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问题分析

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问题分析

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问题分析
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问题分析

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问题分析

摘要:不管是建筑还是桥梁工程,都与钢结构设计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而在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问题也一直以来都属于钢结构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它与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密切相关。为了控制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预防工程事故的发生,加强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的工作就变得刻不容缓了。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探讨,并分析了一些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钢结构;设计;稳定性

前言:

在现代工程之中,许多严重事故就是由于钢结构在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不稳定,出现结构失稳的现象,导致建筑物坍塌的事故,最终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一些施工方在统计相关数据时,对每一个数据的准确性很难进行验证。钢结构稳定性设计和分析也会因此而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使得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缺乏使用价值,也使得相关分析的时效性、针对性有所欠缺。因此唯有想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才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减少因稳定性问题而发生的事故。

一、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意义

在大多数钢结构的建筑中,钢结构稳定性差的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是因为设计者沒掌握钢结构中结构与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缺乏稳定性设计的相关概念。额外的,某些施工方为降低成本而选择偷工减料,对重要的施工部位的质量缺少保障,导致钢结构失稳,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所以,在建筑施工中,妥善处理好钢结构稳定性的设计对于公共人身安全和工程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也只有对稳定性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然后针对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才可以促进建筑中钢结构的稳定发展。

二、钢结构稳定性的相关概念

1.稳定性的概念与分类

所谓钢结构稳定性一般来说,指的是在建筑中钢结构经过外界扰动后恢复到最初平衡状态的性能。同样的道理,与之相对的属性即失稳,也就是建筑结构因外界扰动而自最初的平衡位置移动到其他位置。通常而言,我们把失稳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指的是直杆、圆环和窄梁的轴心受到压力出现的分支点失稳现象,主要是由于平衡分岔而起的问题,所以学术上又叫分支点失稳;第二种类型则并非

由平衡分岔引起的失稳问题,而是极值点失稳,在实际建筑中,往往把此类失稳转化为分支点失稳进行处理;第三种类型是跃越失稳,这种失稳类型不同于上述两种类型,跃越失稳是指在一种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后直接进入到另外一种平衡状态。

2.影响钢结构稳定性质的因素

在结构体系内,主要包括结构不可缺少的支撑系统,例如钢柱间的支撑,再如钢屋架上弦水平支持与下弦水平支撑,还有垂直支撑等支持系统。构件的长度跟截面的数值特性包括平面内外的两大方向,此外,还有材料具有的强度性和应力等属性。在做结构分析时所应用的数学模型以及假设的条件,按照有限样本所总结出来的有关物理量及几何量这些都可能存在误差,造成稳定分析出现偏差。

三、稳定性设计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1.结构整体稳定性

在对钢结构设计中的稳定性问题进行分析时,要先树立大局观,有必要自钢结构的整体出发,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杆件的稳定性。如今,在分析钢结构设计中整体刚度和失稳问题时,通常以临界压力求解法与折减系数法等方法把轴心压杆的稳定性算出来。同时,计算弹性稳定性也是钢结构设计稳定性的主要内容,在其计算过程中不但要考虑钢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还要做二阶分析,这是因为结构内力会因为某些柔性构件的变形量而发生变化;然后,应力问题的叠加原理也是应该予以考虑的,由于弹性稳定计算与叠加原理的结构变形关系复杂,目前这种原理在弹性稳定的计算中尚不明确。

2.不确定性因素

钢结构设计的稳定性还可能会受到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主要就是物理与几何等方面的因素,若是细分则又被分为材料、截面积、杆件尺寸、剩余应力以及原始变形量等。在对相关稳定性的几何量和物理量进行确定时,设计人员往往喜欢按照经验去解决问题,却很少联系实际。除此之外,设计人员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对钢结构加以分析时,没有提出符合当下科技发展水平的相关假设、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等,因此在实际计算中,相关参数的结果得出与理论值相差甚远。再加上结构随机的影响,分析所处理的问题一般都被确定的结构参数与随机荷载输入的范围给限定了,可是在实际施工中,如果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必然造

成结构的显著差别。

3.预张拉体系

预张拉体系是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中的一个关键构成体系,却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仍然缺少一个完整、合理的理论系统,对于预张拉结构中稳定性的分析缺乏理论依据,因此工程的稳定性也就得不到保证。

4.整体稳定与局部稳定

在跨度很大的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中,仍然出现过其整体和局部稳定性计算不到位的情况。虽然部分稳定性计算是以经验来确定整体稳定性和局部稳定性的安全系数,但是并没有结合具体的工程情况来计算一个较为科学的安全系数。因此,它无法真实确切地把整体稳定性与局部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反映出来。

四、稳定性设计的原则

1.计算方法要契合结构简图

就目前而言,在进行建筑物的框架结构分析时,一般不是以框架稳定性为依据,而是框架柱稳定性的直接计算。而采用此方法时,务必对框架结构稳定性的计算给出一定假设,之后按照结构简图对实际的结构尺寸加以确定,最后由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稳定性的大小。除此之外,当出现结构简图和计算方法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必要对目前所用计算方法进行调整,切不可擅自对做出结构简图任何修改,如此才可以有效地达到钢结构稳定性分析的要求,同时体现设计的实效性。

