中我军领导人高超的指挥艺术和解放军战士英勇乐 观的高大光辉形象所深深吸引。请指出邓小平同志参加指挥的战役是 A、百团大战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9、下列现象和近代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10、“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马尾战役B.平壤战役C.黄海战役D.威海卫战役 11、设想1895年你生活在台湾,你的爱国行动莫过于参加 A、镇南关大捷 B、反割台斗争 C、革命派起义 D、收复西藏的斗争 1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在不平等条约庇护下,在中国开始设立工厂是在 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C、鸦片战争之后 D、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13、抓住关键词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位同学用“赔款、划定、拆毁、严禁、允许”这十个词 来 帮助记忆某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4、很多同学都看过反映清朝宫廷是是非非的古装剧,皇帝、格格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使君临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15、“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 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 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八七会议 16、在历史活动课上,李志坚同学拿来了自己课前找到的视频资料向同学们展 示长征途中的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C.翻越大雪山D.会师井冈山 17、被陈毅元帅称为“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胜利”的战役是指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中国哲学的智慧论文】中国哲学智慧心得

【中国哲学的智慧论文】中国哲学智慧心得刚柔相济,执两用中,是 __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蕴含的深层哲学智慧之一。以下是分享的中国哲学的智慧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摘要[刚柔相济,执两用中,是 __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蕴含的深层哲学智慧之一。中国模式从总体来看,就是集古今之智慧,汇中外之优长;不走极端,而取中和;灵活多变,不失其刚。 [关键词]刚柔相济中国模式和谐社会 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 中国古代哲人很早就懂得了“刚柔相济”的道理。在他们看来,任何事物都有刚性和弹性,而且正因二者不可分离,相互作用,才形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即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在这里,“刚柔相济”既是对事物的客观规律性的揭示,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手段,是一种方法论。“一张一弛”,既是治国理政的原则,也是做好日常工作乃至修身养性的方法。 其实,一切事物都是刚柔一体的。我国古代兵器中,弓箭具有 最典型的刚柔一体特性。“张”字从“弓”从“长”,由此便可大体知道张力的意思。张力的存在表明,事物的结构可以改变,但要有一

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事物就会被破坏。正是在事物结构的有限变化中,即一张一弛运动中,事物方显示出它的功能来。拉弓射箭 __。 刚性是事物结构的稳定性,弹性则是事物结构的可变性。没有稳定性,一个事物就不成其为自身;没有可变性,事物会失去灵活性甚至失去生机与活力。但就一个社会来讲,其刚性和弹性又是相对的。比如,经济结构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制度是社会系统中比较具有刚性的东西,它基本上决定了这个社会的性质和特征,政治结构相对来说具有弹性,文化系统的弹性就更大一些。但即使是在文化系统中,也有刚性与弹性的区别。在中国古代文化里面,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它大致决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性质,具有刚性;而佛教、道教具有补充儒家思想之不足的性质,具有弹性。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儒佛道互补”。这种刚柔相济的文化体系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努力做到刚柔相济,正确利用事物的刚性和弹性,是我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也应当是我们观察和分析中国模式并积极应对当前全球 __、推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刚柔相济是中国模式成功之奥秘 30年的实践证明, __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而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乃至有的学者认为中国模

