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腓骨近端截骨术

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腓骨近端截骨术

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腓骨近端截骨术
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腓骨近端截骨术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

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

单纯腓骨高位截骨术与关节冲洗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

单纯腓骨高位截骨术与关节冲洗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 关节炎的效果 目的探討单纯腓骨高位截骨术与关节冲洗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短期、长期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来我院治疗的64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联合组(n=34)和单纯组(n=30),联合组采用关节冲洗清理联合腓骨高位截骨术,单纯组仅采用腓骨高位截骨术。对比两组V AS疼痛评分、AKS膝关节评分、患者满意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 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AKS评分明显增高(P<0.05)。术后1、3个月,联合组V AS评分均较单纯组低,AKS评分较单纯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两组V AS评分、AK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单纯组(P<0.05);但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内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上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但联合关节冲洗对远期疗效无明显增益,且单纯腓骨高位截骨术创伤小、花费少、手术较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imple high fibular osteotomy and arthroscopic lavage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fibula oste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Methods From Nov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5,64 case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joint group (n=34)and simple group (n=30)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The joint group adopted arthroscopic lavage debridement combined with high fibula osteotomy,and the simple group only adopted high fibula osteotomy.V AS pain score,AKS knee scores,patients′ satisfac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s rate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V AS score of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P<0.05),and AKS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P<0.05)after operation than that before operation.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V AS score of the joi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group (P<0.05),AKS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group(P<0.05).6,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V AS score and AKS score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The 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the joi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group 3 months after operation (P<0.05),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two groups 12 months after operation (P>0.05).The complication rate within 12 months of two group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above two kinds of treatment methods ar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but the combination of arthroscopic lavage debridement has no obvious gain on the long-term effect,the simple high fibular osteotomy has characteristics of relatively simple trauma,less cost and simpler operation,which is worth to be promoted.[Key words]High fibular osteotomy;Arthroscopic lavage debridement;Knee osteoarthritis膝骨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多表现为膝盖红肿热痛、行动极为不便,长期可引起关节畸形甚至残疾,严重危害中老年

腓骨截骨手术

但其都有明显的缺点,如手术创伤大、费用高、学习曲线长,膝关节置换 3 年有 0. 53% ~ 10. 5%的患者需[ 5]要行翻修手术。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施行腓骨高位截骨,疼痛症状会明显改善甚至消失。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未行腓骨截骨时,腓骨头与胫骨外侧髁之间活动度很小,腓骨头对胫骨平台外侧支撑作用明显;腓骨截骨术后,腓骨头与胫骨外侧髁之间活动度显著增大,支撑作用消失;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力学特性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 弓弦理论” 假说:其中骨性结构为弓,而外侧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为弦;在未行腓骨截骨时,腓骨头与胫骨外侧髁之间连接较紧密,间隙较小,此时弓弦长,不能拉紧,张力较低;而在截骨术后,比目鱼肌和腓骨长肌等小腿肌肉将腓骨向远端牵拉,弓弦拉紧,形成以胫骨外侧平台为支点的一个杠杆结构,撬起股骨内髁,使内侧平台张力减低。膝关节的负荷从内侧平台向外侧平台转移,使股骨下端的机械轴重新排列,从而解除内侧间隙的骨关节炎症状。截骨位置的选择既要考虑小腿外侧柱的稳定性,又要充分利用小腿肌群向下的牵张力。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腓骨头下 6cm 处截骨术后效果优于于腓骨颈下截骨,这一现象可以有效地证明小腿肌肉牵拉是截骨术后疼痛减轻的一个因素。腓骨头下 6cm 处为粗壮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的起点下缘,于此处截骨可以完全保留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起点,部分保留腓骨长肌和胫骨后肌起点,得到较强的向下牵张力,使外侧软组织结构张力增强,减轻了内侧平台的压力。综上所述,腓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膝关节力线,将负重应力由患侧室向健侧室转移。减小病变关节面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展,延迟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时间。 腓骨截骨手术操作 一腓骨截骨推荐手术入路(暂行) 腓骨后外侧入路:经腓骨长短肌与比目鱼肌间隙入路(后、外侧肌群间入路)腓浅神经从腓总神经发出后,其伴随腓骨中上段走行的分支及变异在均位于腓骨长肌与比目鱼肌间隙的前方--即小腿 肌肉外侧群与后群间隔的前方。因此腓骨后外侧入路损伤腓浅神经的概率最