2.钢结构布置达到要求

在对钢结构进行布置时,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达到稳定性的要求,不可只图简易方便,就仅仅在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上下功夫。如果出现了平面失稳的情况,应该及时采取处理措施,设计相关的支持构件以避免平面失稳的发生。此外,还不得不处理好杆件与平面横隔布置之间的稳定关系,保证达到稳定的设计。

3.细部构造与稳定性计算方法一致

在钢结构稳定性的设计中,细部构造必须与其稳定性的计算方法保持一致。比如,在进行梁的稳定性计算时,用计算梁刚度的方法去计算梁的强度就不够科学与合理。由此可见,保持细部构造与其稳定性有相对同步的计算方法,可使稳定性的分析计算体现出实际价值。

五、问题的解决措施

1.尽量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的负面作用

钢结构稳定性设计中,是不可能避免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是以,唯有尽可能的减少不确定因素带来的负面作用,才可以对钢结构的稳定性起到缓和作用。在为钢结构进行力学性能的分析和相关的设计时,也应该多参考、借鉴权威的实验结果,然后为一个较为合理的方案来做出选择,并且确定相关关系,就能够最终达到设计的要求。

2.重视整体与局部稳定的关系

整体与局部稳定之间存在不言而喻的紧密关系,如果仅仅是通过理论经验来对这两者的安全系数进行估定,那么在展开相关问题的分析时,就会出现显著的误差,并且很可能会对设计结构的准确性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果想要达到设计目的,满足稳定性的要求,就必须高度重视两者之间的关系。

3.创建完善的预张拉结构理论体系

预张拉结构的分析对于钢结构稳定性设计极其重要,因此在对预张拉结构进行分析时,一套完善的预张拉结构理论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根据这套体系的理论来加以分析,保证最终得到结果的准确性,确保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

结语:

总而言之,在具体的工程中,要遵循具体情况具体考虑的原则,来进行钢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尽量减少失稳现象的发生。只有在全面了解过钢结构稳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后对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钢结构稳定设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陆钊.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分析研究[J].民营科技,2015(3).

[2]王多祥,靳同良.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分析探讨[J].甘肃冶金,2014(3).

[3]蒋君全.钢结构设计中稳定性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21).

地基岩体稳定性分析

第一节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分析 重力坝、支墩坝等挡水建筑物。 一、坝基岩体承受的荷载分析 (沿坝轴线方向取1m宽坝基(单宽坝基)为单位进行计算,如图10.1所示) 图10.1 坝体静水压力分布示意图 1.坝体重力W(kN) 式中:—坝体材料的容重(KN/m3); —坝体横截面面积(m2)。 2.静水压力 ①水平静水压力: ②竖直(向)静水压力:(阴影部分面积) 如: 3.泥沙压力(F) 由朗肯土压力理论: 式中:—泥沙的容重; —坝前淤积泥沙厚度; φ—泥沙的内摩擦角。 4.浪压力(P) 确定比较困难。 当坝的透水面为铅直面或坡度大于1∶1时。 ①时,水深处浪压力的剩余强度为: 式中:—波浪高度; —波浪长度; —波浪破碎的临界水深; —水深。 ②,在深度以下可不考虑浪压力的影响, 式中:。 5.扬压力(U)(作用于坝底上的渗流压力) 图10.2 坝底扬压力分布图 如图10.2所示。 ①在没有灌浆和排水设施的情况下 (即图中梯形面积) 式中:—单宽坝底所受扬压力; —坝底宽度; —不大于1.0的系数。 当时,(即“莱维(Levy)法则”) ②当坝基有灌浆帷幕和排水设施时,如仅有排水设施时,λ=0.8~0.9。 ③如果能确定坝基岩体内地下水渗流的水力梯度(I),则可按下式计算渗透压力:6.岩体重力(G) 7.地震力()