论哲学与智慧

论哲学与智慧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具有正确认识世界和有效改造世界的功能。。所谓智慧,就是关于事物的普遍原理和根本原因的认识,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哲学是智慧的沉淀,智慧构成了哲学的底蕴。哲学是运用智慧将人类的普遍思维和行为方式提炼成十分精辟的思想理论,从而使人对生命的意义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哲学就是“爱智慧”的意思。 哲学这个词来自希腊语“philosophos”。古希腊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在那里,哲学的词源就是“爱智慧”。哲学能够给人们智慧,哲学也属于智慧的人们。人们把哲学家称为“爱智慧的人”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而智慧,按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解释,就是关于事物的普遍原理和根本原因的认识,它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普遍性,即越普遍的知识越具有智慧。第二,终极性,即越接近事物终极原因的解释越具有智慧。第三,真知性,真知即正确地认识,越是真知、而不是实用技术的知识越富有智慧。 在世界上有着不同流派的哲学,尽管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哲学家对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然而综观其中却不难发现都是当时时代最智慧的表达。哲学反映着当时最完美的智慧。智慧构成了流芳百世的哲学。 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战国、先秦时期就涌现出了大批富有人类最为大智慧的哲学家,孔子,孟子,庄子,老子······宣扬着百家真争鸣的思想和哲学治世观。“易和哲学”是“易”思维与“和”思维的辩证综合,是中国哲学智慧的精髓。在当代,“易和哲学”契合全球化时代的哲学主题,构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维创造性转化的支点。 在中国哲学精神的历史源头,有这样一幅精美绝伦、简明深奥的宇宙图式:太极图。太极图以其蕴藏中国哲学思维博大精深的内在矛盾,几千年来令无数人玩味沉思不已。其中的奥秘正在于它涵容了中国哲学思维的两大基本特质:“易”与“和”,这两种思维以其丰富深刻的意蕴展示了中国哲学的灵魂。对“易”与“和”两大精神的挖掘,使我们更能清晰地看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的本质并展望其未来。而中国哲学蕴含着的智慧也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的智慧是围绕着作为宇宙究竟义的“道”发散出来的。由于它偏重于超名言之域立论,故具有超越性,玄思性和否定性的基本特点。超越性主要包括超越名利、是非和生死观念,其旨在于提高人的心灵境界。玄思性系指以玄思得“道”,亦即以一种直觉式内心体验的方法把握道,从中透显了一种审美智慧。否定性系指从否定的方面可以得到肯定的结果,通过否定的肯定而得到肯定,从中表现了一种以反为正、以反求正的哲学智慧。道家建构道论的实质,不在于像西方早期哲学那样提出一套自然哲学体系,也不在于像中国儒、墨诸家那样为社会、政治和人生作一番技术性设计,而在于从道生万物的循环不已的大化流行中获得一种功能性体会,从而为觉解人类的安身立命之本提供一种深沉的生存智慧。道家建立在直觉思维基础上的“玄思”,实际上也是一种超越一般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而采取整体契入的知、情、意融而为一的方法。这种方法既是用身心来把握整体对象,又是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和审美过程的统一,其目的不是追求外在世界的知识和经验,不是认识事物规律的理性思考,而是求得对“道”的体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笔记

《向历史人物借智慧》学习笔记 长沙黎俊麟 赵玉平教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主讲人,北京《圣贤博学》栏目总顾问,北京邮电大学经管学院EMBA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总裁班、法国雷恩商学院特聘教授。 第一讲: 一、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智慧 管理者的核心工作(领导要会带队伍):汉高祖“刘邦”如何靠着“张良、萧何、韩信”三杰获得天下?曾国藩如何培养270多名幕僚人才,悟道管理者的核心工作是储备人才。 1、通过别人完成任务(刘邦用人); 2、不看做了什么事,而是看通过什么人做事; 3、带队伍,用人才是成功的关键; 4、成事、立制、育人。 报时型领导——整个团队都不知道几点了,只有领导知道,大家就都来问领导,领导能够准确地告诉大家几点。领导在的时候,一切正常。这样的管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尽

管一切正常,但是领导自己会很忙碌、很辛苦,因为所有的人都来找领导,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领导来拍板;二是如果领导不在,大家找不到领导,正常的工作马上就会陷入混乱,找不到报时的人,大家都不知道几点了,都不知道工作该怎么干。 造钟型领导——领导知道几点了,但是主要力量不是放在给大家报时上,而是集中力量给大家造一个钟,不管自己在不在,不管自己说不说,所有的人只要看看钟就知道几点了。让组织有一种自动运行的机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领导不需要事必躬亲,而应该只关注异常、不关注正常,只关注例外、不关注例行。因为正常的事情、例行的事情,有制度管、有下属管,不用领导自己管。只有那些超出制度框架之外的事情,领导不管就没人来管,这时候才需要领导亲自上阵。 管理首先要把基础的、基本的事情做对。基本的事情就是为组织建立一个自动运行的机制,把基础的制度建设落到实处。基础管理的四化是制度化、标准化、结构化、流程化。通过基础管理,要让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遇到了正常的、例行的事情时都知道该怎么做。这好比是一座大楼的框架和支柱,先把框架和支柱建结实了,然后才能搞内部装修。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是所有组织的基础,一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都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一座大楼,如果框架和