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发表时间:2016-06-20T15:19:32.957Z 来源:《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作者:陈建军张从丽杨云龙王海龙邹志强 [导读] 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云南省昆明市经开人民医院 650217 【摘要】目的:分析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进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5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并且对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1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进行拍摄X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在手术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为7.5分,术后六个月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为0.5分;患者在手术前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平均为61分,术后六个月之后为86分;此外,患者在术前通过拍X 片测量出的下肢力线股胫角平均为182.7,六个月后患者下肢力线股胫角平均为180.1。结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腓骨近端截骨术;膝关节骨关节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381-01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反应是关节僵硬、肿胀、疼痛、无法实现自由的活动。中老年人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疾病常发人群,并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这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并且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张英泽教授根据“膝关节不均匀沉降”理论采取腓骨近端截骨术对骨关节炎治疗进行尝试,最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1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对其进行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观察患者在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探究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并已经进行腓骨近端截骨术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5例,在所有患者中有6例为男性,有9例为女性,其年龄最小的为42岁,最大的为85岁,平均为年龄61.5岁。术前诊断为膝关节骨关节炎,将其按照严重程度可以分为Ⅱ级4例(26.67%),Ⅲ级9例(60%),Ⅳ级2例(13.33%)。患者发病时间为2—15年。 1.2 方法 患者侧卧位,患肢朝上,在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之后,确定腓骨头,在腓骨头下方约5~7cm沿腓骨做3~5cm的切口,逐层显露腓骨干,在剥离时候要谨慎小心,不要损害腓总神经、腓浅神经及腓骨动脉,在腓骨干截骨部位的作标记,在截骨位置用克氏针或细骨钻钻孔,再用骨刀或咬骨钳截出腓骨块1.5cm,对腓骨残端进行修整,并且用骨蜡将其密封。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彻底止血,方引流,逐层缝合并且包扎好[2]。在手术观察患者膝关节内翻的角度变化情况,定期对患者进行访问,以此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进行了解。 1.3评价指标 通过对患者在腓骨近端截骨术之前、手术一天后、手术一个月后、手术六个月后等这几个时间段进行拍摄X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记录、比较以及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SPSS20.0软件的采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运用卡方检验的方式对资料进行计数,并使t值带入到计量的资料中,当P<0.05时,统计的相关方法具有参考价值和意义。 2 结果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在进行腓骨近端截骨术之前都伴有内侧间隙压痛(100%),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为7.5分;经过腓骨近端截骨术之后,患者内侧间隙压痛有所缓解,大部分患者静息时无疼痛,少数患者在活动后出现轻微疼痛,术后六个月之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平均为0.5分。患者在手术前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为61分,术后第一天评分有所上升为71分,在六个月之后其评分高达86分。患者术前术后的膝关节X射线如下: A为其中一位膝关节炎骨关节炎患者在术前的X射线照片,B为该患者采用腓骨近端截骨术后六个月X射线照片。在术前这位患者内侧关节间隙明显狭窄,术后内侧关节间隙稍微变宽。患者在术前通过拍X片测量出的下肢力线股胫角平均为182.7度,六个月后患者下肢力线股胫角平均为180.1度。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随着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年龄的增长,患者的骨量减少,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的症状,膝关节内侧薄弱之处则会出现沉降,从而导致膝

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腓骨近端截骨术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浙江省中山医院 新技术、新项目申请表 申请 科室 骨伤科项目名称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 协作科室或单位项目 负责人 周国庆申请日期 2016、5、 5 申请项目国内外开展现状及水平 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就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关节疾病之一,在超过60岁的人群里,其发病率约为30%,其中超过一半的患者有不适症状,常见为疼痛、僵硬、肿胀与活动受限等[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KOA 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长,KOA的病因包括退变、生物力学、创伤、基因等多个方面,症状也就是从轻到重逐步进展,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然而,近几年单纯腓骨近端截骨术正用于治疗KOA,据文献估计,其具有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花费少等优点,正在国内逐步推广[2],此手术方案对于以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为主的KOA就是一种非常值得选择的治疗手段。 1、相关理论研究 从膝关节正常生物力学方面来瞧,正常膝关节站立时,下肢负重力线通过“髋—膝—踝”线进行压力传导,当膝关节在负重屈曲活动时,胫骨平台呈内旋,当在伸直活动时,胫骨平台呈外旋,而胫骨内侧平台的旋转移动幅度比外侧小,压力传导就主要转移到内侧胫骨平台上,容易出现内侧关节病变早于外侧关节病变,从而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进而使下肢力线内偏,膝关节应力分布不