—地震影响系数;—坝体与滑面上部岩体重力。 图10.3 接触面滑动示意图 二、坝基岩体的破坏模式 根据坝基失稳时滑动面的位置,分为三种模型: 图10.4 岩体内滑动类型示意图 三、坝基岩体抗滑稳定性计算 1.接触面抗滑稳定性计算 如图10.5所示。 (1)抗滑稳定性系数:或 图10.5 接触面滑动受力示意图 —坝体与基岩接触面的摩擦系数; C—接触面的内聚力。 (2)为增大η,将坝体和岩体接触面设计成向上游倾斜的平面,如图10.6所示,作用于接触面的正压力:拉滑力: 滑动力: 图10.6 坝底面倾斜的情况及受力分析 (3)如果坝底面水平且嵌入岩基较深,如图10.7所示,那么在计算η时,应考虑下游岩体的抗力(被动压力)。 对楔体abd,在bd面上: 在bd法线方向: 图10.7 岩体抗力计算示意图 ∴岩体的抗力: 修正为: (因为工程设计中,只是部分利用或不利用岩体抗力。) 式中:ξ为抗力折减系数,0~1.0) 2.坝基岩体内滑动的稳定性计算 (1)沿水平软弱结构面滑动的情况 若滑动面埋深不大,一般不计入岩体抗力;如滑动面埋深较大则应考虑抗力的影响。如图10.8所示。 图10.8 倾向上游结构面滑动计算图 式中:,分别为坝基可能滑动面上总的法向压力和切向推力; 为可能滑动面上作用的扬压力; 为可能滑动面上游铅直边界上作用的水压力; 图10.9 倾向上游结构面滑动计算图 ,分别为可能滑动面的摩擦系数和粘聚力; A为可能滑动面的面积;

土坡稳定性

第8章土坡稳定性 一.简答题 1.土坡稳定有何实际意义?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2.何为无黏性土坡的自然休止角?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3.简述毕肖普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试算过程? 4.试比较土坡稳定分析瑞典条分法、规范圆弧条分法、毕肖普条分法及杨布条分法的异同? 5.分析土坡稳定性时应如何根据工程情况选取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和稳定安全系数? 6.地基的稳定性包括哪些内容?地基的整体滑动有哪些情况?应如何考虑? 7.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原理是什么?如何确定最危险的圆弧滑动面? 8.简述杨布(Janbu)条分法确定安全系数的步骤。 二.填空题 1.黏性土坡稳定安全系数的表达式为。 2.无黏性土坡在自然稳定状态下的极限坡角,称为。 3.瑞典条分法稳定安全系数是指和之比。 4.黏性土坡的稳定性与土体的、、、 和等5个参数有密切关系。 5.简化毕肖普公式只考虑了土条间的作用力而忽略了作用力。 三.选择题 1.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 A.与坡高无关,与坡脚无关 B.与坡高无关,与坡脚有关 C.与坡高有关,与坡脚有关 D.与坡高有关,与坡脚无关 2.无黏性土坡的稳定性()。 A.与密实度无关 B.与坡高无关 C.与土的内摩擦角无关 D.与坡角无关 3.某无黏性土坡坡角β=24°,内摩擦角φ=36°,则稳定安全系数为( ) A.K=1.46 B. K=1.50 C.K=1.63 D. K=1.70 4. 在地基稳定性分析中,如果采用分析法,这时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应该采用下列哪种方法测定?() A.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 B.直剪试验慢剪 C.现场十字板试验 D.标准贯入试验 5. 瑞典条分法在分析时忽略了()。 A.土条间的作用力 B.土条间的法向作用力 C.土条间的切向作用力 6.简化毕肖普公式忽略了()。 A.土条间的作用力 B.土条间的法向作用力 C.土条间的切向作用力

边坡稳定分析和地基承载力

第八讲边坡稳定分析和地基承载力 一、内容提要: 本讲主要讲述①边坡稳定分析:土坡滑动失稳的机理、均质土坡的稳定分析、土坡稳定分析的条分法;②地基承载力:地基破坏的过程、地基破坏型式、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地基极限承载力斯肯普敦公式、太沙基公式、汉森公式 二、重点、难点: 土坡滑动失稳的机理、地基破坏的过程、临塑荷载和临界荷载以及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三、内容讲解: 第一节边坡稳定分析 一、土坡滑动失稳的机理 工程实际中的土坡包括天然土坡和人工土坡,天然土坡是指天然形成的山坡和江河湖海的岸坡,人工土坡则是指人工开挖基坑、基槽、路堑或填筑路堤、土坝形成的边坡。1、土坡滑动失稳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类情况: (1)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如基坑的开挖,由于地基内自身重力发生变化,改变了土体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又如路堤的填筑、土坡顶面上作用外荷载、土体内水的渗流、地震力的作用等也都会破坏土体内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导致土坡坍塌。 (2)土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促使土坡失稳破坏。如外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变化,使土时干时湿、收缩膨胀、冻结、融化等,从而使土变松,强度降低;土坡内因雨水的浸入使土湿化,强度降低;土坡附近因打桩、爆破或地震力的作用将引起土的液化或触变,使土的强度降低。 【例题1】关于土坡失稳的原因,一般包括有()。

A. 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土体内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 B. 土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促使土坡失稳破坏 C. 土的抗压强度由于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促使土坡失稳破坏 D. A、B 答案:D 【例题2】在下列各种土坡中,不属于人工土坡的是()。 A. 山坡 B. 基坑边坡 C. 路堑边坡 D. 土坝边坡 答案:A 2、边坡的破坏类型与特征 边坡在自然与人为因素作用的破坏形式主要有:滑坡、塌滑、崩塌、剥落几种,其主要特征见表15-10-1。 【例题3】边坡破坏的主要形式中不包括( )。 A.崩塌 B. 滑坡