从孔子教学场景中汲取教育智慧5页word文档

从孔子教学场景中汲取教育智慧 200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颁发“孔子教育奖”,这表明伟大教育思想家孔子至今仍为世人所敬仰,他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和世界教育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要好好地继承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就应重温孔子,研读《论语》,观摩孔子的教学场景,感悟其中的教育智慧,增长教书育人的才智。 非标准化式的答弟子问 孔子在教学活动中经常遇到不同学生提出同一问题,他通常会根据提问对象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回答。《论语?先进》中有这样一段教学场景:有一天,孔子与弟子冉有、子路、公西华在一起,子路问老师“闻斯行诸?”即听到就行动吗?孔子答到:“有父兄在,如斯何闻斯行诸”孔子要求子路先征求一下父亲、哥哥的意见,再决定行不行动。过了一会冉有又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到:“闻斯行之”。一齐听课的公西华感到困惑,追问老师,为什么两个人的答案不一样呢?孔子解释说“由也兼人,故退之,求也退,故进之”。在孔子眼里,子路生性直率,做事鲁莽,经常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样的人如果听到什么就行动,往往容易犯错误,于是教他征求父亲、兄长的意见,希望他做事谨慎,少犯错误。而冉有呢?他是一个优柔寡断,做事常常显得有些退缩,所以教导他听到后就要立即行动,以便养成做事果断的习惯。类似的教学场景在《论语》中还有不少,如颜渊、仲弓、樊迟问“仁”,子张、子贡、季康子问“政”,司马牛、子路问“君子”,孔子的回答也各因人而异。可见,孔子在回答弟子问题时,不强调问题答案的标准化,而是根据弟子的品德修为、思想状况和性

格特质而做出不同的回答,善于因势利导使弟子在各自的基础上有所长进。 抑扬并用地引导弟子 孔子在教学中也常常碰到表现不令自己满意的学生,他既不放任自流,也不是严厉训斥,而是以抑扬并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既让学生明确自己错误所在,又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据《论语?子罕》记载,有一天孔子表扬子路“衣敝温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孔子赞扬子路在富贵者面前无贪求与嫉妒之心,表现出不卑不亢之态,只有品德高尚者才能做到。子路听到后“终身诵之”,听到老师的表扬喜过了头,整天将老师的话挂在嘴上。孔子见状后感到他有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于是对他说“是道也,何足以臧?”孔子批评子路要是仅仅这样就不算好,以此来激励他不断进步。《论语?先进》中还记载子路曾在孔子门前弹琴,孔子批评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其他弟子听到孔子的话后,对子路态度不友好。孔子知道后对弟子说“由也升堂矣,未入室也。”他赞扬子路的学问已造乎正大光明之域,只需进一步深入精微。孔子赞扬子路的目的在于肯定其长处,以改变其他弟子对子路的态度。从这抑扬次序各异的教学场景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无论是表扬弟子还是批评弟子,都注意弟子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发现学生有不良情绪,就立即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调适,使弟子既有成就感,又克服自满情绪,既让他明白错误所在,又不因此而产生自卑心理,始终让弟子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之中。 机智地诱导问难弟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把所选答案填写在相应的序号下,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标志“我们已经站起来了”的事件是( )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土地改革 D.新中国成立 2、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到:“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 A.西藏解放 B.抗美援朝 C.香港回归 D.澳门回归 3、建国初期抗美援朝、土地革命运动的共同历史作用是 (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C.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实现了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 4、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场战争是 ( )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5、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 总分 核分人 题号 卷Ⅰ 卷Ⅱ 得分 得分 评卷人