均匀,再次加重内侧关节病变及内翻畸形程度,形成恶心循环。张英泽等[3]针对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的骨关节炎提出“不均匀沉降理论”,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在体重及日常活动的作用下,在负重部位的骨质则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沉降,在大多数部位比如脊柱、髋关节、踝关节等,由于天然骨性阻挡或周围坚强韧带包绕,这种沉降就是均匀的,但就是膝关节就是人体负重面最大的关节,且胫骨平台周围没有强韧的软组织包绕,也无骨性阻挡,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塌陷,但胫骨平台外侧有腓骨骨性支撑,而内侧没有,因此负重点向内侧偏移,进而出现不均匀沉降。特别就是站立与行走时,膝关节因负重向内侧严重滑移,使内侧负荷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该理论认为这种不均匀沉降会导致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逐渐失去平衡,牵拉骨膜,引起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而腓骨截断可以打破这个恶性 循环,重新平衡胫骨平台两侧压力,从而起到消除或缓解膝关节疼痛,并组织膝关节进一步损坏,同时通过膝关节自身适应,重塑膝关节功能[4]。 也有学者提出腓骨近端截骨术治疗伴有内翻畸形的膝骨关节炎的机理与 膝关节“力矩再平衡”有关[5]。虽然腓骨在结构上不参与膝关节的构成,但也承载了1/6的载荷传导,胫骨平台发生不均匀沉降后,有效负重面积失衡,导致倾斜侧的胫骨平台内压力负荷增加,出现骨小梁微小骨折而发生塌陷,进一步加重膝关节力线内移,而出现膝关节内翻畸形。当内翻>6°时,绝大部分的人体重量将落在膝关节内侧,导致膝关节不稳定,进一步加重膝关节的退变增生。余建平等认为[6],当腓骨被截除后,比目鱼肌与腓骨长肌等小腿肌肉将腓骨向远 端牵拉,形成以胫骨外侧平台为支点的一个杠杆结构,翘起股骨内髁,就是内侧平台压力减低,力线外移,膝关节负荷从内侧向外侧转移,使股骨下端的机械轴重新排列,从而减轻内侧间隙的骨关节炎症状,缓解或消除因内侧间隙狭窄而

腓骨截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是中老年,尤其是女性中老年的常见病症之一,一旦出现疼痛多为持续性加重,引起膝内翻畸形,影响膝关节功能并可造成病废,常需做截骨矫形甚或膝关节置换。 基于以下原因是完全通过的: 1腓骨移植术很早应用于临床,证明是安全的 2作为胫骨高位截骨的附加手术,腓骨切断是必不可少的 3对病人的损害小且明显可控 4可以说是老手术对其他疾病的新治疗方法。 腓骨小段截除术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疼痛的有效方法 不但能缓解症状,部分患者的关节面得以修复 术前的股-胫角小,下肢力线到膝关节中线的距离短、K﹠L分级低的患者术后效果较好;反之则提示预后相对欠佳。虽然本组患者均有效果,大部分患者十分满意,且创伤小,花费少,但我们的研究方法仍有不足之处,如无生物力学自己的实验 去除腓骨支撑,应力重新分配。当然还有力线外移,增加接触面积等等。 我们一般截除1-1.5CM,后来发现有愈合的,有时截除2CM。 其实,有一个猜想是这样的: 膝内翻和腓骨有关系,即中老年以后发生骨质疏松,而腓骨不发生骨质疏松或发生骨质疏松较晚,其支撑作用导致膝关节内翻的发生。 我的手术证实了这一假想。 腓骨发生骨质疏松较晚或不发生骨质疏松,这样,两个弹性模量不一样的平台,会使内侧应力更大,一旦超过他的阈值将发生不可逆损伤,使软骨下的微骨折不能修复,即骨的破坏和重建平衡破坏。 腓骨小段截除虽然达不到外翻的要求,但从我们的结果看,可使内侧应力降至骨破坏的阈值之上,打破恶性循环。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采用单纯腓骨小段截除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侧疼痛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JOA评分,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的下肢力线至髌骨中线距离、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膝关节活动度。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平均2.5年。术后下肢力线外移,股-胫角、胫股关节间隙角减小,膝关节活动度改善, JOA评分明显提高,且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单纯腓骨小段截除减除腓骨对胫骨外侧平台的支撑作用,并能改变下肢力线,从而减轻膝关节内侧压力,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内侧疼痛有良好的疗效。