结构失稳和整体稳定性分析

结构失稳和整体稳定性分析 失稳破坏是一种突然破坏,人们没有办法发觉及采取补救措施,所以其导致的结果往往比较严重。正因为此,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结构发生失稳破坏。 导致结构失稳破坏的原因是薄膜应力,也就是轴向力或面内力。所以在壳体结构、细长柱等结构体系中具有发生失稳破坏的因素和可能性。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网壳结构的设计过程中稳定性分析如此被重视的原因。 下面根据本人多年来的研究及工程计算经验,谈谈个人对整体稳定性分析的一点看法,也算做一个小结。 1稳定性分析的层次 在对某个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实际上应该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单根构件的稳定性分析。比如一根柱子、网壳结构的一根杆件、一个格构柱(桅杆)等。单根构件的稳定通常可以根据规范提供的公式进行设计。不过对于由多根构件组成的格构柱等子结构,还是需要做试验及有限元分析。(二)是整个结构的稳定分析。比如整个网壳结构、混凝土壳结构等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分析。整体稳定性分析目前只能根据有限元计算来实现。 2整体稳定性分析的内容 通常,稳定性分析包括两个部分:Buckling分析和非线性“荷载-位移”全过程跟踪分析。 (1)Buckling分析 Buckling分析是一种理论解,是从纯理论的角度衡量一个理想结构的稳定承载力及对应的失稳模态。目前几乎所有的有限元软件都可以实现这个功能。Buckling分析不需要复杂的计算过程,所以比较省时省力,可以在理论上对结构的稳定承载力进行初期的预测。但是由于Buckling分析得到的是非保守结果,偏于不安全,所以一般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工程。 但是Buckling又是整体稳定性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一步,因为一方面Buckling 可以初步预测结构的稳定承载力,为后期非线性稳定分析施加的荷载提供依据;另一方面Buckling分析可以得到结构的屈曲模态,为后期非线性稳定分析提供结构初始几何缺陷分布。 另外本人认为通过Buckling分析还可以进一步校核单根构件截面设计的合理性。通过Buckling分析得到的屈曲模态,我们可以看出结构可能发生的失稳破坏是整体屈曲还是局部屈曲。如果是局部屈曲,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局部屈曲?局部屈曲的荷载因子是否可以接受?是否是由于局部杆件截面设计不合理所导致?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注意。 (2)非线性稳定分析 前文已经讲过,Buckling分析是一种理论解。但是由于加工误差、安装误差、温度应力、焊接应力等因素的存在,现实中的结构多少都会存在一些初始缺陷,其稳定承载力与理论解肯定存在一定的差别。另外,由于Buckling分析是线性的,所以它不可以考虑构件的材料非线性,所以如果在发生屈曲之前部分构件进入塑性状态,那么Buckling也是无法模拟的。所以必须利用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对结构进行考虑初始几何缺陷、材料弹塑性等实际因素的稳定性分析。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利用弧长法对结构进行“荷载-位移”全过程跟踪技术,来达到计算结构整体稳定承载力的目的。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 班级:光伏2班 姓名:王永强 学号:1200309067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中的tf2zp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 函数为 0.2( 2.5) () (0.5)(0.7)(3) s G s s s s s + = +++,用MATLAB编写 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z=-2.5 p=[0,-0.5,-0.7,-3] k=1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dc=Gctf.den dens=ploy2str(dc{1},'s') 运行结果如下: Gctf = s + 2.5 --------------------------------------- s^4 + 4.2 s^3 + 3.95 s^2 + 2.05 s + 2.5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dens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稳固结构的探析----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稳固结构的探析----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稳固结构的探析专题的第一节课。《技术课程标准》与稳固结构的探析内容对应的内容标准为:(1)能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的因素(2)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由于将该专题拆分为三节课来组织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的重点放在了解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对影响结构的强度因素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安排在后面两节课完成。 因此,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为:(1)了解什么是结构的稳定状态。(2)理解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有三个主要因素。(3)能够对常见简单结构设计进行正确分析,对稳定不合理结构提出改进意见。具体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结构的稳定状态。 (2)理解影响结构的稳定性有三个主要因素。 (3)能够对常见简单结构设计进行正确分析,对稳定不合理结构提出 改进意见。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技术试验,提高进行简单技术试验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技术试验,交流讨论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2)过结构稳定性讨论,增强技术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分析: “技术与设计2”模块包含“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主题,“稳固结构的探析”是“结构与设计”主题的第二节内容,是“结构与设计”主题的核心部分。“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又是“稳固结构的探析”专题中的第一课时内容,是“结构的稳定性分析”,“结构的强度分析”和“结构的功能分析”三个连续环节的第一环。 本节课教材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三个主要因素。(3)常见结构的稳定性分析。 对于结构的稳定,学生此前是有一定的生活感性认识的。看到被大风刮倒的物品,就认识到这些物品的稳定性是有问题的。但这样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层面上,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为了引出结构的稳定性这个重要的概念,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供