中国哲学感悟

对《中国哲学的智慧》之感想 3112003208 容伦 或许在我们之间,一说起哲学就往往会想到欧洲的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等伟大的影响世界的哲学家,但是我们中国在很早之前就出现了哲学。而现在《中国哲学的智慧》就带我们了解中国的哲学。深深体会到了中国人们由古以来的智慧的结晶,由衷地感受到了中国哲学智慧的博大精深。 一说到哲学,人们就会感觉它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似乎与我们的生活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早在三千年开始,我们国人其实就是在中国的哲学中度过的,慢慢地发展壮大,直至到现在都影响着每一代人。中国哲学大约萌芽于殷、周之际,成形于春秋末期,战国时代已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实我们并不了解,平时我们在书本上看到的所谓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早就在先秦时期的“天道观”中有所体现,在商代时的天帝之说和殷商时定水火木金土五行是世界的五种基本物质,都分别体现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思想,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产生的深远的影响。而殷商时期的《周易》,其中说明了宇宙的生成和万物间的联系与变易法则,在神学体系中蕴涵着较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到后来出现,孔子提出“两端”和“过犹不及”,表现了一定的辩证观点。老子提出“反”的观念,说“反者道之动”,强调“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物或益之而损,或损之而益”,看到了对立面的相互转化,表现了比较丰富的辩证思想。其中老子提出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至今都是哲学家们争论的问题。这些绝对是达到了哲学上的高水平。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了人道观,孔子的“爱人”思想,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良好的品格的养成至理名言。还有古今观,许多哲学家都是通过对古今的对比,懂得了历史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的,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这些哲学思想都是影响人的一生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其中还有知识论等等,让我们学习到了探讨人的知识来源,认识过程和求知方法。孔子创办私学,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实这些我们在生活都是懂得的道理。不要以为哲学离我们很遥远,中国哲学的智慧就在我们的手中,一直影响我们的所作所为。

中国哲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0802731.html, 中国哲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哲学论文选题参考 1、朴素地追问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希望——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会通的基础 2、中国哲学的诠释问题——以仁为中心 3、“科玄论战”与20世纪中国哲学走向 4、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5、论中国哲学中的体用范畴 6、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关于“新中国哲学五十年”的一点思考 7、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下) 8、中国哲学的太极观念与太极拳 9、中国哲学: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 10、中国哲学大纲 11、论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兼论道、儒、墨、法多元互补 12、中国哲学史新編 13、生的哲学——中国哲学的基本特征 14、中国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15、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信念层面的对话(英文) 16、中国哲学的“原创性叙事”如何可能 17、关于中国哲学生态观的几个问题 18、学术流派的本土建构——新世纪中国哲学发展的一项重要使命 19、经典诠释与体系建构——中国哲学诠释传统的成熟与特点刍议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10802731.html, 20、中国哲学原论. 导论篇 二、中国哲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一个虚假而有意义的问题--对"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的解读 2、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和合学的使命 3、中国哲学史教程 4、中国哲学中的情感理性 5、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 6、中国哲学的自主与自觉——论重写中国哲学史 7、何为中国哲学——关于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若干思考 8、"中国哲学史"写作与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困境 9、21世纪中国哲学走向:诠释、整合与创新 10、反向格义与中国哲学方法论反思 11、当代中国哲学形态构建面临的时代问题与可能回答 12、论道与物的关系问题(下)——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条主线 13、论道与物关系问题(上)——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条主线 14、论世纪之交中国哲学理性的走向 15、学科创制过程中的冯友兰--兼论"中国哲学史"的建构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16、中国哲学还是中国思想——也谈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 17、中国哲学中的“公私之辨” 18、论中国哲学发展的前景 19、中国管理哲学研究——从中国哲学的视角研究管理学