腓骨头截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中华骨科杂志2012年8月第32卷第8期Chin J Orthop,August 2012,Vol.32,No.8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2.08.005作者单位:710054西安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一病区 通信作者:张堃,E ?mail:hhyyzk@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0869572.html,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指骨折累及胫骨外髁的后半部分,表现为塌陷、劈裂。可以是单发,也可以同时合并胫骨内髁或干骺端的骨折,是膝关节处于 屈曲位时受外翻力和轴向压应力所致。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1],占胫骨平台骨折的7%。保守治疗无法恢复后外侧关节面高度,在膝关节屈曲时产生外翻不稳定并导致后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随着胫骨平台骨折CT 诊断的广泛应用,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诊断率不断提高,手术治疗越来越广泛。由于该位置深在,常规的前外侧入路及后 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 骨折的疗效观察 ·临床论著· 庄岩王鹏飞 张堃魏星李忠王展付亚辉王谦叶爱明孟弈彬刘德印 【摘要】 目的探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9年8月至 2011年8月,采用经腓骨截骨入路治疗17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男12例,女5例;年龄24~76岁,平均37.8岁。按Schatzker 胫骨平台骨折分类法: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3例,Ⅴ型骨折6例。所有患者随访中摄X 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随访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并采用Rasmussen 放射评分标准对患者膝关节的X 线表现进行评估,根据末次随访结果采用Rasmussen 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35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0~18周,平均 13.5周。随访期间未见高度丢失,术后1例出现腓总神经损伤症状,小腿远端外侧、足背出现局部感觉减退,术后2周恢复。Rasmussen 放射评分14.0~18.0分,平均17.5分。膝关节活动度-5°-0°-135°,平均活动范围123.5°。膝关节功能按照Rasmussen 评分为22~30分,平均26.9分。结论经腓骨截骨治疗胫 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暴露充分,复位及固定满意,不会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良好。 【关键词】胫骨骨折;腓骨;截骨术【证据等级】 治疗性研究Ⅳ级 Treatment of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via the fibular osteotomy approach ZHUANG Yan,WANG Peng ?fei,ZHANG Kun,WEI Xing,LI Zhong,WANG Zhan,FU Ya ?hui ,WANG Qian ,YE Ai ?ming ,MENG Yi ?bin ,LIU De ?yin.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Xi ’an Red Cross Hospital,Xi ’an 71005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reating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via the fibular osteotomy approach.Methods From August 2009to August 2011,17patients with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including 12males and 5females,aged from 24to 76years (average,37.8years),were treated via the fibular osteotomy approach in our hospital.According to the Schatzker classification,8cases were type Ⅱ,3cases were type Ⅲ,6cases were type V.After operation,X ?rays were taken in all pa ?tients,and Rasmussen's radiological and functional gradings were used to evaluate radiological and function ?al outcomes of knees.Results All patients obtained follow ?up,ranged from 9to 35months (average,18months).The healing time of the fracture ranged from 10.0to 18.0weeks (average,13.5weeks).During the period of followed ?up,there was no loss of reduction;one case presented with symptoms of common peroneal nerve injury,such as local hypesthesia in distal lateral lower leg and dorsi pedis,which recovered two weeks postoperatively.According to Rasmussen's radiological grading,the mean score of the knee joint was 17.5(range,14.0to 18.0).The range of motion of the knee joint ranged from -5°to 135°(average,123.5°).Ac ?cording to Rasmussen's functional grading,the mean score of the knee joint was 26.9(range,22to 30).Conclusion Treating posterolateral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via the fibular osteotomy approach can obtain sufficient exposure,good reduction and fixation,and avoid flexion contracture of the knee and peripheral vascular nerve injury.Moreover,postoperative function and stability of the knee joint recover well. 【Key words 】Tibial fractures ;Fibula ;Osteotomy 73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