岩体稳定性评价

岩体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1 工程岩体的定义 在工程地质中,把工程作用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岩石成分、结构特征及赋存于某种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称为岩体。岩体是在内部的联结力较弱的层理、片理和节理、断层等切割下,具有明显的不连续性。这是岩体的重要特点,使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减弱和消失。使岩体强度远远低于岩石强度,岩体变形远远大于岩石本身,岩体的渗透性远远大于岩石的渗透性[1]。 工程岩体是十分复杂的,它受到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与利用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国内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工程岩体通常是指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或地表岩体,如地面的斜坡边坡、岩石基础、水库岸坡、地下硐室围岩以及矿区岩体等。具体而言工程岩体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岩体中普遍存在的节理裂隙、断层、层里等软弱面不连续使大部分岩体失去了连续性而呈现出非线性大变形的力学形态。岩体的变形与强度特征在很多情况下都是由这些结构面控制的,加之岩体介质本身的非均质性,使得岩体的力学形态比土体复杂的多。 (2)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工程岩体往往不可避免地处于高地应力、地下水、地震、地热等环境中,处于多因素控制的受力状态,使其变形与破坏规律更为复杂,经常涉及到固体力学—水力学—热力学场耦合作用。 (3)为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经常地对工程岩体进行各种扰动,如开挖、回填、加固处理等,从而使得工程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呈现出复杂的性态特征。 (4)大多数工程岩体均为地表相对较浅的地壳岩体,经历各种地质营力作用,因人类工程活动表现为卸荷岩体力学行为和特征,不同于常规的加载岩体力学特征。

2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破坏形式 通常来讲,影响岩体稳定性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是其自身的结构特征,其次是人类工程活动,最后是环境因素,包括地下水、地应力、地震、地热等。影响工程岩体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岩块性质的影响包括岩石的坚硬程度、抗风化能力、抗软化能力、强度、组成、透水性等。 (2)岩层的构造与结构的影响,表现在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及其分布规律、结构面的胶结情况、软弱面和破碎带的分布与边坡的关系、下伏岩土界面的形态以及坡向坡脚等。 (3)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包括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的流动及动态变化等。 (4)地貌因素,如边坡的高度、坡度和形态等。 (5)风化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为风化作用将减弱岩石的强度,改变地下水的动态。 (6)气候作用的影响,气候引起岩土风化速度、风化厚度以及岩石风化后的机械、化学变化,同时引起地下水、地表水作用的变化。 (7)地震作用除了使岩土体增加下滑力外,还常常引起孔隙水压力的增加和岩体的强度的降低;另外,开挖、填筑和堆载等人为因素同样可能造成工程岩体的失稳。 工程岩体的失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边坡失稳的因素可归结为两类:一是外界力的作用破坏了岩体原来的应力平衡状态,如边坡岩体的开挖及坡顶上作用外荷载、渗流、地震力等;另一类是边坡岩体的抗剪强度由于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降低。 岩体承受应力,就会在体积、形状或宏观连续性上发生某种变化。宏观连续性无显著变化者称为变形。如果宏观连续性发生了显著变化,称为破坏。岩体变形破坏的方式与过程既取决于岩体的岩性、结构,也与所承受的应力状态及其变化有关。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 (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 (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 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规定,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 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50007-2011)5.3、(JGJ72-2004)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50007-2011)5. 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地基承载力与土坡稳定性

第七章地基承载力与土坡稳定性 填空题 1、在荷载作用下,建筑物地基的破坏通常是由于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剪切破坏,地基剪 切破坏的形式可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和——三种。 2、典型的载荷试验p-s曲线可以分成顺序发生的三个阶段,即压密变形阶段、局部剪损阶段和——。 3、承载力因数是仅与————有关的无量纲系数。 4、考虑倾斜荷载的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应——;考虑基础两侧覆盖层抗剪强度的影响,地基极限承载力可。 5、由于的存在,粘性土坡不会像无粘性土坡一样沿坡面表面滑动。 参考答案 1.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2.整体剪切破坏阶段;3.土的内摩擦角; 4.降低,提高;5.粘聚力; 选择题 2.下列属于地基土整体剪切破坏的特征的是(1、2、3) (1)基础四周的地面隆起;(2)多发生于坚硬粘土层及密实砂土层; (3)地基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并贯穿至地面;(4)多发生于软土地基。 3.下列属于地基土冲剪破坏的特征是(1、2、3) (1)破坏时地基中没有明显的滑动面;(2)基础四周地面无隆起; (3)基础无明显倾斜,但发生较大沉降;(4)p-s曲线有明显转折点。 4.影响地基破坏模式的因素包括(1、2、3、4)。 (1)荷载大小;(2)基础埋深;(3)加荷速率;(4)地基土的压缩性高低. 5.影响无粘性土坡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2、4) (1)坡高;(2)坡角;(3)坡向;(4)土的内摩擦角。 6.大堤护岸边坡,当河水位骤降到低水位时,边坡稳定性发生的变化是(1) (1)边坡稳定性降低;(2)边坡稳定性无变化。 (3)边坡稳定性有提高;(4)难以确定。 简答题 1、地基破坏模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根据地基剪切破坏的特征,可将地基破坏分为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和冲剪破坏三种模式。 (1)整体剪切破坏。基底压力p超过临塑荷载后,随着荷载的增加,剪切破坏区不断扩大,最后在地基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基础压力p超过临塑荷载后,随着荷载的增加,剪切破坏区不断扩大,最后在地基中形成连续的滑动面,基础急剧下沉并可能向一侧倾斜,基础四周的地面明显降起。密实的砂土和硬粘土较可能发生这种破坏形式。 (2)局部剪切破坏。随着荷载的增加,塑性区只发展到地基内某—范围,滑动面不延伸到地面而是终止在地基内某—深度处,基础周围地面稍有隆起,地基会发生较大变形,但房屋—般不会倾倒,中等密实砂土、松砂和软粘土都可能发生这种破坏形式。 (3)冲剪破坏。基础下软弱土发生垂直剪切破坏,使基础连续下沉。破坏时地基中无明显滑动面,基础四周地面无隆起而是下陷,基础无明显倾斜,但发生较大沉降,对于压缩