向孔门弟子借智慧—向曾参学习勤奋

傅佩荣 《向曾参学习勤奋》 一、曾参解释“一贯之道” 孔子评价曾参为“参也鲁”,这个鲁不是鲁国人的鲁,是鲁钝的鲁,鲁代表很老实、很迟钝,反应比较慢,IQ稍微差一点。 在整个《论语》里面,最重要的一段话就是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这段话有个背景,子贡是孔子学生里面口才很好的一位,口才好的人很聪明,很喜欢做批评,他批评到孔子。子贡跟同学说,我们老师孔子是多学而知之,广泛学习各种材料,记忆力不错,记下来之后上课教我们的。这话传到孔子耳中,孔子当然不太开心。子贡这个学生,这么聪明的学生居然不了解我,以为我只是个教书匠。所以他上课的时候就说了,子贡,你以为我是多学而知之吗?子贡知道有人告密了,他就说是啊,难道不是吗?孔子说,“非也,予一以贯之”。非也两个字很严厉啊,说你错了,我是一以贯之,有个中心思想把我的学说全部连贯起来。哲学家一定有中心思想,如果没有中心思想的话呢,就是这边学一点,那边学一点,那到底你是图书馆呢,还是什么,重要的是你是一个哲学家,可以把它连贯起来,变成一个系统,融会贯通。所以孔子跟子贡说你错了,我是一以贯之。子贡没有接着问,这是最可惜的事情。子贡本来应该接着问,说老师,你说的一以贯之何谓也?这样就可以让孔子发挥了,但是子贡跑掉了。所以孔子心里面有一些难过,他就想利用上课的时候再来好好教一教,所以想问曾参,因为曾参年纪那么小,又特别地笨,他一定不懂我的一贯之道。孔子就说话了,曾参啊,我的思想是有一个一贯的系统。他本来希望曾参说何谓也?结果这个时候曾参不知道哪一根筋不对,就说是的。孔子吓了一跳,他反应很激烈。你看《论语》,两个字“子出”,老师立刻离开教室。你都懂了,我还教什么呢?结果他一走就发生悲剧了,别的同学就围过来,问曾参说,何谓也?这不是悲剧吗?“何谓也”三个字应该曾参请教孔子,但他说是的,害得孔子离开教室,同学们来问他,何谓也?不要忘记,他年纪几乎是最小的。比他更年轻的只有一个子张,我们将来再谈。所以在这个时候曾参吓了一跳,就随便讲一句话,“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句话代表曾参个人的体验,他不等于孔子的一贯之道,很清楚,孔子说一,他说忠恕是二,你再怎么解释它都不是一。但是曾参是一个勤奋向学的年轻人,他就是一直努力,最后才有杰出的成就。在《中庸》里面有说,就是别人念一遍就会了,我念一百遍,别人念十遍就会了,我念一千遍,叫做“虽愚必明”,虽然愚笨,但是到最后都通通明白了。这是学习的一种秘诀,没有别的什么速成的方法。学习要勤奋刻苦,这就是学习的秘诀,没有别的速成的办法。 曾参说,“士不可以不弘毅”,念书的人不能不有恢弘的气度跟坚毅的性格,因为他任重道远,把行仁当做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吗?到死了才能停止,不是很远吗?行仁的“仁”就是标准答案。所以曾参晚年的时候说得很好,一个人一生努力到死了才能停止的那个字叫做

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历史学科期末检测试题 (试卷说明:本卷共三道大题,32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 1、“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A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 、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 、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2、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纵观历史,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由哪一个国家发动的? A 、美国 B 、俄国 C 、英国 D 、法国 3、1935年10月毛泽东途径六盘山时所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词中“屈指行程二万”是指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 4、小明中考后准备参加“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如果你是导游,请你为小明设计一条最合适的旅游线路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 、瑞金——武汉——西安——吴起镇 D 、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5、王刚要实地考察中国共产党诞生地,他应该去的城市是 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武汉 6、在《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朝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的内容是A 、赔款亿两白银 B 、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拆毁大沽炮台 D 、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北京——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7、他在100多年前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他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这里的“他”是指 A 、康有为 B 、孙中山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8、近代史上,一位日本企业家在苏州开办纺织厂。你认为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A 、鸦片战争前B 、鸦片战争中C 、鸦片战争后D 、甲午中日战争后 9、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的图案。其中,五角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应该是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秋收起义 10、某人在圆明园的遗址中游走,得一断瓦,不胜惊喜,归来磨洗干净,在无釉的一面涂以朱墨,刻上“圆明园断瓦”五字并题记“甲戌十月同孙女牛霄于圆明园废墟中拾得。”该断瓦记载哪一悲惨事件? A 、第一次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1、仔细观察右边表格,期中“运动名称”一栏应该填写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场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__

中国哲学智慧论文

题目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1102 姓名杨婷 学号2011119010230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中国哲学简史》是上大学以来看过的第一本有关哲学方面的书,经马原老师的推荐,同学们掀起了一股买书的热潮。出于跟风的心理,我稀里糊涂的就买了,刚开始看的时候会觉得有点枯燥,可是后来真正用心走进哲学的世界,会发现,原来哲学的世界,充满了一种前所未闻的美,充满了智慧。 中国哲学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蕴含无穷智慧,它像"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哲流洪流激荡起的思想浪花淘尽了无数叱咤风云名噪一时的英雄和豪杰,给后人留下了众多慰籍心灵启迪智慧的种子,在后来者精心的呵护下,智慧之种开始饮着时代的琼浆润着潮流的雨露生根发芽慢慢成长起来了。 读这本书使我在高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内涵远非孔子老子等的思想,或者儒道两家著述所覆盖的范围。在漫长的二十五个世纪里,凡是西方哲学家所曾涉及的主要问题,中国的思想家无不思考过。在漫长的时间里,哲学家所属的学派,尽管还继承了自古以来的名称,但其思想内容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冯老先生认为: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这也就是中国哲学区别于西方哲学的特点吧:西方哲学可以说只是一种相对比较单纯的科学,而我们中国的哲学则更像是一种能

起到规范人们道德行为作用的宗教文化吧;第二,纵观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融合即中国哲学的发展之道。 什么是哲学?以我们高中曾学过的知识,我们肯定会机械般地脱口而出: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这是我们今天的,也是科学的定义。但是,冯友兰大师所认为的哲学是“对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我能够看懂他解释的每一个字,但蕴含在其中的深刻道理我并不能理解得很透彻。比如“思想本身就是知识”“在思想人生以前,我们必须思想我们的思想”。以我个人浅显的理解,健康的,积极地,向上的,对人类具有进步意义的思想才是“知识”而那些反动的落后的,不健康的,甚至阻碍社会进步的思想也能称之为知识吗?因为,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知识”本身就带有明显的褒义色彩。 《中国哲学简史》其本身也是一部历史,历史,是相对于某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而言的;历史就必须有追根溯源。而追溯中国哲学的起源,让我这个自认为历史学的很不错的人学到了很多以前从未看到过的小故事,小史实。前面看到,中国哲学的主流是儒道两家,而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过来的,儒道两家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演变形成来的。 从第四章开始,本书就是详细地分析各家的理论了。首先要讲的当然是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孔子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学过历史的也都或多或多或少了解。话说孔子的言论内容,概括起来,不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8单元 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 部编版