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稳定和结构稳定性的概念。 2、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3、能运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判断结构的稳定性,并能对如何增加结构稳定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技术试验及试验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通过分析讨论得到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注重小组之间的交流,培养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和判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主要因素。 (二)教学难点:1、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利用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对简单结构进行稳定性分析。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PPT演示法、技术试验法、分析讨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案例分析法等。 四、教学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在技术多媒体教室完成。通过试验,幻灯片呈现诸多的图片、实物,借以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 多媒体课件、矿泉水瓶3个、剪刀三把、扑克牌若干张。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图片展示倾斜的货车、被风刮倒的房屋、被风刮倒的广告牌。让学生思考:以上各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倒了、歪了、翻了等力学非平衡现象,我们说以上结构的稳定性不好。那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呢?以上各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出现了倒了、歪了、翻了等力学非平衡现象,我们说以上结构的稳定性不好。

那什么是结构的稳定性呢? (二)新课讲授 1,结构的稳定性 根据学生的回答结合引入环节的图片中的事物稳定特点引导学生得出稳定的概念:稳定指的不是状态绝对不变,而是指受扰后,允许状态有所波动,但当扰动消失后,能回到原平衡状态。不能回到原平衡状态,为不稳定。 2、结构稳定性的含义:结构具有阻碍翻倒或移动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特性,就是结构稳定性。 3、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探究一】一同学双脚并拢,一次站立,一次蹲下,用力去拉,哪种姿势更稳? 结论一: 结构或构件重心位置的高低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探究二】如何使鸡蛋稳定地竖直站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工具有:鸡蛋、矿泉水瓶、剪刀。 你完成挑战了吗?你是利用什么原理使鸡蛋稳定地竖直站立的? 结论二: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越大,结构越稳定。 解释:因为接触面积越大,重心的投影就 越容易落在里面,从而可以达到稳定。 注意:(支撑面≠接触面) 【探究三】用扑克牌堆积金字塔。你做到了吗? 为什么你所搭建的结构是稳定的? 结论:结构(构件)的形状影响结构的稳定性。三角形的结构稳定性较好 三)学以致用:1、如何增加一本课本的稳定性使它能够立起来? 2、落地扇为什么不易倾倒? 3、骑自行车时需要携带一箱书和一床被子,如何放置他们更科学? 4、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支架一般都采用三角架,采用这种支架有什么优点? 5、很多人认为用啤酒瓶可以用作地震警报,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放置啤酒瓶才能提供有效的地震预警?(

地基稳定性分析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是指主要受力层的岩土体在外部荷载作用下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避免由此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变形、强度和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 通常情况下,涉及到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对山东地区该问题常见的几种情况罗列如下: 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 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15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①山区应防止平整场地时大挖大填引起滑坡; ②岸边工程应考虑冲刷、因建筑物兴建及堆载引起地基失稳。 6、土岩组合地基 该类地基下卧基岩面为单向倾斜时,应描述岩面坡度、基底下的土层厚度、岩土界面上是否存在软弱层(如泥化带)。

潘正风《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第3版)章节题库(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圣才出品】