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讲历史人物故事”,是对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历史人物故事的兴趣,进一步掌握复述故事,在搜集、了解、交流人物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我国灿烂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材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本单元即学生熟悉的一组历史人物故事,并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这些故事的特点和作用,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故事的兴趣。 第二部分提出了交际任务,让学生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在班级故事会上讲给同学听。故事会是中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提升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聆听品质。 第三部分按照讲之前、讲的过程中、讲完之后的流程,提示了各环节的具体要求。讲之前要作好充分准备:要熟悉故事内容;提取和整理重要信息,写在卡片上;还要估计听众会有哪些疑惑,将相关说明准备好。讲故事时要注意一定的技巧:一是要注意语气和肢体语言的变化;二是为了避免想不起来故事信息,可以利用小卡片进行提示。讲完之后要加强互动,听众要积极评价,提出建议,讲述者要倾听建议。 小贴士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学习重点。有关讲故事的练习,整套教材安排了多次。一、二年级讲故事重在讲清楚、讲完整。三年级下册《趣味故事会》引导学生运用适当的方法,把故事讲得吸引人。本次《讲历史人物故事》明确提出“使用恰当的语气和肢体语言”,意在引导学生在讲述时,可以根据故事内容,变化讲述的语气,配上恰当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引起听众的兴趣,逐渐实现把故事讲述生动的目标。“用卡片提示讲述内容”意在帮助学生顺利讲述,不遗漏故事的重要信息。

《论语》读书报告写范文

《论语》读书报告写范文 导语: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mentbook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要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读书报告怎么写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考学习!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初中、高中都有相关的课程学习,但终究只停留在浅尝辄止,拾人牙慧的阶段,所获有限而零碎。现拜读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更深入地认识了这一经典,有了一些不同以往的收获。 总体来说,以前对论语的认识只停留在“语录体”的书面概念中,而今细读,渐品出了其中况味,发现其中人物其实也是活生生的现实中的人:机敏善辩的子贡,率直的子路,潇洒曽皙。当然,形象最为鲜明的还是孔子。虽然书中对话体占绝大部分,极少有动作神态描写,但读过之后,觉得孔子不再是高高悬于庙堂之上的画像,遥远地立于时间深处的历史人物,。有着鲜活的抱负追求、喜怒哀乐。 《公孙长篇》中“匿怨而与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可以看到孔子明澈的内心与坦荡的胸怀;《先進篇》记载: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可以看到孔子失去爱徒的悲痛欲绝;“朽木不可雕也”的训斥,可以看到恨铁不成钢的肝火,《子罕篇》“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以看出孔子的困顿和无奈;《雍也篇》“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可以看到孔子高远

的抱负和不得志的孤寂,可以领略到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和气魄。正是这些,让我感到这位笼罩着神圣光环的至圣先师,也是位更为亲切可感的师者和榜样。 君子,是儒家理想道德规范的外化和集成。《论语》中,君子道德行为标准出现的频率极高。其中,“忠”、“恕”是反复出现的概括和总结。通过阅读,我对孔子这一伦理道德核心思想有了更加具体和深刻地了解,这主要体现和应用与自己、他人关系的处理。 我的理解是,撇开政治,在个人修养上“忠”,主要是对自己生命和人格的负责。每个人作为独立的生命体,生来对自己灵魂的保洁负责。“忠”就是忠于自己的本心,虔诚于人格境界的提升,克服锱铢世事加诸欣赏的虚妄。除了鄙弃“匿怨而与其人”之外,更多地体现在对待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遵时守信上。孔子说“过,则勿惮改”,《述而篇》记载陈司败指责孔子偏袒鲁君,孔子闻之,“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可以看出,孔子不认为犯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去避讳或掩饰,而是视错误为财富,视被别人指出错误为自己的收获。他把错误当作完善自身,致知修身的必须途径。《论语·为政篇》孔子答子贡问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强调言行一致,也是强调表里如一,强调待人行事与追求完美人格的统一。 “恕”,则是以一颗包容的心对待他人,留存人之初的本善,即满满的同情心,并将其实在化为具体的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行为表现。如杨伯峻先生在备注中提到的,其消极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积极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如何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主义革命胜利 C、结束了一百多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 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侵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新中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 A、镇压反革命 B、巩固人民政权 C、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进行土地改革 5、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下列属于东北工业基地的有①钢铁公司②第一汽车制造厂③第一机床厂④油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7、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 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 8、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急于求成 ③自然灾害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地 10、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个体经济④私营经济 ⑤中外合资企业⑥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我国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A、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B、各自权限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12、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A、B、C、周恩来D、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