第十章土坡和地基的稳定性 一、名词解释 1.土坡 答:土坡是指具有倾斜坡面的土体。通常可分为天然土坡(由于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土坡,如山坡、江河岸坡等)和人工土坡(经人工挖、填的土工建筑物边坡,如基坑、渠道、土坝、路堤等)。当土坡的顶面和底面都是水平的,并延伸至无穷远,且由均质土组成时,则称为简单土坡。 2.滑坡 答:滑坡是指土坡上的部分岩体或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沿某一明显界面发生剪切破坏向坡下运动的现象,又称边坡破坏。影响土坡滑动的因素复杂多变,但其根本原因在于土体内部某个滑动面上的剪应力达到了它的抗剪强度,使稳定平衡遭到破坏。 二、判断题 1.粘性土土坡稳定性分析的毕肖普法中,是假设土条两侧的作用力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其作用线重合。()[成都理工大学2011、2015年] 【答案】正确 【解析】毕肖普条分法的假设的基本条件是忽略条间切向力,土条两侧的作用力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重合。

2.渗流产生的渗透力可以改变滑动土体的有效应力()。[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答案】正确 【解析】渗流产生的渗透力可以改变滑动土体的有效应力,当渗流向下进行时,要在原来应力基础上加上动水压力,当渗流向上进行时,要在原来应力基础上减去动水压力。 3.对于均质无黏性土坡,理论上土坡的稳定性与坡高无关。() 【答案】正确 【解析】对于均质无黏性土坡,理论上土坡的稳定性与坡高无关,只要坡角小于土的内摩擦角(β<φ),K>1,土体就是稳定的。当坡角与土的内摩擦角相等(β=φ)时,稳定安全系数K=1,此时抗滑力等于滑动力,土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相应的坡角就等于无黏性土的内摩擦角。 4.粘性土土坡稳定分析的Bishop法,是假设土条两侧的作用力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其作用线重合()。 【答案】错误 【解析】毕肖普法假定各土条底部滑动面上的抗滑安全系数均相同,即等于整个滑动面的平均安全系数,取单位长度土坡按平面问题计算。作用在该土条上的力有:①土条自重 G i=γb i h i,其中b i、h i分别为该土条的宽度与平均高度; ②作用于土条底面的抗剪力T f i、有效法向反力N′i及孔隙水压力u i l i,其中u i、l i分别为该土条底面中点处孔隙水压力和滑弧长度; ③作用于该土条两侧的法向力E i和E i+1及切向力X i和X i+1,ΔX i=(X i+1-X i)。但是土

结构的稳定性(案例)

课题:结构的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结构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 2、能力目标:能对物体的结构进行理论分析并通过技术试验分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能对结构提出合理化的设计,动手改造和革新物体的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分析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主动参与意识,体验学习乐趣;培养学生观察――怀疑--试验--总结的研究思路;渗透安全教育、德育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富有责任感的技术设计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资源 一个不倒翁玩具、两个熟鸡蛋、三个矿泉水瓶、几本书、多媒体等 四、教法设计 开始采用激趣法,通过观察多媒体图片让同学思考为什么台风过后很多结构受到破坏比较严重,而有些结构基本没有损坏,从而引起学生对结构稳定性的兴趣。接下来结合生活事例,让学生主动观察或亲自动手试验,引导学生总结稳定性的概念,探究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两个主要因素。然后通过合作探究、能力拓展两个环节让学生把知识变为能力,让学生自己分析生活中的关于结构稳定性的实例,并动手改进结构的稳定性。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展示台风过后城市的浪迹场面】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常有台风袭击,台风中心所到之处,一片狼藉,很多结构受到破坏,然而也有一部分结构基本完好,这说明,有的结构稳定性好,有的结构稳定性不好。 【学生观察归纳】 图片中哪些物品稳定性好,哪些物品稳定性不好? 【老师引出课题】 为什么有些结构容易翻倒而有些不容易反倒?结构的稳定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我们又如何提高结构的稳定性而避免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这说明结构的稳定性设计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些问题。 (二)知识构建 知识一:稳定性的概念(通过老师的试验展示,学生归纳总结) 【老师出示不倒翁玩具并用手扳动】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稳定性概念――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外力的作用下,维持其平衡状态的能力。稳定指的不是状态的绝对不变,而是受到干扰后允许状态有所波动,但当扰动消失后能重新返回到原始的平衡状态,则为稳定。不能回到原有的平衡状态,则为不稳定。

土坡稳定性

土坡稳定性 1、静止土压力 earth pressure at rest 1.土体处于天然状态的土压力; 2.挡土结构物在土的作用下不发生任何方向的移动或转动,保持静止状态时,土作用在挡土结构物上的压力。 2、主动土压力 active earth pressure 挡土结构物在土的作用下背离土体或转动,土体达到极限平衡时,作用于挡土结构物上的最小侧向土压力。 3、被动土压力 passive earth pressure 挡土结构物在接近于水平的外力作用下向土体移动或转动,土体达极限平衡时,作用于挡土结构物上的最大侧向土压力。 4、朗肯土压力理论 Rankine`s earth pressure theory 朗肯于1857年提出的古典土压力理论,用以计算土体作用于挡土墙上的主动或被动土压力。它假设:1.墙背为光滑的,水平面及竖直面上均无剪应力,即该两面均为主应力作用面;2.土体内各点都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当土体处于主动状态时,最大主应力作用面为水平面;当土体处于被动状态时,最大主应力面为竖直面。 5、库仑土压力理论 Coulomb`s earth pressure theory 库仑提出的古典土压力理论。当挡土墙背离土体或向土体移动时,假设墙后土体沿水平面成一定倾角的平面发生破坏,分析滑动土块体力的极限平衡,计算墙背土压力。试算一系列不同滑动面墙背的土压力,确定最危险的土压力,即得墙背主动土压力或被动土压力。 6、斜坡稳定性 slope stability 斜坡上一定范围内岩土体的稳定程度。经多个可能滑动面的抗滑验算,其中最危险的滑动面的抗滑安全系数可用以表示斜坡的稳定性。 7、稳定系数 stability number 反映粘性土内聚力和边坡稳定高度关系的系数。为土坡的稳定高度和土的重度的乘积与土的内聚力的比值。 8、条分法 method of slices 计算倾斜岩土体滑动危险性的方法。一般沿验算滑动的方向将土体划分为一系列的垂直条带。由各条带的土重和各条带间的相互作用力(在某些简化计算法中,常略去各条带间的相互作用力),利用静力平衡原理,计算各条带滑动面上的滑动力和抗滑力的总和的平衡关系,即能分析计算出边坡的抗滑安全系数的方法。 9、极限平衡法 limit equilibrium method 岩土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之一。可在岩土体中假定一破坏面(直线、圆弧、对数螺旋或其它不规则面)并划出脱离体,根据作用在脱离体上的已知力计算出为维持脱离体平衡在破坏面上所需要的土的抗剪强度,并与破坏面实际所能提供的土的抗剪强度比较,求得岩土体稳定性的安全系数。

建筑地基的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学习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 4.1.11第3款规定应“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由于该部分内容在规范中较分散,各位同行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时,往往感到无从下笔,现归纳如下,供参考,不当之处望不吝赐教。 一、地基稳定性 地基稳定性,一说是地基在外部荷载(包括基础重量在内的建筑物所有的荷载)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稳定安全程度;二说是各类工程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地基承受荷载的稳定程度;还有表达为与地基岩土体在承受建筑荷载条件下的沉降变形、深层滑动等对工程建设安全稳定的影响程度。因此,地基稳定性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其分析和评价可以包含在场地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和地基分析和评价之中。 总之,稳定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由于建(构)筑物的兴建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变形、侧向破坏、滑移造成地基破坏从而影响正常使用。按照(GB 50021-2001) (2009年版) 14.1.3、14.1.4规定,岩土体的稳定应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地基稳定性问题时按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时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进行验算。 二、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内容 影响地基稳定性的因素,主要的是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建(构)筑物特征等。一般情况下,需要对如下建(构)筑物进行地基稳定性评价:经常受水平力或倾覆力矩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高压线塔、锚拉基础、挡墙、水坝、堤坝和桥台等。 通常涉及到岩土工程方面主要的内容有:(1)岩土工程条件包括组成地基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地层结构。特别是有特殊性岩土,隐伏的破碎或断裂带,地下水渗流等特殊情况;(2)地质环境条件包括是否建造在斜坡上、边坡附近、山区地基上,建(构)筑物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地貌的关联度和可能引起地基破坏失稳的各种自然因素或组合。如岩溶、滑坡、崩塌、采空区、地面沉降、地震液化、震陷、活动断裂、岸边河流冲刷等。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 (2009年版)、《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根据济南地区这一问题,通常需要分析评价的内容总结如下:1、地基承载力计算与验算 验算地基稳定性实质上就是验算地基极限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应严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5.2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 72-2004)8.2.6~8等条款执行。 2、变形验算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计算值,不应大于建筑物地基允许变形值。在勘察阶段往往建筑物特征参数不明确,一味要求勘察报告中能有准确的结论也勉为其难,但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应提供符合规范要求的岩土变形参数,供上部结构计算条件具备时按照(GB 50007-2011) 5.3、(JGJ 72-2004) 8.2.9~12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有关条款计算。 3、基础埋置深度的确定 对高层建筑和高耸构筑物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要求。位于岩石地基上的高层建筑,其基础埋深应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天然地基上的箱形或或筏形基础埋置深度不宜小于1/15H;桩箱或桩筏基础不宜小于1/18H,H为建筑物高度。 4、位于稳定土坡坡顶上的建筑 应根据建(构)筑物基础形式,按照(GB 50007-2011) 5.4.1~2有关规定确定基础距坡顶边缘的距离和基础埋深。需要时,还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5.1~3有关规定验算坡体的稳定性。验算方法对均质土可采用圆弧滑动条分法,发育软弱结构面、软弱夹层及层状膨胀岩土时,应按最不利的滑动面验算。当坡体中分布膨胀岩土时应考虑坡体含水量变化的影响;具有胀缩裂缝和地裂缝的膨胀土边坡,应进行沿裂缝滑动的验算。 5、受水平力作用的建(构)筑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